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求职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24 07:43:07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大学生求职调查报告

大学生求职问卷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尤其在当前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业问题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投入更多的精力。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的就业倾向和就业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工作,基础科学部团委专门做了一次求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活动的对象是我系毕业生。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3份,回收率为91%。

我们的调查包括学生的就业倾向,在这里又包括毕业生的对就业单位的性质的要求和以及待遇等的要求。这些都将为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个客观真实的数据。

在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高校的扩招,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巨增,与此相反的是学生的就业率基本逐年下降,但是这几年的毕业生还是没有真正的意识到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还没有放下那种大学生的优越感。具体表现在:

一、他们都是希望而且是强烈的希望找到一个与自身专业

对口的一个单位,而对工作氛围的要求却不是那么看重。

二、对工作报酬的要求也是相当地过于乐观,有下边的一系

列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大约有70%的学生对年薪的要求是在4万——5万元以上,而真正对当前本科生工资的认识清楚的还不到30%。

三、在工作的吃苦耐劳上更是表现相当的不近人意,如:有

75.3%的学生不愿意在周末加班,但是有一点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他们普遍愿意在有工作需要的时候加班。

这些数据真实地表明了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心态,我们将根据这些问题作好本届毕业生的心理思想教育工作,争取我系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更上一个台阶,真正切实地为我们的学生服务。以后类似这样的调研活动我们还将继续开展下去让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加完善。

基础科学部团委

2003.3.1

推荐第2篇:女大学生求职网络调查报告

女大学生求职网络调查报告“到面试时,学校才明确提出不要女生,我的希望一下破灭了。”今年研究生毕业的严钰一直想到高校当老师,如今已经投出去40份简历,唯一一次参加一所师范学校的面试也以失败告终,原因就是她是女生。

新闻专业的白雪峰今年本科毕业,她说,她们班级90名学生中女生占三分之二,班里20多名同学前几天从兰州跑到西安参加人才招聘会,但“很多理工类岗位明确不招女生”,有个文秘岗位也注明只要男性,“可能觉得女生比较麻烦吧”。据了解,她们班有三分之一的女生已经找到工作,但大多是靠家里的关系。

对于性别歧视,去年毕业的王宝却有不同看法。她说她并没有感觉在应聘过程中受到歧视,应聘成功后在参加单位新员工培训时,她发现200多名新员工中,女生比男生还多,“领导也曾直言招聘时不想要女生,但几轮考试下来,很多女生很优秀”。王宝认为大单位大公司存在性别歧视问题的就少很多,男女生同场竞技拼的都是能力。她说女大学生就业时要总是考虑歧视问题,就会给自己带上无形的紧箍咒,不利于找工作。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推荐第3篇:大学生求职经验的调查报告

摘 要: 巢学姐是南京某211大学会计专业的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不久前,在通过层层考试与面试后最终进入苏州某银行。目前,她已经与银行签好工作协议。

关键词:面试 技巧 经验

一、主题简介

1.了解大四学生就业情况

2.学习面试技巧与经验

3.增强与人沟通能力

二、活动日程

1.2012年2月1日:做事先准备,包括想问的问题,材料等。

2.2012年2月2日:进行采访,整理并完成报告。

三、采访情况

1.采访内容

问:你觉得找工作过程中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答:我觉得了解招聘单位是很重要的(用谈恋爱的方法来找工作)。我面试的时候,稍微关注了一下先面试的应聘者的谈论,问这个公司主要业务是什么,很多人没有回答正确。我当时听前面一个面试的提到,后来查了点资料,之后居然幸运地被提问同一个问题,我当时就回答上来了,这使得我被录用的机会变得很大。所以,我想事先了解公司信息是很必要的。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问:你是如何打听单位的福利待遇?

答:这个刚开始最好不要打听,一般单位差不多确定要你时,可以询问一些。但是有的大公司事先告诉应聘者,以吸引人才。

问:你的英文口语能力是如何培养的呢?

答:学习英语并不是一个痛苦的事情,尤其对女生来说,大多具有一定的语言天赋能力。本科时虽然学的是会计专业但是也有上英语课,后来每天都看美国剧,当然也没有刻意消掉中文字幕,只是慢慢积累,听力就逐渐得到加强。一般来说,我们用日常英语都足以回答面试的问题。在说英语时关键要自信,只要对方不认为你发音奇怪,或有严重的中式英语,他们都不会太计较。所以,面试的精神面貌非常重要。

问:有什么面试经验可以和我们分享么?

答:

1、迅速查找该企业的原始招聘广告。

2、查找交通路线,以免面试迟到。

3、整理文件包,带上必备用品。

4、准备面试时的着装和个人修饰。

四、结语

作为一名大三学生,时光荏苒,很快即将面临毕业工作等问题,这次对学姐的采访让我受益匪浅。在此,我也总结了一些采访中比较有用的信息和技巧。

1.面试前准备

2.面试礼节

3.克服面试怯场

首先,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面试,要做好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面试时我们对招聘单位和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相信自己完全能胜任此项工作。我相信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并且穿着要整洁大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强自信心。如果感到紧张,面试前做几次深呼吸,心情肯定会平静得多,勇气也会倍增。与主考官见面时,要主动与对方进行亲切有神的目光交流,消除紧张情绪。在心里尽量建立起与招聘者平等的关系。如果心里害怕,有被对方的气势压倒的感觉时,就鼓起勇气与对方进行目光交流,紧张情绪消除后,再表述自己的求职主张。当出现紧张的局面时,不妨自嘲一下,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使自己变得轻松些。刚刚进入考场,见到主考官时,不妨有意大声地说几句有礼貌的话,做到先声夺人,紧张的心情就会自然消失。

推荐第4篇:关于大学生求职的调查报告

关注大学生求职网络调查报告

“到面试时,学校才明确提出不要女生,我的希望一下破灭了。”今年研究生毕业的严钰一直想到高校当老师,如今已经投出去40份简历,唯一一次参加一所师范学校的面试也以失败告终,原因就是她是女生。

近日,山东人才网进行了一次女大学生求职及择偶意向网上调查,4天时间共有7311名女大学生参加了本次调查。

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在就业上遭遇性别歧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被调查者中,认为“比较严重”的占52.8%,认为“不太严重”和“不存在”的分别占44.4%和2.8%。对于女大学生就业为何难这一问题,42.4%的女生认为“岗位少,求职者多”是主要原因,其他依次为“用人单位歧视女大学生”占24.8%,“自身素质不够强”占24.6%,“社会关系不多”占8.2%。

山东人才网人力资源师刘谦认为,近年来明确提出“不要女性”的单位和岗位越来越少,性别歧视更多是隐性存在。

3月30日,山东人才网联合当地都市女报举办了一场女性专场网络视频招聘会。当天共有152家单位参会招聘,为女大学生提供了2800多个岗位。排在前三位的热门行业分别是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电子技术、贸易行业,热招职位主要为销售、生产/营运/工程、计算机/互联网/通讯、人事/行政/后勤、公关/广告等。

新闻专业的白雪峰今年本科毕业,她说,她们班级90名学生中女生占三分之二,班里20多名同学前几天从兰州跑到西安参加人才招聘会,但“很多理工类岗位明确不招女生”,有个文秘岗位也注明只要男性,“可能觉得女生比较麻烦吧”。据了解,她们班有三分之一的女生已经找到工作,但大多是靠家里的关系。

对于性别歧视,去年毕业的王宝却有不同看法。她说她并没有感觉在应聘过程中受到歧视,应聘成功后在参加单位新员工培训时,她发现200多名新员工中,女生比男生还多,“领导也曾直言招聘时不想要女生,但几轮考试下来,很多女生很优秀”。王宝认为大单位大公司存在性别歧视问题的就少很多,男女生同场竞技拼的都是能力。她说女大学生就业时要总是考虑歧视问题,就会给自己带上无形的紧箍咒,不利于找工作。

此外,调查还显示,“稳定、没有风险”仍是女性求职者比较看重的因素,有72.2%的被调查女生赞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其中,选择“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分别占19.4%和52.8%。从调查和招聘现场看,女大学生对薪酬的关注度有所降低,在求职最关心的6个问题中,该因素仅以12.3%的比例排在第四位,而“晋升深造机会”位列第一。刘谦分析认为,这说明女大学生更加注重自己的职业生涯长远规划,说明她们对待就业更理性了。

推荐第5篇:关于大学生求职的调查报告

关注大学生求职网络调查报告

“到面试时,学校才明确提出不要女生,我的希望一下破灭了。”今年研究生毕业的严钰一直想到高校当老师,如今已经投出去40份简历,唯一一次参加一所师范学校的面试也以失败告终,原因就是她是女生。

近日,山东人才网进行了一次女大学生求职及择偶意向网上调查,4天时间共有7311名女大学生参加了本次调查。

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在就业上遭遇性别歧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被调查者中,认为“比较严重”的占52.8%,认为“不太严重”和“不存在”的分别占44.4%和2.8%。对于女大学生就业为何难这一问题,42.4%的女生认为“岗位少,求职者多”是主要原因,其他依次为“用人单位歧视女大学生”占24.8%,“自身素质不够强”占24.6%,“社会关系不多”占8.2%。

山东人才网人力资源师刘谦认为,近年来明确提出“不要女性”的单位和岗位越来越少,性别歧视更多是隐性存在。

新闻专业的白雪峰今年本科毕业,她说,她们班级90名学生中女生占三分之二,班里20多名同学前几天从兰州跑到西安参加人才招聘会,但“很多理工类岗位明确不招女生”,有个文秘岗位也注明只要男性,“可能觉得女生比较麻烦吧”。据了解,她们班有三分之一的女生已经找到工作,但大多是靠家里的关系。

对于性别歧视,去年毕业的王宝却有不同看法。她说她并没有感觉在应聘过程中受到歧视,应聘成功后在参加单位新员工培训时,她发现200多名新员工中,女生比男生还多,“领导也曾直言招聘时不想要女生,但几轮考试下来,很多女生很优秀”。王宝认为大单位大公司存在性别歧视问题的就少很多,男女生同场竞技拼的都是能力。她说女大学生就业时要总是考虑歧视问题,就会给自己带上无形的紧箍咒,不利于找工作。

推荐第6篇:当代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调查报告

——以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为例

班级:金融102调查组成员:徐小云吴露冰朱萍萍指导老师: 刘芳

一调研时间:2010年11月8日-14日

二调研背景:当今世界在经济危机和社会现状下,越来越多的毕业大学生和未毕业大学生正在面对和将要面对严峻的就业问题。当前就业难的“寒冬”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感受和体会到的。以后愈加严峻的就业形势早已不是危言耸听的传说,昔日人们印象中的大学生也早已不是盘旋在梧桐树上的金凤凰。在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能适才而用,甚至成为“闲才”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我国和社会的一项大难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是整个社会的燃眉之急。因此大学生的求职取向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并且迫切需要了解和关视的事。

三调研方法:问卷法

四调研结果:

(一) 供求量悬殊过大,矛盾突出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大学生的未来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大众都知道每年我国大学生人数有几百万人,而整个社会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远远不足这个数字,每年总有一二百万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考生的增加,大学的扩招,当前经济的困境,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竞争压力大。在调查中有40%的大学生毕业后准备选择继续深造,以更高的台阶来竞争,或许他们是相等待时机,待经济危机过后就业情况好转之时以更好的优势择业。在问卷中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回答中,约35%选择1500-2000,约40%选择1000-1500,从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知道择业的情况(指有关薪酬方面的)。这些层次的薪酬是在激烈的就业情景下的无奈选择。

(二)就业方向过于集中

约38%的同学选择东南沿海地区,25%的人选择北京,上海地区,例如我家乡那边,几千大学生,研究生争取几个公务员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暂且不说大学生们的功利心,对于每个公民来说,好的待遇,工作,福利,高的工资都是自己所期盼的。在有的好公司的招聘现场,六七百人排成一条长龙站在烈日下暴晒,只为竞争那几个明额的场景,比河南的几百万考生竞争压力还大。

(三)就业方向不清晰,就业信息知道少。

有很多大学生对自己将来就业方向茫然无知,甚至连自己学的知识将来做什么用都不太清楚,对于自己将来如何做,如何做的更好更是不只秦汗无论魏晋的样子。关于是否关注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动态,竟有50%的人选择偶尔,偶尔一次足以震撼人心。

(四)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冲突

根据我国的经济水平,政策和社会需求,每年对不同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都不相同,比如前几年电子行业特别火,上电子科技大学似乎比上名牌大学还值,然而近几年不能再风光依旧。

有些专业的毕业生众多,但是在这方面社会当时的需求量变的很少。又有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改变自己,不愿意调节自己的就业方向,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毕业生无法就业。对于求职时,怎样看待专业与工作性质的问题,有80%选择与专业要有关联性,不一定能对口。10%选择一定要与专业对口。可以看出不少同学能够接受与专业有关的工作,很少有人选择不对口的工作,这样必定将要出现不少问题。

(五)求职方法和工作经验欠缺对于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问题回答中(多项选择),大多数人选择了缺乏工作经验和求职技巧。又有不少人选择缺乏社会关系,对于社会关系这个问题是因人而异的,现实中这个问题确实很明显和重要。这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暂且不作讨论。对于培养和获得实惠,适应能力与工作能力的回答,48%的人选择专业实习,35%的人选择社会兼职,15%的人选择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以培养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求职方法技巧。我们小组自己以为这样很有好处,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六)建议解决策略。

(1)适当调节更改大学生就业管念,我们这些合格的大学生学习的不仅是专业技能,而且有无畏、自强、善于调节和改变的能力。敢于挑战,敢于拼搏,不怕失败,保持积极的心态。我们正视社会,适应社会,所以调节和更改的能力是我们必须学习的能力,也应该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我们大学生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引导社会,促进社会的正常运行,为我们的祖国发展和腾飞尽全力。对于将来毕业和就业的心态,72%的同学选择充满信心,凭自己的实力迎接挑战,9%的同学选择镇定自若。可见我们大学生整体心态是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的。只要保持这个信念,善于调节自身,我们相信我们都将是成功者。

(2)让大学生们正确了解和面对当前的就业问题,及早做好有关就业方面的准备。有句俗话是:防则无备,有备无患。以防将来盲目跟风或不知何去何从,空待机遇失机遇,浪费时间无时间,这样的最后结果只会是陷入更加艰难的困境,失去宝贵的青春,痛失抓住成功的手臂的机会。社会的原则是适者生存,如果某人不适应则会处处碰壁。而当今一体化的世界不会允许任何一个人永远逃避躲

藏。正确地了解,永敢的面对,才能够让我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灯塔,登上成功的彼岸。

(3)适当降低工薪和待遇的期望。很多同学以为我们大学生都是上了十多年学,一路辛苦,一路坚持,终于熬到大学直至毕业。我们投资如此巨大,花了父母那么多的血汗钱。如果自己的工薪很低,待遇很差,和那些未上高中甚至未上初中小学的人相比,相差无几。内心的积郁,不平,气愤,愧疚,自责自然是难以扼制。在对于寻找第一份工作时,最重要的两项时,大多数选择职业发展空间和薪酬福利待遇。每项都有85%以上的人选择。可见这种心理占据绝大多数都有。在对培养和获得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大部分同学选择专业实习和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认为这方面很需要培养和锻炼。然而对于当前现状,这样的就业环境只能让我们先选择一个工作,待自己培养好各方面的能力后再试图发展。我们都知道是金子终究会发光,是蛹终究会变成飞蛾或蝴蝶。我们大学生正是如此。

(4)建议学校方面广泛采集就业方面的信息,介绍工作有关方面的知识。学校担负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39%的人对于求职渠道这个问题的选择是校园、社会招聘会。而对于面临毕业找工作的回答中71%选择就业。这时学校有助于大学生及时正确完备地了解择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发挥引导作用,提出积极有用的方案。

(六)谢辞:我们小组的调研报告完毕,由于我们经验不足,能力有限,某些方面的诸多陋处,还望见凉。

(七)附录:发放调研问卷共40份,实际回收40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向机电系大二同学发放10份(随机)向建设工程系大三学生随机发放10份,向经管系大一同学随机发放20份。调研问卷40份和各题选择率见于副件。

推荐第7篇:大学生求职取向问卷调查报告[1]

“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的问卷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有怎样的求职择业意向?我们组设计制作的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调查问卷,在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建筑学部,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和无记名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求职择业取向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此次调查共发放100份,有效问卷97份.当前,高校毕业的就业制度逐步实现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接轨,"市场导向,政府调空,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然而,大学生在以择业为主体的姿态投身社会,选择理想职业的过程中,却承受着日益沉重的择业竞争的压力.因此,研究大学生的择业行为,择业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能力是职场竞胜的最大法宝

职业选择是大学生融入社会的最具象征性的事件,事关社会的发展,稳定和每个家庭的状况的改变,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大学生职场竞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能力是职场竞胜的最大法宝.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47%的学生把个人综合能力看作择业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专业水平和学校指明度也有一定影响,分别占20.5%和4%.现在大学生绝大多数选择自主择业.调查显示,48.4%的学生认为在择业时自己是决策者.另外,28.1%大学生也开始关注社会需要.

以往,大学生择业时手亲朋影响尤其受父母影响显著,调查显示,此状况有所改变,受影响的仅占14.1%.对于就业最佳途径,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各种各样的招聘会能给他们带来机遇.其中,26.7%的学生选择"校园双向选择大会",分别有21.2%选择"校园专场招聘会"和"政府部门,人才市场等举办的招聘会".与以往不同的是,还有4.8%的学生认为"网络求职"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能力危机

选择理想职业是大学生求学与成才的最直接的目标.而"就业难"的现实境遇所产生的巨大压力,会加剧大学生个人职业选择和社会选择的心理冲突,带来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大学生面队就业的压力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自信心.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择业持乐观态度的不到一半,其中21.9%的学生认为"形势较好,压力不大",更有4.2%的学生认为"形势很好,没有压力"但44.8%的学生认为"比较困难"29.1%的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这些是信心不足的表现.

大学生择业时最苦恼的问题是能力问题.从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择业时最苦恼和担心的问题是自身学识不够和自身知识能力不适应社会.在大学生择业时的诚信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大家的关注.调查表明,对待违约问题,52%的学生认为"认真履行合同",也有31.3%的学生认为"可以跳槽,但将与用人

单位协商",只有16.7%的学生认为"可以不辞而别".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讲诚信的.

职业选择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的职业选择通常受一定的价值观念的支配,而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就业地域和工作要求等方面.

在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倾向上,三资企业位居榜首,成为大学生首选.有34.1%的大学生愿意选择到三资企业工作;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也是大学生职业选择的重要方面,有14.8%的学生执着于选择这些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仍受亲睐,有17.8%的大学生愿意到这些单位就业;民营企业相对遭冷遇,仅占6.7%.此外,有9.6%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也有了变化,以往固守大城市,开放地区,不愿去老少边穷地区的局势被打破,调查显示,有66.3%的学生改变了观念.

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上呈现出明显的多重性.在多重标准中,学以致用,利于深造和待遇优厚是相对集中的因素.52.8%的学生认为个人发展空间最为重要,新酬高低次之,占25%.此外,从事的岗位和公司的名气也占一定比例,分别是13.9%和4.9%.对于工资待遇,对高工资的倾向,依然存在.有51%的学生认为工资起点应在"1500-2000元",15.3%的学生支持工资起点在"2500-3000"元,也有10.2%的学生选择"3000元以上".在就业的高压下,有23.5%的学生也降低了自己的要求,选择"1000—1500元".

在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上77.8%的学生只要求工作与专业有一定关联,并不要求绝对对口.但是也有要求极严和没什么要求的,分占6.1%和16.1%.

相关策略

由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感到压力是个普遍问题.在此,我们组对大学生求职择业时存在的压力问题参考相关资料,进行剖析.

对于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所遇到的压力问题,调查显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实际问题,如求职竞争激烈,家庭需要,爱情与好工作难以兼顾等.专家认为,这些问题通过训练或咨询是难以解决的.但是针对另一类又主观因素引起的压力,如自我认识不清,缺乏求职技巧和经验,认为自己专业不对口不利于就业等.专家认为这些问题能够通过专业训练或者深入的分析得到缓解.因此,给予大学生弄清未来工作方向的帮助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中华英才网在相关调查中发现,是否有过兼职,实习经验,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不小的影响.调查发现,在校期间没有兼职经历或兼职时间短

的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相对模糊,更缺乏求职技巧和经验,而有过一定兼职或者实习经验的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相对丰富,就业压力相对较小.

因此,专家认为,这个结论体现出大学生在求职上的积极性以及准备的充分性,也为改善大学生就业压力提供了借鉴依据――兼职或实习就是一个很好的为未来工作的先期准备,在兼职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正式求职带来多方面的帮助.

身为一名大学生其是一名专科生不能只局限于活,必须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才能更好的调整自己做一名适应时代要求的大学生,才能更好的立足社会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此我通过网上查阅资料,访问已毕业或在校的高职生的方式围绕专科生的求职择业取向展开了一些调查,对专科生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高职生求职择业取向的心理因素

1、高职生就业期望高,好高骛远,手高眼低。大部分高职生择业趋向于国有大型上市企业或外资企业,但自己的实际学历不高,而且这样的大企业很重视文凭学历,学历不等于能力,但学历是应聘的敲门砖,高学历更占一些优势,所以就业率很低。眼高手低,不愿从事基层工作。高职院校注重职业技能教育,培养的是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高职教育的优势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学习的,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高职院校毕业生受专业特点,毕业以后绝大将基层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聪明才智。毕业生对此不认识,只想一毕业就走上、管理岗位,对生产线等基层岗位缺少兴趣,眼高手低,不了解实际状况。

2、高职生择业观念日趋实惠、功利,个人利益,淡化国家利益。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市场经济的确立,大学生的职业趋向、就业和就

业心理也就日趋实惠功利化了。受社会思潮和观念的,学生择业过多地经济利益,往往把职业的经济报酬择业的首要条件。对工资高、待遇好的职业趋之若鹜,却舍弃了利益和职业的理想价值。

3、高职生诚信意识不强。高职生在职业追求上把经济利益首位,更多地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实用主义思想支配就业选择。有一些毕业生只注重自身感受和体验,不考虑社会需求和,在价值取向和道德选择上为唯我独尊,个人至上。还有毕业生,是受家庭环境,对就业,甚至不闻不问,或到工作几天后就辞职不干,失业、待业状态。

4、高职生充满就业希望,但个别学生缺乏勇气,底气不足。市场现象表明由于高职生比较实际,少有挑剔的就业观,而且,汽车、电子、计算机、维修、工程等技术含量比较高一些的一线技术岗位,高职生经过短时间的适应就可以上手,所以就业率较高,大部分高职生对自己的就业充满希望。但相对来说有些高职生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有无能与失败感,认为上高职是不得已的选择,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自己,潜意识中自卑和压抑,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大,对以后的就业都不抱太大希望。

二、高职生求职择业取向

1、国有大型上市企业或外资企业

2、基层岗位

3、管理岗位

4、小企业或私有企业

5、自主创业

小结:高职生求职择业取向两极化严重,大部分高职生选择了向高薪职业或大企业应聘,一部分高职生又选择从事一些基层岗位、平凡岗位。

三、影响高职生求职择业取向的社因素

1、自身因素。高职生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有无能与失败感,认为上高职是不得已的选择,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自己,潜意识中自卑和压抑,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大,对以后的就业都不抱太大希望。所以会有部分学生选择基层工

作岗位或小企业以及一些小型的私有企业工作。《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由于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把自己定位在普通高等院校,所以,高职院校为了宣传和招生等虚荣的需要,为了增加高职生的自信心,称高职生为大学生,他们在三年学习和实践的影响下,就接受了“大学生”的称呼和概念,高职生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和虚荣,在择业时就必然以“大学生”自居,认为岗位必须与自己身份相符,待遇要与自己名声相配,工作环境要优越怡人等,这些概念为高职生就业和择业提高了心理门槛。

2、社会因素。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起点高,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高职生人才观和成才观。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狠抓职业教育,抓出成效。基于此,企业为了追求社会声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把需求量较少待遇丰厚的短缺高级技术人才大肆渲染,给社会、学生造成误导。同时,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挑肥拣瘦的招聘与使用提供了条件。因此部分高职生不会选择国有大型上市企业或外资企业,从而选择一些较为基层的岗位。

1982年,为开展人才测评工作便于统计计算国务院有关部门,给“人才”做了一个界定,即“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多年来,国家人事部和各级政府部门一直使用这一概念。这就给高职生的为自己顺利就业、准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造成了错觉,把自己定位在专科生层次上,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眼高手低。认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是中等技术人才,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是高等技术人才,从而形成一种错误的人才观念。高职生较高的学习

目标和理想不能如愿实现,又不愿意从最基础、最低层、最现实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做起,学习心理矛盾而复杂,造成高职生高不成低不就的茫然和浮躁心态。

总结:作为一名高职生应做到以下几点,要真确的对待求职择业问题: 第一确立就业目标.确立就业目标是维护良好就业心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虽然当前形式比较消极,但至少自己有个目标了

第二树立自信心,自信是对自己的一种积极评价,大学生要相信自己具备某项职业所要求的条件,鼓足勇气,参与竞争。

第三提高心理承受力,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人们经受住挫折的打击,依旧保持进取的勇气。

第四增强应变性。应变性指大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和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以便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保持最大的适应性。

其他方面:

1、还需要培养相应的职业技能。

2、大学的人际交往能力,其实我觉得这个很关键的。

我们应当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鼓足勇气来迎接以后的就业挑战

推荐第8篇: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的调查报告

------求职择业取向观念调查

亲爱的同学:

你好!为了了解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我们特通过此次活动进行问卷调查,以下是一份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观念调查问卷,希望你能积极参与,真实地反映出你的情况和看法,我们对你的回答完全是保密的。调查要耽搁您一些时间,请你谅解。谢谢你的支持与合作!

1.您毕业后会选择()

A.继续深造B.投身社会,寻找就业C.出国

2.您认为毕业后继续深造的主要原因是()

A.就业竞争大,为了缓和就业竞争所到来的压力

B.提高自身素质,发展自我

C.自己对某专业感兴趣,希望能够进行深入研究

3.您对现在的就业形势的态度是()

A.乐观B.很担心C.无所谓

4.您认为在求职中困扰您的因素是(

A.专业技能B。综合能力C.社会经验D.思想品德E.发展潜力

5.您觉得就业与学历的关系怎样(

A.学历越高,专业成绩越高,越受用人单位欢迎

B.相对于学历,提高专业技能及自身素质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C.学历不代表一切,机遇尤为重要

6.您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

A.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B.沟通协调能力C.承受压力 克服困难的能力

D.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E.专业知识或技能

7.您择业前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经济收入B.个人发展机会C.专业知识的应用D/工作的稳定性

8.刚踏入社会的你认为理想的月薪是(

A.1500B.2000C.3000D.3000以上

9.您会选择什么样的单位就业()

A.国有企业B.民营企业C.外资企业政府部门

10.您就业优先选择的城市是()

A.出生本地B.东部发达城市C.西部发展地区

11.您有想过自主创业吗()

A.有B.无

12.您会通过父母或朋友的帮助就业吗()

A.会B.不会

推荐第9篇: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的调查报告

------求职择业取向观念调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种类繁多,但面对社会“扎堆竞选”。有部门却招不到人。正可谓“有人愁没事干,有人愁没人干”。、各地区发展部平衡,社会就业局势日益严峻。其中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是影响就业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全面地了解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情况,我们展开了这次调查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调查人员:

2.活动地点:广东某某学院第五教学楼

3调查目的:

掌握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的一些看法与了解。分析在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观念中存在的问题,

4.调查对象:

5.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全系发卷30份,收30份,回收率达100%

6.调查时间:

2010年11月5日――――2010年11月10日

7.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前提情况、价值观念存在的一些差异。以及更多倾向于那些条件与那些的工作。问卷共向被调查的大学生提出了12个问题。 8调查反映:

根据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人大部分都是来自经济发展程度一般的城镇地区,目前家中经济状况绝大部分偏于中等水平,较低和很好的经济状况分属两极。话说如此,但他们对未来的求职择业取向也有很大的共同点:就是找一份好的工作。

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超过一半的人不会坚持选择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他们表示,面对着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压力,他们认为:应要灵活进修,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灵活选择工作。实现自我,成就自我。因为工作的环境而放弃自己钟爱的工作持有的态度选择不确定稍微居多。而他们找工作时,会首先考虑到家人或者恋人等因素占了46%,说明他们对家人及恋人的关系在心中

处在较重的地位,对于未来是否考虑自主创业、支教等选择时,持有的不确定的态度十分明确。他们自信心理很强,也胆量十足,不会因为自身的文凭含金量不重这一原因而不敢向盛名较大的公司企业求职的数据则达到了72%。假如有机会,会留在实习单位继续工作持有肯定的与不确定态度的各占一半,而持有不会留在实习单位继续工作态度的只有4%。超过一半的人对“若父母拥有工厂企业。会进去就职”的回答表示肯定。假如家中父母通过人际关系给自己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会去就职的人超过了六成,不会去就职的只有2%。他们求职择业时也十分谨慎。也会做一些准备,其中超过98%的人会事先查阅该企业公司的相关的资料后,才投求职简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在求职择业之前他们认为“全面素质“的重要性超过60%,而对所持证书的含金量、学科专业的竞争因素看法是不太重要。而因为最困扰自身最大的是实习的经验不足。对相关文凭、表达能力等也看得较重的。他们更多的是倾向于沿海发达城市就职。比值同样超过了60%,相反,他们考虑到距离。经济发展的状况等因素,而对在内陆西部地区、国外以及自己的家乡求职择业则表示没有太大的考虑。超过20%的人向往的是有“铁饭碗”之称的政府机关部门相关工作单位,对外资企业也表示亲睐。对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的向往程度差不多。就工作性质内容而言,有超过一半的人倾向于管理类型,相比之下,而对技术型和营销型表示冷淡。追捧程度不高。他们绝大部分从实际出发,以谋生与实现个人价值为主作为择业的最初目的最低的生活要求。绝大部分的人是期望的第一份薪水不是满足简简单单生活要求。占绝少部分的人希望有一份较合理的。不但满足生活基本要求,而且相对有余的薪水。大概在2000元到3000元左右。其中期望3000元左右的占了49%。他们对当今的就业形势十分关注以及重视,也抱有不容乐观的态度,46%的人都表示担心。表示乐观的不到20%。他们倾向于人力市场或其他方式求职择业,其中倾向于各种方式组合求职择业的达50%。并且希望政府部门及学校会对就职提供帮助,其中希望组织企业招聘会比例差不多达到45%,公布招职信息占得16%。提供技术培训指导的比例达36%。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偏重点相同居多。不利于社会的各个行业的发展。不利于各地区的发展。就业形势严峻。

9.调查体会:

从调查结果从根本上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职业选择通常受一定的价值观念的支配,而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就业地域和工作要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如下:

求职择业价值观:

在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倾向上,政府机关部门位居榜首,成为大学生首选,普遍认为是“铁饭碗”。有38%的学生倾向于选择这些单位.外资企业仍受亲睐,有30%的大学生愿意到这些单位就业;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对遭冷遇,不到20%。绝大部分的学生则表示对未来自主创业抱有不确定的态度.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也

有了一些变化,但仍以向往沿海城市为主。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实在的,只有6%的大学生对高工资的倾向,依然存在.有42%的学生认为工资起点应在"1500-2000元",也有48%的学生选择"3000元以上".在就业的高压下,有4%的学生也降低了自己的要求,选择基本满足生活最低要求就行。在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上。14%的学生要求工作与专业有一定关联,有30%并不要求绝对对口.

调查后建议:

对国家。政府的建议:

1.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2.提供就业信息,技能培训。帮助学生在社会的全面发展,

3.完善相关制度.大力扶持大学生就业.对学生个人的建议:

4.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以及自身的技能。运算技能、管理技能。营销技能等,迎接就业挑战

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了解市场信息,发现需求,自主创业。

6.转变传统求职择业观念,一实际行动支持西部大开发

推荐第10篇:调查报告:大学毕业求职花多少钱(定稿)

毕业求职学生人均求职费用为457元。在为求职而付出的各种费用中,资料印制费发生率最高,97%的求职学生都为复印个人简历、身份证等资料支付过费用。从数量上来看,交通费支出最多,每个学生交通费支出平均为124元。

这是日前浙江省宁波市城调队进行的一项题为“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本次调查随机抽选了宁波市3所高校的300名应届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同时也对这3所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部门的情况进行了了解。

2009年是全国普通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的第二年,“大学生就业”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其中,“就业成本”因其支出项目和支出数额的增多,正在日益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

如果将求职过程中,学校付出的努力和学生本人为求职付出的费用统称为“就业成本”的话,在对调查中的“就业成本”进行分析时,研究人员指出,在就业过程中,学校的帮助对于学生能否找到工作有显著影响;而学生的求职费用对此影响并不显著。另外,调查还发现,学校的就业服务做得越细,毕业生个人为找工作花的钱就会越少。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已找到(已签约)的就业单位构成”中,“国家机关”仅占5%,而“期望的就业单位构成”中,选择“国家机关”的比例达29%。也就是说,对于“国家机关”这一就业去向,现实与希望落差高达24个百分点。

第11篇:关于求职与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求职与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我暑期实践小组于2006年8月22日近进行了关于求职与就业的情况的调查。主要调查对象是行人、顾客和一些商场的工作人员。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不仅掌握了很多有关求职与就业方面的资料和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工作的辛苦、进一步了解了社会。

调查目的和调查方式

一.调查目的

1.了解人们对工作的要求和满意度。

2.了解人们在选择工作时的价值取向。

3.了解人们对大学生就业的看法。

二.调查方式

主要以问卷的形式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解,获取其对于求职、待遇、工作等方面的态度和看法。共发放问卷98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

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调查对象的分析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其中在18—25年龄层的占80%,26—35年龄层的占14%。

年轻人成为了我们此次调查的主要对象。在调查中,有35.4%的人期望获得1000--2500元的月薪,29%的被调查者对2500--3500元的月薪认为满意,21%的被调查者希望得到3500--5000元的报酬。由此可以看出在被调查者当中,多劳多得、勤俭节约意识较强,对工作待遇问题有自己的原则与追求。由于调查地点的选择,此次调查的调查对象文化水平比较高,有75%的被调查者掌握英语,有一人掌握英、法、俄,三种语言;三人掌握第二外语。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中仅占被调查总人数5%左右的中年人(36周岁以上)基本都是毕业以后通过学校分配获得工作,现在拥有3500----5000元的月收入,这些情况的出现与教育改革和政策的调整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关于就业等问题的分析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有高达九成的被调查者在4个月内找到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这说明大部分留京工作的毕业生都是在短期内找到了工作,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就业的趋向,即尽快找到工作(这和外地人在毕业生中所占的比例有关),想留京发展就要尽快站稳脚跟。

在整个调查中,被调查者在回答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时,有28%的人表示乐观、有45%觉得大学生就业存在一些困难,有14%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就业前景令人担忧,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就业已不像以前那样轻松,但也没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艰难,要有好工作还得自己多努力啊。调查中还发现,愿意在私人企业工作的人占29%,位居第一,其次是外企占到27.1%,国企以21%位居第三,政府机关以10%居于第四位。以往的“铁饭碗”思想在人们脑海中已经没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多劳多得、能者多得。关于工作后所学专业的应用情况,83%的被调查者认为用得到所学的知识。其中15%的被调查者从事其本专业工作,68%的人表示在工作中需要用到相当一部分专业知识。所以学好专业知识和起到基础作用的公共课都非常有必要。

调查显示在工作的待遇问题上,有近四成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待遇不满,而仅有12%的人对现在的工作待遇表示满意,半数的被调查者表示比较满意,看来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很难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但从这些数据能看得出,当代大学生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眼高手低,从基层干起以是一种共识。调查还显示,在选择工作时,58%的被调查者以个人喜好作为第一参考,18%的人选择待遇较好的工作岗位,18%的人更倾向轻松的工作环境。由此可见大部分人希望找到一份合乎自己兴趣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乐趣这样才会长久,干劲也更足,但如此感性的选择也有其弊端,是找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将能力运用到所需要岗位,其中的轻重还得多权衡权衡。毕竟盲目求职是无法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站住脚的

·大学生课余活动调查报告 ·08年调查报告 ·旅游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会计学专业调查报告 ·白领调查报告

活动总结

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工作者,也大体了解了他们的求职就业情况,以及他们对求职就业的看法。他们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参考,透过这些问卷、数据,我们能学到不少有关求职就业等方面的经验。而且,在这些回答问卷的人当中,他们都给人以平和、开朗、热情的感觉,即使有些是8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也对我们的实践活动表示出了支持与理解。

在这个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们应当多了解社会,把握机遇,早做准备,最重要的还是在大学里学好知识,提高能力,如此才能不惧挑战,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有一身真本领才能胸有成竹的面对未来!

第12篇:关于求职与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本次主要调查对象是行人、顾客和一些商场的工作人员。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不仅掌握了很多有关求职与就业方面的资料和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工作的辛苦、进一步了解了社会。

调查目的和调查方式

一.调查目的

1.了解人们对工作的要求和满意度。

2.了解人们在选择工作时的价值取向。

3.了解人们对大学生就业的看法。

二.调查方式

主要以问卷的形式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解,获取其对于求职、待遇、工作等方面的态度和看法。共发放问卷98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

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调查对象的分析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其中在18—25年龄层的占80%,26—35年龄层的占14%。

年轻人成为了我们此次调查的主要对象。在调查中,有35.4%的人期望获得1000--2500元的月薪,29%的被调查者对2500--3500元的月薪认为满意,21%的被调查者希望得到3500--5000元的报酬。由此可以看出在被调查者当中,多劳多得、勤俭节约意识较强,对工作待遇问题有自己的原则与追求。由于调查地点的选择,此次调查的调查对象文化水平比较高,有75%的被调查者掌握英语,有一人掌握英、法、俄,三种语言;三人掌握第二外语。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中仅占被调查总人数5%左右的中年人(36周岁以上)基本都是毕业以后通过学校分配获得工作,现在拥有3500----5000元的月收入,这些情况的出现与教育改革和政策的调整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关于就业等问题的分析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有高达九成的被调查者在4个月内找到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这说明大部分留京工作的毕业生都是在短期内找到了工作,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就业的趋向,即尽快找到工作(这和外地人在毕业生中所占的比例有关),想留京发展就要尽快站稳脚跟。

在整个调查中,被调查者在回答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时,有28%的人表示乐观、有45%觉得大学生就业存在一些困难,有14%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就业前景令人担忧,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就业已不像以前那样轻松,但也没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艰难,要有好工作还得自己多努力啊。调查中还发现,愿意在私人企业工作的人占29%,位居第一,其次是外企占到27.1%,国企以21%位居第三,政府机关以10%居于第四位。以往的“铁饭碗”思想在人们脑海中已经没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多劳多得、能者多得。关于工作后所学专业的应用情况,83%的被调查者认为用得到所学的知识。其中15%的被调查者从事其本专业工作,68%的人表示在工作中需要用到相当一部分专业知识。所以学好专业知识和起到基础作用的公共课都非常有必要。

调查显示在工作的待遇问题上,有近四成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待遇不满,而仅有12%的人对现在的工作待遇表示满意,半数的被调查者表示比较满意,看来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很难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但从这些数据能看得出,当代大学生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眼高手低,从基层干起以是一种共识。调查还显示,在选择工作时,58%的被调查者以个人喜好作为第一参考,18%的人选择待遇较好的工作岗位,18%的人更倾向轻松的工作环境。由此可见大部分人希望找到一份合乎自己兴趣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乐趣这样才会长久,干劲也更足,但如此感性的选择也有其弊端,是找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将能力运用到所需要岗位,其中的轻重还得多权衡权衡。毕竟盲目求职是无法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站住脚的。

活动总结

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工作者,也大体了解了他们的求职就业情况,以及他们对求职就业的看法。他们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参考,透过这些问卷、数据,我们能学到不少有关求职就业等方面的经验。而且,在这些回答问卷的人当中,他们都给人以平和、开朗、热情的感觉,即使有些是8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也对我们的实践活动表示出了支持与理解。

在这个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们应当多了解社会,把握机遇,早做准备,最重要的还是在大学里学好知识,提高能力,如此才能不惧挑战,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有一身真本领才能胸有成竹的面对未来!

第13篇:关于求职与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求职与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我暑期实践小组于2006年8月22日,海龙电子商城附近进行了关于求职与就业的情况的调查。主要调查对象是行人、顾客和一些商场的工作人员。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不仅掌握了很多有关求职与就业方面的资料和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工作的辛苦、进一步了解了社会。

调查目的和调查方式

一.调查目的

1.了解人们对工作的要求和满意度。

2.了解人们在选择工作时的价值取向。

3.了解人们对大学生就业的看法。

二.调查方式

主要以问卷的形式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解,获取其对于求职、待遇、工作等方面的态度和看法。共发放问卷98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

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调查对象的分析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其中在18—25年龄层的占80%,26—35年龄层的占14%。

年轻人成为了我们此次调查的主要对象。在调查中,有35.4%的人期望获得1000--2500元的月薪,29%的被调查者对2500--3500元的月薪认为满意,21%的被调查者希望得到3500--5000元的报酬。由此可以看出在被调查者当中,多劳多得、勤俭节约意识较强,对工作待遇问题有自己的原则与追求。由于调查地点的选择,此次调查的调查对象文化水平比较高,有75%的被调查者掌握英语,有一人掌握英、法、俄,三种语言;三人掌握第二外语。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中仅占被调查总人数5%左右的中年人(36周岁以上)基本都是毕业以后通过学校分配获得工作,现在拥有3500----5000元的月收入,这些情况的出现与教育改革和政策的调整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关于就业等问题的分析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有高达九成的被调查者在4个月内找到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这说明大部分留京工作的毕业生都是在短期内找到了工作,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就业的趋向,即尽快找到工作(这和外地人在毕业生中所占的比例有关),想留京发展就要尽快站稳脚跟。

在整个调查中,被调查者在回答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时,有28%的人表示乐观、有45%觉得大学生就业存在一些困难,有14%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就业前景令人担忧,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就业已不像以前那样轻松,但也没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艰难,要有好工作还得自己多努力啊。调查中还发现,愿意在私人企业工作的人占29%,位居第一,其次是外企占到27.1%,国企以21%位居第三,政府机关以10%居于第四位。以往的“铁饭碗”思想在人们脑海中已经没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多劳多得、能者多得。关于工作后所学专业的应用情况,83%的被调查者认为用得到所学的知识。其中15%的被调查者从事其本专业工作,68%的人表示在工作中需要用到相当一部分专业知识。所以学好专业知识和起到基础作用的公共课都非常有必要。

调查显示在工作的待遇问题上,有近四成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待遇不满,而仅有12%的人对现在的工作待遇表示满意,半数的被调查者表示比较满意,看来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很难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但从这些数据能看得出,当代大学生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眼高手低,从基层干起以是一种共识。调查还显示,在选择工作时,58%的被调查者以个人喜好作为第一参考,18%的人选择待遇较好的工作岗位,18%的人更倾向轻松的工作环境。由此可见大部分人希望找到一份合乎自己兴趣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乐趣这样才会长久,干劲也更足,但如此感性的选择也有其弊端,是找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将能力运用到所需要岗位,其中的轻重还得多权衡权衡。毕竟盲目求职是无法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站住脚的【WWW.DIYIFANwen.com第 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活动总结

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工作者,也大体了解了他们的求职就业情况,以及他们对求职就业的看法。他们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参考,透过这些问卷、数据,我们能学到不少有关求职就业等方面的经验。而且,在这些回答问卷的人当中,他们都给人以平和、开朗、热情的感觉,即使有些是8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也对我们的实践活动表示出了支持与理解。

在这个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们应当多了解社会,把握机遇,早做准备,最重要的还是在大学里学好知识,提高能力,如此才能不惧挑战,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有一身真本领才能胸有成竹的面对未来!

第14篇: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的调查报告

——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2012级通信班第九调查小组

一调研时间:

2012年11月-12月

二调研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种类繁多,但面对社会“扎堆竞选”。有部门却招不到人。正可谓“有人愁没事干,有人愁没人干”。、各地区发展部平衡,社会就业局势日益严峻。其中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是影响就业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情况,我们展开了这次调查研究。

三调研目的:

掌握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的一些看法与了解。分析在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观念中存在的问题

四调研人员:

熊婧媛刘玲刘鑫陈铭申勇祥孙文启吴帆

五调查对象:

湖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生

六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

七调查报告:

(一)供求量悬殊过大

大众都知道每年我国大学生人数有几百万人,而整个社会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远远不足这个数字,每年总有一二百万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竞争压力大。在问卷中对工资起点的回答中,约35%选择3000-5000,约45%选择2000-3000,从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知道择业的情况(指有关薪酬方面的)。这些层次的薪酬是在激烈的就业情景下的无奈选择。

(二)就业信息欠缺

有很多大学生对自己将来就业方向茫然无知,甚至连自己学的知识将来做什么用都不太清楚,对于自己将来如何做,如何做的更好更是不只秦汗无论魏晋的样子。关于对专业的了解程度,竟有50%的人选择很少。

(三) 职业生涯规划欠缺

对于“目前为止,您对您的职业生涯有无规划?”大多数人选择了有一点点,少部分人的回答竟是完全没有,现实中这个问题确实很明显和重要。

八解决策略:

(一) 适当调节更改大学生就业观念,大学生学习的不仅是专业技

能,而且要有无畏、自强、善于调节和改变的能力,敢于挑

战,敢于拼搏,不怕失败,保持积极的心态,善于调节自身,

我们要相信我们都将是成功者。

(二) 让大学生们正确了解和面对当前的就业问题,及早做好有关就

业方面的准备。社会的原则是适者生存,如果某人不适应则会

处处碰壁。而当今一体化的世界不会允许任何一个人永远逃避

(三) 通过学习《大学生活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课后积极反思总

结,通过这样的方式以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未来发展道路。

九谢辞:

我们小组的调研报告完毕,由于我们经验不足,能力有限,某些方面的诸多陋处,还望见凉。

第15篇: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调查报告2

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调查报告

——机械学院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当代大学生必须要面对来自求职就业的压力,尤其是在2008年的经融危机之后,不少公司纷纷倒闭,部分企业因经济问题不得不大幅裁员,全球失业率明显升高,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求职的压力更将不言而喻。那么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当代大学生有什么样的择业意向呢?这就需要我们及时的了解的他们求职择业取向,透彻的分析他们的择业价值取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社会实践中专门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他们能在毕业的时候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以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步发展!因此,近日来,我们小组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对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求职择业调查,以及时的掌握大学生现在的就业价值取向,为大学生以后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及学校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小小的建议! 调查对象个人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从问卷的1-4题可以得出以下信息,本次调查收回的问卷中大一收回23份,大二收回24份,大三收回24份,大四收回24份。其中男生占78.82%,女生占17.18%。他们来自农村的占大部分,约占74.77%,来自县城的占10.11%,来自中小城市的占到11.12%,来自大城市的占到4%。调查对象大部分不是独生子女,约占75.79%,而独生子女仅占25.21%。

调查对象个人的自我认识

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大学生,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呢?面对就业压力,首先应该是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人云亦云,要先从自身认识开始,充分的了解自己,对当前自身的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未来自己的发展方向要有一个清楚而深刻的认识。从此次调查问卷题目的5题可以看出,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这一块,很少有人做过长期的职业规划,仅占调查人数的17.18%,有短期规划的占到36.38%,但也还有34.35%的人虽有规划,却因缺乏指导而感到困惑,而还是有8.8%的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过规划!从9题可以得出如下的信息:自身目前所最欠缺的素质,不少人认为是工作或实习经验,这种看法的人占到了调查对象的51.54%,确实现在在求职中工作经验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当然也有24.25%的人认为沟通协调能力是自己当前所缺乏的,除此之外,大约有16%的人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加强,而5.5%的人认为自己还欠缺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17题不难得出,有18.19%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持乐观态度,24.25%的同学选择了顺其自然,而约有43.45%的人感到有一点担忧,只有10.11%的人感觉非常担忧。通过这几个题得出的数据分析可知:目前有不少大学生没有一个长远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的自我的认识不够全面,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忧虑感不强,对以后的就业可能带来严重的困难! 调查对象对各种职业的倾向及择业价值观

毫无疑问,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倾向跟工作单位的性质、工作单位的福利待遇、工作的稳定性、工作单位的发展前景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我们小组的调查,约有34.74%的大学生希望自己能在国有企业工作,希望在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工作的同学也占到了33.68%。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决定能为科研设计单位工作。然而,愿意在民营企业、学校以及其他工作单位的人却相当少,仅占到了8.42%。至于去基层或是到偏远地区服务,愿意去的人约有49.52%,而50.48%的大学生则认为自己不会去!对于工资的预期收入,有1.1%的同学希望是2000以下,选择2000-3000的人占到20.21%,大部分人约占32.34%希望是3000-4000元,而希望4000-5000以及5000以上的人占到了42.11%。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对各种职业的倾向相对集中,希望在国企工作,因为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

被视为“铁饭碗”,这就造成了近些年来出现公务员考试的热潮,大部分都挤在国有企业的门前,不愿去其他工作单位。而大部分同学对工资的要求的定位不准,基本上都偏高,与自身所能为公司创造的财富不相符,达不到公司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许多人不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或者更有甚者找不到工作。而当今的招聘市场更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公司招员不足而大部分人又找不到工作,这就是因为当代大学生对自身能力不足,而要求过高造成的。

调查对象对目前就业政策及就业状况的了解

对于就业问题,政府的就业政策起着调节以及引导作用,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时刻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对毕业后找工作无疑是有积极的作用的。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对国家的政策了解多少呢?通过此次调查来看,情况不是很乐观。只有4.4%的人表示非常了解,而其他的95.6%的人表示有些模糊或者是不了解。当问及就业情况的了解时,大家都表示就业比较困难,但是具体是什么导致了就业难问题很少有人能给出详细的答案。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现在的就业形势还是不能有一个深刻而全面的认识!

第16篇: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也因近几年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大学生自身素质较低、用人公司的高门槛而变得更加突出,日益引起政府、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外部因素

(一)性别因素

据一项调查显示,男性毕业生毕业后与公司签约的比例为55.71%,而女性毕业生的签约比例为41%。可见,性别因素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但在程度上似乎不及人们想象的严重。

在对用人单位进行的访谈中,有四分之一的单位承认在进行人员招聘时有性别倾向,但仅有个别单位偏向于招收男生,四分之三的单位在招聘人员时没有明确的性别倾向。但是会考虑到工作的性质、岗位要求来招收不同的性别。

(二)地区因素

东部地区高校的签约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的签约比例为41.73%,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三)专业因素

从调查来看,所属专业与就业情况有很大关系。不同专业总体就业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农学(78.38%)、管理学(58.02%)和工学(55.44%),而医学(31.01%)、教育学(33.33%)和法学(37.85%)则相对较低。

二、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深度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是中国近年所面临的社会整体就业状况的一部分,其形成原因也是非常复杂的。与大学生自身,以及学校教育、政策支持、家庭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直接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他们的心理与能力素质等能否适应当前的就业环境和就业需求,将直接影响其能否正常就业。然而,现实中无论是个人期待与就业环境之间,还是个人能力与就业市场之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层,而且这种断层已构成大学生就业难的

一个原因。

1、个人期待与就业环境之间的差距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个人期待,主要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前景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涉及对收入水平、就业地区和就业单位等方面的要求、预期和选择。大学生的就业预期通常建立在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素质及就业市场两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基础之上,并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理性程度,影响大学生求职的行为和结果,最终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状况

当代大学生就业期待与就业环境之间差距的深层根源主要与大学生的人群特征有关。作为一个享有高等教育经历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所拥有的知识、能力以及教育回报的要求决定了他们都具备较高的人生期待和较完整的职业规划。而这些就致使他们在择业时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较高的职业期待。而作为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群体,大学生又大多拥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其职业期待普遍高于就业环境的实际水平。

在对用人单位进行的访谈中,有四分之三的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过高的情形,主要

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2、个人能力与就业市场之间的差距

大学生的能力素质特别是专业技能是大学生成功进入职业市场的重要保证。但有调查显示,个人能力还不能成为大学生不足的根本。但仍存在以下缺点:

1、就业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有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20%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如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时,在求职过程中的难题分别出现在专业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外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一般来说,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于就业能力的恐惧感可能更高。例如:农村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可能较差一些。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将专业能力放在首位的用人单位占36%,将自我表达能力放在首位的用人单位占39%,将人际交往能力放在首位的用人单位占11%,将环境适应能力放在首位的用人单位占18%。从用人单位对各种能力的要求的普遍性来看,要求最多的是环境适应能力,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然后依次是自我表达能力、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

252%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而且,在这一点上,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和来自农村的学生并没有什么大

(3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有4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通常认为人脉关系的形成往往依托于家庭关系背景,其实它的另外一部分可能要来源于大学生自己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因此,积极合理地拓展自己的社会关系,不断累积自己的社会资本也是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1、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

专业课程的设置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思路和教学资源的分配格局,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最终影响大学生的竞争力。 也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制约因素。

2、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

社会适应能力和其他工作能力是一项基本的就业能力。长期以来,对于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养问题,学校教育往往采取一种鼓励校内活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校外活动的做法。

3、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

就业服务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包括就业信息的传递、求职技巧的指导以及在就业协议达成过程中桥梁作用的发挥等方面的工作。然而,在现实的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学校就业服务体系的积极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

4、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

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影响, 东西部高校以及名牌高校与一般院校之间就业率的差异,则说明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在就业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

(三)政策供给与政策支持方面的原因

1、政策需求与政策供给之间存在偏差,政策宣传与政策执行的力度有待加强

一些相关促进就业的政策和措施没有深入下去,仍停留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上。在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层面仍须加大力度。

2、学生对政府政策的预期仍比较低

除政策供给与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政策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外,学生对政策的有效性也并不

乐观。

(四)家庭、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家庭与社会环境是大学生就业重要的外部环境,它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影响着大学生就业。

1、整体层面:直接影响较小。

2、具体层面:单方面影响较大。

三、寻求大学生就业难题的解决方法

(一)学生:进一步更新观念,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并维持大学生身份认同

更新学生观念,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首要环节。

1、更新观念。观念的更新既包括就业观念的转变,也包括对自身身份的认同。

(1)转变择业观念。

(2)维持必要的大学生身份认同。

2、努力提升个人能力。

(1)注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专业强,基础厚,理论深,技能精,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共同构成大学生能力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

(2)重视校内活动和校外社会活动。作为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社团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培养学生的兴趣、技能和才能,充当学生与社会交往渠道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在校内活动之外,校外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已被学生视为锻炼自身能力的一个较为理想的途径。因此,在不影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校外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学校:合理定位,就业为本

1、使专业和课程设置更趋合理。

(1)根据社会需求和国家长期发展目标,适当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

(2)部分学校可考虑与职业技术教育接轨。利用高等教育现有的资源和师资,大力培养具有一定技术技能的优秀人才。

2、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在积极引导、充分发展校内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社会学习,实现教学、实践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实现能力的提升。

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学校也应不断地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首先,做好就业信息的提供和传递工作。其次,完善求职技巧的指导工作。第三,充当好就业协议达成过程中的桥梁作用。

(三)政府:政策引导,合理调控

1、完善就业市场,建立信息网络。

首先,放松对就业市场的管制,促进大学生自主流动;其次,加强管制,对于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不规范的行为予以坚决惩处。第三,着力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系统。

2、建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网络监测、预警系统。

政府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做好大学生毕业的就业监管工作。同时,政府可建立相应的信息发布平台,详细地公布各专业乃至每个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督促学校、社会对学生负责。

3、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适时制定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四)社会:打造公平、公正、宽松的就业环境

1、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消除对应届大学生的偏见,消除人际关系等在求职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倡导整个社会提高对大学生的认可和尊重。

2、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的功能是通过较为广泛的社会传播渠道和积极的舆论引导,客观真实地记录大学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促进大学生平稳就业。舆论界在就业指导以及就业相关信息方面所做的工作可以看作这种努力的一部分。

四、结尾

大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评价、对求职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的反应,以及对就业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求诸己”的传统心理,从自身寻找问题的原因,不怨天尤人,而将在大学期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调整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求职过程中的一些挫折,可以丰富人生经验并使自己更成熟,找工作的过程还可以使个人生活态度变得比较积极。因此,大学生应该更好地完善自己,去适应社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第17篇:关于目前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目前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这次暑假回家,和同学交流,觉得最大的改变就是大家都开始关注就业了,我们口中所谈论的不再是那些衣服,奢侈品了。更多的人开始把眼光放在这几年的就业形势上。现在的大学生普遍都有了危机感,不再觉得自己未来可以不经奋斗,就一片大好了。同时,各个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了。作为即将进入大二的我也开始积极的为自己的就业开始准备,暑假假期间我通过网络,采访了解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以及对现状的原因做出了调查。

一.当前的就业形势

我国当前就业形势,2003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04年我们国家的本科毕业生就有280余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就业提高关注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 2001年以来,中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大幅增加:从2001年的114万,到2004年的280万,再到2007年的496万。据估计,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532万,创历史新高。

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07年5月底,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 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 没有找到工作;15.02% 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二.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是简单的由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造成,从调查中至少可以看出社会、用人单位、高校、政府及大学生本身等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个影响。

(一)大学扩招:合理利用这柄双刃剑。高校大学生的急剧扩招直接造成了毕业生数量的急剧扩大,而原来容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单位并不能如高校一样急剧扩大工作岗位,二者的增长不成比例。如何协调好二者间的关系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从调查的结果看,这似乎是一个表面现象,深层的原因在于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还没有到位。或者说大学生对就业的准备还是不够充分

(二)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三)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

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四)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沟通。似乎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找原因。

首先,大学生们在择业时会比较看重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我们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部分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然而,有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很多企业认为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资低。很多学生着重选择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而相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情况不是很好,他们认为某些大学生只是抱着学经验的态度,把小公司作为自己进军大公司的跳板,发展不长,对他们公司的长久发展不利。这也是个非常现实的观点,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应当慎重的考虑。

三.解决方法

作为马上就要面临毕业找工作的我们现在必须认识到问题的严峻,同时应去积极的为自己的工作去准备,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我们,我们就要朝那个方向去努力。

1.转变传统就业观念,走向市场。大学生自身必须转变就业观念,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有了足够的就业岗位并不能就可以说消灭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就业岗位的增多,并不一定会带来大学生就业率的相应提高。就目前情况看,并

不是没有足够的岗位供大学生占据,而是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过高,不甘心于屈就于某些工作岗位。应当说,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最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无论如何都是不能令人高兴的。但是,大学生自己也必须意识到,今天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再像从前的毕业生那样,把自己当作社会的精英了。目前我国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9%,已经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阶段”,现在的大学生,无论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都要比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中专生还要多。因此,今天的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等、靠、要”心理和“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就业心态;应调整自己的目标,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观念和就业新观念;同时注意提高自身能力,主动多方面寻找就业机会和就业渠道。

2.现在的就业形势严峻,我们大学毕业生要实现尽快就业,实现理想的就业目标,必须提升整体素质。其中主要的是:一是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那些既懂技术、又懂经济与管理,既善科研、又善开发与经营,既会写文章、又会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深受各行各业的欢迎;三是有艰苦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四是有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总之,未来需要的是适应性、创新意识、综合能力、接受挑战性工作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素质都较强的人才。而对只“专”不活的人、缺乏个性特点的人、缺乏责任感的人和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与人相处、人际关系紧张的人则不受欢迎。

总之,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必须明白,社会不会再象家长和老师一样,欣赏你的天真清纯。社会将会关心但不会迁就你这样一个年青的新成员,社会要求你遵守规则,社会期望你劳动、贡献。社会与自然一样奉行一条法则:适者生存。

第18篇: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

在本次调查后推出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富有针对性地重点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和就业压力等内在动因进行了考察。其中主要发现包括:

1、中国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三因素模型

发展因素、保健因素和声望地位因素三大要素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其中属于发展因素的“个人发展与晋升空间大”成为大多数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中华英才网总 裁、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张建国表示,大学毕业生正处于在初次就业时期,未来发展、物质 利益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时支配着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对于促成大学生与企业匹配的机构, 需要从多层面解释和把握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

2、大学生就业预期偏高

大学生就业预期普遍偏高,体现在期望薪金上尤其突出。调查反应出,大学生期望薪金主要集中2000-3000元,硕士、MBA和博士则主要集中在5000以上的薪金档位,同时,他们愿意接受的最低月薪中位数为1800元。而对照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去年12月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的数据,专科毕业生起薪为1333元,本科毕业生为1549元,硕士、博士分别为2674元和2917元。显然,大学生薪酬愿景仍实际情况存在相当的差距。

中华英才网人才研究中心专家指出,这种情况也印证了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史密斯.霍尔伯特(Smith Herbert)的论断:由于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资质高于平均水平,从而导致整体收入预期水平的偏高。张建国谈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尚未能对自身收入形成一种理性的预期。”

另一方面,张建国还认为,大学生每年接受大学教育的直接方面的直接成本(包括学费、食宿费用等)约10000元,四年就达40000元。这样,大学生只有寻找到高收入工作,才能弥补这高昂的大学成本以保持净预期收益不变。因此,大学教育成本高昂也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两大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

本次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客 观实际的问题,如求职竞争激烈、家庭需要、爱情与好工作难以兼顾等,张建国认为,这 些问题通过训练或者咨询是难以解决的。但针对另一类由主观原因引起的压力,如自我认 识不清、缺乏求职技巧和经验、认为自己专业不对口不利于就业等,张建国则表示,这些 问题能够通过专业的训练或者深入的分析得到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接近一半(49.3%)的大学生自我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对 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中华英才网在报告中指出,“从治本的角度来说,或者我们应该反 思当前的教育制度。而如果从治标的角度来看,学校和院系的相关部门应该更多的与大学 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弄清楚未来工作的方向。”

4、实习锻炼有助于就业

报告显示,近八成大学生毕业之际选择就业;而招聘网站是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第一 渠道。但是否有过兼职、实习经验,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不小的影响。中华英才网在调查中发现,在校期间没有兼职经历或兼职时间短的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相对更模糊,更缺乏求 职技巧和经验;而有过一定兼职或者实习经历的大学生的获取渠道相对更为丰富,就业压力 相对较小。

张建国认为,这个结论体现出大学生在求职上的积极性以及准备的充分性,也为改善大学生就业压力提供了借鉴依据——兼职或实习就是一个很好的为未来工作的先期准备,在兼职过程中积累的工作经验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正式求职带来多方面的帮助。

第19篇:关于大学生求职和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更多的大学生由于找不到工作而苦恼。大学生就业困难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多的因素都让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大学生,限于人力物力的不足,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并全部回收,对大学生的求职和就业情做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和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由于调查范围所限,这部份资料来源于网上信息

的收集整理)

1、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尤其因2006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13万人而显得更为突出了。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公布的大学生求职和就业调查报告中,有关2006届本科毕业生的求职结果,调查显示,截止到5月底,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大学生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学生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比例为27.25%。

大学生存在就业困难,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明显,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今明两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得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依然突出,毕业生人数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需求的增长速度却不大,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僧多粥少”;二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和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时适应不了;三是在家长和社会的压力下,大学毕业生对找工作的自我期望过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较多。许多大学毕业生、家长及社会成员都认为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获得公务员身份就等于是有了避开了职业风险的钥匙”;“公务员福利待遇好,收入高”,所以尽管“考员难”也只得“知难而上”,而成为毕业后大学生就业的首选,择业面过

2、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

单位用人数量,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用人需求相对较多一些,学生也愿意去,而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虽然也有一部份用人需求量,但数量小,且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去,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少数现象。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特别是省外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较高,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深层开发运用方面的高科技人才供不应求,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近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就业率连年下降。

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



据对50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96%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对就业前景感到悲观,只有少数的大学生不为自己的就业前景但忧。认为就

业形势是正常的,竟争是必然的。

 大部分的农籍大学生认为来自农村,对就业有一定的阻力。在城市的就业农村大学生会受到相对的不公平,有些单位要求本地户口。农村大学生就业比城市大学生更处于不利和境地。但农藉大学生也没有就此的对自己的就业悲观失望,他们也认识到自己在自己身上的优点,其中有86%的人认为农藉大学生能吃苦,踏实,认真,还有80%认为农藉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强,更能在就业困难的形势下走下去,找到出路。

用人单位、毕业生薪金有很大的分歧。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聘任要求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中存在很多就业困难户。从市场上了解到的在薪资方面的消息,用人单位能接受的硕士生月薪在3000-5000元之间,本科生的月薪在1000-2000元之间。但这与大学毕业生所期望的薪金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所测在校大学生接受调查时,有76%希望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对于2000元以上的月薪,不少用人单位明确表示,那么高的薪水完全能招到有经验的专业人才。

个人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业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此次问卷调查显示,高达46%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38%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2%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0%的在校生表示在校做兼职、家教或担任学生干部职务等是增加自身今后求职成功的最佳途径。而已踏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则认为,在校生应该多进行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那才是提高自己求职成功的最佳途径。这是在校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存在的误区。

从经济角度讲,家教也许是一份不错的兼职工作,但对大学生的能力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培养和提高。提倡大学生到生产一线和一些正规企业进行兼职、实践,那样对大学生今后的求职和个人发展都有很大益处。

在调查结果中64%的人认为企业对大学的招聘要求过高,少数人则认为太过于柯刻,认为这对大学生的成功择业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就业能力,不是能想靠改变外界来获得工作。企业的要求是在升高,是也是对人才的需求在质上面的要求。

三、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离

调查中大学生大部分认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以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在选择单位与职业过程存在困难。从目前情况看,高校专业结构设置落后于市场发展。99年扩招使大学生数量急增,但扩招专业相对集中,高等教育大众化,但专业相对集中、促使某些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

其次,高校老师的上课时间和课时有限,学生大多是在仪器设备调试好、试剂配齐的情况下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有的学生甚至只需看老师示范,根本不必动手,这使得学生缺乏对生产实践的基本思路和操作程序的认识,教学和生产实践脱节。

课程设置不合理。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好大一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当前

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对自己在大学的学习不满意,觉得没有学到多少对以后就业有用的知识,专门课的教学不尽人意。

四、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是越来越不容乐观。大学生要在大学里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

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无足措的一个重要原因。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其次是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的岗位性等特性。第三是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这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进行知识结构调整。第四是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和社会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两个不同环境,其运行规则大大的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大学生的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工作经历和生活经验,企业认为大学生在工作中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因此企业在招大学生时更趋向于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得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在不影响专业对口学习的情况下,大胆走向社会参与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当然也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的和尽快适应社会的人效途径。

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校求学期间,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心理质的情况。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改,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大学生应该注意锻炼自己的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觉着、冷静应对所有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

正确的择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

学生、学校、政府和家庭、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四维。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也须从这四方面入手。首先转变择业观念。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都表现出高度的理性,但由于自身及其他方面一些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不少不切实际的地方,而这些观念确实与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形成了较大的差距。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树立与市场经济想适应的现代就业观。

首先,要极积、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大学了生把就业寄托于在社会关系资源上,或是企求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

常重要的实现就业途径,因为能否胜任还得靠实力说话。

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不少人选择大城市、“铁饭碗”,还有外企,很少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大学生在这时应该改变一下就业观念,面对现实,就能较快的找到能够以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第三,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高等教育现在正向“大众教育”转变,一些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大学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参考资料:

形势与政策2006-2007第5期《关于大学生的就业探讨》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中国青年报》

第20篇:求职

前几天作为公司代表去大学城参加招聘会,成为了所谓的HR,这两个字母的组合对于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说颇具影响力,清晰记得我在毕业时对HR的敬畏,现在的同学们也一样,经历的太少,看上去很单纯,说直接点就是很不懂事,面试第一天晚上就有很多感慨,想着发帖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次面试的成败很有可能决定一个毕业生的一生,我觉得有必要在自己母校的论坛上写下一些心得,或许能帮助到一些学弟学妹,以下的内容完全有感而发,信手拈来,可能会没有什么逻辑性,请谅解。

面试前:大部分同学参加招聘会都是从网上获知的消息,那么请问,你是否在抄下意向单位招聘时间地点的同时登陆他们的网站仔细研究?是否针对目标岗位对简历进行修改调整呢?是否会仔细思考这个岗位的要求和你要在HR面前展示的特点呢?甚至,你知道公司总部在哪里吗?如果你没有,那在此时,你就已经落后了一步,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很多同学在简历上都会留下“求职意向”这一栏,一般是先空着不填,招聘会现场看见什么单位中意,现场填写,这没有什么问题,我这次面试的近200人中大部分是这样的,但其中有几个人给我的简历是将我公司的岗位名称直接打印在简历上面的,的确,这并不说明他比别人更优秀,但至少说明他这一份简历是准备过的,是为这个岗位而准备的,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那样的话,如果他处于边缘,我会考虑到他的诚意,让他进入下一轮。我们看重的是诚意。 既然说到了简历,我就继续谈下去吧,简历太重要了,一个人如果投了5份简历都没回音的话,就应该考虑重新制作了。别以为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心里想着举世混浊我独清之类的傻话,适应社会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首先是关于简历的纸张,准备几份彩打简历,如果你真的希望取得那个职位的话,我也是过来人,知道那几张彩打简历可能就是你的一顿饭钱,所以面对彩简我会认真的看看,不希望就这么浪费你的一顿饭,如果真的不合适,我会把彩简历退还给同学,会给你一个交代,而对于其他黑白简历,一般都说:“请回去等候电话通知吧”。记得我找工作的时候也准备了少量的彩简,但所有我投彩简的公司,全部拿到了OFFER。

其次,如果你是名校,那可以把你的学校名称作为页眉放在最上面,让人一目了然,如果不是,请低调点,我收到一份简历,最醒目的位置赫然打印着“XX职业技术学院”,请问是炫耀吗?当然,我大部分时间会觉得他是个脑残,呃,不该说脏话···西电的学生不用顾虑,将校名醒目的打印出来,没有问题的。同时请注意简历的排版,简历不需要封面,不要超过2页纸,版面尽量紧凑,HR有时一天要过几百份简历,请让我拿到一份简历时立刻就可以看到重点,对于那种有封面的,厚厚一叠的,我会很烦。不要让同一版块横跨页面,见到一份简历,2页,整个是个框,第一页下面的三分之一是空着的,第二页下面的二分之一是空着的,讽刺的是他居然还说自己在文档设计上有专长,我当时就说咱们国家还不富裕,请不要浪费纸张,然后把简历还给他了。

接着,请在开始找工作前照一张能代表你最佳形象的简历照,对了,如果是女生,记得画个妆,男生的话,至少要把头发梳理梳理,胡子剪剪,收到的简历中,有生活照,有大头贴,呃,我还能说啥?记得在第二次选择简历时我在一份简历上徘徊着,到底过还是不过,好像是挺优秀的孩子,可是,他的照片应该是自己用相机在寝室照的,又是直接黑白打印在简历上,看着没个人样,就在那一瞬间,我将他淘汰了,别怪我太狠,把你放在一堆简历里只有几秒钟时间筛选时,你也会这样。所以,别抱怨照一张好的相片贵,我相信谁都不差那点钱,其次,别怕照片太漂亮,即使让HR面试你时对你与照片的反差很失望,也总比简历直接被淘汰强。

然后,如果你不是特别老的话,请写上你的出身年月,如果你的身材不错(175-185比较合适),请写上你的身高,最好写上你的籍贯,我如果看见了有感情的城市(老家、西安、有过开心时光的城市),一般都会增加一些印象分,很多HR都是如此,我毕业那年霸面成功,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执着,另一方面是我霸面遇上的HR是老乡,后来他也说:“西安面试三天没遇上一个江西人,后来你霸面时知道你是江西的,就想着给你个机会往下走”。不敢保证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运气,但至少值得一试。 再往下,就是你简历的正文了,记住“亮点!亮点!”,一天看几百份简历,我凭什么选中你?就是要从你的简历上看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当然,亮点要随着你面试的单位适当修改,面营销岗就别显得你太深沉了。试着用特殊字体或颜色标出你最想让HR看见的关键词,比如拉外联,拉了大公司如的赞助,可以标出,拉了很多钱,可以标出,HR看见了就会针对这个问下去,就进入了你的天地,让你如鱼得水啊!简历上的空间有限,千万别说废话,收到一个简历上写着:“善于书法,尤其是颜体,但高中之后有所荒废”,“爱好篮球,但大三受伤”;一份简历上写着:“担当长隆水上乐园服务志愿者”,接着下面花了整整3行来介绍长隆水上乐园的情况,拜托,这是招聘,不是搞旅游推广啊!面对这样的简历,我不得不再次说出脑残的字眼了。

还有就是关于经历,请不要把初、高中就读于那个学校放上来,我不关心;请不要将军训优秀学员作为你的获奖经历,这样会让我觉得你的获奖实在有限,悄悄的说,即使你胡编一些优秀团员、优秀团干之类的东东,又有谁去核实呢?你说你是班干部,HR会打电话去问你的辅导员吗?咳咳,当我什么都没说过。只是看着某些空洞的简历觉得可惜了。不要把金工实习作为你的实习经历,同样的道理,这会让我觉得你的实习经历实在太寒酸。

面试时:当你拿着一份清晰明了,重点突出,亮点十足的简历去见HR时,要做的是什么呢? 首先,克服紧张心理。或者说,你可以紧张,但请手不要抖,说话不要颤,脸色不要变,但这点似乎很难,我记得第一次去面试的时候遇见的刚好是个压力面试,一次让我紧张到几乎窒息,不过那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困扰过。克服紧张的方式我就不多谈了,需要你自己去解决,平时多参加演讲辩论,习惯当众发言,多去尝试面试都是可取的。换句话说,HR又不是老虎,吃不了你。然后你想开点,失去这个机会我又不会失去整个世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嘛··

其实,请在面试前打扮打扮自己,在镜子面前转转。女生请画淡妆,男生请梳梳头,剪剪胡子,详情参照简历照片标准。都说要不以貌取人,我们一直在努力,但是,只要我还是个正常人,就做不到,形象外表会自然的决定你给人的印象分,不可否认在同等条件下我会选择形象气质更好的人,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个连自己都打理不好的人,我能相信你可以打理好一份工作吗?那么,从那几个方面打扮自己呢?我仅针对男生说几点吧,女生的打扮方式太多了。头发:应聘期间不要染发。烫发,建议保持短发;眼镜:黑框眼镜显得职业和成熟,如果有条件,可以考虑;衣服:即使不是西装领带也一定要是正装,别觉得穿西装在校园里、公车上显得怪怪的,在HR看来不会,因为我们天天上班都是西装,我们认为这是正常的。买的西装不要太次,虽然好的会贵点,我记得当时我就舍不得买西装(因为西装还要配领带,花更多的钱),买的是杰克琼斯的正装(我当时觉得合适的牌子就是G2000、G-STAR和杰克琼斯吧,JJ最便宜的说),也算是下了血本的。对了,最好再弄个公文包,不用太好的,总之就是要让HR感到你的职业,毕竟是要工作的人了。关于领带,面试时发现大家的领带长短不一,领结各式各样,一般都是在商场买的时候让售货员帮着打个活结然后每次往里套,这没问题,但第一次打的时候一定要按自己的身材比好长短,那个领结也要尽量收紧,哎,大家自己去找找打领带教程吧,我就不罗嗦了。哦,还有,穿正装就配皮鞋吧,别穿着双运动鞋,不伦不类的··别说没有,我至少见到了3个。衬衫可以不是名牌,白色可以通用,但记得每次面试完了要洗洗,建议手洗,因为我知道学生洗衣服为了考虑成本都是一大推衣服一块洗的,很多时候还夹杂着牛仔裤和袜子,不仅难以洗净还有可能褪色。总之,请穿的职业,让HR感到你是有备而来的,让我看见你的诚意。

接着,请认认真真的分别准备一段30秒中文、一分钟中文和英文自我介绍,一般我们都会让应聘者先做简单自我介绍,通过这个时间看看你的简历,听听你的表达能力,从你的自我介绍出发与你进行深入交流,对于那些连自我介绍都不知如何开口的孩子们,我们会认为你情商不足。有个孩子自我介绍时说:“我叫XX,毕业于XX大学,我在简历上写的很清楚了,你自己看吧”。我不知他是不是在玩我,我只能说:“好吧,你走吧,我看你简历就行了”。然后将他淘汰。当然大多数人不会这样做,但扪心自问下你的自我介绍能吸引HR吗?如果不能,仔细想想,认真背背,其实一个小时就够了。

然后,关于面试中的动作细节,我刚才说了,太拘谨不好,但也千万别太放松,我有见侧着坐的、转笔的(这个印象特别深,他居然是在转我的笔)、说话看着天发白眼的等等不标准动作,可能他们自己都没注意,我心目中的标准是:双腿平放,双脚并拢,身体微向前倾,如果桌子够宽,双手各指交叉放于桌面上方,如果桌子小就放在自己腿上,给HR留有足够的空间,始终面带微笑,说话时眼睛看着对方···好了,其他的你们自己去领会吧,总之就是别太紧张也别太嚣张。

最后就说说面试中的交谈内容吧,视岗位而言,但几乎所有HR都不喜欢太自以为是的人,呃,至于什么是自以为是嘛,自己体会吧,总之就是在内心里别太骄傲了,一副天下唯我独尊的样子,我们看的出来的;提前思考HR可能会问的几个问题,比如:你为什么不选择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啊?你有没有拿到OFFER啊?准备考研吗?或是你考研了吗?如何回答自己决定,只要紧扣一点:你很执着很专一的想要这份工作。

补充一点,如果你撒谎记忆力不够强、反应不够快,就不要撒谎,如果你真的想骗HR,就学会把假话说的理直气壮。我问一个孩子有没有挂过科,他低下头想了想,咬着嘴说没有,我淘汰了他,不是因为他挂了科而是因为他连撒谎都不会。

后记:上次写到这里因为有事就先撤了,看了下居然一下码了4k个字,记得当时还是思绪万千,有很多话想说,可是今天再拿起来却没有了思路,那就先说这些吧,都说找工作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要做的就是看准一个最好的坑然后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形状与之匹配,想孤傲着等着坑来找你,希望是不大的。

好吧,不说了,能看完的同学都是想好好找工作的孩子,祝我的学弟学妹们好运,同时也说明一点,不是每个HR都一样,我只能代表自己和身边同事的观点。

求职调查报告
《求职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