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马原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07 08:32:03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马原调查报告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同学,您好!

为了配合南阳理工学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的课题工作,我们设计了以下问卷调查,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真实了解地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现状,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改革。此项调查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并不会披露个人信息,绝不会给您带来任何麻烦,恳请认真填写,将真实的想法告知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注 意 事 项

请按照问卷的提问顺序逐一填答,以免漏答。

本问卷中的题目除了提示可以多选以外,其余均为单项选择题,请您每题只选择1个答案。请在您认为合适的选项序号上直接打“√”;另外如果需要直接填写的内容,请直接填写。 如遇到不恰当或无所适从的问题,请直接写明“无”。

1.您认为开设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在于: A.教学环节的需要

B.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修养 C.有助于了解社会现实 D.无太大意义

2.您认为当前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 A.适当增加 B.适当减少 C.还可以,比较合理

3.您想在思想政治课上收获什么? A.丰富自己的知识 B.提高自己的修养 C.没什么可以收获的东西 4.您认为思想政治课该怎么上: A.疑难问题讨论法 B.热点问题讨论法 C.典型事例讨论法 D.命题引导讨论法

5.通过思想政治课理论学习,您是否有收获: A.很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还可以,有一定效果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基本没有,持怀疑态度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根本没有任何收获,纯粹浪费时间

6、您认为是否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环节: A.完全赞同

B.可以接受,但方法要适当 C.没有必要

7 .您认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可多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教学手段单一,灌输填鸭式教育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大班教学,课堂组织难度较大,师生互动效果不明显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实践环节形同虚设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D.思政教育队伍整体素质

E.工作机制的问题

F.社会等环境因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G.党政领导部门的重视程度

8.您认为实践教学环节对理论教学的意义有哪些:(可多选) A.课堂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B.讲座报告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理论结合实践 C.使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为将来工作积累经验

D.没有多大意义

E.其他

9.针对学院当前状况,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质量,您认为应当:

A.创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模式 B.建设一支专业的思想政治师资队伍,提升整体素质 C.学院提供相应的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 D.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

E.创建实践教学保障制度,保障实践教学有序展开

10..您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是: A.理论教学更重要

B.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样重要 C.实践教学更重要 D.无所谓哪个重要

11.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您感到疑惑的问题还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针对您个人的实际情况,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哪些好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第2篇:马原调查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课程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关于“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生医101

学号:100839 姓名:徐红光 任课教师:赵小彬

调查时间:2011年11月1日~11月25日

调查地点:天津市红桥区光荣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关于“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

摘要: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在党的十六大中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是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力量,为了了解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自身关系,我们进行了此次实践调查。我们小组利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实践调查。大部分的问卷都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大体知道了大学生对和谐社会的了解程度,以及和谐社会对大学生的学习成长有怎样的影响,了解到了大学生该怎样做才能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和谐社会 大学生 素质 作用

我国经济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中,党中央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之下,我们进行的此次实践调查,对促进大学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心和关注,以及亲身投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热潮中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此次调查活动分发了16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48份。调查表设计了10道题,其中第

1、

2、

4、

5、

6、题是直奔主题,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概念的理解。

3、7题则是根据被调查者的自身实践来了解其是否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

8、10题为多选题,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对现实状况的了解,第9题则是了解被调查者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调查对象来自不同于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从专业方面看。调查对象涉及了环保学院、商学院、文学院、德语系、管理学院和法学院的学生,然而个人的观点显然不能代表整个专业,只能说他们的专业影响了他们的视野和关注点,从而影响了他们的选择;从年龄层方面看则主要是大一大二的,也就是80末90初的年龄层次。

从调查表的汇总分析情况来看,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有所了解的,然而仅限于此,在调查的人中并没有选择“很清楚”这一项的。这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明我们大学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缺乏系统的认识,可能只是平时从课本或者书刊报纸上有所了解而已,对于其中确切的科学含义以及具体内涵还是缺乏正确而完整的认识的。

作为当代大学生,将来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应该清楚地或者比较清楚地知道中国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如何构建筑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从孔子的“和为贵”到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追求和谐社会的梦想。促进社会的和谐也是中国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2】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有65%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与自己有一定关系,45%的同学则认为有很大关系,没有人选择“没有多大关系”这一项,而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自己有必要参与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并认同了大学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力量的观点。从这里可以看到大学生的政治素质较高,能够认识到党在十六大所作出的这个决定于自身的联系所在。

促进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定息息相关,大学生这个具有先锋性和创新性的活力群体更应该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当中。按照胡锦涛主席的要求,努力使社会想着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由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资源,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怎样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关系我国能否顺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在调查表的第八题“您认为当前中国面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比较突出的矛盾”的问题中,被调查者对提供的选项都有所关注,其中关注度最高的应该是“平贫富差距”、“充分就业”,均占15%左右,其次“住房问题”占13%,而11%的同学选择“社会保障”,有10%的同学选择了“环境保护”和“医疗卫生”,另外9%的同学选择了“教育公平”,8%的同学选择了“社会治安”,7%的同学选择了“三农问题”,从这些调查结果来看,一方面可以反映出现如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国还面临着诸多尖锐突出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还反映出大学生们还是比较关注时事,关心政治,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有一定的政治洞察能力。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事,在涉及到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就业问题时,大学生们给予的是更多的关注。再被问到“您所在的宿舍的邻里关系”时,52%的同学认为“比较融洽”,而选择“非常融洽”和“融洽”的同学持平,均占选择人数的24%。这说明大学生在与同龄人相处实施能够理智地处理矛盾,积极创建宿舍的和谐氛围的。因此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总体表现上是比较积极和健康的,。但是大学生这个群体显然是没有经过太多的社会磨练的群体,面对家庭、学业,以及感情方面的冲突、压力容易出现情绪化、冲动化。因此,我们大学生要是自己的行为、思想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首先要做的就是是心灵和谐,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清楚、理智的确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较少个人对他人,个人对社会的矛盾冲突。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发挥青年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参与调查的人有91%的人表示自己曾经参加过志愿者活动。这可以表明大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把建设和谐社会与自身联系起来。大学生们充满热情,并乐意参与实践,支持建设和谐社会。“大学生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和谐理念的积极宣传者”【4】.各所大学看站的形式多样的“三下乡”、“支教”等系列志愿者这活动,就是大学生富裕社会、服务人民的和谐观念的表现,是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实践。 “大学生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明确自我定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大学生中还是有一些同学出现了一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称的现象。主要便现在政治思想的波肉,集体主义观念的弱化,与人协调沟通配合的能力较差等方面。这些薄弱环节会直接影响这些大学生能否真确地认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坚持正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的道德价值取向,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增进学生对祖国和民族,对社会和环境,对家庭和邻里,对自己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要忠于祖国,献身社会,关心他人,保护环境,完善自我意识,增强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提高集体合作的能力。

此次实践调查的最终目的无非是了解大学生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最终促使大学生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当中,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系统的说来,现今大学生应该确实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去对照和改造自己。在民本意识方面,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爱民、亲民,不仅是政治政策实行的目的,更是个人道德高尚的体现。郑培民、经大中等一个个为人民服务的高大形象树立在人民群众的心里面,为我们去塑造自己树立了榜样。在民主法治意识方面,青年大学生应该具有强烈的民主法治意识,主动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去,宣告社会积极的政治文化,判断,甚至反对社会不和谐的政治文化,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是人们互相协作的一个基本条件。因此在诚信友爱方面,要加强大学生“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和协作意识,我们的社会才会真正和谐。 参考文献:

【1】【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7月

【3】《农业考古》来源:《农业考古》2010年第03期 作者: 陈华森;鄢英

【4】《论青年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陈燕浩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1月

【5】《中国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5年7月第1版 【6】《和谐社会理论学习读本》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年11月第1版 【7】《和谐发展研究》 社会文献出版社 2007年3月第1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8】《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思考》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

一摘要 二关键词 三正文 四结束语 五谢词 六参考文献

推荐第3篇:马原调查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课程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关于“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生医10

1学号:100839

姓名:徐红光

任课教师:赵小彬

调查时间:2011年11月1日~11月25日

调查地点:天津市红桥区光荣道

关于“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

摘要: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在党的十六大中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是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力量,为了了解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自身关系,我们进行了此次实践调查。我们小组利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实践调查。大部分的问卷都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大体知道了大学生对和谐社会的了解程度,以及和谐社会对大学生的学习成长有怎样的影响,了解到了大学生该怎样做才能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和谐社会 大学生 素质 作用

我国经济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中,党中央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之下,我们进行的此次实践调查,对促进大学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心和关注,以及亲身投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热潮中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此次调查活动分发了16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48份。调查表设计了10道题,其中第

1、

2、

4、

5、

6、题是直奔主题,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概念的理解。

3、7题则是根据被调查者的自身实践来了解其是否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

8、10题为多选题,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对现实状况的了解,第9题则是了解被调查者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调查对象来自不同于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从专业方面看。调查对象涉及了环保学院、商学院、文学院、德语系、管理学院和法学院的学生,然而个人的观点显然不能代表整个专业,只能说他们的专业影响了他们的视野和关注点,从而影响了他们的选择;从年龄层方面看则主要是大一大二的,也就是80末90初的年龄层次。

从调查表的汇总分析情况来看,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有所了解的,然而仅限于此,在调查的人中并没有选择“很清楚”这一项的。这说

明我们大学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缺乏系统的认识,可能只是平时从课本或者书刊报纸上有所了解而已,对于其中确切的科学含义以及具体内涵还是缺乏正确而完整的认识的。

作为当代大学生,将来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应该清楚地或者比较清楚地知道中国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如何构建筑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从孔子的“和为贵”到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追求和谐社会的梦想。促进社会的和谐也是中国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2】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有65%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与自己有一定关系,45%的同学则认为有很大关系,没有人选择“没有多大关系”这一项,而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自己有必要参与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并认同了大学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力量的观点。从这里可以看到大学生的政治素质较高,能够认识到党在十六大所作出的这个决定于自身的联系所在。

促进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定息息相关,大学生这个具有先锋性和创新性的活力群体更应该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当中。按照胡锦涛主席的要求,努力使社会想着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由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资源,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怎样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关系我国能否顺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在调查表的第八题“您认为当前中国面临

比较突出的矛盾”的问题中,被调查者对提供的选项都有所关注,其中关注度最高的应该是“平贫富差距”、“充分就业”,均占15%左右,其次“住房问题”占13%,而11%的同学选择“社会保障”,有10%的同学选择了“环境保护”和“医疗卫生”,另外9%的同学选择了“教育公平”,8%的同学选择了“社会治安”,7%的同学选择了“三农问题”,从这些调查结果来看,一方面可以反映出现如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国还面临着诸多尖锐突出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还反映出大学生们还是比较关注时事,关心政治,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有一定的政治洞察能力。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事,在涉及到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就业问题时,大学生们给予的是更多的关注。再被问到“您所在的宿舍的邻里关系”时,52%的同学认为“比较融洽”,而选择“非常融洽”和“融洽”的同学持平,均占选择人数的24%。这说明大学生在与同龄人相处实施能够理智地处理矛盾,积极创建宿舍的和谐氛围的。因此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总体表现上是比较积极和健康的,。但是大学生这个群体显然是没有经过太多的社会磨练的群体,面对家庭、学业,以及感情方面的冲突、压力容易出现情绪化、冲动化。因此,我们大学生要是自己的行为、思想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首先要做的就是是心灵和谐,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清楚、理智的确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较少个人对他人,个人对社会的矛盾冲突。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发挥青年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参与调查的人有91%的人表示自己曾经参加过志愿者活动。这可以表明大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把建设和谐社会与自身联系起来。大学生们充满热情,并乐意参与实践,支持建设和谐社会。“大学生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和谐理念的积极宣传者”【4】.各所大学看站的形式多样的“三下乡”、“支教”等系列志愿者这活动,就是大学生富裕社会、服务人民的和谐观念的表现,是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实践。

“大学生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明确自我定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大学生中还是有一些同学出现了一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称的现象。主要便现在政治思想的波肉,集体主义观念的弱化,与人协调沟通配合的能力较差等方面。这些薄弱环节会直接影响这些大学生能否真确地认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坚持正确

的道德价值取向,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增进学生对祖国和民族,对社会和环境,对家庭和邻里,对自己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要忠于祖国,献身社会,关心他人,保护环境,完善自我意识,增强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提高集体合作的能力。

此次实践调查的最终目的无非是了解大学生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最终促使大学生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当中,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系统的说来,现今大学生应该确实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去对照和改造自己。在民本意识方面,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爱民、亲民,不仅是政治政策实行的目的,更是个人道德高尚的体现。郑培民、经大中等一个个为人民服务的高大形象树立在人民群众的心里面,为我们去塑造自己树立了榜样。在民主法治意识方面,青年大学生应该具有强烈的民主法治意识,主动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去,宣告社会积极的政治文化,判断,甚至反对社会不和谐的政治文化,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是人们互相协作的一个基本条件。因此在诚信友爱方面,要加强大学生“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和协作意识,我们的社会才会真正和谐。

参考文献:

【1】【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7月

【3】《农业考古》来源:《农业考古》2010年第03期 作者: 陈华森;鄢英

【4】《论青年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陈燕浩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1月

【5】《中国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5年7月第1版

【6】《和谐社会理论学习读本》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年11月第1版

【7】《和谐发展研究》 社会文献出版社 2007年3月第1版

【8】《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思考》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

一摘要

二关键词

三正文

四结束语

五谢词

六参考文献

推荐第4篇:马原社会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调查报告

题目:居民上网习惯调查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早已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购物,学习,或者是聊天,交友,网络无疑我们提供了新型便捷的模式,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以IPhone苹果智能手机为开端,智能手机在人群当中愈渐普及,并且有望取代电脑成为人群首选上网方式。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对人们的生命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的影响日益扩大,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针对此方面的调查研究也越来越多,并且十分具有参考价值,对人们的未来生活方式提供指导,无论在理论上抑或是在实践中都会发挥重要作用,意义重大。

经验表明,这些新鲜事物最开始都是在城镇居民中出现并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才会在农村中推广普及,因此,调查网络在农村居民中的使用情况和普及程度可以深度了解网络的使用状况,对网络的前景和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并指明方向,同时对今后网络资源的配置提供一些必要信息,以便网络工作人员在未来的工作中作更好的参考。

二、正文

(一)调查对象

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镇金台村居民

(二)调查时间 2015年7月19日——7月22日

(三)调查地点

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镇金台村

(四)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上门走访方式相结合

(五)调查内容

针对农村普通居民的上网实际情况,设计并实际使用了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普通居民的上网方式,上网时间,上网内容,上网人群的性别年龄分层,上网人群的学历状况,了解电脑、手机的普及状况,以及如何看待上网在生活中所占有的地位,并对未来网络的发展给出自己的评价与预期。

(六)调查结果 (1)农村网民性别结构

由于我采取了现场做调查问卷的方式,有效回收率达到了100%。农村网民男女性别比例为63:37。男性高出了女性将近14个百分点。在农村的绝大数家庭里,女性承担了大部分家务事,他们的空闲休息时间明显比男性要少,以至于男性可以在更多的闲暇时间里上网娱乐。还有大约22%的女性称对电脑并不是很感兴趣。

(2)农村网民年龄结构。

随着中小学生网络知识的普及,以及农村网吧的不断出现,农村互联网的网民年龄结构在日趋下降。在我们所调查的所有的村庄里,19岁以下的孩子们无一例外的全部有过网吧上网的经历,而且时间平均都在3~5小时/周。25~45岁的人群上网占到了55%,是上网的第一大集团。大量年轻网民的存在,一方面大大活跃了互联网在农村的应用;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网络应用的基础教育也更为紧迫。相关单位应该及时补充关于网络普及的师资力量,社会其他团体也应给予农村网络普及大力的支持和资助。 (3)农村网民学历情况

学历结构。大部分从农村出来的知识分子,最终都没有选择在农村发展,这就导致了农村整体学历水平并不高。农村网民的平均文化 水平相对较低。在我们走访的村民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网民占69%。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网民比例达到41%,高中文化的占19%,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仅占2%。 (4)上网内容

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娱乐板块是吸引广大村民使用互联网的主要因素。我在姜大叔家里走访的时候,姜大叔这样和我们交流的:“我们家买电脑也没什么大用处,我就是没事上网看看视频,最新下来的电影看看,再就是打个游戏放松放松。”像姜大叔这样的网络家庭还有好多,可见,在农村,网络的娱乐化功能占据了大部分农村网民的上网时间。但是也有少数的村民使用网络的其他功能诸如搜索引擎,李大伯是一位村办企业的会计,他跟我们讲,他经常上网通过百度搜索一些国家的法律政策,因为这些东西他在工作业务上需要有很深的了解,而互联网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他。因此,在后期进一步宣传普及网络教育工作时,网络的教育、法律以及医疗保健等其他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开发。

(5)农村居民上网方式

根据调研地电信部门给我们提供的数据以及资料显示,由于技术以及经费等问题,目前农村最为普遍的电脑上网方式还是ADSL接入互联网的方式。但我也在一些居民的家中看到,已经开始用上了更为便捷、快速的光纤上网方式,速度达到了2—3M每秒。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2013年手机与固定电话之间的用户规模差距已经超过6亿,手机的普及率是69.3部/百人,而固定电话的普及率是23.6部/百人,随着固定电话用户的减少,手机用户的增长,3G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作为上网终端迅速崛起。由于农村人均年收入较低,消费支付能力有限,在农村地区网民上网设备相对匮乏。而随着手机上网日渐便利,手机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农民的青睐。在我调查的村庄里,手机的普及率远远高于电脑的普及率。大约有77%的村民家中将固定电话换成了手机,在一些经济更为发达的村庄里,这一比例还在继续升高。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上网的使用门槛低于电脑等终端设备,而农民的网络使用又相对很浅,手机聊天和手机新闻等应用发展能方便地满足该群体在初期的网络使用需求。

在一些居民家中,我看到了已经应用了无线路由器等无线设备,因此可以为家庭提供短途WiFi服务。汪大姐说:“手机流量上网还是太贵,因此我闺女帮我在城里带回来一个路由器,她说有这个就能手机上网,而且比流量便宜不少。”这也许是无线路由器的下一个卖点,也成为它越来越受人们青睐的重要原因。 (6)网络新闻应用情况。

受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体的影响,调研地居民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还很局限。多达92%的村民获取新闻途径都是这两种,而仅有少数的是通过报纸以及互联网来获得新闻消息。信息时代,农村信息资源匮乏将是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瓶颈,而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等网络应用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具有信息量丰富、信息全面、查询方便、信息更新及时等优势。对于信息相对匮乏的农村而言,互联网无疑是广大农村地区方便快捷的信息渠道。将互联网的信息获取优势有效地应用到农村的生产、生活中,是构建农村信息化平台的真正意义所在。 (7)对网络的认识与评价

在我调查的居民当中,多数人认为上网就是玩,打发时间,实际上跟电视、收音机没什么区别,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但实际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时代发展了,人们的消遣方式也在进步,因此网络只不过是一件娱乐工具而已。但也有少数居民对网络有更清醒的认识,他们认为,上网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前购物无非是赶集或去商场超市等等,而如今网购越来越普及,更加方便,并且选择的余地也更大了。上网不仅能玩游戏,还可以在线聊天,联系亲友,或者结识更多的朋友,拓宽自己的人脉。

(七)调查结果评价与解决方案

完善农村地区网络接入设备,并下降上网费用。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上网资源匮乏。虽然在“村村能上网”、“乡乡有网站”、“家电下乡”等国家政策和企业投资扶持下,我国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网络使用的基础条件还很匮乏,现在农村几乎所有的上网用户均为ADSL上网方式。

网络使用的增长条件和空间不足。即使在年收入在4-5万的家庭中,依然抱怨上网费用太高时制约其直到现在依然没有买电脑的主要原因。对于农村上网,政府可以像家电下乡那样,采取一定的补助措施,鼓励联网,同时督促电信行业适当降价,薄利多销未尝不是一种成功的盈利方式。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很喜人的两极变化。电脑的普及中,中小学生占据了一个很大的比重,这与他们的学校教育密不可分,而由于农村村民的整体学历不高,电脑在这一人群中的普及依然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然而,这一人群中,手机普及率相当高,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了固话用户,而且手机短信用户还在逐年上升。在农村上网设备相匮乏之际,手机以较低的成本成为农村网民更可能选择的上网终端。目前,手机在农村地区的普及远高于电脑,其使用门槛也低于电脑等终端设备。当地相关部门应当通过加快农村地区无线接入业务的发展,从手机聊天、手机新闻等相对较浅的应用推广开始,利用手机上网拉动农村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

加强农村公共上网场所建设。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发展,我在调研过程中新奇发现了乡村网吧正在逐渐兴起,乡村网吧正成为村民上网接受网络信息,休闲放松的新去处。然而我们所接触的网吧,大多规模很少,设备配置较低,安全和卫生环境多数不达标,管理较为混乱。在农村互联网网民中,中小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然而农村学校机房的互联网配置并不算高,设备更新缓慢,而且均很陈旧,根本无法跟上现在互联网的更新速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无法满足在校学生的上网需求。因此,政府以及各地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公共上网场所建设的投入力度,企业也应该强调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共同致力于农村地区公共场所上网条件的改善。

(八)调查意义总结

我本次调研活动旨在通过调查农村手机网络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情况,结合大学生掌握的技术以及学术优势,农民可以获得更全更新更为及时便捷的农村信息服务,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为经济的发展铺平道路。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有生 力量。实践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 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实践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既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三下乡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促进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有利于大学生锻炼意志,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走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走出校门,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上并不认可的一类社会资源,其因动手能力差,社会经验欠缺,缺少实际劳动技能,社会责任感低而广受争议,我希望在此次调研结束后,在后续的农村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基层紧密合作的体制来,既发挥了我们大学生课堂理论联系实际操作的优势,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又给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

推荐第5篇:马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基层群众对中国梦的了解认识

班 级 :土木c1210

学号: 1277

59、127760、12776

1、12776

2、12776

3、127785

姓 名:董云鹏、李承徽、李红星、李兆堂、刘天蛟、卓梦磊

目录

引言...........................................3

绪论..........................................3

 调查目的...........................3

 调查方法...........................4

 调查分析...........................5

 结论和小结.......................6

引言

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习近平主席定义了“中国梦”,提出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且满怀信心的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国梦”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每个人也有自己小小的梦,他们的梦是什么?国富民强还是家庭幸福?不管是什么,都是这个梦想给人力量前行,也是这个梦想让我们不断奋斗的理由。每个人都是带着梦想来到这个世界的,所以梦想是所有人共同拥有的东西,是黑暗中一盏照亮前进的路的指明灯。一个人没有梦想就没有奋斗的目标;没有梦想生活就如淡水,不知因何而求,更不知求之为何。只有不断地奋斗,梦想才能得以延续,我们的梦想才能飞得更高。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把个人梦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加强自身修养、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学好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我们的中国梦奋斗,在将来服务祖国‘服务人民做贡献,让青春得以展现,让自己的热血为国家和民族燃烧! 我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绪论

A. 调查时间:2014年4月15日至4月25日。

B. 调查地点:河北工业大学

C. 调查对象:河北工业大学学生及教师

一、调查目的

“中国梦”,不仅仅是国家实现自强繁荣的伟大梦想,更应该体现的是每个国人心目中自己的梦想。由小及大,我们每个人的梦想集聚才能汇聚成我们共同的中国梦,而一个国家要实现国富民强的最终梦想也是靠每个人的努力,去实现各自的“中国梦”。作为大学生,我们有义务认真的践行自己的梦想。本次社会调查,我们将带着这个主题去走访一些社区、街道,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探讨一下他们眼中的“中国梦”以及各自的梦想等等。此次调查,旨在了解民众对于“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的了解程度和民众关于自身梦想的追求。希望通过这个调查过程,可以对中国梦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更加坚定自己的梦想,及时的规划自己的人生,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认真努力地去奋斗。

二、调查方法

1、进入教室,以交流或者问卷的形式调查。

2、对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访问。

3、现场交流采访时,记录或拍照作为汇总时分析依据。

4、对不同类别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访问。

三、调查分析

1、您是怎么理解中国梦的?

对于这道题A选项大多数人认为只能是一个梦想,因为不可能全面即各方面都发展的比较好。B选项是大多数人对其他方面可以落后,这个其他方面有异议,要是不重要的可以落后,要是和经济,民生一样重要,就不能落后。大多数老人和一些上班的人对国情比较关注,大多数学生对国家新闻不关注,大多数人关注的理由都是许多政策都可能和自己的前途,生活有关系。尤其现在是以习近平为中央总书记为领导的新一界领导班子,希望能有利于自身的政策出台人口压力过大与老龄化,加剧社会矛盾凸显,是第五题选的最多的选项了,大多数人都问,为什么没有官员贪污腐败,今年号称最难就业年,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不是希望换工作 ,就是希望加薪。这段时间有关官员贪污腐败,和城管的恶劣报道常见报端。

从相关性分析来看,年龄与“您所了解的‘中国梦’是指什么”的选择呈显著相关性。对年龄进一步交叉分析发现,年龄较大的居民群对“中国梦”的理解更为准确,其中准确率最高的为40-50岁(59.55%)年龄段,其次为30-40岁(52.80%)年龄段。

2、“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的关系

大多数人最初的梦想是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少部分人最初的梦想是健康快乐。

大多数人对于自己梦想的态度是会付诸行动和努力,争取实现梦想。少部分人的态度是不会和别人谈论,但自己会暗中努力实现梦想。还有少部分人的态度是会和朋友谈论自己的梦想,但一般没什么行动。 大多数人认为中国梦是中国人的共同追求,是引导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原动力。

3、对于梦想您自己是怎么做的?

A.只在心里想想而已12% B.不会和别人谈论,但自己会暗中培养努力实现梦想29% C.会和朋友谈论自己的梦想,但一般没什么行动22% D.会切实付出行动和努力,争取实现梦想37% 调查中显示,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梦想持有乐观态度,积极努力,为自己的最初梦想奋斗。这不单单让人看到了信心,也看到了希望。

4、您认为实现个人梦想最重要的条件是?

A.16%的人认为教育程度是最重要的。 B.16%的人认为是机会运气。 C.58%的人都认为坚定信念是实现梦想作重要的个人条件和品质。 大部分人坚信只要坚定信念,梦想就会实现,有这样一句话:理想是舵, 信心是帆, 勤奋是桨, 成功是岸。有弯曲才有雄壮, 有起伏才有波澜。 把理想化作舵,把信心化作帆,把勤奋化作桨,把成功化作岸。 握紧你手中的舵,张开帆,滑动桨,总有一天能驶到岸边。虽然社会上各种黑幕不断爆出,但是社会文明建设正在不断发展,在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环境下,将更有助于实现我们的梦想。

5、提到中国梦首先会想到什么?

提到“中国梦”接近半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安居乐业,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有11.75%的居民首先联想到的是自己的梦想,11.15%的居民想到国家的发展,政治、经济、制度建设等,8.27%想到某一具体的事件、活动或事物,还有19.72%的居民没有任何想法。

对于提到“中国梦”首先想到“安居乐业,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的居民有97.07%的居民是想到“安居乐业,让大家都过的平平安安”,2.32%的居民是想到“有稳定的工作”,其他居民联想到的是“美国梦、每年有一段的时间旅游。

对于提到“中国梦”首先联想到自己的梦想的居民有98.47%的居民是想到自己的梦想,其他居民联想到的是“出人头地,自己创业”等。对于提到“中国梦”首先想到国家的发展,政治、经济、制度建设等。有34.95%的居民联想到中国的贪腐问题19.89%的居民是想到收复台湾、一个中国等爱国主义内容,10.75%的居民想到的是“房价低一些”,其他居民联想到的是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养老保障、教育普及情况、公平公正的司法制度等, 对于提到“中国梦”首先想到某一具体的事件、活动或事物的居民有60.14%的居民是想到奥运、足球、中国最强音等比赛,10.87%的居民是想到国家、航天事业、长城、十八大、领导人、政府、军队等,9.42%的居民想到酒,5.07%的居民想到的是睡觉,4.35%的居民想到的是希望工程等慈善事业,其他居民联想到的是中国习俗、蓝天、股票上升、新闻、政治课、手机、书等信息。

6、您认为中国梦何时能够实现?

A.46%的人认为需要20~30年。 B.另有21%的人乐观的认为只需10~20年。 C.13%的人认为实现中国梦要40年以上的时间。 剩下实现中国梦,需要很长时间的奋斗。实现中国梦是社会和谐稳定是前提,建设廉洁政治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根本。中国梦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 标,相信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这一梦想。

7、.请您写下您的梦想,我的梦—中国梦。

对于让调查者写下我的梦-中国梦,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写下,这说明很多人还是对于中国梦理解还不够。面对这么多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够算得上是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呢? 大多数的人都觉得努力奋斗,让自己和家人幸福,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更幸福的生活,就是他们最终的梦想。有的人则认为不论做什么,只要做到最优秀最出色的,把本职工作做好也算是一种成功。但一个人却不能没有梦想,这一个梦想不一定伟大,但一定是让你对生活充满信心的精神支柱,是一个让你能够笑对生活的信念。

结论和小结

对于这次社会调研,虽然也遇到了许多困惑,诸如被调查人的自我保护,语言交流问题,隐私等等,但总体也了解了社会各层次人员对中国梦的了解和见解。调查显示群众对于中国梦的认知还很欠缺,或许只有我们这样的正在受教育的学生才能被中国梦打搅。虽然他们不了解,但见解还是由的,通俗点就是国家更有实力,更有地位,社会各机构更完善,服务更人性化等等。

什么时候中国梦呢?如何筑梦呢?中国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提出来的重要思想。从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再到这次号召我国工人阶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中国梦,与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相承接,与当今中国发展大势相契合,指向鲜明,内涵丰富,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确立了新的历史坐标,成为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向前的一面旗帜,成为凝聚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

劳动推动社会进步,实干才能成就梦想。长期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的带领下,以执着的热血奋斗,用卓越的劳动创造,书写了劳动的光荣,铸就了辉煌的业绩。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以广大劳模为代表的工人阶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以国家主人翁姿态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生活,我们才会向目标一步一步靠近,梦想大厦才会一砖一瓦地坚实筑牢。

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我们深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我国工人阶级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始终做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亿万人民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进行伟大的劳动创造,我们就一定能书写劳动新光荣,绽放梦想新光华。

中国梦的推行不仅仅是促进国家的繁荣和谐发展,更重要的是把中国梦深入人心,让每个人都有一份积极向上的动力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同时更是中国梦的小小组成,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以小积大。

对于身边的筑梦进程,我们会发现现在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国家也日益强盛。但这些表面物质并不能掩盖社会的矛盾。例如,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民工的养老,留守儿童的监护等等。这是在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滋生的种种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便是为“筑梦”进程去减少阻力。我认为筑梦不仅仅是国富,更重要的是民安。要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否则中国梦难以实现。

筑梦,便是用双手去劳动,所以勤劳才能圆梦。别人去说去吧。

做一个为梦想拼搏的人,走自己的路让

推荐第6篇:马原调查报告 作业版

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

调查报告

姓名:

班级:

学院:

学号:

日期: 内容摘要: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 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且在长期的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先锋,对我们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究竟有怎样的认识,了解的内容有多少,理解的深度如何?为了解这些内容,并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提供教学参考,解决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我设计和完成了此次的调查活动。

一、调查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提供教学参考,发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并提出解决方法。

二、调查对象:西北师范大学全体学生。

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以随机采访的方式调查。

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重视程度。

五、调查数据:共调查158人,实际得到100人的答复,有效答复96人。在96人的有效答复中,大三的最少,有20人;大二的最多,有46人;大一的有23人。

六、调查结果分析:

1、年级越高认为马克思主义对生活的影响越深。在大三学生的20个人中,有8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10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一般,只有2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影响;在大二学生的46人中,有20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影响一般,26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在大一学生的30人中,14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10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一般,6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影响。

2、年级越高,对马克思内容的了解越多。在96人中,共有20人表示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非常了解,76人表示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了解一些,没人表示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一点都不了解。在20人中,大三的学生14人,大二学生6人,大一学生没有。

3、对于提问“你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吗”,仅有10人表示了解,12人表示了解一些,74人表示一点都不了解,在10人之中,6人为大三学生,4人为大二学生,没有大一学生,在12人之中,10人为大三学生,2人为大二学生,也没有大一学生。可见,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大学生们普遍不了解,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一方面的内容。即使少数人关注了,这些人中也是大三大二的人数居多,大一学生几乎为零。

4、根据答复所得信息的可知:当问到同学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后,能否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关系法看问题时,多数同学表示在许多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中,他们并没有运用到马克思主义。96个不同的回答中,只有8人表示他们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观来看待与处理问题,12人表示仍旧主观感性的看待与处理问题,76人表示学习马克思与没有学习马克思,在看待与处理问题时根本没有区别。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后,并不能很好的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并且,在那8人之中,大二的占了4人,大三,大一各占2人。由此可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能力,年级高的同学并不见得比年级低的同学强。

5、众做周知,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外,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哲学思想,许多国家以这些思想来引领意思形态。那么,当代大学生对于这些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了解多少呢?根据回复,大三学生20人中,有14人表示非常了解,4人表示了解一些,只有2人表示一点都不了解;在大二学生46人中,10人表示非常了解,16人表示了解一些,20人表示一点都不了解;在大一学生30人中,20人表示非常了解,8人表示了解一些2人表示一点都不了解。可见,在大三,大二学生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的哲学,他们表示了解的比例是明显大于大一学生的比例的,并且,在大三学生表示非常理解的14人中,有8人高中就读的是文科,在大二学生表示非常理解的10人中,有10人高中就读的是文科,在大一学生表示非常理解的8人中,6人都是高中时就读于文科,可见,高中就读于文科的学生,在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外的哲学方面,是比高中就读于理科的学生了解的多的。但随着年级的增加,并不排除有些理科生因为比较喜欢阅读而比文科生更加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的哲学。

7、有人说,作为大学生,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那么,对于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来说,取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必修课的资格,肯定是大受欢迎的,我所得到的回复也证实了我的这一猜测。大三20人中,18人认为无所谓,2人认为有必要将其设为必修课;大二46人中,40人认为无所谓,6人认为有必要将其设为必修课;大一30人中24人认为无所谓,6人认为有必要将其设为必修课。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为什么这么多的大学生不愿意摘取这一成熟果实,我认为这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原理自身的缺陷所造成,更不能归结于我们的教育体制问题。

六、存在问题

经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发现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存在很大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高中时读理科的同学由于教育体制的限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很少。

2、大多数同学看不到马克思主义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巨大影响。

3、大部分同学很少阅读名著,尤其是哲学名著,因此对马克思主义以及其他的哲学思想很少有深度了解。

4、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指导意义。

5、很多同学由于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兴趣不大,甚至认为可以取消这门必修课,将其列入选修课之内。

6、很多同学对马克思主义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七、原因分析

1、教育体制的缺陷:高中文理分科使理科生对马克思主义接触少;填鸭式教学使学生缺乏课余时间;大学过于自由,使得学生缺乏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2、学生个人:放任堕落,不积极学习和了解课堂内外的知识

3、老师:讲课缺乏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案例,很多没有案例,只讲道理;或者案例离学生的学习生活太远;课程开始时不讲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以及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何影响,如何影响。

八、调查结论: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缺乏正确积极的认识,问题很多,现状亟待改变。

九:解决方法:

1、教育体制改革: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或者推迟文理分科的时间;改填鸭式教学为引导性学习;减轻高中学生负担,增加课余时间;加强大学管理,营造积极地学习氛围。

2、学生个人: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加强自律,不能自甘堕落。

3、老师:先进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及它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影响;多讲一些与大学生学习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

推荐第7篇:马原社会调查报告(共)

篇1:马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基层群众对中国梦的了解认识

班 级 :土木c1210 学号: 1277

59、127760、12776

1、12776

2、12776

3、127785 姓 名:董云鹏、李承徽、李红星、李兆堂、刘天蛟、卓梦磊 目录

引言...........................................3 绪论..........................................3 ? 调查目的...........................3 ? 调查方法...........................4 ? 调查分析...........................5 ? 结论和小结.......................6 引言

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习近平主席定义了“中国梦”,

提出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且满怀信心的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

现”! “中国梦”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每个人也有自己小小的梦,他们的梦是什么?国富民强还是家庭幸福?不管是什么,都是这个梦想给人力量前行,也是这个梦想让我们不断奋斗的理由。每个人都是带着梦想来到这个世界的,所以梦想是所有人共同拥有的东西,是黑暗中一盏照亮前进的路的指明灯。一个人没有梦想就没有奋斗的目标;没有梦想生活就如淡水,不知因何而求,更不知求之为何。只有不断地奋斗,梦想才能得以延续,我们的梦想才能飞得更高。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把个人梦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加强自身修养、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学好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我们的中国梦奋斗,在将来服务祖国‘服务人民做贡献,让青春得以展现,让自己的热血为国家和民族燃烧! 我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绪论

a. 调查时间:2014年4月15日至4月25日。 b. 调查地点:河北工业大学

c. 调查对象:河北工业大学学生及教师

一、调查目的

“中国梦”,不仅仅是国家实现自强繁荣的伟大梦想,更应该体现的是每个国人

心目中自己的梦想。由小及大,我们每个人的梦想集聚才能汇聚成我们共同的中国梦,而一个国家要实现国富民强的最终梦想也是靠每个人的努力,去实现各自的“中国梦”。作为大学生,我们有义务认真的践行自己的梦想。本次社会调查,我们将带着这个主题去走访一些社区、街道,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探讨一下他们眼中的“中国梦”以及各自的梦想等等。此次调查,旨在了解民众对于“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的了解程度和民众关于自身梦想的追求。希望通过这个调查过程,可以对中国梦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更加坚定自己的梦想,及时的规划自己的人生,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认真努力地去奋斗。

二、调查方法

1、进入教室,以交流或者问卷的形式调查。

2、对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访问。

3、现场交流采访时,记录或拍照作为汇总时分析依据。

4、对不同类别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访问。

三、调查分析

1、您是怎么理解中国梦的?

对于这道题a选项大多数人认为只能是一个梦想,因为不可能全面即各方面都发展的比较好。b选项是大多数人对其他方面可以落后,这个其他方面有异议,要是不重要的可以落后,要是和经济,民生一样重要,就不能落后。大多数老人和一些上班的人对国情比较关注,大多数学生对国家新闻不关注,大多数人关注的理由都是许多政策都可能和自己的前途,生活有关系。尤其现在是以习近平为中央总书记为领导的新一界领导班子,希望能有利于自身的政策出台人口压力过大与老龄化,加剧社会矛盾凸显,是第五题选的最多的选项了,大多数人都问,为什么没有官员贪污腐败,今年号称最难就业年,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不是希望换工作 ,就是希望加薪。这段时间有关官员贪污腐败,和城管的恶劣报道常见报端。

从相关性分析来看,年龄与“您所了解的‘中国梦’是指什么”的选择呈显著相关性。对年龄进一步交叉分析发现,年龄较大的居民群对“中国梦”的理解更为准确,其中准确率最高的为40-50岁(59.55%)年龄段,其次为30-40岁(52.80%)年龄段。

2、“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的关系

大多数人最初的梦想是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少部分人最初的梦想是健康快乐。

大多数人对于自己梦想的态度是会付诸行动和努力,争取实现梦想。少部分人的态度是不会和别人谈论,但自己会暗中努力实现梦想。还有少部分人的态度是会和朋友谈论自己的梦想,但一般没什么行动。 大多数人认为中国梦是中国人的共同追求,是引导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原动力。

3、对于梦想您自己是怎么做的?

a.只在心里想想而已12% b.不会和别人谈论,但自己会暗中培养努力实现梦想29% c.会和朋友谈论自己的梦想,但一般没什么行动22% d.会切实付出行动和努力,争取实现梦想

37% 调查中显示,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梦想持有乐观态度,积极努力,为自己的最初梦想奋斗。这不单单让人看到了信心,也看到了希望。

4、您认为实现个人梦想最重要的条件是? a.16%的人认为教育程度是最重要的。 b.16%的人认为是机会运气。 c.58%的人都认为坚定信念是实现梦想作重要的个人条件和品质。

大部分人坚信只要坚定信念,梦想就会实现,有这样一句话:理想是舵, 信心是帆, 勤奋是桨, 成功是岸。有弯曲才有雄壮, 有起伏才有波澜。 把理想化作舵,把信心化作帆,把勤奋化作桨,把成功化作岸。 握紧你手中的舵,张开帆,滑动桨,总有一天能驶到岸边。虽然社会上各种黑幕不断爆出,但是社会文明建设正在不断发展,在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环境下,将更有助于实现我们的梦想。

5、提到中国梦首先会想到什么?

提到“中国梦”接近半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安居乐业,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有11.75%的居民首先联想到的是自己的梦想,11.15%的居民想到国家的发展,政治、经济、制度建设等,8.27%想到某一具体的事件、活动或事物,还有19.72%的居民没有任何想法。

对于提到“中国梦”首先想到“安居乐业,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的居民有97.07%的居民是想到“安居乐业,让大家都过的平平安安”,2.32%的居民是想到“有稳定的工作”,其他居民联想到的是“美国梦、每年有一段的时间旅游。

对于提到“中国梦”首先联想到自己的梦想的居民有98.47%的居民是想到自己的梦想,其他居民联想到的是“出人头地,自己创业”等。对于提到“中国梦”首先想到国家的发展,政治、经济、制度建设等。有34.95%的居民联想到中国的贪腐问题19.89%的居民是想到收复台湾、一个中国

等爱国主义内容,10.75%的居民想到的是“房价低一些”,其他居民联想到的是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养老保障、教育普及情况、公平公正的司法制度等, 对于提到“中国梦”首先想到某一具体的事件、活动或事物的居民有60.14%的居民是想到奥运、足球、中国最强音等比赛,10.87%的居民是想到国家、航天事业、长城、十八大、领导人、政府、军队等,9.42%的居民想到酒,5.07%的居民想到的是睡觉,4.35%的居民想到的是希望工程等慈善事业,其他居民联想到的是中国习俗、蓝天、股票上升、新闻、政治课、手机、书等信息。

6、您认为中国梦何时能够实现?

a.46%的人认为需要20~30年。 b.另有21%的人乐观的认为只需10~20年。 c.13%的人认为实现中国梦要40年以上的时间。 剩下实现中国梦,需要很长时间的奋斗。实现中国梦是社会和谐稳定是前提,建设廉洁政治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根本。中国梦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 标,相信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这一梦想。

7、.请您写下您的梦想,我的梦—中国梦。

对于让调查者写下我的梦-中国梦,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写下,这说明很多人还是对于中国梦理解还不够。面对这么多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够算得上是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呢? 大多数的人都觉得努力奋斗,让自己和家人幸福,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更幸福的生活,就是他们最终的梦想。有的人则认为不论做什么,只要做到最优秀最出色的,把本职工作做好也算是一种成功。但一个人却不能没有梦想,这一个梦想不一定伟大,但一定是让你对生活充满信心的精神支柱,是一个让你能够笑对生活的信念。

结论和小结

对于这次社会调研,虽然也遇到了许多困惑,诸如被调查人的自我保护,语言交流问题,隐私等等,但总体也了解了社会各层次人员对中国梦的了解和见解。调查显示群众对于中国梦的认知还很欠缺,或许只有我们这样的正在受教育的学生才能被中国梦打搅。虽然他们不了解,但见解还是由的,通俗点就是国家更有实力,更有地位,社会各机构更完善,服务更人性化等等。

什么时候中国梦呢?如何筑梦呢?中国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提出来的重要思想。从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再到这次号召我国工人阶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中国梦,与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相承接,与当今中国发展大势相契合,指向鲜明,内涵丰富,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确立了新的历史坐标,成为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向前的一面旗帜,成为凝聚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

劳动推动社会进步,实干才能成就梦想。长期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的带领下,以执着的热血奋斗,用卓越的劳动创造,书写了劳动的光荣,铸就了辉煌的业绩。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以广大劳模为代表的工人阶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以国家主人翁姿态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生活,我们才会向目标一步一步靠近,梦想大厦才会一砖一瓦地坚实筑牢。

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我们深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我国工人阶级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始终做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亿万人民把“个人梦”与“中国梦”

紧密相连、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进行伟大的劳动创造,我们就一定能书写劳动新光荣,绽放梦想新光华。

中国梦的推行不仅仅是促进国家的繁荣和谐发展,更重要的是把中国梦深入人心,让每个人都有一份积极向上的动力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同时更是中国梦的小小组成,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以小积大。

对于身边的筑梦进程,我们会发现现在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国家也日益强盛。但这些表面物质并不能掩盖社会的矛盾。例如,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民工的养老,留守儿童的监护等等。这是在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滋生的种种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便是为“筑梦”进程去减少阻力。我认为筑梦不仅仅是国富,更重要的是民安。要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否则中国梦难以实现。

筑梦,便是用双手去劳动,所以勤劳才能圆梦。

别人去说去吧。

做一个为梦想拼搏的人,走自己的路让

篇2:马原社会调查报告含调查表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姓名:0910190251袁晨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2012.8.22 前言

按照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规模,到2011年,中国将有两亿多农民进城务工,这意味着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工问题,使庞大的农民工由进城务工的短暂的转移向在城市定居状态转变,并最终实现其身份和地位的本质变化,已成为中国能否突破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以城市化进程中我国的农民工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农民工在城市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农民工在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活及文化心理状况方面探究农民工城市生活质量。

为了使调查具有代表性,我发出了100份调查问卷,但是因为村子不大,在外务工人员不是很多,所以调查对象不全部是新生代农民工,有很多普通农民工,在分析时我会进行系统的分析,在后面部分我会根据新生代农民工所填的问卷及我所了解的新生代农民现状给出一些分析及对政府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现状及分析

一.参加调查者的性别: 男60% 女40% 二.参加调查者就业状况的分析 1.文化程度见图表一 图表1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参加过的培训见表二 图表2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3.从事的职业类型见表三 图表3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4.月平均收入见表四 图表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4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从表一到表四可以看出:务工农民整体教育素质较低,其受教育水平大都在初中及以下(占被调查人数的80%),而且接受培训的人数极少(占调查人数的21%),在就业中处于及其不利得地位。农民工进城主要从事城市人不愿从事的体力类和服务类工作(占调查人数的70%),故其经济地位,在其打工的城市属于中下水平,这种就业状况使农民工很容易成为城市里的季节性失业人口,在城市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上成为首当其冲的裁减对象。这种就业能力使农民工在城市里进得来、呆不住,更无法把短暂的转移变成长期的迁移。 5.外出务工农民的务工城市的调查统计见表五 图表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5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6.外出务工农民的务工所属地区见表6 图表6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7.近两年来换过的工作数见表七 图表七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从表7统计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外出务工农民中,只有15%的农民工有较稳定的职业,而超过1/3的农民工则处于职业极不稳定(换4种以上)状态。这种情况使农民工的职业经验难以积累,职业素养难以提高,在城市的专业化分工体系中专业技能缺乏,这种状况大大增大了农民工就业的可替换性,其结果是农民工的收入提高难以保证。

(二)外出务工农民城市社会生活状况及分析

1.外出务工农民城市居住状况的调查见表八 图表八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条件,能够自己购房住的农民工只占调查总数的3%(见表8)。低廉的工资和城市较高的房价,大大超出了农民工的经济承受能力,面对定居必需的住房,只能望房兴叹。城市只能是他们挣钱的场所,工薪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无法完成其本人和家属的城市化。结果使大部分流动民工的最终归宿,不是选择他就业的城镇,而是流出前的原籍乡村。他们经常考虑的是挣钱寄回家,较少考虑攒钱在城里安家消费。

2.外出务工农民子女不在打工地上学原因的调查见表九

图表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9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从表9可以看出,城市上学费用高和政策不允许,是导致农民工子女不在自己身边上学的主要原因,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减轻农民工子女在城里的读书费用,同时对高考政策予以放宽,多多照顾农民工子女,让他们留在父母身边读书,享受城里孩子所享受的父爱母爱。每年春节,大量反城的农民工和子女分别的场面让我们看了心寒,那种不舍,那般无奈。。。。。。

(三)对城市生活的文化心理认同状况及分析 1.外出务工农民对自己身份的认同调查见表十

图表10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表十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务工农民把自己当成农村人,甚至于他们都有一种自卑感,感觉自己不如人家城市人,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他们对自己的身份感到模糊,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朋友们可以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可以改变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这样别人才会改变对他们的看法!其实社会职业没有高贵之分,只要自己努力过!

(四)应该采取的措施及综合分析

我国外出务工农民城市生活的状况,决定了农民工进入城市和工厂,只是劳动力实现了短暂的转移,离长期的迁移并最终实现其身份和地位的变化还有相当的距离。这里既有制度性和政策性的原因,也有农民工自身的因素。

关于住房问题,流动性使农民朋友们没有办法买房,但是更重要的是高额的房价,几乎没有农民工可以承受的起,对于那些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有着不同于父辈母辈的理想,他们有更高的理想和期望,他们更想融入城市,但是高额的房价,买房对于他们来说是天方夜谈,他们刚刚走上社会,有些刚刚完成自己的终身大事,几乎是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吧,我觉得政府应该在这方面特别照顾下农民工,给予他们买房补助,在他们上班的单位,也应该把最便宜最优惠的房子卖给他们,可以让他们有个稳定的家,可以在城里解决户口问题,可以带着他们的子女来城里读书,对于那些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的子女才刚刚出生,或者刚刚要上幼儿园,要保证他们能有个好的教育,并且不受别人的歧视!

新生代农民工出来打工的目的是想借机融入城市,不但要求当前工资有保证,劳动条件有改善,还对将来的社会保障有所要求,要有尊严和体面劳动,以及分享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成果,同时,与靠劳动力生存的上一辈农民工相比,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想靠技术和知识获得更好的工作。当然现在政府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出台了很多新政策,为的是维护他们的利益,让他们有好的生活,重拾对生活的希望,他们是祖国新一代的栋梁。

现在经常在电视上网上看到某某地方出现了民工荒,比如说重庆的璧山县,在一个有几万农民的县,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在很多岗位上都缺人,尤其是技术人员,从春节前夕,厂里领导就开始在招人,工资待遇每月必去年多了1000多元,但是前来报名的人还不是很多,缺位的职位还是没被填满,我想说的是其实很多朋友没有必要跑到别的城市工作,可以就在临近的县镇工作,可以常回家看看,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的家乡多做贡献,使它越来越富强,何乐而不为呢?

今天在网上看到江苏南通某公司为招到更多优秀的人才,跑的别的省去现场招聘,前来报名的人还是挺多的,他们都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的人才,所以无论是新一代农民工还是普通农民工,只要自己技术水平高,总是有前途的,只要自己努力,总是会有美好生活的!

现在有个很让人担心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多数在小型私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打工,企业经营者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政府在这方面应该多出台些政策,让他们减少损失,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有学者认为,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问题,涉及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参与和管理、权利表达与维护等诸多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综合性、普遍性,应给予重视并慎重解决。有人建议推进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保障机制,应把农民工问题纳入民生计划,拿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和考核机制,让长期在城市打工的优秀

农民工享受市民的社保、医保、子女入学等相关政策。另外,有专家还建议政府加强指导和监管,积极推进建立职工工资增长“共决”机制,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努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参保率。

总之一句话,政府应该敦促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完善农民工欠薪、工伤、困难援助机制,建立晋升晋级制度,使他们有更多机会和足够空间实现自身发展,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

附录

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研究” 课题组,为了解有关扶贫政策和低保制度在农村的实施情况,特设计了这份问卷。本次调查采取匿名形式,我们承诺对您填写的资料完全保密,请您认真阅读,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谢谢您的合作!

南京理工大学“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研究”课题组 2012年7月

一、请选择或填写您的基本情况(在相应的栏目打“√”或填写相应内容) 1.您的家庭所在地为 (a是国家或省、市贫困县 b不是贫困县) 2.您的性别:a 男 b女

3.您的年龄岁(您是:a村干部 b镇干部 c享受农村低保的村民 d享受扶贫政策的村民e其他) 4.您的文化程度是:a小学及以下 b初中 c中专 d高中 e大专及以上 5.您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大约为元

6.您的家庭人数为人;其中老人人;未成年子女

二、请选择符合您实际情况的答案(在相应的栏目打“√”或填写相应内容) 7.您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可多选)

a农业收入(含养殖) b外出务工或经商收入 c子女及亲朋好友提供d集体资助 e政府提供的低保金 f相关贫困补助 g其他 8.您的家庭人均年支出大约为: a 0—1196元 b 1197—2000元 c2001—4700元 d4701—6000元 e 6001元以上

9.近年来,您的家庭开支主要用于:(限选4项)

a吃饭 b 穿衣 c 医疗 d子女教育费用 e 农业生产的投入 f其他(请填写_________)

10.您是否有外出打零工的经历? a有,经常 b有,偶尔 c没有(原因是:a缺乏技能 b身体状况不好 c没有机会 d需照顾家

庭 e其他)

11.导致您的家庭或者您周围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

a除农业收入外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来源 b 家庭成员患重病或残疾c子女上学负

担重 d居住地自然条件很差 e 赡养老人负担重 f多子女抚养负担重 g劳动力缺乏 h因灾害或突发各种事件 i其他(请填写 12.您和您的家人目前参加了:(可多选)

a农村养老保险 b农村合作医疗c相关商业保险 d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险 13.您觉得参加养老、医疗保险后:

a 增加了自己的经济负担 b减轻了自己的经济负担c不好说d不影响

三、请选择符合您实际情况的答案(在相应的栏目打“√”或填写相应内容) 14.您的家庭是否为贫困户? a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b否

a 是 b 否 15.您是否参加过相关的扶贫项目? a b否 参加过:(可多选) a 退耕还林 b 公路建设 c 人畜饮水工程 d 电力设施建设 e 农业生产 f 技能培训 g其他(请填写)_______________ 16.您是否有过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情况? a有(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没有 17.您是否得到过相关的贫困救助? a b没有

救助的来源有(可多选):a 亲朋好友 b村民邻居c村集体 d政府贫困补助 e政府提供的低保金f慈善组织或社会捐赠g其他(请填写)_________ 18.您是否接受过农业生产或外出打工的技能培训? a b没有接受过 c完全不知道

当地县或镇组织的 b 外出打工地政府组织的 c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员传授 d其他

四、请选择符合您实际情况的答案(在相应的栏目打“√”或填写相应内容) 19.您是否了解本地区的农村低保政策?

a非常了解 b 比较了解 c不够清楚 d 从没听说过 20.您是否知道本地区或者本村落实的扶贫政策?

a非常了解 b 比较了解 c不够清楚 d 从没听说过 21.您是否知道从2009起我国扶贫标准是人均年收入1196元? a b不知道

a 差不多,能够保障农村基本生活 b无法保障农村基本生活 d不清楚

22.您家所在地确定低保或贫困对象时是否公开征求过群众意见? a是 b否 c不清楚

23.您觉得您家所在地在确定低保对象或者扶贫对象: a b公平c不清楚 a不该享受的人但与干部关系近就享受了低保或扶贫待遇 b没按照程

序确定享受者 c 因工作不细致导致的该享受的没有享受 d因提供假信息而享受 e其他 24.您家所在地的农村困难群体是否有同时享受低保和扶贫优惠政策的情况: a有,较多 b有但较少 c没有 d不清楚 25.您感到政府的扶贫和农村低保政策给农村困难群体带来帮助:

a很大 b 较大 c 不大 d 不清楚

26.您家所在地有无摆脱贫困后又返贫的现象? a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b没有 c不清楚

原因是:a因病返贫 b自然灾害 c突发事件 d子女上学 e其他(请填

写)__________ 27.您家所在地是否有困难村民脱贫后继续享受着扶贫或低保待遇的?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28.您家所在地的农村困难群体是否接受过个人、企业或者慈善组织的捐助? a 接受过较多的捐助 b接受过但很少 c没有接受过 d不清楚 29.您所在地有没有为贫困户提供过技术指导,帮助其发展农副业生产的政策?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30.您认为脱贫需要哪些条件?(可多选)

a政府政策支持 b政府资金支持c技能培训d就业机会 e个人努力 f社会支持 g社会保障的完善(医疗、养老等)h其他(请填写)__________ 31.您认为政府现有的积极扶贫的相关政策和农村低保政策?

a很实在 b较实在 c不够实在,形式多于实际d不清楚 32.您对我国政府改变贫困现状:

a 充满信心 b较有信心 c没有信心 d无所谓

33.在农村低保实施过程中,你最想对政府说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在扶贫方面你最想对政府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泰州市金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地处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的京剧大师-梅兰芳故乡江苏泰州市。 是一家专业的从事印染、纺织设备、工业电炉制造、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φ570—φ2000系列印染用不锈钢烘筒{φ570,φ800,φ1500,φ2000}各种蒸汽烘筒,电加热烘筒,油加热烘筒,承压辊,φ570系列气蒸辊,单双层冷水辊,φ60—φ460系列导布辊,分丝辊,各类包覆辊,橡胶辊,弯辊等非标产品,印染用烘干机,工业电炉,炉体配件,槽体及各类配件(进气头,轴承座,金属软管,安全阀,虹吸管等),另可来图加工各类钢结构件等。我公司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现已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诚信.技术.服务.创新是金枫机械的企业宗旨。我公司产品现已畅销全国多家大型企业常年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 欢迎各界朋友莅临参观、指导和业务洽谈。

推荐第8篇:马原

一,摩登时代(卓别林)

1,片头出现羊群,随后出现人群。两者形成对照,暗示工人如牲口,唯有待剥。

2,镜头转入工厂。资本家无所事事,拼图,看报,聊以度日。

3,流水线工艺的发明,在加快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大大加快工人被剥削的速度。片中的流水线速度被夸张,加强了对资本主义初期剥削问题严重的讽刺。

4,片中工厂主的监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电影安排这样的情节无疑是暗示剥削无处不在。

5,自动喂食机与奇快的流水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开始,喂食机工作正常,很像是当时资本主义温和的外表。后来,自动喂食机出现故障自动喂食机,使得它更像是强制喂食机,也寓意资本主义在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的丑恶。电影中在试验喂食机时,有个小细节,查理是被强制固定于餐盘前,这一点像极了农场中对牲口的强制喂食,讽刺剥削严重的意图也就很明显了。

6,工作速度有老板控制,体现了地位上的严重不平等。

7,查理在工厂的精神崩溃是全片最精彩的片段之一。与其说这是查理的一次病态职业病的体现,不如说这是卓对整个工业文明与资本主义的一次畅快淋漓的嬉笑怒骂,与激烈抗争。让人捧腹的同时也是大快人心!不过,最后查理被警察制服也不耐的说明工人阶级毕竟无法和资本家抗争,也许能的一时之快,但终会失败,这是历史的必然。

8,出院后,影片用混论,颠倒的影象与充满金属味的配乐表现工业文明的杰出作品,这里提出了一个悖论。工业文明的创造者却对他们杰出的作品感到惊恐,与无奈。这一点与中国当代农民工现象颇为相似。

9,电影中有这么一句台词,出现在查理第一次出狱时。“Well,you\'re a free man.”个人认为这句台词很具讽刺意味,难道一个像查理这样的流浪汉出了监狱就是自由了吗?引用唐僧罗家英在《大话西游》中的一句台词“为什么要出去,外面只是一个更大的监狱》后面的情节也充分证明了,出狱后的查理也只是进了一个更大的监狱,自由对于查理这样的人来说从来就是虚无。

10,出狱后的查理无法适应社会,于是有了这么一句台词的出现\"Dtermined to go back to jail\"他决心重返监狱。此时监狱已成一片净土,成了唯一适合查理生活的地方。讽刺意味,不言而喻!

11,这部电影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流浪汉查理,另一条是流浪女。查理的形象代表着那一时期茫然无知的工人阶级,流浪女代表的就是失业贫苦工人的家人,无所依靠,像个动物一样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

12,商场中这一段是查理和流浪女在片中最接近他们梦中的家的片段,所以可以看成一场美梦。场景设定在夜晚的商场,也就自然而然的让观众与片中主角有了相同的心里,即担心美梦随时会破碎,这也让这段美梦多了一种不安的情绪。

13,关于在商场中溜冰的情节。这段情节很值得玩味,但个人观影能力有限,实在想不出来,只能上豆瓣求大神,得到以下解释。查理在蒙眼时溜的十分顺畅,总能惊险的避开危险。这暗示了当时工人阶级对于他们的苦难生活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并不知道资本主义的险恶,只要还没有“掉下去”或“睁开眼”就能迷糊的接受这一切。

14,最后咖啡馆一段写不出来了,求高人补充······

片语说“本片讲述工业时代,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这一主题就注定了这部电影的经典地位。卓别林的才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演员,他的作品已经深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肌理深处,有着剖析现实,振聋发聩的效果。话不多说,经典!大师!

(电影课作业)

《摩登时代》是查理卓别林标签式的代表作之一。影片依托于上世纪20-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大萧条,正如影片开头的字幕揭示的:“本片讲述工业时代,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电影放大了在动荡中不可阻挡的现实条件下小人物卑微的生存处境,是对千千万万普通工人贫穷无奈命运的关照,也是对以掠夺为积累方式的垄断性经济制度的讨伐。虽然卓别林最为世人所称道的一直是他的“滑稽”,但我们在观赏的过程中捧腹大笑的同时,似乎也并不能产生单纯的愉悦和快乐之感,而是时刻被提醒着,去注视那些底层民众难以为继的艰难和“上流人士”骄奢淫逸的对比,以及在绝境中人性所折射出的坚强和善良的光芒。

本文将从影片的内容主题,人物塑造和表现手法等方面,以矛盾分析的方法做一些浅陋的解读。

一、机器与人的战争

如前文所述,本片的背景是1930年左右美国工业因为机器的大量使用而使大批工人失业所引发的经济浪潮和社会危机,可以说,这是一场机器与人的战争。机器在这里并非人类的工具,而是大部分底层工人的敌人。影片伊始我们便能注意到,把工人和机器放置在一个镜头中的画面非常之多,这或许是创作者一种有意的安排。比如,当摄像机对准夏尔洛和其他工人作业的流水线,我们强烈的感觉到似乎有一颗螺丝钉把他们牢牢栓在了生产线上,无法离开半步,此间产生的工人与老板的矛盾、工人之间的矛盾,全都由那条窄小的传送带引发。机器齿轮化身成效率资本和无情的代表,在机器运转的轰隆声和刺耳的换班铃声中,人的重要性和能动性被压缩成小小的一团,甚至成为某种并非必要的附庸。在资本家的眼中,工人的价值被异化成一种生产工具,在他们心目中,机器似乎是高于人权的。以至于夏尔洛被当成小白鼠强迫使用“高级先进”的自动喂饭机,喂饭机的失控反讽着机械化本应带来的便利和秩序,也使夏尔洛走向癫狂,变成一个可怜的“拧螺丝强迫症”患者,被送进精神病医院。影片的后半段也对人和机器的尴尬格局有若干表现,如在工厂复工之后,夏尔洛和机器维修师在检修的过程中,维修师被卷入齿轮,无法脱身,甚至一旦停电,维修师就必须待在齿轮的夹缝中吃午餐,可笑之至又发人深省,这些影像无一不在反映了机器时代所带来的恐惧与打击。

二、监狱,或者天堂

因为一场令人哭笑不得的误会,夏尔洛被当成共产运动的领导人投进监狱。刚入狱的他是惶恐害怕的,像所有正常人一样,此时的夏尔洛一定也对牢狱之灾避之不及,强壮霸道的“狱友”的欺压使他盼望早日脱身。而又是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巧合,吸食了白粉的夏尔洛变得异常骁勇无敌,成功制止了一次越狱,“维护”了警察和监狱的秩序和安全。正是从这里开始,夏尔洛和监狱的关系发生了质变性的飞跃。由于他的英勇事迹,典狱长和他这个犯人的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从此他在狱中变成特权阶级,和入狱之前的生活相比,反而是现在衣食无忧的处境要更优越一些。当典狱长告诉他提前获释的消息,他显得无比失落。此时“监狱”在夏尔洛的字典里变成了“舒适”、“温饱”的代名词,即使他并不工作,起码还有个睡觉的地方,也不会饿着。而对于挣扎在饥饿边缘的人来说,那些毫无用处的所谓“自由”,简直和垃圾一样微不足道。以致出狱以后的他始终在找机会,重新回到对于无业者来说“天堂般”的监狱。当然,对夏尔洛来说监狱的美好似乎还不知这些。正是牢狱之灾,使身无分文的他邂逅了同样处境的美丽女孩。

三、小丑的外表,绅士的内心

卓别林扮演的夏尔洛在本片中继承了他一贯的荧屏形象:捉襟见肘的礼服,和身高极不相称的特大号皮鞋,圆顶硕大的礼帽,一把弯头的文明杖,用墙灰刷出来一般的惨白脸色,浓黑的眼圈和夸张的眉形,标签式的小胡子,走起路来是一摇一摆滑稽的外八字。卓别林在镜头前有着很强的张力,这或许和他的戏剧舞台经验有着直接的关系。本片拍摄于1934年,可以推算当时的卓别林已经45岁。但一旦套上他独有的“行头”,一旦进入角色,我们可以见识到卓别林丝毫未减退的艺术活力。无论是他那怪异的走路姿势,还是对餐厅侍应生“杂技演员”般的表现方式,还是他千奇百怪又巧妙传神面部表情和眼神,都突出了他的电影夸张诙谐的特质。在本片中,夏尔洛依然是一个令人捧腹的笑料式人物,他的行为大大咧咧、漏洞百出,影片的笑点很大部分来自于他面对并不自知的“危机”时的反应,比如他蒙着眼睛在没有遮拦的百货二层“惊险”地滑旱冰;比如他赤膊上阵跃跃欲试地跳入水中想要游泳,才发现河里的水甚至还淹没不了他的小腿;又比如他在餐厅里托着大盘子却被跳舞的人群推搡挤兑,连烤鸭插在了灯具上也不知道……他的可笑在于他的行为和环境的反差,而和中国经典笑料式人物阿Q不同的是,他们虽然是低人一等的穷人,但夏尔洛却有着高人很多的善良,和女主角的相遇相识就是源于他的这种善良。他不仅有乐于助人的品质和乐观的态度,还经常表现得十分“绅士”:虽然穷困却穿着“标配”的三件套,戴礼帽、拄手杖,和女士见面不忘脱帽行礼,即使在警车上也不忘让座。凡此种种让人不会把夏尔洛的好笑当成一种蔑视其浮浅的理由,而更是化成了带有亲近感的幽默。

四、无声,胜有声

1935年,电影进入有声时代。可卓别林认为,用滑稽夸张的肢体语言,要远胜于对白,但即使是卓别林这位电影大师,面对电影技术的强势的革新浪潮也不得不做出让步,《摩登时代》其实是卓别林最后一部无声影片。但和卓别林其他无声电影不同的是,本片实际上是包含声音的,比如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声音、接电话的声音。卓别林以此来帮助1930年代已经不习惯看无声电影的观众来熟悉无声电影中观众听不到对话。虽然如此,这部电影一般依然被看做是一部无声电影,因为影片对情节的提示主要仍由传统的字幕和演员的肢体动作和表情配合来完成。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配乐。理论上说,默片的配乐应该比有声电影的配乐更为至关重要,因为默片对白和旁白的缺失,所以配乐承担了一部分对白和旁白交代情节的功能,并且,由于配乐几乎是默片中观众唯一能得到的听觉刺激,相当于电影的声音频道几近全部由音乐来占据。《摩登时代》的配乐可以说对情节的推动和整部影片节奏的控制起到了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电影一开头,随着传送带的转动,配乐的节奏和主人公的动作以及随即出现的冲突天衣无缝的结合在一起,这让我们这些看惯有声电影的观众几乎是头一次认识到电影配乐的叙事功能,这是非常美妙特别的体验。

据资料显示,《摩登时代》也是第一部可以听得到卓别林本人的声音的电影。电影结束时夏尔洛哼的那支歌是导演自己亲自哼的。当不幸的夏尔洛和美丽的女主角面对无限延伸不知终点的道路,女主角埋首啜泣,夏尔洛却安慰她去看一看天上初生的朝阳。还好,这末尾的一章名叫“黎明”,主人公还没有失去希望,更何况我们。摩登时代,虽说是富人最好的时代,但要说是穷人最坏的时代,却也并不尽然。无疑的是,卓别林留给我们一个默片电影最好的时代,1914年是这个时代的开始,因为正是这一年,一个头戴圆顶礼帽、手持文明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改变了整个世界电影的历史。

卓别林无疑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电影大师之一,他的作品深深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摩登时代》可以说是卓别林的代表作,正向片语说的那样“本片讲述工业时代,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即使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在看影片时,同样产生了很多共鸣。

男主人公夏尔洛是个摩登时代大工厂的一个流水线工人,一天到晚神经质般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连去厕所抽根烟的享受都被无情自私的资本家剥夺了,最后由于不堪重负,夏尔洛精神失常,被工厂送到了精神病医院,同时他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不久,他出院了。可是在大街上,他却被警察误认为是工人暴动的领袖而关入了监狱。在监狱中,他又误食海洛因导致兴奋而戴罪立功,一系列荒诞的情节发生在夏尔洛身上,最后他被提前释放,监狱长对他说:“你自由了。”可夏尔洛却说:“可以在多关我几天吗,我待在这里很好。”也许只有在那个荒诞的年代,才有夏尔洛这样荒诞的想法。

的确,他在外面确实还不如在监狱中,虽然获得了表面自由,但是他却依然生活在一个更大的牢笼中,在这个牢笼中,有钱的人随心所欲,无产者无家可归。后来,夏尔洛遇到了同样是流浪者的女主角,在一系列奇遇后,女主角爱上了夏尔洛,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堂——一个河边的小破木屋。他们曾经也幻想过理想中的天堂,比如一个富人家的别墅中的生活,比如大百货商场中的快乐时光,但是这些仅仅是幻想,真正属于他们的天堂,也仅仅是那个河边的小破木屋,可是也只有在这里,我看到了他们从来没有的温馨与幸福。

影片最后,夏尔洛和漂亮的女主角再次走在逃亡的路上,但是这一章的标题是“黎明”。我想卓别林更希望他们是走在通往黎明的道路上,夏尔洛看到女主角紧锁着眉头,他告诉她应该笑,应该向着黎明微笑,这也是卓别林带给我们一系列艰辛,悲苦,荒诞以及黑色幽默后给我们的一丝希望。

七十多年后的今天再看这部影片,丝毫也没感到时间的流逝,今天,就在我的身边又何尝不是每天都在发生电影里的故事呢。也许我的周围就有许许多多的夏尔洛,也许根本我就是夏尔洛,谁知道呢。

写到这里,想起影片一开始的一个片段,第一个镜头是许多羊群争先恐后的挤出羊圈,随后紧接着切入了一个许多工人下班拥挤的走出工厂的镜头。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我自己,每天上下班时的地铁站口,我随着成千上万的人群进进出出的场景。我认为摩登时代一开始的那两个镜头完全有理由成为电影史上最伟大最经典的蒙太奇。

正如狄更斯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摩登时代》影评 在影视欣赏课上看到了卓别林演绎的《摩登时代》,在看惯了缤纷五彩的电影的时候,却无意中被卓别林的黑白无声的电影给深深地触动。他浓黑的眉毛、醒目的眼睛、加上画龙点睛的一撮小胡子共同构成盈溢着喜剧效果的脸。再加上那不合身的燕尾服、宽松的裤子、超大尺码的皮鞋。提及卓别林,这一副机灵而活泼的样子总是从我脑海中窜出来,像在《摩登时代》中一样灵活地蹬着他的溜冰鞋。三个工人的流水线作业,稍有不慎就被工头责骂,只要流水线开动着,他们就无暇去顾及任何事情。企业家可以在办公室里玩着拼图、打开监视器看着每个角落的动态,即使是厕所。增加产量减少支出,这就是推销员推销那所谓的自动喂食机的最好理由,同样也是因为它不实用,不能很好的增加产量减少支出,这个自动喂食机没有得到企业主的垂青。看着卓别林瘦小的身躯被架在冰冷的金属机器上,慌张地迎接着自动送上的食物和等不及你下咽就扑面而来的擦嘴器。我想笑却笑不出来。

个人的命运永远离不开时代的大背景,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正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浮世绘。卓别林误打误撞参与工人运动、女主角父亲被枪击、商场遭到打劫„„凡此种种都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截面。让我颇为影响深刻的配角是这部影片中的警察,这一在本片中贯穿始终的角色一反香港片中警察总是最后出现、荣膺最无用团体的作风,堪称无处不在。也许是电影情节的需要,但却让我真实感到那个年代社会的不稳定、矛盾冲突的尖锐。当男女主角终于拥有了一个可以画上一个大大的“拆”字但却可以称作家的危房的时候,他们的欣喜让人高兴在同他们一起高兴的同时也有着感慨。虽然同一时间,卓别林不停地用意外的动作逗人发笑。

在这场次贷危机还没有成为历史时,肯定已经有人将它与历次的经济危机对比,自然也会对比到那所谓的“摩登时代”——大萧条。可惜不是学经济的,没有什么学术的分析。但也似乎看到了一些相同点。《资本论》分析资本主义时提及,资本积累加速了对工人的排挤,造成了工人的“相对过剩”和“资本主义的人口过剩”。这使得资本主义异常迅速地扩大生产。生产过剩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的危机。大萧条的产生就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产能过剩。而这次的次贷危机同样是因为监管不力,使得房地产市场异常繁荣而过剩,最终导致了资金链断裂。一场拆东墙补西墙的危险游戏在给世人炫目的经济增长后泡沫破裂。历次经济危机,最终受到巨大损失的依旧是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华尔街的高管可以在社会的谴责下心安理得地踏着破产的企业拿着丰厚的报酬。而“摩登时代”时的企业家也未见去为生计而打劫商店。卓别林看管商场时遇到的只能是曾经的工友而不是上司。

第2/3页

影片开篇的字幕上打出:“摩登时代:工业时代的故事。讲述个人企业和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企业无法给人以幸福,可在为了追求理想的幸福生活,当听到工厂恢复生产时,主角还是在人海中挣扎着抓到了工作的机会。一个有力讽刺,也是一个无力的事实。

卓别林此片未必想控诉资本主义社会,但却给我们一个绝佳的角度去管窥到西方社会的全豹。但同时社会也是在变化发展,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经济危机,能和《摩登时代》中划等号的地方并不多。西方国家通过提高福利、加强监管等各种“罗斯福新政”去干预国家的乃至世界的经济生活,新的形式下的新情况,需要我们用新的眼光分析。

写到这里忍不住对影片的手法的结构多嘴几句。全片中蒙太奇手法使用似乎只有一处,即开篇的羊出羊圈而人们奔波工作相对比。让人影响深刻,可惜数量太少。从卓别林坚持固守黑白无声影片导致他在彩色有声片时代的没落,让人很自然理解他对新技术采用的排斥心理。镜头很少移动使得全片几乎聚焦在卓别林的个人表演上。对卓别林个人表演的关注也导致了本片结构有些松散。和冯小刚的《非诚勿扰》有些相像,两片同样都是用许多关联度不大的“小品”串成的喜剧。《摩登时代》中的一些表演非常精彩,但似乎和主题联系不大。 也许是想印证中国俗语“傻人有傻福”,卓别林表现的有些疯癫的单身汉总会有貌美的女子青睐。两人之间的爱情也是本片的一条线索,经历了许多挫折,希望变成失望。最后两人挽着手昂首走在那空无一人的大道上,片中打出来的标题是黎明。虽然根本不知道以后的路要怎么走,至少在那一刻,他们有着可以战胜一切的斗志、有着无比美好的向往。

写这篇影评的时候,扬声器里传来了陈奕迅的《好久不见》,一首非常让人沉重的歌曲,MV中却是歌者穿起卓别林那经典的行头,在那里一个人挥动着手杖,孤独地舞蹈。悲伤的歌曲用喜剧的表演者来演绎,却又是显得那么浑然一体。也许是歌者看到了卓别林轻快的幽默中那心酸的泪水吧。

马克思思想课看这的重心在于讽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残酷与黑暗。抓住资本主义的本质,进行深刻而激烈的揭露,把资本家最大限度的榨取剩余价值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无产阶级的压榨和摧残的丑恶面目,展现的淋漓尽致;以单纯的影评角度来看,卓别林以独特的视觉形象概括了摩登时代的矛盾本质。在卓别林自己评论来说:那部电影是从一个抽象的概念──批评我们的机械化生活方式──发展而来的;而在人因工程上观看此片,意义又不一样了。

本故事大声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公认查理在工厂干活、发疯、进去精神病院,这一切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生存危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艰难的生活中,查理与孤女相濡以沫,场面温馨感人焕发着人性的光辉。影片的结尾则是常见的“黎明曙光”,代表了好莱坞的一般模式,更被中国早期影片奉为经典。本片是卓别林最后一部无声影片,他有感于世界经济危机给失业工人带来的痛苦,决定用电影的形象语言来呐喊。1935年,电影已进入有声时代,可卓别林认为,用滑稽夸张的肢体语言,要远胜于对白,于是他只在片中加入配乐和少许音响就上映了。影片辛辣犀利的讽刺,揭示出工人遭受资本家欺压,榨尽他们最后血汗的严酷现实,招致国际资本势力的群起反击。卓别林以其高超的表现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万失业者遭遇的生活画像。

本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自动喂食机。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走向垄断时代,机械大工业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中的一切都妄想机械化,使得工人能在吃饭的时候也继续工作。刚开始还是很顺利,充分考虑了人机关系,舒适度和生活习惯,包括喝汤的角度和吃完擦嘴的习惯。可是它没有很好的考虑到个性的问题,包括个人的吃饭频率,身高问题。当我们看到查理的脑袋被固定在凳子上那囧样,忍不住发笑,最后笑料不断,机器失控,运作效率加快,人根本跟不上机器的速度,所以已经毫人机关系在里面了,失控的速度带给人沉重的不适,还来不及嚼嘴里的东西,就已经有下一口东西了。打翻的汤汁,零碎的食物都暗暗讽刺着机械大工业的不足与激进。而当上层阶级的官员在享受着机械工业带来的优点的同时,无产阶级正在承受着莫大的痛苦。压榨剩余劳动力变本加厉。毫无人性可言。

而在卓别林演绎的查理在经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件后,终于从牢狱中顺利归来,等待他的是孤女相濡以沫的爱情,两人共创一个小而温馨的家园,可是戏剧化的事情又发生了,温馨只是假象,一切如此不堪一击。幸福来的不容易,但是两个人坚定的爱情下,一切总会稳而坚定。家人是我们永远的依靠,家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避风港。怪不得,当时的人们那么希望能拥有一座房子,即使房子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坚固,但在它的主人心里,房子就像家一样,是最牢固可靠的。男主角为女主角擦干眼泪,然后屏幕上出现了\"Buck up-never say die.We\'ll get along!\"。男女主人公相互鼓励,一起微笑地携手走向前路„„ 人因工程讲究的最终目标也是人的舒适度,并且在舒适度下能够产的最大工作效率。摩登时代中描述的是高速发展时期的资本主义,强调高效率,然后却没有和谐社会的以人为本。忽略了人的感受下的资本主义怎能发展好,所以本片是讽刺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质,把劳动者当成自己攫取剩余价值的工具,这样是践踏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所以注定得不到长久。我们只有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人为本,注重人机舒适度,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

看本片还有一个心得,即使生活再怎么不如意,我们依旧要怀有希望和期待,你永远不知道生命的下一个镜头是什么,所以无论何时也不要丧失希望,我们要期待着更美好的未来。

推荐第9篇:马原

原来到广州参加南国书香节活动,带着新版的三卷本《阅读大师》。

2000年,马原的生活发生巨大改变。他结束了流浪生活,进入同济大学,正式成为一名大学老师。

“这是之前从未想到过的事,我从1970年做知青,1978年考大学,1982年去西藏,198 7年生了大儿子马大湾,生活就从没有安定过。”马原说,之所以会选择进学校,是因为当时马大湾已经12岁,上初中了,“这是他从男孩成长为男人的节点,我当时非常希望能在这个时间段上同他单独相处。”

根据原本的计划,马原要在上海风平浪静地待上6年。但4年后,马大湾去了德国,这段时间也相应缩短,马原又走上了四处流浪的生活。

在上海的这4年,成为马原人生中生活最安定的一段日子,他在履行一个父亲的职责的同时,也开始尝试着去适应学校的制度,按部就班地上课,他甚至做过几年系主任,也呈现出成为一个学者的“可能”。

这让马原心满意足。1991年,马原无奈宣布停笔,在此之后,他一直都希望能找到一个新的身份,让他平稳过渡。大学教授,无疑是马原最好的选择。在同济大学,根据自己的兴趣,马原先后开了“阅读大师”、“剧本写作”、“小说写作”等不同的选修课。马原用熟练的刀法,逐一解析影响了他的文学大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欣赏、如何享受,讲小说还原到工艺的层面。

这些教案,后来都被马原精心结集,逐一出版。但由于时间跨度较大,结集稍显散乱。今年8月,花城出版社又对马原的教案进行全面整理,重新出版了精装三卷本。

8月15日,马原在南方所作讲座,谈的就是这套书。“现在回头再看,我是在不断剖析那些影响了我的文学大师,因为我是行家,这一点我不谦虚,因为我太熟悉小说这个行当,也太熟悉叙事了。”马原停下来掂了掂三本书,接着说,这其实也是对他的总结,马原之所以是马原,答案都在这里面。 “我的学问就是现在出版的这套书”

南都:《阅读大师》实际上是你在同济大学中文系教书时的一个合集,当初的情形是怎样的?

马原:2000年,我去同济大学中文系。这也是我漂泊十来年后,从西藏回来,第一次有了把自己安定下来的想法。

做老师的时候,我讲课还是挺下工夫的,当时早就没写小说了,90分钟的课往往要花三四天准备,全身心投入教学,所以才有这么多的讲稿。中国的小说家当中可能我的讲稿数量是最大的。这其实是受格非启发,他年轻时特别喜欢听我讲大师和名著,他就建议我,如果当老师不妨以此出书。因为有这个想法,所以就更全力以赴了。你看我讲了很多长篇作品,这些书光读一遍就要好多天,而我在讲之前绝对要重读,而且是细读。

南都:能不能说,你当时是有可能成为一个学者?

马原:很难这么说,我在同济呆了13年,其中几年还当中文系主任,现在退休,我的学问就是现在出版的这套书。但我对“学术”的定义,跟一般的学者很不相同,对他们而言,我的学问或许根本就称不上学问。对他们而言,学术是要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要引经据典,要有处理,课题要有严谨的梳理和铺排,而我的学术,更多是我个人的经验和选择,我的淘汰和筛查。在他们看来,我这样做学术未免也太容易了,但我看我的学术也很难,里面每篇文章我都要备好几天课,花了大量的精力在做这个工作。我在这套书中,花费血汗很多,含金量也很高,我个人很看重这套书。

南都:其实格非、王安忆都曾出过类似的解读文学的著作,但他们似乎更加学术,而你则更加注重个人的体验。

马原:格非的小说我看过不少,但是他的学术著作我还真没看过,王安忆的作品也是这样。我其实一般也不看学术著作,我看过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以及毛姆的《读书随笔》,我觉得我讲文学同他们或许有相似之处,这也是我看到的仅有的小说家的学术著作,至于格非、王安忆的学术,他们都有自己的路子,讲课时应该也各有侧重,但是我不太熟悉。

南都:那你现在再读这些文章中对经典名著的解析时,会不会又有不同的感受?

马原:不会,我写《牛鬼蛇神》时,重读了二十年和三十年前自己写的小说,经常会觉得挺惊讶:这家伙怎么会写得这么好。这种感觉是绝对真实的。他们给我统计,《牛鬼蛇神》里有7万字来自我以前的小说,就是因为我看到觉得特别好,有通神的地方,索性就直接拿过来了。所以你看,我哪怕重读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前的小说都仍然会给自己投赞成票,更何况是我十年前的文字?

至于对作家的理解,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因为这些都是经典的作家,你读经典时永远都会心怀一份至诚。前两年,贾平凹编过一本《影响了我的三十二篇美文》,其中选了我在《细读经典》中写海明威的一篇。我当时心里非常得意,因为其他三十一篇都是写的,而我这篇不是写的,是说的。这也是我对这套讲稿的自信心,后来也通过这套书认识了不少朋友,衍生出很多很美好的故事。

“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标准”

南都:你在《细读经典》中是根据什么原则来挑选作家的?完全是你自己选择,还是会根据学生的需求来?

马原:毕竟我的课叫“阅读大师”,主要讲的肯定是我心目中的大师。我是喜欢我曾经受益的作家,我不做特别大范围的阅读,我基本上是阅读世界文学上赫赫有名的作家。我个人受益的作家基本上都是我能重读的作家,我一本书要看很多遍,比如《小王子》,我足足看了三十遍,因为我喜欢它,我喜欢《小王子》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喜欢这种既像童话寓言,又像警示寓言的作品,作者写主人公的结局和他人生的结局是一样的。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米兰·昆德拉。当时有学生向我反映,说我讲的作家他们都没听说过,希望我能讲讲现代作家。我让他们提意见,他们提了刘墉、白先勇、汪国真、米兰·昆德拉,我选了选,最后还是选了米兰·昆德拉。米兰·昆德拉其实还是稍微欠一点,他犯了小说家的大忌,不断跳出来说小说中的人物。所以我讲他时,用的标题是“耽迷于讨论的米兰·昆德拉”。

南都:我看里面没有列入毛姆。

马原:对,没有毛姆。其实是应该讲的,对我而言,毛姆是一个很重要的小说家,我在内心也把毛姆当做我很要好的朋友,心里也很切近。至于为什么没讲,我想一定是当时没有摸到毛姆的《刀锋》、《月亮和六便士》,或者是《人性枷锁》,我不重读是不敢说的,毕竟面对面授课,精准度还是很重要。除了毛姆之外,像瑞典女作家拉格洛芙也没讲。拉格洛芙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和《古斯泰·贝林的故事》,让她结结实实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我早年受她影响特别大。类似的情形肯定还有。

南都:我很好奇,你心中对一流作家评判的标准是怎样的?

马原:老话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不这样认为。文学也有第一,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枭雄。比如一战后,海明威出现,在那个时代,无人出其右。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那些“小人”,看海明威名气太大不愿先给他奖,结果海明威拿奖比福克纳还晚,这并不能说明海明威不如福克纳,福克纳的影响和海明威不可同日而语。海明威就是那个时代的第一,没有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至于1980年代文学的N O .1就是约瑟夫·海勒,全世界都在读《第二十二条军规》,大伙都疯了。

南都:那是不是说,某个时代最好的作家就真的是当时最好的呢?

马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真正的标志性人物肯定是好的。我不知道日后的文学史对王朔的评价怎么样,但他肯定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作家。

除了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标准外,在小说史上,还有无法用逻辑和理性涵盖的一个清晰的价值标准,这个标准贯穿整个人类历史,这是任何人都不会怀疑的。 南都:在《小说密码》这本书里,你把自己当成一个重要的阅读对象在分析,这对很多作家来说,应该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吧。

马原:我写小说,时间很早,从1970年代初就开始写,到1982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到1985年左右,我突然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就是我读自己的小说有一种新奇感,就像照镜子,尽管每天照,都能从自己脸上发现惊喜。我不知道原因,但我确实从我以前的写作里发现了惊喜。或许是因为我比较自恋,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一开始的写作和阅读都在一个相对正确的轨道上,多年前的阅读带有很强的经典性。我的写作都是在追寻经典写作的方式,我庆幸自己少年时选择了对的路径。我一生都在经典的限制之下,就是所谓的戴着镣铐跳人生之舞。因为熟悉太多经典的东西后,你觉得你一定要按规矩行事,但你又不能重复你所认可的经典,你要在种种限制当中突围。我算是比较幸运的小说家,至少做到了从中突围。

“新的写作早就起来了”

南都:对于很多经典作家,年龄似乎不会成为限制。但对于你们这批1980年代的作家,似乎过了那个创作高峰就再也没办法爬上去了。

马原:对小说家而言,无论中外,四十岁以前是最有创造力的时期,四十岁之后,一个有持久毅力的作家或许会有同样分量的作品出来,但肯定无法超越之前。但我的经验告诉我,一个小说家最好的年龄,也就是二三十岁左右,通常我们看到的名家最卓越的作品大多是在这个年龄段写出来的,即便是托尔斯泰,他在三十几岁完成了《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无疑是历史小说中人类不可企及的一个高峰。

所以今天我们这批人的写作就比较边缘化。新的写作早就起来了,而且早已成气候,新的写作面貌已经来临,而且新的写作是我们不熟悉的,甚至不是我们喜欢的,比如郭敬明、韩寒、安妮宝贝,甚至更新的。我现在读《哈利·波特》,都有隔世之感,罗琳其实比我小不了多少,但她写的是什么?我看上去云山雾罩。我不希望写作这个行当那么轻易就改朝换代了,但确实是改朝换代了,就像郭敬明的作品对我们来说像天书一样。 南都:郭敬明写的东西有看过吗?

马原:我原本想看的,但是没看进去,他的叙述点我找不到。那么多人喜欢他的东西肯定是有他的道理,但是我无从判断。我看过韩寒的一些作品,我喜欢他写议论性的文字,很犀利,一针见血,很不容易,可以看出他很有天赋。其他的不太熟悉。我现在读新作品越来越少,年纪越来越大,愈发不敢轻易浪费了,我不是特别想发现新作者或者帮助新作者,我已经离开为人师的年龄。

南都:你在同济上的这些课结果如何?从书中看,感觉你面对学生们时状态并不是很好。

马原:对,这个课,我讲了几年就不讲了,生病是个托辞,实际上是我不想讲了,心情不好。这个时代需要娱乐,学生也需要娱乐,他们已经完全不读书了。当时特别安排过《局外人》一课,之前,我向他们强调,要是问到谁书中内容,谁答不上来,那这门课就不及格,结果后来上课,我问他们,谁知道默尔索是怎样为自己辩解的,120个学生却没有一个答上来,叫我好沮丧。

经典必须读通,要是没有读通,就是白看。但只要你哪怕读通了一本,那你一辈子的方向都会因此不同,我一直坚信这一点。因为经典的价值体系正好指向多数人不读经典这个空白,不读就不会想,不会思考,经典能在时间面前屹立不倒,就是因为它能够战胜时间、跨越时间。但这个时代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赚钱的问题。

推荐第10篇:马原

从实践中深刻了解教学经验

我们在高中和大学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正确地指出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即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生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会使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反之,会对实践产生消极乃至破坏性的作用。认识来源于实践,我们平时在大学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认识都是前人在经过大量实践记录并整理出来的。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呆在书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大二一年,我们很幸运的有了俩次见习机会。对此我很感激,这让我们提前感受到了做老师的感觉,从而对我们以后发展成一名语文老师有很大益处。

大二上学期见习涪陵实验小学,我见习的是小学三年级 ,五天的时间听了十几节课,小学生很活泼,看到他们稚嫩的脸庞,看到熟悉的课堂,仿佛我回到了儿童时代,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们的三笔一话。老师在上课时普遍说普通话,但普通话却不尽人意。甚至我一度怀疑重庆人总是说不好普通话是不是有一部分原因和小学老师有原因。怎么说呢?学校里面老师大都是重庆人,所以普通话不是很标准,这样,老师在讲课,朗读时发音不标准,会对小学生造成很大影响。我们都知道学生受老师影响很大,所以作为师范生,尤其是重庆本地人,我更应该练好普通话。还有,我们还需练好三笔,这同样重要。其次是课堂秩序与课堂纪律如何平衡。小学生纪律很难管,我们如果做到上课既有纪律,学习氛围又活跃。 敷衍了事了。

大二下学期5月份我们见习的是涪陵九中。因为初三即将中考,怕影响他们成绩,我们见习主要听课对象是初

一、初二年级。一周有5天,每天听课至少五节。听课科目主要是语文,有时候也会听英语、数学等其他科目,很少。因为带队老师说英语和语文都属于口语方面,所以也适当增加了英语课的次数。听课目的在于向已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学习,看他们如何教课,如何在课堂上管理学生,怎样随机应变处理突发状况(这种能力需要我们都学会并逐渐提高)等等。在听课的同时我们也要动笔记录听课过程,为日后我们怎样做老师作一个参考。在听完课,下课期间我们会做教学设计(知道老师提前备教案也很辛苦),采访老师,与学生交流并帮助老师批改作业。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我知道老师工作量也很大,俩个班同学100多人,一百多份作业,每天至少有一份作业,那么一天至少也要改一百多份,认真改作业会改几个小时。

我懂得作为一个教师并不像外行业说得那么轻松,觉得老师只要每天上俩节课,不仅周末放假,而且还有那么多寒暑假时间,多么轻松的职业!其实只要进入了教师这一行职业的人,都知道教师并不容易,我们都应该尊重教师这一职业。要想作为一个好老师,要尽心尽力教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对调皮的孩子更应该尽心,同时还需要和家长和领导相处愉快。

在大一大二我们已经上完俩门课:心理学和教育学。告诉我们要掌握学生心理,上课要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见习课堂上,老师逐渐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分组讨论,老师不再是滔滔不绝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想问题回答问题。如有一节语文课《端午的鸭蛋》,“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句子有什么特点?在教学目标里面已经提到文学色彩特点,老师就不断引导学生往这方面想,小组讨论出来后,这个句子具有文言色彩。接着老师又让学生从课文里面在举出几个这样的文学色彩。总之一节课我们都能感觉出学生为主老师为辅。

从见习中我们能感受到很多书上的理论认识已化身为实践,从实践中我们又能更深刻理解教学经验。学习是人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从哲学意义上讲,学习属于认识范畴,即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理论最终要运用于工作,能动地指导实践并经受实践的检验,使认识不断推移,不断发展。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运用于工作、生活中,改造客观和主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认识不断深化发展,学习对我们来说才会更加有意义。我们要博览群书,这是掌握本质规律、获得理性认识的前提,同时要重视实践的功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11篇:马原

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创新发展的认识

摘要:

在当代世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己经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客观必然性和时代性,它不仅源于人类理性对自身未来命运的呼唤,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

马克思及恩克斯在其著作中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及相关问题的论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同时又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这一理论的创立为人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科学性和价值性。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不断深入发展,这一理论也不断得到深化发展,取得重大飞跃。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正文:

人的发展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任何时代的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关注着自身的发展。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反思自身发展问题的历史。纵观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发展历史,马克思以前西方哲学家就以他们独特的视野和角度对人的发展问题进行探究、探讨并有了种种构想,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和社会发展的完美、理想状态。但是对于时代的局限性,他们大多数停留于对人的抽象的理解,没有正确揭示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马克思在继承前人种种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表达了人类对自完美状态的孜孜以求。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的、不断推进的、而不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一蹴而就的,它是理想与现实性的统一。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所指的“人”不是抽象的、孤立的人,而是指现实的、具体的社会中的个人。“这里所说的个人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同于先哲的最主要的一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即“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最终占有自己的本质。”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日趋关注自身的幸福度与自由度,对实现自身幸福自由的各种社会条件的认识也日益清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实践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理论界必须正确对待的现实问题。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于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于合理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传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选择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理论上必须借鉴人类思想史上所有的优秀成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观点及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在现实操作方面,又必须借鉴和吸取以往国内外在人的全面发展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中寻找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实践的规律,用以指导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的实践。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发言说:“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从十七大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的中国化,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自身的需要,又是世界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大力探讨、全面推进。

马克思主义创新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科学的生命力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同时,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承继性。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的中国化,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科学与价值相统一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创新的中国化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需要,只有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的中国化,才能紧跟时代趋势,把握时代脉搏,才是在新时代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才能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紧密结合变化发展着的实际,也就是必须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解决好连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把二者具体地历史地统一起来。因此,人民群众也是价值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

新时期以来,在紧紧地抓住这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中间环节,创造新理论形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党下了很大的工夫。从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以来的党的领导人,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要求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的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创新的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针路线,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的新时期,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的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而十六大以来的重大战略思想则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的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创新的中国化的四次理论成果既是历史的总结,又是承启未来的理论支柱,为马克思主义创新的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是和社会发展相统一的现实历史过程,它作为一种“终极理想”是指在中国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但作为一种目标和方向,它指引着人类不懈的追求。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得历史时期,在崭新的世纪中,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周围,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以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积极地创造包括物质文明在内的各种有利条件,不断地提升人对善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不断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3、人民日报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精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光明日报

6、人的现代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第12篇:马原

2018考研政治新大纲实质性变动解析

马原

1.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主体、客体和中介

实践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担负着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实践主体的能力包括自然能力和精神能力,精神能力又包括知识性因素和非知识性因素。实践主体有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人类主体三中基本形态。

实践的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客体与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完全等同。

实践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实践的中介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感官延伸、体能放大的物质性工具系统;而是作为人的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语言符号工具系统。

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 2.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的作用时:指导、解释和预见作用

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时: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此处与原有说法不同。)

毛中特

1.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1.到2020年,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到建国100年的时候,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我们党形成并积极推进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第一,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第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第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四,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第五,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积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深刻把握:第一,“四个全面“的提出的依据和必要性;第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第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的科学统筹的思想方法和哲理。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知道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重要性: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当前的形势:依然严峻。截止2016年底,全国仍有5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不少群众贫困程度还很深。

目标: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怎么做?第一,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搞清楚,找对“穷根”,明确靶向,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第二,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总负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第三,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第四,建立反映客观实际的贫困县、贫困户退出机制,努力做到精准脱贫。 4.构建全面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 第

一、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二、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要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

第三,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要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是基层有职有权有物。 5.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 6.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

怎么做?第一,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第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第三,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第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第五,推进形成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7.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重要性: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怎么做?第一,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第二,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第三,鉴定理想信念是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第四,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第五,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第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根本要求;第七,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制度保障;第八,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第九,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第十,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 8.加强党内监督

任务: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内容:遵守党章党规和国家宪法法律,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党的干部标准,廉洁自律、秉公用权,完成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部署的任务。

重点对象: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

史纲

1.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抗日战争(第五章最后增加内容)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总结历史经验: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问题。

《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正义战争。志愿了朝鲜人民,保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而且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全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第13篇:马原

1.从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

(1)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实践是使人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前提,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2)之所以会出现环境破坏问题,正是由于人们没有形成正确的实践观点,没有正确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导致了错误的实践活动。可以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主要是因为人们不合理的实践方式。

2.我们该如何达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

(1)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2)我们应尊重客观规律,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事正确的实践活动,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从辩证法角度分析,如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1)唯物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性。联系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2)我们要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促进人类世界的共同发展。

4.从矛盾分析法角度说明,如何把“危机”转化为“机会”?

(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实现由危机向机会的转化(由XX向XX的转化),使事物得到发展。

5.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为什么在生活中出现错误和问题总是难免的?

(1)矛盾具有普遍性,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出现问题总是难免的。

(2)我们应承认矛盾、正视矛盾,勇于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同一中把握对立,从对立把握同一,正确分析并解决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6.从辩证思维角度出发,我们应如何处理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矛盾具有普遍性,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应该正视问题,勇于解决问题。

(2)矛盾具有特殊性,即事物的矛盾及矛盾的各个方面各有其特点。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适当的方式解决不同的矛盾和问题。

7.运用辩证法分析,为什么从不同现象中能够该概括出共性的理论?

(1)现象和本质是揭示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现象,而本质则要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2)人们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应该坚持辩证的看问题,既要充分认识现象,也要善于分析,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8.运用辩证法分析,为什么同样的理论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

(1)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人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

(2)理论是对个别事物中所包含的一般特征的概括和反映,而且能够去分析具有同类本质的不同事物,所以人们能够举一反三地认识和处理其它事物。

9.从辩证法角度说明,为什么要坚持“换位思考”和“逆向思维”?

(1)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2)人们对任何问题都要加以辩证地思考,多角度的或从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10.如何看待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

(1)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能够发挥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的作用。

(2)我们应以实践为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增强主体能力,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11.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说明,为什么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出现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

在实践和认识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一方面,客观事物本质的显现是一个过程。另一方面,人的认识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人的认识能力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所以出现失误和问题是难免的。

12.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

我们应坚持认识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将主观认识同特定历史阶段和特定条件的客观实践相结合,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点,促进实践的成功发展。

13.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的认识事物?

人们要正确的认识事物,需要做到: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得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二是理性思考,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将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三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四是将认识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在实践中检验认识和发展认识。

14.我们应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一定条件下主观和客观的相一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通过实践获取认识。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有确定性又有不确定性。我们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发扬创新精神,通过实践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真理是一定条件下主观和客观的符合,受客观条件的制约,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将真理与客观实际相结合。

15.如何对待和处理真理和谬误、成功和失败的关系?

(1)真理和谬误、成功和失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真理中包括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方面或因素,错误中也隐含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我们应该以实践为基础,坚持真理、修正谬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创造有利条件,将失败转化为成功,使事物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16.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增强创新意识?

(1)创新包括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创新意识在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勇于实践,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学会辩证思维,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从偶然中发现必然,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17.正确处理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对于我们现实生活有何意义?

(1)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大基本活动。价值是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真理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成功的实践必然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追求真理,获取价值。

(2)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就要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客观对象,按规律办事。要坚持以人为本,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

18.如何从马哲角度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人的本质在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认识与实践的主体。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2)创新包括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勇于实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

第14篇:马原论文

“美”是主观感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论文)

一、引言

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美‛来描述身边的事物。看到奇山异水时,我们说风景‚美‛;看到俊男靓女时,我们会说他/她长得‚美‛;看到《感动中国》中的故事时,我们说这些主人公心灵‚美‛。

就是这样一个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形容词,引出了一个哲学问题:‚美‛究竟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呢?

二、‚美‛是没有标准的

我认为,‚美‛是主观感受而不是客观存在。人们常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同样的事物,在甲看来是美的,在乙看来则并不美。这种情况在生活当中非常常见。对于这样的事件,我们可以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分析。在甲乙两个人审美的过程中,他们审美的对象并没有发生改变。这足以说明两个人得出相反的结论,原因并不来自于审美对象。所以说,两个人审美的差别在于他们审美的过程。

我们先来讨论‚审美‛这两个字。审美是指领会事物的美。审美是人对于它所了解的事物的一种评判,也是人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既然我们把审美划分为一种评判,不如从评判的角度继续深入地讨论我们的问题。在对事物进行评判时,我们常常需要借助评判标准,也就是我们用来衡量真和假,美与丑的尺子。由此引发了我的另一个思考,‚美‛是否有评价标准呢?

我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标准是指衡量事物的准则。既然是准则,它就是不可置疑的,不随着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比如考试之后有评分标准,每道题对应被试者什么样的答案,能够得到相应的、固定的分数。这个分数不应该因为被试者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或者因为老师判到一份试卷时的心情不同而发生改变,类似于这样的与课程无关的原因都不应该影响判分,否则就是破坏了标准。

在审美的过程中,这种固定的标准就是不存在的。比如我昨天觉得真皮做成的奢侈皮包很美,因为它的外观很漂亮,又有一种奢华感。但是我今天看到了制作真皮皮包背后的残忍与血腥,就不在认为它是美的,反而会去抵制这样的商品。皮包本身并没有改变,审美的人一直是我也没有改变,但是我看待这个皮包的角度不同了,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所以说审美没有所谓的‚标准‛。

但是我们平时依旧会用一些‚侧面描写‛来描述‚美‛。在欣赏故宫的时候。我们说故宫‚美‛,是因为故宫气势磅礴,华丽大气,有古典的风格,又有皇家的故事流传其中。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具有这些特点的建筑就是美的。在评价一个美女的相貌时,我们说她眼睛大有灵气,说她高鼻梁,说她瓜子脸。但这并不说明具有这些特点的人就是美的。因为这些只是对于审美对象的形容,而不是在对象身上客观存在的‚美‛。

由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美‛是没有标准的。

三、‚美‛是不能传递的 我认为‚美‛是一种主观感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如同感受为什么说主观感受是不可传递的呢?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不会因为一个人开一样,是不可传递的。接下来的文段将就这点展开讨论。

心或悲伤,另一个人就体会到他的这种情绪并且同时感到开心或是悲伤。看到这里可能会有所疑问: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被影视剧中主人公的情感所带动呢?我认为这是因为我们了解他们的主观感受背后的成因,或者是引起了对于自己相同或者相似的经历的回想。虽然我们常常称之为‚感同身受‛,但是我们产生情感不是影视剧主人公产生这种情感所直接导致的,它的直接原因是我们对于主人公经历的想象,或者是对于自己过去亲身经历的回想。所以我把主观感受定义为不能传递的。 那么‚美‛也是类似的。我觉得它美,不能直接导致你觉得它美。《庄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说,你不是鱼,怎么能知道鱼的快乐呢?你不是我,怎么能知道我是不是知道鱼的快乐呢?也就是说,古代的哲学家早已经明白,人是不能‚知道‛别人内心的想法的,所谓鱼是不是快乐,你是不是知道鱼的快乐,只是观察者通过他所知道的信息进行的推测。比如我说我现在很生气,或是我现在的肢体语言表现为我现在很生气,也并不能让身边的人知道我的生气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只是通过这些表象进行对我心理想法的推测,得出我现在生气了这个结论。所以我觉得故宫美,即使你也觉得故宫美,或是你听过我说故宫气势磅礴,华丽大气,也不能知道我感受到的故宫的‚美‛是什么样子的。 ‚美‛不能传递也体现在时间的维度上。我两年前去过故宫,当时我觉得故宫气势磅礴,华丽大气,我在那里感受到了故宫的‚美‛。但是现在呢?我看到自己当天写的日记,写着故宫气势磅礴,华丽大气。就凭借这几个字,现在的我感受不到当时自己感受的故宫的美。也许我还能通过记忆回忆起来故宫彼时彼地是什么样子,但是我现在对故宫的印象又多了一分雄壮威严之感,所能体会到的故宫的‚美‛,也绝对是与两年前不同了。正如之前举过的皮包的例子,审美的人主观想法变了,他体会到的‚美‛就一定会有所改变。所以审美的人过去体会的‚美‛,是不能‚传递‛给现在的。 以上是正面的,利用不能传递证明‚美‛与主观感受的一致。接下来我们用这个角度来分析‚美‛不是客观存在。 对于客观存在来说,具有传递性就很好理解了。艺术展览是客观存在,我看过,你也可以去看。音乐会是客观存在,我去听了,你也可以去听。体育比赛是客观存在,我在现场目睹了激动人心的夺冠时刻,即使你当时不在现场,也可以通过转播看到比赛的全过程。对于客观存在而言,人们总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获取另外一些人们的信息。分析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特性与‚美‛是正好相反的。无论情境如何,我们都是不可能感受到别人心中的‚美‛的,也不可能感受到过去的自己所感受到的‚美‛。

四、‚美‛是无法描述的 客观存在是可以描述的。利用我们知道的关于客观存在的一些事实,我们可以对事物进行真实的阐述。比如说,在2016年伦敦奥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的比赛中,孙杨获得了冠军。这句话就是对这场比赛的描述,它阐述了一个这场比赛中发生的客观事实。但是‚美‛呢?我觉得故宫很美,虽然我可以说出故宫气势磅礴,华丽大气,但是这并不是‚美‛具有的特点,只是对故宫的一种形容。况且,我觉得故宫美与我的心情有关,与我的经历有关。在这些主观因素的影响下,我是不能给出对于故宫的‚美‛的描述的。 而且,如果我告诉家人,孙杨取得了2016年伦敦奥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的比赛的冠军,那么他们就可以知道这件事情,并且通过对于这场比赛多了一些了解。但是通过刚刚所分析的‚美‛不能传递我们可以知道,不管我如何说故宫美,也只是在描述故宫,无法描述自己感受到的故宫的‚美‛,因此别人无论如何也不能体会到当时我所感受的‚美‛。 假如说‚美‛是客观存在于事物上的话,这种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因为‚美‛是无法描述的部分,与真正的客观事物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们不能将‚美‛看作是客观存在于事物上,因为它不具有可以被描述的能力。 我们所说的‚心灵美‛尤其具有这样的特点。当我们认为影视剧的主人公‚心灵美‛时,大多归因为主人公的善良、宽容等正面的人格。但是我们觉得他/她心灵‚美‛的这个审美过程,也是无法描述的。虽然我们经常用善良来形容这种‚美‛,但是每个人,以及一个人不同时期感受到的这种善良也是不同的,而且是无法描述的。因为我认为一个人善良,也是根据我的经历或者是想象推测出来的。这种推测对于不同的人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即使你给了一个详细的阐述,比如‚因为他扶起了路边的老人,所以他心灵‘美’‛,这也不是对‚美‛的描述,只是表达了你自己的推测。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由‚美‛不能传递,可以说‚美‛是一种主观感受,而不是一种客观存在。 通过这一段论述,我们得出结论,‚美‛是无法描述的,所以‚美‛不是一种客观存在。

五、总结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证明了‚美‛的三大特点:‚美‛是没有标准的,‚美‛是不能传递的,以及‚美‛是无法描述的。‚美‛是没有标准的,说明‚美‛具有主观感受的重要特点。‚美‛是不能传递的,说明‚美‛与主观感受一样不能传递,所以‚美‛不是能够传递的客观存在。‚美‛是无法描述的,说明‚美‛不具有客观存在可以描述的这一特点。综合以上三点,得出结论:‚美‛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主观感受。

第15篇:马原论文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既是一个实践课题、也是一个理论课题,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深化研究 。就青年来说,青年发展是青年的根本问题,青年发展的本质是青年的社会性发展和青年的个体性发展的统一。作为拥有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青年群体------大学生,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绽放更绚丽的青春风彩。而这则需要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培育与实践 内容: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最高抽象。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1]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思想文化凝聚力,推进“两个率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大力培育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改革发展和各项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对于更好凝聚人民的思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思想舆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提出“三个倡导”24字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为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这一战略任务,推动我们更加积极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 价值观是导向,价值观是力量。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切体认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共同富裕”、“人民幸福”价值诉求的集中体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凝聚安徽推进“两个率先”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个人是社会的一员,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都是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有远大志向、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必然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比如河北农大26名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勤于学习,勇于创造,甘于奉献,信守承诺,在奋斗中展现青春的风采,是对青年发展本质的生动诠释。中国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光荣而伟大的。 历史的进步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每一代青年都有他们的历史使命。历史和事实证明,中国青年能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20世纪中华民族和我们党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与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不断探索和英勇奋斗紧密相联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国青年不断拼搏奉献、艰苦奋斗、建功立业、茁壮成长。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到广州亚运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成为中国最美丽的名片。 作为拥有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青年群体,大学生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绽放更绚丽的青春风彩。而这则需要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如何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培育

①要引导大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一定要找准发力点,把握学生思想教育主动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化人,陶冶人,既有活泼丰富的形式,又体现学校的内涵和个性特点,对学生价值观起到渗透作用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要重视校园的建设,要重视学生党团组织班集体建设和作用的发挥。

②加强大学时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不仅要教给学生新的价值观念,而且要教会学生在现实中践行自己的价值观念。虽然一个人的价值观主要在大学前形成,但那时的价值观是一种比较宏观的原则,而这些宏观的原则将在他进入大学这个“小社会”的时候受到人生第一次冲击。因为之前他只有笼统的观念,并不知道在遇到复杂而残酷的现实的时候该怎样去践行。如何在适应社会的同时不丧失自己的原则?这就是大学辅导员要帮他们解决的问题,要帮学生找到适合的方法论,引导他们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所以,大学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它是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过程,当学生的人生出现岔路,指引他如何去判断未来的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践行并且在实践中得以升华,从而真正能为学生所用的过程。

③加强榜样教育,河北农大的事迹是新时期榜样教育的素材。北大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十分注重挖掘学生典型,通过学生的新闻网、校内的BBS展板等方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我们应当学习。

二、实践

从大处讲:积极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 1.荣辱观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是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它们反映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实践或交往活动等原因,得到他人、群体、社会给予的肯定积极的评价和否定消极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自豪感或羞耻感、自卑感。 不同时代、民族和阶段,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荣辱观”。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社会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精神文化大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提高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行为准则和习惯。

2.坚持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

必须弄清生命观也就是生命的价值观。 ① 生命是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更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② 生命价值观从层次上看,既有原始的、朴素的、零碎的,也有科学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前者更多的是感性的、自发的,而后者则更多的是理性的、自觉生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生命观,使生命价值观摆脱自发、感性、零碎的痕迹而超升到理性、系统和科学的境界。 ③ 弄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人为了什么以及怎样“生活”和“生存”。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世界观是人生观的思想理论基础。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世界观不同,才必然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从小处讲:

①要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精神,发挥班集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作用。良好的班集体能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同化效应。果树93(01)班的同学们在班干部的带动下共同做好事,同学之间互相激励,互相支持,将资助坚持了15年。看到这篇充溢着人间大爱的新闻报道,我心中升起一股温暖和崇敬之情。从他们的事迹当中,我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就在平常人做的不平凡事情当中。这里既有个人的坚守,也有集体的支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努力发挥班集体的思想激励、相互支撑与共同进步的特有作用,团结带动更多的学生成长进步

③自觉实践。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的故事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践。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们每个人的行为表现,可触可感、可学可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主动并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要努力追寻推己及人、乐于助人、知行合

一、诚信仁爱等我们民族传统的优良“因子”,这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

⑤我们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运用灵活的头脑去帮助身边人;努力成才,时刻提醒自己肩负着社会责任;坚持诚实守信,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让传统美德渗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总结:

我校是一所有着良好传承的学校,作为我校大学生也应当有好的思想觉悟,而在实践中我们知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不是板起面孔的简单说教,也不是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心近才能生情,只要方式方法得当,我们的青年学生是乐于接受的。真情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金钥匙。大学时代是青年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思想开阔活跃,并开始用理性与道德分析来对待身边的事物,也就更需要以河北农大93级毕业生这样的榜样来启发我们大学生的善念,明白个人价值并不一定要以轰轰烈烈的形式实现,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一生中或许都不会遇到需要用生命来检验自己道德的关口,可是决不能因此而放弃自己对于社会的贡献;平凡的善举同样也能证明高尚的人格,如宋儒所言,人各自禀气不同,但凭着个人修炼的功夫,人人皆可为圣贤。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讲》

③《马克思语录》

第16篇:马原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是从整体上来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要求学生要掌握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实际问题,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三、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几门课程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这些课程的共同任务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在这些课程中起着理论基础的作用,为学生正确学习和理解其他政治理论课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四、教学形式和学时分配

五、本课程的性质及适应对象

本课程是公共理论课,是全校各专业的必修课。 教学大纲内容

本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宁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人类文明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青年学生要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学习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教学提示:

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理论品,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一、物质世界和实践

哲学基本问题,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

二、世界的普遍联与发展

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 教学提示:

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世界的物质性与世界联系和发展的总特征,掌握物质意识及其关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掌握和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又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实践和认识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是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二、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和真理的绝对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与价值是辩证统一的。

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提示:

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认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决定作用,掌握认识在实践基础上的辨证发展过程。掌握真理的客观性、辨证性以及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等原理,了解真理与价值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懂得掌握这些原理对于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是表现。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 教学提示:

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掌握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要学生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体现,认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和评价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的形成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条件、过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以及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劳动力商品化与雇佣劳动制度。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社会化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殊发现。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和特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和特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特点。 教学提示:

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特征,认识商品经济规律及其作用,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从自由竟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从自由竟争到垄断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发现和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提示:

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要求学生认识到垄断资本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掌握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新变化及其原因实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完善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经济比较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是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发展。

三、工人阶级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人阶级政党是新型的政党,工人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教学提示:

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它的发展和完善有一个过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在经济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正确认识工人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地位。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描绘的共产主义宏伟蓝图。

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教学提示:

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第17篇:马原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课题名称:《资本论读书笔记》

学院(专业):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姓名(学号):吴思遥 2014141462262

指导教师:王彬彬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实践论》读书笔记

学院计算机学院学号 2014141462262 姓名 吴思遥

也许是出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许是源于自邓小平同志的教育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许是高中的思政课堂上,曾多次听老师提到毛泽东的《实践论》。故在老师说写一篇读书笔记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毛泽东的《实践论》。

也许是今日无事,也许是出于想尽快完成任务的目的便从百度搜来读了一下,没想到为完成一个任务却让自己感触颇深。总的来说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著作。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的辨证过程包括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到理性,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因此,认识的辩证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往复,将符合实际的部分上升为理论,去指导实践活动和接受实践的检验。

下面我想就此阐述一下个人观点: 〈一〉《实践论》的世界观意义

从毛泽东的《实践论》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它革新了我们的世界观,更在于它对中国革命的巨大推动作用。从大一的思修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它批判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两种不良倾向,其一是经验主义,其二是教条主义。

1、《实践论》对经验主义的批判。学了中国近代史及现代史的都能了解经验主义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经验可以带来益处,但经验主义是却会在不经意中令你万劫不复。毛泽东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上都坚决地反对这种错误倾向。实践证明,反对和纠正经验主义,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2、《实践论》对教条主义的批判。从字面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与经验主义者相反,教条主义者是只讲理论,不联系实际,一切硬往理论上套。这也就让我想到老师的举例:我们学生往往容易如此,学校为我们安排了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要我们多联系实际,少说空话,避免教条主义。同时,实践又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把握。 当然理解这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理解到,实践固然重要,但实践不是一切。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通形成了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再积累的同时对其加以整理、归纳和总结,便会得到事物之间的本质的规律。形成了对规律的认识,这才到了理论层面。当然理论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正如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一样,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不一定是正确的理论。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实践论》在世界观上的重要性。从而我们不难理解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二〉《实践论》的方法论意义

在阅读《实践论》和一些对《实践论》的观点及看法的同时,我个人认为,这篇文章的方法论意义有于两点,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认识都具有其时代局限性。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无论何人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不可能生活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因为资本主义还未出现,还无这种实践。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的产物。马克思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就预先具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异的规律,因为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最后阶段还未到来,还无这种实践,只有列宁和斯大林才能担当此项任务。”再比如说我们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时,许多事情无先例可循,一切还处于摸索阶段。这难免犯一些错误,比如1958年的人民公社及大跃进运动,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等浩劫,从而使本已困难的经济雪上加霜甚至,这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又观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振兴。为什么呢?其原因就在于邓小平理论不是空想的结果,而是经历了先试验后推广这一认识过程的正确的理论,是经历了实践和时间检验的思想的结晶。有目共睹,邓小平理论不仅使国民生产总值突飞猛进,更重要的,使它将中国带入了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为中国进入世界市场提供前提,更确切的说为中国经济指明了发展方向。这些都无不证明:实践与真理不是凭空捏造的,实践是需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实践需要真理的指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从建国以来所确定的理论性认识最重要的是在于与时俱进。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看,我们就要不断的经历一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不断进行的过程中,认识才能不断深化,理论才能日趋完善,并形成真理指导实践。

读了这篇《实践论》感触颇多,既是对历史的一种感悟,更是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学习态度的一种深思,一种领悟。

第18篇:马原演讲稿

毛泽东思想介绍

中国哲学是一条长河,而毛泽东思想也是长河中的一部分,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就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其中我们所熟悉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十六字方针\"、\"群众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文艺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三个世界的划分\"、\"继续革命理论\"等系列理论都是毛泽东思想中比较突出的内容。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对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及其在革命中的作用,对土地革命路线,对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与红军作战的战略战术原则,和对农村与战争环境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科学阐述,成功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而这便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我们知道毛泽东思想可以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延伸,其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党的建设几个方面,毛泽东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的长期艰苦斗争中,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因而毛泽东思想具有活的灵魂,而这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之上的,具体表现在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几个方面。

不过毛泽东思想并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贡献,而是全体共产党人在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当然,毛泽东在总结集体智慧并加以理论概括的方面确实作了突出的贡献,所以这一理论成果才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同时,毛泽东思想,并不等同于“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思想,那些属于毛泽东个人的,和被实践检验是错误的言论应该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我们在评判一种哲学思想价值的时候,决不能依照个人对其代表人物的喜恶来决定这个思想的价值。评判一个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应当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进行分析评价。毛泽东思想已经被历史证明是指导中国革命的走向成功的正确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肯定毛泽东思想的价值。我们不能因为毛泽东本人在晚年犯的一些失误而彻底否定毛泽东思想。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如果把那些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把毛泽东同志的每一个观点、每一句话都置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之内,那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扭曲和篡改,只会损害毛泽东思想。片面将毛泽东思想的分析拘泥于对毛泽东个人的分析,只能耽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好时机。

如今,在世界很多国家依然有毛泽东思想的追随者。无论是在战乱的中东,还是在发达的美利坚。无论是相似抵抗极端组织,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还是在罢工、游行等活动中,我们都能看到手举毛泽东思想努力斗争的人。毛泽东思想是争取人民独立和解放的思想,当年的中国革命证实了这一点,如今世界的其他地方的斗争也说明了这一点。继承并发扬了毛泽东思想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思想,如今也在指导我国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可以证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价值是谁都无法否认。

我的演讲到此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19篇:马原作业

姓名:尹齐

专业班级:水产1001

学号:2010308200106

大学生校内外兼职

大学生生活丰富多彩,从高中到大学发生了许多巨大的变化,高中有老师教学,部分被动学习到大学基本自主学习,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许多空余的课外时间,许多大学生就利用大部分课余时间投入到校内外兼职当中去了,课外的兼职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但就大学而言,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储备和社会经验的积累无疑是很好的选择,但另一方面,我们大学生该如何处理好兼职和学习的关系呢?

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中的辩证法部分说到,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坚持两分法、两点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同样如此,大学生校内外兼职也有利与弊。

首先,我们要明白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关系。专业人士指出:兼职打工,,是在合理分配时间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组织或者个人付出体力和智力劳动而获得物质和精神回报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看出是建立在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的基础上的。只有明白了该如何处理合理支配时间和精力的问题,才能达到学习和兼职两不误的状态。目前,兼职打工的现象已经不再仅仅是出现在经济条件困难的同学身上,学生打工也不仅仅是为了赚到那一笔钱而已。我想应该有两发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目前的社会环境,就算是大学本科毕业也很难找到一份很好工作,所以很多人希望通过打工获取工作经验,以此培养自己的能力并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另一方面,由于当代大学生的心态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的自主意识很强,想通过打工

赚取的酬劳,以获取一定的“经济独立”。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切记,不能因为打工而耽误了自己的学习时间。

其次,很多大学生认为兼职等相关工作能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专业人士建议:大学生兼职一定要讲究适时、适当、适量。在学好了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去做一些兼职是最好的;就大学的目前状况来看,课外的空闲时间是很多的,锻炼一下自己也就很必要了,不过我们要协调好兼职和学习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规划是关键。

同时,我们必须清楚了解校内外兼职的利与弊。在合理利用时间和精力的前提下,兼职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好处 ,可以让人先行一步,在学习和事件中积累学校之外的东西,增加社会阅历,培养交际和处事等方面的能力;兼职能够较早地接触社会。更清楚地认识社会,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但是如果没有适时适量的兼职,不仅会影响到学业,不能完成专业知识的储备,而且还会留下隐患-----专业知识的不扎实让你在就业时感到盲目,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这就印证了一句话,鱼与熊掌是不可兼得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那么兼职也有它的弊处,是不是就不应该去兼职打工呢?当然不是这样的,在如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我们如果只具备专业知识而没有社会实践能力的话,就会出现高才低能的现象,必然不会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大学这样一个有限的“小社会里”,我们的社会阅历肯定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如果只是满足

于学校的这么一点实践只是是不够的,那么合理的校外兼职工作就能拓宽我们的视野,磨砺在社会上的能力,提高为人出事的能力,也好为以后的毕业工作做准备。事实情况告诉我们:校内外的兼职受到大多数同学的青睐,就像我们的学校,就设立了很多勤工助学的岗位,能够帮助一些学生减轻一下生活费的负担,当然,学校里的轻工和校外的兼职打工是不同的,学校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本质特点,在不耽误学习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工作岗位”,我们在通过学校勤工的锻炼下,不仅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能在勤工中学到学习之外的东西,另外还能增加几分学习的动力。在学校兼职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你在这种兼职中的责任,以及对工作的态度。

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对于大学生校内外兼职之一做法来看,我们需要一种辩证的目光去看待同一件事情,校内外兼职具有矛盾的统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下,并处在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对立面又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大学生青睐于校内外兼职是因为它不仅能够给我们带来报酬,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积累课外的实践知识,并且提前适应一下竞争激烈的社会。然而,兼职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兼职需要我们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这就要求我们有合理支配时间和精力的能力,假如因为兼职耽误了学习时间,影响了专业知识的学习,那样才是最不划算的,一方面讲,兼职并不是我们的大学全部,也并非我们的真正工作,你必须全身心投入,相反,你只需要付

出你的课外时间;另一方面,我们拥有的知识还不够多,特别是社会经验,我们缺少在社会上的锻炼,一旦因为某一方面出了问题,将对你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以后步入职场也畏手畏脚的了。

再者,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必然联系的,即便相互矛盾,却在某种程度上是统一的。现在在大学里面,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如果将这些时间花在其他没有意义的事情说的话,那将是对人生的巨大浪费,所以此时就应当找一些适合自己的兼职工作来做,一方面为了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加强对社会的适应的综合能力。现在的学习都是为日后的工作做准备的,可能会暂时累一点、苦一点,唯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是胜者。学习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你认知到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世界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原理,就要求我们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问题。又如,事物的发展是在一定的基础上从量变到新的量变的过程,我们要明白量变和质变之间的关系。“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脚踏实地地创造质变的条件,才能达到事物质的飞跃;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必将事与愿违。然而当事物质的条件已经成熟,则应当把握时机,乘势而为,勇于创新,促成事物的转化。事物发展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就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经得起困难和曲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社会的进步是这样,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

以我个人的事为例吧,一个人在经历了很多以后会明白很多道理,面对困难的时候必须想办法去解决,在我的印象中我是一个比较胆小内敛的男生,到了高三毕业的时候,母亲才允许我一个人乘车到武汉来,高考完以后,父亲帮我找了一份保安的兼职,在那里我尝到了辛酸苦辣,虽然是学生,但是和别人的待遇是一样的,顶着烈日在学校里面巡逻,虽然时间不长,但武汉的天气实在让人受不了,当时,我并没有放弃,因为我能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是怎么工作的,也许条件更艰苦,工作时间更长,但是他们不会对我们抱怨,当你实在想放弃时,想一想自己的父母就又有动力了,这时你会发现自己做的兼职其实没什么的。从开始打工到结束,差不多有一个月的样子,我只赚了800多块钱,还不包括食宿费,当时我就有一种想哭的冲动,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却得到那么少的回报,然而静下来想一想的时候,我知道,我毕竟还是一个学生,我不可能给被人带去很大的效益,公司的老板也只是利用兼职的廉价劳动力来获取公司的效益,所以我们的用处不大。

转眼到了大学,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多少让人有些不自在,迷茫、困惑。对于我的已经失去的大学一年,我表示很后悔,大部分时间都耗费了,唯有一点不遗憾的是,加入了几个勤工组织。大一上学期我加入了大学生文明值勤队,在这样一个勤工组织里面,我收获了很多到东西,诸如,为人处事、待人、工作态度等等。也许在队里确实有点累,对你有点影响,但在另一方面,你自身却得到了锻炼,那样不也可以吗?在值勤队待了一学期我就退队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勤

工生涯的结束,在大一下学期我又加入了楼管会,在这里,我继续我的勤工生涯。首先我很开心能够找到勤工可做,我能够通过勤工获得一定的酬劳,虽然不多,但是那是对你的工作的一种肯定,自己有一个狂妄的想法 :做遍学校里所有的勤工。不过看样子是不能实现的,因为学校里的勤工太多了,是做不完的!

到现在为止,我还在楼管会,对于我做了一年多的勤工,我很满足,也许每一份勤工都是一份小小的“工作”,在每一份工作中我能够收获到东西,我能在学校勤工的记录册里留下子自己的名字,不需要太多言语,太多解释,需要的只是你对工作的认真态度,问一问自己,你的责任是什么?时刻提醒自己,才能在紧急的情况下达到最大。

有时候觉得自己可以到外面去闯一下,但是心理却还是有点害怕的,毕竟校外还是不安全的,社会上更是乱糟糟的,若是遇到什么骗子之类的,该怎么办呢?大学四年一晃就过去了,我们该如何在课余时间锻炼自己就成了一问题,学校勤工只是一个小小的“社会”而已,你遇到的人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且大家基本都坦诚以待,体现不了那种“官高一级压死人”的现象,你也不会体会到那种激烈竞争的程度,更无法深入了解谁需要怎样的人才。

最后,面临在大学校园兼职的利与弊,我们到底该如何真确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呢?!明确自己的首要任务,我们还是一个学生,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努力学习和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合理规划自己的课余时间,我觉得只要自己过得充实就好,适量安排兼职打工的时间,不要太过于注重工作的结果,要制定长远的人生目标和短期的目

标,最重要的是必须有计划;兼职一定要谨慎,特别是校外不知名的公司,不能盲目听从,要向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请教,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大学生的兼职的利与弊就是一对矛盾,究竟哪个是主要的,那个是次要方面,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其实,利弊是相对的,如果太注重结果的话,弊大于利;反之,如果注重的只是兼职的过程,那么利大于弊。对于大学生校内外兼职的问题,我们要认真考虑。不管你是已兼职的,想兼职的,还是正在兼职,都要在学好了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正确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正视校园内外兼职的利与弊,那么你会发现,你的学业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双丰收,展望一个美好的前景!

第20篇:马原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班级:120225姓名:张雪嫣学号:12021111

读《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有感

一直以来,我对马克思的一些理论以及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区别缺乏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作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则通过正确分析法国阶级斗争的经验教训,划清了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则界限。所以在经过了解后,我认真品读了这篇著作,引发了一些思考。

首先,文章一开始便由黑格尔的一句话引出了作者自己所要探讨的问题,而在经过一系列的举例与对比中层层深入,通过对一个在作者看来的 “既平庸又可笑的人物”——路易·波拿巴的评价与讨论中,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解释。马克思认为路易波拿巴模仿拿破仑,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局限性和虚伪性的表现,通过揭露资产阶级革命的局限性和虚伪性,说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区别。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从其字里行间中了解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区别之所在。首先,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在对待过去传统的态度上是不同的。资产阶级革命只是知道一味的“借用”先辈们的传统,用“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的一幕”;而相较之下,无产阶级革命则是在学习借鉴先辈的经验后,从中创造出适应于新时代下的制度,正如作者所说,只有“当他能够忘掉本国语言来运用新语言的时候,他才算领会了新语言的精神,才算是运用自如”。而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另一根本性区别在于其艰巨性与长期性。从革命的进程上看,资产阶级革命要相对容易一些,革命时间要短一些,而无产阶级革命则是长期的曲折的。在革命期间,无产阶级总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丢掉原来的幻想,提高自己的觉悟,坚定地走在这条无产阶级成长的道路上。再有就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不同。无产阶级是没有财产的,没有私利需要维护,所以无产阶级的这种阶级特性本身也就决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坚决性和彻底性。然而事实上却是资产阶级一味的“借用”先辈经验,因循守旧,而无产阶级则在革命的过程中不断反省自己,不断革新自己,勇于揭露自己的错误和弱点,不断前进直到达成自己的远大目标。

通过对这两种革命的认识与区别,我明白了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力量正是普遍存在的阶级斗争。而在阅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对一些历史上的革命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事实证明,无产阶级革命是长期性的艰巨任务,就是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事业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仍然需要在曲折中前进。所以,我们更应注意对这一原理的学习,正确认识革命、改革和建设中的曲折性。

马原调查报告
《马原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