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财务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政治思想方面(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21 07:53:31 来源:财务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政治思想辅导员及班主任述职报告

政治思想辅导员及班主任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早上好!

学院今天在这里召开年终总结述职大会,我就本人一年来所负责的工作向大会做报告,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简要概述:

一、所负责的工作

1.担任美术系10及11两个年级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及11级动漫班、12级美学一班两个班的班主任;

2.负责学工系统的内勤工作;

3.积极支持学院及工会的各项工作;

二、所取得的成绩

1.在担任美术系政治思想辅导员及班主任期间,能够确保自身所管年级学生的安全与稳定,扎扎实实的完成学院布置的各项工作,及时的完成了学院相关指示精神的上传下达;能做到凡涉及到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评先评优、奖助学金、贫困生补助以及党员发展等工作一律公开、公正、公平,让真正需要,真正符合的同学切实感受到学院政策的温暖与关怀,并注重引导获奖学生心怀感恩、再接再厉。鼓励所带年级的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努力奋斗实现自我,并努力的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2.在负责学工内勤工作期间,本着为学生工作服务,为学生服务,对学生发展负责的理念认真务实的完成了《学年鉴定表》、《毕业生登记表》、学生请假条、安全事故责任书、班级日志、班导师工作手册、军训考核表等各项学生工作纸质用品的印刷统筹、统计分发、规范填写、归档抽查等各项工作,为学院各项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奉献了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3.积极支持学院及工会各项工作,在学院专业评估、9.18维稳、学生宿舍被盗等特殊时刻能够切实的以集体利益为重,坚持始终工作在一线,及时汇报处理异常情况。为保障学院评估的井然有序,能够牺牲休息时间彻夜盯防重点问题学生。

在学院及学院工会组织开展的各项全院活动中能够积极的为学院分忧,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在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及学院各位同事强有力的支持下组织筹备了衡阳师范学院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的参赛工作,并获得大满贯,一举囊括本届运动会上所有设置的团体最高奖项。其中为了保证教工组卫冕总分第一名,自身也在刚进行完1500米竞赛休息不到30分钟的情况下拼尽全力夺下800米第一名并打破了尘封22年之久的校纪录。

在工会组织的教职工广场舞比赛中,能在排练时间不超过5天、训练累计时间不超过8个小时的情况下能够完成学院的嘱咐除音乐、体育外不输其他任何分工会的艰巨任务,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院领导及各位同志参与牺牲,我想如果排练时间、出场顺序和竞赛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再有利一点名次还可以更好。

工作之余在学院领导的支持和理解下,我本身的专业修为也在不断加深,并在2012年度取得了:全国体育舞蹈冠军一次,省体育舞蹈冠军6次,并成功入选湖南省国标一队代表湖南省参加12月22日-25日由国家社体中心举办,中央5套和深圳卫视直播的全国第二十二届体育舞蹈锦标赛,并最终从三千余队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下湖南省代表队此次征战的最好成绩,全国前十名,可谓是专业取得突破一年。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口头表达、文字及沟通能力有待加强;

2.学生管理理论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及学院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办事程序的学习有待加强。

四、2013工作目标

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加强自身的专业及学校各项管理理论知识、规章制度及办事程序的学习,谨记习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教诲,认真学习并实践党的十八大指示精神,扎扎实实的做好经手的每一项工作,调整好心态,始终把学习和成长排在第一位,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在学院党政的统一领导下追求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推荐第2篇:党员政治思想报告

农村党员政治思想报告

2014年是党的新一任领导班子带领全国人民深化改革谋发展的新元年,全国“两会”顺利召开,党和中央传递给大家的声音鼓舞人心。这一段时间,我认真收听收看了本次“两会”的新闻专题报道,学习相关文件和精神。作为农村一名普通党员,我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农业、农村的相关问题,认识到不仅思想上要紧跟中央文件,在行动上也要投身到农村建设工作中,以实际行动拥护党中央所作出的决定。

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定不移的继续推进城镇化建设,并且重视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的改革与发展。这昭显了党和国家对农村发展的重视,是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新契机。

目前,农村发展面临众多问题。文化教育对于农村发展来说是一个关键问题。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人们常言道知识改变命运,对于农村这个整体来说也是如此。要想发展快,要想发展好,就得努力提升农业生产的知识含量,以知识改变农村。现在的农村政策就要以科技兴农,科技富农为本,来增加收益,提升层次。因而我们普通党员要支持上级做好宣传与思想教育工作,改变农村人民对知识教育的消极看法。

招商引资对农村经济来说无疑也是一大问题。农村属于弱势群体,相对于城市来说,经济生产总值不高,资金方面比较匮乏。我村具有从事养殖、种植等行业的资源,然而谋求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却受到资金的限制。招商引资,不仅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也能留住一批有能力的青壮年,实现就近就业,为家乡发展出力。

农村信息与交通都不够畅通,发展缺少良好的市场信息,不能让利益最大化。村里年轻党员要发挥自身作用,协助村委发展便民的信息渠道,发展大众化的、及时的传播媒介,更好的让信息沟通,让农民知道最新的农业信息,从而引导生产,发展农村经济。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因而,我们要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本村现代化发展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以上所谈的几个问题,是我关于本村发展的一些看法,要想真正做到让家乡飞快发展,还需要我们大家去探讨,去考察各个方面的问题。从两会报告中,我得到了很多启示,能让我更快的成长,更清楚的了解国情,更好的关注未来。它要求我们农村党员要继续学习,提升自我修养与能力,更要求我们了解国情,进而立足国情,立足自身现实,规划自身发展。两会只是我国政治事务中的一面旗帜,一个标识和符号。作为一名年轻的农村党员,不仅应该关注两会,更应时时关心时局,与周围人交流,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子,站在一定高度看问题,力争做一个有用的人。

推荐第3篇:政治思想读书报告

2011年6月25日

两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读书心得

之浅析当前人民内部矛盾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讲话。。毛泽东全面地分析了各种类型的人民内部矛盾,系统地论述了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方针政策。指出,要用民主的方法,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作为从政治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解决经济领域中的矛盾,应依据发展生产,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科学文化上的问题,应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应采取加强民族团结,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方针;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应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等。根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阶级状况的估量,毛泽东适时地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共产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开战,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富强繁荣的国家。

在如同文章中所说的“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的今天,一位青年通过两课原著的研读,深刻感受到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的强烈感知和正确分析。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针对矛盾他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这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公式,为落实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规划了宏伟蓝图。今天,经过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快速腾飞,社会风貌焕然一新。在胡锦涛同志的领导下向着毛泽东建设“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奋进。

当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我们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人民的政治,文化,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善。但正如毛泽东所说“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我们的社会里已经没有任何的矛盾了。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天真的想法。”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还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就必然使人民内部各种具体利益矛盾难以避免地会经常地大量地涌现。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乡矛盾。城乡差距是我国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这种差距体现在收入,教育,福利等各个方面。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1年《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2010年, 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自1998年以来首次快于城镇,城乡收入差距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但目前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巨大,其比例是3.23:1。预计2011年,这个比例将达到3.26:1。绿皮书指出世纪90年代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在不断扩大。原因在于农业农村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城乡发展失衡仍然突出,这一问题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城乡管理的体制问题。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的缺陷难以克服,城乡管理体制之间尚存巨大鸿沟,以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这种巨大的差距使得初次分配的公平性备受质疑,导致城乡矛盾凸显。教育作为国家的百年大计,却还没有体现出城乡应有的平等,当然其中的原因是异常复杂化的。城里的孩子坐在明亮的教室享受优质教育,先进的教学设备,但与此同时,农村的同龄孩子可能在干粗重的活。虽然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我们已经免学杂费了,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困难重重。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有很多问题,还有学前教育在农村是严重的滞后,初中阶段我们刚刚的研究发现,初中辍学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二十多。对于对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就是不小的成本上大学的路就更加艰辛了。城乡教育投入差距悬殊。义务教育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其投入的多少完全视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状况而定。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差距明显并呈不断扩大趋势,这就使得农村的学子难以享受到好的教学设备,使得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另一方面,由于城乡条件的差异,使得农村的师资严重不足,而城市师资则过剩。农村与城市师资数量、质量的差距也造成了学生受教育过程的不平等,从而导致教育成果的差异。农村的孩子都怀着纯朴的梦想希望通过读书来让他们改变命运。但这种教育的不公使得这个梦想品频频受阻。使得城乡矛盾更加突出。我国城乡居民不仅统计收入上存在较大差距,在收入统计之外,享受的各种社会福利也存在较大差距。很多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居民的一种隐性收入。因此,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应比统计上的收入差距要大。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各种补贴,以及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收入保障等,绝大多数农民都不能享受。城镇居民以社会福利方式获得的隐性收入难以准确估计,有统计数据称平均一个城镇居民的年收入超过了一户农民全家的年纯收入。医疗保障等方面,城市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得到高额的财政拨款;而乡村在过去一直处于滞后发展状况,虽然近年来中央和省财政开始对其有所投入,但由于地方不能承诺给予发展所必须的配套资金,所以不少能够改善乡村福利水平的项目最终没有付诸实施,从而使一些地方陷入更落后更贫穷的困境。农妇因无钱治病刨腹自医让人看到的农村医疗体制的落后,主人公吴远碧的极端行为无法掩饰其“剖腹自医”背后所见证的底层群体医疗保障困境,以及目前我国社会医保总体上的“负福利”现状。

农民看不起病,是社会之痛,是当前农村医疗体制下有待解决的问题。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伴随城市进程的发展,拆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从而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推到了风口浪尖。建设的很多所谓技术开发区,商业区,有大量的名义上的政府设施的存在,这类工程绝大多数是以公共利益为名建成的,这中间引发了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和冲突。可以看出,普遍存在着以公共利益为幌子的商业拆迁,严重损害被拆迁人的利益。我国新宪法修正案第20 条和第22 条明确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由于法律缺乏对公共利益的严格界定,导致“公共利益”成为一个行政机关权力的滥用,侵害了公民、法人的利益百试不爽的借口。房屋是一般民众最主要的财产,是民众生活的蔽所,无房何以为家。这个事关民众更本利益却在政府的公共利益下显得弱小。不断发生的暴力强拆事件把这两种利益的矛盾不断激化。虽然人们普遍将公共利益视为城市拆迁的正当性基础,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通过“拆迁行政许可”条件来回避公共利益的价值限制,既不需要考虑到“公共利益”需要,也不必事先与被拆迁人协商或告知,将非国有财产视若无物,也完全排除了将公共利益和合法个人利益的考量,使得被拆迁人在拆迁过程中缺乏发言权,知情权以及引发拆迁补偿安置的抱怨和不满。在农村更是存在流转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违法占地和新民居周转用地,改变用途等问题。使得农民赖以生存的田地被毁,农民被上楼日益普遍。白岩松在评河北香河圈地时说“近几年来,不管是土地流转,还是新农村的建设,目的是让农民的生活变得更好一点,因此推出的这种举措和目标,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就会发现总是有一些人善于喊着,利用土地流转这样的一种方式,喊这个口号,但是又扛起了所谓建新农村的这样一个大旗,实际最后干的是让当地的农民利益受损,至不是眼前受损,一受损可能好多年这样的一种行为,这是一个典型的,我觉得地方政府或者当地政府把法律、把民生放在两边,最后把眼前的利益放在了中间的一种,大家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一种行为。”如何解决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是解决当前矛盾的主要破题口。 认识到当前矛盾后我们应该寻求如何解决,对此毛泽东发表的《正确处理关于人民内部矛盾》对当前问题的解决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告诫我们“: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处理得不得当,或者失去警觉,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我们务必要做到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矛盾扩大化,避免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新时期必须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政治生活的主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的缓和、化解人们内部矛盾,调节好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和谐社会。在新时期,要结合当前实际,运用毛泽东的矛盾理论解决当前社会矛盾。第一,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尽量安排好各方的物质利益;第二,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作用;第三,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原则就是要有利于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漫漫长征,也是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远大目标,它需要我们正确地理解和社会主义的矛盾规律,如文中所说“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结构中,如何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化解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而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为我们指引了道路,引领我们不断向前发展。

推荐第4篇:教师政治思想考核报告

教师政治思想考核报告

某某同志是我校骨干教师2000年参加工作,2006年获得小学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其除了担任小学体育教学外,还负责班主任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态度,谦虚的作风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勤奋好学,爱岗敬业,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艺术,认真学习实践新课标、新理念。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各部门的配合下,出色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现就他任职以来的政治思想表现、教育教学工作及成绩方面作出如下总结:

一、政治思想:高标准,严要求。

他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认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工作中,团结同志,严于律己;虽然不是党员,但还是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尚的职业道德鞭策自己——积极进取,乐于奉献,品德言行堪称学生的表率;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中展示才艺,收获成功的喜悦,助生成长。

二、教育教学:潜心为人师,用心育桃李。

他刻苦钻研教材,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增强教育技能,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并能运用于教育教学和指导青年教师。工作期间,曾被学校选派到外地学习。 丰富的教学理念,使他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如驾祥云,巧妙地启发 和诱导、环境的创设、兴趣的培养,使孩子们如鱼得水,尽情享受语文课堂的快乐和收获;他指导的青年教师张辉已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满意的优秀教师;他所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市、区级获奖。业余时间,他还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参加不同类别的专业知识培训,另外,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每学期他都认真参加学校开展的教学评比活动,以此来学习和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水平,并获得较好的成绩。

某某同志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人格修养赢得了同学们的爱戴,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三、教务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务的主要职责是为教学服务,要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为取得高质量教学的效果实施相应的管理。某某同志每学期开学前,带领各个学科主任和全体教师研究并起草各学科改革指导意见,积极商讨教研活动主题与方式,他也非常乐意出谋划策。这些意见制定,促使大家深入研究新课程的理念,同时对学校多年来的所积淀的经验进行反思和取舍,使新课程理念实实在在地走入了操作层面。在实施的过程中,将对这些意见不断进行修订与完善。

某某同志每学期在开学之前总是同校领导班子商讨学校各类计划,然后做齐所有资料,学期结束时他又要把所有资料分类整理人合。他的工作认真负责换来上级领导对我校的一致好评。

四、工作成绩:多的付出,丰的收获

1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某某同志以踏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同事们的尊重,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收获了诸多喜悦。

某某同志从教以来,所表现的能力和素质,已经达到小学骨干教师的标准,学校衷心希望该同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学校声誉再做新贡献,继续当好我校教师的排头兵。

推荐第5篇:教师政治思想考核报告

教师政治思想考核报告

阜阳市颍州区九龙镇丁营小学:张涛

2016年11月1日 教师政治思想考核报告

张涛同志是我校骨干教师2000年参加工作,2006年获得小学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其除了担任小学体育教学外,还负责班主任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态度,谦虚的作风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勤奋好学,爱岗敬业,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艺术,认真学习实践新课标、新理念。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各部门的配合下,出色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现就他任职以来的政治思想表现、教育教学工作及成绩方面作出如下总结:

一、政治思想:高标准,严要求。

他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认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工作中,团结同志,严于律己;虽然不是党员,但还是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尚的职业道德鞭策自己——积极进取,乐于奉献,品德言行堪称学生的表率;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中展示才艺,收获成功的喜悦,助生成长。

二、教育教学:潜心为人师,用心育桃李。

他刻苦钻研教材,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增强教育技能,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并能运用于教育教学和指导青年教师。工作期间,曾被学校选派到外地学习。

丰富的教学理念,使他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如驾祥云,巧妙地启发

1 和诱导、环境的创设、兴趣的培养,使孩子们如鱼得水,尽情享受语文课堂的快乐和收获;他指导的青年教师张辉已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满意的优秀教师;他所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市、区级获奖。业余时间,他还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参加不同类别的专业知识培训,另外,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每学期他都认真参加学校开展的教学评比活动,以此来学习和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水平,并获得较好的成绩。

张涛同志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人格修养赢得了同学们的爱戴,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三、教务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务的主要职责是为教学服务,要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为取得高质量教学的效果实施相应的管理。张涛同志每学期开学前,带领各个学科主任和全体教师研究并起草各学科改革指导意见,积极商讨教研活动主题与方式,他也非常乐意出谋划策。这些意见制定,促使大家深入研究新课程的理念,同时对学校多年来的所积淀的经验进行反思和取舍,使新课程理念实实在在地走入了操作层面。在实施的过程中,将对这些意见不断进行修订与完善。

张涛同志每学期在开学之前总是同校领导班子商讨学校各类计划,然后做齐所有资料,学期结束时他又要把所有资料分类整理人合。他的工作认真负责换来上级领导对我校的一致好评。

四、工作成绩:多的付出,丰的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涛同志以踏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

2 态度,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同事们的尊重,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收获了诸多喜悦。

张涛同志从教以来,所表现的能力和素质,已经达到小学骨干教师的标准,学校衷心希望该同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学校声誉再做新贡献,继续当好我校教师的排头兵。

推荐第6篇:政治思想

二、政治思想表现

三年来,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在实践中自觉磨炼而建立起来科学的世界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了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了正确的政治观点,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提高了政治鉴别力,增强了政治敏锐性。学会了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用客观的标准去认识社会,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人生,用严格的法律去约束行为。时刻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想问题站得更高一些,工作上要求得更严一些,精神状态更好一些,决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群众。强化了奉献意识,淡泊个人名利。我深深感到无私奉献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境界,也是共产党员标准的基本要求。甘愿牺牲奉献,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摆脱名缰利索的束缚,真正做到事业重如山,名利淡如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个人的意愿和现实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 精神振作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强化大局意识,自觉维护团结稳定的局面。自觉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对待同志有满腔的热情和与人为善的态度。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能否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不仅是个人思想、品德和作风问题,而且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是一个带有政治性的大问题。艰苦奋斗,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从物质形态上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同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是根本对立的;从精神形态上看,奋发进取、拼搏创业同贪图安逸、追求享乐是根本对立的。

在国家级重点职校和省示范专业的创建过程中,我也和其他同志一样放弃了很多的休息时间,吃了不少苦,劳了很多神。这两项事关重大的评估验收,材料准备是重中之重,我作为材料组的组长感到压力很大,虽然我参加过我校96年的电大评估验收、98年国标省重点评估验收、99年省合格职教中心评估验收的材料准备工作,但自己心里还是没有底,再说前几次不要我通盘考虑,这次是要我全面掌握,我心里承受了很大的负担。好在有高校长的指导,又请了一些专家来指导,加上我自己经常认真学习、研究评估验收指标体系的内涵,花了很多时间把大家准备好的材料一份一份地查阅,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一次又一次地校对修改自评概述和申报表,使得材料这一块在评估验收中没有失分,并受到专家组的好评。

推荐第7篇:教师晋级政治思想考核报告

关于 同志班主任工作的证明

同志自参加工作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他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力量,是我校班主任工作中的中坚力量,在学校能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他在做班主任工作中,首先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并狠抓班级建设和管理。他科学管理班级,注意培养学生干部。他所带的班级,生活学习习惯良好,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他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每一个问题。对于留守儿童,更是关怀备注,总是竭力关心他们,照顾他们。

该同志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工作陶都端正,受到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学校

2018年11月10日

关于王守成同志出勤情况的证明

王守成同志自2011年9月在我校工作,他在我校任教期间,能够坚守岗位,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在我校工作期间,他一直担任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每周平均课时都在16节,所教班级成绩良好,多次在乡期末质量检测考试中获得全乡前三名的。并在教学期间一直兼任班主任工作,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从不无故缺课,无缺勤记录。

特此证明。

颍上县五十铺乡立新小学 2018年11月10日

关于王守成同志思想政治表现及职业道德方面的

考核报告

王守成同志自任教以来,能够严于律己,遵纪守法,积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学习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职,在学校处处起到带头作用。

王守成同志能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职业道德良好,教育教学态度端正,坚持教书育人,并有效的把传授知识和坚持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融为一体,不断创新教育教法,并勇于改革教法。

该同志品德高尚,待人热诚,在学校处处为人师表,教学严谨,教育技能扎实,总是能够主动积极的完成各种学校教育教学任务,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颍上县五十铺乡立新小学

2018年11月10日

关于王守成老师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证明

王守成同志自2011年9月到我校参加工作以来,对待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人争先,能够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责任制,他教育教学水平很高,并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勤于教学,执着钻研教育教法,有着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他热爱教育,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常年坚守在我校语文教学第一线,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并乐于奉献,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期间,教学成绩突出,多次在乡期末教学质量测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受到了学校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特此证明

颍上县五十铺乡立新小学

2018年11月10日

关于王守成同志教学教研能力的证明

王守成同志在我校工作期间,能积极参加县、乡、校组织的各种各类教学教研活动,个人教学水平高,教研能力强,在我校能带头组织参与学校的各种教研活动,并多次在学校进行公开课活动,参与讲观摩课,校本培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学校工作期间,该同志能尽职尽责,不折不扣的完成学校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教育活动,比如电教优质课,教学听评课,上校内公开课,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等活动,每学期都能圆满完成教研任务,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颍上县五十铺乡立新小学 2018年11月10日

推荐第8篇:政治思想及职业道德考核报告

政治思想及职业道德考核报告

朱晓梅,女,2008年参加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担任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态度,谦虚的作风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勤奋好学,爱岗敬业,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艺术,认真学习实践新课标、新理念。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各部门的配合下,出色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现就她任职以来的政治思想表现、教育教学工作及成绩方面作出如下总结:

政治思想:高标准,严要求。

她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工作中,团结同志,严于律己;以高尚的职业道德鞭策自己——积极进取,乐于奉献,品德言行堪称学生的表率;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中展示才艺,收获成功的喜悦,助生成长。

教育教学:潜心为人师,用心育桃李。

她刻苦钻研教材,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增强教育技能,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并能运用于教育教学和指导青年教师。

其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人格修养赢得了同学们的爱戴,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工作成绩:爱的付出,丰的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朱晓梅同志以踏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同事们的尊重,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收获了诸多喜悦。

朱晓梅同志从教以来,所表现的能力和素质,已经达到骨干教师的标准,学校衷心希望该同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学校声誉再做新贡献,当好我校教师的排头兵。

谢桥镇七里叶小学

2017年11月

推荐第9篇:政治思想工作总结

一、

本人坚决拥护共产主义事业,热爱党,热爱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准则,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坚决拥护党的方针政策。自觉阅读党报、党刊,时刻接受党的知识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任劳任怨,辛勤耕耘于三尺讲台。服从学校领导对工作的安排,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在生活中,我团结同志,互助互爱,密切配合,从不拉帮结派,虚心向同行请教,关心同志的疾苦,深受同事和领导的好评。

在工作中,我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有着饱满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尊重学生的人格,从不歧视学困生和弱智儿童,对学生一视同仁,相信每个学生的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视生如子,严教宽待,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以自己的模范品行来教育和熏陶学生。尊重学生对教师的意见,不以“自我为中心”为转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性,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受到了家长的好评,博得了领导和同行们的认可。在教学中,我还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容,时刻让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教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政治思想

自工作以来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在学习中不断从书本中吸纳政治营养,从讨论中提升认识水平。所以,本人具备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的高度政治觉悟;有服从组织的工作安排,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而无怨无悔的行动;有与同事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团队精神;在一年的教学生涯里遵纪守法、教书育人、处处事事不失人师的表率作用。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从而使自己具备一个人民教师应该具备的政治素养和认识水平。

推荐第10篇:政治思想工作总结

2010年度政治思想工作总结

2010年,我会思想政治工作在县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和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和具体要求,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坚持重实效、求进步、谋发展,坚持以提高思想素质、完善工作机制、转变工作作风、强化能力建设为目标,立足残疾人康复、扶贫、就业等工作,着眼于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使思想政治工作和残疾工作有机结合,互为促进,共同协调发展。经过扎实的的工作,我会的思想政治工作上了新台阶,有了新突破,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重视,认识到位,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重要措施,是强化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残疾人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2010年以来,党支部就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成立了党支部书记牵头负总责、各股室负责人协调配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完善工作制度和措施、根据县委要求确定学习内容,落实责任人,确定长期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并对安排和落实情况建立定期考核检查制度。我会以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为契机,加强树立文明型、学习型、科技型、服务型机关形象,有效推动了各类工作的开展。通过开展长期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

二、制订学习计划,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

为使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并扎实有效,我会结合实际工作,不断丰富学习内容,进一步完善学习计划,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干部职工通过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切实提高了自身思想水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转变了工作作风,同时也带动了其它工作的开展:

1、学习内容: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要学习内容;结合营造发展环境、党风廉政建设、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对党章、四代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和文章展开了系统的学习;开展科技知识、法律法规的深入研究和拓展性专题学习;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县委、政府的文件精神和具体要求;

2、学习计划:学习以季度为考核单位,半年总结,年终进行全面总结;学习以自学为主,结合实际情况定期进行集中专题辅导;学习笔记要有学习笔记,党员每月不少于3000字,普通职工不少于2000字,并结合学习进度情况和实际工作,半年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年终进行全面总结;

3、理论学习要结合具体工作和自身实际,以提高自身思想素养和政治水平,从而有效推进各项工作为目标,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从而使整个学习过程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扎实有效。

三、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思路,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为我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会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县委宣传部年初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和缜密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思路,采取行之有效、形式多样的工作措施,使我会思想政治工作有了长足发展:

1、根据形式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强化了工作制度,制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细则》、《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制度》、《职工行为准则》、《工作务承诺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加强贯彻落实和监督考核力度,通过有形的制度建设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向纵深处发展,从而形成了以制度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以考核监督促进各项制度真正落实的良好局面;

2、制定专项措施,加大改进力度,保证全体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都能跟得上形势,不掉队、不落伍,使思想政治工作得以整体谐调推进;

3、根据有关部门的具体要求,开展了文明单位、创四好、五好家庭等活动;针对具体工作安排情况,积极参与县委、政府等部门组织的各种征文、知识竞赛活动;组织职工观看先进典型事迹的电影、录像等,使干部职工思想受到教育、灵魂受到洗礼,鼓舞了士气,鼓足了干劲,进一步检校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前进目标,从而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针对不足周密安排部署,将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我会的思想政治工作还任重道远,各项制度、措施和工作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加强,个别职工还存在麻痹大意、走过场、侥幸过关的思想意识,部分制度和措施还将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面对成绩和不足,领导小组不骄傲、不气馁,将根据县委、政府的下一步安排和要求,精心策划,周密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我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第11篇:政治思想工作计划

教师个人政治思想工作计划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工作计划,使本学期的各方面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本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思想政治方面

1、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十不准》为标准,溶入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让教师在人民群众中真正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2、在学习中提升教师的道德标准,把思想道德落到实处,深入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引导教师模范履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断提高教师的全面道德修养。

3、学习报刊上有关教育形势的文章,学习英雄人物和先进人物的事迹,以加深教师对人生观的理解。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和关注当前国内外形势及我国各项改革的进展情况。明确任务,增强信心、鼓舞斗志、同心同德、努力奋斗,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4、继续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着重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义务和法律责任,不断提高对自己肩负特殊使命的认识。

5、认为有必要学习的各种有关内容。

二、教育教学方面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科技知识不断更新,新的理念不断涌现,学习成为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从事着教书育人的重要工作,更需要不断学习。在工作中,我会继续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法和教法,研究教材重点与难点,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充实理论,把一些好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2.自主学习,开阔视野。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学习,并做好学习记录。课余时间多阅读些教育教学刊物,摘录些对自身工作、学习等有益处的篇章段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研活动。平时多读书,多看报,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利用网络媒体、报刊杂志、业务专著等,加强学习、研究,及时掌握所教学科教学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3.专业发展,提高自我

练习“三笔一话”基本功,学习驾驭课程标准和教材,进一步提高掌握、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坚持每天写教师工作日记,及时的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点滴收获与想法,借以促进提高学习内容和要求。

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时时以育人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好自己的人格,处处为人师表。要认真钻研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关心现代信息,要打破门户之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博取众长,使自己的常识专精博览,以适应新教育的要求。

教师个人政治思想工作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自 力 希 望 小 学

呼文瑞

第12篇:政治思想工作总结

2013年度政治思想学员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认真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加强学习业务技能,积极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任务,在思想觉悟、业务素质、操作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够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金融政策法规,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一是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金融业务知识,认真学习联社下发的各种文件、资料,使之能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提高业务工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学习法律知识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职业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加强自身爱岗敬业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心、事业心,能够积极配合其他同事工作。

我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去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在工作中能够采取积极主动,认真遵守规章制度,能够及时完成领导交给各项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中认真遵守规章制度,能够及时完成领导交给各项的工作任务。我不断的提醒自己,不断的增强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尽心尽职做好各项工作。“团结他人,与人为善”一直是我待人的准则。在工作中,能够团结同事,和睦相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生活中,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创造和谐的氛围。同时,不断地进行自我定位,更新观念,与同事们能搞好团结,服从领导的安排,积极主动的做好其他工作,为全社经营目标的顺利完成而同心同德,尽心尽力。

在2014年,我将认真弥补自身不足,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履行工作职责,服从领导,当好领导的助手。首先加强与领导、同事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其次转变思想观念,及时了解掌握信用社财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认真学习金融财会知识,提高财会业务能力。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和各项规章制度,力求上进,为完成2014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沙溪支行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总之,一年来,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我的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业务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虽然在有些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对信贷知识了解不够,对农商行二次改革有待作进一步的了解等,但我相信,在领导和同事们的的关心帮助下,我必定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13篇:政治思想总结

入党思想汇报

告别了高中时代,迈进╳╳学院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也跨入了新的阶段,在这四年里,我们将受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熏陶,陶冶了情操,培养良好的学风。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索创新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且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是我一生的重要阶段,是学习专业知识及提高各方面能力为以后谋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从跨入大学的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就对自己在意识,精神,觉悟,思想等各方面都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大学四年里,不仅要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学生的我们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坚定理想信念,要积极实践从行动上体现,经历一个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一个过程,还要经常的反思,从思想上修炼自己。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离入党还要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更要努力创造条件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通过这个学期的党课学习使我对中国共产党组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领悟,特别是在参加了学院的廉政教育讲座后,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觉得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首先要端正好自己的入党动机,要时刻把握好党员的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并以此为准则,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要真正的确立共 产主义的信念,把最终实现共 产主义制度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另外更要起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自觉的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遵纪守法和反腐倡廉,在当今社会中才不会迷失方向,滑向罪恶的深渊。

而身为一名学生的我深知打好基础的重要性。在本学期的团日活动中我们利用丰富的课余时间,到校外实践,积极参与校内和校外的志愿服务活动,到敬老院照慰问、照顾孤寡老人,虽然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参加这些活动有点累,但我感到精神上十分快乐。能给孤寡老人带来愉悦,保障社会和谐。这不仅仅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还有利于我们增强工作责任心强、培养勤恳踏实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这些公益活动不但锻炼我们的组织交际能力,还深刻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精神及凝聚力.更加认真负责对待团队的任务 。

我应该以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开拓自己的视野与见识;要认真聆听老师们的真知灼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党性;培养自己的集体意识,勤于与同学们交流意见与看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定要加倍努力,向党员同志看齐,缩小同党员同志的差距,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第14篇:政治思想总结

政治思想总结

我今年29岁,2004年7月大学毕业后至今先后在xxx公司(技术内业)、xxx集团(施工员)、xxxx有限公司(技术负责)工作,2005年3月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近几年来,我在这几个团结求实、暖和友爱的集体里,亲身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团结奋斗的快乐。在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事们的大力帮助下,我认真按照党员的标准去做,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对工作和学习精益求精,使我在政治思想和业务知识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了便于党组织对自己的考察,我将自己近年来的思想情况向组织作以汇报。

首先,我认为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热爱本职。我觉得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岗位,要想干点事,干成一点事,就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专心干事。只有专心干事,才能干好每一件事。

其次,我认为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扎实肯干。参加工作5年以来,我一直把干好本职工作,作为自己的追求。我觉得,在工作中要想把工作干好,干出一点成绩,就必须有一个敢于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工作中注重总结,用我的工作热情、敬业精神来弥补工作中的不足,要有一种敢于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三,我认为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甘于付出。我是一名入党时间不算长的共产党员,在为党的事业工作中还谈不上奉献,但是,在工作中,我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再苦再累我也从不在乎。我觉得,一名共产党员在工作中甘于付出这是每一名党员应尽的责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绝不能在付出与索取之间去寻找等号。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但能有今天思想上的提高,政治上的进步,工作上取得一点业绩,受益于多年来党组织的培养,受益于身边老党员和同事们的带动。今天这个荣誉给了我,但我清楚的知道工作成绩不是我个人的,是领导关怀和同事们帮助的结果。面对荣誉,我会更加发愤图强,我愿意与我的同仁一起分担工作的压力,一起寻求发展的动力,一起分享业绩的荣耀,一起见证房地产事业的现在和未来。

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认真学习马克思列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时时刻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用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接受“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当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当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体活动,反对因奉阳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切实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反对分裂国家,维护祖国统一,不做侮辱祖国的事,不出卖自己的国家,不搞封建迷信活动,自觉与一切邪教活动作斗争。

总之,在政治思想上,都还要不断的进取,积极的学习,争取越来越优异!

第15篇:政治思想总结

政治思想总结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内一科万晓强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的发展观;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遵纪守法,做到了廉洁自律,清正正直,并用自己学到的医学知识和积累的临床经验为广大病员服务。

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德修养和素质;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热爱本职工作,尊敬师长、团结同志,积极支持医院领导的各项决定,在卫生系统行风评议表现良好;积极参加抗震救灾、抗旱救灾以及支医下乡等工作和社会公益活动。

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掌握各种诊疗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工作尽心尽责、任劳任怨,全心全意地为病员服务,坚决拒收红包,廉洁行医,用辛勤的劳动和优质的服务得到了医院和病员的一致好评,深受病员的赞许和爱戴。

医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事关生命的诞生、延续和消亡,事关家庭、个人的悲欢离合,事关社会的稳定,因而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商品社会的今天,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始终把“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作为自己工作的首要职责,认真履行“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树信誉”的行医理念,无论其地位高低、贫富贵贱,竭尽全力、尽心尽责、全心全意地为病员服务,受到病人的称赞和医院的一致好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铭记救死扶伤的宗旨,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医院争光。

第16篇:政治思想方面

第一, 政治思想方面: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时刻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立足本职,务实创新,团结同志,服务病人。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及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与鉴别判断能力,以政治修养统领全局,增强大局观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有力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素质与能力。

第二,

二、身体力行,深入细致地作好本职工作。根据组织与单位领导的安排,一年来,我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较好的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镇办公室工作。作为乡镇党委秘书,在工作中我端正态度,积极主动,无论是接听一个电话、传达一个指示,还是撰写核对一篇文稿、汇报一项工作,都力求做到准确无误,较好地完成上传下达工作,充分发挥了办公室的纽带作用、窗口作用。二是包村工作,去年初,根据镇工作的需要,我负责*镇西南片工作。在工作中,我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经常走村串户,与村民聊天,拉家常,了解农村工作的实际,立足本职,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种粮直补、农业税征收、“两工”和基层稳定等重要工作。三是县委调研室工作,去年12月份,经组织考察推荐,我调入县委办公室工作,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我一切从头做起,认真钻研业务知识,不断学习经济、法律、人文、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注重积累,学以致用。立足于办公室工作,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研究,积极开拓创新,及时准确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对自身严格要求,严格遵守办公室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综合表现得到了县委办公室领导的充分认可与肯定,受到办公室各位同志的一致好评

三、坚持严于律己,努力做好表率 。一年来我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严格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乐于奉献”的要求,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始终保持青年干部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努力成为其他同志的楷模。

第17篇:政治思想鉴定

XXX政治思想鉴定

XXX同志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宗旨意识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政治敏锐性强,政治鉴别力高,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该同志工作扎实,工作思路清晰,处事稳妥,事业心、责任感强,吃苦耐劳,实绩突出。服从领导安排,遵纪守法,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善于交际,乐于助人,和乡村干部相处融洽。在工作方面,当好分管领导和所长的参谋的助手,能积极完成党委政府分给的各项任务。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虚心接受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该同志坚持高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自律,坚持为人公道正派,光明磊落,谨言慎行,为人坦诚。始终保持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受到干部员工的一致好评。

XXXXXXXXX委员会 2012年6月7日

第18篇:中国政治思想

一、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是中国政治思想史最伟大的人物,从孔子开始,中国政治思想进入了体系完备的时代。孔子对于中国政治思想贡献在于,他系统地整理,继承和丰富了以往的历史遗产,创立了以仁礼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他与弟子的言论集《论语》一书中,另外、孔子编定的\"六经\"也反映了孔子的基本政治思想。孔子建立了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哲学、伦理、政治、教育、经济、历史、文学、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他是通过\"述\"与\"作\"两方面的工作形成的,\"述\"是他把周以前的古籍文献作了系统的整理,编写删定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作\"是孔子自己的著述,主要是《论语》。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体是仁礼学说,仁与礼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范畴

1、关于仁

仁的概念,孔子以前就有,春秋前期人们把尊亲敬长、爱及民众,忠于君主和仪文美德都称为仁。孔子继承了前人的观念,并且把它发展成为系统的仁说。

什么是仁?孔子在《论语》提到仁有一百余处,涵义甚广,但其基本涵义有二:一是爱人。他的弟子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问答说:\"爱人\"。《说文》有个解释:\"仁,亲也,从二人\",甚合孔子思想。仁,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要友善相亲,相互帮助。爱有差等。按孟子的说法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是先爱自己的亲,然后普及到民,再推广到物;是先已后人,先内后外,既有次第又有厚薄。这是一种从人\"自然本性\"出发的\"仁爱差别\"。

2、关于礼

仁的第二个涵义是克己复礼。在答复弟子颜渊时,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颜渊》)。\"克己\"是自觉地约束自己。\"复礼\"是一切言行要纳于礼。这里强调的是人的道德自觉,人们通过克制自己,达到自觉守礼的境界,达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视听言动都合于礼,这也就是仁的境界。

\"礼\"也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周公就制定周礼。不过,孔子则是从多方面进行论述的第一人。什么是礼?礼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属于根本政治制度方面的规定。《左传》隐公十一年载:\"礼,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这是说,礼是治理和安定国家,巩固国家的制度和维护社会所需要的秩序。孔子又说礼是\"王之大经也\"(《左传》昭公十五年),是进行统治的根本法规,治国之纲。因此,\"坏国丧家亡人必失去其礼\"(

孔子认为:礼和仪又是统一的,礼是根本的,仪是从属的,仪是礼的\"节文\"或形式,或者说仪是用行动规范和礼节的形式来巩固和体现社会的秩序和制度。因此,礼的实现既靠强制的力量,又靠习俗力量,是内外结合,所以礼又和乐相连。孔子,\"克已复礼\"实际上是主张建立如周朝一样的\"礼仪社会\",即\"秩序和制度社会\"。

孔子主张礼仁结合,纳仁于礼,用仁来充实礼。这是孔子的创新。\"关于礼仁关系,他认为,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仁的表现形式。仁是礼的最高境界,礼是实现仁的途径。就仁和礼的本质来说,仁,归根到底,反映的是根源于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礼,主要是规范社会的政治秩序和制度。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注重仁和礼的结合,实质上是注重了人道与政治的结合,从而对周礼作了重大的修改。仁与礼并不矛盾,因为仁是内容,礼是形式,二者的结合,才是一种制度的完善。

3、关于德治主张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实行德治的具体办法:

1)重教化,轻刑罚。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在满足百姓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加强教化。在礼刑问题上,孔子主张礼教是根本的,不得已而用刑,必须慎用。认为宽猛相济,政事才会谐和。宽猛结合,就是文武两手并用,德治与刑治都要。

2)反对过度榨取,主张\"使民也义\"。义者,宜也,就是役使老百姓不要过分,要适宜。

孔子看到了当时两极分化、贫富悬殊过大的现实,认为这是造成社会不安、国家颠覆的基本因素,因而提出来平均主义的经济主张。他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

3)为政需正己。孔子认为要治国正人,必先正已,正己才能正人。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所以孔子主张统治者一定要是德高望重、身体力行的\"君子\",这样,为政者起表率作用,就会上行下效,自然就会政通民和国家得治。孔子对为政者提出一定的道德水平要求。

4)举贤才。与孔子的德治思想相联系,他认为国君要治平天下,就必须举贤任能,发现和提拔优秀人才,参与国事。关于贤才的标准,孔子认为应该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就是要有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要依据仁的精神和拥有高尚的品德,还要能善于悯熟地运用业务知识和技能。简言之,贤才就是要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治国才能。这是一个德才兼备标准。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资料来源:摘自张永东《先秦儒家政治思想新评》

二、孔子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因而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但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这就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孔子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始了其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思想。在教育的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7]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本义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孔子的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孔子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还欲居“九夷”施教,就说明了后一点。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如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的,如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而平民教育更能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8]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决断。

“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二章 孔子

第一节 孔子之身世及时代

故就孔子之行事论,其最大之成就为根据旧闻,树立一士君子仕进致用之学术,复以此学术授之平民,而培养一以知识德能为主之新统治阶级。

故孔子学术之主要内容为政理与治术,其行道之方法为教学,其目的则为从政。……故儒名不自孔立,其道至孔始大。孔子有“君子儒”、“小人儒”之区分。孔子未明言二者之所以相异。然观其斥樊迟问稼为小人,则可推知君子不应图衣食。观其讥弟子之为家臣,则可推知君子当谨出处。盖君子在孔子思想中为品性之名,亦为身份之号,德位兼备,乃为君子之极则。孔门之教,意在以德取位。儒而小人,斯大背设教之宗旨。 此后以平民致卿相者则“每况愈下”,不特非君子儒,乃多为善战明法、合纵连横之非儒。……孔子意在拔平民以上跻贵族,其思想又由“先王”之道陶融以成,故认定封建政治与宗法社会乃其实行成功之必要条件。于是一生言行颇致力于明权位,抑僭侈,重人伦诸端。……孔子所欲改善保持之封建天下,卒迅速崩溃以去,则君子儒不能与游说功利之士争胜,亦势所 必至也。……其“君子儒”之理想,至为高尚美大。然而上不能令其弟子进于公臣,下又以屈节私家为耻。僭国执政之大夫陪臣,事实上促成门阀阶级之破坏,有助于布衣卿相之出现,而孔子裁抑之。尊降柄移之天子国君,早已不能为行道之主体,而孔子拥护之。此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之精神,乃仲尼所有伟大,亦其所以失败。……专制时代之君臣,虽推尊孔子,表章儒术。其实断章取义,别具私心,存其仁义之言辞,略其封建之背景,忘其平阶级之宗旨,遗其君子儒之教义。……孔子欲化小人儒以为君子儒,后世乃每“并与仁义而窃之”,借君子之名以遂其小人之实。两汉以后之儒,谓为荀学,尚不免有过誉之处矣。 第二节 从周与正名

孔子从周,……此实为其政治思想之起点,故不可不再加较详之论述。孔子谓“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又谓“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此正足以说明孔子之政治态度为周之顺民,而其政制之主张为守旧。后来儒术之见重于专制帝王,此殆为一重要之原因。

孔子政治思想之出发点为从周,其实行之具体主张则为“正名”。以今语释之,正名者按盛周封建天下之制度,而调整君臣上下之权利与义务之谓。盖孔子生当周衰之后,封建政治与宗法社会均以崩坏,目睹天下秩序紊乱,推究其因,不得不归咎于周礼之废弃。……故子路问为政之先,孔子答以“必也正名”,而齐景公问政,又告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推孔子之意,殆以为君臣父子苟能顾名思义,各依其在社会中之名位而尽其所应尽之事,用其所当用之物,则秩序井然,而后百废可举,万民相安。若觚已不觚,则国将不国。然则正名诚一切政治之必需条件也。 第三节 仁

若就其与政治思想有关系之方面言之,则孔子所谓仁,乃推自爱之心以爱人之谓。故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人,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然仁之成就,始于主观之情感,终于客观之行动。全部之社会及政治生活,自孔子视之,实为表现仁行之场地。仁者先培养其主观之仁心,复按其能力所逮由近及远以推广其客观之仁行。始于在家之孝弟,终于博施济众,天下归仁。《大学》所谓“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者,正足以说明仁心仁行发展扩充之程序。故就修养言,仁为私人道德。就实践言,仁又为社会伦理与政治原则。

宋楚之战,襄公以“亡国之余”,而坚持“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之主张,大败于泓而不悔。后人讥其行仁义而败,殆犹有亡殷之遗风(殷民族殆较周民族为质钝忠厚。古籍所引愚人之故事,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之类,多出宋人,或以此欤)。孔子既为殷遗之后,而又好古敏求,于殷政宽厚之传说,亦必深晓。周政尚文,制度虽备,而究不能久远维持,至春秋而有瓦解之势,孔子或深睹徒法不能自行之理,又有取于周制之完密而思有以补救之。故于殷政宽简中,发明一仁爱之原则,乃以合周礼,而成一体用兼具之系统,于是从周之主张始得一深远之意义,而孔子全部政治思想之最后归宿与目的,亦于是成立。43 第四节 德礼政刑

孔子所举之治术有三:曰养、曰教、曰治。

孔子之论养民,以民生裕足为目的。……盖孔子所主张者人民之自足而非财富之扩充。……孔子尝谓“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教化之方法有二:一曰以身作则,二曰以道诲人。……抑吾人当注意者,孔子之教化政策,以培养个人之品格为目的,而不注重智识与技能。乃至射御诸术,亦所以陶融人格,而非健全身体或图谋生计之训练。此为孔子仁本政治之必然趋势……孔子则持“政者正也”之主张,认定政治之主要工作乃在化人。非以治人,更非治事。 孔子治术之三为政刑。此则不属道德与教育之范围,而为侠义之政治。简言之,孔子所谓政刑,即一切典章法令之所包,文武方策之所学,周礼之所载,以制度为体而以治人治事为用之官能也。……然而政刑之用有限,仅足以辅教化之不逮。孔子故每言政刑辄露不足之意。故对季康子问政则谓“焉用杀”;论听讼则曰:“必使无讼”。至于孔子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则陈意更为明显。由此可见孔子之治术倾向于扩大教化之效用,缩小政刑之范围。其对道德之态度至为积极,而对政治之态度殆略近于消极。 第五节 君子

吾人如谓“仁治”为孔子改进周政之第一大端,则“人治”为其第二要义,而其所屡言之“君子”即人治思想之结晶也。

孔子屡言君子,其用意似有二端。一以救宗法世卿之衰,二以补周政尚文之弊,而二者间实有连带之关系。

孔子论君臣之关系之精义尽于“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之一语。盖“君子”以爱人之心,行仁者之政。此为要君取位之真正目的。合于此而不仕,则为废“君臣之义”。不合于此而躁进,则为“干禄”,为“志于穀”。二者皆孔子所不取。

孔子自谓其“无可无不可”,正足见孔子不拘执于必仕必隐,而一以能“行道”与否为出处之标准。……后人以专制天下之眼光论封建天下之孔子,宜其张冠李戴,厚诬古人矣。

孔子所立“仁治”之教,固必以个人不违仁为政治之起点。《大学》著孔门之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足见“人治”思想实与“仁治”思想有不容分离之关系。

孔子人治思想最明白之陈述见于《中庸》第二十章之首段,“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然吾人应注意,孔子虽谓为政在人,非即谓为政不必有制。孔子欲救周政之弊,非欲并方策而毁弃之。综观其政治思想之全体,“从周”与尚仁之两层主张,相互为用,不可偏废。吾人相信孔子于周制之郁郁乎文实心中赞美,而其从周之说以出于至诚,非以欺世惑俗。惟其爱惜周道之伤,故亟图以人治救方策之弊。故孔子之注重“君子”,非以人治代替法治,乃寓人治于法治之中。

 第三章 孟子与荀子 第一节 民为贵

l 仁政必有具体之设施。孟子所言,似可以教养二大端概之。而其养民之论,尤深切详明,为先秦所仅见。……其对齐宣王雪宫之问,谓“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养民既为政治之第一要义,孟子乃更进一步而发为民贵之论。……盖孔子可使由,而不可使知之说略含轻民之意,而其君子行仁由近及远之理想复倾向于视君民为一体。孟子始暗示君民之对立,而大明民主君仆,民体国用之旨。

孟子贵民,故极重视民意,而认民心之向背为政权转移及政策取舍之最后标准。得乎丘民者为天子,失民心者失天下。……复次,孟子寄权于民,故认为政府有绝对养民安国之义务,而人民无绝对服从政府之义务。若政府失职,则民可不忠。……又进论臣工之职位,而断定其为国之公仆,承君命以养民,非君主之私属。 第二节 定于一

梁襄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对之曰:“定于一”。此为孔孟政治思想相异之重要一端……孔子正名从周,其意在于承认姬周政权之条件下,改进恢复封建之制度。至孟子时,周衰欲灭,诸侯愈强。……于是仲尼尊周之主张不复具有意义。孟子深察世变,急思拯民,其所想望者非周室之复兴,乃新王之崛起。

孔孟之异又可于其对王政霸政之态度见之。孔子虽谓“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然于桓公管子之功颇加称许。孟子始尊王黜霸,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盖霸政之作用在当封建制度已衰未溃之际,挟天子以令诸侯,于紊乱中维秩序。及至七雄争长,则挟天子既无所用,令诸侯亦势不能。即使桓文复起,亦难再为玉帛冠裳之会。故孔孟之态度不同,实各有其时代之背景。矧自孟子视之,霸不足取而甚难,王近理想而反易。故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又曰:“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足见孟子所以必以仁义之言强聒时君者,非欲沮其囊括宇内之雄心,而正欲授之以避难就易之途径,促其雄心之早日实现。所可惜者孟子所想像汤武之仁政,既不见采纳,而其定一之理想转为“暴秦”所实现。徒留一王霸问题为此后儒生争辩之资 第五节 礼

孔子论政,立行仁与正民二要旨,前者得孟子而大申,后者经荀子而更备。……春秋时人之论礼,含有广狭二义。狭义指礼之仪文形式,广义指一切典章制度。……荀子之政治思想即以此广义之礼为基础,合以性恶之说,而蔚为一家之言。

盖主性善者必主率性,故孟子重仁。主性恶者必主制性,故荀子重礼。……礼之真正目的乃在借节欲之手段以图全体人民物质生活最大限度之满足。其方法虽近于消极,其效果则显然积极。盖荀子认定“人生不能无群”,必合作分工,然后可以图存。然人性既恶,则合群生活之中势必发生二重困难之问题。一曰个人之权利不定则争享受,二曰个人之义务不定则怠工作。解决之道惟在制礼以明分,使权利与义务皆确定而周知。于是社会安定,人民康乐。荀子述其礼治之理想曰:“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朝无幸位,民无幸生。”71 礼之最后目的为养。故荀子于富国一事言之颇详,而精当或有突过孟子之处。其所持足国之道包含“节用以礼,裕民以政”之二大端。……其发孟子所未道者,当以其流通财物之说为最著。荀子设为经济合作之理想,欲令天下之物产,以有易无,互相供给。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农夫不斫削不陶冶而足乎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乎菽粟。”于是“四海之内若一家”,百姓皆得养而安乐。……荀子对人性虽悲观,而对经济生活则乐观。荀子相信裕民之政策可使物质生产作无限度之增加,故富国之关键不在减低要求而在扩张供给。

荀学为专制天下前夕之思想,又可于其尊君之态度见之。……在孔孟仁本之政治思想中,私人道德与政治生活虽然前后一贯,而内外可分。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达则兼善,穷则修身。纵使天下大乱,犹可避世为贤。故政治生活之外,个人得有独立之道德生活。荀子欲以君长之礼义,救人性之偏险。若君道或缺,则***随起。个人于此,方救死不遑,岂能妄冀独善。故立政以前,无以修身,而政治生活之外,不复有私人道德生活之余地。荀子虽未明白肯定个人有绝对之政治义务,实已暗含法家重国轻人之旨。……虽然,荀子尊君,固有与法家不同之点。法家倾向于以君为政治之主体,荀子则不废民贵之义。……荀子尝谓,“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第一节 治法与治人

按封建宗法社会之中,关系从人,故制度尚礼。……及宗法既衰,从人之关系渐变为从地,执政者不得不别立“贵贵”之制度以代“亲亲”。然礼之旧名,习用已久,未必遽废。于是新起制度亦或称礼,而礼之内容遂较前广泛,其义亦遂与广义之法相混。荀子之礼治思想殆即表现此过渡时期之趋势,故言礼而不为纯儒,近法而终不入申商之室也。 74-75 第二节 天人之分

荀子力辨天命灾异与政治人事无关,其说颇为明快。“天论”篇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使之凶。”故曰:“明于天人之分,可谓至人矣。”

中国春秋以前,君不专制。君权之运用,自有其限度。贵族世卿,大臣巨室,此君权之直接限制也。民心之向背,天命之与夺,鬼神之赏罚,卜筮之吉凶,此间接之限制也。儒、墨、阴阳诸家天命民贵之理论,皆含有限制君权之作用。法家虽摒此诸端而不取,然其“法者君臣共守”之理想,亦不失为一种限制。汉人五行灾异之论,实承古学,意在限君,似均未可厚非。今荀子非天命破灾异,既取古人限君重要学说之一而攻之,又未如申韩之明法尊制,则其学说必有流弊,而是非功过,尚难遽定矣。吾人请释之曰:欲定荀学之得失,似应先论天命灾异之实际效果。考政治上之神道设教,虽可收一时之效,而行之既久,其术终为帝王所窥破,遂尽失其原有之作用,两汉之事,最足为吾人作明证,……此后魏、晋、六朝之篡窃,无不假口天运以为文饰,不仅上古敬畏天威之信仰完全消失,乃至并与天命而窃之,以遂其僭弑淫暴之毒。

 第一章 墨子

第一节 墨子之身世及时代

惟吾人当注意,墨子虽或受教于史角之后及孔子之徒,然其学则融铸古义,适应时需,自立创新之教,以成一家之言,非前人之所能范围。83 吾人以为就大体言之,墨子乃一平民化之孔子,墨学乃平民化之孔学。 第二节 兼爱交利

清张惠言(1761-1802)《书墨子经说解后》谓“墨之本在兼爱”。又谓“尊天、明鬼、尚同、节用者其支流也。非命、非乐、节葬,激而不得不然者也。”

儒家行仁,虽以仁民爱物,兼善天下为极点,然始终坚持按亲疏近远以为推恩先后之原则。故曰,“家齐而后国治”。又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盖孔孟思想均不脱宗法之背景,势必寓等差于博爱之中。墨子以贱人之身,对于宗法制度,既无亲切之体验,更无留恋之同情。故其兼爱之说,虽不否认家族伦理,而较注重爱利之普及。

抑二家论仁爱之原本,亦复异趣。孔子言仁,以个人之仁心为起点。孟子言仁,以恻隐之心为发端。盖皆注意主观之情感,未尝以客观之效果,为仁爱之根基。墨子乃不复重视个人之品性,而倾向于依效果之利害,定爱恶之取舍。

故墨子立兼破别,非以相爱乃人类之本心,而欲以交利之说矫人类自私互害之僻行也。91 第三节 尚同

墨子之政治思想既以利害为起点,亦立为尚同、天志、明鬼诸义,以保障兼爱之施行。尚同者,盖墨子中之政治制裁,而天志、明鬼则其宗教制裁也。

兼爱之必有待于尚同,其主因在人之性恶。盖利所得而喜,害所得而恶。趋利、避害,乃人性之本然。……故必设立天下共同之政权,以为万姓行动之标准,使个人化除自私,而归心于全体之公利。

墨子之意,盖认公利为同义之最后标准,君长与人民皆应以之为目的。君长能本公利以执行政治制裁,则君长之义以能表示公利成为全体尚同之归宿。非君长本身有决定是非之无上威权也。若君长不明此合群治众之基本原理,则君长之“义”,实无殊于“一人一义”,又何能得百姓之上同乎?

抑又有进者,墨子思想中之政体不独非绝对专制,且亦非一统专制。墨子当战国初年,去始皇混一之期尚远。虽不肯学孔子之拥护周室,亦不能如孟子之想望新王。93 第五节 尚贤

儒家欲以“君子”代世卿,其理想之君子不必出身华族,而必须修身立德,以为天下之师表。故儒家尚贤,不徒取事功而兼重道德。墨子亦尝反复说明贤人之效矣,“尚贤中”曰:“贤者之治国也,蚤朝晏退,听狱治政,是以国家治而刑法正。贤者之长官也,夜寝夙兴,收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官府,是以官府实而财不散。贤者之治邑也,蚤出暮入,耕稼树艺,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凡此所言,皆斤斤于物质上之实利,是其所谓贤人,以儒家之眼光论之,不过具一能一技之长,有敬事勤王之劳,而未足以语于化民成俗之极致。荀子讥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此殆墨学为儒术平民化之又一证欤。100 第七节 非攻 至其非攻,则于鲜明之理论外,复具防御战争之优美技术。故就实际上之价值言,墨学之精,无逾此者。

墨子之说非攻,则随时随地皆以“不利”为言。盖自墨子视之,攻伐之起,多由侵略者认战争为有利之事。故必先破除此错误之估计,然后非攻之说可行。104 侵略之战争既不可为,则各国所讲求者自卫自存之术而已。墨子擅长守圉,上文已经述及。盖墨意深知攻伐不能猝止,乃主张以自卫对抗侵略,以息强大者之野心,……抑墨子不徒教人自卫而已,又主张以救弱睦邻之外交方法,扩大武装和平之范围,使强大者立于必败之地。 韩非子的管理思想

韩非是战国时韩国的贵族,生活在战国末期,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各国都进行过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都已经初具规模。韩非的老师是儒学大师荀子。韩非口吃,不善于言谈,在游说之风盛行的时代这是制约个人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阻力。韩非忧国忧民,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屡次向韩王上书,要求改革,但意见均未被采纳,于是他发奋写作,写出了《孤愤》、《说难》、《五蠹》、《内外储》、《说林》等几十万字的文章。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法、术、势的理论。后来秦王嬴政读到了韩非的文章,非常赞赏,为了得到韩非就发兵攻韩,于是韩王就派韩非出使秦国,这样韩非到了秦国。在秦国韩非不但向秦王讲解自己的学说,还劝秦国攻打赵国保存韩国。这一观点为李斯、姚贾等人陷害韩非提供了口实,使得很敬重韩非的秦王也产生了疑心,于是把韩非投入狱中,不久韩非就在狱中被毒死了。

韩非认为,儒家推崇的仁义道德已经过时了,统治者要从人自私的本性出发寻求新的治国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争权夺利的斗争当中,法家学说逐渐成熟起来。其中的代表人物有三位:商鞅重“法”,主张用法作为富国强兵的工具;申不害重“术”,推崇循名责实,以各种秘密的手段驾驭群臣,达到统治的目的;而慎到重“势”,主张君尊臣卑,上下有别,令行禁止。韩非将这三人的学说融合在一起,又参考了儒、道的主张,从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法、术、势”的理论:

韩非子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法与术相结合。他说“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难三》),“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定法》)。“术”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一是因能授官,也就是说依据下属的能力授给人官职。 二是“循名责实”(《定法》),这是术的要点。法家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非常注重实物,循名责实是法家考察干部的一个基本原则,强调表面情况和实质要互相加以验证,综合来考察一个人,这就是所谓的“形名之术”。韩非子说君主要驾驭约束好臣子,就一定要考察形和名是否相符,一定要看臣下说的话跟他做的事是否一致。 三是“叁五之道”(《八经》),这是法家考察群臣言行的一个具体方法,主要意思是利用多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以追究责任人的过失,利用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找到取得成功的原因。不分析成功的原因,臣下就会轻慢君主,不严厉追究过失,臣下就会相互勾结。 四是在领导谋略上,要使用“七术”,也就是说七种策略(《内储说·七术》)。这七种策略是:(1)众端参照,也就是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来验证臣下的言行;(2)必罚明威,就是一定要惩罚那些犯错误的人来树立威信;(3)信赏尽能,在奖励方面一定要守信用,鼓励那些有才能和取得成果的人;(4)一听责下,就是一一听取臣下的意见然后进行评判;(5)疑诏诡使,就是指君主表面上和一些人亲近,让他们长期在自己身边工作,但是不给他们任务,别人感觉这些人是受了秘密指令,所以做坏事的人就会害怕,心里疑心不敢胆大妄为;(6)挟知而问,这是考察下属忠诚度的有效手段,就是用已经知道的事情来询问下属,看看下属怎么说,用以对照核查下属的态度,从而举一反三地了解许多隐情;(7)倒言反听,就是本来想说一件事情,但却说一个与本意相反的事情,以获得下属的真实态度。 五是在管理过程中,韩非子强调要防微杜渐,从细节上消除消极因素。《内储说》中提出了要查“六微”。管理中有六种微妙而隐蔽的情况:(1)“权借在下”,要防止权力分散和被架空,核心权是不可以借给别人的,它是领导者的专利。(2)“利异外借”,就是防备内外勾结,组织内的人由于和领导利益不同会借助外力来削弱和反对上级的领导。(3)“托于似类”,这是一种用相关的事情欺骗上级、掩盖事实真相以达到个人私欲的手段,必须要加以防范。韩非子讲了一个齐国的故事,齐国的大夫夷射陪齐王喝酒,醉了之后坐在门廊上,守门人请他赏一点剩下的酒,结果被拒绝了。夷射走后,这个守门人就在门廊下泼了一点水。第二天,齐王出门后看到水,愤怒地问:“谁把尿尿到这里。”守门人回答说:“没见谁,可是中大夫夷射昨天喝醉了酒曾在这里站过一会。”齐王就把夷射给杀了。这是典型的小人栽赃陷害的例证,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明查。(4)“利害相反”,就是利和害总是同时出现,有利必有害,有害必有利,所以若国家受害就要看谁从中得到了好处,如果下属受害也要看谁从中得到了好处,通过这种审查利害就会找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找到处理事情的关键所在。(5)“参疑内争”,权力斗争不可避免,而臣下争权夺利是产生变乱的根源,领导者对此要给予关注和控制。(6)“乱国废置”,敌对国家插手本国重要人员的任免这一点要极力避免,一旦中了圈套,后果不堪设想。

势是法家的一个概念,和兵家的有所不同。广义的“势”指客观形势,狭义的“势”是指权势。韩非子非常重视“势”,认为“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难势》)。这里谈的势,就是领导者通过法和术造成的一种权力状态。为了进一步说明这种势的重要,韩非子做了一个比喻,说千斤重的东西在船上就可以漂浮自如,而小小的一个铜钱,如果掉到船下就会沉入水底,它们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分量的多少,根本原因在于有势与无势。同时的道理,治理一个国家能否树立权威、行使职权、获得下属支持,重要的在于他的地位与权势是否巩固。 得势的主要方法:一是依靠术驾驭局势,管理下属。韩非子说:“人主使人臣虽有智能,不得背法而专制;虽有贤行,不得逾功而先劳;虽有忠信,不得释法而不禁,此之谓明法。人主有诱于事者,有雍于言者,二者不可不察也”(《南面》)。二是靠制度权力,领导者只有牢牢把握赏罚的权力,才能确保势的稳固。“刑赏不察,则民无功而求得,有罪而幸免,则兵弱主卑。”(《饰邪》)所以韩非子说:“势重,人君之渊……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在君治臣,在臣则胜君”(《喻老》)。正确的方法就是要“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扬榷》)。圣人执要是说要抓住要点、核心问题,而“四方来效”就是要善于授权,把细节的东西交给下属去做,自己牢牢把握核心权力。

从总体上讲,韩非子的法、术、势实际上就是告诉领导者,要管好一个组织的核心问题是权力的问题。法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术是权力的手段,势是权力的归属。要制定严明的规章制度、清晰和强有力的奖罚措施。规章制度和奖罚措施要明确,让每个人都看到,而且每次奖罚也要公开,这样,领导者下的命令才有人服从,权力才能有效行使。同时领导者要有一些技巧和计谋,这些计谋要做得恰当周密,不能让下属知道,以此保证其实施的效果。这样才能够控制局面,掌握下属的言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管理顺利进行。同时一个领导者一定要懂得树立自己的权威,牢牢地把核心权力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确保自己的领导地位,要善于利用环境去造势,然后因势利导,去管人做事从而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 -文章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摘要] 先秦诸子在基本的政治价值和政治理想层面存在的“政治共识”,为韩非子政治思想提供了政治正义性。相对于儒家突出强调相关政治价值、政治理想的理想主义而言,韩非子更倾向于关注如何在现实政治实践中将政治正义贯彻落实 ,韩非子政治思想的现实主义品格由此得以凸显。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礼废乐坏。面对这样一个秩序混乱、公正缺失的政治现实,先秦诸子莫不以治国安民、经世致用为价值取向,《孟子·腾文公下》曾将此喻为“士之仕也 ,犹农夫之耕也”1(《孟子·腾文公下》。韩非子作为先秦诸子的殿军人物,政治思想更是其念兹在兹的核心话题。自秦汉以降,迄于当今,历代都有学者对韩非子政治思想进行过多角度深层次的探索,已然形成一门“韩非学”。然而 ,诚如萧公权所说:“治社会科学 ,客观为难 ,而治政治思想尤易流于曲解。”2 本文尝试超越既有研究模式和观念体系,在深入韩非子政治思想逻辑、充分展现韩非子政治思想题中应有之意的前提下进行理性对话,以期对其政治思想展开研究和探讨。

一、先秦诸子的政治共识与韩非子思想的政治正义性 《庄子·天下篇》称:“百家往而不返,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 ,古人之大体 ,道术将为天下裂。”3 秦汉以降 ,后世学者在论及那个时代时,几乎都在强调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各是其是、我是彼非的争鸣格局,强调各家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差异和分歧。毫无疑问 ,差异和分歧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固然存在,然而问题在于,当人们把关注的焦点锁定在先秦诸子有关政治问题的差异和分歧时,是否会因强调彼此之间的分歧和对立而忽视他们思想底蕴的共同基调呢? 毕竟,同源同根的文化母体繁育的后代除了互相攻击之外,存在相同的思想基因和价值取向当是一种值得引起重视的基本文化现象。对此,前辈学人中,章太炎与吕思勉两先生的观点深刻隽永,可堪玩味。前者说:“儒家、道家、法家异也 ,有其同。……终之其殊在量 ,非在质也。”4后者则云:“百家之学 ,其流异 ,其原固无不同。”5这至少提示人们,即使儒法两家在具体政治主张方面存在分歧有时甚至可能针锋相对,但在思想的底色及根本的道理方面却存在着不易为人所察觉或为人们所遗忘的“政治共识”,征之于文献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天下一致而百虑 ,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云者 ,盖以此谓6。归纳起来 ,先秦诸子在政治观念层面达成的“共识”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顺应天道,社会治理应该遵守大公无私的自然秩序,避免天下大乱,追求天下大治,这是先秦诸子最根本的政治思维方式和政治价值取向,也是传统中国政治思想的一以贯之的总原理。先秦诸子基本都有一种共同的思维模式,即将自然法则社会化,也就是《周易·系辞下》所说的包牺氏作八卦时的思维:“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7《中庸》亦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其本意也在揭示一种回归自然、顺应天道的思维特征。《老子》第二十五章更说:“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8《管子·版法解》也谓:“版法者 ,法天地之位 ,象四时之行 ,以治天下。”9《韩非子·大体》则说:“澹然闲静 ,因天命 ,持大体。……上无忿怨之毒 ,下无伏怨之患 ,上下交朴 ,以道为舍。”10 在此,韩非子明确主张君主与臣民都应该顺应天道,返朴归真。《功名》篇更是明确要求君主“受自然之道”。先秦诸子之所以追求自然化的社会秩序,根本原因就在于自然秩序和谐有序、大公无私的品格与社会治理的政治追求是相吻合。因此,无论先秦诸子在具体政治主张方面存在怎样的分歧和对立 ,但在寻求一种与自然秩序相类似的“无为而治”的社会秩序方面,却存在共同认识 ,并且都将这种“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政治理想作为天下大治的最终判定标准。

其二,君主是社会秩序的象征。先秦时期,绝大多数思想家都是有君论者,如果用西方古典政治学所谓“政体”理论来分析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自非君主政体莫属。在孟德斯鸠心目中,君主政体虽然蕴涵多种政治发展可能,然而从根本上说 ,“一切君主政体都将像河流入海那样堕入专制政体”11。先秦诸子显然对实施君主政体的政治后果缺乏孟德斯鸠那样清醒但又略显悲观的政治认识。他们认为 ,人类社会必须在和谐、有序的状态下才能生存和发展,君主的存在便是社会秩序、生活稳定的象征。社会秩序恢复与重建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思想的一大主题。就此而论,先秦诸子存在广泛的政治共识。“礼废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亟需政治权威的重建和社会秩序的恢复,根本立足点就在于巩固君主的权势,提倡君尊臣卑的政治伦理。儒家强调不可弑君、谴责弑君之贼。法家则鉴于“势”在政治领域的极端重要性,意识到防止“失势”既是政治领域一个不证自明的道理,同时也是社会秩序重建的基本前提。因此,韩非子格外强调权势的独占性及排他性特征,主张“权势不可以借人,上失其一,臣以为百,故臣得借则力多,力多则内外为用,内外为用则人主壅。” 表示:“夫赏罚之为道,利器也,君固握之,不可以示人。” 同时,儒法都强调君臣大义的重要性。《礼记·坊记》云:“天无二日 ,土无二王 ,家无二主。尊无二上,示民有君臣之别也。” 12《孟子·万章上》:“天无二日 ,民无二主。” 法家对君尊臣卑的政治伦理也相当重视,《管子·重令》曰:“安国在乎尊君。”《商君书·开塞》篇也谓:“夫利天下之民者 ,莫大于治 ,而治莫大于立君。”13 韩非子在《难一》篇更明白无误地说:“国无君不可以为治。” 这都说明君臣大义对于当时社会秩序重建和政治稳定的极端重要性。

其三,君由民立,立君为民,天下为公。先秦诸子主张君主政体,决非赞同孟德斯鸠意义上的“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的“专制政体”。先秦诸子强调,从君主制度的发生学角度来看,最初产生君主的途径通过人民推选产生,如《墨子·尚同上》强调天子应由民众选举而产生:“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 ,立以为天子。”14《五蠹》篇曾以有巢氏、燧人氏等圣人的产生途径和目的为例,说明国君的产生是民众推举并最终为民利益服务。《功名》篇则明确表明:“人主者 ,天下一力以共戴之故安;众同心以共立之故尊。” 就此意义而论 ,经由人民推举产生的君主必须是一位能够代表人民利益的大公无私的人。人民之所以推选君主作为社会秩序和政治权威的象征 ,根本目的并不是奉君主一人的利益为最高利益 ,而在于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荀子·大略》谓:“天之生民 ,非为君也。天之立君 ,以为民也。” 15清楚表明政治的根本目的在于民众的根本利益而非君主的个人私利。法家对此也有明确阐述。《慎子·威德》云:“古者,立天子而贵之者 ,非以利一人也。……故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子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 ,非立国以为君也;立官长以为官 ,非立官以为长也。” 16韩非子在《奸劫弑臣》篇曾说:“圣人者,审于是非之实,察于治乱之情也。故其治国也,正明法 ,陈严刑 ,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耆老得遂,幼孤得长,边境不侵,君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系虏之患,此亦功之厚也 !” 《问田》更云:“窃以为立法术,设度数 ,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 这些言说都在彰显韩非子思想深处最根本的民本主义倾向,也即“立君为民”、“天下为公”的政治原则。

其四,得民心者得天下,治国应该顺应人情。既然“君由民立”、“立君为民”、“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等政治原则得到了普遍认同,那么君主治理国家就应该以“天下人”的根本利益为依归,以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此即所谓“得民心”。先秦诸子普遍认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治理国家应该顺应人情。《老子》第四十九章说:“以百姓之心为心”,《孟子·尽心下》也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荀子·哀公》篇则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比喻君主统治获得百姓支持的至关重要性。韩非子在《功名》篇也强调“天时、人心、技能、势位”的重要性 ,认为“逆人心虽贲、育不能尽人力” 。《八奸》则主张君主统治应该做到:“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善之 ,非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不善之。” 《八经》篇强调“凡治天下,必因人情”。韩非子虽然在《南面》、《显学》等篇章中反对“适民心”,认为“民智不足用”,然而这只是在获得民心的具体方法上与儒家在相关问题方面产生的观点分歧,并不意味着韩非子反对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基本的政治原则。

其五,作为最高权力即君权具有既可造福万民、又可为害苍生的双重品格,《难势》篇对权势的这一品格有精辟阐释:“贤者用之则天下治 ,不肖者用之则天下乱。” 因此,必须对君权加以约束和限制,使君主得以运用最高权力的正当性根源必须以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为政治归宿。先秦诸子限制和约束君权的途径基本围绕着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 ,通过君主内在道德的养成,使其自觉地运用权力造福百姓,主张君主应该体道,摒弃个人私智与好恶,无为而治,消解君主在政治上的主体性,从而确保天下在终极政治目标中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 ,强调以外在的制度规范来引导和限制君主最高权力的运用,防止君主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地滥用权力,法家的法治思想对此问题阐述得尤为深入。韩非子在《外储说右下》篇明确提出:“人主者 ,守法责成以立功者也。” 《难势》篇“抱法处势”的主张 ,根本目的也在于规范和引导智力与品德均属平庸的君主权力行使,使其朝着有利于“天下人”利益方向发展。对于君主不在法治的轨道内合理行使权力的做法,韩非子对此非常愤慨,激烈批评君主此举是亡国之道,乱弱之源。《诡使》篇说:“世之所以不治者,非下之罪,上失其道也。” 《有度》篇亦说:“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之为也。” 《五蠹》篇云:“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君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 《八经》篇又说:“上暗无度 ,则官擅为。” 可见 ,君主权力在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中仍然居于法律权力之下 ,从而在逻辑和理论上有效维护君主的权力运用最终必须符合“天下人”的根本利益。

以往研究在探讨韩非子政治思想时存在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将“富国强兵”作为韩非子政治思想的根本目标,认为韩非子在强调工具价值时忽视了基本的人文关怀,主张韩非子是一个“君利中心主义者”。这种观点最大的问题在于,将韩非子政治思想中的政治策略作为政治原理,忽视了韩非子政治思想的政治价值。梁启超指出,政治思想可分为“纯理”与“应用”两类,前者追求一种“至善”之目的 ,后者则主要关注通往“至善”政治目的的具体途径和方法。17韩非子政治思想由政治原理与政治策略、政治价值和政治实践两个部分组成当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此,所谓“富国强兵”、“君利中心主义”观点都属于政治策略、政治实践部分,不足以成为韩非子政治思想的根本目标和最终政治追求。韩非子政治思想的政治原理、政治价值,主要体现为上述先秦诸子的政治共识。先秦诸子在基本的政治价值和政治理想层面存在的“政治共识,为韩非子政治思想提供了政治正义性。

二、韩非子政治思维的现实取向与政治策略 相对于儒家突出强调相关政治价值、政治理想的理想主义而言,韩非子更倾向于关注如何在现实政治实践中将政治正义贯彻落实,韩非子政治思想的现实主义品格由此得以凸显。韩非子意识到,光凭理想的激情不足以解决真正的实际政治问题,逻辑层面的完美论证不足以规范和替代现实社会的政治实践。所以韩非子批评儒家:“今世儒者之说人主,不善今之所以为治,而语已治之功;不审官法之事,不察奸邪之情,而皆道上古之传,誉先王之成功。”(《显学》) 韩非子清醒地意识到:“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难言》) 一味固守政治理想,其结局必然是“今待尧舜之贤乃治当世之民是犹待梁肉而救饿之说也”(《难势》),这对于追求“有效性”和“切事化”的行政原则而言,显然属于“迂远而阔于事情”的行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7 0:02:43编辑过] 一)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论的基本内容

董仲舒认为天人合一,天与人之间能够互相感应。在董仲舒的思想学说中,天既是由阴阳之气构成的自然的天,又是有神性的天。人的形体、意志都由天创造,天人之间能够相互感应。在天人合一思想方式支配下,董仲舒主张以人随天。

(二) 董仲舒 君权至上论的内容与实质

理论的出发点是君权天授论。他认为君主的权力来自于天,天以天下授天子,君主根据天的意志统治天下,只有君主才是社会最高的政治权威。

董仲舒认为,宇宇宙间的根本法则是一,因而专制政治的基本格局也应该是大—统,臣子应该尊君,在思想方面应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论证君主权力至高无上的同时,他也强调君主应该遵循天的法则治国,如果君主滥用权力,天就要降灾异谴告君主。

其君权至上理论的实质:用天的神性论证君主权力的合理性和至上性,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

(三)董仲舒的德治主张

董仲舒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德治,他认为天之道以阳为主,阴为辅,阳为德,阴为刑,因此为政治国要任德而不任刑。德治的基本内容有:

1、行教化,在中央、地方设立学校,以儒家的仁义道德教化民众。

2、省徭役,薄赋敛,减轻人民负担。

3、限民名田,限制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以缓和社会矛盾。

4、轻刑罚,以德治教化为主,以刑为辅,但并不是不要刑罚。

(四)三纲五常的内容

三纲五常是他提出的儒家伦理、政治原则,三纲的具体内容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董仲舒认为,三纲五常根源于宇宙的法则,三纲五常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其实质是论证君主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儒家强调三纲五常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

董仲舒天人合一政治思想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从汉武帝即位始,汉朝进入政治、经济全面繁荣的全盛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统治者急于寻找一种新的思想学说作为治国的理论指导。这一时期,儒学宗师董仲舒阐发了“天人合一”政治论,促成了汉武帝独祟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汉代统治者的政治指导思想。

董仲舒,在政治上的基本主张是王权大一统,注重等级原则和华夷之辨。董仲舒着力阐发了《公羊传》中大一统的思想,又吸收了墨、法、阴阳等家学说,对《公羊传》进行了神秘主义改造,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即天人合一政治论。

天人关系是我国古代政治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命题。董仲舒所讲的天则含义复杂,且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他所说的天既有理性成分,也有神秘因素,既指自然规律,也包括伦理原则。这样的天的权威自然是至高无上的。

在天与人的关系上,他认为:首先,人是天所派生的。人是天以自身为参照,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其次,“人副天数”。由于人是天创造出来的,人从外在形体到内在的感情、道 德、意志等方面都体现了天的意志和规律。再次,天涵容人,并与人相沟通。天在运行之中,产生了阴阳五行,并通过它们与人相沟通。其四,人与天地自然是一个整体。董仲舒认为,天、地、人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它们对于人类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人不能脱离其他因素而单独存在,必须以天地为自身存在的前提条件。人与天相同而又相通,所以说:奉天成为处理人类社会政治问题的一条基本原则。

在现实政治中,董仲舒主张君权至上,拥护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为巩固这一体制,保证汉家天下的长期延续,他为君权至上的合法性、合理性、神圣性作了精心论证。

他的天人合一论已经树立了天的无上权威,认为天的意志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命运。于是他提出君权天予说,阐明君权的来源和权威性。董仲舒认为天与人可以相互沟通,但这种沟通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并非人类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有资格与天沟通。人与天的沟通是通过一个中间环节来实现的,这个中介就是“圣人”。对于天,圣人是人类的总代表,对于人,圣人则是天在人间的代理人,执行着天的意志和命令。圣人对应于实际政治就是王。王就是现实的圣人,圣人则是理想的王,圣人与王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王在实现政治中承担着圣人沟通天人的职能。基于这样的认识,董仲舒认为君主的权力来源于天,天子秉承天的意志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既然君主代表天,拥有天所授予的权力,那么,臣民对君主也就只能毕恭毕敬,惟命是从,否则就是对天不敬,逆天而行了。臣民服从天就像地从属于天一样的天经地义。君权神予说直接导出了君尊臣卑,维护了君主的集权与专制。

董仲舒在论证天人合

一、君权神授的同时,也指出了天的权威是高于君主的,君主居于万人之上,但也要尊天敬天,受天约束。如果君的行为不符合天意,天就会以灾异的方式给出警告,要求君主改正,适当调整政策。如果君主一意孤行,天就会给予责罚,必有灾祸降临。这就是所谓“天谴说”。在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君主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天的权威则是虚幻的,在没有法律、制度保证的情况下,以天制约君权常常流于空谈,很难取得实际效果。天谴说体现了统治阶级自我调节的愿望,是其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

董仲舒认为的天的运行有其内在的规律,体现为阴阳分合运行。阴阳之道是宇宙和社会中的普遍规律,世上的所有事物都是这样的阴阳组合,阴阳两方虽然共存,但它们的地位并不平等,而是“阴兼于阳”,阳处于主宰、制约的地位,阴处于被支配、被制约的地位。二者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主从关系。天道是这样,所有其他阴阳关系也是这样,都是阳的一方支配阴的一方。体现在社会政治关系上,就是君、父、夫分别支配、决定着臣、于、妻。君臣、父子、夫妻是当时社会诸种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这三种关系的内在法则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就是所谓的三纲。统治者只要处理好这三种基本关系就能有效控制整个社会。三纲根源于天,因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董仲舒的阴阳合分论为君主政治提供了精巧的合法性沦证。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政治论,由天人关系、天道运行规律论证了君权至上和等级原则,又主张以天制约君主,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起来,从而提高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适应能力,这是儒家政治学说成熟的表现。

董仲舒(公元前约179年—前约104年),广川人(今河北省南部),西汉著名思想家、《春秋》公羊学大师。董仲舒的政治思想乃是基于“天人感应”学说下的君主集权主义。君之为君,乃是上承天意;君之为君,又当效法上天之道。他试图为统一的皇权专制统治创立一套完整的思想理论。因而提出了君权神授、阳德阴刑说、正名说、灾异说等一系列的思想或主张。

一、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政治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前提 “天”是什么?自古以来,“天”就是我国人民信仰的对象。“天”从混沌之中产生了自然万物以及人类。从归根到底的层面来说,“天”乃是终极的存在,是一切存在者背后的原因。“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1]

在董仲舒那里,“天”亦指自然之天。这与柏拉图之理念世界是颇有些区别的。自然之天固然是“天”的创造,但在古代人的心中,这个精神的“天”与自然的天本身即是浑然一体的。因为那时人们在认识的对象上更多的还是眼睛所见,耳朵所闻的东西。在董仲舒那里也是如此。人在本质上和自然万物一样,也是“天”的创造物。“天”是按自己的意愿创造了人。因此“天”人先天就具有某种共同的性质。天人本属一体。这就要求人们顺应天的旨意。而高高在上的天也能察觉人间的一切行为。如果不符合天的想法或本性(天道),那就要予以制裁,如果符合天的旨意(合乎天道),上天就会给予奖励。而人按其本性来行事(人道)的话,也断然不会背离天的旨意,因为人乃“天”的创造物。所以,天道即是人道。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此,人尽管也可以感知天,能够顺天而昌,只是,人终究是在天的统治与控制之下。人不可能对天做出主观能动的修改或变更。换句话说,天乃是至高无上的神秘的东西,它单方面决定着这个世界及其运转。这个“天”,就为君权神授、皇帝集权之神圣不可动摇找到了理论根据。同样,这个“天”,也为限制王权滥用,抵制暴政找到了属于彼岸世界的“神符”。不理解这个“天”,我们就无法正确而全面地理解董仲舒的政治哲学思想及其举措。

二、君权神授是董仲舒政治哲学思想的中心

基于天人感应学说,“天”在创造世界的人与物之后,还在人间派出了自己的代理人来经营和管理这个世界。至于具体派谁,那得看天意。王者“受命于天,天意之所予也”[2]“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意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3]就是说,皇帝的德行如果使人民安乐,那么天就让他当皇帝,做自己在人间的形象代言人和执行者;倘若危害到了老百姓的身家性命,损害了天的尊严和形象,当然就要收回皇帝老儿的“代理权”。君权神授论,使皇权统治变得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皇帝成为九五之尊、上天的儿子也就理所当然了。 董仲舒对“王”字作了如下特殊的解释:“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者,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之?”[4]他认为王乃是贯通天地人的,因而一方面,“人主立于生杀之位,与天共持变化之势”,[5]王与天是步伐一致,德性一般的。王是天的忠实追随者和执行官。另一方面,在百姓面前,王则是天的代表,执行天的命令;百姓顺从王就是顺从“天命”,就如同草木随季节的变化而荣枯一样的具有必然性。董仲舒在上汉武帝的“对策”中说:“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书》曰:„白鱼入于王舟,有火复于王屋,流为乌。‟此盖受命之符也。”[6]这样一来,似乎皇帝的安乐椅就牢固得多了。

三、“阳德阴刑”说是董仲舒政治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儒家(特别是孟子)对于战国以来随着天下政治地域的统一而出现的强有力的君主权力的个人滥用时刻保持警惕,并不断进行了批判。他们反对和否定君主个人极端独裁的统治。董仲舒说:“且天之生民也,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故夏无道而殷伐之,殷无道而周伐之,秦无道而汉伐之。有道伐无道,此天理也。所从来久矣!”[7]这里,董仲舒所要表达的不仅是汉伐秦的合理性,而且从另一方面强调了“被伐”的原因往往是“无道”,也就是实行暴政。他说,“为政任刑,谓之逆天,非王道也。”[8]那么董仲舒这里所讲的“王道”又是什么呢?依照天人感应的基本原则,王道当指“天道”,仁义之道。因为天授权给王,不是要他把天的子民弄得生灵涂炭,而是要使人民更好的安居乐业。否则就是虐政,就有灭亡的危险。因此,明君治理天下就应该“法天而立道,亦溥(普)爱而亡私”,[9]也就是遵循天道,实行德治,普爱众生。诚如此,一个国家政权,怎么能少得了刑法而一味的强调德治、强调仁政呢?所以正确地调和“刑”与“德”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了。

之前的各学派中,有孟子的“仁政”,有韩非的“法治”,他们各自对“刑”与“德”的关系作了阐述。董仲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阳德阴刑”说。他说,“阳,天之德;阴,天之刑也。阳气暖而阴气寒,阳气予而阴气夺,阳气仁而阴气戾,阳气宽而阴气急,阳气爱而阴气恶,阳气生而阴气杀……天之好仁而近,恶戾之变而远,大德而小刑之意也。”[10]简言之,就是政治上要多行德政而少用刑罚。值得注意的是,董仲舒并不是要取缔刑罚,“小刑”不等于不用刑,只是为了遵从王道而不随意用刑。在“大德”的前提下,也就是在王道天理的基础上,统治阶级对那些作奸犯科的人还是要予以惩罚的。这样的“刑”,不但不违背天理王道,反而是替天行道,维护天理尊严。可见,董仲舒“阳德阴刑”或“主德辅刑”的思想,可以说是在天人关系基础上对周公“以德配天”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说到底是维护贵族地主统治的政治策略。

四、“正名说”是董仲舒政治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巩固社会的稳定,使社会各阶级安分守己不逾矩,在《深察名号》等篇中,董仲舒提出了“深察名号”的主张,力图确定每个人的社会角色,解决位份人格的问题。他认为治国之端在正名。何谓“正名”?孔子在《子路》篇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11]董仲舒要求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遵循三纲五常,各安其份,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号为天子者,宜事天如父、事天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侯奉天子也。号为大夫者,宜厚其忠信、敦其礼义,使善大于匹夫之义,足以化也。士者,事也。民者,瞑也”。[12]不同等级的人都要按与他的身份地位相符的名号来行使职责,履行义务。这样的名号,既是一些行为规范,也是高低贵贱的身份标签。尊者取尊号,卑者取卑号,“所以明尊卑,异贵贱”。[13]这种名号并不是任意设定的,而是天的旨意。所以“名”也具有真理标准的意味。“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名之为言真也”。[14]既然如此,事物就有必要做到名实相符。他认为,是非之于名号,就如同曲直之于绳。

“名”是圣人代天而发的,体现着天的意志。圣人通过体察天意来制定万事万物的名,故而顺于名则是于天。这种正名说与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相一致的,或者说,正名说正是要人们服从天的安排,在名号的框架下,对当下之处境做到无怨无悔。这或许也可以看作是他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的回应。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董仲舒在这里告诫广大人民要各安天命,遵守尊卑有序、贵贱有等的伦理纲常。这对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巩固社会稳定,不能不说是必要的。“正名说”构成了董仲舒政治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灾异说”是董仲舒政治哲学思想体系的防火墙

如前所述,董仲舒的政治思想乃是基于一个最基本的信念或理论的,那就是“天人感应”说。在董仲舒思想中,世界属于天,最终主宰人类命运的是天。天不但创造了世界的各种构成要素,而且设置了各要素的联接方式。为了治理万民,天降大任于天子,代理天对人世行使管辖权、处决权、经营权。但万一被授权的帝王不能秉承天意,不依天的原则办事呢?前面提到过,违背天的意志,就会遭到天谴,受到天的处罚,甚至收回被授予的王权。天是不愿意,也不可能让自己在人间完全破产的。但对王者的任免,关系到“天”本身的尊严,故而“天”也不可能随意地撤消当世帝王之统治权。那么天究竟怎样对自己的代理人进行监控呢?为此,董仲舒提出了“灾异说”。

何谓“灾异”?董仲舒说,“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15]“灾异”即自然之异常变化,是天的表情和脸谱。观天之颜色,就要看自然之祥瑞灾异。“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现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16]天正是通过这种自然的灾异现象对人世的一切进行监控的。在这里,至少包括这么几层意思:一是“灾”与“异”有先后轻重之别。二是灾异并非天对人世帝王的直接惩罚措施,更大程度上只是提出警告,可见“天”行事之慎重。在董仲舒那里(甚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天是一个绝对的理性派,决不同于西方的上帝(在奥古斯丁那里,上帝是随心所欲,任意无拘的)。三是人世的统治者并不需要对灾异抱有过于恐惧的心理。因为只要认识到天降灾异的缘故,改正错误,从各方面约束自己的言行,就可以避免灾难。可见,对于封建君主的政令善恶,天才是绝对的仲裁者,也是唯一的仲裁者。

如前所述,董仲舒在天人感应的理论背景下,构建了他关于封建社会的理想政治体制。贵贱尊卑各安其命,社会政治思想大一统。假“天”之威,巩固大汉一统天下。

六、董仲舒政治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作为一种封建的政治思想理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对其进行批判,但作为一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政治哲学思想,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却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它对维护汉王朝的政治稳定与国家统一,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历史人物创造一种永恒的真理,而这样的真理也是不可能创造出来的。不过,今天我们来读董仲舒,却发现在他的思想里面其实还是有很多对当今的社会建设依然有用的东西。 其一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尽管在董仲舒那里的天更多的是神秘的甚至神化的东西,但是,如前所述,“天”亦指自然之天。当“天”指自然之天的时候,天人合一,就具有了现实的意义与价值。的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当重要的。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固然有超自然的价值,但人类对自然界的剥削不能不引起重视。一方面,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17]另一方面,恩格斯早就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18]在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今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其二是“正名说”。在董仲舒那里,名号是先在的,人们的言行举止与“天”指派给自己的名号相称。我们当然不相信有天生的高低贵贱、尊卑上下。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就最一般的意义而言,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这一点却是相当必要的。如此,领导干部就会洁身自好大公无私,医生就会全心全意救死扶伤,教师就会兢兢业业教书育人,老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勤恳工作,等等,这不就是和谐社会的要义吗? 其三是关于信仰与道德的教化。董仲舒试图利用人民对神的敬畏而使其信仰君权,试图通过道德的教化,特别是用儒家的三纲五常的思想来教化人民,使汉王朝的统治井然有序。21世纪的人民当然不会钻到封建的礼教中束缚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但当下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人民信仰的缺失。我当然反对用过时的礼教来充当信仰的菩提。但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同样需要一种信仰。那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不移的信仰和深刻的理解;对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和实践。道德需要理解,也需要信仰。社会主义中国只有在广泛的道德认同和信仰认同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构建出和谐的社会面貌。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19]董仲舒的政治哲学思想,总的来说是在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的思维背景下的封建政治学说。但是,我们研究这种封建政治哲学不能止于对其时代局限性的批判,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从中发现一些可以为当代社会改造利用的真理颗粒,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第19篇:政治思想总结

政 治 思 想 总 结

我在任副主任护师期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忠于党的卫生事业,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七和十八大精神,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南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与本职工作相结合,时时以优秀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医疗质量万里行”、“医疗安全百日行动”、“医院等级复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和“创先争优”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积极为医院护理学科发展建言献策,处处以身作则,以医院大局为重,以优良的职业修养运用于工作中。从未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坚持慎独,恪守职业道德,不收受、索要红包;及时完善和修订护理工作制度,为改进护理工作流程、落实分级护理服务项目做出了努力,充分践行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所做工作得到了大家的好评,2010年度被医院评为“十佳学科带头人”称号。

在工作中,积极参加医院的政治学习,认真领会和执行相关卫生法规,带头遵纪守法,积极配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使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在自己的努力和参与下,使全院护理人员的服务观念有了明显的改变,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切实改善了服务态度,进一步规范了护士行为,使病人体验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近年来满意度均在95%以上。为了减轻护士非护理工作时间,以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名义向医院领导提出了在临床科室增设“护工”的建议,得到了医院领导地支持,目前已在部分科室增设了“护工”,减少了护士非技 1

术性操作时间,从而有更多时间用于直接服务于病人。

在工作中能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服从组织安排,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秉承公平、公正的处事态度,以制度管理人、约束人,圆满地完成了医院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参加医院的各项活动,集体荣誉感强,能以医院的兴旺为己任,主动团结同事,与各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的各项工作协调好,能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从未做过有损于国家、集体利益和荣誉的事。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经常为完成工作加班加点,从未计较个人得失。在工作中坚持以诚恳的态度和礼貌待人,主动关心护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引导并带动年轻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了同仁和领导的好评,年度考核均在称职以上,政治思想自评分为9.8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发扬成绩,不断完善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加强管理和业务知识地学习,拓展横向知识,与时俱进,为医院护理学科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20篇:边沁政治思想

边沁政治思想浅析

——读《政府片论》有感

内容摘要:杰里米·边沁(1748~1832),英格兰的哲学家,不只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影响极大的改革家。在卡尔·马克思提出他的实践概念之前,边沁就强调,理论和实践的区分是无意义的。在边沁看来,“理论上是好的,实践上是坏的”这种陈词滥调讲不通。说一个措施在理论上是好的,就意味着,当转化为实践后,它也是好的。因此,边沁的思想的范围,从关于语言的性质和它与物理世界的关系的最深刻的见识,扩展至公共官员在其中工作的办公室的设计。边沁的很多建议,在19世纪英国的政治、法律和宗教制度的改革中被采纳了。他的思想在遥远的国度影响特别大,例如在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美国,尤其是在中南美洲,那里的政治家在边沁的著作中发现了自由主义改革的纲要: 在摆脱殖民统治后,这帮助了他们的现代化的努力。

关键词:边沁;功利主义;政府;主权

边沁的理念对19世纪的公共行政改革影响巨大,他的著作仍然是当今学术辩论的核心,特别是在社会政策、法律实证主义和福利经济学领域。他最被广为引证的著作是《政府片论》和《道德立法原理导论》。在其著作中边沁明确的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在本文中我将主要论述边沁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政府片论》中所体现的几点政治思想。

一、作者边沁简介

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1748年2月15日——1832年6月6日)是英国的法理学家、功利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改革者。他是一个政治上的激进分子,亦是是英国法律改革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并以功利主义哲学的创立者、一位动物权利的宣扬者及自然权利的反对者而闻名于世。他还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二、《政府片论》的主要内容

边沁在《政府片论》中认为,布莱克斯通对法律的叙述,至多不过是说明...法律的现状,实际上是在阐述的伪装下为现状辩护。而法理学的真正职能是对法律制度进行批判,目的在于求得改进。这种批判的标准只能由功利原则提供,即只能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标准去判断是非。他通过对该书的批判,对

17、18世纪启蒙学者所普遍主张的社会契约论、自然法学说提出异议,认为这些学说都是一些已经过时的“虚构”;进而从功利的原则出发,对主权者的权力的性质、来源及其可能采取的形式提出独到见解。他认为,主权者是具有确定性质的一个人或一群人,许多其他的人习惯于对他们表示服从;主权者的权威是无限的,不受法律的限制;主权并非产生于契约,而是产生于服从的习惯,当人们习惯于服从某个人或某个机关时,这个人或机关便具有了政治权威,即成为主权者;人们之所以服从主权者,是因为服从的利益大于不服从的利益。他否认有过什么自然法,认为法律不过是主权者的意志而已。

三、边沁的主要政治思想

(一)、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提倡追求“最大幸福”。 边沁是功利主义的开山鼻祖,其功利主义思想主要由功利原理、苦乐原理和最大幸福原则组成。

1、功利原理

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中,边沁在第一章就明确地提出什么是功利原理他说:“功利原理是指这样的原理,它按照势必增大或减小利益有关者之幸福倾向,来赞成或非难任何一项行动。“功利原理是功利主义的理论基石,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是在功利原理的指导下拓展开来的。关于什么是功利,边沁是这样定义的,“功利是指任何客体的这样一个性质。由此,它倾向于给利益相关者带来实惠、好处、快乐、利益或幸福,或者倾向于防止利益相关者遭受损失、痛苦、祸患或不幸,如果利益相关者是一般共同体,那么就是共同体的幸福,如果是一个具体的个人,那就是这个人的幸福。”按照边沁的功利原理,当政府的措施有利于增加共同体幸福倾向大于它减小幸福的倾向时,政府的措施是合乎功利原理的。同时,功利原理也是判断应当与不应当、对与错的标准。

2、苦乐原理

边沁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指出,“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位主人公的主宰之下,这两位主公即痛苦和快乐,只有它们才指示我们应当干什么,决定我们将要跟干什么。是非标准,因果联系,皆由其定夺。“人类虽然在口头上说不受苦乐的主宰,但是实际上,仍然对其俯首称臣的。边沁认为快乐和痛苦通常有四种可辨认的来源,它们分别是自然的、政治的、道德的和宗教的。而且每一种来源的痛苦和快乐都能对法律和行为规则产生约束力。边沁认为,追求快乐和减少痛苦是立法考虑的目的,为此,人们就必须了解它们的值。边沁由此提出了一套计算快乐和痛苦值大小的依据:

(1)、其强度; (2)、其持续性;

(3)、其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4)、其邻近或偏远;

(5)、其丰度,指随同感觉而来的可能性,即乐有乐随之,苦有苦随之;

(6), 其纯度,指相反感觉不随之而来的可能性,即苦不随乐至,乐不随苦生。

此外,边沁把苦乐分成“简单”和“复杂”两类。所谓“单纯”的乐是指,器官之乐、财富之乐、精技之乐、爱好之乐、令名之乐、权力之乐等等。“单纯的苦”是指,器官、丧失、狼狈、仇恨、恶名等等。而“复杂的苦和乐”是由数种简单的苦和乐汇合而成。

3、最大幸福原则

边沁的功利主义又称为“最大幸福主义”,边沁认为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一切社会活动都建立在快乐和痛苦的基础之上的,这些感情是以善恶为划分标准。边沁主张的善就是一般幸福,而且每个人总是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就是最大幸福原则。边沁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上提出社会利益只是一种抽象,是社会成员个人利益的总和,个人利益才是具体,不能因为抽象而牺牲具体,如果个人利益都牺牲了,那就没有社会利益可言了。所以,边沁的最大幸福原则是以社会利益为起点,以个人利益为终点。根据边沁的“最大幸福原则”,边沁在其法律思想及其他思想上都得到了体现如:立法的目的是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性情的好坏取决于效果,取决于增大或减少社会幸福方面的效果。”这些主张都能够体现边沁的“最大幸福原则”。

4、边沁功利主义思想在政治学上的贡献 边沁以功利主义道德规范为基础,提出了他的政治法律和社会改革的一系列主张对当时的政治局面及政治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一,边沁的一生致力于改革英国的法律,他的第一部著作《政府片论》是专门为反对当时的《英国法释义》而作的。边沁试图从法律的本质及法的形式上对法律实施改革。因而他提出立法的目的是谋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他曾经草拟了宪法、刑法、民法,主张实行男子普选制,设立单一的议会,文官任用制。这些都有助于推动英国的政改革的发展。

其二,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边沁功利主义的提出,使当时被宗教神学和禁欲主义压迫下的人们,通通打破旧思想和制度的束缚,挣脱一切旧势力的禁锢,开始追求尘世的快乐,获得新生。这样不仅当时的人们打破了精神的枷锁成为自由的人而且也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扫清了封建和保守势力的障碍。

其三,推动政府的改革。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这样写道:“边沁及其学派的重要地位与其说是哲学上的,不如说是政治上的,在于他们是英国急进主义的领袖,是无意之间为社会主义学说铺路的人。”边沁提出的建立“符合大多数人功利”的政府,以及他的“最大幸福原则”的提出,为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提供了启示。这正如罗素所说“哲学上的急进主义者是一个过渡的学派,他的学说产生了两个比它本身更加重要的别的学说体系,即达尔文主义和社会主义。”

(二)、政府理论

边沁最主要的政治思想是功利主义思想。因此,边沁的政府理论思想也难免是其功利主义思想在政府政策和行为的准则。

1、政府的职责就是以奖惩的办法提高社会的幸福

边沁认为政府的职责就是以奖惩的办法提高社会的幸福。然而,政府要惩治一人或一个团体必须要有固定的准则来说明自己的合法性,毫无疑问,该准则一定是契约或法律。那么,政府应该制定和中法律呢?立法者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职责呢?边沁通过对布莱克斯通的《英国法律诠释》中认为法律是保护立法者利益的批评,提出来政府必须制定和完善法律,而所有的法律都要与“增加全民的幸福”为目的。立法者的职责就是正确认识人的本质,考察人们最大幸福之所在,从而制定出适应人的本性和需要的法律和制度。

2.政府活动和立法的目是生存、富裕、安全、平等 边沁提出,政府活动和立法的目的(即社会利益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可以具体分为四个目标:生存、富裕、安全与平等。他认为这四项目标实现得越完全,社会的幸福就越大。在这几个目标中,边沁特别重视“安全”。认为安全是生命的基础,是人类幸福的首要条件,是生存、富足、快乐的保证。因此,政府的最大作用就是保障安全。边沁讲的安全,主要指人的身体、名誉、财产、职业能够得到保护,不受内乱外患的侵犯。其中,财产的安全被视为安全的主要内容,认为剥夺财产是最不安全的。

3.政府的权力受不受限制是自由政府与专制政府的主要区别 关于何为自由政府的问题是边沁在《政府片论》一书中主要的争论点,边沁认为政府的权力受不受限制是自由政府与专制政府的主要区别。这里的权力限制主要不是三权分立式的宪法限制,而是社会权力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六点: (1)、取决于权力是否在几个阶层的人们之间分配,这些人是最高权力的分享者;

(2)、取决于权力形成的根源,即人们是否能够通过这种根源,使分享最高权力的资格可以不断从中得到;

(3)、取决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位置变换是否频繁和容易;

(4)、取决于统治者的职责,或者说一个公民是否有权利根据一定的理由,公开指责掌权者,并详细地检查对他施加压力的权力的每个行动;

(5)、取决于是否有出版自由,即是否能保证每一个人都能使他的不满和抗议为全社会所知道;

(6)、取决于是否有公开结社的自由,即是否能够保证那些对政府现状不满的人,在行政权力能够合法地去干涉他们的行动之前,可以交换他们的感受,商议他们的计划,实行任何一种实际反抗的反对方式。

(三)、对现存制度的批判和改革主张 1.批判论——强调了对现存制度进行批判的重要性

边沁认为,“一种制度如果不受批判,就无法得到改进。 即使对政治制度进行了鲁盲的批评攻击,那也用不着害怕,因为如果这个制度良好,对于一个社会真是普遍有益,那么一定有许多人会十分关切地来保护它。”边沁也《政府片论 》一书中指出害怕对现存制度进行自由批判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他说:“实现社会的安宁不需要教训人们把一切都当做合理的而加以接受,这种教训的后果常常是造就一批唯唯诺诺和萎靡不振的人。这种人其智力不足于明辨是非,其感情也不足以抉择善恶。他们麻木不仁、眼光短浅、禀性固执、因循苟且,而且经常杯弓蛇影地庸人自忧。他们听不见理智的声音,也看不见公众的利益,而只会一心孜孜为利,趋炎附势。”同时,他认为“如果政治家和法律家都象这种人那样,不但对国家增进福利的机会是一个致命伤,而且在任何时期对已有福利的维持也是巨大的危害。”,“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呢?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

2.改革主张

边沁的改革主张主要表现在对英国议院和法律的改变之上,但几乎也都是受其功利主义的思想的影响。

(1)主张废除英国的上议院,只留下代表民意的下议院,实行一院制。目的是要削弱和消除英国政治制度中的君主制因素和贵族制因素,扩大其中的民主制因素。

(2)关于法律改革。不仅立法的原则要改革,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功利原则代替注重惯例、传统、习惯的历史原则;而且法律的形式也要改革,要改变原来的不成文法、习惯法、判例法的形式,要制定成文法,编撰法典。边沁自己曾草拟了宪法、刑法、民法,他甚至还向美国总统和俄国沙皇写信,表示愿意为其编撰法典。

(四)、主权理论

边沁《政府片论》的主要贡献并不在于他指出了布莱克斯通的内在矛盾,而是他提出了一种继承但又发展了霍布斯的主权理论。

1、什么是主权?

主权,在最简单的意义上指的是绝对与不受限制的权力原则。

2、主权的来源

边沁生活的18世纪正是社会契约论备受追捧的时代,那时的大多数人几乎不加思考就会说出主权来源于契约,正是人们缔结了契约才摆脱了蒙昧年代由无序的社会进入政治社会。 社会契约说在布莱克斯通发表《英国法律诠释》之前已经有人提出了,他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一种自然状态社会到政治社会演进的过程,他说:“社会一旦组成,政府就必然产生。”很多学者认为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是边沁却给出了相反的看法。对于主权到底来源于什么?边沁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但我们依然可以综合他在《政府片论》的观点得到,主权并非源自社会契约,而更像是在社会中分成两部分的主体,其中一个主体让渡一部分权利委托另一主体代为行使,所以归根到底,主权真正来源于人们。

3、主权者

边沁认为,主权者在政治联合体中,是习惯于发布命令而不习惯于接受命令的部分。主权者具有一种发布命令的无限权力,同时也有一种无限的免于服从的权力。

此外,边沁还认为主权者的权力是不可分割的。但他所主张的主权者,则可能会受到明确的协议的限制,这只是与别的主权者订立的明确协议。

四、结束语

边沁使功利主义从抽象的概念转化应用于社会批判和改革的社会理论,这是他的最大贡献。功利主义的思潮迅速地影响欧洲思想界,并推进了社会的改革。但许多思想是粗糙的和不成熟的。但在当代社会,边沁在《政府片论》中所体现出的立法改革思想和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衡量政府一切事物合理与否的标准的功利理念,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述职报告政治思想方面
《述职报告政治思想方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