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莫让法律黑人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23 21:05:3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莫让

莫让“下课再说”成了口头禅

教师只有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有一位教师上《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什么和腰的长短无关呢?” “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很好,大家下课后研究研究”教师这样回答。其实,这个问题点出了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疏漏,即没有分辨“腰”和“高”的关系,“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转化关系。但可惜的是,执教老师没能抓住这个契机,只是一带而过。诸如此类的现象我们也常常在课堂中听到,如“同学们提的问题太多了,我们解决不了,下课再说吧!”“如果还有不同的想法,下课再跟老师说。”“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下课再说!”……也许,我们还曾把这些话当做老师的教学机智而大加赞赏呢!但是,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几乎把它当口头禅了,这种现象不由得引起了我的思考。“下课再说”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呢?是教育智慧的闪动还是逃避问题的体现呢?笔者认为,主要还是老师担心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产生的一种潜意识的逃避问题的现象。之所以说是潜意识的,是因为教师并非有意逃避问题,而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变成一句“以不变应万变”的口头禅了。

“下课再说”现象有何不好呢?笔者认为至少有两点值得探讨:其一,影响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笔者曾留心观察了很多节课,课堂上教师承诺“下课再说”,但下课后并没有见到老师主动找学生了解问题,也没有见到学生围着教师“纠缠”不休,这说明师生都已忘记了问题。或者师生都已知道“下课再说”只是一种借口,如果是这样,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会不会打了折扣呢?其二,不利于课堂资源的捕捉利用。现代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要从“执行教案”走向“互动生成”,而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要能及时抓住有效的课堂信息展开教学,这样的课才是动态生成的,才会具有生命力。也许学生创新的火花就在那不同的想法中,教育的契机就在那“有事”的学生身上,而一句“下课再说”把学生的热情都熄灭了。如果“下课再说”成为老师的口头禅,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不会全心地关注学生,不会用心地捕捉资源,课堂就总是“依计而行”,而学生的思维就会总是在问题的边缘上游离,学生的思维无法开放,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了。

笔者认为,教师产生“下课再说”想法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其二,担心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现代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知识储备再如传统的“一桶水”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而是应拥有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这是学生的渴望,也是社会的期望及时代的盼望。从知识层面上讲,现代意义上的教师不仅要在所教学科上“深挖洞”,还要在相关科学文化知识上“广积粮”,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教育学、心理学素养,才能使自己的工作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更好地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正如朱永新教授说的,“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作为一名教师,你跟其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而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让我们记住,课堂上的思若泉涌、挥洒自如,是与平时的知识积累和对教学规律、方法的执著探索紧密联系着的。

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外。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反映出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欲望,教师不能简单地以“下课再说”敷衍了事。如遇挑战性比较强、课堂上确实无法解决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到课外寻找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外,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例如,于漪老师在讲《蜘蛛》一课时,一个学生突然问她:蜘蛛结网捕食蚊虫,为什么它自己却不会被蛛网粘住?备课时并没有备到这个问题,怎么办?于漪老师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坦然承认自己暂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她鼓励学生课后去查找资料,走访专家。在课堂向课外延伸的研究性学习中,问题竟然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学生获得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分析的是把“下课再说”当成口头禅的现象。笔者并不认为“下课再说”应成为课堂的忌语,而是希望教师们能够由此引发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能够带着一种批判的思维重新审视自己早已司空见惯的教学行为。因为,教师只有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早日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推荐第2篇:营销莫让

营销莫让“灯下黑”

近日,笔者发现一个企业离信用社不足500米,帐户却开在10里之外的农行,经实际了解,原来在2000年左右,改制前的该企业因担保问题与信用社发生诉讼纠纷后,帐户撤走至今。时过境迁,企业改制到个人后,信用社主任、主管信贷变动了几次,但一直未有信用社人员上门营销。

从营销管理角度分析,该社信贷人员犯了一个营销通病,即“灯下黑”,越是身边市场、本地现有客户越是管理、维护不到位。

为有效解决这种营销中典型的“晕轮效应”,联社正在开展的家家到、阳光授信等活动,就是针对信贷营销中存在“灯下黑”,“哪壶”不开烧“哪壶”,真正让全市信贷人员走出社门抓营销,促发展。

首先,强化发展意识,认真抓好“三个市场”的营销活动,一是已有客户市场的维护。所有信贷人员要主动登门,了解企业年内的发展规划、资金需求,以真心留住客户。二是新客户市场开发,主动跟踪政府招商进程,适时对落户企业进行开户、办证及信贷等综合性服务,以细心引来客户。三是本地它行开户企业拓展。对未在信用社开户的企业,明确信用社主任、主管信贷责任,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宣传和营销,以诚心促进客户回归。

其次,树立新型营销观念,亲情营销强调把顾客当“朋友”或“亲人”,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亲情(鱼水)关系, 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缩短。用我们的 “感情投资”换取客户的“货币投资”。

还有,把握关键环节,落实好部门、管户信贷员个人责任,切实杜绝和预防营销过程中出现的“灯下黑”。同时,注重形象建设,以形象树品牌,以品牌来促进信用社的可持继发展。

推荐第3篇:法律论美国最高法院与黑人选举权的平等保护

论美国最高法院与黑人选举权的平等保护

   分类:教学研究

作者:李传利

字数:2852

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 第1期

[摘要]美国内战后形成的黑人选举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究其根源在于联邦体制的弊端。最高法院在不同时期,对黑人争取选举权的努力产生了不同影响,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黑人选举权,联邦体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中图分类号]K7 [文献标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2-0067-04

在2008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击败麦凯恩,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从被剥夺选举权到被选举成为总统,美国黑人在宪政历程上经历了太多的曲折。“选举权作为公民最重要的基本权利,是民主制度中最关键和核心的组成部分。失去选举权的公民,实际上是不可能真正享有自由、安全和宪法赋予的权利”。关于黑人选举权,国内外学者作过较详细的研究,本文试从最高法院的角度,以具体相关案例的判决为中心,阐述黑人选举权的平等保护及其意义。

一、黑人选举权问题的产生及根源

在美国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黑人因为奴隶制的存在被剥夺了公民身份,无从谈起其选举权。内战中由林肯签署的《解放宣言》废除了南方的奴隶制,使黑人获得了人身自由。1864年12月国会通过了第十三条修正案,在宪法中正式废除了奴隶制度。1866年6月,国会通过的第十四条修正案第一款宣布“所有在合众国出生并受其管辖的人,都是合众国的和他们居住州的公民”,从宪法上正式承认了黑人的美国公民身份。作为美国的公民,黑人的选举权问题也就自然的成了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著名的黑人运动领导者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曾经指出:“只有在黑人获得选举权之后,奴隶制度才算是废除了。”1869年2月在国会通过的第十五条修正案第一款规定:“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和限制。”这样,美国宪法间接地将选举权赋予了黑人。至此,美国黑人的选举权似乎得到了解决。

然而在实践中,事实却并非如此。内战结束后,依据美国宪法对公民选举权来源的规定,南方各州通过各种方式,在黑人选民登记和投票方面设置种种障碍,从而限制甚至取消黑人的选举权。比如针对黑人在经济上的困境,规定选民要交纳人头税(poll tax);通过频繁改变选民登记时间,试图使黑人错过选举的机会;强制规定选民参加“识字能力测试”(literacy test),故意刁难众多不识字的黑人;以及实施所谓的“祖父条款”(Grandfather Clause)(其核心内容是规定凡家中有先人在1867年以前就是该州选民的人可免除识字能力测试),蓄意剥夺黑人参加政治选举的权利。由于南方各州政府都控制在民主党手中,这些公然剥夺黑人选举权利的条款,可以光明正大的写进各州的法律中。这就间接巧妙但却合法地剥夺了黑人的选举权,黑人依然无法真正享有其作为美国公民所应有的选举权。其结果是1900年后黑人选民中继续参加选举的人数,仅占南部黑人选民总数的2%。可以说,选举权对于黑人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选举权是个工具;它的真正价值在于运用”。黑人在政治实践中无法真正享有选举权,成为美国宪政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那么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美国制宪先贤们通过制定1787年宪法,为美国国家政治权力结构设计了纵向分权的联邦制。这种权力分散的政体形式,主要是针对欧洲封建专制集权体制所产生的弊端,为最大限度保护公民个人权利不受政府侵害而制定的。同时,美国联邦共和国是由北美大陆上最早产生的13个独立自治且具有主权的州联合形成的,故而实行联邦制也有历史的必然性。联邦制固然有助于对个人权利的保护,但联邦与州的双重主权又导致在一个国家内部同时存在两套不同的行政体系、立法体系和司法体系。这也使法律的适用更加复杂化,产生了不利于个人权利保障的负面隐患。这是因为,宪法对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权力限定是不对等的。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且明文规定的,而卅l政府保留的权力则是大量的、不明确的。当与个人权利有较为直接的、广泛联系的州权不受联邦宪法约束时,遭受州权侵犯的个人权利便无法寻求联邦宪法的保护。宪法中有关联邦制的条款,对黑人选举权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宪法依据,成为黑人选举权问题的根源之所在。

1787年宪法的第一条第二款中规定,各州派往国会的众议员将由那些有资格选举本州州议会下院(众议院)议员的选民来选举。这一条款意味着,只有有资格参加州选举的公民才有资格参加联邦选举。州的选举权是联邦选举权的基础与前提,是州而不是联邦来决定选民资格或赋予选民以选举权。决定公民选举权的权力是州权的一部分。随后于1865年、1868年和1870年补充进宪法的第十

三、十四和十五条修正案虽然在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扩大了联邦政府对奴隶制的司法管理权,给予了黑人以公民资格,并试图对各州的权力进一步的监督,而且还最终间接地给予了黑人选举权,但是对规定联邦与州各自所具有的权利之条款,其含义相当的模糊不清,对联邦与各州在黑人选举权问题上更是缺乏明确无误的规定。故而这三个宪法修正案虽然使联邦政府的权力发生了“革命性的扩展”,但在事实上管理黑人选举权的依然是各州而不是联邦,所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黑人选举权的问题。

二、从保守到积极的最高法院

在争取公民权利的宪政道路中,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国会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对公民权利进行补充;二是通过最高法院推翻以往案件判决,确立新的原则来保护公民合法权利。由于联邦制和民主制的特点,在事实上被剥夺了选举权的黑人无法在选举政治中选出自己的代表,无法通过修改宪法以修正案的形式保护其选举权,所以他们唯一的依靠便是最高法院。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Marbury v.Madison)确立了最高法院拥有解决所有重大问题的司法审查权,从而使其“在美国政治生活中享有至高无上、一锤定音的权威”。这样黑人对于其选举权的最终诉求,便从国会和总统部门转到联邦最高法院为代表的司法部门手中,只能寄希望于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

虽然美国政府权力结构上实行三权分立制,最高法院能够基本超脱于政治旋涡之外,保持其独立自主的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最高法院的法官们本身就是政治人物,他们进入最高法院的过程也是一个政治过程。故而,完全超脱政党政治之外,不受特定时期政治气候的影响,可以说是不可能的。19世纪70年代,当最高法院审理涉及联邦与州在保护公民权利方面的权限划分时,由共和党人大法官占多数的最高法院表现出十分保守的态度。在这方面最有影响的案例是1873年的屠宰场案(The Slaughterhouse Cases),其确立的原则对黑人争取选举权的努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最高法院在1873年的屠宰场案判决中认定, 每个公民都有两种身份,既是整个国家的联邦公民又是所在州的州公民。联邦只能保护属于联邦公民所享有的十分有限的权利,而各州却拥有管理州公民所享有的极其广泛的权利,其中就包括选举权。联邦不得侵犯各州的权力。这就是著名的“双重公民身份“原则。这一原则对黑人选举权而言,意味着最高法院将管理黑人选举权的权力认定给了各州。联邦如果对黑人的选举权作出明确直接的规定,便侵犯了州权。这一案件的判决,实际上使黑人希望通过最高法院赋予联邦管理黑人选举权的权力,进而判定各州制定的对黑人选举权所设置各种障碍的州法律违宪无效的努力落空了。此后,南方各州可以凭借最高法院的判决,更加肆无忌惮的剥夺黑人选举权。其后明显受屠宰场案判决影响的关于黑人选举权的案例,便是1876年美国诉里斯案(United States v.Reese)。里斯是肯塔基州的一位地方官员,由于拒绝接受黑人的选票而成为本案的被告。由于受到屠宰场案中所判定的双重公民身份原则的影响,最高法院认定黑人的选举权并不是联邦政府所管理的公民权利,因此判定联邦无权干涉肯塔基州的选举规定,对里斯的定罪不能成立。与此同时,对于南部诸州限制黑人选举权的立法,最高法院则给予了合宪意义上的支持。在1898年威廉斯诉密西西比州案(Willinms v.Miiippi)的判决中,最高法院支持密州设立的识字能力测试的选民登记程序,肯定了州对选民征收人头税的作法,认定这是属于州的权利范畴,联邦无权干涉。

19世纪晚期最高法院的保守主义,使黑人不仅在政治途径而且也在司法途径上,彻底失去了保护其选举权的希望,黑人参加选举的人数大大减低。在南方的许多地区尽管黑人占了多数,却无法选出自己的代表,地方政府时常为白人控制,州和联邦政府中的黑人代表更是稀少。内战结束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黑人并没有真正享有宪法赋予他们的选举权,也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解放。

进入20世纪,随着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日异复杂化,联邦政府对经济和公民权利的管辖权不断扩大,原先确立的州权理论受到不断的质疑与否定。最高法院原先浓厚的保守主义气氛逐步淡化,开始主张将包括选举权在内的重要公民权利,纳入宪法修正案的管辖范围内,使联邦政府有效地承担起公民权利保护者的角色,这一变化在黑人选举权问题上的最初体现,便是1915年在吉恩诉美国案(Guinn v.United States)的判决。在该案件中吉恩向最高法院控告俄克拉荷马州,因为该州的法律中的“祖父条款”限制黑人选举权,违反了第十五条宪法修正案。俄克拉荷马州的“祖父条款”规定,凡家中有先人在1867年以前就是该州选民的人可免除识字能力测试。最高法院指出,1867年以前该州的广大黑人因为奴隶制的存在,而被剥夺了选举权。该州立法机构明知这一事实,却仍设置明确的时间界限造成公民的选举权利的不平等,显然是蓄意剥夺了该州黑人的选举权。这与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中规定“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以前是奴隶而被任何一州拒绝或限制”的条款相违背,因而无效应被废除。在19世纪晚期曾被最高法院视为属于州权管辖范畴中的“祖父条款”规定,到了20世纪初重新被最高法院判定违宪,最高法院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

在随后的时间,最高法院的积极司法能动以及吉恩诉美国案的最终判决,极大地推动了黑人争取选举权的努力。在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的组织和推动下,黑人不断借助于最高法院的力量,推翻了各州法律中对黑人选举权所设置的种种歧视性的规定,删除了剥夺黑人合法权利的条款,为国会通过法案保障黑人选举权铺平了道路。在各方面推动下,国会于1965年通过了《选举权法》(The Voting Rights Act of 1965)。它规定任何州和地方实行的识字能力测试将自动停止,政府有权任命联邦选举监察官监视地方选举,禁止使用人头税来剥夺选民的选举权,被人们称为保护公民选举权“最有影响的法律”。到20世纪60年代末,黑人选举权终于实至名归。

三、思考与启示

从19世纪屠宰场案和里斯案表现出的保守主义,到20世纪以吉恩案为开端的一系列案件中的司法积极能动表现,最高法院在对黑人选举权的平等保护上顺应历史潮流不断的开拓进取与时而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与启示。

首先,关于公民权利的保护。正如前文中所说,美国公民权利的保护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国会以修正案的形式修改宪法补充公民权利和最高法院推翻以往判决纠正过去的形成的错误。无论哪一种途径,都体现了美国民主化道路中的宪政精神。托克维尔曾经说过,“在美国,几乎所有的政治问题迟早都要变成司法问题”,“简直没有一个政治事件不是求助于法官的要威”。黑人选举权就其性质看,属于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问题范畴。但在实际解决过程中,当遇到困难与阻力时,黑人更多地将之付诸于司法途径,求助于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判决。即便判决的结果没能体现社会正义与法律公正,但黑人仍然默默地接受了他们不愿看到的结果。这种政治问题的法律化,一方面同美国建国以来所建立的民主宪政背景和法制社会的文化氛围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又与最高法院在三权分立与制衡的联邦政府机制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与作用有重要关系,也与最高法院大法官们的品德、素养与学识使其在普通美国民众中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受尊敬程度有关。总的看来。由“既无军权,又无财权,不能支配社会力量和财富。不能采取任何主动行动”的司法专家对宪法进行解释和判决,解决有关宪法的争议,一般不会导致滥用权力。较能维持宪法的权威性、稳定性和合理性。

其次,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功能。作为三权分立中的一方,自从享有最高司法审查大权后,最高法院拥有了对所有重大问题“一锤定音”的功能。巨大的权力,既能促使其在公民权利保护中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也能使其在关键时候成为民主化进程中的令人生畏的拦路虎。如果不是最高法院在屠宰场案的判决,南方各州是不会在1880和1890年间发起大规模的限制并取消黑人选举权的运动。同样在最高法院于20世纪转变态度,支持联邦对各州公民权利的保护后,才最终有了1965年的《选举权法》。诚如有人指出的,制度设计和创新并不是万能的,司法审查制度实际上是一柄双刃剑。如果最高法院多数派高瞻远瞩,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他们的司法判决通常能起到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反之,如果最高法院多数派老朽昏聩,抱残守缺,逆时代潮流而动,他们的判决有可能引发巨大的政治*和社会灾难。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对此体会颇深,如履薄冰。霍姆斯大法官曾形象地比喻说,最高法院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那只是外于风暴眼之中的一种暂时的、虚假的平静。最高法院稍有闪失,排山倒海般的风暴随时有可能呼啸而来。

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是关系到公民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司法机制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够找到的,解决社会矛盾机制中成本最小,且对社会伤害最小的冲突化解机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当前我国正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司法审查的成功经验,使司法审查在处理各种利益冲突造成的社会矛盾时,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成为和谐社会宽容和理性的象征

[责任编辑:王公悫]

推荐第4篇:黑人牙膏广告评价

黑人牙膏广告评价——芭蕾舞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变化,因此对各种生活用品的要求也开始严格,开始追求健康的生活。牙膏作为每天必备的生活用品之一,需求量之大,消费者之广泛,让商家趋之若鹜。因而如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消费者进行购买,便成了牙膏厂商们营销的重点,而广告由于其特殊的产生效益,自然成了营销的重中之重。

要想做电视广告,首先要从产品内容入手,产品的效果是广告制作的基础,而价格则是广告制作的方向,因为其直接影响产品的消费受众。黑人牙膏(140g),因其不同的效果,价位在8—12元之间,相比于佳洁士(140g)5—8元,略贵,所以应该算是中高档产品,其对应的也应该是中高层的消费者。了解这些之后,再来看芭蕾舞篇广告,就会发现,这篇广告的格调和它的产品是相符的。

芭蕾舞篇的广告内容,一开始是一群芭蕾舞者在舞台上表演,在舞者旋转的过程中,从俯视的角度,舞者幻化成HCS亮白因子清洁牙齿,最后,舞者在聚光灯下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引出产品——黑人牙膏。在格调方面,整款广告给人的整体感觉是高雅、唯美,体现了产品的中高档层次。在很多通俗化的牙膏广告中独树一帜,进行原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内容方面,广告时刻联系产品,舞者的一身雪白,以及女主角一抹迷人的微笑所露出的亮白牙齿,无不突显着这款产品的主要效果——超白。亮白的牙齿和产品体现了广告的关联性,同时也带来了眼前一亮的震撼力。在技术方面,广告策划、导演到位,技术要求高,广告时间拿捏有度,30秒正好留给观众足够的印象,又不会让观众觉得冗杂。

总结,个人觉得,黑人牙膏的这则芭蕾舞篇广告,确实达到了电视广告所要求的标准,不失为一则优秀的广告。

推荐第5篇:黑人历史英文演讲稿

African Americans also referred to as Black Americans, are citizens or resi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 who have total or significant partial ancestry from any of the native populations of Sub-Saharan Africa.

Slavery era

In 1565, the colony of Saint Augustine in Florida, founded by Pedro Menendez de Aviles, became the first permanent European settlement in North America.It included an unknown number of free and enslaved Africans that were part of this colonial expedition.

The first recorded Africans in British North America were \"20 and odd negroes\" who came to Jamestown, Virginia via Cape Comfort in August 1619 as indentured servants.As English settlers died from harsh conditions, more and more Africans were brought to work as laborers.

The status of indentured servants in early Virginia and Maryland was similar to slavery.Servants could be bought, sold, or leased and they could be physically beaten for disobedience or running away.Africans could legally raise crops and cattle to purchase their freedom.They raised families, marrying other Africans and sometimes intermarrying with Native Americans or English settlers.The popular conception of a race-based slave system did not fully develop until the 18th century.The Dutch West India Company introduced slavery in 1625 with the importation of eleven black slaves into New Amsterdam.All the colony\'s slaves, however, were freed upon its surrender to the British.Maachusetts was the first British colony to legally recognize slavery in 1641.In 1670 the colonial aembly paed a law prohibiting free and baptized Negroes from purchasing Christians but allowing them to buy persons \"of their own nation.\"

The first black congregations and churches were organized before 1800 in both northern and southern cities following the Great Awakening.By 1775, Africans made up 20%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American colonies, which made them the second largest ethnic group after the English.During the 1770s, Africans, both enslaved and free, helped rebellious English colonists secure American Independence by defeating the British in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American Civil War

April 12, 1861 – May 9, 1865 (by declaration)[1]

Date (4 years, 3 weeks and 6 days)

(last shot fired June 22, 1865)

Southern United States, Northeastern United States, Western United Location States, Atlantic Ocean

Union victory

 Territorial integrity preserved Result  Reconstruction

 Slavery abolished

Reconstruction and Jim Crow

African Americans quickly set up congregations for themselves, as well as schools, community and civic aociations, to have space away from white control or oversight.While the post-war reconstruction era was initially a time of progre for African Americans, in the late 1890s, Southern states enacted Jim Crow laws to enforce racial segregation and disenfranchisement.

In the last decade of the 19th century, racially discriminatory laws and racial violence aimed at African Americans began to mushroom in the United States.These discriminatory acts included racial segregation which was legally mandated by southern states and nationwide at the local level of government, voter suppreion or disenfranchisement in the southern states, denial of economic opportunity or

resources nationwide, and private acts of violence and ma racial violence aimed at African Americans unhindered or encouraged by government authorities.Great Migration and Civil Rights Movement

The desperate conditions of African Americans in the South that sparked the Great Migration of the early 20th century, combined with a growing African American community in the Northern United States, led to a movement to fight violence and discrimination against African Americans.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from 1954 to 1968 was directed at abolishing racial discrimination against African Americans, particularly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The March on Washington for Jobs and Freedom and the conditions which brought it into being are credited with putting preure on President John F.Kennedy and Lyndon B.Johnson.

By 1966, the emergence of the Black Power movement, which lasted from 1966 to 1975, expanded upon the aims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to includ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elf-sufficiency, and freedom from white authority.

Post-Civil Rights era

Politically and economically, blacks have made substantial strides during the post-civil rights era.In 1989, Douglas Wilder became the first African-American elected governor in U.S.history.In 1992 Carol Moseley-Braun of Illinois became the first black woman elected to the U.S.Senate.There were 8,936 black officehold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0, showing a net increase of 7,467 since 1970.In 2001 there were 484 black mayors.

On November 4, 2008, Democratic Senator Barack Obama defeated Republican Senator John McCain to become the first African American to be elected President.At least 95 percent of African-American voters voted for Obama.He also received overwhelming support from young and educated whites, a majority of Asians, Hispanics, and Native Americans picking up a number of new states in the

Democratic electoral column.Obama lost the overall white vote, although he won a larger proportion of white votes than any previous no incumbent Democratic

presidential candidate since Jimmy Carter.The following year Michael S.Steele was elected the first African-American chairman of the national Republican Party.

推荐第6篇:[音乐教案]黑人非洲音乐

《黑人非洲音乐》教学设计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与学唱体会非洲黑人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与音乐风格,体会非洲黑人音乐浓郁的地方特色。

2、体验非洲特有的节奏型,学唱《达姆、达姆》

3、能够完整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运用所学节奏为歌唱伴奏。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程

1、导语: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到底是哪呢?一起来看看。(播放介绍非洲的视频)

2、师生齐齐说非洲。

二、欣赏《沙克舍提》,体会黑人非洲音乐的特点。

1、欣赏并思考

a 主奏乐器是什么?

b 节奏、唱腔各有什么特点? c 营造了怎样的情境?

教师小结:特殊的节奏是黑人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因素。非洲音乐中的节奏强烈奔放,复杂多变。要表现这些节奏则要通过灵魂乐器——鼓

2、介绍非洲鼓及其社会功能(播放幻灯片)

3、节奏练习

列出非洲音乐常见节奏型,学生用盆或饭盒当非洲鼓,自选一段节奏进行练习,随后跟随音乐一起演奏。

常见节奏型:

三、学唱歌曲《达姆,达姆》并用所学节奏为其伴奏

1、初听,学生边欣赏边阅读歌词

2、复听,教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身体自由律动。

3、学生跟伴奏完整学唱一边,找出难点

4、就提出的难点教师进行细节教唱 如: 切分音 附点节奏 长音的拍数

教师教唱:

a根据歌曲节奏带领学生边打节拍边念歌词

b提醒学生注意作品的情绪,保证唱够长音的拍数 c休止、附点处用吸气动作来控制掌握时值

5、分组自行练习

6、完整有感情的演唱一遍,并让学生用所学节奏为歌唱伴奏

四、教师小结

五、下课 了解非洲风土,为导入非洲黑人音乐及欣赏作品作好铺垫

边欣赏边思考,归纳出本段音乐的特点,敦促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击打节奏,体会节奏赋予非洲音乐的韵律,并对音乐特色有进一步的了解

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在此环节一边跟唱一边寻找难点,提出难点,老师教唱

与上半截教学内容衔接,将节奏运用到歌唱中,丰富表演的同时再一次强调节奏在非洲音乐中的作用

推荐第7篇:范范黑人的爱情故事

1月15日18时,黑人陈建州在微博公布喜讯,老婆范玮琪产下一对双胞胎男婴,母子平安,“謝謝大家的祝福 母子都平安!他們兩兄弟今天悄悄的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了!感謝上帝賜給我們這兩個寶貝。”陈建州一并晒出了两兄弟的出生照。

黑人原本想为范范做媒

1、初识--“好老土,但挺有趣的”

2000年范玮琪刚从美国回来,陈建州也只是刚入行当主持。“所以我根本不认识他,记得当时他第一次打电话给我,跟我说:你好,我是台湾的主持人,我叫黑人,我想问下你有没有兴趣,一起去看篮球比赛。当时我第一感觉就是这个人自我介绍的方式好老土,但挺有趣的。”后来,范范就答应了去看篮球赛,和黑人以及他朋友一起,但最终黑人并没有成功撮合朋友的这段感情,反而和范玮琪越走越近。

在范玮琪人生当中,只经历过两段感情,前一段是从读大学开始,维持了八年,而第二段则是跟黑人走过的这九年,所以她常说,自己是一个很没异性缘的人,但其实她只是在情感上反应有点迟钝,即使有异性对她示好,她也常常感觉不到。

“其实我真的是一个很慢感应的人,所以经常会错过很多机会,记得很多年前碰到一个高中时的男同学,他跟我说读书时一直很喜欢我,一直暗恋我,但我回忆里完全没这方面的印象,只记得那时候这个男生经常打我推我。但那次再碰到他时,他已经结婚生小孩了。”

2、交往--“他脸皮厚,想法另类”

也正因为范玮琪是一个情感迟钝的人,所以当黑人出现在她面前时,她也没想过会跟这个男生有任何发展,“但问题的关键是,黑人是一个特别主动的人,他会很明确说出自己的想法,想做什么也会很主动去做,换句话说,就是脸皮特别厚。”

陈建州约范玮琪做的事情也不普通:“黑人竟然会约我去放鞭炮,我常常会被他一些很另类的想法搞得措手不及。”

其实,黑人在认识范范不久后,就跟她表达了心意,但当时范范还完全没对他有任何感觉,

“我是一个在感情上特别理性的人,如果一段感情没有经过足够的考验,我会觉得很没安全感。”当时,脸皮很厚的黑人就经常找借口约范范出来。而范范原本定了一些事情是绝对不能跟普通男生去做的,譬如看电影、散步等等,“但黑人竟然会约我去放鞭炮,这让我很意外,所以当时常常会被他这些很另类的想法搞得措手不及。”

3、动心--“他太幽默,太诚心了”

范范对黑人的幽默感也一直赞不绝口,这也是她对黑人能产生好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第一次正式约会,他开车带我兜风,他突然放一首歌。那首歌是boyzii men的《ill make love to you》(我要和你做爱)。我就跟他说,我们才第一次约会,你竟然放这首歌?其实我知道他也没仔细去研究过歌词,就是觉得好听而已,他太幽默了。”

而陈建州真正俘获范玮琪的心,足足花了半年时间。一次陈建州送范玮琪回家,说第二天要送花给她,但范玮琪每次都只让他送到路口,他并不知范玮琪家具体住址。“第二天出门,我发现门前真的放着一朵玫瑰花!我很惊讶,然后再往外走,竟然发现每户人家门前都有一朵玫瑰花。”

4、成双-- 台风撮合了这一对

但仅仅是这样,黑人还是没能打动范范,而真正让范范觉得这个男人可以依附的,是在九年前的一个台风天,“我还记得那个台风叫‘纳莉’,当时台北市因为‘纳莉’发生了水灾,我家门前那条路都浸水了,足足到腰部的位置,那时候我还没车,但必须到外面买一些物资回家,因为家里断水断电,马桶都不通了,我跟我妈两个人在家,挺无助的。”

那一次,黑人非常贴心,他把车子开到范范家的路口,然后涉水进入她家里,还买了很多物资,“后来我又跟他出去了一趟,打算再买些手电筒之类的物品,刚开始是他背着我,但在涉水过马路时,他的脚被淹在水里的一辆脚踏车割伤了,结果最后换成我背着他去打破伤风,有点搞笑。可是正是他这份心意,让我觉得这个人可以试着去正式交往。”

终于,在这个“纳莉”台风的撮合下,黑人和范范终于走到一起,那时候是2000年的年中,他们认识了半年之后。但在他们确立关系不久,也大概是半年左右,这段恋情就曝光了,“记得就是2000年年底,当时我们在外面约会时被媒体偷拍到,就这样大家都知道了。”

2010年2月18日,“黑人”陈建州与女友范玮琪受好友易建联之邀观看nba比赛。在中场休息时陈建州正式向范玮琪求婚,送上钻戒。范玮琪含泪答应,结束9年爱情长跑。随后陈建州一段长约2分钟的求婚视频也被上传。在视频中,范玮琪喜极而泣,与陈建州紧紧相拥。现场球员及观众纷纷为他们欢呼鼓掌。在得到范玮琪肯定的回应之后,陈建州开心得大呼赛场上的易建联,要跟好友共同分享喜悦。

观看nba球赛中途,陈建州下跪求婚

陈建州在农历新年前向传媒预告会跟范玮琪到美国旅行,原来是悉心安排的“求婚之旅”。18日早上,陈建州和范玮琪结伴欣赏篮网对热火的nba球赛,中场休息时段,陈建州突然掏出一枚钻戒下跪向范玮琪求婚,一脸错愕的范玮琪激动得流下了开心的眼泪,答应对方求婚。随即,激动的两人拥抱在一起,周边的友人一齐欢呼。据报道,在得到女方肯定后,陈建州开心得大呼赛场上的好友易建联。当时在球场上的易建联得知喜讯拍手祝贺。陈建州整个求婚过程被同行友人拍下片段。

经过十年爱情长跑,陈建州与范玮琪于2011年5月7日在台湾内湖的湖光教会举行婚礼。

之后的故事黑人的微博上都记录得一清二楚了,黑人的微博上只有三种信息,一是篮球、二是公益,最多的就是范范了。恐怕以后炫妻狂魔要变成炫娃狂魔了~ 祝福他们。

推荐第8篇:莫让诚信残缺

诚信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题目是诚信。什么是诚信?顾名思义,诚实守信。大家坐在这里听我演讲,是诚信;商家合法经营,是诚信;人们之间相互平等交往,是诚信。孔孟之家,礼、义、仁、信;商鞅变法,“徙木为信”。诚信,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受到人们的自觉信奉和推崇。而时至今日,我们为何又重提诚信?是的,这是因为有许多的事令人骇然:假烟、假酒、假种子、假化肥、假文凭、假职称、假名子„„不胜枚举。“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去诚信,必定失去发展的空间,失去坚强有力的支持,失去人格和尊严。有一名德国留学生,成绩优异。毕业后,到处求职,屡屡受挫。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档案记录表明,他曾经逃避公共汽车票被抓三次。在新加坡,有人拿着飞机票却不能登上飞机。因有资料显示他借阅的图书还没有归还图书馆。可见,诚信对于每个人至关重要。诚信,公司才能聘用你;诚信,银行才能借钱给你;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诚信,才能融入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诚信无处不在,无处不需。

当代社会,信用最集中的地方非金融行业莫属。行业自律,诚信经营,可以赢得客户的信赖,赢得长远的发展前景;客户监督,诚信接受服务,可以赢得较高的信用等级,及时得到资金补充,进而产生经济效益;而两者相互给予的诚信,就是无言的承诺,有效的融合和交流,他会使得金融业务有存有贷,资金流通通畅、安全、高效。“信用为天,俯首大众”是我们农村信用社服务于民的文化理念,我们对客户最大的诚信莫过于严格按照行业管理规定,合规合法经营,用高质量的服务,高水平的能力,高效率的工作取信于民,造福大众。在我市一个农村信用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农民攒下两万块钱,想存到信用社可又怕信用社给少算利息。这可怎么办?精明的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把两万块钱在同一天分别存入信用社下属的四个代办站,每个站5000元,存期半年。到期后,他找到信用社主任进行咨询并计算到期利息。然后他跑到四个网点取出他的存款。结果发现,四个网点和社主任算出的利息一分也不差。他信了,他逢人就说,信用社真的是可信赖的咱农民自己的银行。

值得反思是:在我们要求商家诚信经营的同时,是否也诚信接受服务呢?超市的货架,不知不觉少了东西,出口的检测仪发出嘀嘀的警报声,并由此引发了一连串诸如道德、侵犯人权的官司纠纷;街头美丽的灯箱,曾几何时,装饰着我们的城市,也装饰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可不知什么时候,已变得伤痕累累。我们农村信用社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通过收拢社会富余资金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支持企业、个人,补充资金缺口,调济资金周转,按照国家政策,能优惠的优惠,能支持的支持,可以说为武安的经济腾飞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我们的客户登记薄上,有许多重合同守信用的好客户被视为黄金客户,可遗憾的是,总不免还有一些这样的人。有的逃、赖帐思想严重,企业效益好的时候,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亏损了就留下一个烂摊子,任你处置,他们认为反正亏了是公家的,这种不负责任,不讲诚信的行为,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当然,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我们不排除人力之外的因素,可有的人就是欺骗。明明好端端的企业,造假帐,搞转移,就是不按时还息还贷。更有甚者,干脆直接造假,利用假存折、假汇票、假挂失,骗取资金,然后逃之夭夭。这时,道德显得无奈,法律显得苍白。我们追求诚信,渴望诚信,我们希望诚信是一种自觉的道德规范,可面对现实,我想还应该用法律来维护人类的这种美德,将一个人的信用问题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建立一套完善的个人档案记录,随时随地调用,使人们清晰地认识到不诚信寸步难行,不诚信将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试想,谁还会弃诚信于不顾呢?

莫让诚信残缺

无人售票体现了对乘客的充分尊重和信任,可偏偏就有一些人利用假残币蒙混过关。在他们为自己沾的那点小便宜而沾沾自喜时,却丧失了最基本的诚信。

就个人而言,诚信是一种人格和素质;就社会而言,诚信则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投放假残币不过是件小事,可一旦放松脑中“诚信”这根弦,就很可能习惯成自然,尤 1

其是一些年轻人,他们的人生才刚刚起步,长此以往,难免不会栽个“大跟头”。而当更多的人明知不该为而为之时,社会秩序也就会被打乱,社会公德也因此会不断恶化。

对此,我们一方面应通过公共舆论和公德教育来对公民形成内在约束,另一方面,也需要让一些人在行之有效的惩罚中“学会”做诚信公民。

诚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有力保证

诚信,既诚实守信,是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之一。其基本内容是:诚实、诚恳、信用、信任,也就是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所谓“诚”主要是指“诚实”、“真诚”和“忠诚”,要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一致,即古人所说的“诚于中、形于外”,“勿自欺”、“勿欺人”。所谓“信”,主要是“真实”、“诚实”和“信守诺言”,强调一个人要“言必信”,要“言而有信”。思想家们往往把“诚”和“信”相互通用。东汉的许慎在他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又说“信,诚也”。由此可见,“诚”和“信”,不论是单独使用或相连使用,表示的大体是同一个意思。

诚信既然是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之一,是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那么,共产党员就不仅要自己做到诚信,更应该带头践行,将诚信落实到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做诚实守信的模范。

本文拟对共产党员的诚信行为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诚信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的传统儒家伦理中,诚实守信被视为“立政之本”、“立人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孔子曾说:“民无信不立”。他把信摆到了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位置,认为国家的朝政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是立不住脚的。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对自己,要真心诚意地为善去恶,光明磊落;对他人,要开诚布公,不隐瞒,不欺骗。一名话,诚实就是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守信,就是信守承诺,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诚实和守信是相统一的。守信以诚实为基础,离开诚实就无所谓守信。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如果人人不诚实,不守信,那么,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就无法进行,整个社会就会陷入一场无序、混乱之中。作为一个公民要遵守道德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成为一个讲求社会公德的人;作为一名执政党的共产党员,尤其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要遵守公民道德并成为榜样。因为,作为共产党员,要忠实履行共产党员承担的义务,实现入党时对党对人民的承诺,同时,作为党员,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还要施教于人。古往今来的伦理学家、教育学家认为行之有效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就是要求教育者以自身的行为示范,“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孔子的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现代教育家叶圣陶继承了中国古代的这一优良的道德教育思想,主张“以身立教”,认为“身教最为贵”。

因此,“诚信”是共产党员内在先进性与外在先进性的有机结合,使共产党员的静态先进性与动态先进性紧密相联。应该是构成共产党员行为先进性的基本要件。即品质必须优秀,行为必须模范。

二、诚信事关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保持和体现

“诚实守信”是人和人之间正常交往、社会生活能够稳定、经济秩序得以保持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对一个企业和团体来说,它是一种“形象”,一种“品牌,一种信誉,一个使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对一个国家和政府来说,“诚实守信”是“国格”的体现,对国内,它是人民拥护政府、支持政府、赞成政府的一个重要的支撑;对国际,它是显示国家地位和国家尊严的象征,是国家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力量,也是良好“国际形象”和“国际信誉”的标志。从经济生活来看,“诚实守信”是经济秩序的基石,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和一种“无形的资产”;从人际关系来看,“诚实守信”是人和人在社会交往中最根本的道德规范,也是一个人最主要的道德品质,人们在交往中,相互信任是相处的基础,其关键就在于“诚实守信”。从政治道德来看,“诚实守信”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品性”,是“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体现,是一个从政者必须具有的“道德品性”和“政治素质”。 对于共产党员和党政干部来说,就要忠诚老实,平易近人,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就要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按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反对伪科学;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报道要真实、客观、全面,反对假新闻;对于统计和会计工作者来说,就要实帐实做,反对虚报浮夸、弄虚作假。总之。各行各业都要诚实守信,一诺千斤。

但是,在机关、企业以及社会生活中,不诚实,不守信的行为依然存在。如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一些企业可以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假冒伪劣。一些单位或部门虚、夸、假、空,对上虚报成绩、弄虚作假,隐瞒缺点、掩盖错误;对下只说不做、言而无信。当上级领导检查工作时,为了应付检查,指使工作人员伪造工作成绩、伪造基础资料;组织开展活动时,认认真真走过场,扎扎实实搞形式,在一种自欺欺人的游戏规则中心照不宣。试想:如果一个单位、部门的领导假、大、空、虚、夸,那么,你的中层管理人员或者员工是不是会效仿?你在欺骗上级的同时,你是否也在被欺骗?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做不到的,却要求群众去做,效果肯定是不好的。“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高尚人格”,每一个党员、每一个领导干部,不但要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来领导队伍,教育员工,更要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来启迪员工、影响员工。决不能为了追逐“政绩”而敷衍塞责、虚华浮夸、弄虚作假、得过且过。

从古至今,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关于诚信的故事:曾子杀猪取信,宋庆龄冒风沙看望孩子等等。他们一诺千金,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我国还有一些教育我们诚信的名言警句:如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的“口言之,身必行之”,宋庆龄的“言必信,行必果”。

忠诚老实,言行一致是共产党员的八项义务之一,是必然履行的义务之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是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指导原则之一。因此,诚信事关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保持和体现。

何谓“先进”?我理解: 其意义是“先”,要务是“进”。先在后之前,是后的榜样;先进要“进”,还有奋进、快进的涵义。从这个意义上讲,进也可叫竞。古人讲:“并逐曰竞。”只有竞,才能激起热情,焕发动力,使“进”更显生气、更具活力,更快更强。

那么,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应该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员宣言》中所描述的“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是列宁、毛泽东称为“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共产党员———蕴含着几代先哲的智慧和业绩;凝聚着无数英烈的鲜血和生命;代表着亿万民众的事业和利益。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行为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外在展示,最直接、最直观、最现实,最为人瞩目、最具有说服力、最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所以,共产党员的“诚信”行为对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至关重要。他关系到党的领导的正确实施和有效实现,关系到党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关系到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

三、要加强对共产党员的诚信教育

诚信建设和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道德核心、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并能把它付诸实践。诚信教育不但要使人们懂得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更重要的是,要以诚挚、真实的态度,把诚信要求化为自己的行动。古人认为:“履,德之基也”(《周易·爻辞下》),“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荀子·大略》)。在当前,我国一些地方的道德失范现象,归根到底,都是同失去了“诚实守信”有重要关系,而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从加强“诚实守信”的建设入手。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必须首先提高共产党员的素质,其中包括诚实守信的素质。共产党员的诚信表率作用具有重大社会价值。这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十六大党章对党的性质是这样概括的:

“一个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两个先锋队”: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三个代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个核心” 是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问题。“两个先锋队” 和“三个代表” 强调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规定:广大党员要加强道德修养,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诚信问题既然是一个道德修养问题,我认为更为根本的途径还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制度约束是必要的,但根本的方法还是要靠教育。制度

总会有管不到的地方,即使制定出一套非常健全的制度,也得有严密的监督、执行机制。因此,要加强共产党员的诚信教育。

一是必须加强对共产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诚信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社会公德。历史上关于诚信的史书记载也表明了诚信两字的重要性: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 民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 ” 诚信,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失信,是卑鄙,是无赖,是自灭。诚信是一种内在思想,是一种认知,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表达。首先要教育共产党员必然站在振兴中华、繁荣经济这一高度来充分认识诚实守信的深远意义。如果不诚实守信,没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环境,我们怎样和国外企业或经济团体打交道!怎样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其次,要教育共产党员实事求是。对工作中的成绩不多讲一分,对工作中的缺点也不少讲一分。第三是加强共产党员自身的人格修养。教育共产党员履行诺言,重温入党誓词,做到言必行,信必果。

二是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诚信的关键是在上下级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使得每个单位部门及其领导干部、共产党员能够在自律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渠道达到自己的目的。应该认真探讨评价部门、单位、个人工作绩效的方法。检查部门、单位工作时看资料、听汇报是必须的,但容易产生制造假资料的机会;检查工作前打招呼并要求进行自检自查,促使被检查单位用诚实的态度,按照工作标准修正不足也是必要的,但又会出现为检查而检查的现象。怎么才能使接受检查的单位、部门、个人用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实事求是的心态来迎接检查,使检查工作的上级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获取真实的工作业绩呢?应该有一种良好的互动机制。2005年开展的全国文明城市检查的方法值得借鉴。既有科学的考核数据作支点,又有背靠背的民意测评作参考。这样的检查既实现了检查的目的,又教育了政府部门、城市市民,赢得了民意。如果接受检查的部门、单位、个人是通过弄虚作假获得了好评或先进的称号,那么,客观上就会使所有接受检查的单位、部门、个人在接受评价的同时,产生诚实的不如弄虚作假的情绪,对检查的含金量也会提出置疑,检查的权威信也肯定会打折扣,通过检查促进工作的目的自然也没有实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要最终建立诚信服务的竞争机制,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契约经济,良好的信誉是无形而巨大的资本,诚信是人们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最终能够立足、发展的必备素质。此外现代生活强调的是竞争和合作的意识,诚信可以说是开展良好合作的开端和基本要求,它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魅力。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时提出,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也指出,“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明确提出在道德建设中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指导思想,这是对我国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论断,是针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实际情况和问题而得出的一个有针对性的结论。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诚实守信”在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建设和道德风尚等各个方面,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寄希望于政治上的“诚实守信”;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迫切要求“诚实守信”;人民群众的相互交往,热切地呼唤“诚实守信”;社会的道德失范,亟需“诚实守信”来予以匡正。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加强诚信建设体现了“法治”和“德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相辅相成。 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有好的思想作风,实事求是,光明磊落,不搞弄虚作假、阳奉阴违那一套,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教条主义;要有好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不懈进取,追求实效,去除花架子和形式主义;要有好的生活作风,求真务实,言行一致,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保持党的先进性而尽职尽责、不懈努力。只要真正重视,认真对待,付诸行动,持之以恒,我们党和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能够长期保持、有效发挥、不断发展。

诚信构建与民族复兴

作为我国系统研究诚信理论的开山之作,《诚信论》为建立和谐社会打造了一块厚重的理论基石。

该书彰显出弘扬诚信理念、呼唤制度创新、构建诚信中国、复兴中华文明的时代主基调。

每一个立论的提出,无不直指转型时期我国现代信用制度缺失的要害,并给出了化解之方。

无论是对在知识产权上集体失信事件的细微分析,还是对中国在俄罗斯外贸失利个案的深刻剖析,引起每个人社会责任感的警醒。

诚信既是人作为个体的至上道德境界,也是社会和谐安定的重要条件。“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假如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有信,那么整个社会将充满了和谐、安定和幸福。”

本书从哲学、历史学、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诚信问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

无论是从弱势群体社会学切片考察研究的现实意义,还是从“人文精神的立场和终极关怀的归宿”其诚信哲学的前瞻性来看,该书所融合的优秀传统道德、现代文明的价值取向和东西方诚信文化互补的理论构架,都为今后研究诚信问题,建设诚信社会奠定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方法。

诚信危机给我们的生存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危机,同时也给了我们绝好的解决问题的契机。

因为所有矛盾都集中指向诚信问题,我们恰恰可以从解决诚信危机问题入手,解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综合困境。这需要我们着眼于未来,建立从个人信用制度到诚信责任政府涉及社会所有层面的新体制。我们需要进行现代诚信观念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每个人才会成为具有平等意识、自主人格和责任能力的个人,由此我们才能很好地构建诚信中国。

也只有这样,和谐社会才会应运而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指日可待。

谈诚信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年轻人,在漫漫人生路上经历过长途跋涉,到达一个渡口的时候, 他身上已经有了七个背囊:是美貌、金钱、荣誉、诚信、机敏、健康、才学。渡船开出的时候风平浪静,过了不知道多久,风起浪涌,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老艄工对年轻人说:“船小,负载中,客观你必须丢掉一个背囊,才可安全到达。”看年轻人不肯丢掉任何一个,老艄工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想了想,把“诚信”丢到水里。

看了上面这则故事,我很为这个年轻人感到惋惜,他差不多把最重要的部分丢掉了,也许他还不很懂得做人的道理。一个年轻人,即使是已经在“漫漫人生路上经历过长途跋涉”,他的阅历、人生经验仍是有限的,他选择人生的道路时难免不会出现偏差。如果让我做一个选择的话,我首先选择丢弃将是荣誉。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巴顿将军》,里面说到这样一个故事:恺撒大帝在征战凯旋回到罗马城时,迎接他的是整个罗马对他的欢呼,当恺撒的马车行进两边在挤满了欢呼人群慕值郎系氖焙颍沓瞪嫌幸桓鋈耸笔备┦自谒咚担喝僖皇枪墼蒲獭2淮恚僖肥抵皇枪墼蒲獭D切┻尺宸缭频挠⑿郏切┣星惺凳滴死嗟姆⒄棺龀隽斯毕椎娜嘶嵩谇嗍妨裘粝吕吹牟皇侨僖撬堑乃枷牒统删汀F浯挝叶慕墙鹎N页腥辖鹎苤匾页腥先死喽岳嬗篮愕淖非螅娌坏韧诮鹎挥Ρ唤鹎扛爬āT偎担绻桓鋈擞辛瞬叛В辛私】档纳硖澹辛嘶舻男愿瘢鹎运此担⒉皇呛苣鸦竦玫亩鳌N蚁胫赋龅氖牵涫等儆惨谎?/p>

我第三个要丢弃的是美貌,前提是美貌不等同于容貌,我要求自已的相貌鼻子是鼻子脸是脸,除此之外再无过份的奢求。我不是一个女生,这令我的选择会更容易些。我想,一个人的容貌在很大程度是取决于气质的,当然,还有健康。

我第四个要丢弃的是机敏。虽然古人常云,“敏而好学”,“敏于事而讷于言”。不过我想,即便是拙于事而讷于言也没有大关系,如果这只是出于性格的原因,而不是出于才能方面的原因,这还可以通过后天的修养弥补。我希望机敏不会被片面理解为“八面玲珑”、“巧言令色”,如果是这样的话,则这种机敏的有无更是无关紧要的了。

我第五个要丢弃的东西,也许确要费一番思量了。我顷向于丢掉才学,我认为这里所说的才学不是指学习的能力。我想只要拥有了学习的能力,有健康的身体,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现在开始还不算太晚。

我最后丢掉的也许才是诚信。我想,一个诚信的人,是一个有品德的人,是一个心胸坦荡的人,是一个正直的人。这样的人即使没有金钱,没有荣誉,甚至没有才学,但他们在世上也许仍会活得很坦然。可以将诚信理解为品德,古时候讲究三立:立德、立言、立功。立德排首位,选择人才,要求的也是德才兼备。所以我们可知品德的重要,和立德的不易。诚信并不是简单的有信用不说大话,当然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做到这一点。

一个人对别人要有诚信,对自已也要有诚信,要做到心口如一。承诺别人的,要守信,承诺自已的,也要守信。真实地面对自已,真实地面对别人,真实地面对社会,不屈从自已的内心欲望,不屈从自已内心的恐惧,不虚饰自已的错误,这是不容易的。孔夫子也自说只是到了七十岁之后,才“随心所欲不逾距”。所以我说,诚信也是一种才能,而且是一种不容易得到的才能。我们应该无比的珍视它,去努力得到它,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推荐第9篇:莫让权力1

莫让权力成“筹码”

选举权本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形式,是民主推荐的的一种常用方式,它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力,是对国家事务参与权、话语权、监督权的体现。但这种做法在有的地方却变了形:受人情、关系、利益、金钱等影响,原本庄严而神圣的选票在少数人手里变成了“筹码”,由此诱导某些人把精力用到搞“小团体”、“感情投资”上,进而滋长了“老好人”作风,弱化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的形象。

改变这种状况,应注重完善三个机制:首先要完善民主推荐票决机制。孟子说过:“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可见,考核和测评一个人的工作实绩和综合素质,不仅要注重掂量有形选票的分量,更要注重掂量群众的满意度,考察干部要从群众公认和工作实绩,不惟名,只为实,把党信得过,群众靠得住,工作有实绩,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考察推荐出来。其次是完善导向激励机制。就是要选举落到实处,从基层和工作一线来拓展选举的信息,通过民意测评会、群众听证会、党员座谈会以及个别访谈、调查问卷、跟踪回访、组织考察等形式,有效拓展“双推双选”、“公推直选”等民主推荐活动的空间,加大民主推荐的广泛性、真实性。三是完善信息网络机制。确保推荐对象档案材料和民主推荐材料的真实性、原始性、完整性,把这些材料部分的对公众公开,因为“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这就要建立党建信息网站、内部工作网络、个人信息储蓄等,切实掌握推荐对象的第一手测评资料,谨防民主推荐中出现弄虚作假现象。

不要让自己手中的权力成私利的工具,人民赋于的权力,还要在阳光下才能更好的行使,需要制度和选举机制的保障。莫让权力成为投机钻营者上位的“筹码”

推荐第10篇:莫让课堂走形式

莫 让 课 堂 走 形 式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给我们每一个教师带来了全新的理论和巨大的挑战,促进了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但是在这种转变中出现了盲目模仿、只求形式的现象。例如有人认为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只要让学生自学了、合作了、讨论了、探究了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这只触及了新课改的一角,只学到了新课改的形式没有领悟其内容和精神实质。那么新课改下应怎样进行语文教学呢?下面我们就结合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内容,浅谈一下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首先、从三维目标出发,进行语文教学。

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此我们一看就懂,关键是怎样才能一用就“灵”。我们认为要做到一用就灵,就必须深入理解三维目标的精神。

我们先从知识与能力谈起,能力可简单的概括为学习知识的能力、融会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知识也就无所谓能力,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没有能力知识也就失去了归宿。因此,语文课堂应是知识与能力交融的课堂,两者缺一不可。我们暂且抛开这些理论,回到我们实际的语文课上来具体谈谈这一问题。在新授课时,很多老师都忽略了字词教学,这就失去了一块很大的 1 宝藏。我们在新授课时,一般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并结合语境解释词义,完成以上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正楷或行揩书写一遍生字词。这样就把默读能力、理解能力、书写能力与字词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这样看来字词教学真是一块宝藏,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除了字词教学外,我们还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文体抓住有价值的知识,并融入一定的能力,进行教学。例如七年级语文版教科书下册第一单元是借物抒情的文章,因此我们要抓的知识是物的特征,要融入的能力应是怎样领悟事物所寄寓的感情以及如何理解和运用作者各有千秋的写作手法。第二单元是传记,要抓的知识应是人物的主要人生经历,要融入的能力应是能概括人物的经历以及如何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并加以学习运用,以提高自己的做人准则。第三单元是童话,要抓的知识应是富有童趣的语言、曲折动人的故事以及丰富、深刻、富有哲理的主题,这些知识对初中生来说不难理解,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神奇的童话殿堂,激活学生内心深处的童真、童趣,以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第四单元是诗歌,要抓的知识是现代诗的基本特点,要融入的能力应是欣赏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联想、想象能力。第五单元是说明文,要抓的知识应是说明方法、说明顺序、抓住特征进行说明以及准确、简明的语言,客观、

2 科学的内容等。要融入的能力就是观察能力以及说明表达能力。第

六、七单元是古文单元,要抓的知识当然是实词的意义及用法和一些基本的文言常识,要融入的能力应是鉴赏力,也就是运用所学文言知识进行课外阅读、赏析的能力。

由上可知,每一单元都有要学习的知识,都有要着力培养的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地把知识与能力融合在一起呢?这就需要三维目标的第二个目标—过程与方法。过程就是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总结知识的过程,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得力的方法做指导。

我们结合具体课例谈谈这个问题,例如第一课《石榴》,在处理完字词后,可让学生略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石榴的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语句,然后合作交流略读成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又能让学生把握课文重点,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伏笔。然后,让学生朗读写石榴特征的语句,在此要强调必须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理解,也就是让学生把对文章的理解转化成声音,再通过声音去激发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样学生反复地朗读中,逐渐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领会了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自主学习、能合作探究,学生发言很积极,课堂气氛很活跃。老师只是对学生的发言稍加点拨,很多问题学生都能独立解决。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让学生选取校园中的任何一种花草树木,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写一两

3 段话,学生也能很快写好,写得各有千秋。再如第八课《少年爱因斯坦》,在处理字词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略读课文,找出爱因斯坦与众不同的特点,再让学生精读这些特征,并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学生通过略读、精读、合作探究,概括起来也就不那么难了,因此学生发言很积极,概括的也很精练,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对爱因斯坦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此时,要抓住时机升华这种认识,转化为指导自己人生之路的左右铭。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谈谈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以及如何改正。这样一节课,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还提高了人生觉悟。

以上我们只谈了三维目标的前两个目标,下面我们再结合具体课例谈谈语文课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例如第二课《海燕》,学生很难体会离乡之愁,因此,我们必须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先对乡愁有所感悟,具体怎样创设呢?我们可以在学习课文前播放《故乡的云》这首歌,先让学生谈听歌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朗读余光中的《乡愁》进一步体会乡愁之情。结合对歌与诗的理解,学生才能充分理解作者寄寓在海燕身上的深深思乡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才能得到落实。再如十二课《蟋蟀在时报广场》这篇文章,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但有两点必须重点学习,那就是文中两句很有哲理的话“可是切斯特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比得上自由。”和“他告诉切斯特,才能是宝贵的东西,决不能让

4 它白白浪费掉。”我们可以以这两句话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热爱自由、珍重才能的积极人生观。

其次,本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进行语文教学。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提出“教材无非是例子”的理论,“用教材教”正是这一理论的体现,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理论呢?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课文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例如第六课《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如果只是让学生学习毛泽东的少年生活经历,学习视野只限于教材,这样学生对毛泽东的认识也只能是片面的。因此,要想让学生对毛泽东有个深刻的认识,还要让学生再进一步学习最能反映毛泽东风采的“毛泽东诗词”,为此,我们在教学时,把毛泽东各个时期的代表诗词有机地融合在其中,例如“人生自信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等,让学生从中进一步感悟毛泽东的伟大,以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描绘宏伟人生画卷。这样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再如《苏州园林》,我们不能让学生学完这一课只知道用了几种说明方法,哪种说明顺序等,还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说明事物,根据课文反映的设计思想设计自己的花园,这就是“用教材教”。

最后,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

5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不同于老师的认识规律,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总是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计教学。例如《骆驼寻宝记》,文章内容通俗易懂,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往往比较肤浅,如果老师直接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学生,学生也很难接受。因此,必须找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作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成语,然后,让学生根据语境解释词义,再让学生用正楷写一遍。然后,老师要重点强调三个成语:一个是第一段中的“跃跃欲试”,一个是第十六段中的“正直无私”,一个是第十七段中的“养尊处优”。这三个成语是本课教学的切入点和教学线索,下面可根据三个成语展开教学,因为“跃跃欲试”是对各种动物寻宝路上表现的高度概括,可以此成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第二段到第十段的内容;“正直无私”是对骆驼寻宝动机的最好解释,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第十五段的内容;“养尊处优”是其它动物不能得宝的根本原因,可教育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然用“正直无私”去概括骆驼的形象还很不够,在此,可引导学生精读第十一段到第十四段的内容,并用成语概括骆驼的高贵精神。这样一节课,就能做到长文短讲,就能把浅易的内容变成深刻的启示。到此,课还不能结束,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又设计了补全对话的环节:

6 沙漠中,一棵沙枣正顽强的伸展着枝条,毒辣的阳光露着狰狞面孔炙烤着它,沙子疯狂地踢打着它,但它没有退缩,枝条更加坚硬挺直了。风儿同情地跑到它身边说:“沙枣老弟,这儿简直不是人待的地方,快让你的子孙随我到水草丰美的平原去吧!那儿土地肥沃,鲜花随处飘香,鸟儿整天为人们歌唱!”沙枣看了看风儿,坚定地摇了摇头说:“ ” 风儿没趣地逃走了,一粒种子正破土而出!

学生补全对话的过程也是心灵洗礼的过程。这样上课就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目标、合作学习有问题、探究学习有成果,学生才能爱学语文、乐学语文,语文才能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

综上所述,评价一堂语文课不能只看其形式与花样,而应看学生活起来了吗,教材拓开来了吗,目标明确不明确、具体不具体。总之,一句话要让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第11篇:莫让法律援助只是

莫让法律援助只是“法律远瞩”

内容摘要:

法律援助制度自实施以来,在化解社会矛盾,排解社会纠纷,帮助困难群众,维护公平正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既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作为一种对法律高瞻远瞩的制度创新,法律援助必然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司法改革,它的建立必然是艰苦努力、不断完善的过程。本文通过对法律援助制度的概念、特点、战略意义、存在问题及原因、完善对策和步骤的分析,对其进行梳理。为法律援助的创新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撑,让“法律远瞩”落到实处,看到优势和不足,找准努力的方向和措施,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关键词:法律援助 制度创新 公平正义

“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这句话深刻的揭露了行政与司法一体的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同时也说明贫苦大众涉讼的艰辛。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今天,尽管我们的法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依然有许多弱势群体,他们由于经济或其他的原因,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无法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维护。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国家、政府立法者高瞻远瞩,设计出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一产生,便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受到了广大人民尤其是困难群众的欢迎。它在化解社会矛盾、帮助困难群众、维护公平正义、构建社会和谐方面,起到了尤为突出的作用。但是,法律援助毕竟是一种新兴的法律制度,它在体制、机制、运作模式、施行过程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面对弱势群体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国家立法部门高瞻远瞩,暂且称之为“法律远瞩”,他们设计出了法律援助制度,为了让法律援助不只是“法律远瞩”,立法部门、司法部门、执法部门,监督部门应但针对出现的问题,切实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加强法律援助立法,健全法律援助的体制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大宣传力度,从而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更加妥善解决社会纠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法律援助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的组织、指导和统一协调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援助,以保障实现其合法权益,完善国家司法公正机制,健全人权和社会保障机制的一项法律制度。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我国实践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对法律援助工作十分重视,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将建立“法律援助体系”确定为“十五”社会发展目标,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和

实施“为实现公平和正义 法律援助在中国”大型公益活动的开展,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了新的拓展和突破。

在当前的中国,仍然还有一批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化解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陷入困境,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群或阶层,这也就所谓的弱势群体。作为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援助通过向这些缺乏能力、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使他们能平等的站在法律的面前,享受平等的法律保护。法律援助制度是人类法治文明和法律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国家经济、社会文明进步和法制观念增强的结果。用法律的手段帮助人民群众解决诉讼难的问题,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法治领域的重要表现,是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法律援助在政府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权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战略意义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法律援助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党的十六大“积极开展法律援助”要求的具体体现。胡锦涛指出:“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把关心群众生活、代表群众利益落实到解决具体问题上,特别是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疾苦,为困难群众谋利,为他们解决好没有钱请律师、打官司难的问题。开展法律援助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心系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排忧解难,合乎民意顺乎民心。

第二,法律援助是依法治国得以实现的有力保证。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得到了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报告的认可和宪法的确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主权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的主人。它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只有人民的权利得到了保障,党的合法执政地位才能能够得以确认,依法执政才能得以实行。法律援助行为以宪法和法律为武器,对党和政府的行为举措进行监督,对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教育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增强了人民的法律意识,维护了广大人民的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了依法治国的顺利实现。

第三,法律援助有助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只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以人民群众中汲取不竭的智慧和力量,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弱势群体是人民群众的组成部分,而且就目前情况来看,弱势群体已成为一个规模很大结构复杂、分布很广的群体,他们在维权、经济收入、个人能力方面处于弱势,共同特点就是贫困。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化解弱势群体的困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保证有牢固的执政地位就必须从执政的角度化解弱势群体的困难。

法律援助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弱势群体,它是使党能够听到弱势群体的呼声、保持上下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通过健全的利益表达机制,可以把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调控在适当的水平,逐步消除和减少人们的不安全心理,使弱势群体的困难和压力得到缓解和疏导,促进社会发展和公众心态不断成熟,社会稳定系数得到有效提高。

第四,法律援助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公平和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从全体人民利益一致,转向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存在着不同群体的利益要求,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维护合法权益,打击不法行为,倡导社会正义,营造社会公平。

毋庸置疑,法律援助制度是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的,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要求的。它对于排解社会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彰显公平正义,帮助弱势群体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法律援助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为使法律援助更加完善,发挥最大的作用,必须总结分析这些问题,进一步解决它。

有这样一个案例:2007年11月24日宁阳县恒新鞋厂职工丛某在炼胶机工作时,挤伤左手,左手功能丧失,并留下严重后遗症。厂方只交纳了部分住院费和治疗费便不再支付其他费用。当事人为治疗伤病花光积蓄,并且债台高筑。在多次向厂方讨要治疗费未果后,决定起诉。然而,当事人已无力支付诉讼费用。得知自己完全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时,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中心以缺少工作人员为由,拒绝受理,经与上级司法部门交涉,方答应受理,案件办理松懈怠政,每一案件步骤都要由当事人多次催促才肯办理。原因是缺乏办案费用,最后,又由当事人交纳2000元办案费。在开庭的过程中,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几乎一句辩论没有,都是由当事人自己陈述。判决结果中应以泰安市地区统筹月工资863元为基数计算伤残津贴,而由于工作人员对业务的不熟,只申请了800元,致使当事人损失万余元。在判决执行过程中,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以车费为由扣除判决款,另外,被告厂方律师当庭指出法律援助人员曾接受厂长请客。

通过以上案例说明,我国的法律援助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制度建设、机制体系建设和法律援助实践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法律援助的质量,而且阻碍了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当前,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法律援助经费短缺成为制约法律援助事业发展的瓶颈。法律援助既是一项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制度,也是一种社会服务,它不以追求盈利为目的。但是,法律援助同样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一个合格的法律援助服务,必须有一定的服务成本做基础。然而,在基础实践中,普遍存在着经费短缺的问题。主要表现:第一,有的地方法律援助经费没有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中,律师业务已经进入市场化运作。法律援助中心接到案件,指派律师无偿提供服务,不给案件代理补助和办案经费,仅靠律师及法律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无偿提供法律援助,恐难持久。再加上法律援助中心没有车辆,没有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有没有其他经费来源,法律援助工作常常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据调查,有些地方出现了有偿服务和变相收费,还有地方出现了虚设法律援助机构,没有人员,也不开展业务的现象。第二,有的地方财政拨款偏少。虽然各级司法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在解决经费保障问题上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相当一部分财政只解决了法律援助的人员和办公经费,没有解决法律援助的业务经费,只解决了机构建立的启动性经费,没有后续性业务经费。有些地方虽然列入了财政预算,但财政拨款偏少而且往往会被同级司法部门占用,不能专款专用,影响办案质量和效率。第三,法律援助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政府财政拨款、社会捐款和行业奉献(主要指律师业务办案)是法律援助经费的三个基本来源。有些地方未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导致法律援助经费成为无源之水。在现有的财政状况下,财政拨款为主,难以满足法律援助的需求,而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捐赠又很少,或者几乎没有。

(二)法律援助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具体执行标准欠缺,致使在法律援助的实施和监督的过程中无法可依。创新要靠立法来开路,创新的步骤要靠立法来规划,创新的成果要靠立法来确认。由于立法的不完善使法律援助成为“法律远瞩”,法律援助工作经常面临尴尬境地。主要表现为:第一,标准难以掌握。《法律援助条例》对于法律援助的对象、范围和形式作了规定,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对这些标准难以掌握,特别是法律援助的对象没有硬性的标准,“经济困难”的标准不明确。这给法律援助的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第二,没有建立法律援助最低资金保障制度,法律援助经费严重不足,影响其作用的充分发挥。第三,各部门职责不明确,难以形成健全有效的机制。法院、司法局、公安部门、审计部门、工商部门、律师等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应当由立法来明确规定。职责不明,权限不分影响了法律援助的办案质量。第四,《法律援助法》没有制定,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援助法律体系。我国的法律援助工作主要靠刑事诉讼法、律师法及相关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要调整,最高人民法律和司法部也出台了许多“规定”和“办法”,但是这些法规比较零乱,缺乏系统性,而且部颁规章,地方文件受效力等级限制,难以适应法律援助工作开展,因此,《法律援助法》的制定,是十分必要的。

(三)相关部门对法律援助重视程度不够,法律援助质量和效率低下,影响了贫弱群体对法律援助的信心和法律援助事业的健康发展。首先,某些地区的法律援助中心对法律援助案件不重视。他们认为反正当事人没有支付办案费用,享受无偿服务,所以,案件办得好与

坏、快与慢都无所谓,指派什么样的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也无所谓。其次,律师、法律工作者和司法工作人员对法律援助案件不重视。一方面律师业务也进入了市场化运作,律师的收入来自于对案件的代理费用,在缺乏法律援助经费的情况下,仅靠律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难以将法律援助工作办好的。另一方面,某些律师法律工作者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达不到法律服务工作的要求。他们无视当事人对案件的急切之情而消极懈怠的工作,并没有把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律尊严放在首位,更有甚者采取收费或变相收费。

(四)法律援助的范围还较窄,不能适应法律援助的实际需求。一是法律援助的内容存在局限性,没有将减免、缓交法院的诉讼费纳入法律援助的范围。我国现行法律援助服务内容侧重于法律服务收费上的援助,主要形式是诉讼法律服务,缺乏对法院诉讼费用援助的规定,不利于受援人权益的全面充分保护和法律援助全面顺利实施。二是法律援助诉讼诉讼案件的范围存在局限性。根据《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现行法律援助案件的范围只是民事、行政案件的一小部分和刑事案件的代理和辩护。这就使援助项目之外的经济困难群体得不到法律援助的惠泽,难以实现法律援助的立法宗旨。三是法律援助的对象存在局限性。第一,外国人还不是民事行政案件法律援助的对象。第二,某些特定的法人或组织还不是法律援助的对象。一般法人或组织不能成为法律援助对象,但是如福利院、孤儿院、敬老院、优抚医院、SOS儿童村等福利事业单位应成为法律援助的对象。

法律援助制度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制度,是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但是,法律援助又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发展和完善法律援助工作。

(一)建立法律援助最低经费保障制度和多渠道筹措法律援助资金机制。经费严重短缺是当前法律援助事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法律援助事业要想取得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快建立法律援助经费最低保障制度,通过立法和制度,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确保法律援助经费主渠道的稳定性。当地政府财政困难时,上级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应按照当地最低经费标准,给予财政经费上的扶持,使贫困地区的受援对象也得到充分的法律援助的权利和最低财政资金的保障。

建立多渠道法律援助资金政府筹措和社会筹措机制,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筹措资金争取社会最广泛的支持是解决当前政府财政拨款不足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下列方式筹措资金:1.国家建立专项法律援助税费。2.建立政府性法律援助基金。3.发行法律援助专项彩票或从福利彩票的财政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法律援助资金。4.从律师事务所和公证处的业务经费,以及律师上交的年注册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法律援助资金。5.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法律援助事业中来通过捐助资金或购买彩票的方式为法律援助提供资金和物质上的帮助。6.建立法律援助的激励机制,表彰为法律援助事业做出贡献的法人和个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7.加强同各种国际组织、国外法律援助机构、外国企业个人的合作,争取法律援助事业的国际援助。

(二)加强法律援助的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个法律援助的具体标准,尽快制定《法律援助法》。

首先,制定法律援助的审查标准,明确法律援助的范围、条件和程序。法律援助审查就是法律援助机构对申请人经济困难条件和案情条件审核与调查。《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的困难标准为地方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这就使一部分虽然有饭吃但没钱打官司的人排除在法律援助之外,因此,以低保的标准作为法律援助标准是过低的,必须制定专门的法律援助标准。要想使经济困难的标准易于掌握和测量,必须使其量化,而使其量化应与申请人的收入挂钩,所以以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作为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更为合适。在制定法律援助审查标准时,应综合考虑申请人家庭的财产、收入、支出、债务等因素,在实际运作中,用申请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扣除人均必要支出的可动用资产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的,即认定为经济困难,符合法律援助的审查标准。

其次,通过立法明确法律援助中心、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及相关部门在法律援助中的职责和权限,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法律援助机制和体制,同时人大和纪检部门要做好监督工作。

再次,建立新的律师行业职业标准。对于律师及其事务所的考核和评选中,应将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和数量纳入评价指标。法律援助应成为彰显正义的窗口,应透过法律援助这一重要的法律服务行为,把法律援助的社会效益作为重要条件,建立新的律师职业评价标准。

(三)加强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队伍建设。

加强法律援助机构建设。一是合理布局专职法律援助机构。政府在设立专职法律援助机构的布局上应与受援对象的分布相适应,增加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和农村基层的法律援助机构设置,合理配置法律援助资源,最大限度的解决法律援助需求的矛盾。二是在专职法律援助机构的机制上应完全纳入政府行政系列,实行财政全部拨款,解除专职法律援助机构的后顾之忧和生存问题,使其能够集中精力,更好的发挥法律援助的作用。三是根据法律援助工作的需要,将部分国办律师事务所转变为专职法律援助机构,利用国办所的优势,加强专职法律援助机构的力量。四是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机构,扩大规模,改善其工作条件,提高法律援助的质量。

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一是改善和提高专职法律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将其编制纳入公务员序列。二是切实监督社会律师依法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保证每一名律师都能完成规定的年法律援助任务,将其作为年终考核的注册的必要条件。三是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健全和完善办案监督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法律援助服务质量。

(四)加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衔接,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法律援助制度和司法救助制度在性质和目的上相同,援助的对象和条件也基本相同。但是,两种制度分别由司法行政机关和法院审判机关各自独自制定、掌握,二者在程序、标准和范围上不完全一致,缺乏协调配合,衔接不好,导致得到法律援助的得不到司法救助,得到司法救助的得不到法律援助。因此,在现行体制下,加强法律援助制度和司法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协调和配合,并逐渐实现两种制度在某些方面的统一,对我国的法律援助事业的完善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应将法院减免、缓交诉讼费纳入法律援助的范围。二是统一两种制度的范围,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司法救助在案件性质范围上应适当拓宽,在受援对象范围上应包括司法救助中规定的特定的法人或组织以及外国人。

法律是理性的产物,他总是高瞻远瞩,制定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律制度;然而,法律又是现实的产物,他永远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法律是人创造的,又要依靠人去遵守和实施,人人皆理性则世间无英雄,因此,法律要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法律援助作为一种新兴的法律制度,在帮助困难群体,化解社会矛盾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至今仍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和高效运营的体制机制。法治和文明的进程正是通过法律缺失与完善的不断博弈而不断加快。

对于弱势群体来说,公平和正义也许会迟到,但决不会缺席,这就要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的作用,扩大法律援助的范围,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机制体制,加强监督与管理,切实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尽快制定《法律援助法》,莫让法律援助只是“法律远瞩”。这既是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重要思想在法律领域的体现,又符合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

有理由相信,在与时俱进的创新改革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法律援助的道路必定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宫晓冰: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培训教程,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313页。

第12篇:莫让孩子乱花钱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莫让孩子乱花钱

作者:谭凤华

来源:《文理导航·教师论坛》2012年第12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这样一种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早晨,常常发现入园的孩子手中攥着钱,数量有多有少,孩子们三三两两的凑到一起相互炫耀谁带的钱多少,谁买的东西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其一,清晨父母上班走的比较早,来不及陪孩子吃饱饭,只好掏点钱,让孩子随意买点零食吃。

其二,有些孩子初入园不习惯,难免闹着不去,父母无奈,只好用钱进行“物质刺激”,从而解脱自己。

其三,父母资金丰厚,不在乎,有事无事地让孩子带上

2、3元,多者10元8元,随意乱花,不管不问。

其四,由于孩子明白了有钱便能买来想要的东西的道理,从而想方设法向父母要钱。以上这些现象的发生,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他们不懂得钱的来之不易,更不知道父母工作辛苦,求知欲也大大减弱,幼小心灵中贪图享乐的不良习惯开始萌芽………

年轻的父母们,为了使您的孩子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请不要随便让孩子乱花钱。

第13篇:莫让图书室蒙尘

农家书屋莫蒙尘

前些天去一个行政村联系工作,在该村村部大楼里看到两个截然相反的专用室:一楼舞蹈活动室窗明几净,地板磨得破损,感觉落地镜都透着热气;二楼的农家书屋门紧锁、尘满地,半掩的窗帘盖不住一丝落寞。打开农家书屋的门,阅览桌上堆起厚厚的灰尘,一叠《论群众路线》散放的书柜脚边,书屋俨然成了资料室。据了解,“基本关着门、成为摆设”已成为当前我市农家书屋的普遍现象。

农家书屋工程是国家从2007年3月起开始实施的一项公共文化惠民工程,目的是为了满足农民文化需要,促使农民用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用科技引领指导生产走向富裕。资料显示,2011年我市已建有农家书屋468家,做到行政村全覆盖。致使众多农家书屋蒙尘主要是主管部门和行政村把“建起来”放在首位,而对“如何用”考虑很少,只求表象不求真功,重建不重用、管理不到位。要让农家书屋洗尘发挥其作用,笔者认为要走出重建轻用的怪圈,加强管理应用。

针对“书”字做思想文章。村两委会要弘扬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消除建农家书屋是“摆样子、装门面”的错误认识,做到物尽其用。把文化书屋工程与文化礼堂建设结合起来,营造优良的文化氛围。特别要把学生家长来农家书屋借阅图书写入村规民约,让家长借阅图书的实际行动促进下一代从小树立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理念。

坚持“家”字做管理文章。管理员素质决定农家书屋的日常管理水平,要让管理员像“家人”一样管本村农家书屋,以强烈的责任心管理好农家书屋。村两委会可请本村有文化、责任感强的老同志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发挥他们的经验、时空优势。也可聘请中小学生担任管理员,既服务他人也锻炼自己。

立足“农”字做应用文章。可联手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配备相关图书,协同开展农民培训。可发挥村关工委“五老”作用,依托农家书屋资源在暑假等节假日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阅读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和流

动儿童而言,暑期能在农家书屋学习、活动对其本人和家长都是福音。能联手当地学校组织阅读节、征文比赛,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评比阅读之星将能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作用。

摘好卫生需保洁员和大家的共同参与,让农家书屋不蒙尘同样需要村两委会重视和村民的共同参与。

第14篇:莫让技术“先入为主”

第三届,你听我说之五:莫让技术“先入为主”

开展评选活动,重头戏肯定是评审环节。在作品评审,尤其是多媒体作品评审中,我们最忌讳的应该就是技术“先入为主”----抛开作品内容,过多关注作品华丽的技术“外衣”。

我们这次活动,最容易出现这一问题的应该是网络公开课。因为设备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许多基层老师不可能在作品画面、音效等外在形式上有上好表现,甚至他们能完成作品,顺利参赛就已经是很大地成功了。在评审过程中,如果我们不看本质,抓实质,不集中目光关注教师教学设计的独到、教学内容处理的巧妙、与学科整合的高效,必将会使我们的评选活动“本末”倒置,也必将使我们的活动违犯“三公”原则,从一开始就将相当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置于不公平的竞争位置。

试想:让一个单枪匹马、设备简陋的农村教师(不仅是农村教师,大多数基层教师都是如此)同拥有专业采、录、编设备和环境的制作团队去竞争,有公平可言吗?何况,我们的“本”并不在此,而在于发现优秀的教育资源,打造我们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理想。如果一旦对技术有了“特别关注”,就很难能再发现那些被“灰尘”遮盖的颗颗“珠玉”。相反,如果我们将技术作为载体,擦亮双眼去发现那些在教学设计、内容处理、资源应用、知识讲解等方面有亮点的课例,并毫不吝啬地把他们推荐出来,才是我们活动的真正宗旨所在。此时,如果我们对他的“着装”不太满意,就可以再回过头来,通过我们的专业团队为它披上漂亮甚至是华丽的“霓裳”,岂不是十全十美,皆大欢喜?!

更重要的是,降低老师参与活动的技术门槛,是我们这个活动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它为基层老师直接参与省级活动打开了方便之门,在很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而技术门槛的提高,必将使极大一部分老师止步于活动的大门之外,藏于民间的高手必将与我们失之交臂。只所以这样说,是感觉到了在活动进程中,对技术条件的要求在不断拔高,第二届获奖作品大概也不乏此等作品。如此下去,我们开展活动鼓励城镇薄弱学校和农村广大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引导他们通过网络共建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目标和特色又从何谈起?!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愿是!那就建个议,提个醒吧

第15篇:第一个黑人潜水兵美文

卡尔·卡拉布尔是美国黑人。16岁时,他成为一名海军士兵。

他的梦想是当一名潜水兵,得到勋章。然而,等待卡尔的却是轻视和排斥。

当时,黑人海军士兵只有三条路可走:当厨子、做勤务兵或者卷铺盖回家。一周内,除了星期五卡尔可以下海游泳,其余时间,只能在厨房干活。

有一次,卡尔终于扔下手里的铲勺,跑上甲板,跳入海里。他游泳的速度,比最优秀的白人士兵快了两分钟。然而,卡尔没有赢得掌声和表扬,还被罚三天禁闭。当教官要他写检讨时,卡尔坚定地说:“不。我要当一名真正的潜水兵。”教官耸耸肩说:“厨子,别做梦啦。美国的潜水兵,迄今为止,没有一个黑人。”

卡尔写了上千封申请书,要求去新泽西州的潜水员学校。他的执著感动了教官。教官以私人名义写了一封推荐信,恳请那里的校长接纳这个优秀的黑人士兵。可是,有着严重种族歧视的校长,表面上收下了卡尔,私下里却打定主意:不让卡尔当上潜水兵。

第一次理论考试,只上过七年级的卡尔考了37分。校长警告他说:“下次再不及格,开除。”周末,士兵们通常会开车去镇上喝酒、狂欢,卡尔却以打扫卫生作为交换条件,请求图书馆管理员允许他48小时待在这里自习。第二次考试,卡尔得了94分。

毕业考试那天,冬日的海面冷风飕飕。校长告诉士兵们,潜到300米以下的海底后,将给他们沉入一个工具包,士兵们必须组装好包里的零件,送上甲板后,才能拿到毕业证书。别的士兵三分钟之内就顺利完成任务,被拉上甲板。可是,卡尔的工具包被刻意用利刀割破后,扔进了海里。那些小阀门、小零件、小螺丝,天女散花般散落在黑暗幽深的海底。卡尔花了九个半小时,终于组装好了零件。

被拉上甲板的卡尔虚弱不堪,冻得瑟瑟发抖,但他顽强地完成了任务,校长不得不给他颁发潜水兵毕业证书。卡尔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潜水兵。

第16篇:黑人社发第72号

关于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部《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黑 龙 江 省 财 政 厅

黑人社发[2012]72号

各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局,省农垦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森工总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局,绥芬河市、抚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局:

现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部《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的意见》(人社部发[2012]13号,以下简称《意见》)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落实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不断健全完善实体化仲裁机构

做实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职能科学整合基础上,合理设置机构。实体化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统一称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下简称仲裁院),为事业单位,具体承担争议调解仲裁等日常工作。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由各地结合实际并根据工作需要,合理确定仲裁院的内设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置。

二、切实加强仲裁机构队伍建设

各地区应当根据仲裁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事业发展的要求,在核定的编制数额内,合理配置各岗位工作人员。专职仲裁员配置应保证依法组庭的基本要求。记录人员等辅助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或购买服务的方式,从有一定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中招录。

仲裁员、记录人员执行公务活动时应着正装,佩带仲裁胸徽。

三、有效推进仲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保证仲裁机构办公、办案用房。案件较多、具备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建设设施功能齐全的办案场所,合理设置办公室、仲裁庭、调解室、立案室、接访室、档案室、监控室等设施场所。各级仲裁机构应当配备办公所需的电脑打印、录音摄像、档案储存、电子监控、传真投影、复印扫描等基本设备。

市级仲裁院应至少保证有1间专门的仲裁庭、1间专门的调解室;县级仲裁院应至少保证有1间专门的仲裁庭。仲裁庭内应当配置电脑、打印机、多媒体投影设备、电子证据展示设备、视频监控设施、声音采集设施等办案设备。

四、依法保障仲裁经费需要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三条关于“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的规定,同时按照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劳动仲裁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通知》(黑劳社发[2008]83号)以及《意见》精神,各级财政部门应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仲裁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仲裁经费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仲裁专项经费等。

五、加强协调配合,做好《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提高对《意见》贯彻落实工作的重视,加强协调配合,形成贯彻落实《意见》的合力。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全面负责同级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工作,机构编制、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从机构编制、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为我省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各地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明确分工,细化措施,落实责任,不断完善贯彻落实《意见》的各项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努力提升本地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本地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

各地区要加强监督检查,到2013年底确保以上措施和要求基本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按时完成。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黑龙江省财政厅 二0一二年十一月七日

第17篇:备受煎熬的黑人中产..

备受煎熬的黑人中产阶级

莉安尼塔。麦克莱恩

一位美国黑人妇女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并由此迈入中产阶级的行列,黑人和白人 的不同反应却令她感到沮丧。白人认为她是不同寻常的黑人,她的成功依赖的是运气而 非才能。黑人则将她当做背叛者而抛弃她。然而,内心深处,她知道自己永远是黑人, 而且,只要有黑人受到歧视,她就不能说自己成功了。

黑人中产阶级因其成功而备受煎熬,我就是其中一员。一方面,白人认为我不过是幸运昙 了;另一方面,黑人则妒忌我,僧恨我。

一旦获得了机会,能够从事属于白领阶层的工作,和所有人一样,黑人就会对生活抱有极 大的希望,这些包括了人们常说的梦中的豪宅,两辆汽车,接受良好的教育,还有孩子们在迪 斯尼乐园度过的假期。这一事实仍会让很多人感到震惊。实际上,相较于其他美国人,我们黑 人更渴望获得这一切,因为我们已有太久无权拥有和享受这些东西了。

同时,在通常被人们称为贫民区的地方,仍生活有相当多的黑人同胞,他们和那些观念陈 旧的黑人好战分子一起,总是无休止地责写黑人中产阶级,说我们“忘了本”!’指责我们抛弃 了革命,背叛了本民族,变成了白心黑人—皮肤是黑色的,内心却已被白人同化。

而事实是我们不曾忘本,我们也不敢忘本。我们只不过是奋斗在不同的阵线,也不比他们 少厌倦战争。或许,我们还更伤心,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黑人世界和白人世界本可以融会在一 起,而这个融合在一起的世界将会更美好。

只要那些花言巧语的骗子仍无所顾忌地利用儿时的友情来作编我,我就不可能忘本2。当 我怀着恐惧回到以前住过的地方,钱包被人抢走时,我不会忘本;当我享用商务午餐却发现服 务员是老同学时,我也不会忘本。我回忆起儿时一起玩洋娃娃的女孩,她现在靠福利救济抚养 五个子女;而那个住在教堂里的男孩,现在因谋杀罪而被关在监狱里;儿时的密友则因服食过 量毒品被发现死在我们曾一起玩捉迷藏的小巷里。这一切怎能令我忘本!

我的生活中充满了不和谐。精神饱满地从巴黎度假归来,一星期后,我却坐上小公共汽车 行驶在熟悉的路上,去南方腹地的穷乡僻壤参加我那年老而又糊涂的叔父的葬礼。叔父是个文 盲,他生活的圈子方圆不过50英里。有时,拿着公文包在车站等车去上班时,我会碰到我阿 姨和其他一些清洁女工从车上下来去给我的邻居清扫地板。

但我从未因此感到羞愧。黑人的进步已远远超出我们最大的期望;我们甚至没有抱很大希 望,因此这进步委实让我们吃惊。

然而,在我心里,祖辈们悲惨的过去或同辈人毫无目的的生活却离我并不遥远3。我总担 心这样的命运会重新落到我的头上。我是中产阶级,然而我活得并不惬意,活得并不自在。

我是成功了,但这又怎么样呢?种族主义仍死缠着我的同胞。在有些社区里,还有人在那 些有钱又有勇气搬入的黑人家庭的草坪上焚烧十字架以示对“劣种人”的威胁。

我们是成功了。我妹妹穿着著名服装设计师设计的名牌服装,却被出租车司机送到了她所 住的紊华公寓的后门,因为他仅凭她的肤色就断定她是女佣,或是保姆厨娘之类该走后门出入 的人,而绝非住在这里的哪一家的女主人。这时,我们的成功变得多么的虚有其表啊!

我曾聆听过移民们白手起家的故事,也听到过那些“为什么你们就不能和我们一样”的简 亘指责。我符合成为美国中产阶级的种种条件,但我时时感到自己不受欢迎、被成见所定格。 我已经解决了衣食住行的种种问题,但我无法逃开老天的报应,那就是偏见。生活很简单,但做一个黑人却并非如此简单。

每天,我都疲于向白人们展示黑人也是人。按过去的话说,我是我们种族的光荣。我是兄 弟姐妹们的保护人,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人以为我抛弃了他们从而抛弃了我。

我在黑人世界和白人世界里两头受气,而双方都是既诅咒我又祝福我。我穿梭在两个世界 中,仔细观察,努力参与。而我也被两个世界所利用,就像拔河比赛里的那根绳子。如果说我 在那位于市中心的办公室里是一个标志的话,那么在我表姐的教堂茶会上我同样也是一个标 志。我的存在减轻了白人们的犯罪感,击碎了黑人天生就不行的种种流言,也向我的父辈们证 明了他们的忍耐的确是一种美德。

我在两个世界都有所涉足,但我无法就此愚弄自己。我能看到白人公然的欺骗,也能看到 黑人痛苦的无助。白人世界的生活令我感到自己的无能为力,而黑人世界的现状则让我感到 窒息。

许多白人就因为他们是最先和新搬入他们社区的黑人谈论草坪里草籽的好坏而自我欺骗地 说种族关系已相当不错。然而,在美国极少有黑人和白人将他们的孩子送入同一所学校就读, 或彼此成为朋友,互相款待时方,黑人与白人一同出去吃饭总会引人侧目。我的许多同事,在 星期五晚上乘坐火车离站后直到周一早上在咖啡机旁看到我这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见到任何黑 人。迄今为止,我这张黑人面孔仍然是件新奇事物,令人惊异。

一些和我相熟的“开明”白人称赞我,却暗示像我这样的黑人是凤毛麟角,我能成功靠的 不是才能,而完全是因为运气好,祖辈积善行德所致。我可以生活在他们之中却很难容忍他们 这种行为。他们怎会在根本就看不起我的同胞时真正尊重我呢?而且,当他们试图将我和我的 同胞分裂开来时,如果我保持沉默,那我又怎能容忍自己的所作所为呢?

白人们不会相信我和他们间有根本差异,而黑人们也不会相信我与他们保持着根本一致。

我只需照照镜子就知道自己是多么忠诚于自己的种族,我亦痛苦地意识到即使穿上高档的 米黄色礼服,我也因自己的肤色而受到人们先入为主的轻视。

至于我同胞们的妒忌,我是否应该放弃自己的事业和已有的生活水准,以抚慰他们并让自 己感到良心安宁呢?不,我不能这样做,这些都是我该得的,我辛勤工作以获得这些享乐,尽 管我从不能做到心安理得地去享受这一切。

中产阶级舒适的生活无从改变我是黑人这一事实,也不会让我忽略我的同胞们所处的悲惨 境地。只要我们作为一个群体仍然被人看低,就没人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只要有一个黑人同胞呆在贫民区里,我们大家就都在受罚;同样,如果有哪位同胞跨越了障碍,我们就跟着一起受益。

第18篇:哈佛大学著名黑人教授亨利

哈佛大学著名黑人教授亨利·路易士·盖茨7月16日被白人警察盘问而引起冲突,这个事件由于总统奥巴马的介入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现在,当事人盖茨已不再坚持这是一起白人警察歧视对待黑人的事件,奥巴马也打电话给那位白人警察,为自己的过激反应表示道歉,但由此引发的社会公正讨论仍然余波荡漾。

美国社会公正的核心价值之一是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平等个体而受到尊重和公民权利保护。但是,这只是一种理想价值,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几乎总是被看成的这个或那个“群类”中的一员,而被与别的群类成员区别对待,最为明显,最带有歧视的就是“种族貌相”(racial profile)。美国黑人有理由相信他们常常是不公正“种族貌相”歧视的受害者,但是,连一些美国黑人都认为,盖茨这次的强烈反应却未必有充分的理由。

32岁的阿拉巴马州黑人居民维克(Lorenzo Wyche)认为,盖茨抗议的时机不好,因为警察到盖茨家执行公务,并不是没有理由的。首先,有人报了案,警察不处理是不对的,而且,报案的人并没有说两个撞门而入的是黑人,所以白人警察不是专门来对付黑人的。其次,报案者说有人撞门而入,也是事实。盖茨家的门卡住了,他和司机一起用力撞门,撞了好几下才把门撞开。警察叫盖茨到屋外问话,盖茨大声吼叫,责骂警察是“种族主义”。实际上,这位白人警察以前并无种族歧视的行为,而且还因为善于处理种族问题, 曾被警察局派去给新警察介绍经验。

盖茨过度反应当然也有他的理由。当一个黑人与一个白人警察发生对抗时,他第一反应是,白人警察这么对待我,是不是因为我是黑人?接下来反应就是,我是否应该抗议,还是默默忍受?盖茨做出抗议的反应,但是正如维克所说,他抗议的时机和场合不对,而且对象也不对。

在美国,警察是否有“种族貌相”歧视,是很难断定的。警察与其他公民一样,在证明他有错之前,他是无辜的。“种族貌相”存在于一个人头脑里,不能无凭无据地定他的思想罪。洛杉矶警察局6年之中收到1200宗“种族貌相”的投诉,但没有一宗是最后成立的,因为没有一个警察会自己公开承认有“种族貌相”歧视。

绝大多数“种族貌相”歧视发生在警察“可管可不管”的模糊范围之内。维克虽然不赞同盖茨的过度反应,但他对白人警察并无好感。有一次他开车上街,前面走过一位白人小姐,他朝她看了一眼,这时旁边的一位白人警察便打开警灯,命令他停车。警察在维克车里没有发现任何违法的东西,随后告诉他,他汽车牌照上的有效标志已经过期,就让他走了。维克说,他无法知道,警察拦他的车,到底是因为牌照,还是因为那白人小姐,当然也无从断定那个警察是不是在因相貌而歧视他。

我自己也碰到过类似的事情。有一次我在限速35英里路段以42英里时速行车而被警察拦下,不仅罚了款,而且还得进驾驶学校学习交通规则。我无从知道,如果一个白人这样驾车,是否会受到相同的对待。但是,事情已经发生在我身上,我违规在前,就算警察对我是“貌相歧视”,我也无话可说。我要抗议“貌相歧视”,那时候肯定不是一个恰当的场合。

我这几年回美国,几乎每次都在海关被要求检查行李。据说好些华人朋友都有类似的经验,原因是华人回国会带一些香肠、腊肉、火腿之类的土特产,而携带任何肉类进入美国口岸都是法律严格禁止的。海关申报单上要求申报,海关人员也会口头问一句,有没有带违禁品。有的华人明明带了,却谎说没带,这种情况不止一次地发生,就连累了其他诚实守法的华裔旅客。在海关行李检查处,排队等候检查的,绝大部分是亚洲裔的面孔。对这些旅客来说,这肯定有“貌相歧视”的因素。但是,海关人员可以说自己在公事公办,你又怎么证明他在歧视你呢?我能够了解盖茨教授在被盘问时的心情,但是,我也同样了解,我所遭遇的事情,原因并不全在于“貌相歧视”。

第19篇:黑人牙膏的消费者分析

黑人牙膏的消费者分析

消费态势分析

(1) 选择黑人牙膏的原因

根据我们小组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选择黑人牙膏的主要原因品牌知名度高,占30%,价格适当占20%,包装精美占10%。赠品吸引占20%。其中占主要原因的是品牌知名度。

(2) 主要消费群

我们的黑人牙膏的产品,品种齐全,适应各大年龄人使用,例如,儿童黑人牙膏,青少年的,和中老年的都有使用,不过通过调查,消费者对牙膏的消费情况也是受知名度和价格的影响较多,所以我们的消费群主要集中在广大青少年市场。例如:高校学生,上班族的年轻男女等。

(3)消费年龄

我们的消费顾客从年龄段上看,从幼到老都有,但经过资料数据收集老看,以17到25岁的年轻人居多,原因经过分析,因为宣传力度欠缺,年龄稍大的顾客因为接触网络或者其他传播途径少,对我们产品不了解。

(4)消费职业

从顾客职业上来看,以学生和年轻上班族这类型消费者最多,黑人牙膏也属于近几年的产品,总体还是喜欢接触新事物的年轻人居多。

第20篇:黑人牙膏营销方案策划书

黑人牙膏营销方案策划书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变化,开始追求健康的生活世界,牙医学会认为牙齿健康是个人健康的重要体现,于是牙齿护理成为了人们每天必做的事情,而市场也为人们提供了各类的功能牙膏,漱口水等护理用品,其中牙膏成为了大众的选择,于是牙膏在市场上作为了一种日用快速流通消费品存在。牙膏在全球占有广大市场,需求量之大,消费者之广泛,让商家趋之若鹜。 目录:

一.产品概述

黑人牙膏于民国22年成立于上海,并在民国38年在台湾开始营业。产品采用优质原料,高标准的品质控制和专业化的生产管理,先进的制造工艺和独特的产品配方,独创辛辣口感。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强大的科研,产品开发,技术创新能力,制造出优质、畅销的口腔护理产品。

当前牙膏市场状况分析

从市场发展看,世界口腔清洁用品市场已进入成熟期,市场细分程度高,品牌忠诚度起主要作用,价格竞争十分激烈;从市场供给看,市场规模相对稳定,市场增长率低;从市场需求看,个性化需求日趋强烈,追求新感觉、健康、美白、天然、全效依然是主流;从品牌结构看,市场集中度高,高露洁、宝洁、联合利华等几大跨国公司品牌占领大部分市场;从产品结构看,市场进一步细分化,新品大量涌现,广泛为市场所接受的是特殊感觉并具有多种功能的产品。从区域和价格结构看,城市市场,牙膏产品进一步向高档化发展;农村市场,低价位产品销售量将快速上升。第一梯队的外资品牌稳固占据城市市场后,营销重心开始大幅向农村倾斜,价格由高价位向低价位渗透,第二梯队的民族品牌开始由低端向中、高端价位反攻。例如,最近高露洁公司针对中国本土企业的主导产品中草药牙膏推出草本牙膏(含田

七、西瓜霜的牙膏)进行低价打压,一向以高价位出现在中国消费者面前的佳洁士也采取了最为见效的价格战,并首次在其强根固齿牙膏广告中高声叫卖“只售两块九!”。

随着牙膏市场的成熟,整个行业形成了佳洁士牙膏、高露洁牙膏、黑人牙膏、中华牙膏四个品牌几乎垄断市场的局面,它们占据了国内70%的市场份额。虽然它们稳居前四,但该行业的竞争却仍然非常激烈,冷酸灵、云南白药、舒适达等品牌产品紧随其后,努力分割市场份额。

二.SWOT分析

1、优势:(1)Darlie形象和品牌的强大力量,成为口腔行业高品质、高档次的代名词;(2)成为牙膏行业第三名,为未来继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3)品牌历史悠久,成为人们美白的首选,专业生产牙膏和牙刷。

2、劣势:(1)没有跟上市场迅速发展的脚步,固执于以前的发展模式;(2)过分以来现代分销渠道,忽略了传统的分销渠道。

3、机会(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卫生也越来越重视,将带来口腔清洁用品的持续增长;(2)经济危机促进了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加大了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快了新产品的投产、上市周期。

4、威胁:(1)国产牙膏的崛起将加剧市场的竞争,分割市场份额;(2)经济危机对牙膏国际市场的影响大于国内市场,行业快速出口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恢复。(3)佳洁士大力研发的新产品,开发并占领更加高档的市场。 三.黑人牙膏的竞争战略定位

黑人牙膏由于生产力的有限,往往供不应求,特别是优惠套装。由此可见,黑人牙膏的品质不是徒有虚名的。随着经济的发展,黑人牙膏的所谓高端市场已经被佳洁士牙膏、高露洁牙膏及云南白药等更高价位的产品所取代,所以黑人牙膏渐渐走入了中低端市场。所以黑人牙膏应该加快新产品的研发速度,同时增加产品的长度和宽度,来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以巩固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四.黑热牙膏的营销战略

(一)目标市场 (1)市场细分

现在的牙膏市场细分化已经非常复杂。主流市场专家的观点认为,牙膏已经形成了以下七大细分市场——美白类、茶类、防蛀类、防脱敏类、天然草本类、口气清新类、儿童类。美白类是中国高端市场中最大的细分市场,超过总体20%;而防敏感市场一直有稳定的消费者人群。

(2)目标市场的选择

黑人牙膏主要定位于美白、口气清新。然后对美白和口气清新系列进行进一步开发。如下表:

(3)市场定位

黑人牙膏是100%的高端产品,而且一直坚持这条路线。在佳洁士牙膏和高露洁牙膏在低端市场销量暴涨时,黑人牙膏依然坚持它一贯的作风,保持自己高品质好品牌形象。它一直是人们心中的一块圣地,只要提到黑人牙膏就会联想到它强大的美白牙齿的效果。

黑人定价高端,各品种间差别不大。且新品定价高于成熟产品。

(二)黑人牙膏的消费者分析

(1)消费者需求分析

1.洁齿:消费者希望有洁白的牙齿,以维持美的形象。是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

2.牙齿保健:消费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治牙病,以维持健康生活状态。

3.口腔卫生:消除口臭、烟渍等,亦是形象的要求。

4.治疗牙病:我国约有30.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病(常见病为牙龈出血、牙周炎、龋齿、牙齿肿痛),这部分消费者使用牙膏的目的就是为了治疗牙病。

(2)消费习惯

1.时间:按长期的生活习惯,人们一般在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刷牙。如有午睡习惯,在午睡后也可能刷牙。

2.频率:24.2%的人每天只刷一次牙,即早起后;大部分人每天刷牙两次,早晚各一次;少数人每天刷牙三次。

3.品牌喜好:14.8%消费者使用固定的品牌;85.2%的消费者随意变换品牌。

4.方式:在家庭中,一般是所有家庭成员共同使用同下品牌,部分家庭为幼儿购买专用儿童牙膏。

(3)购买情形

1.购买决策者:在家庭中,妻子或母亲与61.2%。购买地点:中小型百货商店84.5%;少数人在大型百货商店购买;另一部分人在日杂零售店购买。

2.购买决策因素:

(1)习惯:牙膏是小型日用品,购买风险并不大,人们往往倾向选择自己熟悉的品牌,习惯的口味。

(2)实用:消费者考虑牙齿保健的作用,经常转换使用不同牌号,避免产生抗体。

(3)方便原则:正因为牙膏价值小、风险小,消费者为了图方便省事可能就近购买。

(4)广告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熟悉过程和程度,要受到广告的影响。但习惯后受广告影响少。

3.购买方式:

(1)经常性购买,即用完后再买。

(2)家庭购买多喜欢大号(120g以上);个人购买多喜欢小号(63g)。

(三)价格承受力

1.购买力:2011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消费水平也逐步提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4%。

2.消费结构: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因收入和地域及年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东部地区中高端的牙膏容易销售,年轻人也特别容易接受质量好的中高端牙膏。随着对生活高质量的追求,对家庭日常生活用品的支出也比2010年上涨了2.4% 3.价格承受力:经过对常州大学学生牙膏消费价格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据调查显示,大学生不再把价格因素放在首位,价格不再是影响他们购买的决定因素。价格只是在适时地激励消费者的购买。具体如下图:

由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牙膏的价格集中分布在5-15元左右,这个区间段是最多的,也反映了大多数的人的看法,牙膏是日常生活用品,若价格过高,消费者将承受不起,毕竟这是每天都要的生活用品。所以经济型的牙膏是最受欢迎的产品。所以此时黑人牙膏的价格迎合了大众的消费习惯。

(四)黑人牙膏的营销组合策略优劣势分析

(1)黑人牙膏产品优劣势分析

1.产品规格

黑人牙膏小包装的设计满足了不熟悉黑人品牌的消费者试用的心理,也为那些低收入者提供了消费的机会,由于规格较小,价格也是所有产品中最低的。同时,也与佳洁士牙膏、高露洁牙膏等90克的包装形成竞争。其225克的大包装满足了家庭消费的需求,175克的设计主要为其促销活动提供了方便。 2.产品包装

采用直立包装,明显区别于其他品牌;主体色调依照产品功能划分,基本为蓝绿色,信息主次分明;品牌视觉元素占有2/3的包装面积,中英文名称,突出国际品牌形象,尤其是黑人头的形象非常引人注意;高档产品包装采用闪光材料而基础产品采用普通材料。基本产品的旋盖包装,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形成价格优势。新品采用翻盖包装,顺应了消费者方便实用的需求。 3.产品质量

黑人牙膏总是满腔热情地激发消费者对口腔护理的需求,并满足这种需求,不仅仅提升消费者的外表(牙齿和牙龈的健康)还提升其内在(清新口气带来的超强自信)。黑人致力于不断为消费者提升牙膏的品质,对选择牙膏的成分和配方有很高的要求:黑人牙膏含有二水磷酸氢钙,能彻底清洁牙齿,令牙齿洁白动人; 100%纯净天然香料配方,也是唯一一款不含防腐剂的牙膏,给人清新爽洁的感觉,舒畅持久;含有氟化钠,能强化牙齿珐琅质,防止蛀牙。

黑人牙膏给人带来的漂亮健康的牙齿和清新的口气触动了我们五种感觉中的四种:

1、视觉(漂亮的牙齿);

2、嗅觉(清 新的口气);

3、味觉(黑人牙膏独特的味道);

4、感觉(清新的体验和自信)。

4.附加功能方面

新款黑人牙膏重视产品说明书的作用。外包装内附上精美说明书,重点宣传新产品的神奇效果和使用的非凡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广告达不到的效果。 5.产品策略

从1933年H&H建立,直到2001年,黑人牙膏只靠双重薄荷一个系列四个规格打天下。2003年,由于佳洁士茶爽牙膏的优良表现,黑人牙膏的注意力很快转移到了茶类市场,并且紧密跟着佳洁士,一年之内一口气推出黑人茶倍键牙膏和黑人水清新牙膏两大系列,目的很明显,用黑人茶倍键来拓展茶类市场,目标直指佳洁士茶爽,同时用黑人水清新来巩固黑人双重薄荷牙膏在口气清新细分市场的地位。黑人茶倍健牙膏进展迅速,一年左右时间就超过了早推出市场三年的佳洁士茶爽。2004年下半年,茶倍健薄荷推出,但表现大大逊色于茶倍健,只能作为茶倍健的补充类产品。黑人水清新牙膏虽然标榜自己富含法国天然矿泉水,是真正的高档次牙膏,但消费者却毫不买账,一直不温不火。后来美白系列产品的推出也说明黑人牙膏紧跟佳洁士牙膏的脚步,密切关注牙膏市场动态。虽然黑人牙膏品种较佳洁士牙膏单一,但黑人牙膏的每一步都是成功的。

(2)黑人牙膏定价优劣势分析

现在的高露洁品牌形象逐步由高端品牌一点点下滑成为中低端大众化品牌,三重功效、超强、草本就是高露洁LPP的三大代表品牌;佳洁士的策略是,坚守高端市场,同时兼顾中低端市场,今天佳洁士产品的主体虽然还在高端,但是也有了为数不少的中低端产品,如低端的盐白,中端的珍珠美白。与此同时,曾经是业界零售价最高的佳洁士也在小幅度的暗暗降价,但总体价位还是高端。

对于黑人牙膏而言,在市场发展方向上,一直是最坚定的高端TP市场坚守者。随着佳洁士阶段性的的缓慢降价,黑人牙膏仍全线产品属于高端产品。其价格如图:

(3)黑人牙膏渠道优劣势分析

在渠道策略上,高露洁、佳洁士的做法主要是经销商、直供两条腿走路,KA店铺由厂家直供,中小门店和流通市场由经销商服务。黑人则几乎全部采用经销商来服务零售终端。

通过经销商来服务零售终端的话(即生产商一经销商一零售商),成本较小,风险较小,但也发展较慢,同时需要兼顾经销商的利益。在好来化工公司,经销商被统一称为代理商,除上海市以外,黑人牙膏的产品绝大部分产品销量是通过代理商创造的。2004年后,由于来自沃尔玛和麦德龙的强大压力,才被迫针对这两家客户进行直供。除此之外,好来化工公司在各地都配各自己的销售人员,这些当地招募,熟悉当地市场的销售人员带领DSR一起共同工作,严格贯彻好来化工公司的市场意志。

要成为黑人产品的代理商并不容易,需要人员,网络,运输,资金。尤其是资金。作为代理商的前提条件是所有代理商都必须根据生意量大小不同,有一笔钱交给好来化工公司做为保证金,好来化工公司据此给于代理商一定比例的信用额度,在信用额度金额内,以及一定的时间期限内。代理商必须在有限期限内付清所有商品款项,否则会根据时间长短不同产生滞纳金。至于保证金,则只有双方停止合作时,才会退还。好来化工公司的制度不是十全十美,但过去10余年的快速增长,却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事实。

(4)黑人牙膏促销优劣势分析广告

1.广告

随着黑人牙膏销量的增加及市场竞争的压力,不仅是在各地的卫星电视台,而且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地铁站、公交车的广告投入量同样是惊人的;但分量最重的还不是这些,而是遍布全国各大中小卖场的店内外广告,无论是背胶、灯箱还是包柱,都设计新颖,色泽柔和,充满了清新的气息。其次,所有的广告都洋溢着青春的激情,昂扬向上的斗志,洋气而不媚俗,几乎每一个广告都制作极其精良,这一点不仅远胜CP,与宝洁相比,也毫不逊色。双重薄荷Good Morning广告篇中的歌曲,甚至成为经典,在网上广为流行。 2.促销

黑人牙膏的促销活动主要是它的促销装。促销装在一年主要推出三次,而且每次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其促销装几乎涉及了所有的产品和包装,主要的产品装有茶倍健140克+50克,140克7折;双重薄荷系列225克7折,225克+50克,175克75折,90克8折,175克送弹力洁齿牙刷;水清新140克7折:透心爽120克75折;超白系列140克7折,90克8折,还有就是物超所值的2支175克双重薄荷送一个陶瓷杯,其赠品都是做工精致,质地优良的产品,所以顾客都非常喜欢,放心的购买。

发展中的北部、西部地区市场,促销装占总销售中的比例大约是60.70%,在成熟的南部、东部地区市场这个比例大约20.30%。黑人牙膏这一招屡试不爽,而且在同业竞争品牌效仿的时候,却东施效颦,怎么都达不到黑人牙膏的轰动效果。但黑人牙膏这一招好来公司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六、给黑人牙膏的建议

作为牙膏行业的老三的黑人牙膏,其很多方式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的。而且现在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据一些数据了解到中国每年新增12万个企业,而死亡则有10万之多,大企业平均寿命7到5年,小企业平均寿命4到2年。2008年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雷曼兄弟公司不是也破产了吗?所以好来化工公司应该有危险意识。

(一)保证产品质量

现在黑人牙膏的品质还是一如既往的好,所以黑人牙膏的口碑非常的好。产品质量是产品的核心价值,所以无论是新产品还是基本产品,宁愿供不应求也不能粗制滥造。

(二)拓展新的销售渠道

由于好来化工公司和大型零售商的双重压力,黑人牙膏的代理商的利润是很低的。而且由于黑人牙膏的促销装很畅销且供不应求往往会导致代理商抢货的现象,这就激化了代理商与厂家的矛盾。所以厂家在照顾代理商的同时应拓展自己的销售渠道。好来化工公司可以在大城市中心建立自己分销系统,在向大型卖场、超级市场等店面铺货外,也可以把自己的产品进一步渗透到经济并不发达的农村和西部市场。特别是那些只有佳洁士牙膏和高露洁牙膏、中华牙膏等低端产品的店铺,鼓励这些店铺铺货,并给与一定的保障,例如:包退包换,优先给予促销装等方式让黑人品牌深入到底层的老百姓心中。

(三)进一步扩大知名度

黑妹牙膏无论在包装上还是品牌名称上都与黑人牙膏有一定的相似度,很多消费者都认为是同一家的产品,特别是农村地区。有些人对黑人牙膏的价格望而生畏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与它很相似的黑妹牙膏。所以黑人牙膏应进一步扩大其知名度,让消费者认清黑人牙膏与黑妹牙膏是不同的。

(四)转变促销方式

虽然黑人牙膏现有的促销方式是其他所有牙膏公司都无法复制的,但其代价也是非常大的。就以双重薄荷2支175克双重薄荷送一个陶瓷杯为例,2支175克双重薄荷价格在22.75元左右,而该套装的售价就是23.5元,可见杯子完全是白送,像这样的套装有可能根本就无法给企业带来利润。

所以企业可以缩小促销装的品种范围,不一定是几乎所有的产品,同时以其它的方式进行促销。例如:团购优惠,网店经销,助学活动(主要是建立黑人牙膏可信任、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口腔卫生讲座(宣传日常口腔卫生观念,可以增强融洽度、认同感和亲和力),企业赞助学生社团活动(提高企业美誉度和认同感)等。

(五)加强好来化工公司的管理

好来化工公司对很多知道黑人牙膏的消费者来说是很陌生的,这也不怪消费者,好来化工公司行事一直是很低调的。就是它的官方网站也是在2005年后建立的,而且内容非常的简单,其对公司的介绍就更为简单了,几句话轻轻带过,没有任何的炫耀,没有任何的张扬,只是告诉浏览它的人,黑人牙膏的生产商叫好来化工公司。

低调固然好,但低调不代表公司的管理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好来化工公司应发展黑人牙膏品牌的基础上加强公司管理,扩大公司的知名度,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使好来化工公司能健康长远的发展。

通过上面的各种措施,相信黑人牙膏的销售量将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并稳居行业第三,甚至赶超高露洁牙膏成为行业老二。只要黑人牙膏坚持自己的原则,开发自己的新产品开拓新的市场,并巩固原有的市场,相信黑人牙膏产品将永远站在行业领先位置的优质品牌。

莫让法律黑人范文
《莫让法律黑人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