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三年级上册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3-03-23 18:09:0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三年级数学上册《年月日》教学案例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学案例

一.教学课题:走进天文馆信息窗2——年月日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注意事项:“合作探索”部分的三个例题,分别是学习一年有多长、学习月的知识、学习有关日的知识,从中不难发现,它是延着年、月、日的知识体系而编排的。其中,例题二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并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它学习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对整个内容的学习质量。

教学的层次性: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教材中的三个例题虽然都属于“合作探索”,但这里的探索必须划分层次,否则就会使教学陷入无序的状态之中。 三.教学方法:

(一)尊重学生已有的年月日知识。虽然年月日的知识是非常抽象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这是学习的重要经验基础。如果学生不具有这样的经验,教学只能是灌输式,所以教师要在正确估计的基础上提前布置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积累相关的经验。

(二)教学的基本方法——归纳法。年月日作为计量地球公转与自转的时间单位,这方面的知识是有规律可循的,要通过年月日时间规律的归纳与探究,梳理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提供探究材料,通过对材料的对比辨析进行归纳,这就是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一) 天文知识引入、揭示课题

师:太阳、地球、月亮三个星球不是孤立存在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究竟是怎么转的。(课件演示三球转动过程)

师:看了短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地球绕着太阳转动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地球自己转动一周的时间是一日。 月球绕着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是一月。 师板书:年、月、日

引入:有了太阳、地球、月亮的相互运转,才有了年、月、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年月日。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了解学生的认识起点,课题质疑

1、关于年月日,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自由发言,师适时板书)

2、关于年月日,你还想知道什么,有哪些疑问呢? (生提出问题)

(三)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1、1年有多长?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由交流。

(2)师: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三个小朋友的话。 学生读书。

师: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反馈。师板书:平年 365天 闰年366天)

师问:平年有多少天,闰年有多少天?一年有365天是什么年?有366天呢?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闰年和平年的天数。 师:看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1:平年为什么是365天,闰年为什么有366天? 生2:为什么有平年和闰年呢?

师:是呀,每年都是365天不行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9页“你知道吗”读一读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了解平年和闰年的知识。)

2、认识月

(1)观察年历,回答问题

师:其实在我们常用的年历卡上也有许多数学知识,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年历卡片,结合学习提纲,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一、

三、

五、

七、

八、

十、十二月(每月31天)

四、

六、

九、十一月(每月30天) 二月 28天或29天 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认识大月、小月。

师:在数学中,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书:大月)。 师:同学们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师: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你们能自己想想办法吗? 生:(自由发言)

教师用课件出示左拳图,介绍用左拳记忆的方法。

师:为了更容易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你们还可以记住下面的歌诀。

一、

三、

五、

七、

八、

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

六、

九、冬三十整, 教师说明:这里的“腊”是指十二月。冬指11月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好的办法记一记。

3、认识平年、闰年

教师指出: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根据这个特殊的月份,我们把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板书:平年),把二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板书:闰年)。 师:这就是说,要确定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看哪个月的天数?

师: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万年历,把1993—2004年中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师:根据2月份的天数查一查1993—2004年这些年中,哪几年是闰年? 引导学生得出: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你推断一下,2008年是平年还是闰年?2008后下一个闰年是几几年呢?

师: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这些闰年的年份与4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把这些年份都除以4,看一看能够发现什么? 教师出示计算结果:

1993÷4=498„„1 1994÷4=498„„2 1995÷4=498„„3 1996÷4=499 1997÷4=499„„1 1998÷4=499„„2 1999÷4= 499„„3 2000÷4=500 2001÷4=500„„1 2002÷4=500„„2 2003÷4=500„„3 2004÷4=501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师:这就是说,要判断某一年是不是闰年,就可以用这一年的年份除以4,看是不是4的倍数。指导学生看课本第49页上的注释,认识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的特殊情况。

所以我们有这样一种说法:四年一闰,百年不全闰,四百年又闰

为什么是四年一闰,百年不全闰,四百年又闰呢?这跟太阳的公转周期有关系,

4、梳理知识

学完了今天的年月日知识,你有哪些收获呢? 出示课件:(同桌互议后汇报)

我知道了一年有( )个月,大月有( )天, 小月有( )天。平年二月有( )天,闰年二月有( )天。

我还知道每( )年有一个闰年,闰年全年有( )天,平年全年有( )天。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同学们今天都学得很认真.奖励你们去智慧岛玩闯关的是游戏,愿意吗? 第一关:小法官

(1)每年都是365天。( ) (2)24个月就是两年。( )

(3)小明的书包是2001年2月29 买的。( ) (4)有些人4年才过一次生日。( 第二关:动脑筋:

1992年2月23日是小红的第十五个生日,而爷爷再过几天才过第十五个生日。 (1)爷爷的生日是( )月( )日 (2)爷爷这一年是( )岁

(五)总结评价,升华认识

同学们!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是宝贵的,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五.教学反思:

1.将数学学习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要做到利用天文馆里的信息学习数学,借助经验理解知识,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了解初步的天文知识,受到科普教育。2.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通过提出和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推荐第2篇:三年级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女娲补天》教学案例分析

一、导言激趣

师:同学们喜欢读神话故事吗?大家看大屏幕,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生1:这是《嫦娥奔月》里的嫦娥。

生2:孙悟空,《西游记》里的人物。

生3:这是后羿,故事的名字叫《后羿射日》。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大家一起读课题。

(学生读)

[评] 从“嫦娥奔月”到“女娲补天”,教师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

二、启发质疑,整体感知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生2:我想知道女娲用什么东西在补天。

生3: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

师:对啊,那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女娲补天的原因?哪些自然段写了女娲补天的过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学生自由读)

[评] 引导质疑,了解学生的阅读关切,梳理课文。

三、品读体会灾难的可怕

师:女娲为什么要补天?默读第1自然段,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吗?

生:女娲要补天的原因是天塌了。

师:天塌了,此时的天空是什么样子?大地又是一幅什么景象?请大家分别用横线与波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学生边读边动笔找句子)

师:认真读读划上记号的句子,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是从哪些重点词里体会到的呢?

[评] 训练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好!

生1:这个景象太可怕了!

生2:人们太悲惨了!

师:请一位同学读描写天空的句子,同学们想一想,你从哪儿体会到了可怕呢?

生1:天塌下了一大块。

生2:露出的是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教师用课件出示句子,在重点词“一大块”和“黑黑的大窟窿”上打上记号)

师:谁来读这句话,让我们的头脑里出现那幅可怕的画面。

(教师点学生读)

师:天啊,太可怕了(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这句话),咱们一起读——

(师生一起读课文)

师:天塌了,大地又是怎样一幅情景呢?请一名同学读,你们从哪些词里体会了这种可怕与悲惨?请在重点词下打上点。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的句子,在“震裂”“一道道”“熊熊”等重点字词上做标记)

师:想象一下,“地被震裂了,露出一道道深沟”是怎样一幅景象,“山冈上燃烧起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这些词句又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地被震裂了,大地上到处是深沟。

生2:大地上的深沟一道一道的,很多很多。

生3:山冈上全部是火。

师:从“熊熊大火”这个词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1:火烧得很大很大。

生2:我还看到了田野里无论是哪个地方都是水。

生3:田野里全部都是水,真可怕呀。

师:同学们,你们能够通过读,让我们感觉到深沟的多、火势的大、洪水范围的广吗?

(教师点名读)

师:大火和洪水中的人们在遭受怎样的痛苦呢?请大家默读这句话。(出示句子“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师(轻声):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呢?你看到了什么?一双双什么样的眼睛?

生1:我听到小孩子哭着喊救命。

师:你听到了爸爸**的声音了吗?

生2:我听到了爸爸妈妈拼命喊着自己孩子的名字。

生3:我看到了一双双惊恐的眼睛。

生4:我看到了绝望的眼睛。

生5:我看到了一双双手伸出来求人援救。

师:一起读这句话,读的时候别忘了刚才看到的令人心痛的情景。

(学生有感情地读)

[评] 点学生读三个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读、品、想象,把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使词句的教学落到了实处。

四、精读补天过程,感悟人物形象

师:看到这些,女娲是什么心情?第2自然段是怎么说的?

生:女娲难过极了。

师:“难过极了”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难过。

师:那就请大家带着“难过极了”的感情来读一读这一段。

(生1读)

师:有一点难过。

(生2读)

师:有一些难过。

师:“难过极了”是难过得到了极点,再请一名同学读。

(生3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到这里,女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我觉得女娲的心地很善良。

师:善良的女娲是怎么做的呢?

(教师引导读第2自然段内容)

师:作者详写了女娲补天的过程,默读第

3、4自然段,女娲为了补天,做了哪几件事呢?

(学生起来回答,但是答案基本是照念课文)

师:你告诉了我们女娲补天的经过,那你能不能简单地说一说,女娲依次做了哪几件事呢?

生:她到山上找了五彩石来补天。

师:找到了五彩石接着干什么呢?往下看课文。

生:把五彩石放在圆坑里冶炼。

师:最后呢?

生:去补天。

师:女娲是怎么找石的?

(学生读出相关句子,教师用课件出示句子)

师:“忙了几天几夜”这里的“几天几夜”你怎么理解?

生:“几天几夜”是说忙的时间很长。

师:自由读这几句话,想想女娲这几天几夜忙碌的情景。

(教师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了之后再点学生起来说)

生1:课文里说山上全是零零星星的碎块,我想她找石头一定很累,找石头的时候还时不时地停下来捶捶腰。

生2:她的手指一定给磨破了皮。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多丰富啊,接着往下想。

生3:她的腿也可能因为劳累而觉得很酸很酸,就像我们运动会上跑长跑之后的感觉。

师: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已经身临其境了啊!

生4:女娲的眼圈黑了,她已经累得直不起腰来了。

师:女娲就是这样忙了几天几夜啊!请同学们一起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

师: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怎么办呢?

生:于是,她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师:你怎么理解“找啊找啊”。

生1:就是不停地找。

生2:就是到处找。

生3:找了很长时间。

师:她可能到过哪些地方去找纯青石?

生1:到过清清的泉水中。

师:对,最后是在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但是在找到之前,她还去过哪些地方找?

生2:到山顶上找过。

生3:到草丛里找过。

生4:到森林里找过。

生5:到悬崖边找过。

生6:到瀑布下面找过。

师:找啊找啊!请大家再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有感情地读)

师:你为什么把“找啊找啊”读得比较慢?

生:她去很多地方找过,找了很长时间。

师:一起读这句话。

[评] 教师善于把握文章中的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补白,使女娲的形象走进孩子心灵。

(学生再次读)

师:五彩石找齐了,女娲是怎么炼石的呢?

(学生读相关句子)

师:这里的“冶炼”你觉得是什么意思?

生:是提炼吧。

师:请大家认真默读这句话,女娲具体干的什么事叫冶炼呢?

生:女娲把五彩石用神火变成了很稠的液体,这就叫冶炼。

师:说得好!我们可以联系下文理解词语,也可以查字典理解,“冶炼”这个词字典是怎么说的?

师:女娲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才化成很稠的液体,你们想想,“五天五夜”是从星期一到——

生:星期五!

师:这五天五夜女娲是怎样度过的呢?

生1:她废寝忘食。

生2:她眼睛盯着神火,一动也不敢动,一发现火小了,马上让它变大。

生3:神火的温度太高了,女娲不停地擦着汗。

„„

师:五天五夜过去了,五彩石终于炼成了液体,女娲又要接着忙碌了,请一名学生读写补天的句子,女娲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呢?

生:她在往上泼的时候,这些液体可能会溅起来烫伤自己。

师:还可以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想一想。

生:天上的大窟窿在冒火,火可能落下来烧伤女娲。

师:多么感人的一幕幕情景啊,让我们一起来读第4自然段吧。

(师生齐读)

师:天补好了,人们的生活从此怎样?你能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生:大地上到处欢歌笑语,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师:《女娲补天》的故事读完了,再看看全文,你想说点什么?

生1:女娲用尽心思在帮助人们。

生2:女娲为了人们不再痛苦,自己宁愿冒险,宁愿吃苦。

生3:女娲是人们的保护神。是她创造了人类,人们遇到困难时,她又历尽艰险来帮助人们。

生4:女娲很勇敢。

生5:我们应该向女娲学习,做个善良、勇敢的人。

生6:我真喜欢女娲。

师:这是一个多么感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啊,你们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吗?

生(齐答):会!

[评] “课”似看山不喜平,教师引导学生走近女娲,进而让女娲走进孩子的心灵,这一学习过程是一种发现之旅。

五、拓展

师:神话故事不只有《西游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还有很多很多神话故事向你展示着一个个神奇感人的世界。请大家准备一个神话故事,回家讲给家人听!

语文是人文的,语文应回归人文;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语文要回归积累;语文要美读吟诵,语文要回归诵读;语文承载着文化,语文要回归文化;语文要咬文嚼字,语文要回归语言文字训练;语文即生活,语文要回归生活。明确了以上观念,再来透视剖析我的语文课堂,当前我们语文教学要正本清源,简约就是返璞归真,也是本色的语文。摒弃一切浮华做秀,简简单单地教语文,简约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做减法,而是来自于教者对文本独具匠心的解读,源于对学生真切、真诚的爱,来源于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感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活力和创造力,这是因为智慧得到了解放,只有师生的解放才能释放美丽的精彩。我从谢艳老师的课堂中,就感受到了因简约而美丽、因简约而精彩的教学风景。

1.对文本的解读深入“简出”

没有教育的真诚和深刻,就没有精彩的生成,老师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在与文本的对话、与人物女娲进行的心灵碰撞中,师对文本有了独到的见解,对教材进行了取舍和加工,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具有简约之美的教学设计:读题质疑→引导品读第一自然段,体会灾难的可怕→精读补天的过程,感悟人物形象→评价升华。这样的教学流程简洁明快、朴实无华,这一切源于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而不是像某些课堂上,在看似美丽繁琐的教学环节和学生的表面热闹之后,课堂却显得是多么的贫乏与苍白。谢老师的教学是有效的。

2.以学定教,因简约而精彩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画,而不是一切必须遵循的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而必须独具慧眼,善于倾听孩子心灵之声,巧妙捕捉,并即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的统一体,简约的语文课堂就是将预设的目标开放地纳入,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使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选择、自由发挥,完成由一种思路到另一种思路的切换,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从一元结论到多元结论的转换,教“女娲找石”部分,紧扣了“几天几夜”一词,引导学生想象女娲几天几夜忙碌的情景,由于教师巧妙引导,将“几天几夜”这个词变成了孩子头脑中一个个画面,有的孩子想到了女娲因找石而累得捶背、眼圈变黑的形象,还有一个孩子这样比较:女娲的腿也可能因为累,而变得酸酸的,就像我们运动会长跑一样。孩子们这些充满个性化的解读,这样充满教学智慧的片段,在实录中随处可见。师生互动,心灵交流,思维碰撞,在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个性的张扬,感受到的是爱、尊重和平等。

3.一课一得,扎实解读

一堂课要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要解决的问题,使他们真正学有所得。谢老师这一点做得比较好,她和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去体味和感悟,安静投入读书思考,不仅读出了女娲悲天悯人的伟大的爱,还读出了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中华民族精神,更让女娲这个充满人情味的神话英雄走进了孩子的心灵。孩子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真实情感得以抒发,这是源自心灵的感动。

此外,在与文本对话中,教师巧妙地将“把话变画”理解词句训练、抓联系、句群训练等穿插其中,突出了年段的教学特点,显得扎实、有实效。简约本色的语文,归根结底就是学习语言,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它能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

我们知道,没有缺陷本身就是一种缺陷。宁有真实的缺陷,不要虚假的完美是本色语文的追求。课毫不掩饰真实的缺陷:其一,本次教学还可以继续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时间和空间与文本对话;还应该将学生的感悟进一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对女娲形象的认识不会停留在浅表或概念。其二,在教学节奏里,如何做到张弛有度、审时度势,做到因势利导、实中求活、活中求实,使课堂教学更加充满灵动与和谐。

推荐第3篇: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学 校:昌吉市二六工镇中心学校 年 级:

三 年 级 日 期:

2013年9月1日

小学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三年学生进过了两年的学习生活,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在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对于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上。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和家庭生活转变为以学习为主的学校生活,是一次质的飞跃。从进人校门开始,学校生活便成为小学生生活中最有意义的内容,成为他们心理发展的主要源泉。能否逐渐的适应学校生活并且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等等,对于小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而三年级是小学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在认识和情感方面是一个飞跃转型的发展期,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多样化,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情绪趋于稳定,情感有一定的选择性,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他们更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启发下,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学习能力,发展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以此为目的将这部分教材分为五个内容:

1、自我认识

2、学习策略

3、人际关系

4、思维训练

5、其它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认识自我,愉快的接纳自己。

2、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培养一些学习的策略。

3、通过系统的人际交往心理和技能训练,学会尊重、赞美、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学会与同学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4、通过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脑力,调动学生的潜力。

四、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技巧、人际交往能力

五、教学措施

1、根据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课程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主,老师作为启发者,营造宽松、真诚、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话想说,想说就说,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师生之间诚恳平等的交流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2、从每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入手,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课为主题化理论,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施加影响。小品表演法、设境讲解法、故事启迪法、团体游戏法、动画演示法等,同时注意结合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直观。

3、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者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个别咨询或团体辅导,让他们能尽快摆脱困惑,健康快乐成才

小学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录

1、认识自我

2、集体中的我

3、同班同学

4、帮助别人真快乐

5、我的老师

6、学习百宝箱

7、学习方法实战场

8、圆的联想

9、插上想象的翅膀

10、心情小精灵

11、我怎么办

12、感恩礼盒

13、真诚的礼物

14、休闲活动

15、寒假何处去

9、插上想象的翅膀

【教学目标】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认识事物,发展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帮助他认识事物,发展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引出课题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视频地址:略)

师:这是一段广告,广告中的美女在做什么事情?

生(齐答):想象

师:很好,她在想象,她手中出现的舞台,婚礼,房子,车子都是她想象的,这位美女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大家想不想,像她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让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呢?

生(齐答):想

师:好,相信大家也想像她一样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现实中翱翔,那么我们进入今天的课题——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了解想象

师:既然大家想插上想象的翅膀,那么我们就要首先来了解一下想象。老师先给大家举几个关于想象的例子。

例1:爱因斯坦在头脑中创造相对论,他是先在头脑中想象着如果人以光速运动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情?后来他的相对论才被科学实验所证明。

例2:动画设计师在头脑中构思出栩栩如生的动画形象,比如说猫和老鼠,米老鼠唐老鸭;这些形象的动作表情都是设计师事先在头脑中想象出来的。

例3:建筑师在设计产品时,要在头脑中构思建筑物的外观及内部结构;

例4:《哈里波特》的作者在动笔写小说前在头脑中虚构并未发生的故事情节。

老师列举出这些例子是为了让大家更形象地了解想象,那到底想象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看一下它的含义。通俗地讲,想象就是在头脑中模拟事物的形象、模拟事情的发生,或者说在头脑中做实验。而这种能力就是想象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想象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重新组织加工而形成的新形象、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案的思维活动。大家清楚地了解了想象了没有?

生(齐答):了解了。

师:好,那大家想一下想象力还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

生:写作的时候,需要想象力。

师:很好,这是大家在学习中最常用到想象力的地方,写作需要大家构思思路,展开想象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玩电脑游戏的时候,我要想象我的对手会有怎样的招式或动作,然后我才采取行动。

师:不错,提到了现在最热门的事物,电脑游戏也是需要大家的想象力的。其实大家想想网络游戏的设计者,肯定也是需要丰富的想象力的。

生:对啊,要想象怎样才可以把游戏做得更好玩。

师:还有哪些?

生:打篮球的时候需要想象力,我要想象我的动作,然后做出漂亮的动作。

师:恩,很好!

生:老师,玩悠悠球的时候也需要想象力,我需要想象怎样可以把各种各样花哨的动作做出来。

师:对啊,玩悠悠球的时候也非常需要想象力。

生:老师,做数学题的时候也需要想象力,尤其是空间想象力。

师:恩,是啊。立体几何尤其需要大家的想象力,大家要把平面的图形,想象成立体的,这样做起来会更容易。大家举了很多的例子,都非常好。老师也想举一个生活中的,比如,一个家庭主妇她要做饭,要洗衣服,要拖地,这三件事情如何做,更省力或更省时间,同样是需要她在脑中想象一下的。还有大家做学习计划,同样需要想象力。其实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想象力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大家了解了想象力的含义以及很多关于想象力的例子,下面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想象的巨大魅力。

三、感受想象

(展示爱因斯坦的图片以及名言)

师:大家知道这是谁吧?

生(齐答):爱因斯坦。

师:对,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大家一起读出来吧。

生(齐读):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现代科学巨匠。

师:是的,爱因斯坦特别强调想象力在科学发明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想象力比知识都重要。其实还有很多科学家都特别推崇想象力的重要性,比如校庆给大家做演讲的杨振宁教授也认为想象力很重要,他就说了他读书时他导师的例子,他导师是一位非常具有想象力的学者,他每天都想象出很多奇怪的问题,然后再与他的同行讨论他想象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灵感,为他们的科学创造铺路。下面我们再欣赏一些具有想象力的图片,大家感受一下想象力的巨大魅力。(呈现图片)

生:哇,那是什么啊?

师:第一幅图想象骑车的景象。第二幅图瑞士军刀,这军刀很有想象力,包括了很多功能,当然也很贵,有人说一声拥有一把瑞士军刀就够了,它能够实现很多功能。

生:看起来,挺好的。

师:大家知道这幅图是什么吗?

生:书!沙发!装饰品!

师:有同学的答案接近了,实际上这是一把椅子,你想到了吗?下面这幅图是什么呢?

生:也是椅子!

生:不是,是摩托车。

师:对的,是摩托车,不过是藤制的摩托车。下面的图片呢?

生:哇,土豆啊!

生:哇,那人想象得好厉害啊!

师:还有很多关于能显示想象力巨大魅力的图片,我相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也能见到很多。那么,我们总结一下想象力的巨大魅力在哪里?

师:第一: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发明的向导。比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都是以想象力为基础的。

第二:想象力可以将你带入一个虚拟世界,实现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想象力可以使你享受快乐,享受惊奇,享受自由,享受现实生活中少有的感受。比如,现代人都很喜欢玩网络游戏,为什么呢?因为在这样一个想象的世界里,你很自由,想买房就买房,想买车就买车,想偷东西就偷东西,不受道德的约束,在想象的世界里,你很自由,很享受。

第三:若想完成任务,需要具备想象力,要能够在头脑中反复地做实验,然后筹划出方案。较为发达的想象力能够使人制定出较为完善的方案。比如说大家要期末考试了,你就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这个学习计划同样需要你的想象力,你要想象如何分配时间,如何复习地更好!

第四,由于想象力是在头脑中做实验,所以运行快,而且不需要什么成本。比如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实验是这样的: 第一组学生在20天内每天练习实际投篮,把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记录下来。第二组学生也记录下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但在此期间不做任何实地练习。第三组学生记录第一天的成绩,然后每天花20分钟进行想象性的投篮。如果投篮不中时,他们便在想象中做相应的纠正。事情的结果是:第一组每天实际练习20分钟,进球率增加了24%。 第二组因为没有练习,也就毫无进步。第三组经过想象练习,进球率增加了23%! 还有一个实验是心理学家凡戴尔做的,他的实验证明:让一个人每天坐在靶子前面想象着他对靶子投镖,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心理练习几乎和实际投镖练习一样能提高准确性。其实这种有目标性的活动,都可以通过想象来实现。

四、小结

童言无忌,孩童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机,孩子们奇异丰富的想象往往孕育了促成奇妙的创新。可以说,任何创新都萌芽于看似幼稚的异想天开中。作为大人,我们要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10、心情小精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各式各样的摇滚玩具。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在游戏中体验自制玩具的愉悦。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启发各种奇妙的想象,力求创新。

【教学难点】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孩子们是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片的陪伴下长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故事,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于是,课开始采用讲自编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感情丰富的给学生讲故事:“刺猬妈妈带小刺猬到山坡上秋游,由于小刺猬滑了一下卷成一团滚下山坡,在沿途滚动时欣赏到秋天的美景,高兴得笑起来,结果发现做了个梦。”学生随着小刺猬的梦进入想象的殿堂。

二、创设情境,丰富想象

1、启发想象。

学生闭上眼睛,放松心情,随着我的话语开始想象,感受自己是一个摇滚小精灵在大自然中欣赏秋天的美景,学生自由展开想象。

2、引发思考。

当你变成小精灵后,你希望自己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由于每个孩子的生活条件不同,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制作材料。

3、语言表述。

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我准备利用各种颜色的笑脸为奖励品,奖励给一些有独到见解、敢于表现的学生,以此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克服以往以教师诱因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4、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比赛滚动小精灵,比一比哪组的小精灵滚动得最快最好。

其他同学观察后讨论:

(1) 怎样制作摇滚小精灵才能跑得又快又好?

(2) 滚动小精灵有什么技巧?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合作探究游戏过程中获取的知识。这样既让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又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5、大胆创作,点拨引导。

给学生一个想象自由飞翔的空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创新,并放轻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想象,大胆制作,体验创作过程中的乐趣。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并加入学生中讨论,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6、展示评价,交流经验。

采用自评、组评为主和教师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让学生树立“我能行”、“我真棒”、“我也能当小画家”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7、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先整体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然后评选出最佳创新奖、最佳合作奖、最佳表现奖。最后小结利用生活动中的废旧材料,根据特点自制各式各样的玩具。

11、我怎么办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画读懂故事。

2、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评一评谁的做法好。

3、在交际中做到:说清楚、听仔细。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注意听,(课件:破碎声)你们听到什么啦?想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二、交流

1、看图了解故事。训练点:听、说

(1)请女同学看图了解这件事,男同学闭上眼休息一会儿。师:女孩子们注意了,看图要仔细,记清楚你看到的事情,待会儿,要请你把这事讲给男同学听,看谁讲得最清楚。(请女生看图。)

(2)记住了吗?(关课件)请你把这件事告诉你旁边的男同学,比一比谁听得最认真。

(3)谁来把你听到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4)请学生说说,谁讲得最清楚。(出示课件)师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和别人进行交谈时,要注意:说话说清楚,听话听仔细。(板书:说清楚听仔细)

2、自由谈论。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放课件:小松该不该如实地把这件事告诉爸爸?爸爸的做法对吗?)

(1)请和周围的小伙伴说说自己的看法。

(2)全班交流,说说你们的看法吧。有不同的意见吗?鼓励学生大胆说不同的想法。

(3)猜测:爸爸打小松时,心里可能想了些什么?

3、孩子们,你们挨过打吗?怕挨打吗?刚才,我们讨论的是发生在松松身上的事,现在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是你不小心把爸爸心爱的花瓶打碎了,你该怎么做呢?(课件问题:如果我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呢?)板书:该怎么做

(1)现在请你们下座位,去找自己的好朋友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再听一听你的好朋友他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做。(强调说话说清楚,听话听仔细。) (2)全班交流,请你们说说,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有不一样的做法吗?

(3)教师小结学生的几种做法并引起新一轮的交流、讨论:你觉得哪种做法好?为什么?你觉得哪种做法不太好,为什么?老师注意调动学生参与讨论、争论。

(4)分小组讨论哪种做法好,哪种做法不好,为什么。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

4、刚才小朋友谈到了自己心里想的,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大人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想怎么做。那么,今天回家后问问妈妈爸爸,他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想,怎么做,好吗?

5、课前老师采访了几位家长,大家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录音课件:A要是我儿子弄坏的东西很贵重,我会觉得心痛,可能会控制不了情绪,但冷静下来还是要肯定他是诚实的。C其实,有时侯孩子做错了事,比如打碎东西什么的,如果他主动来告诉我,是可以原谅他的,如果他不诚实,我会很生气,说不定会打他。B我的孩子比较内向,他如果不小心弄坏东西,我会先安慰她,再提醒她以后做事细心点。)看来,爸爸妈妈还是喜欢怎样的孩子?(板书:诚实)

三、创设情景

1、同学们,平时我们在学校学习,可能会不小心弄坏别人的东西,比如(出示课件:不小心弄坏别人的新文具……)你会怎么做?

2、如果是你的新文具被别人弄坏了,你会怎么想?所以我们不小心弄坏了别人的东西,一定要想想别人的心情,不仅要诚恳的向别人道歉,还要尽量去弥补自己的过失,你们说对吗?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交流讨论,不仅知道弄坏别人的东西该怎么做,还知道了和别人交谈时,说话要——说清楚,听话要——听仔细。

12、感恩礼盒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理解父母,体验父母的爱的基础上产生感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父母、体验父母的爱。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揭示主题 (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师:当儿女想收获一缕春风时,她会给予整个春天;当儿女想捧起一簇浪花时,她会给予整个海洋。孩子,这就是父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畅游爱的海洋,感受世间这份珍贵的感情——挚爱亲情。

二、事迹暗示,体验亲情

汶川大地震中,有位母亲用自己的身躯为她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天空”,她留在手机上的遗言,感动了亿万中国人。

1、请搜索出来的同学概述这个感人故事。

2、这位母亲是伟大的,但她不是唯一。这样的故事,这样的父母还有太 多太多,搜搜看,你还能找到哪些父爱故事。

3、你还有哪些搜索方法,试试看

4、筛选最令你感动的故事放入收藏夹,然后与大家一起分享。

5、有的时候不需要一个故事,仅仅一瞬间或一首歌,亲情给我们带来的感动依然能扣响我们的心扉。

6、学生谈感受。

看了这么多亲情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三、亲身体验,感悟亲情

1、回想亲人的关爱,讲述自己和父母的故事。

(1)温馨提示:在你生病的时候、在你遇到挫折的时候、在你伤心难过的时候……你与父母发生了哪些故事,和小组同学相互讲一讲。 (2)亲情故事会。

2、体会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

四、感恩亲情,回报父母

师:母亲永远给孩子挡风雨,父亲的背永远是孩子的靠山;父母的爱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黑暗里的一束光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

1、七嘴八舌谈感恩: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2、说说心理话。

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但十几年来父母无私无怨无悔的关爱着我们,我们也应该将感恩化为一种行动,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天做起。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回报我们可亲可敬的父母亲。

五、课后延伸,情感升华

师:感恩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美德。爱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享受,我们付出爱的同时,享受着一种幸福和快乐,享受着生活,享受着人生……毕淑敏“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但有些东西却永远无法补偿”所以乘着父母都还健在赶紧的行动起来吧,莫给我们的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

13、真诚的礼物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学会抓重点词句体会微笑的神奇。

2、懂得微笑能带给我们幸福和快乐的道理,学会在生活中善待每一个人。

【教学重点】懂得微笑的神奇力量,学会用微笑善待身边的人。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真诚的微笑能带给人快慰,让人释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收到过礼物吗?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当时的心情吗?那你们有送礼物的经历吗?送出礼物那一刻,又是怎样的心情呢?(生汇报)

2、师:世上有一种礼物,它不仅能传递祝福,而且还有着神奇的力量。那它到底是什么礼物?又有着怎样神奇的力量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真诚礼物》这一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师:让我们先来一个读书的小比赛,看一看哪些小朋友在读课文时能做到:读准字音,声音洪亮。(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情况。(出示课件1)

三、细读感知

1、师: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有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婆婆一个人住在山脚下的小屋里,在你看来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孤苦伶仃”呢?(孤单困苦,无依无靠)老婆婆一个人生活,无依无靠。同学们刚才读了课文,老婆婆家里怎么样?(穷)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出示课件二,生汇报,师相机指导:“支起”“只有”“老羊皮”“唯一”)

2、师:你能再读读这句子,让我们在你的朗读中感受老婆婆贫穷的家境吗?

(生读汇报的句子)

3、这次,让我们大家一起在朗读中来感受老婆婆贫穷的家境。(生朗读第二段前部分)

4、师:此时面对这样一位老婆婆,你想对她说什么呢?(生汇报)

过渡:那老婆婆真的需要我们同情吗?她真的如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怜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句子。

(出示课件三,师范读,生齐读)

5、师: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觉到老婆婆虽然很穷,但她却生活得怎么样呢?(出示课件四生汇报)

6、师:(提醒“夜里月亮当灯笼”)像这样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在第三段还有很多呢,你能把它们都找出来吗?

(出示课件五重点指导“她的眼睛又明又亮,像闪耀的星星”)

过渡:这样一位生活贫穷而外表并不美丽的老婆婆却受到人们的尊敬,这是为什么啊?(相机指导:老婆婆会送一件神奇的礼物——真诚的微笑)

7、师:那“真诚的微笑”它神奇在什么地方呢?(生汇报出示课件六)

8、师:现在让老师来扮演劳累的人,你们来当可亲可敬的老婆婆。

(师生合作,完成对话)

四、延伸拓展

1、师:你有过因为一件事情而感到伤心的时候吗?你有过由于某件事情而感到愤怒的时刻吗?下面咱们就以桌为单位,请一位同学说出你的苦楚,另一位同学当一回可亲可敬的老婆婆。(同桌合作汇报表演)

2、师:让我们从呱呱落地就开始学着微笑,用微笑面对身边的人和事,相信这真诚的微笑会带给你、我、他以及身边所有的人幸福和快乐。(出示课件七)

总结:当我们感到伤心时,给自己一个微笑;当我们面对愤怒时,给自己一个微笑;当我们觉得劳累时,也给自己一个微笑。人生中会有很多挫折和失败,让我们都用微笑来面对,用微笑迎接生命中每一个初升的太阳!(板书)

14、休闲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什么是休闲活动,能对不同的休闲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区分健康与不健康的休闲活动;

2、通过教学,学生能够知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进而热爱生活,并主动培养自己积极健康的休闲活动,摒弃不健康的休闲活动。

【教学重难点】

1、区分什么是健康的休闲活动。

2、如何区分健康与不健康的休闲活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践行健康的休闲活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给出三个情境,让学生说说这三个情景是否是休闲活动:

1、体育课上,同学们在打篮球比赛;

2、上周末,父母带我一起去看了一场电影;

3、晚上,写完作业后,按老师的要求我看了NBA火箭队和湖人队的直播比赛,并写了观后感。

二、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1、休闲活动(板书)

(1)什么是休闲活动(板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并归纳出休闲活动的定义)

休闲活动:就是在人们的闲暇之余,所进行的活动。

提问:学生都有哪些休闲活动呢?然后让学生写出来列在纸上,列举的越多越好。(观察法、举例法)

学生们列举出来后,把学生分成三组并各设组长和记录员各一名,让学生们讨论本组所列的这些休闲活动中哪些是健康的休闲活动,哪些是不健康的休闲活动,并简单说明原因。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巡视各组,控制各组的讨论方向和进度。(讨论法、启发法、合作交流法)

讨论结束后,每组出个代表,上讲台分享讨论结果,每组的其他同学可以对台上的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

(2)健康的休闲活动和不健康的休闲活动(板书)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引导学生逐渐归纳出区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休闲活动的两个标准或依据:①该活动是否是在闲暇时间进行的(板书);②该活动是否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板书)(分析、归纳总结法)

抛出问题:上网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网络的是是非非曾引发人们不少的热议,那么,你是怎么看待上网这种休闲活动的呢?(合作交流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

依据:通过该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和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过渡:我们对休闲活动谈了很多,那我们自己怎么样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的去做到这些呢?

(3)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健康的休闲活动(板书)

教师:采用讨论法,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注意要强调同学们一天两天能做到我们所要求的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要求学生能长久的做到。就像毛泽东说的,“一个人一生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在做好事”。所以,这是我们的难点所在。

①同学监督(板书) ②父母监督(板书) ③自己监督(板书)

依据:知行统一,知是为了行,行是知的目的和归属。学生在观念上认识该事物是比较容易的,关键是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自觉的做到我们所要求的。依此,将该问题设为本课的难点问题。 巩固练习:结合练习册或其他资料相关内容进行 小结:

1、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是休闲活动,如何区分健康与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以及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健康的休闲活动,重点是如何区分健康与不健康的休闲活动;难点是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健康的休闲活动;

2、对本课中,表现积极地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表现不好或不够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要求和提请注意。

15、寒假何处去

【教学目标】

1、以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假期生活。

2、学会在小组中合作,合力展现寒假的生活。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假期生活的故事、图片及各旅游地的土特产、纪念品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快乐的寒假已经过去了,不过,老师相信有很多小朋友是不会把它忘记的。因为这个寒假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特别的,哪些特别呀?(学生畅所欲言,如:这是我们上小学以来的第一个寒假;这个寒假我们全家去旅游了;寒假里,我学会了——;等等)

2、有一个小朋友叫明明,他还特意将这个寒假拍成录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观看录像)

3、瞧,多有意义的一个寒假。小朋友你们的寒假是怎么过的呢?

二、说说自己的假期生活

1、指名说说

2、四人小组交流

三、夸夸假期趣事

1、指名上台说,可以随带自己所带来的图片、纪念品等,出示给大家看。

2、同桌互相交流。

3、四人小组交流。

4、离开座位说给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听听。

四、展示寒假收获

1、小组分工合作,整理自己的假期生活收获。

2、全班共同布置展示台,分别为:旅游大世界、巧手制佳作、新学的本领。

3、选出小导游进行讲解。

五、总结

是呀,快乐的暑假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只要小朋友努力学习,相信我们的学习生活将更快乐。

推荐第4篇:三年级上册三生教育教学设计

三年级“三生教育”教学计划

鸡街镇倘甸小学

赵泽楠

三年级开展“三生”教育教学计划根据各级各类文件要求,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开展“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这门课程。为更好贯彻上级精神,切实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把这门课程按质按量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期效果,特制定此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委教育局《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培养学生健康心灵,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建议

1、教学中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关注全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促进人的发展;

2、教学中突出实践育人的思想,着眼于知、情、意、行的统一原则,引导学生以实践性为主的方式开展“三生“教育;

3、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认知内容;

4、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其他科目知识的整合,使各科之间优势互补、互为延伸。

三、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中应注意围绕以下总目标组织教学。

1、使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

2、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态度。

3、培养学生健康心灵、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四、教学组织形式

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活动和组织比赛为辅

五、教学安排

1、2013年9月至10月中旬完成“生命”部分。包括:生命只有一次;小猫流浪记;快乐的落叶;昂起头来真美和“活动园地”

2、2013年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完成“生存”部分。包括:安全万花筒;机智与勇敢的对话;合作中的快乐;我劳动,我收获和“活动园地”

3、2013年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完成“生活”部分。包括:养成好习惯;美美和妞妞;山谷的回音;张开想象的翅膀;换一种方式想一想和“活动园地”。

4、2013年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总结教学。

推荐第5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案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虽然简单的搭配问题二年级时已接触过,但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决定把例题的2个与3个搭配,降低为2个与2个搭配。我认为,这并不影响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降低一点难度,能避免学生在一开始就遇见困难、受到挫折,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第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也是课能否上得成功的关键。我开始冥思苦想,用什么来吸引学生。学生对肯德基(尤其是我们农村的孩子)很感兴趣,何不把数学问题放进孩子们的生活里,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让生活问题数学化,又能够达到激发兴趣、探究方法、解决问题、训练思维的目的呢?因此,我创设了模拟吃肯德基的情境,让孩子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又得到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第三,除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更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数学家郑毓信说过“数学化是人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素养”。在本课教学中,我想从两个方面来渗透数学化思想。由2种主食品搭配2种饮料的早餐问题,再到2座大桥搭配3条路的路线问题,最后到3对3到4对5的照相问题,让学生经历横向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算一算的方法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让学生经历由“物体”到“符号”(图形),再由“符号”(图形)抽象到“数”的纵向数学化的过程。

案例描述及思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肯德基吗? 生:喜欢!(异常兴奋)

师:你喜欢吃肯德基中的哪些食品?

生:薯条、汉堡、鸡肉卷、可乐„„(七嘴八舌) [思考: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创设学生感兴趣吃肯德基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出示肯得基的图片)今天,肯得基早餐提供两种主食,分别是汉堡和虾卷,两种饮料,分别是可乐和果汁。如果,每人可以选择一种主食搭配一种饮料,那么,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案呢?

生:跃跃欲试。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可以摆一摆! 生:可以算一算! 生:可以画一画! 生:可以连一连!

(师有意识地按以下顺序板书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算一算。) 师: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生:没有了。

师:现在请你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生动手操作。有的拿出学具摆,有的在纸上画、连线„„ 师:谁想把你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生1上台,在黑板上摆出了四种搭配方案。 生2:我先算1×2=2,2×2=4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汉堡可以搭配2种饮料,虾卷也可以搭配2种饮料,一共有4种,所以我写1×2=2,

2×2=4。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谁能理解他的想法,帮他再说一说? 生:1种主食搭配2种饮料,2种主食就是2个2种,就可以用1×2=2,2×2=4来算。 [思考:学生提出用“算一算”的方法来解决,这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后来,竟出现了用1×2=2,2×2=4的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更是超越预设的自然生成。此时,教师如何应对,是压制或是顺势引导呢?我采取了顺其自然、顺势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说清楚思维过程,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师: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生:我用画的,再连线。 师:你怎么画呢?

生:我想画汉堡、虾卷、和饮料。 师:请你上台来画吧! 生上台,怎么画也不象„„

师:很难画是吧?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图形或别的什么来代替呢?

生:用圆形表示汉堡和虾卷! 生:用三角形表示饮料!

师:那请你试一试他们建议的办法吧。 生:画出2个圆形、2个三角形。

[思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遇到困难,自发产生用符号或图形表示物体的需要,而不是由教师直接把方法教给学生。]

[本节课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习中收获快乐、收获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

推荐第6篇:三年级班主任教育案例

三年级班主任教育案例

杨益明

一、学生基本情况

我班的一位同学开学时很调皮,不仅自律性不强,而且经常欺负其他同学,总是弄一些虫子吓唬同学。课堂上也是不能够认真听讲,注意力很难集中。

二、采取的措施

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是进行说服教育,说明道理,孩子总是口头上答应了,但每次都是回去了还犯类似的错误。我感觉这样做不妥当,需要进行认真地思考,研究出一个方案,来教育这种类型的孩子。

(1)、以身作则。

用我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他看到,老师平时都是怎么做的,是如何和其他同学交朋友的,让他从我的行为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学会沟通。

找其他同学侧面了解他的种种错误,知道其他同学是讨厌他哪方面,然后和其他同学沟通,如果他进行了改正,你们还能是好朋友。然后我主动和他沟通,说他哪里是不受欢迎的,这样你就会渐渐地一个好朋友都没有了,让他有一种危机感,自己的心灵受到震颤。

(3)、表扬、批评并行。

经过一小段时间,如果他在这一小段时间里表现很好,就会对

他进行表扬;如果他表现不好,那么在全班同学面前说他这段时间的表现,很不尽如人意,只要他有所改进,大家都会表扬他,鼓励他,成为他的好朋友。

三、教育效果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批评教育加鼓励,这位同学不再欺负同学了,自律性也明显增强,站排比较迅速,违反纪律现象明显减少。家长也说孩子有较大的进步。

推荐第7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案例与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案例与

反思

一、背景介绍

《认识周长》是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的主要目的是把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将实际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自主操作、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美景,并解说:同学们,秋天到了,树林真美!形状各异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

师:你会把树叶的边线描下来吗?

生:能!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树叶和纸,请同学们用铅笔把树叶轮廓描下来。

学生在认真地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描的?

生1:我是沿着树叶的边缘来描的。

生2:我从叶子的尖开始描,一直描到树尖,刚好是一圈。

师:说得好,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把叶子拿下来,看看它的轮廓。

师:像这样的一圈,我们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叶子的周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数学王国里的——周长。

2、片段二:操作体验,感悟“周长”

师:周长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能找到,例如:数学书的封面,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它的周长。

师:怎样才能保证刚好摸一圈呢?

生:从哪里又回到那里。

师:对!下面我们开始找周长活动,找一找我们身边哪里有周长,找出来以后摸一摸并和同伴说一说你找到的周长在哪里?

小组活动后汇报

生1:桌面有周长。(面向全班摸了桌面的一周)

生2:我找了铅笔盒,这一圈是它的周长。

生3:黑板也有周长。

师:请你出来指一指好吗?

生3:演示一次。

师:真不错,周长就在我们的身边。

生4:硬币也有周长。

师:太棒了,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有周长。

师: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形、长方形,摸一摸它们的周长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1:长方形的周长是直的,圆形的周长是弯的。

生2:长方形的周长直的,圆形的周长是滑的。

师:物品有周长,图形也有周长,那么什么叫周长?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1:长方形的一圈就是它的周长。

生2:图形几条边合起来就是它周长。

生3:沿着物品边缘绕一圈是它的周长。

生4:图形边缘一圈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你的表述都很接近,怎样表说才更准确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图形哪些有周长?

师:图

2、图4为什么没有周长?

生:因为它有缺口。

师:没有缺口的,数学上叫做封闭。什么叫周长,该怎么说才完整?

生:封闭图形一圈的长度就是周长。

全班一起归纳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3、片段三:合作交流,量、算周长

师: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形,请叫出它的名字。

师: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的周长是多少?

生1:用尺子量。

师:真会思考,你想到测量工具。怎样量请你来示范一下。

生1:选了长方形,边演示边说:先量出每条边的长度然后把它们加起来。

生2:(急切地):其实不用每条边都量,只要量出两条边就行了。

师:量哪两条边?为什么?

生2:量长和宽,因为长方形的长是相等的,宽也是相等的。

师:量完怎么办?

生2:长×2+宽×2。

师:太精彩了,你根据图形的特征想出这么好的方法。其实量、算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大家一起合作,一定会找出更好更多的方法,想亲自尝试一下吗?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图形,2人合作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运用手中的测量工具,量、算出它的周长。(注意不够整厘米的按整厘米计算)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生1:我们选了三角形,先量长的边是16厘米,另外两条分别是12厘米、10厘米,一共是38厘米。

生3:我们选了正方形,边长是8厘米,加起来是32厘米。

师:除了用加法,还可以怎样算?

生:还可以用8×4。

师:其他图形呢?

生4:我们选了五星形,先量出一条边是厘米,然后用×10=0厘米。

师:太厉害了,你们根据五星形的特征,灵活地量、算出它的周长。

生:我们选了圆形,用软尺把它围一圈,大约是0厘米。

师:真了不起,硬的不行用软的。

生6:(急切地)还有方法,先在圆形上作记号,然后在直尺上滚动一圈。

师:你想得很周到,先作记号再滚动,真是好方法。

师:除了圆形还有哪些图形可以运用“滚”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数学和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周长》这一,体现了在新一轮程改革中,教师更应着力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

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本节应该达到的主要教学目标。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感性材料。(如:树叶、各种平面图形、测量工具)堂上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各种图形周长计算方法,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2、重视概念的建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新标的基本理念。在教学《周长的含义》时我设计了“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自己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对周长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学生摸周长时,感受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线是直的,而圆形的边线是弯的。因为有了找、摸的体验,便能清晰地概括出周长的含义。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愉悦。

3、彰显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探讨各种图形的周长的方法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争相发表意见,学生的个性在堂上得到充分展现,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堂上富有个性的评价,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开放状态,从而得出不同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不但使本节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升华,而且为后继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评价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激励着学生。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均处于理想的状态下,如果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话,那么这可视为一节成功的。而这些都得益于我校对题管理的实效性研究,在科学规范的题管理制度下,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将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推荐第8篇: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桌上来了两位新朋友,它们是一袋红枣和一袋木耳。它们正在争论,都说自己重,同学们,你能想办法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看谁想的办法多。

学生分四人小组活动,得到两个解决办法:掂一掂、称一称(教师板书)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学生尝试称一称红枣的重量。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红枣比较重,你还想知道一些什么问题呢?

生:红枣究竟有多重?

师:那我们现在就用秤来称一称。 问题:观察秤面,你看到了什么?

2、认识秤面,认识千克

生:我看到指针指着数字1,还有英文kg.提问:昨晚我们已经预习过了,kg表示什么呢? 生:kg是千克的符号,千克又叫公斤。 师:那现在显示的重量是多少呢? 生:1千克。

师:如果我在加上一包,指针由会指着数字几呢,表示几千克呢?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推算出指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千克。

3、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1)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1千克鸡蛋。

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鸡蛋,拎一拎,感受一千克有多沉,数一数一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 小组汇报活动结果。

师:想一想,同样是1千克鸡蛋,为什么各组数出道个数略有差别? (2)进一步认识和明确整千克数。

谈话:1千克鸡蛋大约有17个,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你能称出2千克鸡蛋吗?

三、应用拓展,完善体

1、依托“想想做做”第一题教学“净含量” 出示教学挂图:一袋盐水鸭和一袋大米。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米袋上标明5千克。

师:如果把这一袋大米放到秤上称一称,应该是5千克还是比5千克多?为什么?由此理解“净含量”。

2、做:“想想做做”第2题,理解1000千克有多重。

3、认识形形色色的秤。

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上广泛的,用来称物品重量的秤也是各种各样的。出示教学挂图,说说各种秤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4、做“想想做做”第3题:说说秤面上各种物品的重量。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星期天到超市去看一看,记一记,那些物品重1千克,那些物品重几千克,你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

拟写人:杨志军

推荐第9篇: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求平均数 教学目标:

知识: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景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能力:在已有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已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发现问题

1、你会做的练习有哪些?

2、在预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惑?(小组合作交流,议一议解决的策略)

3、你学会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谈话并出示投影片。

同学们,你见过或玩过套圈的游戏吗?

2、交流条形统计图中信息。

分别交流男生、女生各套中的个数。

3、出示问题并交流。

问: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

4、教师引导。

如果我们选取一个数据表示男生或女生套圈的整体水平,那么,就容易判断谁套得准了。这个数据是什么呢?那就是分别求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出的个数。 板书课题:求平均数

5、设疑,展开交流。

提问:怎样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准的个数?

⑴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的方法有两种)

① 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使每个男同学套中的个数变得同样多。

板书:移多补少

② 先求和再求平均数(注意让学生说明求和之后除以4)

板书:先求和再求平均数

⑵让学生自主探索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

6、解疑,探索结果。

问:现在你能比较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吗?为什么?

讨论:为什么要求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指导学生完成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练习,使之进一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五、预习布置

练习九1——3题,自己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推荐第10篇: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平均 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 教学内容:求平均数  教学目标:

知识: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求平均数的必要性,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能力: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合作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已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 教具:课件 班班通电子白板  教学设想: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合作探究、深化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拓展延伸、深化提高”四个步骤。

课一开始,便用班班通出示了两个小组投篮比赛结果图,让学生观察思考---《奖牌给哪组?》,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想法,提出问题,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移多补少、计算平均数等等,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出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而且这一过程的设计也把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到了实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学生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些和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比如帮小熊进冰糕、儿童歌手大奖赛的评选、植树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知识,从而也发现了其它的一些问题,再次解决问题。学生在反复的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同时也提高了自身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投篮比赛吗?你们懂得一些投篮比赛规则吧? 师简要说明一些投篮规则。

学生发言,师正确评价学生的发言。

接着展示篮球比赛结果的统计图。师:这是某两小组比赛的情况,谁能说说你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发言,然后全体进行评价。

二、

(一)活动二:那一小组的实力更强一些

师:两组比赛情况已经出来,下面让我们来评一评哪个组的实力更强一些呢?(展示课题:比一比)

师:我想请大家来做裁判,你们乐意接受吗?

师:评的时候要仔细观察,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看谁的办法好,理由充分,我们给优秀裁判以表扬,各小组加油哟!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然后反馈意见,

问:在比赛中,男生组一共投中了25个,女生组一共投中了24个,但人数不相同,哪组的实力更强一些呢?

师: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光看总数不公平,应比小组里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即平均数。(板书:平均数)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算出每组的平均数吗?

激起学生再次进行讨论。 小组汇报:①移多补少

②计算平均数:第三组(5+8+4+2+6)÷5=5(个) (板书) 第四组(6+5+6+7)÷4=6(个) 师生小结比赛的结果。

师:刚才大家在积极思考篮球比赛的实力,最后是谁帮我们解决了难题? 生:平均数。

师:你们觉得平均数怎么样啊?

师生小结:比赛人数不相等,就一定要用平均数才能解决问题,这里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除以人数。同学们的裁判任务完成得真不错!

(二)活动三:试一试

师:最近小熊开了一个冷饮店,本月前三周卖出冰糕情况见统计图。(展示统计图)小熊现在有个难题,本周该进多少冰糕呢?你们能不能帮小熊解决这个难题?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反馈意见,师生共同评价,意见合理都要给与鼓励。

二、

1、你会做的练习有哪些?

2、在预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惑?(小组合作交流,议一议解决的策略)

3、你学会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谈话并出示投影片。

同学们,你见过或玩过套圈的游戏吗?

2、交流条形统计图中信息。

分别交流男生、女生各套中的个数。

3、出示问题并交流。

问: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

4、教师引导。

如果我们选取一个数据表示男生或女生套圈的整体水平,那么,就容易判断谁套得准了。这个数据是什么呢?那就是分别求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出的个数。 板书课题:求平均数

5、设疑,展开交流。

提问:怎样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准的个数?

⑴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的方法有两种)

① 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使每个男同学套中的个数变得同样多。 板书:移多补少

② 先求和再求平均数(注意让学生说明求和之后除以4)

板书:先求和再求平均数

⑵让学生自主探索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

6、解疑,探索结果。

问:现在你能比较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吗?为什么?

讨论:为什么要求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指导学生完成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练习,使之进一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五、预习布置

练习九1——3题,自己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第11篇:三年级科学教学案例

《塑料》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

1、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3、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重点难点

1、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课前展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书、衣服、剪刀、小尺,教学挂图,录像资料。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

1、分别出示书、衣服、剪刀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2、再出示小尺提问:它呢?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3、谈话:对,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一)、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

1、观察书中塑料和其他材料的物品,比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优点。

2、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3、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4、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 (2)、和纸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对牢固,不怕水的优点; (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烫手的优点; (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轻便的优点; (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轻便,易叠放,不占地方的优点。

(二)、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

1、讲述: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塑料的许多优点,同学们分组总结一下塑料的优点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轻便、易塑形、不易碎、导热能力差等

(三)、塑料的缺点及治理方案。

1、讲述:刚才我们了解了塑料的优点,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那你们知道塑料有什么缺点吗?

2、学生讨论、回答。

3、讲述:塑料有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缺点:它们不易分解(腐烂),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是极为有害的。

4、提问: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5、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6、教师播放录像资料,学生观看。

7、讲述:通过刚才播放的资料片我们看到,塑料对环境的污染也是极其严重的,如废塑料堆积如山,占用土地;威胁海洋动物、影响市容等。

8、谈话:既然塑料的危害如此之大,那怎样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0、教师总结:

(1)、用布袋购物而不用一次性塑料袋; (2)、多用可回收的塑料容器; (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物品; (4)、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

三、检测提升:

1、提问:各种废塑料不能混合在一起再生产,你对回收塑料有什么好的建议?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教师总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4、课后搜集有关塑料的资料阅读。

四、归纳反思: 环节设计围绕目标展开,通过活动让学生对塑料这种材料有更全面的了解;让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事物具有两面性,渗透理性看待事物两面性的思想;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但是环节内容设计可以在详尽一些,语言再简便一些。

第12篇:教育教学案例

两篇教育案例范文

课堂因你而精彩

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刘舒艳

在教学苏教版第五册《第八次》这篇课文时,我所定的教学目标是: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的内容,能说出布鲁斯王子终于成功的原因。3. 从重点词,重点段中体会布鲁斯王子屡败屡战的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顺利地使学生体会到布鲁斯在受到蜘蛛屡败屡战的百折不挠的启发后才能重新振作,找回信心,终于取得了第八次战斗的胜利。

就在本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一个学生突然高高地举起了手,我一看又是他——一个聪明也总爱在课堂上给我“出难题”的学生。于是我示意他坐好,可是他似乎也感染上了布鲁斯不屈不挠的精神,丝毫没有放下手的意思。无奈,我只好请他说话。谁知他的一个问题激起了全班的兴趣: “如果第八次布鲁斯仍旧失败了,他会怎么样呢?”

这个疑问我在备课中没有准备到,我认为这个答案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因为课文写的就是布鲁斯在蜘蛛的感召下进行第八次斗争胜利的故事,又怎么会失败呢?我准备对这个问题置之不理,谁知已经有人在下面插嘴了:“那就什么都完了,他从此就不再战斗了。”“不对,他还会再继续战斗!”„„教室里一片争吵之声。

课堂上的这一“突发事件”,使我有点恼怒。我定了定神,问道:“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这个问题立刻使学生打开了话匣子。他们从课文中的词句中证明布鲁斯被蜘蛛感动了,所以他即使又失败了,他也会和蜘蛛一样坚持不懈,继续再干第九次,第十次„„直到成功为止。说得太好了!

此时,我突然发现了这个问题的价值,灵机一动,以此为契机,又追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如果布鲁斯没有看见蜘蛛结网,他还会干下去吗?”这个问题看似完全游离于教材之外,与课文内容毫无联系了,学生一时也愣住了。看着他们疑惑的目光,我微笑着示意:“在课文中找答案!”一阵沉默,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又是那个孩子率先举起了手,于是,课堂上又开始了一番唇枪舌战:

“布鲁斯七战之后,已经丧失战斗力了,他无力地躺在磨房里,如果不是蜘蛛给他的启示,他肯定要放弃了。所以没有蜘蛛,就没有布鲁斯的第八次战斗!”

“我不同意,布鲁斯不仅仅是因为受到蜘蛛结网的启示和鼓舞才获得成功的。课文中‘英勇地抗击’五个字说明布鲁斯很勇敢。” “对,还可以看出他有一颗爱国的正义的心,有了这样的爱国之心,是什么困难都能克服的!”

“课文中‘几乎’两个字表明他还没有完全失望,还有重新振作的可能。”

“布鲁斯七战七败,一般人早放弃了,可他却七败七战,并且在失败后自己也受伤的情况下,也没有完全失去信心,从而看出他本身就具有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

“是的,只要他有一颗爱国、正义的心,面对任何一点微小的事物的变化,哪怕一棵树又重新发芽,都会给他以启发,激励他去奋斗。” „„

最终,学生们在讨论中得出了结论:即使没有蜘蛛的启示,坚强的布鲁斯也必定会战斗到底,因为只要他有一颗爱国,正义的心和顽强的精神,面对任何一点微小的事物的变化,都会给他以启发,激励他去奋斗。此时我惊喜地发现我们对教材的理解早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了,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了!

这节课因为这一“突发事件”而延误了时间,可我的学生们丝毫没有因为耽误了下课而不悦。看着他们因兴奋而涨红了的笑脸,我忽然意识到这节课最精彩的部分正是由那个让我头疼的孩子提出的那个使我恼怒的问题开始的!是啊,如果我轻易就否定掉了那个创新的质疑,对于孩子而言,是多么大的损失啊,对我又何尝不是呢?

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从孩子的疑问中“亮”出可贵的东西,予以鼓励,这就保护了儿童的求异思维(散发思维),这种思维正是创造的火花,对孩子今后的开拓和发展是无可估量的。当然,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对于阅读教学而言,疑从文中来,必然要回到文中去。

我常常因为孩子的幼小而忽视他们的创造力,今天,这个孩子的一个疑问,竟然使我在这节课上对课文的理解高出了我备课时的准备,甚至于高出教材了!亲爱的孩子们,老师衷心地谢谢你们,课堂也正是因为你们而精彩!

心 灵 较 量

南京五中 李 清

2008年10月19日在南京龙江体育馆,我们手握着一等奖奖杯,内心无比激动。我们终于超越突破了!我望着她说:这次你获得了两个奖。她会心地笑了。

我校已连续三年参加南京市青少年校园青春健身操大赛,都获得二等奖。这次比赛的48位同学来自我校高一到高三年级的各班。9月30日下午我们进行第一次队形编排。训练结束,我收到一则短信:“老师,我不想站最旁边哎。我也知道我矮了,可我这人是比较要强的。所以有点郁闷的。”(冲突1)我立即发了回信,可怎么也发不出去,打3次电话均没人接。10月1日又收到她的短信:“Hello,我是某某,我换了新号码是----”,结尾还加了张笑脸。我对她印象比较深,她会劈叉、下腰几个高难度动作,是班干部,学习成绩较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上次比赛她是主动要求来的,在我心中,她是一个很直爽,很大方的学生。我回了信息:“能参加比赛说明你们都是很棒的。我们安排队形是从整体效果来考虑的,不管站在什么位置,都是同样重要。”10月7日她们在学农,又收到她的短信:“老师。我还是不想站在边上。”(冲突2)我回了信:“我们是动作好的才放在边上的。”她又回信:“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我没办法。”后来训练时,她的表现很不如人意,动作懒散。训练结束,我们与她进行了面对面沟通,她说出了不解,怀疑,我强调了团队的重要性,但收效甚微。我们又交流了几次,她总认为老师没有很好地赏识她,总是不认真,不配合。她也知道自己的缺点,但老以“我这人就是这样”为借口不肯改正。10月12日收到她的短信:“老师,我知道你真是很好。如果我这样,别的老师肯定不会理会了,但是我自己的性格就是这样。唉,我也很烦恼啊!不过我还是要说对不起的。”我说:“人无完人。如若知道自己的不足,那么就应该去克服,这就是成长。我们都是在历练中不断地克服缺点,所以才会有点滴进步。我相信你,我期待着。”她回:“我也知道的,可是总有点不甘心啊!”我说:“我们是一个团体,应以集体利益为重,团体讲究协同配合,每一位成员配合好了才能成功。服从安排是队员的责任与义务。你能做到吗?”“比赛对你们是锻炼,是不断地提高与超越自我,这次你能积极配合集体出色完成任务,就是极大的收获。” “希望你能实现心灵的跨越!学会换位思考。如果这一次你突破了,我想在你今后的人生中你一定会记住今天。” 10月13日训练时,她显然没有尽全力,动作没有力度。我知道劝说对她已经不起什么作用,我必须给她施加压力。训练后,我指出她动作上的几个问题。她回答:“我会,这些动作我全会!”我生气地说:“会!为什么不做出来。到比赛那天你还是这样,那怎么办?如果你想留在这个集体中,你就好好跳。如果你不能适应这个集体,那我也没办法。我看重你,才三番五次地找你。你说你这样,比赛时我们能放心吗?这两天你动作必须要出来,否则我没法把你留在这个集体中。”整个过程中她只是望着我,什么也说不出来。看得出,她内心在激烈地斗争。我说:“昨天的信息你收到了吗?”她说:“收到了。”我问:“难道你就一点没有触动吗?”她说:“某某人,我就觉得她跳的不怎么样。”我说:“我们老师都认为她跳的很好。”她说:“也许我欣赏的水平不高”。我说:“是我们欣赏的角度不一样。健美操讲究动作的力度与幅度。这次比赛是团体赛。团体讲究协同一致,要服从教练的安排,大家都在尽百分百的力量在跳,而你只用了百分之六十。姚明,大家公认的中国篮球明星;王治郅,种子选手,奥运会比赛中发挥不好,教练照让他们做板凳。明天希望你把动作做出来。今天是我最后一次找你,以后我不会找你了。”我语速较快,像放连珠炮。晚上,她发了信息:“嗯,老师,我知道了。”

10月14日,训练集合时,她与老队员不停地打着招呼。我说:“我马上专门看你的动作”。她不好意思的笑着说:“不要咧。”我真的看了,明显用心了,动作力度提高了。一组跳完后,我指出她动作中的几个问题,她虚心地接受。最后我们拿到了盼望已久的一等奖奖杯。回来后她向我交了一次特别的作业:

看着晶莹剔透的奖杯,我心里泛起了涟漪,只有我知道,这个奖杯对我的意义有多重大。

李老师不仅解释了我个人的思想问题,更向我讲了团队的重要性,而原则就是: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如果我能走过这个对我来说很高大的障碍,就是一个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就是一个成长的历练。老师的一番言语,又勾起了我对一等奖奖杯深深的欲望,我又重新调整好心态回到了正常地训练中。当抚摸着一等奖奖杯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理解过后的喜悦。当李老师拿着奖杯而忘却一切时,我深深地被她感动,没有她,也许就没有我这一次地磨炼与释然。我想,即使到了高三,我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与老师相约健美操赛场。

分析:现在的孩子,自我感觉非常好,特别是文化成绩较好的学生,更是父母的宠儿,老师的得意门生,他们经常听到的是赞扬与肯定,所以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长期养成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明明知道不对,但会找各种借口来为自己辩白。

心灵的跨越很难。一个平时“别人以她为中心”的人,现在要“以别人为中心”,这种角色的转换对她来说太难了。所以她才会“不甘心”。“我知道我这样不好,我也很烦恼啊!不过我还是要说对不起的。”看出她内心的矛盾,说明她有一个正确的是非观,但又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不仅是我与学生之间的一次心灵较量,更是学生自己内心的一次较量。当引导不能起到明显效果时,我们要断去她的退路,把她往积极的方向赶。对于一个要强的学生来说她别无选择。

第13篇:教育教学案例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育教学案例

知识与技能

1、

2、

1、

2、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师生间深厚的情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本课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要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在读中体会师生情,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情感,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抓住重点诗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表达了同学们对老师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师生之间深厚的情感,体会学生赞美和感激老师辛勤劳动的真挚情感,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2、教学准备

能够体会课文内容的插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教学过程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体会师生间深厚情感。树立起尊敬老师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师:教师节那天,老师收到很多贺卡,你们知道是谁送给老师的吗? 生:是学生送的。

师:对,是老师以前教过的学生送的。这里边有他们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有自己买的。但是老师特别喜欢自己设计制作的贺卡。老师问问,你们教师节那天是怎样向老师祝贺的?

生A:我送给老师一张贺卡,是我自己制作的,上面写着:“敬爱的老师,您辛苦了,感谢您教给我们知识。”

生B:我也送给老师一张贺卡,上面写道:“祝老师永远年轻!”

[评:借助孩子的感情,激发学生尊敬老师,关心老师。为讲授新课创设了情感基调。]

师:你们真是一个个尊师爱师的好孩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客人,(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她是谁?

生:是一位老师。

师:这位老师在干什么?你们看看她的动作表情怎样?

生A:夜已经很深了,老师还在灯下工作,她伏在桌子上备课,手不停地写着写着。

生B:老师面带微笑,眼睛注视着学生的作文本,为学生们批改作业。

师:同学们说的多好啊!老师为了培育你们,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水,熬了多少个夜晚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散文诗,看看诗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尊师爱师的。(板书:

5、一株紫丁香)

[评:通过看图,引导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学生尊重老师劳动、热爱老师的情感。]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学生读课题)。

师:小朋友们的声音真响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生A:我想知道紫丁香花什么样的?

生B:我想知道是谁栽的,为什么要栽紫丁香?

生C:我想知道栽紫丁香会给老师带来什么?

[评:让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他们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

师:你们想知道的还真不少,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快点拿起书来读读吧,你就会从书中找到答案的。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快的同学可以多读几遍。(生读)

师:刚才,我看同学们读书可真起劲,老师问问,你读了几遍?

生:我读了二遍。

师:还想读吗?

生:想。

师:老师就满足你们的要求,愿意读的同学就再读一遍,这一次我们默读,边读边用笔标好节序,不懂的地方标上“?”,好吗?(学生默读)

(出示字词课件),先同位互相读,看他的音读的准不准,读不准你给他纠正。(同位互相读)

师:谁愿意起来读一下?(开火车轮读)(重点指导:浓绿、脚尖儿)

[评:通过不同形式读课文、读词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完成了“识字”和“读书”这两个基本任务。]

师:同学们的词语掌握的非常好,现在把你们不懂的问题在小组里讨论讨论。请各小组长主持,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会儿在班上提出来,老师和你们一起解决。(老师巡回加入各组讨论,各小组开始热烈的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讨论的真热烈,现在你的小脑袋瓜里还有几个小问号?

生A:“浓绿”什么意思?(出示图帮助学生理解)

生B:“挂牵”什么意思?

师:晚上放学的时候,你很晚才回家,妈妈在家里等的着不着急?

生:妈妈很着急。

师:是呀,妈妈是多么挂念你呀!你明白 吗?

生:明白了。

师:还有问题吗?

生:有。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到老师窗前,会给老师带来什么?

师:你真会提问题,提的好,老师把它记在黑板上,一会儿我们再解决。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了。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经过大家的努力,咱们就剩下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了,同学们说说看,打算怎么解决?

生:自己读书解决。

师: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诗中,只要你用心读书,把书读懂了,你就一定能解决。

[评:这一片断,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我们先来读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象,“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子的?

生A:浓绿的小院也许种着一些蔬菜,有韭菜、白菜和香菜。

生B:有一颗苹果树和一棵桃树,上面开满了小花。

师:浓绿的小院充满了生机,我们到小院栽紫丁香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生A:我轻轻打开院门,从窗外望去,看见老师还在备课,我们轻轻地走进小院,怕惊动老师。

生B:我拿着锹,小红拿着紫丁香,小刚提半桶水,我们动作很轻,我先挖了一个小坑,小红再把紫丁香轻轻放在坑里,然后小刚倒水,我把土埋上。

生C:我们栽好后,望着紫丁香,望着老师,心里高兴极了。

师:你们真能干!老师的小院绿荫葱茏,又有紫丁香的衬托,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飘进老师的屋子,你们说这小院美不美?

生:美。

师:那就让我们把小院美好的景象读出来吧,再读出小朋友们踮起脚尖儿的情态来,先自己在下面读读。

师:谁先来读读。

(指名2人读)

师:他们真的把小院的美给读出来了,孩子们希望栽上这株紫丁香,好让绿色的枝叶伸进老师的窗口和老师作伴,孩子们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啊!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第二节?

生:用亲切、高兴的语气。

师:好,那就让我们用亲切的语气呼唤老师吧。

师:同位先互相练习读,一会儿再让你读给大家听听。

生:(指名二人读,找一个读书好一点儿的,一个读书差一点儿的读。)

师:这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怎样?

生:很关心、很爱护。

师:孩子们看到紫丁香会想些什么?(想象说话)

生A:老师一个人每天晚上备课,很孤单,让紫丁香陪伴老师。

生B:老师每天晚上给我们批改作业,很辛苦,看到紫丁香就不觉得困了。

[评:老师在讲第

一、二节时,因势利导,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的潜能。在读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体会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和关心。]

师:老师仿佛听到了紫丁香的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你们听到了吗?

生:没有听到。

师:那就让我们快点拿起书来轻声读一读第

三、四节你就会听到绿叶在风里沙沙地响。(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师: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课文)

师:“绿叶在风里沙沙地响”你知道是怎样地动听?

生A:好象淅沥沥下小雨的声音。

生B:好象小朋友们沙沙写字的声音。

生C:还好象春蚕吃桑叶的声音。

师: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这声音让人听起来是那么动听。假如你是小朋友的歌,会唱些什么?

生A:我会唱“老师,老师,我愿变成一只快乐的小鸟,每天飞到你的窗前,给你唱动听的歌。”

生B:轻轻的声音,灯光在闪烁,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老师你还在工作。老师您辛苦了!

师:唱的多好听啊!你看,“满树盛开的小花”是怎样的美丽?

生A:满树盛开的小花,好像小朋友们张开了笑脸,在朝老师微笑。

生B:满树盛开的小花,好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

师:假如那是小朋友围在老师身边微笑着说话,会说些什么?

生A:老师,老师,你工作这么累,快点休息一会吧,欣赏我们给你送的紫丁香。

生B:老师,你工作太辛苦了!让我们给你唱支歌,你听到歌声后,你会觉得轻松愉快。

生C:老师,有我们陪伴你,你不会觉得孤单,寂寞。我们会永远和你在一起。

生D:老师,你工作这么辛苦,我们以后一定不惹你生气。好好学习,让你快快乐乐的。

生E:老师,祝愿你永远像这花一样美丽,永远年轻。

师:“哎呀”,说得多好啊,让老师大吃一惊,想象力太丰富了!你们这么小,就能体会出老师的辛苦,你们也是一个尊师爱师的好孩子。

师:让我们读出亲切的语气,爱戴的感情来。先自己在下面练习读一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加上动作也可以,你认为做着读不起劲,你就站着读,同位比着读都可以,好吗?

(学生活动)

师:听到同学们读的这么投入,边读边做动作,老师也想读一读,能给老师一个机会吗?(老师范读,再指名读)

师:那就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咱们可以同位比看读,一人读一行,好吗?

(学生练读)

师: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指名一生读)

师:读的真亲切呀!这一次老师叫一个人到前面作动作读,其他同学轻声读,也可以作动作好吗?

(学生带动作表演读,课堂气氛活跃)

师:大家读得多么有激情呀。夜深了,连那星星困得都眨眼睛,可我们的老师还在那灯下工作着,谁来说说她是怎样工作的?(出示课件,把星星、老师的手设制成动画形式) (想象说话)

生A:老师在那不停地写,困了,用凉水擦把脸,再继续备课。

生B:老师先批一摞作业,批完后又准备明天的新课。累了站起来走走,然后再继续备课)

生C:老师累了就站起来,一抬头看见窗外的紫丁香,老师是多么高兴啊!于是她备课更有精神了。

师:你们说老师辛不辛苦?

生:老师太辛苦了。

师:想想用什么语气劝劝老师早点休息?

生:用关心、亲切的语气劝劝老师。

师:那又用什么语气祝愿老师睡得又香又甜?

生:用祝愿的语气、祝愿老师睡得又香又甜。

(学生在下面练读第5节,再指名二人读。)

师:现在谁来告诉老师:“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到老师窗前,会给老师带来什么呢?”(想象说话)

生A:因为小朋友们看到老师太辛苦了,一工作就大半夜,所以把紫丁香栽到老师窗前,好让老师解除疲劳,更有精神地工作。

生B:因为小朋友们看到老师太不容易了,想报答老师,关心老师,所以把紫丁香栽到老师窗前,好让老师累了看看花,还能闻到花的香味,就有好心情备课,就不觉得累了。

师:你们真是一个想象家,老师真是太佩服你们了,你们说这篇散文诗写得好不好?

生:好!

师:你想记住它吗?

生:想。

师:你喜欢哪一节,就记住哪一节,自己先在下边练习背诵。

(先指定一个小组背,再指名背)

[评:“运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读书,如:学生自由练读,同位比看读,和老师比看读,上台表演读等等。

通过边读边想象,让语言在头脑中构造出生动的画面与情节,由此获得感悟和体会,并读得更加入境入情,甚至到会背诵。]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这首散文诗,特别是诗中的小朋友,他们对老师是那么关心爱护。老师知道咱们班学生也是一个尊敬老师、爱护老师的好学生,希望大家今后继续以实际行动,好好学习,作一个尊师爱师的好少年,好吗?最后让我们带着亲切、真诚祝愿望的语气齐读全文。

(学生齐读课文后结束课) 板书设计:

5一株紫丁香

学生 老师

第14篇:教育教学案例

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教育案例范文】浅谈教育教学案例的写作及范例 一个医生总是伴着对一个又一个的病例的研讨而逐步生长一个律师也是在一个又一个案例的分析中不时成熟我们教员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不只要学习、研讨教育教学案例还要学会案例的写作。地方电视台播出的《发明的天梯——家长如何开发孩子发明力》一书就是一部讲述100个鼓舞孩子发明的故事的案例另外还有一部反映东方国度教育孩子的经典著作《爱的学校》也是由80余个案例组成的。这两本书没有通篇的实际说教但却通知了人们很多道理令读者爱不释手。 什么是案例 案例都是事情或许故事。是事情就要有进程不是立体的去剖析而是静态的反映进程。在事情中都有成绩或疑问情形。一切的故事和事情不一定都是案例但案例则必需是事情或故事案例里都包括着成绩。案例中的事情要有典型性。表如今含有成绩疑问的阐明意义在教育教学上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这个事情应该是在最近三年内真实发作的。 教育教学案例的特点 普通来说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拟容易了解。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前想象的教育教学思绪是对预备施行的教育措施的扼要阐明案例则是对已发作的教育进程的照实反映。而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拟相近它们的区别也表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这个区别次要表现为上面三点 1.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思索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成绩动笔前要有一个比拟明白的想法。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是要对原始资料停止挑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待特定的内容。 2.案例要阐明后果。普通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要想象的措施而没有施行的后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载教学的进程而不引见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只要阐明教学的思绪、描绘教学的进程还要交待教学的效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先生的反映和教员的感受等。读者晓得了却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进程的外延的理解。 3.案例要有评析。关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点思想、进程、后果对其利害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剖析。评析是在记叙根底上的谈论可以进一步提醒事情的意义和价值。 为什么教员要写案例 案例可以记载我们本人的教育教学的阅历是记载我们生命痕迹十分好的手腕。 案例写作有助于我们去看法本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 案例写作有助于我们反思本人的教育教学行为。 案例写作有助于教员之间分享经历、增强沟通。 案例写作的根本要求 要围绕一个主题来写复杂的一个课堂实录是不能成为案例的案例可以是课堂教学也可以是德育、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叙说上要有矛盾的抵触。阐述要详细、明白要视事情的复杂水平而定字数。要有一个从开端到完毕的完好情形。 要反映事情发作的特定背景。 要可以提示教育教学任务的复杂性要反映教员与先生复杂的内在心思形态。 案例的写作格式

1、背景的剖析。包括事情发作的地点、组织机构、人员等等容量能够较大提供成绩发生的场景。

2、成绩的反映。在写作这些内容时要细心品尝由于关于处置成绩来说这是最为重要的并且相关水平也最高。

3、成绩的处理。对所存在的成绩寻觅处理的办法、途径和手腕。

4、反思与讨论。这是对处理成绩的办法的深化剖析哪些恰当哪些不恰当便于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惹起留意和改良。这是案例的精髓局部。

5、讨论的成绩。教育教学案例的撰写 1.要选好素材 案例的素材选取办法有两类一类是按既定的方针去选材。比方经过一段工夫的实验研讨为了推行经历去选取好的典型。另一种选材办法是即时性的在教育教学研讨进程中或许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某一个事例特有典型性虽然事先没有选案例的义务但也要把这个事情很好地记载上去并把事先的感受和启迪写出来这是即时性搜集素材我以为后一种素材更鲜活更具灵性。 选取素材的准绳就是资料为理念效劳为主题效劳资料表现理念。 选材的另一条准绳就是可以选全程也可以选局部可以是完好的一节课一个教育事例一个教育进程也可以是一个片断。 2.客观真实地记载 案例首先是真实的教育教学故事。所以在记载这个故事的时分要真实、客观。写案例决不是为了发明一个完满的典 型而是表达在详细的教育教学理论中怎样施教的怎样育人的因此案例首先要真实、客观。 3.案例的言语要生动生动。 对事情事先的氛围、局面、人物的表情要写得生动、生动使人看了如身临其境防止板滞、僵化。一篇好的案例应有令人兴奋的亮点。 4.案例要有启迪思想的剖析 有入情入理的评点。 素材自身所具有的教育意义有些能被人看到有些是包含在事情处置的进程中需求具有较高教育实际程度和较丰厚的教育教学经历的专家给予剖析评点。 案例示例一 我市实验中学特级教员吴士平教师的一堂语文课内容是《宋定伯捉鬼》。依照教材的本意是阐明宋定伯这团体很机智他经过把本人打扮成鬼获得鬼的信任之后使鬼表露了真相后果把鬼给捉住了。 吴教师也是按这个思绪引导先生去学习这篇课文的。那是一堂地下课在讨论宋定伯英勇、机智时一个先生站起来说教师我有不同的看法宋定伯其实很虚假说假话骗了鬼而鬼反倒说真话所以宋定伯这团体是不讲诚信的。事先先生都为之一愣听课的人也都肉体一震。吴教师略一思索立即表扬了这个先生表扬他敢想敢说尤其在有人听课的时分勇于宣布本人的见地。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首先是先生的积极性充沛调动起来了其次是吴教师的教育机智和尊重先生、鼓舞特性的教育思想十分值得称誉她们勇于打破人善鬼恶的惯例看法很不复杂。但是在案例之外我们不由要问诚信的施行是在诚信者之间当你面对的是诡诈奸滑之徒时难道也要把本人交给对方吗诚信和战略该如何施行如何掌握虽然这个成绩很深奥但也不可不点拨一句引发先生在今后的行为中生活中去考虑而吴教师恰恰是这样做了。她把这个成绩作为考虑题留给了先生这不正是大语文教育观的表现吗不正是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的表现吗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案例。加上精彩的评析之后愈加光芒耀眼。 案例示例二 在座的教师能够看过上海七宝中学青年教员王红写过的案例——《走进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讲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诵后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窗遭到了哄笑。王教师将这件事写了这样一篇案例 台下的同窗们紧紧凝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缄默中我忽然从懊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不知所措的为难吗但是是自信打败了这一切。有时分一次小小的成功用够激活一团体潜在的宏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往往可以摧毁一团体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个男生难道会堕入后一种情形吗不决不能。我终于浅笑着启齿了“既然他不太习气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窗们也纷繁趴在桌上。终于我的面前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响。那确实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由于动情的缘故我听到的声响渐渐响了起来进展也不多了有的中央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晓得他已渐渐进入了形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然回头看看他。我居然发现台下早已有不少同窗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凝视着他。朗诵完毕后教室里响起一阵暖烈的掌声。我晓得这掌声不只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参见《上海教育科研》1999。6上海市教委张民生副主任在《一个素质教育进课堂的生动案例》一文中对这个案例评论道 有口吃的孩子说不出话了普通好教师的处置办法是“没关系你先下去再好好预备一下下次还无机会。”但王教师有另一种视角一种新的境界这么处置这种局面化解为难的处境关于先生能够是终身难忘。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教学进程中考虑成绩的角度是以我原来设计好的教学进程为主呢还是以先生为本去思索成绩。参见《上海教育科研》1999.6 下面这个案例首先是记叙的详细、明晰、生动我们看了如身临其境其次是点评精辟深入。点评人并没有说王教师做得如何如何好而是指出王教师处置课堂上这个先生的成绩时的新视野新的角度即是以原来设计好的思绪去教学还是以先生为本去考虑处置成绩的办法。只要百余字的点评让读者茅塞顿开。 案例的评析不要太长贵在精练精到。精炼是指无废话精到是具有入木三分、鞭辟入理的功夫。这就需求我们在理论中不时去探索、磨练进步本人。 以上是本人对教育教学案例的作用、特点、撰写的深刻看法诚请各位同仁批判指正。我情愿向大家学习共同总结更优秀的案例来宣传推行我市的教育科研效果更多搜集优秀案例汲取其精髓来空虚、丰厚本身的教育迷信研讨。

第15篇:教育教学案例

加强反思 撰写案例 提升自我

一个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小学教学案例必须包括背景介绍、实件发生发展过程的描述,同时还应包括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上、认知上所发生的冲突。具体地说,小学教学案例一般包括教学背景、教学过程和点评、分析研究部分。教师撰写的案例主要格式是‚片断+反思‛,其变式主要有‚背景——片断——反思‛与‚片断——评析——反思‛,可见,案例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案例+反思‛。

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真切回顾,用新的观点进行严格审视,客观评价,反复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确错误,都能由模糊变得清晰。能使教师把某些教学问题认识得比较深刻,解决得比较恰当。利于教师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看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学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作业设计案例

毛秀芬

【背景】在复习‚位臵与方向‛的知识比较抽象,大多数同学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具体的位臵掌握很好。但要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位臵方向,学生总是含糊不清,感到很困难。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让学生练习。

如:学校在政府街的北偏东300方向上,让学生观察政府街在学校的什么位臵?公园又在学校的什么位臵方向上等等,学生都感到茫然。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位臵一会儿在北偏东,一会又在东偏南,我硬是搞不懂为啥,但我觉得很有趣,我想把它学懂。‛学生能在老师面前说出真心话,那种渴求知识的热情令人欣慰,不能再在黑板上凭空说教了。

【过程】我急中生智利用学生身边的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我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问:‚你们现在能不能说老师现在的位臵呀。‛立刻,学生热情高涨:‚老师在我的东北方向。‛‚老师在我的正南方向。‛‚老师在我的西北方向。‛……看到同学们兴奋的样子,我故作不解地问:‚听你们这样说,好像老师位臵在不停地变哟!可是我站着没动啊!位臵怎么变了?‛想不到全班学生异口同声说道:‚是我们的位臵不同啊!‛学生终于明白了站的位臵不一样观察出的方向就不一样。

【反思】

1、说明了我们设计作业时也要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领悟掌握知识,学生学得轻松,懂得快,知识掌握牢固。

2、老师平时上课的站位无疑会左右学生的视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站位规矩,也要防止畸变成‚画地为牢‛,不敢越雷池一步的自我捆绑,有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走下来‛与学生亲密接触。

留守儿童教育案案例

孟国金

【案例】爱心是老师亲近学生,学生爱戴老师的基础,是‚爱其师,信其通‛的关键。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单亲或无亲的学生,更应该付出爱心。

我班的留守学生占班级总人数的82%,其中有两个孩子自主意识差,学习差,打架,骂人,经常偷拿别人的学习用品,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做法】我首先用自己的爱心,关怀这两个孩子,从生活上、思想上去教育他们,让孩子感受被人关怀的温暖。同时用严格的纪律约束他们,并针对偷拿别人东西的这种行为进行严厉地批评。 【反思】两年下来,这两名学生逐渐转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的付出绝对大于孩子的成长。

课堂片断实录

马正锦

那是午后第一节课,我在五二班上科学课,离下课还有十五分钟左右,突然一位男生站起来告诉我:‚老师,王夏同学口腔发炎,无法讲话。‛我走到王夏的面前,摸摸头,有些低烧,我问她:‚你去医院吗,老师或同学陪你去。‛她用肢体语言(摇摇头)告诉我她不去,我又问:‚有病为什么不看医生呢?‛她用小手指了指放在她胸前的教科书。我明白了,她要坚持听课。同时,我也感动了,多么懂事的孩子!

第三天,王夏同学的病好多了,我有意识地抽她说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结果她掌握得很好。于是,借着这件事,我让全班同学讨论总结。同学说:‚坚持就是胜利。‛有的说:‚她热爱学习。‛有的说:‚她珍惜时间。‛还有的说:‚她在自觉锻炼意志‛……说得很多很多。我想这件平常而普通的事,却对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较深刻思想品德教育。

跟踪调查出效果

黄光远

【案例】一(2)班学生仲淦,今年春季开学后一段时间每周布臵的家庭作业,老师检查时他要么就是忘了带,要么就是没有完成。其实他根本不是忘了带,而是没有做,我找他到办公室进行个别谈话,开始一句也问不出来。后来我用夸奖的口吻说:‚你长得这么乖,这么漂亮一个娃儿,不好好学习,今后长大了没有出息怎么能行呢?‛这样一来他听我语气比较温和,于是就开口了,说:‚是妈妈不关心我的学习,她每天在茶馆里帮忙,有时候很晚才回来,根本没有问过我的学习,我有些题不懂问她,有时还骂我笨蛋,这样一来我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干脆就玩个痛快,不做作业了,所以就成了这样了。‛于是下午放学后我与仲淦一同到茶馆里找到了他母亲,把仲淦最近在学校里的学习和思想表现情况告诉了她。当时他妈大吃一惊,同时我也狠狠地批评了她一顿,严厉地对她说:‚如果你继续是只管挣钱,不管孩子的成长,我们也像你一样,不管了。‛她听了这话赶忙向我道歉,并说:‚今后一定要全身心地关心孩子,也希望老师不要放松对他的管教……‛又过了一周左右,我检查仲淦的家庭作业,确实变了样,不但完成了,而且书写也比较工整,家长还进行了批改。

【反思】经过这件事使我感到教书育人,要让孩子健康成长,老师与家长经常沟通非常重要。

关于倾听习惯培养的个案

姚 琴

【教学片断一】当时我正准备组织大家以小组的形式学习生字‚春、夏、秋、冬‛。我说道:‚请大家在小组中学习这些生字,读准它们的音,再讨论一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未等老师说完,孩子们己迫不及待地行动了起来,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讨论,我的后半句话早已淹没在了孩子们的声浪中。我怕孩子们没听清要求,又提高嗓门,把后半句话重复了一遍。我在参与有些小组的讨论中,发现还是有不少孩子没有听到老师后半个要求。

【分析】学生们还没有听完老师的要求,便展开了讨论。表面看是热热闹闹的,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有不少小组只是停留在了对字音的反复学习上,并没有对每个字作更深入的了解。 【 教学片断二】熟读了儿歌之后,我问大家:‚每一个季节都唱到了什么景物?‛孩子们纷纷举手,其中A回答了这个问题:‚花儿,蝉儿,嗯——‛A稍微停了一会儿,正思索着。这时有那么几个孩子,边举手,嘴中边喊着:‚枫叶!雪花!枫叶!雪花!‛A尴尬地望着我,嘴里咕哝着:‚噢,枫叶,雪花。‛坐下了。

【分析】A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只作了短暂的停顿,稍加思考。其余孩子便没有耐心听下去,着急的代替他回答。这实际上,等于剥夺了A思考、回答的权利。

【 教学片断三】在拓展说话训练时,我要孩子们挑一个喜欢的季节说说它的特征。B说道:‚春天,柳树发芽了。‛几个同学发言之后,我见C举手特别积极,便请他发言,他说:‚春天,柳树发芽了。‛此语一出,有的孩子便说:‚刚刚说过了!‛C不服气,有些委屈地说:‚我又没有听到。‛

【分析】C在别人发言时,没有认真听,结果,重复回答了。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个案

李小菊

《夜莺的歌声》教学片断

师:在那惊心动魄的卫国战争年代,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却如此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智斗勇,在课文字里行间中,你能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吗?

(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师:在读一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当时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生:孩子把口哨递给德国兵时,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我想小夜莺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他的神情很自然,而且好像玩得很开心。德国兵完全不会在意有别的什么事情发生。

生:‚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哩,夜莺倒只有我一个!‛我想小夜莺还真是很机智,他在骂那些德国兵,他恨敌人,他却笑着去骂敌人,那样的沉着,而德国兵却丝毫没有觉察到,还以为他是一个调皮蛋呢!

生:‚边走边打树枝、拾球果,还用脚去踢,学鸟叫。好像敌人根本就不存在,他在玩他自己的,完全沉浸在孩子玩的世界中,其实他在报信,很机灵。 ……

师:同学们也很机灵,小夜莺的心思让大家想得精彩极了!课文中将这些内容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出来了,试着读一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师:读了这些对话,有什么感受吗? 生:小夜莺真勇敢。

生:小夜莺真是个机智的孩子,我很佩服他!

生:敌人那么凶残,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为了自己的祖国,他沉着、机智地和敌人战斗,我们要向他学习,爱自己的祖国!

师:是啊!当祖国妈妈惨遭侵略时,祖国的孩子们只有团结起来,机智、勇敢去斗争,才能赢得胜利。

让我们在动情地读一读这些对话,从中吸取力量,从中受到感染。

《燕子》教学片段

陈秀丽

【教学片断】师: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这一小节写的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生:这节写的是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师:对,你读懂了。这一节写的很美,大家读读、划划,再说说你觉得哪一句写得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而且要说说为什么。

生:‚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是指燕子,燕子叫起来很好听,它正在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

师:是吗?‚这‛光指燕子吗?‚曲谱‛跟‚唱歌‛是一码事吗?再仔细读读。

生:他说得不全面。‚这‛不光指燕子,也指燕子停歇的电线,‚曲谱‛我想指的是五线谱,而不是指燕子唱歌。 (许多同学表示赞同)

师:说得有道理。‚曲谱‛不是指燕子唱歌,这跟‚正待演奏‛有什么关系?你想会演奏什么乐曲?

生:‚正待演奏‛就是说刚要演奏,指的是演奏哪个曲谱。这曲谱我想应该是‚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那首歌的曲谱。

生:不,我觉得是‚小燕子穿花衣……‛那首歌的曲谱。 【教学反思】教学中,以学生说代替了老师的讲,学生在自己想、自己说,听别人说的过程中学会了认真阅读,抓住关键字词阅读,边读边思考,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潜移默化地掌握了阅读方法,致使阅读能力得以提高。尤其是打破学科界限,体现出音乐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教学《日月潭》片断

杨玲华

【教学片断】在上《日月潭》一课结束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刚刚一起领略了日月潭秀丽的风光,这会你最想干什么?

生1:我想去台湾的日月潭旅游。

生2:我想拿起来笔画一画日月潭秀丽的风光。 师:你的想法真好!那就赶快动笔吧! 生3:我想睡觉。 师:为什么?(很惊讶)

生3:我想做个梦,在梦中去日月潭旅游。

师:说明日月潭秀丽的风光已印在了李奇峰的脑海里了。 生4:我想当名导游,带领游客到日月潭去旅游。 师:那你就马上当一次导游,带领我们去日月潭旅游吧。 【教学反思】学生们的回答各不相同,各有各的想法,是那么真实。我就满足他们的愿望,让他们行动起来,这样即锻炼学生的能力,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也丰富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需要,给予成功学习体验

马怀忠

【背景】成功学习体验最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师的赞美鼓励对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常有强烈的效果,因此,教师无论如何要让所有的学生确知其所得到的赞赏与鼓励,而不是只限于几个优等生而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儿童自身的性格,气质对良好个性的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关注需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提供参与式学习和充实的心理体验活动,对学生的努力与学习成功不断地给予奖赏与鼓励。

【案例】我在教学中,有一位这样的学生,他是二年级安全班的蔡瑞同学,是一个非常机灵的小男孩,活泼聪明,但平时上课总沉默、爱说谎、很贪玩,一说到玩,他立马来了兴趣,你让他做什么都行,也因此导致他学习成绩不好。他生活在农村,父亲长期在外打工,由于母亲整天忙于农活,很少管他,随他自由发展,学习不够主动,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这个小孩子比较贪玩,作业要经常进行督促才能完成。他的数学还可以,但语文基础差,二年级了,连基本的握笔都不会。针对这一情况,我上课时就经常给他表现和表达的机会,这一切可以看出他的安全感和信任度不强。要改善这一点,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多关注他,给他一些关怀和鼓励,仅给物质上的满足是不够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关心,多与他沟通,慢慢消除他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使其敞开心胸,培养其勇敢坚强的良好人格。对于小孩子,我觉得只要耐心地去教他,运用正确的方法,成绩是会有好转的。我注意从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入手,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从易到难,一步步创造机会,使他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其求知欲,变‚苦学‛为‚乐学‛,‚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引导他交一些努力学习的伙伴,在同伴交往中,受到热爱的学习,不断上进的良好影响。

【反思】根据这个案例,总的来说,影响孩子成长有多方面的原因。作为教师应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多给孩子一些关注和问候,沟通与交流的时间,让孩子多一些快乐,多一些轻松!

老师多付出,定会有收获

任兴发

开学前一天,校长在教师会议上宣读了本学期教师工作安排,我为之一惊,有点不舒服,但没有办法。这是工作,只能服从,因为上学期刚刚送走一个毕业班,这期叫我去教二年级,我深知,人小,不听话,工作不轻松。

刚到新班,学习习惯差,上课乱哄哄,不是摇桌子,就是拍凳子。有一天,老师检查作业,大部分学生都自觉拿来老师检查,只有三个学生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老师走到他的面前,轻声问:‚你叫什么名字?‛他们低着头,一言不发。 ‚老师,他叫田力,是个垮班生。‛ ‚他叫杨明锦。‛

‚他叫仲奎先,打人最行。‛

同学们齐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我只好作罢,暂时不管他们。 下午上课时,老师走到杨明锦座位前,老师问:‚你想读书吗?‛杨明锦抬起头:我想读书,但不想做作业。

三个差生在老师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于是老师课上课下多和他们接触,上课发作业本时就叫他们去发,收作业时,就叫他们去收,慢慢地,他们认识了老师没有放弃他们,还很尊重他们,很快,他们就认识了老师,一有事就跑来向我汇报,作业也按时完成了,学习有了很大进步,由原来的贪玩,不守纪律,变成了积极、认真,成了我的好朋友,上课前主动到办公室帮我抱作业本,下课后,主动给老师倒开水,对我无话不说。

我深知:只要老师肯付出,一定会有收获的。

字典是最好的老师 陈秀丽

综合练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要求填写‚肃‛字的部首。巡堂中,我发现许多学生无法下笔,‚肃‛字的部首是啥,我一时也弄不清楚,是‚肀‛吗,字典部首中好像没这个部首。 ‚同学们,‘肃’字的部首是啥?‛ ‚是‘丨’部。‛有人回答。

‚不是‘丨’,在‘丨’部中查不出‘肃’字。‛有人马上否定。 ‚是中间那个字。‛有人边说边走上讲台,将一个大大的‚肀‛字写在黑板上。

‚肀读啥?‛有人马上问。

‚是乱猜的吧,字典上没有啊!‛有人嘲笑说。

‚老师,我在词语手册上找到了,‘肃’字的部首是‘聿’。‛他马上上讲台在‚肀‛字的下边加上两横。

有学生赶忙将‚聿‛字填在空白处,后边的数笔画又让学生犯难了,‚肃‛字中又没有‚聿‛嘛,怎样数笔画?除部首以外的笔画该怎样数?

许多学生已动手翻起字典了,终究没有眉目。有人气馁了,干脆不理睬,真奔下文而去。

我接过一位学生手中的字典,我翻出‚聿‛字部,并知道了它读‚yù‛,这个部首又派生出三个部首,即肀,聿和肀,如果在字典中找‚肀‛字部是找不出的。做题时,‚肃‛字的部首应先填写为‚聿‛部。

中国的汉字是很复杂的,没有人敢说自己弄懂了中国的汉字,这节课我和学生一起动手获取了新知。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 陈菊

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时,由于受2.5的倍数特征的影响。学生在我一提出问题后就不假思索地回答:‚个位是

3、

6、9的数都是3的倍数。‛‚不对,13就不是3的倍数。‛有同学在说,在他的启发下,几个学生都嚷嚷起来,说还有‚

16、

19、23‛都不是3的倍数。我提示,你们再多写一些3的倍数,看看个位可能是多少? 学生便开始忙起来,不到1分钟,有学生发言了:‚我发现写出来的3的倍数的数个位上是0、

1、

2、

3、

4、

5、

6、

7、

8、9,找不到什么特征。‛学生沉默了,有人提议,再看看十位?‚十位和个位一们,每个数字都有出现。‛我吃惊,居然有人想到了。‚那3的倍数有特征吗?‛有学生疑惑地问我,我不臵可否,随手在黑板上写了两数‚13839‛、‚28160‛,并且很快他们‚13839‛是3的倍数,‚28160‛不是3的倍数。‚这么快!‛学生好惊讶。‚那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呢?‛学生一个个急切地说。趁着机会,我提示学生,把个位和十位合起来想想?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把他们各位上的数加起来的和都是3的倍数,很多同学高兴直叫了起来。接下来的验证和结论都进行得很顺利。

回头想想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得实在有些艰难,浪费了时间,可我觉得让学生真真实实经历了自主探究、猜测、验证的过程,也是值得的。

实验联系生活

——《轮轴》教学例谈

[片断] 在学完了《杠杆》一课后,继续学习《轮轴》一课。上课时,我拿出一个自来水阀门。 提问:如何开关?

学生:只有旋动阀门上的轮子就可以打开或者关闭。 我把轮子拿掉,请班里力气最大的同学试着开关,没有成功。 继续提问:这是为什么?

生1:轮子拿掉了,光有一根杆子,手使不上劲。

生2:我也认为,在这根既短又光的杆子上,我们有劲使不上。 我的本意,是让学生针对轮子进行思考,出现上面的情况是我没有想到的。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我又拿出一个自来水龙头,尽力将龙头旋紧,请一名女学生先在竖轴上用力将它打开,她用尽力气也没打开。

生(抱怨):老师,你要是允许我在水龙头的横杆上用力,我肯定能打开。

师(故作姿态):你刚才不是说光滑的杆子有劲使不上,竖着和横着的都是光滑的杆子,不都是一样吗?

生(不服):我认为不是这样的,你要是同意在横的杆子上用力,肯定能成功。

我当然同意学生用自己的办法再试。她不费多大力气就打开了。学生们欢呼雀跃。

师(再次提示):那么,你们现在对阀门上轮子的问题应怎样思考? 生1:现在我觉得阀门上的轮子除了能让我们更容易用力,也能起到省力的作用。

生2:我们上节课学过杠杆能省力,阀门又不是杠杆,怎么能省力呢? 师(假装附和):是呀,既然不是杠杆怎么能省力呢?

生3:从老师的表情,我就感觉你在说反话。我想阀门肯定是运用了杠杆原理,因为它们都是在围绕着一个点转动,我们通过画图肯定能找出其中的支点和力点。

我立即让学生去分组测量实物,画图分析。然后过程中,学生交流很快发现,阀门不仅运用了杠杆原理,耐用可以节省几倍的力。 课后分析:

简单机械单元教学一直令很多教师‚头疼‛。这部分内容包含了经典力学知识,如果教师只想着如何把这点知识‚教‛给学生,教师越费尽口舌,教学越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不会喜欢。所以让学生通过反复观察、实验、了解轮轴组成。课堂是个学生都在经历着生命历程,学生渴望这个历程丰富多彩。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学生思维,促进他们辩论,引领他们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中走出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运用了种种‚计谋

,甚至不失时机地‚耍耍花招‛。学生在这节‚头疼课

上学得兴趣盎然,让我兴奋。而让我感动的是当下课后我走进教室。还有好几个学生追着我,与我讨论自行车上的轮轴。在学生这个生命历程中,我和学生一样,都获得了感悟与成功。

教学个例 毛秀芬

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数( )乙数。(在括号里填上或=) 当学生学习分数乘除法后,这是一类经常出现的题型。以往我总是先让学生列出等式,再利用倒数知识计算出甲、乙两数的大小,最后比较大小。一遍讲完,有学生直喊听不懂,两遍讲完,还有学生一脸疑1716惑,三遍讲完,所有学生无语了。课后一问才知许多学生怕别人笑话,所以装懂。于是,我再不厌其烦地辅导,形成了‚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无声地听‛的局面,细细想来,这样的教学是有问题的。 今年又教六年级,理所当然地又遭遇此类题型,掂量再三,决定放手一回,让学生自己解决。

师:第一次碰到这样的题目,你们有没有办法自己解决? 生:当然能。

师: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先自己寻找解题的方法,然后再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两分钟后,同桌开始讨论,随后有人开始举手。

生1:假设不是把甲数平均分成7份,而是6份,那么甲数的一定大于甲数的,甲数的等于乙数的,所以甲数的大于乙数的。甲数大于乙数。

生2:根据‚甲数的等于乙数的‛可以列出等式。‚甲数×=乙数×‛,由于两组因数的积相等,而

生3:我是用倒数来算的,根据‚甲数的等于乙数的‛,可以列出等式,‚甲数×=乙数×‛。假设都等于1,那么甲数和互为倒数,乙数和互为倒数,甲数是7,乙数就是6,所以甲数大于乙数。 生4:我举了个例子,假如甲数是1,那么甲数的等于,乙数的也等于,乙数等于÷=,所以甲数大于乙数。

生5:他的方法很好,但我觉得假设甲数是7或7的倍数更简单,因17171617171616171617171616171617161716171716161667为甲数的是一个整数,然后可以用这个整数除以,求出乙数。 生6:我是请线段图帮忙的,假设甲数和乙数相等,那么甲数的大于乙数的,要使甲数的等于乙数的,必须扩大甲数,因此,甲数大于乙数。

生7:我也是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因为甲数的等于乙数的,所以每一份相等,而甲数有这样的7份,乙数有6份,所以甲数大于乙数。 甲: 乙:

听着听着,我从来没有想过学生的解题方法,竟如此之多。对比自己以往的教学,学生总是被塞得满满的,哪有时间悟自己所学的东西?要学生悟,就要给他们一些启发,一些思考的余地和能够自由控制的时间,让他们能自由地活动,从‚无‛生出‚有‛来,从自由的活动中发出自主性和创造性。

1716161716171716

互动合作、主动学习

——‚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断分析

李开明

怎样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认为改变学习方式是关键,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新课程的理念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由过去一味传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课堂成了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活动场面,让学生愉快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上课是必须尽快地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让他们自己去实践与探索,在快乐的活动中发展自我。

‚分数的意义‛是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下面我结合这一课教学的几个片断,谈谈对上述问题的一点浅见。

(一)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分数概念的建立,必须以学生实践操作为支撑,只有在操作中,才能帮助学生不断丰富有关分数的表象,逐步形成认识。在学生知道什么叫单位‚1‛后,让学生们拿出自己带来的材料,按下面要求小组合作,看能得到哪些分数:

(1)小组内先确定一个分数;

(2)分一分:选择材料表示这个分数;

(3)画一画:用简单的图形表示这个分数;

(4)说一说:组内互相说说这个分数。

接下来,让各个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他们的成果,进行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由于他们都带来自己喜欢的材料,答案也就多种多样。很自然,其中也允许学生争论,如:把一个物体(一个苹果)看作单位‚1‛和把许多物体(4个苹果)看作单位‚1‛的结果怎么样呢?等等(这个下面再具体说明)。促使互相启发,共同发展。从而,互动合作,自主学习的氛围逐步形成。

这个过程是让学生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分工合作,人人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二)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突破了这个难点,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就掌握得牢固了。当学生面对提出疑问时:把一个物体(一个苹果)看作单位‚1‛和把许多物体(4个苹果)看作单位‚1‛的结果怎么样呢?老师不急于回答,而是出示6只玩具熊猫,让学生想一想:用多种方法,可以怎样平均分?老师在核心处引导,在关键处点拨,启发学生:谁是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涨,很快就得出不同的三种分法:

(1)熊猫总数是单位‚1‛,平均分成6份,每份(一只熊猫)是总数的六分之一。

(2)熊猫总数是单位‚1‛,平均分成3份,每份(两只熊猫)是总数的三分之一。

(3)熊猫总数是单位‚1‛,平均分成2份,每份(三只熊猫)是总数的二分之一。

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同桌讨论: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表示成分数时,与单位‚1‛的具体数量有没有关系?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分时要注意平均分;表示的分数与具体数量没有关系,只要看平均分成多少份和表示了多少份。平均分的份数是分母,表示的份数是分子。得出了这个结论后,前面遇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个过程让学生用有结构的物质材料,让学生充分感知,充分思维,使学生有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只起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三)概括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的一次理论上的概括。它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更是对分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同桌的同学议一议:什么是单位‚1‛?什么叫做分数?这样把它上升为理论,得出了分数的意义。这个过程是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

‚互动合作、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去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充分体验享受每一次小小的成功的喜悦,这时他们对学习兴趣大增,一个个跃跃欲试总之。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多少固定的模式让教师去借鉴,以上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尝试和探索。‚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这是我们教学追求的境界。让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个性,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教育学生个案

元坝镇中心小学校 黄理

一、基本情况分析:

王松是我班的一名男生,今年 12岁,父母离异,跟随母亲。母亲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把孩子托付自己的姐姐照顾。随着年龄增长,渐渐喜欢讲一些不文明的脏话,因此同学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更谈不上有一个知心朋友,人际关系较差,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偶尔也有偷窃行为发生,如拿母亲口袋里的钱。

二、原因探究分析: 个人原因:上课听讲不太认真,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日积月累,学习成绩也便越来越不理想。由于成绩差,在班中又经常做一些破坏性的事情,没有一个知心朋友。

家庭原因:虽然王松是独生子女,但由于父母离异,母亲身体不好,家境十分困难,从小缺少家庭的温暖,母亲并没有把他的思想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教育他如何去做一个真正健康有用的人。

学校原因:在学校里,王松在老师那儿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措施:

1、实地进行家访,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王松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首先,同他的母亲进行一次诚恳的谈心。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求她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当孩子有错时,应耐心开导,而不应用辱骂、欧打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放纵,要跟他多讲些他们那时学习生活的艰苦环境,使他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2、激励教育,唤起他学习的信心。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送送作业、发发本子,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王松今天的作业全部完成了!‛‚王松同学这次单元测试及格了。‛‚王松今天能举手发言了……‛渐渐的,王松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渐渐地开始和我交谈。我给他讲学习的目的,讲一些勤奋学习的小故事,要他端正学习态度,不懂的地方及时问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学期至少在数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每次的作业都能完成,测试都能及格。同学看到王松在学习上的进步,也逐渐和他接近,课间也愿意和他一起玩了。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他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

1、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特别表现在数学方面,几次的单元测试成绩都能及格。学校组织的活动都能积极参加。

2、能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打闹次数明显减少。

虽然,王松在各方面有了一些进步,但他在学习上还不是很有自信,上课还要随便讲话,作业有时不能即使完成,但只要多关心他,在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下,相信他会一天比一天会更有进步。

教育学生个案

元坝镇中心小学校 王莉

一、基本情况:

王娇,女,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成绩优异,善于表现自己。和同学之间相处融洽,同学都很崇敬她。但是思想不是太好,缺乏一定的爱心。父母的关系有时不够融洽,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不懂得如何分辨事情。所以爱向他人诉说一些大人之间的事情或者同学的打扮,讨论谁喜欢谁,从各方面表现出早熟现象。

二、原因探究:

1、自身原因:自身条件十分优越,长得漂亮,能歌善舞,表演能力很强,所以自我感觉良好,但是组织能力,自控能力不够强。

2、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在家对她十分溺爱,母亲的话基本是不起太大的作用,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是根本与父亲无法沟通。而且从班级中献爱心义卖活动或一些捐款活动中表现出的态度十分冷淡,很不积极,而且父亲的一些不良的言行对其影响很大,孩子从父母的身上或者她所接触的事情中逐渐成熟,喜欢打扮,注重观察他人。

三、辅导措施。

根据她的心理问题,我重点培养她的分辨能力和同情心,让她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乐于帮助他人,逐渐养成健康的个性。

1、谈话法。进入本学期以来她的作业总是做的很慢,对于这类心高气傲的学生,不能直接指出她的不良行为。于是,我先找她谈话,表扬她得字迹很端正,并且主持节目时也绘声绘色,她很高兴。

2、与家长沟通。希望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并与孩子经常沟通,多谈谈心。孩子的作业做的很晚,要从多的角度出发,建议其经过一段时间的陪同后看看孩子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完成自己的作业。另外,对于一些班级里的集体活动应该支持和鼓励孩子踊跃参加,起模范带头作用。

经过那次的双方交谈,王娇的各方面表现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反思。

王娇的问题还没有结束,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还是需要我们去进一步观察和关心她的成长。因为,一些问题的所在还是根本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学生心理异常的类型有很多种,对孩子心理辅导这条路我们还需要做很多事情,也需要走很久。生活每天都在变化,孩子的心理也在不断的成长和变幻。关键是我们老师一定要对症下药。但要切记无论我们教育哪类学生,都别忘了:教育像是涓涓细流,河中流淌的应是爱心、细心、恒心

第16篇:教育教学案例

此 时 无 声 胜 有 声

(教育案例)

中宁五中刘鹏

有一位学生常常缺课,我多次批评,效果不大,我经过了解,知道他逃课去了电子游戏室。于是,我找到游戏室,发现他正在起劲地玩着电子游戏。我悄悄地站在他的背后,大约十分钟后,他发现了我,低着头背起书包,跟着我进了教室。自始自终,我和他都一言不发,事情过后,我不再提起这事,上课下课也不单独找他。几天后,他心事重重地拦住我:“老师,你打算什么时候批评我?”我说:“你现在表现很好啊,批评什么?”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后来,他自己交给我一份检讨书,不再逃课,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了。

我们在发现学生的错误时,经常喜欢喋喋不体地批评学生,使得学生紧闭心扇,效果极差,因此,不妨试试无声的批评或惩罚,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效应。这是因为:

第一、无声的批评能使周围的气氛沉闷起来,加上当时批评者的表情,更使得受批评者处于高度戒备状况;此时,他的思维变得特别敏感,自己想得特别多,因此,对自己的错误记得牢,想得通。第

二、无声的气氛会造成一种沉闷的压力,同时会使受批评都产生一种期待,期待老师的批评早日过去。一旦这种有声批评没有及时出现时,他会感到异常和不安。他会想:“今天没有挨批,等了几天 1

也不见动静,要等到猴年马月才是尽头啊?”从而产生了焦虑和恐惧感,进而自觉改掉自己的毛病。

只要者教育者恰如其分地运用这种教育方法,就有可能产生无声的效应。

总而言之,我这些体会。第一, 教师要有爱心,当事情发生时,如果教师没有爱心,就不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那是无法进行反思的,更谈不上解决问题和改进了。第二,教师要有教学的理念,从事件的分析中,教师哪些做得恰当,哪些不恰当,要心中有数,勇于面对,不要回避。第三,继续学习心理学,教育理论,在结合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自觉加以运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这一点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师,作为影响学生健康的重要“他人”之一,其言行所是生的影响与长期效应对于学生是不可低估的。让我们共同努力,与学生一起成长吧!

听 课 体 会

中宁五中 刘鹏

按照县教育局的安排,我校在四月份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听课活动,这次活动中,按照要求,我总共听了解15节课,回顾这次活动,我的体会还是相当多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几位老师同上一堂课:选择相同内容,展示各自的独特见解和教学风格,引领与会老师在比较中明晰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教学改革的新走向。

2、骨干教师来上接力课:着眼学生发展,整体把握教材,不对一节课求全责备。接力课,让与会老师看得更清楚。

3、教学观摩和互动评课相结合:不同学科教师面对面交流。我想:这次活动的开展,给执教老师的帮助特别大,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成长,但更多的是使听课教师进行深度的思考,思维得到碰撞,理念得到认同。使参与的教师都能开阔眼界、有所收获。这次活动,在继续以“听—评价—交流互动”的教研模式为基础,再增加了一项新举措:几位教师同上一堂课(同一内容)。这样的教研设想,正是我们一线的老师所盼的。因为它能给我们拓宽备课的思路,指引创新教学的方向。在听课过程中,能使我们的思维产生碰撞,对教学形成质疑,带着问题(同一内容的课怎样上出不一样的效果)听课,随后在专家点评与互动评课中提高自己的认识与觉悟,最后,留给每位听课老师的“礼物”就是反思(“在自己的教学中,如何把握实际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如何灵活地处理教材、教法?”、“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具特色、更有成效?” )。

通过这样的横向联系与比较,教师和教师之间进行对话、交流、相互介绍经验,参与活动的教师学以非浅。

我想起谁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不能孤独的往前走,需要团队的智慧,教师从课中反思自己,这就是价值。

2007、

4、30

第17篇: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教学反思

秒的认识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这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家到学生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通过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也可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由于学生脑海中对笔算的思路比较熟悉,所以本课首先要帮助学生跳出单一的笔算思路,激活学生潜意识中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的那根弦,打开口算的思路便成为上好本课的关键之一。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这节课是让学生在能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新的口算方法,即把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看做“两位数减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并且在口算过程中(尤其是退位减法中)体会其优越性,能很好地掌握并使用这一方法。整节课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出多种算法。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虽然整节课体现了每个学生都参与探讨算法的过程,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感觉教的很轻松,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急需改进:由于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在探索多种口算方法的过程中花费了很多时间,练习量不够。我应多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也便于巩固加深。

第三单元 测量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在学生了解了长度单位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和分米。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的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和逻辑推理,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银行卡,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它有多厚,然后实际测量一下,学生一下犯难了,因为银行卡的厚度不足1厘米,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并让学生感受到了1毫米大约是一张银行卡的厚度。学生在直尺上认识了1毫米后,可以测量不是整厘米的较短的物体。接下来我拿出10厘米长的硬纸条,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从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几节课下来,我就有点发愁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总体感受,效率很差。而后的几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又下了功夫,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对计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整个单元上完,经过考查,还是让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

其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最多只安排2至4道题目。再加上配套的作业题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因此,每天光课本和导与练上的作业都弄得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习,一二年级不布置书写作业,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

其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刚入学,我就非常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习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用尺划直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读题的习惯还存在问题。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再如,对加减法的验算,虽然教师一再强调验算的目的与方法,可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为了验算而验算,所以验算结果与原题目中的数不同也不会察觉。另外,做完作业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孩子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但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习,他们还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习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虽然孩子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1,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借,别忘了点退位点。十位计算时得减去退掉的1”等等。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看来,为学生开小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教师的提醒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在教学中,第一部分我重视学生的感知,通过圈圈画画,让学生在学习了相差关系的基础上进入对倍数关系的学习。第二部分的处理上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因此,我在设计时重视了学生的操作、观察,充分建立直观形象。通过比较黄花朵数与蓝花朵数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使学生初步感知“倍”的含义。

学生能从图中看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但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还是难以理解的。在这里我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用“一份有2朵”,和“8朵能分成这样的几份”来帮助学生探索算法。然后又发展到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是因为这样的表述能更鲜明地表达相比较的两个数与“倍”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加深对“倍”的含义理解。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练习巩固中,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通过练习,巩固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问题用除法解决。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本单元我从解决问题入手,引入计算。重点研究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我组织学生利用已有旧知类推到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最后总结出简便算法,学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应该说这部分的内容是很容易的,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而且积极性非常高。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生动活泼地发展,使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创新思维活跃。整个过程注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培养,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课堂上我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习惯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发现不是所有的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都符合算式中有几个0,在积的后添几个0。如50×6=300,其中第一个0与算式中有几个0,在积的后添几个0无关,这是五六三十得出的,因此要在30后面添一个0。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实现问题解决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同步发展。

第18篇:三年级上册教学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东莞市清溪镇文烨小学三年级语文科任教学总结

执笔人:马华锋

一个学期将要过去, 回顾一学期的教学经历,现做出如下总结:

一、注重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变化,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表现是:面对全体学生,选择灵活的教学形式,动员全体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去。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就要认真设计和安排活动形式。我按照听、说、读、写的要求,安排好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灵感,促使人人思考,个个踊跃发言。集体活动、个体发言交替进行,切实避免老师和几个尖子学生反复“表演”的现象。对能力差的学生先让他们回答浅而易懂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优秀生则让他们回答难度大一点的问题。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学生理解这些佳作,我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

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同时,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探究的积极性。

三、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

课堂上,我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使课堂动起来,学生思维活跃,给学生更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是他们轻松学习的游乐园。

课外,我鼓励学生多参与有益的活动,阅读课外书籍,收集各种名人故事、自然知识„„让课外成为认知的第二课堂,多实践多积累,不断充实自己。有了课外的积累,才有课堂的生气,就会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如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五、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潜能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

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总之,在本学期中,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任何人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自己的,我会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努力学习,争取成为一个更称职更优秀的语文老师!

2010年1月10日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东莞市清溪镇文烨小学三年级语文科任教学总结

执笔人:马华锋

本学期我任教的是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这学期快要结束了,我也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全部教学任务。回顾本期的常规教学工作,大致分为如下几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备学生;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认真施教;课后认真批改作业积极做好教学反思。教学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积累知识,课内外相结合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扎实的工作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本期教学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课前认真备教材和学生。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要想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认真备课,备课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学生)。开学初,我就根据本教学班的情况制定了本册语文书的教学计划。

二、课堂教学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课堂上我认真贯彻新教育理念,课前让学生先预习新课,这样课堂教学时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课堂上我及时给学生鼓励,我时常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勇于发言,不要怕错,这样老师才会赏识你。对于出现错误的同学要及时给与鼓励和帮助,以免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我还会利用一些真实的事情来鼓励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找回自信。我也会经常给他们上多媒体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还会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美的享受,大大激

发了学生学习文本的热情。

三、课后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积极做好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作业有生字词、基训、写字、作文、周记„„每生有十来本作业,但在批改上,我从不拖延,批改后又会及时的反馈给学生。同时作业又是反馈自己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上不可能没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就要求课后老师要积极地做好教后反思。每节课、每单元教学结束后我都要进行教学反思,认真思考每节课的得与失,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发挥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四、丰富有趣的儿童课程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晨诵

清晨,第一缕阳光射进教室的时候,我们一起快乐地诵读着古今诗文,本学期,我们诵读了《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小花朵的梦》《全都喜欢上》《跌倒》等几十首小诗。晨诵让每一个孩子每一天都能过得充实、快乐、有趣。

2、课外阅读

我们班的课程表上有一节阅读课和读书汇报课,阅读课上,我会向孩子们介绍读书的益处和推荐适合他们看的书,每一本书都是我亲自从校图书室认真选定。并引导孩子如何去选择一本新书和阅读一本新书。阅读汇报课是让孩子们来汇报在这一周内读了什么书及所读书的内容和收获。每天中午,孩子们走进教室都会很认真读课外书,认真做读书笔记。现在本班的孩子已经爱上了读课外书,最让我感动

的是每个中午,当我走进教室,我总会见到孩子们都捧着书在那认真的看着。我觉得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3、写周记。

每周我安排了学生在周六晚上写周记,主要是让孩子们通过写周记来记录他们有趣的学习生活,我时常也会在周记本上给他们以鼓励,有时直接在本子上和他们交流,来激励他们成长。

总之,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在教学工作中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虽然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但难免有疏漏之处,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弥补自己的不足,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

2011年1月9日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东莞市清溪镇文烨小学三年级语文科任教学总结

执笔人:马华锋

恍然之间,一学期又进入尾声。这个学期对于我们师生来说,都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其间,我们彼此都乐于教学,也从中得到进步。为了让我们师生永驻于快乐的语文教学之苑,特意将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本人担任的是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

1、2班学生共77人,大多学生对语文都比较喜欢,所以语文成绩较好,只有个别学生跟不上教学。

一、本期成效

1、注重培养学生的习作的兴趣。由于本学期学生刚接触习作,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本学期,我们就如何读书,如何做读书笔记,对学生进行引导。除了坚持每周一则日记,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学写想象作文。比如“假如我是„„.”“如果我会飞”等日记。通过有意引导,一部分的思维变得开阔了。还安排学生每天看优秀习作范文。并引导学生读书想作文,作文想读书,将阅读与习作练习起来。一部分喜欢读书的孩子,通过一学期的坚持,积累了许多好词佳句,再用于习作中,他们的习作水平有明显提高。

2、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一部分学生能在边读边理解,边想象中,自然而然的做到声情并茂的朗读。唱读的毛病有所减弱。

3、注重培养学生理解重点段落,重点词句的能力。课堂上,多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方法。并抓一些典型的精读文章,让学生感受其写作方法的同时,仿写文章。恰当时机,对于理解技巧进行总结。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4、利用独立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5、认真进行每个学习园地上的的口语交际与习作练习,首先让学生上台进行发言,在从中教给学生习作方法,再打草稿,再修改,最后讲评。通过扎实地训练,大多数学生习作能力明显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二、不足之处

1、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虽然教给他们预习方法,但是他们贪玩,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强化他们自觉预习的意识。

2、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想象不够丰富。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空间,训练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

3、对于辅差的教育辅导不够,尤其是一些因为懒惰造成学习吃力的学生,没有解决他们心里长懒惰的毛病,所以辅导的效果欠佳。

4、学生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虽然提高不少,但还不够,还需继续进行指导。

通过平时的单元测试发现学生在做题时,未能做到仔细审题,认真做题,为此在下学期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做题的习惯。另外对于个别的学生,要多于家长取得联系,想办法解决思想上厌学的情绪,这样才能做到辅导有效果。希望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下学期有更大的进步。

如上是本人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有不足之处,恳请给予提出改正。

2012年1月6日

第19篇: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远程研修进行到现在,我们小组的磨课也顺利结束了。 磨课的过程中,大家一起从最初的制定计划到最后的教学实录,几次情感智慧的交流让我受益良多。

通过磨课,我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体、具可操作性和可测性;要选择巧妙恰当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习得方法,有效落实教学三维目标。我也深深感受到:教学是实实在在的,它需要我们教师智慧地预设,智慧地反思。

磨课,不仅磨出了教学智慧,更磨出了老师们之间更加真挚而亲密的“战友”情感。一次磨课改变的不仅是固有的研究形式,更为教师今后的发展开启了一条便捷的道路。因为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我们在教的同时要不断汲取营养,取人之长,提高自身的素养与能力。诸位教师的精彩课堂给予我很大的启发,但仅仅是启发、感悟肯定是不够的,我不会忘记指导老师和专家们的谆谆教诲,会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优秀教育教学方法谨记心中,在教学中运用发挥,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在语文教学的漫漫长路上孜孜不倦,上下求索。

远程培训虽然即将结束,但研修的路还在继续!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是苏联作家描写的一个有趣故事。通过我和弟弟对蒲公英早晚变化地观察,认识到草地、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字、词全部放手让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可以教,可以组织小组听写。最后教师听写过关。从中看出学生自学水平还是有的,只不过学生对于自学没有兴趣,总是在别人的激励和逼迫下才能够认真仔细的学习。通过听写,只有极个别学生出现了极个别错字。这样做也与我们才学习的\"121\"教学挂了一个小钩。对于课文的学习,由于没有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师用书,所以找不到头绪,只是先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让组长检查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把高兴的语气读出来。而且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作者对草地的喜爱和蒲公英的有趣。而且学生也能够在读中体会到学习和课文中的乐趣。对在过早地上玩耍学生很感兴趣,特别是对过早地变色的第三段,学生既能够有感情的朗读,也能够熟练的背诵。这样就能够积累不少的语言。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读中体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而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涵的美。想象永远是孩子们最乐意去做的,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就学来兴趣盎然,教师就真正做到和孩子们同乐,教学相长。

《灰雀》教学反思

《灰雀》这一课时,采用角色表演,情境模拟法进行教学,在课尾延伸、深化感悟时我有意识地提出几个问题,给足孩子想像空间。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由放飞心灵,那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回答让师生共同感受到语文课堂轻松、活泼、有效。孩子们的回答精彩纷呈,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学生依托文本创造想象。文本的情感目标无需太多讲解,在大胆想象、角色表演、情境模拟中得以巩固、升华。

《灰雀》一文,伟人列宁像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跟小男孩交朋友,蕴涵着浓浓的人文精神。在这一片断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在导入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唤起他们已有的感受与体验,激发学生对新课文的兴趣。

在识字、识词的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与工具书一同来帮助学生解决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以优带差,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也让优等生体验到了快乐。最后是全班进行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达到了局部带动整体的目的。在层层递进中,使学困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优等生讲解了知识,从而达到了“学困生能吃饱,优等生能吃好”的目的。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的有信息的能力”,课前我收集了一些灰雀料提供给学生,虽然这样做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知识整合。从课堂教学的反馈来看,让学生自己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资料,效果会更好。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积极有效地评价,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但我在教学中,评价方式太过单一,只有师评,还应该给学生提供自评与互评的机会,这样做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是第二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仍在挂念着那个少先队员。再如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反映了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和惊喜。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由于本课的对话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可以理解大体意思。因此,我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并通过小组赛读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流利。然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梳理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讨问题,交流答案。再次,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内心活动。最后,续写《小摄影师》。学生的描述让我感到欣慰,这节课我们一起读懂了小男孩和高尔基。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面向全体,大面积丰收做得还不够到位。这是因为这一做法一时还很难能被所有三年级的小学生接受,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正常的。我坚信只要长期坚持训练,他们一定会成功的,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他们的目的。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从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想这么大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而且连大人也说不清楚。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我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解决了第二个问题,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注意这一点。

《蜜蜂》教学反思

现代语文教学,非常注重个性化阅读和感悟,注重学生大胆地表达个人的创见和疑问。因此在在教学《蜜蜂》这课时,我在直接引入课题后,就设置了学生质疑问难这一环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蜜蜂》这篇课文,对于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有几只小手马上举起了。一个学生问:老师,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我一听,真感到了一份惊喜,好极了,正好是按照课文的顺序来问的。我马上非常地肯定了他的这个问题:“问得好极了,你真是个思维敏捷的孩子,谁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呢?”由此我带领孩子们进入了第一段的学习,抓住“听说”这一词语,让学生理解了因为法布尔不相信蜜蜂真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因此要做这一个试验,并告诉孩子们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要像这位生物学家法布尔一样通过实践才能出真知。

学完了第一段,我很希望有学生能够提出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在做这个试验前,法布尔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并因此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可是孩子的问题并没有按照我预期的目的提出来,一个孩子问的是“老师,我发现课文中说,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蜜蜂飞回来了,那么还有三只哪去了呢?”这个问题一下子打乱了我的设计,而且还没有说到蜜蜂被带到多远,怎么带去的,放飞蜜蜂时的天气情况,一下子提出这个问题孩子们能解答吗?因此我这样回答了她“你可真是个细心的姑娘,善于发现问题。不过这个问题老师不帮你解答,你下课后,可自己想想或与同学交流,看这三只蜜蜂哪里去了?”说完后,我自己向孩子们提出了这个问题:“法布尔他为了这个试验做了哪些准备呢?”并引导孩子们进入了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后面孩子们的提问确实是一个一个地按照课文编排顺序提问的,因此我的教学工作顺利地完成了。

我从课堂上走下来,突然一种烦躁情绪困绕了我:那个孩子提的问题提得多好呀,我当时是不是应该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呢?就算当时不答,在引导学生读到第五段“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完好无损、准确无误回到蜂窝”时,我也应该重提这个问题,让孩子们探讨呀。为什么我要说下课后自己去找答案或与同学讨论呢?我这样做是不是对的呢?我在课堂上没有帮助这个孩子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那个问题会困绕那个孩子一节课,让她耽误了对后面知识的学习呢。课虽然结束了,可是留给我的思考依然没有结束,对于老师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该怎样妥善处理呢?

第20篇: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二学部刘丽丽

不知不觉2014秋季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这学期,我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这一学期,工作忙碌,但我觉得很充实。为了迎来了新学期的希望,让明天的工作更精彩,收获更多,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与大家来共同分享我的快乐、成长与烦恼。

由于是刚合并的学生,对学生的情况还不是很清楚,学生的情况是有差异,所以我是一边熟悉学生,一边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每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把复杂的内容进行变换,取其精华,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一、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一学期,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在课堂上努力实践目标导学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二、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年级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针对本班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运用竞争机制,俩人比赛、小组比赛,优胜的人、组给予星星奖励。一个月后评选语文学习积极分子,这样促进学生自觉守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正式开始。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午休时间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平时还经常鼓励学生到图书馆阅读书籍。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三)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利用文化餐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

三、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1)对学生进行分组

将本班学生分成了十组,在分组时我又把我班的学生按照每个小组(我自始至终按照小组比赛形式进行小组竞赛)六名,每组对学生进行编号,分别是1号、2号、3号、4号、5号、6号,

1、2号是A组,

3、4号是B组,

5、6号是C组,而且除小组比赛外,各组的对应的几号学生进行比赛(如:一号学生跟一号学生比,2号跟2号比),全班又分成十大组比赛。这样优生在自我提高的同时,还要帮助自己组的其余同学,使其不要落后,影响到组之间的比赛,同时B组、C组的学生也会很努力的去学,除使自己的成绩在同成绩相当的同学中比赛取得胜利,还要使自己组的比赛也遥遥领先。这样分组后有利于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上课辅导,有利于批改作业,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而且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乃至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分层备课

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求因材施教。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在有些组只是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问题都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做到心中有数。 (3)分层授课

一个学生很难做到十全十美,尤其是要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平衡发展,更不容易。因此,针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差异,根据每个学生语文素质自我提高的需要,采取重点突破的方法。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非常扎实,但在说话方面不行;有的因为胆怯,不敢说话;有的因缺少锻炼,不会说话。因此,我将这些学生分为两个层面,在教学中对不同侧面的指导,尽可能做到有针对性,力争各个击破,让他们的“短”变成不短,让他们的“长”成为特长。 (4)分层作业

课内和课外作业一般分三个层次,即基础作业、综合作业和提高作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让A组学生全部完成,B组完成前两项的基础上自选做提高作业,C组学生在完成基础作业的基础上自选完成其余两样作业。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完毕,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分层作业。 基础作业:

背诵课文的

3、4自然段 综合作业: 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 提高作业(自选一条做) 为《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设计一条广告语。

学了课文,请你做一回小导游,写一段导游词,介绍一下美丽的小兴安岭的风光。 (5)培优辅差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四、积极参加学校及市里各级各类的教科研活动,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研活动,收益匪浅。除外出听课外,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我还经常阅读一些教学书籍,作记录,写感受,收集最新的教学信息,获得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学的经验的不足,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3、在课堂中努力构建开放、民主的教学模式还不够到位。对于目标导学的教学方式实践的还不够到位。今后还要进一步实践研究,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语文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今后前进的道路上也许会充满坎坷、艰辛,也许会有柳暗花明的惊喜、收获。但我会用微笑去迎接每一个挑战,用虚心去对待每一次成功,用“心”去学习、研究、探索、实践、反思„„我坚信,只要继续探索、努力实践,我一定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三年级上册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三年级上册教育教学案例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