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教学目标设计步骤(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21 07:56:3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题目十六: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要 点】(1)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2)分析了解学生; (3)根据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4)列出概括性的教学目标。 【资源链接】

[1]《教学论》清华大学出版社,李朝辉主编

[2]《目标本位教学设计:编写教案指南》福建教育出版社(美)斯蒂芬·耶伦,(美) 艾维·李协编

【学习心得】

(1)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不同的学科,学科中不同的课题只能满足与本学科相关的需求,也只能实现与本课题相关的目标。所以我们必须结合学科特点筛选教学目标,而且筛选出来的目标根据学科特点也会有轻重之分。如劳动技术课可能更注重动作技能、劳动态度等目标,知识的记忆、领会之类的目标就应筛选出去或列为次要目标。而诸如数学、化学等知识性比较强的课可能更应注重知识的记忆、领会和应用等目标,动作技能之类的目标就应筛选出去。 (2)分析了解学生:罗塞特1982年提出从五个方面分析学生的需求:①学生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②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和内容的重要性顺序;③学生现有基础;④学生的情感、态度或意向;⑤学生希望采用哪种培养方案或方法。盛群力、李志强:《现

代教学设计论》,85页,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罗塞特提出的五个方面并不是直接反映学生的需要,但通过了解这些因素却可以确定出学生的现有需要。例如,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遇到不知怎样学习或说学习效率低的“困难”(了解到学生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同时我们了解到学生现有的学习策略基础(了解到学生现有基础),那么根据克服学习困难需要掌握的学习策略可以推出希望学生掌握的策略,这些策略与学生现有学习策略的差距就是学生的需要。 (3)根据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把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按统一标准分类,使之规范化、系列化、具体化的理论。它对我们进行需求的类别化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第二节我们介绍了几种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我们可以综合这些理论形成比较全面的目标类别系统,再把各种需求归入各类。例如,我们将布卢姆等的目标分类加上加涅的目标分类中的认知策略,形成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和认知策略四大目标系统,并以此系统对需求进行类别化。首先我们可能有“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样的社会需求。考察第一项需求──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属于心智技能,所以我们把这一需要转化成学生心智技能中规则和高级规则等的发展这一目标;同时,对他人的态度也可能会影响人的人际交往,所以这一需求还要生成学生人际态度的发展这一目标。考察第二项需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可以说是全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这项需求可生成学生的高级规则得到发展,即问

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这一目标。同时,认知策略会影响创造能力,所以这一需求还要生成学生认知策略发展的目标。 ( 4)列出概括性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也称课堂教学目标的书写、陈述等。其实质就是把已经确定好的课堂教学目标用书面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别人明了你所制订的课堂教学目标。近几十年来,许多教学论、教育心理学专家致力于教学目标表述的研究,主要形成了传统的内部心理表述、行为表述、结合表述等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模式。

推荐第2篇:教学设计步骤

教学设计步骤

教学设计:

1,课题(课的内容是):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②过程与方法: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 ②难点: 4,教学过程: ●导入 ①讲述 ②讲解 ③示范 ④讨论 ⑤练习⑥展评 ⑦小结

5,课外拓展(课外练习作业不强制) 6板书

7,教学反思

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找朋友游戏,大屏幕图片和抽纸条介绍对),歌曲导入,活动导入,多媒体视频导入,游戏导入,复习导入,提问导入等。展评,主要以画展,拍卖,T台秀等形式。试讲时对练习这个环节要进行指导。面试时跟考官问号,"各位考官好,我是第十一号考生。"鞠躬。提问叫同学时看着"同学"。亲和力。自信。结束"以上是我试讲全部内容,谢谢考官的聆听。"

面试注意事项

中学老师面试应聘者的时候,1,形象气质和自信心,这是第一印象,甚至很多时候哪怕你讲课不是很好都可以用这个弥补,所以一定打扮的好好地,但最忌讳的是妖艳的打扮,朴素大方,不卑不亢,眼神的交流,注意,一定要和面试你的长者有眼神的交流,善意的自信,不能自负,2,知识性的错误绝对不能犯,绝对不能,哪怕不清楚不讲,都不能乱讲,这是原则!切记切记!!!所以,提前应该把重要的课程温习一遍,最起码必修一二那些还是很容易抽到的,3,课堂要注意形式,平铺直叙式的满堂灌是不会受到欣赏的,所以要使得课堂稍微有趣一点,加强课堂的互动性探究性和合作性,但绝不能过于花哨,徒有虚表也很受老教师的反感!4.课堂的容量和深度,这些就是真正考验个人功底的时候,所以要研究教法学法,研究高考试题甚至竞赛试题,有些课本外的拓展非常有必要5,如果你能博学多才的把本学科外的东西揉进来,那也会受到欣赏,比如你讲核物理,如果带一点军事和爱国主义教育那会使得人眼前一亮,增加印象分。6,无论怎样,你只是一个本学科的专业教师,所谓术业有专攻,不能想着把什么东西都加进来,也不能想着一节课想把所有东西都讲清楚,只要你能把重要的东西讲清楚,使得学生真正理解,那就是极好的,因为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课堂目标是连续的几节课才可能完成的,所以切勿操之过急,7,语言要精练,切记满口开河,表述要专业,切记过于生活化,像聊天那样可不行,8.文明礼貌,记得鞠躬,谦虚的接收长者的建议,“谢谢、您”这些基本用语应该是很必要的,9.一定要表现出对于教育事业的热情,当然了,如果你真的只是想赚钱,就早点离开吧,教育行业真的不值钱,当然一些机构的收入还是比较客观的,像我们,现在是累的真的跟狗一样,但是有时候的那种小幸福还是在很知足的。10.关于面试的问题,比如班主任,比如老师对于一些问题的处理,把握一点就行了,爱学生,就像自己的弟弟妹妹或是孩子一样,那么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至于说什么板书呀什么的,就应该多练练,字如其人吗,还是要些好看一点的。加油!

推荐第3篇: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和方法[1][1]

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和方法

教学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目标是指一堂课的目标,即一堂课所要完成的具体的目的,是通过一堂课的教学或训练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正确的、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导出有效的教学。那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就成为一堂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关键。一般说来,教学步骤应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展开。因此,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就为教学设计制定了相对稳定的教学步骤。

步骤导出方法,方法演绎步骤,二者相映成趣,不可孤立。在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中,各种方法总是相互穿插,相互补充,在相互独立中相辅相成,从而使教学方法既符合教学内容,又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而不单调。

那么,如何选择有效的适合目标的教学方法呢?

讲授法,又叫讲解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辅以表情姿态,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是传统的方法,虽然曾经被课改的激进者一度否定,但不管如何,至今依然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方法。无论我们的教学内容如何设置,教学辅助手段如何先进,课改理念如何激进,都离不开教师的必要的讲授和说明。即使那些认为讲授如何落伍的教师,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也必然会使用到讲授。无论是叙述的讲述还是议论的阐释,都无疑是教师的讲授。这种

方法的关键是讲授的“精”,教师三言两语,恰当的讲授语言,无疑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必要的铺垫。一旦教师的讲授语言少了精当,就必然会流于“满堂灌”。在讲授中,还应有一定的体态语以辅助,注入手势、身势、表情、眼神等。并且,教师的讲授语言还应该具有启发性。一般说来,对那些知识性很强,人物及其相关背景的穿插介绍,教学中的疑难点,关节处,都需要教师的讲授。它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

朗读法。朗读是把无声的语言材料化为有声的形式。朱自清先生说过:“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洪镇涛先生也说,朗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对诗词,优美的抒情散文,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体味其中三味。因为诗词和优美的抒情散文,它们自身有一定的旋律,或争气对仗,或一气贯通。因而,准确的朗读是学习的第一步。朗读的方式很多,自由读,配乐读,分角色读,齐读。好的朗读能体味感情,帮助理解形象。各种各样的读本身就是某种旋律的呈现,无数的优秀课堂就是紧紧抓住朗读的环节,构成美的教学旋律。如于漪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时,就抓住了朗读,一读感情,再读形象,三读押韵和节奏,四读理解和领悟。不同的朗读,构成一个声情并茂、回环往复的教学课堂。不同的朗读环节,就是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再现美的过程。“初读,再读,品读,赏读,味读”,这些新的朗读结构,又何尝不是递进似的环环紧扣的推进呢?但朗读一定要有目的性,每一个读的过

程,必然要给学生明确的目的,教师要讲明朗读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品,去欣赏,去理解,去升华。但朗读法不仅仅局限于诗文和抒情文,小说、戏剧,有明显特色的文章也可以分角色去朗读。长文章可以朗读片段、部分;朗读里有角色,有思考,有积累,有巩固。它本身不单调,而且常常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收到讲授,讨论,谈话等方法收不到的效果。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或检查知识掌握情况的常用方法。它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这种方法在教学中经常使用但很难用好,因为教师问题设计的难易程度,是这种方法效果如何的关键。问题浅显,学生少了思考的余地,问题太难,学生无法完成,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产生低效甚至无效。所以,问题的设计就很重要,让学生能“跳一跳”,收获成功的喜悦。同时,还应注意问题的渐进,即问题之间的相互的联系和递进。如《变色龙》,有老师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主人公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有“几变”?怎么变?为什么会变?几个问题,文章的主旨,人物的形象等等就基本解决了。假如再加上教师精当的点评,恰当的引申,分角色的朗读,那么,就这样几个问题,教学目标不是就可以基本完成了吗?问题设计的难易程度,可思考性,针对性,启发性,是能否完成目标的关键。

讨论法。这是新课程理念中竭力倡导的方法之一。它是在教师的

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诸如合作学习能力,探讨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能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讨论法和谈话法一样,讨论的问题是成败的关键,精心设计问题是能否完成教学目标的核心。其基本要求如下:第一,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第二,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第三,要做好点评和小结。例如,教学《杨修之死》,有老师这样设计讨论的问题:“到底是谁杀死了杨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讨论,主观的、客观的,从曹操的角度,从杨修的角度,从个人的角度,从社会的角度,从历史的角度,等等。一个问题,牵扯到了文章的主旨,人物的性格,人物的描写,为人处事,和谐合作,等等;一个问题,基本就能完成一片文章的教学,这样的一个问题还可以启发出相关的思考。讨论法可分为三步:小组交流、发表看法;相互改进、完善观点;小组小结。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相互修正,明晰观点。当然要容许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存在。

探究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教师只给学生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从中找出规律的方法。表现在语文教学中主要运用于语文综合性活动。如“探索月球的奥秘”,“了解民俗文化,地方文化”,“生活处处皆语文”等。教师在活动只是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探究问题的设计也应该是精心

的,具有可探究性的。探究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实践能力,思考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一定的教学方法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方法只是手段,其目的是更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某种方法都具有其长处和局限性,要完成具体的教学目标,单靠某种方法是单一的,甚至是不能很好地完成的。这就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巧妙的穿插,相互补充,互为表里。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一定的方法组成教学的必然步骤,步骤为目的服务。灵活使用方法,最终使语文教学课堂、每一个教学单元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肌体”。

推荐第4篇:教学设计步骤[推荐]

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一、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是综合多种学科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的学科,其主要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和传播理论等,每一种理论都从不同的视野对教学设计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转引自何克抗等,2005),其中学习理论是四种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尽管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种类繁多,但通过对其理论基础(尤其是学习理论)进行认真分析,我们认为,教学设计主要包括面向教师教的传统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三类。

传统教学设计主要面向教师的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 (3)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法、策略;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媒体; (5)进行施教,并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 (6)根据形成性评价得到的反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策略加以调整。

二、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地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 (1)情境创设——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情境;? (2)信息资源提供——提供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 (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是引导学生自王学习、自主建构的内在因素,其作用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自主建构的目标; (4)组织协作学习——通过协作交流、思想碰撞、取长补短,深

化学生的意义建构; (5)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在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发现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则在理论、方法和过程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上都兼取两者之长并弃其之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设计过程主要包括:

(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 (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活动设计; (4)学习情境设计;

(5)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6)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对内客与策略进行调整。??? 在环节(3)中已涵盖建构主义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等策略的设计;在环节(4)和在环节(5)中则包括了情境创设和资源提供的要求。

传统教学设计通常也称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主要面向教师的“教”,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其教育思想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按这样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出来的教学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程的监控,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对于学生全面打好各学科知识基础是有利的;不足之处是由于长期“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对书本、对权威的迷信,且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和想像力。

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也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教育思想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 探究、自主发现,这无疑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有好处的,却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近年来,随着blending learning新概念逐渐被国际教育技术界所接受。愈来愈多的教师认识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有自己的突出优点(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但也有自身的缺陷(不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而“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恰好与之相反。若能将两者有机结合,正好可以优势互补。结合以后的教学设计,我们称之为“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既强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对于学生健康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篇2:教学设计基本步骤

教学设计基本步骤

1.教学对象:具体分析所选班的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本次课的知

识的理解能力,通过这次课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2.教材分析: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分层,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

掌握,是学生容易掌握,哪些内容较深,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

有哪些差距,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帮助。 3.教学目标:根据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要求具体分析,设定本次课的

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技能目标(目标要实际、具体)。 4.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教材,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的重、难点知识点。 5.教学思路: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而选择何种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达到的

预期教学效果。

6.教学策略:能充分体现本次课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具体做法;

对教学过程能有一定预测,并如何调控。 8.教学流程图: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本次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7.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相符,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篇3:教学设计流程图

教学流程图的设计

一、教学流程图的作用

“教学流程图”顾名思义是关于教学过程的流程图,它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蓝图,其作用在于:

——它可以直观地显示整个课堂活动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比重;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也可以简洁地呈现出来;

——它也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教师教学过程设计的逻辑性、层次性等。 教学过程流程图是浓缩了的教学过程,它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使读者一目了然。

二、常见的图例有 篇4:教学设计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过程一般包括: 前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媒体或资源、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等过程。

其中,学习者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教学评价是构成教学设计过程中比较重要的要素,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予以注意: 1.“学习者分析”就是要明确“教给谁”,是“导向”。

在教学设计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其行为和情感变化反映出来,学习最终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所以教学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学生为导向。教学设计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分析,在分析学生学习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需求、接受能力、个别差异等,对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和刺激,及其内部学习发生过程加以统筹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2.“确定目标”就是要明确“教什么,学什么”,是“核心”。

师生的活动、教学资源和媒体的设计与选择、教学策略的确定及其应用,要以目标为核心,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3.“制定策略”就是要明确“如何教,如何学”,是重点。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预期目标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教学策略是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解决方案,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 4.“教学评价”就是要明确“教的怎样,学的怎样”,并进行调控。 教学评价是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预期目标相比较,通过各种评价方法和手段,收集真实的评价数据,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价值判断,从中获得对教学方案修改的信息,调控教学过程。篇5: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步骤

我国的课程实施或教学主要有三种类型: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基于教科书的课程实施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我们应该从基于教师自身经验或教科书的课程实施,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即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以及如何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希望教师能够“像专家一样”整体地思考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问题。

教学是一个充满问题的专业领域,“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应该是该领域的四大核心问题。然而,人们一直以来对“教什么”和“怎么教”关注较多,而对“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探讨得较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总是没有把教学置于“课程”的视域下来思考,没有整体地、一致地关注着同样重要的上述四个问题。

在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尽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中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就是说,关注“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的“国家课程标准”应该成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即教学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的。但是,走进中小学的课堂却发现,这一意图至今并未很好地得到实现。尽管在教师的日常话语中,课程标准已经代替了教学大纲,但课程标准似乎并没有给教学实践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影响。新课程到底倡导什么样的“新”教学,教师应该根据什么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是根据上级或专家规定的“好课”的标准上课,还是按照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与目标来开 展教学;是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即“教教材”),还是基于课程标准自主处理教材(即“用教材教”);是模仿别人的“优质课”,还是基于课程标准创造自己的优质课。这些问题还依然存在。更进一步地,关于作为学生应知和能做的“期望列表”——课程标准如何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讨论,就更是鲜见了。

因此,本文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课程实施取向,指出当前我们应当基于课程标准来实施课程,进而探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期为我国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个参考框架。

一、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

尽管人们对“课程实施”有不同的理解,如有学者认为,课程实施是教师怎样将规划好的课程方案付诸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有学者认为,课程实施除上述提及的学校/课堂层面的教学外,还应包括地方层面的课程推广,但是,不管怎样,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范畴。本文将课程实施限制在教学范畴来探讨。

关于课程实施取向的研究,最为大家熟知和广为引用的是snyder等人提出的忠实(fidelity)取向、相互调适(mutual adaptation)取向和课程创生(enactment)取向。这三种取向构成了一个连续体,囊括了实施中一切可能与不可能的情况。事实上,对任何政策、方案或计划的实施都可以拿这个框架去分析,因此,在理论上它具有广泛的解释力。但是,回到我们课程实施的现实情况,一方面,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课程实施中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

都是活生生的人,教学离不开他们的情感、动机与价值观,何况学校与课堂在情境方面又存在着如此大的差异,教师势必要灵活地处理这种差异;另一方面,三种取向的划分缺乏现实的执行力,如“相互调适”如何调适,调适的依据与标准是什么,“课程创生”创生什么,创生的依据与标准又是什么,这些核心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因此,它对教学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更关键的是,它无法为回答我们前面提到的、我国当前正面临的课程实施问题提供适宜的概念工具。这促使我们从我国的传统和现实出发,尝试提出更具本土性的课程实施取向分类。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的课程实施或教学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二是基于教科书的课程实施,三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教学)。当前,尽管有了国家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该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但事实上绝大部分教师还是依据教科书来实施课程。

(一)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 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就是教师凭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所信奉的理念开展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主要依赖于教师自身的经验,“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还没有真正进入教师关注的领域。这种课程实施取向主要存在于普及教育和教科书(正式的学生课本)出现以前。

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中的课程与教学系于教师一身。教师 成为教育内容的活的载体,教师所具有的经验成为课程的内容,教师所具有的教育理念左右着课程实施的格局,教师的素养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教什么”和“怎么教”都由教师自身有什么可以教和他所信奉的怎么教得好的理念所决定。(2)教师在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中扮演着神圣的角色。也正因如此,在漫长的教育史上,教师往往被看成是某种神圣的或社会主导性观念的传播者。教师有如牧师,是圣训的代言人,或者,是统治者声旨的发布者。(3)在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因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他所拥有的经验主宰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结果。 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在古代,由于受教育的人数少,对教师的要求高,能担当教师这一角色的人多数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他们的言传和身教被社会认可,被人们奉崇,具有权威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需求逐渐扩大,基于教师经验实施课程失去了它的现实性。即便教学真的如有些学者所认为的:“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那么,教师的自我也必须有质的规定性,有底线的要求。不然,教学就存在太大的随意性。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有学者指出,“不少时候,语文教帅在教学生的,还是小集团内流行的或个人现行生产的‘知识’。而那些阐释、变异、生产,往往是不自觉的、即兴的、无理据或者仅以‘我以为’的个人件反应为理据,从来没有被要求作学理的审查。僵化和随意性过大并存,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严重问题。”其实,不仅语文学科如此,凡是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都可能存在这一严重问题。

(二)基于教科书的课程实施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普技教育的需要,教科书开始在西方出现。在我国,真正的教科书(正式的课本)是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以后的事。教科书的不断运用和完善,极大地改变了教学的面貌。教科书越来越成为课程实施的主要依据,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起着决定作用。“教科书是学校教育的心脏,没有教科书就没有学校。”教科书是“支配性的教室资源”,甚至决定该学科80%的课程内容。 基于教科书的课程实施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教科书的课程实施中的“课程”几乎等于教科书,大家把教科书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把教科书看做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2)教师在基于教科书的课程实施中成为照本宣科的“教书匠”,无论是农村的教师还是城市的教师,无论面对的是怎样的学生,也无论在什么样的学校,“教科书是教材的权威,是教学方案的心脏;没有教科书就没有学校,应该教什么?如何教?几乎完全取决于教科书。”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教师对新课程带来的教材更是持抱怨的心态。在他们看来,教材改变了,原来他们习惯并熟练了的教学内容都变了,所以给他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并且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3)学生在基于教科书的课程实施中,成为了一个被不断灌输的容器,他们视教科书的内容为定论的知识,学生的学只是围绕着感知、理解和记诵教科书而展开。

推荐第5篇:教学目标设计

第一册Unit 5 A Let’s talk.词汇教学活动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要用到的几组关于食物的词语在上节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但是,学生的特点是记得快、忘的也快,因此在上课之前要对上节课所学的单词做充分的复习。另外,即使单词掌握熟练的学生,在正确熟练使用所学语言方面,可能也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这便是本节课学生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掌握句型,正确朗读课文,模仿正确,语音标准。

2、能在实际情景中正确运用所学对话。知识目标

1、学会使用句型“I like … „”。

2、了解单词词尾s表示复数。

3、能够运用Have some …s.给别人提供或邀请别人吃些东西。 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弘扬中国饮食文化,树立学生健康饮食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听、说、认读:water, milk, juice, Coke, coffee, tea 2.听懂指令,并按指令做动作。 教学难点

1.理解water为不可数名词。 2.饮料名称的区别。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water, milk, juice, Coke, coffee, tea的实物、图片、单词卡片。

2、学生准备water, milk, juice, Coke, coffee, tea的实物。

3、与课本相配套的磁带。

4、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1.准备活动

(1)播放歌曲“Old MacDonald”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营造学习情境做铺垫。

(2)T:前几天,我们的麦克唐纳叔叔新开了一家餐厅,叫麦当劳。今天,他邀请我们一起去,Now,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ok?(出示六张食物图片) T:首先,让我们看看今天餐厅向我们推荐了哪些美味的食物.(多种形式复习单词) (3)再让我们看看餐厅里的人们正在忙什么吧?(播放A Let’ do),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单词。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单词。

设计意图: 播放歌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营造学习情境做铺垫,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单词。 2.呈现新知

(1)呈现句子:I like hamburgers.T: Wow,there are so many delicious foods! What do you like? 教师出示Hamburgers.图片,(引导学生说I like hamburgers.有些同学可能会说出来)然后教师做出喜欢的表情同时出示句子说I like hamburgers.(板书I like)(hamburgers这个单词要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识出来)并示意学生跟读。

A.整体操练。 B.分组操练。 C.个别操练。

教师在学生练习的时候可以顺势加上Me too. 老师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变了个魔术,看,有两个汉堡包,那么我们看句子里的单词发生了什么变化?特别指出句子中不同色的单词hamburgers和上节课所学的单数单词,让学生观察发现。 T:Yes, you are right. T:谁能试着读一读?(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强调“s”发[z]音,让学生多读几遍加深记忆。

hamburger hamburger I like hamburgers. 小结(以提问的形式): T:What do you like? T:Me too.(2)呈现I like T: I like hamburgers.What do you like? 教师相机出示 hot dogs。用上面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 T: What’s this?

T: Very good!那么我们看现在两个hot dog,单词怎么样了? (教师给予表扬) T:谁能试着读一读?

进行适当的鼓励,注意“s”发[s]。

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I like hot dogs.并进行练习。

(可以把速度放快些)教师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可以适机说:Here you are.形成小对话,教师将准备的所有图片拿出随机抽取,让学生说句子I like…,另外的同学说Here you are.(可以分层次的练习,先是整排的练习,然后到个人的练习。) (3)呈现Have some …….承接上部分的练习。

(上面的练习可以由开始的教师出示图片提示,过渡到脱离图片,让学生自由的表达)教师相机说出句子Have some French fries.并做出动作,把炸薯片送到学生的面前。教师可以顺势捏几根薯条(如果是真的食物的话),放到学生嘴前,说:Have some French fries.于是学生可以真的张开嘴吃下去。如果是假的薯条模型,教师可将它拿到嘴边示意请他吃,也是很有趣的。

示意学生意思,注意分层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作出相应的反应,如说:Thank you.替换图片,让学生做替换练习。(小组练习,个别展示。) 设计意图:先给学生一个对句子的整体的印象。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探索正确的答案,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真正让学生的脑筋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也注重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名词复数的形式,为后面正确运用句型做铺垫。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去说,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始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主去学习。注意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设计可以既让学生充分练习前面所学的句型,又能很自然的理解后面句子的意思。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

3、巩固操练

(1)听音答题(根据课本设计问题)

让学生带着What’ s Mike would like to eat?的问题听录音 (2)听音正音

让学生跟录音机读对话。 (3)合作共建。

分小组合作分角色读对话。

设计意图:明确学生的任务,可以更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有意义的听觉练习。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整合所学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在本环节可以得到系统化。

4、输出运用 A.表演展示

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 B.Let’s play.学生分小组用自己准备的实物图片开一家像麦克唐纳叔叔家一样的餐厅,请其他同学到自己的餐厅里做客。教师在做活动之前要注意给出示范,练习过程中注意指导。

C.让学生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对话,可以加深印象。将学生所学的单个句子形成意群,可以在一定的情景中灵活的运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的到升华。 5.检测提高

(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可以是学生总结,也可以是教师总结。 (2)完成相应的练习。

设计意图: 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系统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 6.作业布置

学生听Let\'s talk部分的录音,读给家长或同伴听。 7.板书设计

Unit 5 Let’ Eat A Let’s Talk

I like……

Here you are.\\OK! Have some

Thank you !

推荐第6篇:教学目标设计

Word页面设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word里“页面设置”里“页边距”和“纸张”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在掌握以前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较灵活的应用该设置对页面进行调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操作,鼓励学生寻求自我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创作作品(制作自己的胸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掌握对word文本页面设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多栏设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由与学生们的真诚交流入手,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活动。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

充分发挥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展开构思。

设计意图

一、

1、向学生做自我介绍

谈话导入

2、出示准备的word里制作的胸卡图片

3、引导2-3名学生做自我介绍

4揭示、板书课题

5、初步了解胸卡

二、师生互动,

1、构思设计胸卡时所

要添加的各项内容

生展开交流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生看教师的胸卡,说出自己通过胸卡对老师的了解 向老师介绍自己

说说对胸卡的了解

共议目标,

探索新知

2、与全班同学共同设

想操作中将会出现的问题。

3、确立本节课知识点,

选基础较好的同学进行演示操作,识水平结合胸卡图例思考,在制作的过程中将会遇到什么问题,并向全班

同学和老师提出。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把课堂上发现的问理解互相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互助式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

三、应用新知, 独立设计制作自己的胸卡

四、展示作品,

共同评价

五、总结新知,扩展练习

并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点拨。

4、发动学生进行制作。

师走到学生中间巡视,相机指导。

与学生们一同欣赏胸卡作品,并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向学生介绍“页面设

置”将文本变大功能,并希望学生能独立设计一份板报。

共同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

生独立完成自己的胸卡作品,遇到问

题可以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者老师。

展示自己的胸卡作品,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及在制作中的心得,与同学共同交流。

同学间互相评价。

接受制作板报的任

务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给每位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创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正确、客观的评价能使学生更加准确的认识自己,帮助他们提高审美能力,同时激发孩子们学好信

息技术课的兴趣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要受到本节的局限,最大限度的延伸到生活中去。

推荐第7篇:教学目标设计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商品价格的变动;丰富多彩的消费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影响消费的因素。

2、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健康的消费观。 能力目标:

1、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

2、认识正确的消费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 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价值规律的作用;健康的消费观念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何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方法] 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二、商品价格的变动

(一)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直接影响价格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资料)2007年春天开始是猪肉涨价;2008年后半年猪肉价格下跌;2008年秋天的四川柑桔下跌。 【学生活动】:讨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都是通过影响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价格的。 【教师总结】 :上述因素实际上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的价格的。雹灾中的苹果,价格大幅度上涨,体现的是气候因素对价格的影响,而实际上,雹灾中的苹果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苹果产量大幅减少,从而影响苹果的供给量,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苹果的价格.

2、气候、时间等因素间接影响价格 【教师活动】:2008年10月20日,四川广元柑橘蛆虫传言蔓延,仅半天时间,全市柑橘市场全面滞销,全国各地经销商生意大赔,橘子卖不出去,橘农望着成熟的果子一筹莫展。祸起何处呢?原来是当地一果农在柑橘园内发现大实蝇,被一网友发布到网络上。消息的广泛传播,造成消费者对柑橘安全感严重丧失,引起大家恐慌,都不敢买了。广元柑橘为什么卖不出去了?你能举出引起价格波动的其他因素吗?

【学生回答】:除供求外,影响商品价格因素的还有气候、时间、习俗等,甚至网络的创意等因素也会改变商品供求关系引起价格的波动。

(二)商品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活动】:以上我们分析了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然而,夏利车再贵贵不过宝马,再便宜也不会比普通自行车价格低。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来回忆一下,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学生活动】:是因为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教师活动】: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价格和价值是不是完全一致呢?如果不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实行等价交换,但是由于商品供求关系不断变化,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

2、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教师活动】:从我们已学的知识中,我们知道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人类劳动时间决定。在现实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由每个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呢? 【学生活动】:结合多媒体展示的资料讨论分析

学生1: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甲生产的自行车的价值量不是最大的,甲、乙、丙三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一样大。 学生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因而事实上甲生产的自行车并非价值量最大的,如果甲的价值量最大的话,就会导致生产技术越低,效率越低的生产者赚得钱越多的矛盾。商品生产者要获利更多,就必须缩短个别劳动时间。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才能解决生产者越懒,工具越差,技能越低,价值量越大的矛盾。商品生产者只能提高个别劳动时间,使个别劳动时间等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获利,否则,就得亏本。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学生活动】 :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但是,在市场上,我们会发现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商品的价格总是不断地上下波动。

【教师活动】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体现着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存在商品经济,这一规律就必然会发生作用。

2、价值规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师活动】:价值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学生活动】:看书并回答

【教师总结】:价值规律主要是通过商品的价格涨跌来影响人们生活的,当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就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就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3、价值规律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 【教师活动】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供求变化影响价格变化,而价格变化也会影响消费需求,从而引起供求状况的变化。也就是说,供求关系与价格是互相影响的。请看看本8页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这一图表说明,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减少,生产者就会缩小生产,减少供应量;供应量减少了,又会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增加,生产者就会扩大生产,增加供应量。可见,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者主动扩大或减小商品生产。 第二,刺激企业不断改进技术,降低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教师活动】:价格变动还会促使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请同学们想想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思考、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时间减少,就会获得更多利润,就会在价格竞争中更具优势。所以,价格变化与竞争,会刺激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教师活动】:看多媒体,保暖内衣销售的例子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 【教师总结】:说明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重视商品质量。

因为,消费者是为了购买到质量好的商品,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谁生产的商品质量好,谁的商品需求量就大,就能得到更多利润。这就要求生产者适应市场变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专”,使自己的产品符合市场需要,符合消费者需要。

三、丰富多彩的消费

(一)常见的消费方式

【教师活动】:常见的消费方式有哪些?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活动】:钱货两清、租赁、信贷。反应我们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准叫恩格尔系数。多媒体展示恩格尔系数。

(二)影响消费的因素

【教师活动】:看教材上的案例,分析小李为什么不买车? 【学生活动】:看书讨论。

【教师活动】:收入和消费品价格影响着我们的消费。

(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 教师活动】:多媒展示喝酒的漫画。然后提出问题:这样的消费方式合理吗?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应该有什么样子的消费方式。 【教师总结】:我们在日常生活只应该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结构合理,协调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活动平台] 聚焦学生名牌消费

目标:认识合理消费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积极、健康的消费习惯。

步骤:观察日常生活中良好消费行为或不良消费行为;分组写出小品角色,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同学中存在的这种消费现象进行分析;每组上课进行表演,坚持正确消费观,反对错误消费观;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评价。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明确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把握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从而理解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在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中;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布置作业] 实训营地 P35探究实践:

一、阅读思考 [板书设计]

二、商品价格的变动

(一)、供求影响价格

(二)、价值决定价格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三、丰富多彩的消费

(一)、常见的消费方式

(二)、影响消费的因素

(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推荐第8篇:设计教学目标

PEP六年级英语Unit 1 B2对话课目标设计

刘红星

1、认知目标

能四会掌握句型:“How heavy are you? I’m 48kg.I’m thinner than you, and shorter.” 明白这句话中的省略现象:I’m shorter than you.

2、能力目标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运用“How heavy are you? I’m„kg.”

(2)能通过调查完成Pair work 中的任务。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内容,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及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目标设计

张素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小鹿的玫瑰花》目标设计

王传亚

建议:让王老师将8个生字和12个会写的字写到目标中。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充分感悟黄莺和微风的话,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目标设计

全红梅

建议:让全老师将关系和规律的具体内容写上

(一)知识与技能性: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难忘的一天》目标设计

刘娅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过程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的激动,紧张和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对计算机的兴趣,认识自已肩负责任的重大。

《葡萄沟》目标设计

郭敏

1.知识与能力: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柳树醒了》目标设计

甘露萍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知道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观察春天。

《纪昌学射》目标设计

阳丽娟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故事情节。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重点词句段的学习,了解故事经过。2.联系实际理解寓言的寓意。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无论学什么东西,做什么事,都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2.教育学生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在学习的道路上百折不挠的前进,才有可能攀登到光辉的顶点。

《文言文两则》目标设计

杜红

一、知识与技能: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可指导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或由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2.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不必讲古汉语知识。重点词句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到困难教师给予帮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匆匆》目标设计

冷永红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圆柱体的体积》目标设计

刘传松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体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让学生知道知识间的相互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

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军神》目标设计

周静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借助字典或者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2.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3.学习课文运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读中感悟”的基本策略

2.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要途径,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目标设计

孙琴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操作实践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并初步感知平移、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兰花的世界》目标设计

王孝波

建议:王老师请修改以下方面:

1.认知目标

(1)初步掌握兰花的种类、分布、特征,能说出兰花之最(几个之最);会讲(几个)兰花的故事;会用吟、唱、诵三种方式读兰花诗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学校兰花文化的建设的几个具体特征或做法。

(2)通过本次活动,学生(通过)初步(运用)调查访问法,实地考察法,资料收集法等方法,激发学生(对)探究的(科学方法产生)兴趣。

2.能力目标

学生观察什么?能搜集什么资料?用什么方式调查?讲演能达到什么程度?通过观察、搜集、调查、讲演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评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

学习兰花的高尚品格,坚定素洁,幽香清逸,品位高雅,争做具有兰品的人。

《白杨》目标设计

程莉

一、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与教师检测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统计》目标设计

郑洁

1、知识与技能:

①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②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②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

③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②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剪羊毛》目标设计

祁文霞

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掌握好“X X.X | XX XX | X X.X | X O‖这一基本节奏音型,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能力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引导学生创编动作,创编节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剪羊毛》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牧民的

劳动生活,懂得“只有努力劳动才能换取幸福”的生活。

《装饰画》目标设计

梅馨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装饰”概念装饰的表现特征(即外形与花纹的形式美)。

2、使学生懂得动用线条进行装饰的绘画方法。

3、通过审美评价与集体创作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观察植物、动物、人物的外形、特征、色彩,指导学生理解装饰画的特征和审美表现方法。

三、知识点及教学难点:

知识点:①装饰语言

②培养形式意识

③培养结构意识

④培养装饰能力

《大嘴巴精灵》目标设计

付娟

1、认知目标:了解“大嘴巴”与“东南西北”基本形的转换。

2、技能目标:掌握用折和粘的方法制作出“大嘴巴”的基本形,并学会把握剪贴、装饰的基本要求,创造出有个性的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有趣的制作活动,让学生感受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做事耐心、细致,不浪费,爱整洁的好习惯。

《十六年前的回忆》目标设计

王琼

一、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慈祥、恐怖、粗暴、残暴、匪徒、窝窝头、乱蓬蓬、绞刑、舅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领悟本文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前后照应等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读悟并讨论交流,在朗读中思考,做批注;在讨论交流中深化认识,升华情感;在拓展运用中提高语文能力。教师适时点拨、补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情景,感悟李大钊忠于革命、献身革命的伟大人格,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水的表面张力》目标设计

陈双

一、科学知识:

1、认识水的表面存在着一股收缩的力——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可以改变。

2、了解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二、科学探究:

1、细致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并能设计实验研究水的表面张力。

2、对表面张力的存在作出科学预测并通过模拟游戏的形式验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水的张力现象,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的奥秘,进一步热爱科学探究活动。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连除应用题)》目标设计

向聪颖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此类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3、理解连除与连乘应用题的互逆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间联系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

《画杨桃》目标设计

金燕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是„„就„„”“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能力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体系,学会系统思考。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换位思考的思想观念以及尊重他们感受的思想品质。

《“9加几”》目标设计

刘天云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混合运算三维目标》目标设计

朱丽娜

(一)知识教学点

1.学生能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学生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二)能力训练点

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得到培养。 (三)德育渗透点

学生养成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的习惯。

’ (四)美育渗透点

学生能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惊弓之鸟》目标设计

丁晓春

1.凭借拼音,读准“羸、嘣”两个认读字,会认、会写“魏、弦、悲惨、愈”五个生字,会写“弓、箭、射、猎、雁、痛、裂”七个已会认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来历,能在教师提供的具体语境中判断是否适合用“惊弓之鸟”这一成语,感受成语的魅力。

2.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大吃一惊”“更加吃惊”等用词的变化以及更羸说话的准确、严密,体会语言的力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积累和运用先果后因的表达方式。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仔细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初步学习根据事物现象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背影》目标设计

杨姗姗

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关键词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形象特征进行描写; 3.领会本文语言朴实而简洁的特点;

4.学习作者认真体验生活,从平凡琐事中提炼意蕴丰富的写作素材的方法;

5.通过品味本文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年级掷垒球》目标设计

李绪鹏

1.初步体会原地垒球掷远的动作,体验肩上快速挥臂投掷的动作要领,掌握正确的持球方法。

2.体验积极动脑、乐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3.借助“新兵入伍”等游戏情景,学会自我保护与互相帮助方法,逐步建立学练安全意识。

《跑几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跳远》目标设计

王裕琴

1、初步掌握跑几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跳远的动作要领,发展弹跳素质,提高跳跃能力。

2、通过系列游戏活动,提高身体的灵巧性,培养团结友爱,不怕困难的精神。

3、发展模仿想象及自我表现能力,增强参与群体活动的乐趣。

4、运动量适宜,练习密度预计45%,平均心率预计135-140/分。

《当个电脑小画家——画图初识》目标设计

周怡静

一、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启动“画图”软件,认识“画图”窗口各部分作用,初步了解工具箱内绘图工具的名称,尝试使用工具绘制简单图画。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画图工具箱的作用,通过尝试使用工具绘制简单图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用计算机进行画画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推荐第9篇:教学目标设计

初中课堂教学设计目标的几个因素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确立目标”过程改进的四个考虑要素是指:课标、教材、学生、中考。

(一)对课程标准的考虑,最重要的要理解和把握以下四点:

1、初中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又不能上成纯语文技巧训练课,而是要努力达成两者的统一。我个人的观点是,初中语文教学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础上,应该略偏于工具性。也就是说,要更重视语感培养,并为此进行必要的技巧指导和强化训练。

2、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里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为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二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人把它提炼为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这一理念的价值,简单来说,你同样设计一个问答环节,就千万不能兴奋于有一两个学生答对了,而要多想想,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能使多少同学学到知识,提高本领,得到有益的启迪和熏陶。

3、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二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照顾差异,保护好奇心、求知欲,激发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理解这一理念的价值就是要真正懂得尊重学生。教学设计要优先考虑学生的需要(想学什么)、可能(能学会什么)、困难(学习中有什么障碍),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机会留给学生;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把指点用在需要处。

4、初中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分为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块。每一块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需要我们严肃对待。我们需要经常对照这些任务,问一问自己有没有足够的重视,有没有有效的措施,有没有为保障这些任务的最终实现完成自己的阶段任务。

(二)对教材的考虑,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1、全面熟悉初中语文教材(最好适当了解小学和高中语文教材),把握教材体系和编制意图,从而结合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作出系统规划。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制特点是“主题合成单元”模式,它既不同于新人教版的“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淡化文体模式,又不同于旧人教版的以文体为单元的编排模式,而是一种综合,是一种妥协式的选择。我个人感觉,它基本呈现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表达角度类,即单元课文的组合侧重于内容范围的类同,像“民俗风情”、“至爱亲情”;第二种是表达方式类,即文体类同,像“借物抒情”、“小说之林”;第三种是读书方法类,像九年级上册开始的“学会读书”系列。注意到这种联系与区别,可以为我们的具体教学设计提供宏观把握和思考。

2、了解一册教材和一个单元的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解和落实课程标准的学段教学目标。这一点尤为重要。课程标准的学段教学目标是很笼统针对整个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的,譬如其中提到阅读教学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那么具体到某单元课文的教学设计时,就需要根据单元特点,思考落实这一要求的可能性,并结合这一任务的系统学习计划,确定这单元的教学在系统计划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3、把握课文,不只是理解课文的思想特色和艺术特色,还必须思考其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其在学生语文素养中的独特价值。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摒弃“教课文”的观念,而代之以“用课文教” 的观念,那么,我们必须在分析教材的同时,弄明白应该教什么,值得教什么。这样,我们就需要改变每篇课文都是生词、作者、背景介绍,分段、概括段意„„的笼统的、走马观花式的教法,而代之以根据系统教学需要和课文特点,突出重点,力求解决问题的扎实的、蜜蜂酿蜜式的教法。

(三)对学生的考虑,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理科老师一般都明晰新授是旧知的延伸,因而教学设计常常估计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来为新授服务。语文学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没有理科那样直接和显性,所以,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每篇课文、每堂课设计成独立的新授课。这又是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

前文说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建议,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改进,有必要把原来的偏重“目标导向设计模式”,改变为偏重“状态变化设计模式”,从而鼓励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多思考如何了解和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何保障新授的“新”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顺畅延伸。

譬如,在设计议论文复习第一教时时,一般用让学生填空,来系统复习议论文的常识,但如果增加在填空前让学生回忆议论文常识和填空后点拨“知识系统整理复习法”,那实际的教学效果将好得多。

同样,在“论点”复习中,改变一般的讲——练模式,而是从学生掌握的难易程度出发,设计成:从标题直接找论点——从标题中发现论题,以论题指导寻找论点——在论题指导下,抓住体现作者观点的重要语句自己概括论点。这样三个梯度的设计,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的经验,帮助他们在复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可以帮助学生攻克难点,在发展的同时,获得探索与进步的喜悦。

2、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差异性。这个道理理解很简单,但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总是特别容易疏忽照顾全体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我个人认为主要跟我们没有明晰的“让大多数学生学会点什么”的想法大有干系。克服这种状况,对改变语文课堂的高耗低效极其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改进的时候,多想想,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否是大多数同学能达到的,在教学过程安排上,如何保障让绝大多数同学参与学习过程,在具体环节设计上,如何体现好、中、差学生的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如何帮助大多数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譬如,有一位老师教《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安排全体同学准备3分钟,把超过1100个字、涉及8种不同的发声方法、10多种发声物体的第二段文字复述出来,实际教学只给了一个同学发言机会。这样的教学,是典型的漠视全体学生的行为。说明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为了教给全体学生(或大多数学生)什么,也没有考虑到大多数学生是否有能力用3分钟时间完成这样的目标,更没有考虑让多数同学明确本次复述的要求、掌握复述的要点和方法。因此,全体学生的准备是散乱的,发言同学的发言对其他同学是难有启发的,老师对发言的评价是随意和模糊的。如果仅仅是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那要求学生边读边理清“那个人发现了哪些不同的发声方式”可能更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和成功。

3、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

这同样是一个常常听说,但实际工作中很疏忽的问题,而且也十分复杂。这里只能举个例子抛砖引玉,提供思考。

在教议论文单元的时候,我们一般是从教材的角度考虑应该教什么论点、论据、论证,但少有人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上考虑,他们在学习读、写议论文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我个人觉得,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读、写议论文的主要障碍来自于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偏弱,阅读议论文,可能难以理解作者的思路展开方式和论证优劣。学写议论文,则缺乏逻辑分析能力,不知道怎样才能说清道理。所以,在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增加逻辑思维训练环节。譬如多问问学生,要你来说清那个道理,你认为该说清哪些问题。通过几篇课文的反复训练,让绝大多数学生明白,逻辑思维主要解决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还有必要让学生明白,说理总有针对性,三大问题侧重解决哪个,服从于说理的对象和客观需要。更难的是,在说清“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常常需要分析出一二三来,从不同的侧面论证,这种分析能力的锻炼除了依据课文让学生加深感知外,有必要及时地、反复地布置小练笔强化训练。

学会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思考教学设计,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适合学生,也更有利于学生的顺利发展。

(四)对中考的考虑是必须的,相信大家也是认可的。但实际工作中,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中考要求认识模糊,平时教学缺少针对性。中考考些什么,我们大体上都知道,但平常的教学中到底如何帮助全体学生掌握应对中考的知识和技能,实际研究得很不够。这样,平时的教学不是漠视中考,就是用题海战,希望广种博收,造成效率低下。

研究中考要求,研究中考题型,寻找解题规律,思考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解题的知识储备和技巧积累,并和日常教学巧妙结合,是值得为、大有可为的一件事。

2、对中考要求认识偏废,平时教学以偏概全。这是尤为明显的一件事,像本文开头说到的作文教学,还有比值越来越高的语言题和发散题,它们加起来要占到卷面分值的60%左右,但是,很多老师的平时教学用功不够。从教学设计上考虑,除了教学时间上的保证之外,更要思考如何在平时最大量的阅读教学中,重视结合语言训练和作文训练。这同样是值得为、大有可为的一件事,需要大家的悉心研究和尝试。

譬如,最近我给本校初三语文备课组提了个建议,每周安排一次抄作文作业,即每周给学生提供一篇中学生优秀作文,和一张中考作文纸,要求抄写必须符合四个基本要求:

一、用0.5黑水笔;

二、字迹必须清楚端正,且努力把字写在格子中间;

三、必须准确、规范地点好每一个标点;

四、必须规范分清段落。我提示这项训练的起因除了适应中考变化的要求,还因为在这些基本要求上,我们三年(加小学是9年)的教学后,学生总体做得太不如人意了。

讲了那么多,似乎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确立目标”过程的改进讲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复杂而重要的。没有对以上问题的通盘考虑,就不能解决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模糊、偏颇、凌乱、虚空等问题,而不解决目标问题,就不可能解决过程问题、方法问题、效果问题。必须做一个心怀课标和学生,眼盯课本和中考的初中语文教师,做到对三年的初中语文教学有一个通盘的目标设定和过程、方法研究,然后把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当作这个系统中的一个节点、一个脚印,努力做一个思路清晰的初中语文教师。

推荐第10篇:教学目标设计

21奇异的琥珀

教学目标

1、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2、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这篇课文《奇异的琥珀》。(板书课题)

二、复习入新。

1、读一读:琥珀

松脂

渗出

包裹

澎湃

粘稠

详细

2、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

3、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三、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第二部分(第13—17自然段)

1、课文中的这块琥珀是怎么被发现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

2、孩子的父亲说了些什么?

(追问:你怎样理解他说的“很少见的”?-——这确实是一块奇异的琥珀)

3、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的?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学习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说说这块琥珀的样子,体会、欣赏他的奇异、美丽。

2、这一自然段还写了什么内容?

理解:考古学家们通过这块琥珀想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事? 从琥珀的样子——推测——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这个已知的情况)

(了解未知的情况) “可以推测”“可以知道”——表明这块琥珀考古价值。 学习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

1、课文哪部份描写了故事的详细情形?——这个故事实际上讲的是什么? (讲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2、这奇异的琥珀形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四个阶段:

(1)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落下来。 (2)把苍蝇和蜘蛛一起包在里头。 (3)松脂继续滴下来,积成一个松脂球。 (4)淹没在泥沙下,变成了化石。 也可以说是量大阶段: (1)形成松脂球。 (2)变成化石。

3、你认为作者推测的这几个阶段的详细情形合理吗?他根据什么做出这样的推断?(抓住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谈谈自己的体会,悟出:琥珀形成有哪些必要条件?)

四、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奇异的琥珀

形成过程

——→

——→

——→

↑ 刚 ↓ 好 ↑ ↑

必要条件

夏天炎热

苍蝇

继续滴

渗出松脂

蜘蛛 地壳变化

漫长岁月

第11篇:目标管理法具体操作步骤

绩效目标管理法通常是对经理进行评估的最常见的方法。之所以能得以推广,原因在于这种做法是与人们的价值观和处事自学相一致的,例如,人们都认为“很有必要依每个人所做的贡献而给予一定的回报、奖励”是千真万确的。目标管理法得以推广的另外一个原因还在于它能更好地把个人-组织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一致,而减少下述这种可能性,即经理们每天在忙忙碌碌,但所做的事却与组织目标毫不相干。至于目标管理法的具体操作,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每位绩效评估者所应达到的目标。在许多组织中,通常是上级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一起来共同制定一目标。目标主要指所期望达到的结果,以及为达到这一结果所应采取的方式、方法。

第二步:制定被评估者达到目标的时间框架。 即当他们为这一目标努力时,可以合力安排时间,了解自己目前在做什么,已经做了什么和下一步还将要做什么。

第三步:将实际达到的目标与预先设定的目标相比较。这样评估者就能够找出原因为什么未能达到的目标,或为何实际达到的目标远远超出了预先设定的目标。这一步骤能有助于决定对于培训的需求。同时也能提醒上级评估者注意到组织环境对下属工作表现可能产生的影响,而这些客观环境是被评估者本人无法控制的。第四步:制定新的目标以及为达到新的目标而可能采取的新的战略。凡是已成功地实现了目标的被评估者都可以被允许参与下一次新目标的设置过程。

尽管说在对管理者们进行评估的过程中,目标的使用对于激发他们的工作表现、工作热情是很有效的,但有时却很难确定有关产出方面的工作衡量标准。比如,工作的过程、工作行为可能与工作结果同样重要。例如,如果一个经理通过一种不道德的或非法手段打扫了他(她)的目标,这对组织来说是非常有害的。另外,如果说产出评估能够体现工作的真正含义,但对于所有的管理者来说目标的设定也是难点。

因为绩效目标管理法不仅是一种绩效评估方法(当雇员参与目标的设定过程时,它是一种激励手段),还具有一种强制性,要求目标的达成必须是雇员的技术、知识和态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否则目标管理法的实施则会导致不择手段、道德败坏、生产率低下。下面一个例子就验证了这一点。

在这一案例中,一家大的快餐连锁店总部决定要对每个分店经理实行目标管理法,这样对各分店经理都制定了一个目标,要比上一年销售额增加某个固定的值,尽管每个分店经理同意了这个固定的目标,可是到了年底,这一方案却引起了许多分店经理的强烈不满和工作积极性的下降。原因在于这些经理们抱怨单一的衡量指标(增加销售额)并不是他们能直接凭努力就能达到的。会有很多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了目标的达成,比如附近其他餐馆的状况、肉的价格、市场情况以及总部的广告水平等。所有这样漫无目的地追求销售量的增加,只能导致这样的后果:有一些经理费了很大力气,却未达到目标,相反有些人未付出很大努力,却轻易地实现了这一目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位管理顾问建议应把销售额同其他与个人技术、知识、能力相关的指标结合起来作为评估标准(其他指标的:人事管理方面、快餐店的卫生环境等)。这一案例说明了目标管理法尽管在理论上听起来很合情理,但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具体的操作问题。

第12篇:设计步骤

设计步骤 如何学好室内设计学习室内设计必须了解社会、了解时代,优秀的设计作品也正是源于好的设计 意识。

一、室内设计的内容分类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广泛,专业面广,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部 分: 空间形象设计, 1.空间形象设计,就是对建筑所提供的内部空间进行处理,对建筑所界定的内部空间进行二次处 理,并以现有空间尺度为基础重新进行划定。在不违反基本原则和人体工学原则之下,重新阐释尺度和 比例关系,并更好地对改造后空间的统

一、对比和面线体的衔接问题予以解决。室内装修设计, 2.室内装修设计,主要是对建筑内部空间的六大界面,按照一定的设计要求,进行二次处理,也 就是对通常所说的天花、墙面、地面的处理,以及分割空间的实体、半实体等内部界面的处理。在条件 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建筑界面本身进行处理。学习室内装修设计与实际工程结合得比较紧密,同时, 这也是将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实际实现的一个重要步骤。在现代室内设计教育中,它也是结合时间发挥设 计思想的突破口。 室内物理环境设计, 3.室内物理环境设计,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室内空间环境的质量以及调节的设计,主要是室内体 感气候:采暖、通风、温度调节等方面的设计处理,是现代设计中极为重要的方面,也是体现设计的“以 人为本”思想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发展,人工环境人性化的设计和营造就成为了衡量室内环境质量的 标准。在这一过程中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起着重大的作用,这主要指各种能够改造室内环境质量的方法、方式和仪器设备等等。但室内环境质量也包括环境视觉感受的引入,例如,利用外部自然环境因素的引 人而改变室内视觉环境质量。 室内陈设艺术设计, 4.室内陈设艺术设计,主要是对室内家具、设备、装饰织物、陈设艺术品、照明灯具、绿化等方 面的设计处理。以上四部分阐明的是室内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所应包括的内容,而室内设计的分类,可大 体分为三大类:人居环境室内设计、限定性公共室内设计及非限定性公共室内设计。在人居环境室内设 计中主要指住宅、各式公寓以及集体宿舍等居住环境的设计;限定性公共空间室内设计主要指学校、幼 儿园、办公楼以及教堂等建筑的内部空间;非限定性公共空间室内设计主要是指旅馆饭店、影釉骸⒂槔 挚占洹⒄估揽占洹⑼际楣荨⑻逵荨⒒鸪嫡尽⒑秸韭ァ⑸痰暌约白酆仙桃瞪枋?/SPAN>室内设计类型 包含众多,专业内容涵盖面广,如何通过设计协调处理好,要求室内设计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艺术修养并 掌握现代科技与材料、工

艺知识以及具有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室内设计程序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即室内设计的图面作业程序和室内设计的项目施工程序。从整 体来看,室内设计的最终结果是包括了时间要素在内的四维空间实体,而它是在二维平面作图的过程中 完成的。在二维平面作图中完成具有四维要素的空间表现,显然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所以调动起所 有可能的视觉传递工具,就成为室内设计图面作业的必需。设计教育中对于空间表现就成为了设计教育 的大部分内容。 l.图面作业阶段 在这个阶段采用的表现方式主要包括:徒手画(速写、拷贝描图),正投影图 (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细部节点详图),透视图(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轴侧图。 徒手画主要用于平面功能布局和空间形象构思的草图作业;正投影制图主要用于方案与施工图作业;透 视图则是室内空间视觉形象设计方案的最佳表现形式。对表现图的表现方式现在多采用徒手绘制和计算 机制作两种方式,但他们都是为了说明空间和表达设计意图的载体。对于室内设计的图面作业程序基本 上是按照设计思维的过程来设置的。它一般要经过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和施工设计三个阶段。其中,平面功能布局和空间形象构思草图是概念设计阶段图面作业的主题;透视图和平面图是方案设计阶段图面 作业的主题;剖面图和细部节点详图则是施工图设计阶段图面作业主题。每一阶段图面在具体的实施中 没有严格的控制,图解语言的穿插是图面作业常用的一种方式。 2.室内设计的项目实施程序 这一程序是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设计任务书的制定、项目设计内 容的社会调研、项目概念设计与专业协调、确定方案与施工图设计、材料选择与施工监理。其中项目概 念设计确定方案与施工图设计与我们现行的设计教育结合紧密。虽然中国室内设计专业已在许多高等院 校中设置,但规范化的、系统化的教学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 迅猛步伐,室内设计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大量的建筑诞生同时也诞生了更多的内部空间。因此 需要大量优秀室内设计人员的介入,而自学考试等多种教育方式正顺应了这一时代的需求,体现了它的 及时性。它的目的很明确,即在各种条件的限制内协调人与之相适应的空间的合理性,以使其设计结果 能够影响和改变人的生活状态。 这种目的的达到最根本的是设计的概念来源, 即原始的创作动力是什么, 他是否适应设计方案的要求并且能够解决问题,而在取得这种概念的途径则应该是依靠科学和理性

性的分 析以发现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整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和自然而然的孵化过程,设计师的设 计概念应在他占有相当可观的已知资料的基础上很合理的象流水一样自然流淌出来,并不会象纯艺术活 动的突发性个人意识的宣泄。 当然在设计当中功能的理性分 析与在艺术形式上的完美结合要依靠设计师 内在的品质修养与实际经验来实现,这要求设 计师应该广泛涉猎不同门类的知识,对任何事物都抱有积 极的态度和敏锐的观察。纷繁复 杂的分析研究过程是艰苦的坚持过程,一个人的努力是不能完善的完成 的,人员的协助与团队协作是关键,单独的设计师或单独的图文工程师或材料师虽然都能独挡一面,却 不可避免的会顾此失彼,只有一个配合默契的设计小组才能完成。 A 设计规划阶段 设计的根本首先是 资料的占有率,是否有完善的调查,横向的比较,大量的搜索料,归纳整理,寻找欠缺,发现问题,进 而加以分析和补充,这样的反复过程会让你的设计在模糊和无从下手当中渐渐清晰起来。举例一电脑专 营店的设计,首先应了解其经营的层次, 属于哪一级别的经销商而确定设计规模,确定设计范围。取得 公司的人员分配比例,管理 模式,经营理念,品牌优势,来确定设计的模糊方向。横向的比较和调查其 他相似空间的设计方式,取得以知的存在问题和经验,其位置的优劣状况,交通情况,如何利用公共设 施和如何解决不利矛盾。顾客的大致范围而确定设计的软件设施。人员的流动和内部工作,线路的合理 规划。这些在资料收集与分析阶段都应详细的分析与解决。这一阶段还要提出一个合理的初步设计概念, 也就是艺术的表现方向。 B 概要分析阶段 这一切结束后应提出一个完善的和理想化的空间机能分析图, 也就是抛弃实际平面而完全绝对合理的功能规划。不参考实际平面是避免因先入为主的观念框架了设计 师的感性 思维。虽然有时你感觉不到限制的存在,但原有的平面必然渗透着某种程度的设计思想, 在 无形中会让你旋入。 当基础完善时,便进入了实质的设计阶段,实地的考察和详细测量是极其必要的, 图纸的空间想象和实际的空间感受差别很悬殊, 对实际管线和光线的了解有助与于你缩小设 计与实际效 果的差距。这时如何将你的理想设计结合入实际的空间当中是这个阶段所要做 的。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 特征便是只有最合适的设计而没有最完美的设计,一切设计都存在着缺憾,因为任何设计都是有限制的, 设计的目的就是在限制的条件下通过设计缩小不 利条件对使用者的影响。 将理想设计规划

从大到小的逐 步落实到实际图纸当中,并且不可避免的要牺牲一些因冲突而产生的次要空间,全部以整体的合理和以 人为主,是平面规划的原则。空间的规划完成,向下便是完善家具设备布局。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的话, 向下便极其迅速而自然的进行了。 C 设计发展阶段 从平面向三维的空间转换,其间要将初期的设计概 念完善和实现在三维效果中,其实现也就是材料,色彩,采光,照明。 材料的选择首要的是屈从与设计 预算,这是现实的问题,单一的或是复杂的材料是因设计概念而确定。虽然低廉但合理的材料应用要远 远强于豪华材料的堆砌,当然优秀的材料可以更加完美的体现理想设计效果,,但并不等于低预算不能 创造合理的设计,关键是如何选择。色彩是体现设计理念的不可获缺的因素,它和材料是相辅相成的。 采光与照明是营造氛围的,说室内设计的艺术即是光线的艺术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也不无道理。艺术 的形式最终是通过视觉表达而传达与人的这些设计的实现最终是依靠三维表现图向业主体现,同时设计 师也是通过三维表现图来完善自己的设计。这样也就是表现图的优劣可以影响方案的成功,但并不会是 决定的因素,他只是辅助与设计的一种手段,方法,千万不能本末倒置过分的突出表现的效用,起决定 作用的还应该是设计本身。 D 细部设计阶段 家具设计,装饰设计,灯具设计,门窗,墙面,顶棚连接。 这些是依附与发展阶段的 完善设计阶段。大部分的问题已经在发展阶段完成,这只是更加深入的与施工 和预算结合。 施工图设计是设计的最后一项工作,纯技术的表现即可室内设计的方法和程序步骤

一、室 内设计的方法 室内设计的方法,这里着重从设计者的思考方法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处着眼、大处着眼、细处着手, 大处着眼, 室内设计应考虑的几个基本观点。 细处着手, 总体与细部深入推敲 大处着眼 即是如第一章中所叙述的, 这样,在设计时思考问题和着手设计的起点就高,有一个设计的全局观念。细处着手是指具体进行设计 时,必须根据室内的使用性质,深入调查、收集信息,掌握必要的资料和数据,从最基本的人体尺度、人流动线、活动范围和特点、家具与设备等的尺寸和使用它们必须的空间等着手。

2、从里到外、从外 从里到外、到里, 到里,局部与整体协调统一 建筑师 A依可尼可夫曾说:“任何建筑创作,应是内部构成因素和外部联 系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从里到外’、‘从外到里’。”室内环境的“里”,以及和这一室内 环境连接的其他室内环境,以至

建筑室外环境的“外”,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设计时需 要从里到外,从外到里多次反复协调,务使更趋完善合理。室内环境需要与建筑整体的性质、标准、风 格,与室外环境相协调统一。

3、意在笔先或笔意同步,立意与表达并重 意在笔先原指创作绘画时必须 3 意在笔先或笔意同步, 先有立意,即深思熟虑,有了“想法”后再动笔,也就是说设计的构思、立意至关重要。可以说,一项 设计,没有立意就等于没有“灵魂”,设计的难度也往往在于要有一个好的构思。具体设计时意在笔先 固然好,但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构思,往往需要足够的信息量,有商讨和思考的时间,因此也可以边动笔 边构思,即所谓笔意同步,在设计前期和出方案过程中使立意、构思逐步明确,但关键仍然是要有一个 好的构思。 对于室内设计来说,正确、完整,又有表现力地表达出室内环境设计的构思和意图,使建设 者和评审人员能够通过图纸、模型、说明等,全面地了解设计意图,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投标竞争 中,图纸质量的完整、精确、优美是第一关,因为在设计中,形象毕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图纸表 达则是设计者的语言,一个优秀室内设计的内涵和表达也应该是统一的。

三、室内设计的程序步骤 室内设计根据设计的进程,通常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设计准备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施工 图设计阶段和设计实施阶段。

1、设计准备阶段 设计准备阶段主要是接受委托任务书,签订合同,或者根据标书要求参加投标;明确设计期 限并 制定设计计划进度安排,考虑各有关工种的配合与协调; 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如室内设计任务的使用性质、功能特点、设计规模、等级标准、总造 价,根 据任务的使用性质所需创造的室内环境氛围、文化内涵或艺术风格等; 熟悉设计有关的规范和定额标准,收集分析必要的资料和信息,包括对现场的调查踏勘以及 对同类 型实例的参观等。 在签订合同或制定投标文件时,还包括设计进度安排,设计费率标准,即室内设计收取业主 设计费 占室内装饰总投入资金的百分比。

2、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是在设计准备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分析、运用与设计任务有关的资料 与信息,构思立意,进行初步方案设计,深入设计,进行方案的分析与比较。 确定初步设计方案,提供设计文件。室内初步方案的文件通常包括:

1、平面图,常用比例 1:50,1:100;

2、室内立面展开图,常用比例 1:20,1:50;

3、平顶图或仰视图,常用比例 1:50,1:100;

4、室内透视图;

5、室内装饰材料实样版面;6

、设计意图说明和造价概算; 初步设计方案需经审定后,方可进行施工图设计。

3、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需要补充施工所必要的有关平面布置、室内立面和平顶等图纸,还需包括构 造节点详细、细部大样图以及设备管线图,编制施工说明和造价预算。

4、设计实施阶段 设计实施阶段也即是工程的施工阶段。室内工程在施工前,设计人员应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 意图说明及图纸的技术交底;工程施工期间需按图纸要求核对施工实况,有时还需根据现场实 况提出对图纸的局部修改或补充;施工结束时,会同质检部门和建设单位进行工程验收。 为了使设计取得预期效果,室内设计人员必须抓好设计各阶段的环节,充分重视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各个方面,并熟悉、重视与原建筑物的建筑设计、设施设计的衔接,同时还须 协调好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设计意图和构思方面取得沟通与共识,以期 取得理想的设计工程成果。 您要学习的基础内容有,污染学,工程力学,光学,人体工程学,色彩配置表,基础土建工程学, 您要学习的基础内容有,污染学,工程力学,光学,人体工程学,色彩配置表,基础土建工程学,植物 学等 A 装修中的污染对于业主来说只是指气味,但是您要学习如声音污染,色彩污染,光线污染等内容。 B 工程力学您要知道房屋的主力点、支撑部位,这些内容将决定如何可以改变一面承重墙的使用,而不 影响结构,抗震等。 C 不同的光线,和光线的角度,照射宽度,光量都会决定室内的效果。 D 人体工程学里要了解人的基本行走空间,坐立空间等各种符合人体的尺寸。 E 色彩的配置说实话我学的最不好,各种色彩的使用地区,适用人群都是很关健的。 F 基础工程土建要了解房屋的建议结构,预埋件的使用等 G 植物学原来我认为是最没有用的,可是后来发现一个问题,一些高档住宅很多的人会订做家具,就是 打家具,您要了解什么样的木材是可以用于家具的,什么是不可以的。 学习装修的基本工序,小型机械的使用,各种施工工艺。 这一点不要只放在嘴上,有时候会很受工 2,学习装修的基本工序 人看不起的,虽然当面不说,可是工人知道您只会动嘴皮子,就不什么好事,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自己直 接参与一次装修,亲手做一些内容,不怕坏,只要您会,就知道工人做的是什么了,再给业主讲合理性 也会好很多。 3,学习制图 现在很多的学校教出的设计根本就不会,比如两点视图,三点视图,结构图,马克笔制效 果图。您会用的工具有,比例尺,丁字尺,硫酸纸,绘画笔,圆规等,

第13篇:教学设计基本步骤(精)

教学设计基本步骤

1.教学对象:具体分析所选班的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本次课的知 识的理解能力,通过这次课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2.教材分析: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分层,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 掌握,是学生容易掌握,哪些内容较深,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有哪些差距,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帮助。

3.教学目标:根据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要求具体分析,设定本次课的 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技能目标(目标要实际、具体。

4.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教材,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的重、难点知识点。5.教学思路: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而选择何种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达到的 预期教学效果。

6.教学策略:能充分体现本次课的教学思路, 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具体做法; 对教学过程能有一定预测,并如何调控。

8.教学流程图: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本次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7.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相符,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14篇:人生三步骤教学设计

人生三步骤教学设计

一、导入:

介绍比尔·盖茨,让我们一起了解比尔·盖茨的快乐认识?

1、你快乐吗?说出三个使你快乐的理由。

2、你认识他吗?

微软公司主席兼首席软件架构师;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软件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截至XX年8月,微软公司创立者兼总裁 比尔盖茨的总资产增加到480亿美元, 而第11次成功蝉联400富豪榜第一位置

3、他会以什么为快乐呢?

据报道,比尔·盖茨现在依然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

迄今为止,盖茨和妻子已经为国际健康事业捐赠了超过250亿美元。比尔·盖茨向外界公开了遗嘱,其中宣布将把全部财产的98%留给自己创办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周恩来

在周恩来去世后第二天,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人,更是彻底的“无产者”,他是后人永远学习的崇高榜样。 周恩来的人生以什么为快乐?他毕生追求的是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了解人生三步骤的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文中找出人生三步骤的内容,及基本观点的句子。。

人生三步骤

生活

行为与事业

归宿

三、作者介绍:

钱穆(1895-199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有专著八十种以上。他强调中国历史的独特而长久的传统,被公认为现代中国三大史学派别之一传统史学的代表,影响颇大,尤以研究学术思想和文化史驰名中外,被誉为儒学大师。《人生三步骤》是钱穆先生1980年11月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之讲演辞。收录于论文集:《人生十论》1999年, 东大图书公司。

四、人生三步骤

生活——生存

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归宿——德性

第一阶段:生命的安乐!

分析:第一步骤应为生活。作者认为:衣食住行,不论多少,不分优劣,不分豪华简陋,不分古人今人,它的意义与价值是来维持和保养我们人的生命存在的。

衣食住行——维持生命的存在与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讨论:我们的衣、颜渊的食、诸葛亮的住、孔子的行有什么同与不同?安乐在哪里?

第二阶段:精神的安乐!

分析: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专为吃饭,专为穿衣,专为住房子,专为行路的。我们应该除了衣食住行以外,另有我们人生的行为。我们这种行为是什么呢?举中国古人所讲,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才算是我们的行为。是人生之主体所在。而在修身齐家中,所该做能做的,是要做一个有所不为的人。我们一个人只要肯有所不为,不肯讲我不要讲的话,不

肯做我不要做的事,不论他是大总统、大统帅、大企业家、大富大贵者,不论他是农民、工

人、一贫贱者,在行为上讲来,都是平等的。做人的精神是平等的。如文天详在元朝监狱里,他就有所不为。你要叫他这样,他绝不这样。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是他的行为,不是他的生活。

讨论:比尔·盖茨为什么要捐掉大部分的财产用于慈善事业,并且一如既往地工作?

第三阶段:灵魂的安乐!

分析: 第三步骤就是我们的人生的归宿。人生要有开始,可是也要有个归宿。中国人讲人生的归宿在人性。我们人有生命,当然就有性。人和动物不同处,在人的天性高过其他动物,不容易知道。不仅别人不知道,你自己或许亦不知道,但总之人的行为要合乎自己的天性。我们如果能圆满我的天性,完成我的天性,自会得到安乐两字做我们人生最后的归宿。这样做,我心里才安,才会感到快乐。我请问诸位,我们的人生除了安与乐还有第三个要求吗?我们吃要吃得安,穿要穿得安,安是我们人生第一个重要的字。安了就能乐。我们看社会上大富大贵的人,或许他不安不乐,极贫极贱的,或许他反而安乐。我们若能达到与天、与上帝、与大自然合一,就可以死而无憾了。

讨论:周恩来总理去世,联合国为他降半旗,他的的快乐与安宁在哪里?

五、主题:

做人首先讲的是保持生命的延续,这是物质文明;其次要讲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希望能做到“有所不为”,这是人文精神;最后讲的就是德行,圆满发展德行是做人之要义,那才算是找到人生的真正归宿了。

六、思考:

如何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追求?

明确:我所认为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富贵不淫,贫贱不屈,不取不义之财,做个好人,当个良民,过上不错的物质生活,获得安乐的境遇,就很不错了。

第15篇:教学目标设计3

第二章 教学目标设计

三、重即时目标,忽视长远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只顾及眼前的即时目标,看不到长远目标;只重视微观的细节问题,不懂得从宏观进行调控把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教学到底仅仅是为了当下即时目标的实现,还是更需要着眼于对长远目标的达成呢?

【案 例】

有些教师根本不管什么课程标准,也不知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是什么,只关注课时教学目标,对照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重视课时教学目标,忽略课程目标。在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中虽然写明了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三维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也没有结合学生问题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往往只是虚设。

【点 拨】

教学目标包括两类:一是长远目标,一是即时目标。著名的物理学 家杨振宁 先生曾说过自己的语文学习情况:小时候,教师让学生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古典诗词,当时大家都不太明白,只知道要背下来。到后来自己出走他乡,生活在异国,才深深体会到诗的真谛。因此,“背诵 ( 经典的、文质兼美的诗文 ) ” 可以说既是即时目标 ( 作为一种知识积累和技能,学生在当时就掌握了 ) ,又是长远目标 ( 诗文中所蕴藏的情感、价值因素影响读者一生 )周立群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策略语文建设, 2004 ( 7 , 8 ): 23.。所谓长远目标是指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教学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所谓即时目标是指具体的某一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当堂完成的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短期目标,课程目标是长远目标,是一种粗线条的目标,即培养教育学生的总体目标,每一堂课都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有些目标表面看来没有马上达到,但通过学生的多方位体验,已深入其内心,对其思维方式的改善、情感的养育、知识领域的补充有很大效益,这不是狭隘明确预设的知识技能目标所能涵盖得了的。但在考试评价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很多教师把知识、技能目标摆在重要位置,重视考试目标,而忽略了与学生的终身发展息息相关的素质目标。这种做法违背了辩证法中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不顾整体目标而抓局部目标,急功近利,不利于教学长远目标的实现。

教学目标,按照新课程理念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是最基础的,或者说是前提条件。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打好“知识与技能”基础的学生,会很好完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最根本的。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其意义更加深远。基础教育永远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其要义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应试教育”的要害不在于“应试”,而在于仅仅“应试”。但是,也必须反对那种离开“双基”而孤立地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做法,因为这两维内涵是依附于知识与技能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学生在探索知识和培养技能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实际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有一定的态度、情感倾向,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当教师的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要有意识地将这一点变成自己自觉的教学行为。

教师在进行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设计的过程中,都应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对与人才培养有关的各个要素都要考虑周详,安排得当。否则,培养出的人就可能畸形发展,成为“次品”、“废品”甚至是“危险品”。

【解决策略】

为了更好地处理即时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1.把握教学目标的收敛性与开放性

越是低层次的教学目标越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达成;越是高层次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能力和情感发展目标,达成周期越长。教学目标既要具体,明确,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有些目标允许在较长的时间内达成。学生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不是一堂课能完成的,必须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在教学活动中还经常会出现一些生成的因素。这样一来,目标也就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不可能制定详细可行的即时目标。因此,我们强调教师把握教学目标的收敛性与开放性,在活动中抓住契机实施生成式随机教育。

2.关注即时目标与关注长期目标并重

课程标准中的目标是由学科课程总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构成的。它从教育更深的层次、更高的立意出发,确定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涉及每节课、每单元、每学期的具体要求没有阐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把一本教材和整套教材结合起来,把每一个知识点或每一节,甚至每一个单元在整个教学中对人的发展的地位和作用结合起来。教师在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做好总体目标到课时目标的逐级分解,使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都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要注重同一层次内部不同目标间的协调与配合,让它们构成整体,形成合力,以此实现教学目标低级层次到高级层次,真正做到在实现即时目标的过程中促进长期目标的达成,并将长期目标的达成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

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强调系统性和发展性 教学目标过于具体,会使教师易于关心琐细因素而忽略了相对而言高水平的、无法或不易具体化的目标。这就涉及另外一个问题,即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和发展性。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靠一两节课能一蹴而就的,具体的知识内容、每一节课的教学只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实现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需要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中。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却不很容易用一个具体的教学行为来评价总的教学目标。课时教学不是不要考虑高水平教学目标的达成因素,最好在陈述时使用“说出”、“区分”、“解释”、“使用”、“归纳”、“计算”、“绘制”等意义比较单一,并且能刻画学生学习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否则的话,我们的要求就会不切实际。

第16篇:音乐教学目标设计

音乐教学目标设计

音乐教学目标设计

第一节 音乐教学目标的功能

从音乐课程的角度来说,其目标具有的功能有:明确音乐教育发展方向,提示音乐教育计划要点,提供音乐学习经验方法,确定音乐教育评价基础,等等。这四者的关系是通过明确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提示音乐教育计划要点,为学生提供达到目标的最优的音乐学习内容、方法与经验,并以此确定为评价音乐教育活动结果的标准。而对于更为明确和具体的音乐教学目标来说,其功能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导向———明确音乐教学方向,提出音乐教学任务,确定音乐教学方式,主导音乐教学过程。(2)规划———明示音乐教学计划,界定音乐教学范围,规范音乐教学进度 ,提出音乐教学要点。(3)调控———调节与改进音乐教学的操作过程和方法。(4)评价———检测与评价音乐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第二节 音乐教学目标的分类

在音乐新课程中,课程目标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段表述清晰地说明了新的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和内涵。新的课程目标的表述方式,体现了新的知识观和学生观,体现了在人的发展中多维目标的整合,体现了素质教育对课程目标体系的要求。长期以来,基础教育课程目标指向单一的认知领域,把课程视为知识,视为学科。知识为中心、知识标准化、知识统一化支配着课程的构建、设计与实施。这种单

一、片面的课程观所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它加重了基础教育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造成了课程结构突出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课程内容 “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等一系列问题。而新的课程观建立在对传统 “知识本位”、“学科本位”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突出 “以人为本”和强调课程的整合。具体来说有下列内涵:第一,学生是课程的核心。课程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把学生看成一个活生生的人,以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作为依据,既要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又应立足学生未来生活的构建。它关注学习者的兴趣、态度和需要,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关注学习者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关注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联系,以一种整体的观点来看待“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并将学生的发展视为课程的根本目标。第二,突出课程的整合。课程目标的设计建立在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发展的整体关怀上,而不仅仅是认识性目标。过去,像智力、能力、情感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均被排除于课程目标之外,其价值成为知识的附庸。而新的课程观在体现由 “知识本位”向 “人本位”转变的同时,必然导致课程目标由单一的认知性目标转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

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设计中,传统的 “教学目的”同现在的 “教学目标”有着根本的区别:前者带有浓厚的 “学科本位”和 “教师中心”痕迹,其设计体现为 “教什么”,“怎样教”,“通过教达到什么目的”,等等;后者则体现了从 “教师中心”到 “学生本位”的转变。“教学目标”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来设计目标要求及目标水平。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引导人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精神基石。传统的课程观由于过分强调认知而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的功能,致使该项目标形同虚设,从而导致把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局限于狭隘单调的认知主义框框中。这种缺乏情感内涵、充满理性的课程设计,不仅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的枯燥和单调,甚至恐惧、苦恼,丧失了学习兴趣,而且极易造成学生的 “情感营养不良”、“情感偏枯”等现象。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有20%依赖于智力因素,即智力商数水平的高低;而其余的80%依赖于非智力因素,在非智力因素里最关键的是 “情绪智力因素”。情绪智力因素又称情商 (EQ),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关系、挫折承受能力五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对人的健康成长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据报载,有位大学生5岁半读完小学课程,12岁高中毕业,其智商水平足见非同一般。然而,进入大学后,由于自大骄傲,目中无人,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不能同别人正常相处和沟通,结果成绩迅速下降,最终退学回家。还有一个清华学子的例子,能进入此类名校,智商不可谓不高,然而该学生在即将修完学业,投身工作回报社会之时,竟干出了用浓硫酸伤熊的蠢事。透过这一典型的 “情感偏枯”事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高智商背后的人格扭曲,以致引发许多教育工作者的沉痛反思:“伤熊事件”反映了情感教育的失落,而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教育无视人的自尊,把学生的自尊自爱视为儿戏,那将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不可弥补的后果。新的课程观将情意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来理解,赋予其在课程目标中重要的价值取向。例如,情感,不仅仅体现为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和学习热情,更体现为情感本身的体验与内心世界的丰富;态度,在表现为学习追求、学习责任的同时,更表现在对生活的乐趣、进取、向上的态度;价值观,既反映在个人价值方面,同时反映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自然价值的统一;等等。这三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要素已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学科,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和内涵是不同的。在音乐课程中,由于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所决定,必须突出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以体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这一特点。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过程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重视过程,强调方法,其实质是尊重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和方式,这是一个学习者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生存、生长、发展的内在需要。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只重结果而轻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获得的只是形式上的捷径。这种排斥个性思考,否定智慧参与,只关注知识掌握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利于人的发展,它使一个个鲜活的人成了一架架机械、呆板、只会接受与记忆,不会思考与评析的学习机器。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尚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过程与方法所以对音乐学习非常重要,是由于音乐教育多体现为一种 “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效应,其教学目标往往蕴涵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方法上说,授人以 “鱼”不如授人以 “渔”,学会音乐不如会学音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在音乐上的可持续性发展。在音乐新课程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可细化为五个具体目标:即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综合。1体 验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之一,它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手做,用自己的脑去思考。一句话,就是学习者要自身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它重视学习者的直接经验,视学习者的个人知识、经验、生活世界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学习者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创新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参与、活动、探究、实践,将教学过程变为整合、转化间接经验成为学生直接经验的过程,将学习过程变为融学习者个人经历、感受、见解、体验为一体,从而自我解读、自我操作的过程。对于 “体验”,《音乐课程标准》中有一句十分重要的表述:“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这句话所以重要,是由于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教学和音乐学习须采用一种同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方式———体验的方式。原则上,音乐教学与音乐学习是不能依靠讲授的,因为讲授的方式与学习者自身的音乐体验相悖,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以施教者的体验代替学习者的体验。2比 较它是音乐教学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或将题材相同而体裁不同,体裁相同而形式不同,形式相同而风格不同等音乐内容进行比较,以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深刻印象。运用比较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注意力,并且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能力的提高。3探 究探究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是指教师不将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由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交流,发现与探索问题并获得结论的过程。无论是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还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在新课程中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它可以使学习者保持独立的持续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体验,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4合 作合作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以小组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助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达成和实现共同的学习或教学目标。一般来说,合作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学习者之间相互支撑和配合;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小组成员有效沟通,妥善解决组内矛盾;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合作学习的方式目前在音乐教学中被广泛运用着,其共性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点:按音乐素质、能力和性别划分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充分交流,研讨,协作,例如对歌曲进行演唱处理,由各小组自行讨论设计演唱形式,编创表演动作,制作表演道具,选择伴奏乐器及音型、节奏型等。融合游戏、竞赛因素,促进小组间的竞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器乐演奏学习中,分成若干小组 (各组演奏水平均包括上、中、下三个层次)进行游戏式的竞赛,让各种能力和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表现,机会均等,促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精神。5综 合作为音乐课程目标之一,它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其根本的要义在于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断化生成,向人格的完整化、完善化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具体地说,综合包括音乐课程内部学习领域 (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音乐与姊妹艺术 (舞蹈、戏剧、曲艺、影视、美术、书法)之间的相互融合,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 (语文、外语、历史、地理、政治、数学、物理、化学、体育)之间的相互融合等三种方式。例如, “鉴赏”和 “表现”两个学习领域的相互渗透与整合,不仅会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教学的整体效应。再如,充分发挥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与线条表现音乐的明暗及相同与不同等。此外,通过软化学科边缘,加强音乐同其他学科的联系并在教学中整合与实施,例如,同语文结合,可以选用适宜的背景音乐为诗歌、散文配乐,亦可运用诗化的语言和抒情散文式的表达来描述音乐的情境;同史地学科综合,可以学习和了解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音乐,以及相关的风土人情;同体育学科综合,可以运用韵律操配合不同节奏、节拍的音乐;同数、理、化学科综合,可以联系 “黄金分割线”将美学概念与数学概念整合起来,将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声音性质同物理学的频率、振幅等知识联系起来;等等。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这是音乐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诚然,基于综合理念的贯彻,音乐课中可能会不同程度地涉及一些艺术门类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但涉及它们是为了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趣。如果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引向了探究其他学科或艺术门类的方向,用文学、政治、历史、地理、舞蹈、美术、戏剧等内容作为学生音乐课学习、探究的主要对象,那音乐课的自身功能必然会受到削弱和损害。这显然是同 《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精神相悖的。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基础教育中的任何课程,只要是一门学科,必然会有系统的知识技能体系。因此,对于高中音乐课程来说,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是必要的,这既是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音乐文化素质的需要,同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为学生在音乐上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平台。但是,由于以往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认识存在误区,单纯地以乐理知识和识谱技能作为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主体,并过分强化了知识的理性色彩和技能的技术作用,从而导致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片面化倾向,造成了学生对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恐惧与厌倦心理。基础教育中新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观认为:音乐知识不仅仅体现为乐理知识,还包括音乐基本表现要素,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知识,还特别包括音乐创作、音乐历史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的知识。音乐技能不仅仅体现为视唱、练耳、识谱等方面,也不只是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唱歌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把乐谱的学习与运用或歌唱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放在整体音乐实践中进行,将其视为音乐表现活动的一个环节和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有利于构成基础音乐教育知识与技能的整体体系。此外,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式上,也须作根本的改变。既要改变音乐教学中单纯传授音乐知识,以讲授代替体验的理性方式,又要改变机械训练音乐技能,以枯燥练习代替探究、研究的倾向。应把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放在丰富的、生动的、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情感、态度、兴趣、智慧等因素紧密结合,通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等方式和过程来完成。

音乐教学目标的表述是每一个音乐教师都要面对的具体问题,一般来说,应该包含三方面的要素。

一、目标要明确,具体,简洁,指向清晰

音乐教学目标在具体表述上不同于音乐课程目标,更有别于传统音乐教学大纲中的 “教学目的”。音乐课程目标是从宏观的角度规定某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而音乐教学目标则是从微观的角度,预计某一时段、某一环节音乐教学所要获得的结果,是学生在音乐教师指导下,其音乐学习活动具体的行为变化表现。目标虽含有目的、里程的意义,但目标不同于目的的那种总体性、终极性和普遍性价值,它更体现为具体性、阶段性和特殊性价值。因此,表述音乐教学目标的首要一点,就是目标要明确,具体,简洁,指向清晰。然而,一些音乐教师由于对此认识得不够清晰,加上传统大纲的影响,往往把 “课程目标”或 “教学目的”当作教学目标来对待,目标表述得非常宽泛,笼统。例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增强音乐文化素养,热爱祖国,成为 \'四有’新人”,“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通过学习这首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共产主义道德风尚”,“通过欣赏这首乐曲,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学习和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这些又虚又空的所谓目标对音乐课堂教学没有指导意义,也没有评价的价值。正确的音乐教学目标表述应明确,具体和简洁,主要涵盖本课时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过程及要达到的程度和水平。

【案例1】《又见茉莉花》的教学目标(1)聆听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的 《茉莉花》,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与形态,进而喜爱祖国的民间音乐艺术。(2)了解民歌曲式结构、演唱形式等知识,能够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轻声歌唱。【案例2】《月光》的教学目标(1)欣赏德彪西的钢琴作品——— 《月光》,感受印象派作品的音乐风格。(2)通过对印象派文学、美术作品的了解,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加深对印象派音乐的理解。

二、目标要涵盖三个维度

教学目标由单向变成多维是音乐新课程同传统音乐课程在目标上的另一个重要区别。以往,音乐教学目标重点关注的是知识与技能方面,例如,“学习sol,mi两音,能够唱准它们的音高。用sol,mi两音及四分、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创造简单的旋律”,“指导学生准确和谐地唱好这首歌曲。通过欣赏及讲解使学生掌握大合唱的有关知识,了解作曲家冼星海的生平”,等等。上述目标缺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过程与方法”维度不清晰,主要突出了 “知识与技能”维度。正确的目标确立方式应该是三个维度的表述。

【案例3】《动物说话》的教学目标(1)对描写小动物的音乐感到有趣,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2)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聆听和演唱 《动物说话》,探索并运用不同声源创编简单节奏,表现小动物的形象。(3)能准确地朗读歌谣,读出二拍子的强弱,认识木鱼,碰钟,并能用其为歌曲伴奏。上述目标涵盖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在具体的设计思路和写法上,可以灵活处理,不拘一格,上述案例中分条写得鲜明,清晰,三个目标维度一目了然。同时,可以采用把三个目标维度融在一起的方式,例如:

【案例4】《爵士乐》的教学目标能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爵士音乐文化的资料 (文字、音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共同探讨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了解其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以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美国黑人爵士音乐文化,增强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意识。该课的 “教学目标”是很新的一种设计:第一,提出了明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即引导学生用 “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美国黑人爵士音乐文化,增强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意识”。对于音乐新课程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目标,必须清晰、具体地体现在每一节课的设计中。这节课教学内容所蕴涵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因子是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那么,在倡导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引导学生以开阔的视野,学习和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使学生懂得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便成为音乐教学的主旨之一。第二,具有清晰的 “知识”目标:“探讨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了解其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从风格入手了解和认识爵士乐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极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第三,设计了富有新意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爵士音乐文化的资料 (文字和音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这是最具有建设性的一个目标设计。

三、正确使用目标的行为动词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质的变化,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而过去在“教师中心”和 “学科中心”的传统观念里,音乐教学目标通常表述为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与歌唱能力”这样的句式,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种表述方式体现了从教师角度来表述教学目标的特点,即教师要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而实际上,判断教学效果的根本依据是学生想在课堂上获得哪些音乐方面的进步,而这恰恰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主观愿望能够实现的。如此看来,像 “通过„„使学生„„”, “通过„„培养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这类在传统音乐课程 “教学目的”中经常使用的行为动词,已不符合音乐新课程 “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求。相反,由于音乐新课程是从学生、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表述目标的,因此其行为动词多为 “对”、“在”、“用”、“能够”、“感受”、“体验”、“了解”、“掌握”等。

【案例5】《音乐与戏剧》的教学目标 (1)了解歌剧序曲和诗剧配乐其演出形式虽属纯音乐题材,但作品表现的内容都与剧情相关,戏剧的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是以音乐为载体表现出来的。(2)能够认识、了解剧情与剧情相关的背景材料。(3)能用体态律动的原位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主题,能用色彩表现乐曲,能为乐曲创作图谱。须要说明的是,音乐教学目标的确立和表述是每一位音乐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自主行为,不必过于追求统一,千篇1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音乐教学本身就是艺术,而艺术是需要个性的,没有个性就形不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更谈不上创新与发展。传统音乐教学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比较统一,强调共性,过于追求标准化与规范化,许多教师都是一个模子,一个套路,这种缺乏实效的表面文章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音乐新课程则首先关注一个 “新”字,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必然会精彩纷呈,焕然一新。

第17篇:教学目标设计应急

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

Section A Teaching objectives: 1.Language and knowledge objectives

1) Grasp the given words about Physical Education and familiar with add words.

Words:tennis, racket, bat, volleyball, basketball, television, welcome, our, sports, center, like, we, many, club, ping-pong, more, join, cla…

2) Master using the important sentence structures such as Do you/they have… ? Does he/she have… ?Let’s play soccer .

2.Language skill objectives Know well the target language , grasp the general question led by Do/Does and Positive or negative answers.3.Leaning strategy objectives 1) Students prepare for the cla and collect related information through Internet or other ways; 2) Making using of PowerPoint and look at the picture to answer; 3) Exchanging information by individual thinking and group thinking. 4.Cultural consciousne objectives 1) Kn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hysical cultures; 2) Talk about the mean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5.Emotional attitude objectives 1) Developing a good habit of doing exercise regularly; 2) Cultivating good physical quality.

本教三班

曲展毅

110714147

第18篇: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推荐)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澡、捣、泥、斯、捏、痒、宛、碌”等8个生字;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慢条斯理、宛如、小心翼翼”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简要地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能抓住描写外婆动作的词语,用几句话连贯地说说外婆为女孩子们染指甲的过程。

3、体会女孩子们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教学准备】课文媒体、相关词语的卡片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小指甲变了

指名读课题。(要求学生关注课题中两个字需要读轻声的字。)

2、反馈预习,初步破题。

师:小指甲变了,变得怎样了呢?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愿意来告诉大家? (1)根据学生的回答

(2)朗读体会词语的意思。 (3)读句子体会小指甲的变化。

出示句子:小指甲变了,变得红润润,亮晶晶,香喷喷。 师:小指甲变得又又美丽又可爱,真像(引读)---- 点击媒体出现:(句号变逗号)真像一颗颗玲珑的宝石啊!

二、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的大意

1、读课文,了解指甲变化的原因

师:小指甲怎么会像玲珑的宝石一样美丽、可爱,又有光泽呢?就请你读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小指甲变化的原因,试着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交流回答

板书:外婆

女孩们

包(染)

2、了解外婆为女孩染指甲的时间,朗读积累描写月夜的语句。师:什么时候包的呀?你从哪里知道的?

媒体出示:新月穿过树梢,缓缓爬上了深蓝的天空。 师:是啊,在这样一个柔和的夜晚??风来了,阵阵槐花香伴着笑声,都吹进溶溶月色中去。(媒体出示)

教师随机指导:“槐”的读音,正确停顿“阵阵槐花香/伴着笑声” 师:这样一个宁静,有月亮的晚上,就叫作---月夜(板书)

3、了解指甲发生变化的时间。

u

找到相关语句,认识生字,并读通顺句子 师:什么时候小指甲发生了变化?你又是从哪里了解到的?

媒体出示:晨星落尽,金鸡初啼,女孩子们一骨碌坐起来,撩开了毯子,咬开了线儿,剥开了叶儿。

学习生字:“碌”(书空:碌)“撩”(正音)

u

找到句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师:那么长的句子中,哪些词语让你了解到时间发生了变化? 指导读词:晨星落尽

金鸡初啼

师:这告诉我们新的一天开始了,已经到了??第二天清晨(板书)

4、根据板书用几句话说一说课文的内容

交流:月夜,外婆为女孩子们染指甲。第二天清晨,小指甲变得红润润、亮晶晶、香喷喷的。

三、深入学习,了解“染指甲”的过程,体会人物心情。

师:外婆是怎样为女孩们染指甲的?(手指板书)女孩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月夜去看一看吧!

1、朗读积累,学习第一小节。

引读:(媒体出示)新月穿过树梢,缓缓爬上了深蓝的天空。风来了,阵阵槐花香伴着笑声,都吹进溶溶月色中去。

??在这样柔美的月夜,女孩子??(引读)洗了澡,围着红兜兜,披着纤长的散发,聚在苇席上乘凉。

随机指导读词:散发

苇席

2、学习第二节,了解外婆染指甲的准备工作。

师:女孩们一边欢笑着,一边看着外婆在为染指甲做准备呢!

板书:准备

u

了解外婆为染指甲准备了哪些材料 指名读,提出要求:外婆准备了些什么? 媒体出示第二节

交流反馈:凤仙花瓣

蒜臼

小苎麻叶(媒体出示,正音) u

了解外婆准备材料的过程 师:外婆是怎样来准备这些东西的呢?

看媒体说说准备的过程:瞧,外婆先采了???抖在???下???这里外婆是在干什么呀?捣花泥???又摘来???

师:为了帮小女孩染指甲,原来外婆作了两项准备工作,先是---(做染指甲的花泥),然后----(准备包指甲的小苎麻叶)

3、学习第三节,情境创设感受小女孩染指甲时着急的心情。

师:孩子们,现在外婆把准备工作都做好啦,要包指甲啦,谁先来啊?

l

怎么没反应的呀?手都不伸出来,怎么包啊?哟,你们就像文中的“我”,西院的晶晶,南院的朵朵,后院的萍萍,都伸出了你们白白胖胖的小手,鸟雀似地叫着??。你把手都要伸到我面前来了,为什么呀?哦,难怪你们都伸出??,鸟雀似地叫着?? l

从你们的动作和鸟雀似的叫声中我感受到你们心里都很??着急。随机板书:着急

4、学习第四小节,着重了解外婆染指甲的过程,体会女孩染指甲时的心情。

师:面对女孩们的着急,外婆却是???引读(媒体出示)笑吟吟地,慢条斯理地给我们包着。 正音:斯

读词:慢条斯理 (1)学生自由读文,圈出动词。

媒体圈出动作,随机学习生字“捏”(书空)师随机演示“捻”。 交流:捏

捻 (2)做做动作,连贯地说一说外婆染指甲的过程

媒体出示:外婆笑吟吟地,慢条斯理地包着。她先………接着……再……(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上台说)

(3)引读句子,感受小女孩染指甲时的心情

引读:瞧,当外婆捏着小指头,用小刀在指甲盖上轻轻地刮下一层薄屑儿时??哟,好痒人儿哟;(正音人儿)跟老师读 引读:当外婆放上一点花泥时??哟,好凉啊!

师:对于我们这群从来没有染过指甲的女孩来讲,这一切都让我们非常 板书:新奇

5、学习第五节,朗读感受小女孩的“小心翼翼”。

师:小指甲染好了(引读)每个小女孩儿都???小心翼翼地???小心翼翼地???小心翼翼地???(媒体随机泛红“小心翼翼”)

师:这里连用了三个???是想告诉我们?(小心谨慎:当成了宝,生怕弄坏了等)

6、学习六小节,拓展想象。

引读:月儿???风儿???孩子们???在梦中,她们仿佛看到了???(小指甲变得红润润,亮晶晶,香喷喷)

7、学习第七节,体会第二天女孩子们快乐的心情。u

朗读感受女孩急切想要看到指甲变化的心情。 师:第二天……指名读媒体出示:第七节读一句 u

体会女孩们看到指甲变化的惊喜之情

师:在小女孩们急切的盼望下,小指甲变了---(直接引读)媒体出示句子。 师:从两个“啊”和一个“!”中你有什么感受?

师:对啊,女孩们没有想到指甲真的会变得那么美丽-(红润润的),那么有光泽-(亮晶晶的),那么的香-(香喷喷的),这对大家来讲真是一份意外的-----板书 惊喜

三、总结全文,再读课题

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童年生活真是太美好了,给孩子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来,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课题。

板书:

月夜

第二天清晨

外婆

准备

包(染)

红润润

小指甲变了 亮晶晶

香喷喷

女孩们

着急

新奇

惊喜

第19篇: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作业

(三)

谈谈语文的教学目标

姓名:崔兰艳

班级:10级汉五班

学号:100501011505

谈谈语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为了教学课程的实施,把课程目标以标准化的形式明确清晰地表述出来。它可以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具体操作的指南。教学对象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学目标不能一概而论。以下我将主要谈谈文学作品的教学目标。

文学作品是借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艺术。它以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来激发、感染读者,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情操,丰富人们的生活知识。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是巨大的。同时,经过作家选择、洗练过的文学语言,以它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成为人们学习语言的范例。

教材中选入的文学作品,有著名作家的作品,也有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有古代作品,也有现代作品;还有外国作品。体裁也是多样的,主要有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四类。

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各类文学作品的特点来处理教材,安排步骤,设计教学目标。只有掌握文学体裁的不同特点,突出作品个性,才能防止千篇1律的教学方法,增强文学作品教学的效果。

一、诗歌的特点及其教学目标

诗歌是文学的一大种类。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它语言凝练,有节奏,有韵律,分行排列。根据这些特点,在编写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㈠诗歌感情浓烈

教诗歌要使学生受到感染。诗歌得生命,就在于饱和浓烈的生活激情。诗歌的艺术效果,主要凭借充沛的感请,情景交融的意境,富有美感的形式,使读者入“情”入“理”。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地去体会作者的感情,沉浸到诗的气氛和意境中去,使学生的体验、认识、想象跟作者的诗意发生某种共鸣。

㈡诗歌具有形象性和丰富大胆的想象

教诗歌使需要创造性的叙述。教师在编写教学目标及教学时,应该启发他们想象和联想,唤起他们的爱与憎、哀与乐等感情,从而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

㈢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结构具有跳跃性

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该首先让学生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仔细品味作者炼字的意图,理解句于句,节与节之间的关系。

㈣诗歌有和谐悦耳的韵律美

编写教学目标时,应该强调朗读,通过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感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全面体会诗的意境。

二、散文的特点及其教学目标

散文的特点是:作者往往通过某些片段的生活事件的描述,来表达思想感情,揭示其中的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也较自由;往往综合运用记叙、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语言也不受韵律的约束。

由于散文多是写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注重表现生活感受;语言朴素、优美;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因此,通过散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根据这些特点,在编写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㈠散文的内容和形式往往都很“散”,教散文必须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思路。散文因“散”而得名。它的内容往往从一点引申出来,道古论今,谈天说地,回忆往昔,畅想未来,大至宇宙,小至虫草,无所不包;它的表现形式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议论,或写人叙事,文情并茂,运笔如风;它的结构自由灵活,写人记事也可以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在教学目标中,必须引导学生透过它的“散”的外部表现,掌握内部脉络,理出作者的思路。

㈡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有强烈的抒情性,有优美的意境,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种意境。

散文中的意境,是外在的境界和内心的境界,即景物的画面与作者喜怒哀乐的激情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饱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画面,蕴含着动人的生活激情,精辟的生活哲理,深刻地艺术美感。写山川景物的散文创造意境往往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依情出理,托物言志的方式;写风土人情的散文创造意境往往采用情不直抒,因事明理的方式。在教学目标设定时,应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最主要的意境,使他们设身处地地通过自己的感受去领会文中的感情,尤其要把那些言外之意、意外之情读出来。

㈢散文的语言精炼优美,朴素自然,在教学目标设定时,应引导学生领会、学习其中的语言精华和表现技巧。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上特点,教师就应当认真专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三、小说教学的特点及其教学目标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点:

㈠小说的主要特点是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因此,在小说教学中,必须深入、准确地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既要具体,又不能支离破碎。要透过语言和各种表达方式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理解作品主体思想。 ㈡小说有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在小说教学中,应当围绕着理解人物形象这一中心环节,对情节进行分析。

㈢小说有具体生动的环境描写,因此,在小说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环境描写的作用。特定的典型环境,是人物生活的土壤。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一种是社会环境,即人物周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的某种社会背景。这种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起决定作用。应当作为分析的重点。另外一种是自然环境,这是人物活动的物质世界,也是情节发展的场所。

小说教学的以上特点,并不要求全部体现在一个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的长处,结合学生实际,在一篇小说的教学中有所侧重,以便集中力量,突出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之后。确实获得收获。

四、戏剧的特点及其教学目标

戏剧是一种运用文字、绘画、建筑、音乐和舞蹈等多种艺术手段创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舞台演出的蓝本,就是文学剧本。语文教学中,采用的就是这种文学作品。文学剧本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㈠剧情有集中而紧张的矛盾冲突,因此,在戏剧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戏剧情节,把握其中最基本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但经过作者集中、概括和艺术加工后,这种矛盾已经高度典型化了。又因为舞台演出在时间、空间方面的限制,所以,戏剧冲突,较小说、诗歌中的矛盾更集中、更紧张。情节发展往往跌宕曲折,转折处的事情常常有较大的偶然性。如果教材不是全剧,那么教师就应该通过简要的讲述,或让学生阅读原剧本,使他们了解整个剧情,了解教材中所选的部分内容在全剧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结合全剧的情节,突出戏剧的基本矛盾冲突,围绕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教材内容,才能理解剧本的思想内容,才能提高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的能力。

㈡戏剧塑造人物是依靠剧中人物的语言(即台词),一般不用叙述人的语言。

剧中的人物语言,包括对话、旁白、独白,在戏曲或歌剧中,还有唱词。剧中人物的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个强烈的动作性,它能揭示出人物的外部动作和内心活动,展现出不同性格的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舞台演出的时间限制。人物的语言十分精炼,往往“话中有话”即所谓的“潜台词”。根据戏剧语言的上述特点,在设计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时,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语言,尤其是关键性的台词。为了加深对“潜台词”的理解,还可以对典型句子从逻辑、语法、修辞的角度,进行适当的分析。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情朗读,是学习剧本中人物语言的好方法,当学生把作品中的文字,变成感情丰富的有声语言时,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就已经为学生感知,并逐步能得到理解了。

总之,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针对性原则:结合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目标具有这篇课文的独特性。

明确性原则: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必要时可劲行详细描述,便于达成和检测、评定。

整体性原则:对课文要反复专研,领会课文的写作意图、编写意,把课文、作者、编者、学生等方面综合起来考虑,形成这篇课文教学的整体意识。同时,本课文的教学目标还要同前后课文相联系,融会《教学大纲》要求、年级要求、单元要求,突出重点,阶梯前进。

可行性原则: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联系在一起,制定的教学目标、提出的教学要求,必须在教学中兑现、落实,一纸空文的教学目标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拟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切实可行。

拟定教学目标,必须认真严肃,它是教师备课责任心的表现,也是教学艺术中科学性特征的突出表现。

第20篇: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四年级语文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设计者:拉毛卓玛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一共7个自然段,前6个自然段写景,最后一个自然段抒情,描绘了乡下独特、迷人的风景。细细阅读后,可以发现,前面6个自然段中,

1、2两个自然段描写的都是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静态景物,如瓜架、花卉、竹林;

3、4两个自然段描写的则是乡下人家常见的家禽,如母鸡、公鸡和鸭子;

5、6自然段花大量笔墨描写了乡下人家生活的场景,如夏天露天吃晚饭,秋天伴着纺织娘的歌声入睡。也就是说,整个乡下人家景色的描绘看似无序,实则有序,这序不但体现为描写的景物是从静到动,从物到人的,也体现为从描述乡下人家景色独特迷人到乡下人家生活氛围独特迷人,也就是从物质到精神的序列。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优美,简洁明快,活泼风趣,处处流露出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这份喜爱甚至可以说是偏爱,想必作者也是久居繁华喧嚣的都市,因而对宁静、质朴、悠闲的乡村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留恋。而我们的学生都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所以我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抓语言文字、抓画面、抓感受,来指导学生感悟文字中蕴涵的一幅幅乡下人家的场景。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有关田园风光的图片、文字,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今天我上的是第一课时 。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主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点:引导生随文章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课前布置学生熟读课文,自学字词,圈点出疑难之处,同时写下读文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以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梳理课文

1、导入:昨天请大家回去熟读课文,你们都读了吗?今天有没有信心在课堂上读好?接下来就请你们来展示风采了。

[此处激励士气] 自由读文 ,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 注意读准字音 , 读通句子 , 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 , 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 .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冠”“率”的音、形、义 .

2、学习

1、2两段

3.指名分段读文 , 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 .想一想 , 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交流

4、自告奋勇读

1、2两段,请其他学生说这位同学的优点,并给他一些好建议。

-思考:这两段话描写了什么场景?(可联系插图) 师生小结板书:瓜藤攀檐 鲜花轮放雨后四)再说感受 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美妙的句子,请你再把课文慢慢地读一读,把你的感受补充在昨天预习时写的感受后面。

[不是马上交流,而是充分独立思考并形成文字,在以后的课时中再进行集体交流,联系实际,深化感受] 4.组内互读课文 , 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 , 默读课文 , 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 , 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 , 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教师小结 , 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 , 不论什么时候 , 不论什么季节 ,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 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 , 再读一读全文吧!

写写生字 , 记记新词

归 ch á o ( ) 装 sh ì( )

m ì( )食 t ǎ ng ( )若

第 二 课 时 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 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 , 又富有情趣 .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 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味美 .品味语言

1.组内品读 , 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 , 指导朗读 .a.几场春雨过后 , 到那里走走 , 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 , 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 , 碧绿的藤和叶 , 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 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 , 可爱多了 .(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 , 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 , 率领一群小鸡 , 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 , 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 , 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 , 感情朗读 .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 进一步深化主题 .a.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 , 怎样理解这句话? b.同桌交流 .c.全班交流 .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 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 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阅读链接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 是怎样描写的 , .4.有感情地朗读 , 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

说说你的感受

教学目标设计步骤
《教学目标设计步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