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重要性(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24 07:44:08 来源:工作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06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2月20日在xx镇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上)

镇长xxx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五年来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镇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

、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地、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发展为第一要务,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机遇,认真履行职责,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团结和依靠全镇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镇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全镇地方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xxxx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

xxxx万元;年均增长8.9,财政收入从2002年的xxx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xxxx万元,年均增长7.2;2006年全镇金融信用系统各项存款余额达xxxx万元,是2002年的14倍,各项贷款余额达xxx万元,是2002年的6.9倍。

二、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惠农政策,促进了全镇农业农村的稳步发展。

——五年来,镇政府加大农业生产良种良法、规范化栽培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和实施示范带动工程,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加大农业机耕建设投入,出台农机补贴政策,使全镇农业机耕技术推广取得突破,现全镇有耕整机24台,为全镇广大群众服务,从而推动了全镇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大农技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从而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和农民素质,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根据上级政策,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和兑现了种食和良种补贴。同时镇政府还出台了对全镇种植大户进行奖励扶助的惠农政策,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生态畜牧业发展工作得到加快。五年来全镇进一步加大对畜禽品种改良和科学饲养等技术的推广,搞好技术跟踪服务,提高了全镇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开展全镇畜禽春、秋两防工作,搞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猪链球病防控工作,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提高了畜禽存、出栏率。同时,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养殖大户,建立生态养殖小区,以点带面,推行“畜、沼、粮”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到目前止,全镇成立了养猪协会1个,建立养殖小区2个,发展养殖大户46户。为了推动了全镇生态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镇政府还出台了奖励扶助政策,现全镇已有36户养殖户受奖。

——加强森业资源管理工作,规范林木采伐办证程序和严格审批,有效地控制了全镇森林资源的消耗。积极开展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及非法占用林地的不法行为和违法分子,加大森防宣传和森防案件的查处力度,使全镇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按照上级精神,认真贯彻执行《退耕还林条例》,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工作成效显著,五年来,全镇实施退耕还林面积9410亩,荒山造林13833亩。

——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易地移民搬迁工程建设已全面结束,51户移民搬迁对象全部搬入新居,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积极开展种植、养殖适用技术培训和劳动转移培训工作,提高了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和生产技能。同时,民政救灾救济工作得到顺利开展,民政优抚、城镇低保和农村特困户救助政策得到落实。全镇落实低保对象“4050”人员再就业2人。

——五年来,全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农业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先后解决了xxxx村组的人饮工程。2003年“6.26”特大洪灾使全镇损失惨重,农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给农业正常生产造成了极大的不利,为了克服和解决困难,我镇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加大自身建设投入,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争取到上级资金xxx万元,由水利部门组织实施修复了xxx河水毁河堤。二是镇政府克服困难,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从有限的财力中拨出200余万元,修复了xxxx等水毁河堤和部分农灌沟渠。三是镇政府投入190余万元,对xx水土流失进行了治理。四是省农办投入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开工实施。

——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取得成效,全镇已建成沼气池420余口。同时为了推进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全镇还出台了农户每建成一口沼气池奖励100元,以村为单位建

推荐第2篇: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列席人员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镇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下,坚持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按照作风转变、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总体思路,努力促进全镇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2813万元,递增1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5368万元,增长10.7%,第二产业实现4043万元,增长31.5%,第三产业实现3402万元,增长17.6%。全镇围绕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村级债务化解明显加快。2006年人均纯收入实现2860元。围绕退耕还林调整粮经播种面积比例,加大种草养畜力度,畜牧业产值稳步增加。农业产业化经营、小城镇建设、民营企业和劳务输出都有新的发展。

——社会事业协调进步。政府认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科技兴镇战略,巩固“两基”成果,深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狠抓环境和国地资源保护工作。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强化安全和稳定。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2006镇政府在县委、政府、镇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坚定深化改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信念,牢固树立了发展意识、创新精神,抢抓发展机遇。

一是不断加强班子民主团结,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

二是自觉接受镇人大的监督,坚持依法行政。

三是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

二、狠抓干部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弘扬民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党风廉政建设的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坚持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加大对村级财务的管理、审计力度,全面完善了村账镇管制度,财务制度规范有序,杜绝了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三个文明建设,狠抓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对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转变农民观念。注重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普法工作,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依法行政,依法治村不断得以深化。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2006年全镇计生率达93%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在6‰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内。落实避孕节育措施665例,新增父母奖励金对象240对,新增奖励扶助对象8人,落实独生女享受困难补助对象3400人。

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发动,截止12月8日全镇参合人数2.8万余人。参合率达91%。认真开展狂犬病防治工作,注射犬只1600只,灾犬300只。有效地杜绝狂犬病的发生。完成无偿献血50人。

2006年按照县委、政府的决策认真开展无房户建房工作。在县扶持基础上自筹捐资0.9万元为39户无房户建房。发放民政优抚金37.7万元,发放救灾救济金5.5万元。投资16万元,修缮万福敬老院。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改善,切实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城镇“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解决农村户449人。培训农民工856人次,实现再就业761人次。

狠抓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和不定期对全镇安全工作开展教育和安全检查,2006年全镇无一件重特大事故发生。积极为民办实事,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认真筹备川硫社区水厂改造。维护广播电视传输安全,撤除违法安装的地面卫星接收器670余套。认真做好饮用水界牌设置工作。

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镇域经济持续发展

一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农增收。种植业上,加大林木管护力度。养殖业狠抓生猪品种改良,重点发展规模养殖,努力培植种类养殖专业大户。

二是狠抓私营经济发展。牢固树立工业强镇思想,努力培植私营企业,壮大规模企业。

三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资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水渠1公里、电排3个、石田坎14根、山坪塘10余口。新建村道5公里。

四是认真做好新塘坊扶贫新村建设。目前扶贫新村基建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归结起来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一年来,××镇人民政府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这是全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这些成绩的取得要归功于县委、县政府、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人大的监督督促,归功于县级部门大力支持

,归功于全镇干部的密切配合,归功于全镇人民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我镇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诚挚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经济、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一些缺点和不足。

一是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合理,工业经济有待加强。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突出表现在能源消耗高

、环境污染重。

三是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解决得不够好。公路维修、交通安全做得不够好,医疗服务、危岩危房、群众信访、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问题,环境保护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未能根本解决。不少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四是政府自身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政府职能转变稍显滞后,有些部门职责不清,办事效率低,效能建设成效巩固存在一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根本在于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

我们必须以对党委、人大及全镇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决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

2007年工作思路

2007年,镇人民政府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实施“惠民行动”,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以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核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县委政府建四川丘陵地区经济大县文化名城为主线,以发展为主题,创新为动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素质建设,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和社会环境。努力完成县委、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着有实效地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和困难。

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围绕党的建设抓管理、围绕社会事业建设抓发展、围绕项目抓农业、围绕招商抓工业、围绕制度抓廉政、围绕安全抓稳定” 的指导思想,深入实施“惠民行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不断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以素质建设为重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推进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持续、健康发展。2007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力争实现1.5亿元。农业总产值增长4%,力争实现0.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0元,外出务工总人数确保1万人,招商引资力争实现200万元,计生率达到93%以上。

2007年,镇人民政府将努力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树立工业强镇思想,狠抓工业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切实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围绕镇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强力实施工业强镇、项目推进、招商引资”三大战略,牢固树立工业强镇意识。2007年,全镇工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狠抓工业强镇。配合县城工业集中区建设,落实全镇工业集中片规划和建设;做大做强现有工业企业;积极引资兴办企业。

(一)今年仍将实行镇领导联系企业制度。联系企业领导每月应深入企业调查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二)积极支持鼓励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要保证三力木业2007年上规模。积极协调万福信用社和三力木业“银企”关系,向企业提供贷款,也要引导企业逐步提高信用程度。树立企业优质品牌意识,引导企业坚持中高档木工板材市场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确保现有4家规模企业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品值,提高规模企业工业增加值。

(三)配合县城工业集中区建设,规划我镇工业集中片。

争取县国土资源局的支持,利用省国土资源土地修边的契机,在县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重视和帮助下,调整××村公路沿线土地,逐步规划××镇工业集中片区。

(四)注重工业招商引资

2007年要进一步加大对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争取引进2户以上规模企业入住××镇工业集中片区。同时要努力引入科技企业。

(五)储备农业产业化项目。2007年重点包装好三个农业项目:一个是老寨子旅游开发,二是甘蔗的精深加工。三是大力发展双包菇,积极引进双包菇加工企业,争取将双包菇推向国际市场。

(六)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党委、政府要尽力协调处理好企业外部环境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协调处理“厂社”关系、“银企”关系。积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既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又给企业创造一个宽松愉快地经营环境。

(七)加大企业外宣力度。宣传部门要重点宣传“三力木业”等强势企业,树立××镇企业品牌形象。

二、围绕项目抓农业,为民办好实事,落实“惠民行动”

今年农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实施农业项目推进,积极争取新的农业项目,以点带面,典型引导,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建设新农村。

(一)抓好退耕还林还草的综合利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出实效。当前退耕还林核心是抓好工程管护,保证群众退耕还林工程稳得住不反弹。林业部门要把工作落实到退耕还林林地,深入村社做好技术示范,同时要聘请专家定期到退耕林地现场讲解技术。逐步建立各种专业协会,依靠支部加协会开拓市场,提高农户发展林果业的积极性。

(二)狠抓基础设施。2007年要依托扶贫村、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老寨子水库茅店子支渠、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对部分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各种经费补助加大对全镇现有水渠、山坪塘、石田砍整治维修。各村也要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加大基础设施新建和整治力度。不断增强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基础设施经营权的转换,确保基础设施的充分利用和管理维护。

(三)抓好扶贫村建设。一方面是做好新塘坊扶贫工程项目建设,加大对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新塘坊村两委要服从镇有关部门的组织领导,在认真实施农业项目的同时要把经济发展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工作重点。另一方面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出成效。配合经济发展办等相关部门加大对现在林果的管理,认真实施一村一品规划,提高产业化经营效益。要千方百计调动群众积极性发展经济,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双包菇。

(四)加强公路建设和维护。2007年公路建设的重点是完善通村公路。争取县交通局大力支持,在××、××等尚无村级公路的村新建四级泥结碎石路。并力争将××厂大门至××村通村公路4.5公里路面黑化。各村也要利用通村公路建设的契机抓好村级公路建设。认真实施××村通达公路建设,实施全镇公路联网。对现有的村级公路镇党委、政府要研究切实可行的方案进步维修和整治。在群众支持的基础上、既不过多增加农民负担又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加强对现有的凝结碎石公路的管护。

(五)2007年6月底前完成××等村400口沼气建设任务。争取县农能局项目支持,规划××、××等村沼气国债项目。努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六)加强××中心村的经济发展工作。针对××农业产品的历史习惯,加大对××村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和包装,逐步建立以优质花生为主的新场土特产品专业市场。

(七)努力开发我镇具有特色的农产品。敏捷把握甘蔗市场行情,做好××村甜城18#高产高糖甘蔗品种改良,2007年认真做好10亩优质蔗种引种工作,三年内实现甘蔗品种全部改良。逐步建成18#优质蔗种和优质果蔗基地。包装好甘蔗的精深加工项目,引入甘蔗加工等农业企业。

(八)养殖业上继续推广生猪品种改良,稳步发展山羊、兔业养殖等项目,大力发展畜禽养殖,注重畜禽疫病防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经济发展办公室牵头,水电管理站积极组织做好优质水产品的引进和发展,继续推广示范稻田养鱼。

(九)认真组织实施新村建设工程。2007年××村被列为××市重点新农村建设村。××村新村建设拉开了全镇新农村建设的序幕。××新村建设对全镇新村建设具有导向性。新村建设要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政府引导、部门帮抚、资金整合、村民自治”的原则组织实施。因此,我们既要认真研究新村建设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又要探索新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新村建设要在反复研究,详细规划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实施。要认真把握和研究新村建设的每个细节问题,既要有突破又要有符合和尊重群众意愿,既要体现新村特色,又要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实现村民自治。既要抓硬件投入,更要抓经济发展。既要整合项目资金,又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建好新村,富裕群众”。

各部门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联系,积极争取各种项目支持。合理规划和综合利用各种项目,按照项目“打捆”使用的原则,集中项目建出亮点,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又要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三、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大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力度,认真开展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惠农政策,探索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教育群众转变生育观念,控制生育反弹,稳定低生育,提高人口素质,降低人口性别比,关爱女孩,坚决打击非法胎儿性别鉴定。继续加大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力度,稳步过渡人口高峰期。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巩固“两基”成果,关爱留守儿童。

(三)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认真实施“村村通”工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维护广播电视安全。

(四)深入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扩大群众参合面,提高群众参合积极性。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医疗条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做好幼儿强制免疫和各种疫病防治工作。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贯彻保护耕地、保护环境等基本国策。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十分珍惜和利用土地。加大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

(六)强化社会事务管理,关注弱势群体。加大民政扶持力度,关注弱势群体。帮助贫困群众的脱贫解困,加大救灾救济力度。认真做好全镇31户无房建设工作。关爱五保老人,保障基本生活和医疗救治。民政与劳动保障要认真研究再就业工作,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工作力度,维护社会稳定。

四、狠抓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一)加大镇村财务监管力度,积极化解镇村债务

加强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严格财经纪律,自觉接受人大、纪委及全体干部的监督。加强村社财务审计,严格执行村级财务有关规定,坚持村级财务审签程序。及时公开政务、村务,接受监督。

(二)强化干部的教育管理,切实转变干部作风

按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要求,仍然实行办、站、所负责人负责制,并与经济挂勾考核干部,要进一步严肃上下班纪律和请销假制度。

(三)加强部门责任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全镇所有部门要明确自身工作职责,认真照章办事,把解决群众问题,服务群众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提升部门形象,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各部门要认真按照部门年初计划,扎实有效地推动部门工作。党委、政府也将严格按照上级目标考核要求认真考核各部门。具体考核办法另行文件通知。

(四)落实镇干部分组驻村和部门分类责任制

继续实行公务员分组驻村制度。按去年一样,分组包村;继续实行镇领导定人定项目考核的分组考核机制。

各位代表:

2007年,××镇人民政府将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在联系我镇的县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镇人大的监督下,在全体干部的密切配合下,全镇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弘扬民主、精诚团结、励精图志、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促进全镇各项事业更上新台阶。

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创新,勤奋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3篇:政府工作报告

[图文]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4月11日在峦庄镇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镇长王军平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镇坚持“234”工作思路和战略,加

快发展,各项工作亮点凸现、进展较快的一年。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镇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并带领全镇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落实“一号文件”精神为动力,紧紧围绕既定的“234”工作思路,抓住“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两大目标,突出“特色经济、扶贫开发、城镇建设”三大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校舍危改、维护稳定、阳光政务”四大工程,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2004年的各项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个目标顺利实现。

农民收入增长。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44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50元。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大,人均产业收入达到1020元。

——两项工作有所突破。

一是农林牧产值有所增长。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带动和政府行政推动,通过农业、林业、畜牧业三个综合服务中心的优质品种推广及科学技术支撑,全镇农业、林业、牧业市场效益日渐突出。全镇春秋两季粮食复种面积达23000亩,小麦产量500吨,玉米产量2317吨,豆类产量790吨,实现产值757.38万元;止年底,全镇猪饲养量达7500头,羊饲养量达7800只,鸡饲养量达60000只,畜牧业产值达到919.65万元;在不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林业生产有序开展,全年林业总收入达到492.65万元。

二是产业开发取得新进展。依托“千百万”工程的服务推动,根据市场需求和“适度适生”原则,全镇养鸡、养猪小区数量不断增多,规模进一步壮大,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格局。全镇养羊大户达50户,养猪大户达32户,养鸡大户达6户,养羊基地村2个,林果基地村2个,中药材基地村2个,烤烟基地村1个,比较规范的产业协会组织11个。全镇肉羊饲养量达7800只,肉猪饲养量达7500头,鸡饲养量达6万只,林果科管7321亩,药材种植2500亩,劳务输出5500人次,人均实现产业收入1020元。

——三大亮点逐步凸现。

一是扶贫开发成效显著。按照村容村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公益事业综合开发、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走开发式扶贫路子,黄柏岔流域八期农业综合开发、上马石重点村建设顺利竣工,通过了市县验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回龙重点村建设已经启动,年度任务顺利完成;马家坪、四家村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得到有力巩固和有效利用;河口、汪家沟等村35户生态工赈移民有序实施;坚持“扶贫先扶智”,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技术培训,共定向培训学生23人,就业23人;加大对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新投放小额信贷资金20万元,回收再贷资金60万元,累计扶持1745户群众调结构、兴产业;联通、移动两座新基站建成投入使用,电信宽带开通,大大缩减了我镇与外部在信息基础建设方面的差距;中南、河口、卧羊、马家坪四村的农网改造已基本结束,为群众生活生产提供了便利。

二是生态建设成绩斐然。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同生态建设融为一体,不断争取新项目,吸收外部资金投入,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河口、街坊、四家、马峡四村8.28水毁修复工程,河口村八岔河流域治理

一、二期主体工程,马家坪至四家村村道砂石化铺设已经顺利竣工;全镇共完成造林5900亩,实施退耕还林400亩,荒山造林1500亩,历年退耕还林补造2000亩,板栗野生改造1000亩6万株,四旁植树10万株1000亩,义务植树8万株,经济科管10万株,实施天保工程23万亩。

三是教育基础发展迅猛。抢抓各项目在我镇实施的历史机遇,以“两基”复验为契机,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教育硬软件投入创历史新高,全面提高了中小学办学条件。多方争取68万元完成了中心校13间两层宿办楼、河口小学5间教学楼、汪家沟小学8间平房、黄柏岔小学4间两层教学楼、元潭小学8间平房的校建工程;投资10.8万元,投工1640个,高标准建设了各校部室、农技校及校园文化体育设施。

——四项工作平稳运行。

一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正常开展。紧紧围绕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镇目标,以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加强四项工作,巩固五项改革成果,使全镇计划生育率达到98.3,三查率达到99.7,手术及时率达100,人口继续稳定在低生育水平,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农村社会秩序稳定。在政法部门的大力配合下,以农用车安全、民爆

物品管理、护林防火、防汛以及学校安全为突破口,逐级落实监管责任和各项安全措施,常年开展巡查和综合治理,全镇安全生产形势较好;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民间纠纷排查和信访案件调处,确定了专人接待来信来访,落实了专人包抓信访案件调处责任制,及时化解矛盾,调处纠纷,消除不稳定因素;加大对贫困户、救济对象的救助扶持力度,着力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具体困

难和问题,确保了困难群众的“五不发生”。一年来,全镇社会大局稳定,为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是“阳光政务”顺利实施。坚持实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校务公开,增强了政务运行的透明度和规范化,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逐步推进“村财镇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财务的管理体制和运作程序;实行政府集中采购,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确保了日常办公的正常运转,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四是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同步推进。通过开展文明单位、创佳评差、十星级文明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培育了民族精神和健康、向上、积极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群策群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绿色空间”;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普法教育,全面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亮证执法制、错案追究制、执法评议制等,以制促行,提高全镇依法行政水平,有效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通过各项工作的整体推动,全镇农民增收进程明显加快,农村综合经济实力有所提高和突破,农村综合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镇人大的大力支持下,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努力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镇政府向一年来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知识分子、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信任和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政府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把破解“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万众一心,围绕经济建设中心,面对禽流感防治、自然灾害、财政拮据等不利因素,沉着应战、科学调度,及时化解影响加快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全镇工作的整体部署不变、抓发展的力度不减,始终如一地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作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破解“三农”问题的抓手,经济发展的亮点不断增多,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但是受各种问题的影响和制约,我镇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形成,经济增长方式比较单一,距离我镇人民实现小康的夙愿还相当遥远,加快发展,时不我待。我们的使命无限光荣,必须保持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无畏精神,全力推进我镇各项工作不断进步。

二是必须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在过去的一年里,社会大局稳定是我们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的有力保障。由于我们狠抓安全生产,坚持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排查安全隐患,落实安全措施,全镇没有发生一例安全事故;由于我们高度重视弱势群体,不断化解调处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全镇人民心齐气顺,目标同向、步调一致;由于我们坚持不懈地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社会风气,才能保持政治安定、大局稳定、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三是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实践证明,我镇去年的“234”工作思路和战略是符合峦庄镇情实际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深得人心的。正是由于我们抓住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不断突破工作难点,营造工作亮点,我们才能取得上述成绩;今年的发展思路更加重视农民增收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所实施的各项工作,都是根据峦庄实际做出的决策和部署,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坚持不懈抓好落实。

四是必须坚持工作到一线,全力抓落实。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深入到最基层,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意愿,掌握基层实际,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成果在一线体现;要围绕全镇工作总体部署,理清工作思路,通过问题的逐个解决,工作的逐项落实,获得整体工作的不断进步。

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有效产业链没有形成,经济增长方式单一,对经济的垃动力度不大;二是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程度不高,发展意识不强,谋事、干事、干成事的竞争机制没有形成,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不够振奋,运筹帷幄、决胜市场的创业能力有待提高。三是政府财政极度困难,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政府职能、干部作风的转变。这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2005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今年,全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及中省市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农民增收”一个中心,狠抓“政府职能、干部职能”两个转变,突出“特色经济、扶贫开发、城镇建设”三大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稳定、阳光政务、社会事业”四大工程。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农村稳定,不断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法制保障。

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继续保持全镇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达到11以上,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培育开发强势产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综合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争取项目投资,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强化农业基础,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721万元,增长8,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0元,达到1580元,粮食总产量达到3670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在低生育水平。

(一)围绕一个中心

促农增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两个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各项支农政策,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科技推广为支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好特色经济,不断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逐步建立促农增收的长效机制。继续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升质量,提高质量,确保粮食安全;全面取消农业税,严格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制度,加强农民负担监管,确保农民负担“零增长”,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580元。

(二)抓住两个转变

1、政府职能。要积极探索政府职能转变新途径,在转变政府职能上下大功夫,迈出大步子,逐步改变政府职能服务上的缺位、管理上的错位和越位问题,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维护农村稳定、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来。

2、干部职能。今年,在干部管理上,打破行业、部门限制,整和人力资源,创造竞聘上岗、人尽其才的良好人事制度环境。鼓励干部走出机关带薪创业,可以回乡任职,带头发展产业,也可以带领群众下海经商、外出务工,也可以带资金、带技术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双赢机制,共同发展产业,兴办实体。要通过多种方式,给群众提供资金、政策、信息、市场等全方位的服务,成为联接政府、村组、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得力助手和知心朋友。

村组干部也要积极转变职能,探索为农服务新途径。各村要结合实际减少小组数量,实行村干部包组包户制度,所有组长一律由护林员、计生中心户长或其他村干部兼任。纠正组长工资由农户承担的做法,减轻村级负担。

(三)突出三大重点

1、特色经济。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就是竞争力。我们的产业越是特色化,就越能市场化,甚至国际化。要加强调研,深入研究我镇在经济发展上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具有市场潜力和峦庄特色的养殖业、种植业,逐步大产业规模。要努力探索农业向工业化发展的新路子,延长产业在生产、服务、流通领域的链条,加强产业发展的前后向联系,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产业链和产业群,形成产业的比较优势和规模效益。继续扩大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规模,提高集约化、组织化程度,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做出品牌,提高效益。今年,要继续巩固河口、中南两个肉羊基地,不断提高产出和效益,认真扶持养猪、养鸡产业,发展大户,扩张规模,提升质量,建小区、建基地;鼓励群众发展坎埝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和林果,继续加强中南、马家坪两个林果基地村及全镇林果业的科管,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全力扶持马家坪烤烟种植示范基地,在干部力量予以全力支持,在资金给予倾斜,在技术、信息给予全方位服务,为今后推广树立样板,积累经验;结合干部带薪创业、“千百万”工程等方式,加快劳务输出的产业化和转型,扩大劳务输出的数量,提高农民现金收入。止年底,全镇羊、猪、鸡饲养量分别突破10000只、10000头和70000只,发展中药材1000亩,林果科管10万株,发展烤烟200亩,劳务输出5500人次,人均产业收入实现1200元。

继续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推广增产技术,使全年粮食复种面积稳定在23000亩以上,总产稳定在3670吨左右。

2、扶贫开发。不断总结我镇在扶贫开发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坚持“输血式”和“造血式”扶贫二策并举,把重点放在强化农业基础、加强生态治理、加快产业开发上来,合理调度使用资金,提高项目建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要继续实施河口回龙重点村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施工,确保年度任务如期完成;加快实施工赈生态移民,力争在年内35户搬迁户全部建成新房,告别“三不通”历史;启动已经立项的元潭高寒边远山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投入,一次建设到位,建设精品工程;加强项目建后管理,切实提高项目建设的利用率和效益,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提供支持;要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技术培训,全年培训贫困人口30人次;继续加大扶贫信贷资金再贷力度,争取新的扶贫资金投入,支持群众发展主导产业。

3、城镇建设。加大上县进省力度,力争建设规划通过审批,多方协调,争取资金,启动并完成水磨大桥和过境公路建设,开展城镇建设前期准备、政策宣传和征地工作,把这一深得民心的百年大事办快办好。加强镇区综合管理,杜绝占道经营,加大卫生管理整治力度,改善人居及投资环境,为吸引外来人员、增加城市容量奠定基础。努力把峦庄建设成为豫陕交界地带农副产品交易的集散中心,提高集市贸易的知名度、综合性和辐射力,引导群众闯市场,促进特色经济的发展。

(四)实施四大工程。

1、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抢抓“一号文件”落实机遇,争取农业综合开发、流域治理、公路建设、农网改造、通讯设施建设等更多的符合镇情需要的项目纳入县市计划盘子,吸引外部资金投入,统筹项目资金,调剂捆绑使用,集中财力,大搞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组织劳力和资金突击完成八岔河流域治理三期工程的年度任务,争取以高效优质工程通过验收;争取汪家沟流域治理工程立项并启动实施前期工程,争取卧羊村、西楼村、中峰河流域治理能够正式立项,尽早实现我镇流域治理的无空段全覆盖,夯实农业综合发展的基础;启动实施中南、马家坪、汪家沟三村的“村村通”工程,建成黄柏岔联通基站和镇区小灵通基站,进一步提高我镇有线电视和移动通信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消除我镇与市场对接的“信息壁垒”;进一步优化施工环境,配合实施丹—庾—峦四级油路峦庄段改造工程;打通马家坪至河南兰草、回龙至河南官坡两条出境公路,完成马家坪至四家村油路立项及铺设任务;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抓早动快,完成西楼等部分村组的农网改造工程和卧羊、四家村的人饮工程。

2、维护稳定工程。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要求,围绕创建“安全峦庄”,高度重视和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时刻绷紧安全生产重于泰山这根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防范措施,加强对农用车、农鼠药、森林安全、防汛等重点工作的监管和整治,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充分认识做好信访工作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认真落实各级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要切实发挥基层治保调解组织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常年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做好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认真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和利用邪教组织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治理,不断增强公众安全感,推进依法治镇进程。今年,要完成镇司法所办公楼建设和规划化司法所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司法工作环境。各级领导、各位干部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变上访为下访,访问民情,时刻关心群众生活,掌握困难群众的冷暖疾苦,落实各种救助措施,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助困难群众找项目、找资金,发展产业,逐步走向富裕之路,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3、阳光政务工程。重视扩大基层民主,开展普法教育,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强村民自治;精心组织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认真搞好换届后的村务、财务交接工作;认真开展村务公开、校务公开、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依法落实好群众的民主权利;加快形成政府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决策民主的行政运行体制,提高政府科学决策、依法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和水平;继续加强政府集中采购职能,加强政府采购的法制化,厉行节约,严格监管,增强财政调控能力。

4、社会事业工程。紧扣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镇目标,坚持政策推进、法制管理、规范服务,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认真落实“三个一”领导体制和“一票否决”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村为主”基层计生网络,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加大综合服务力度,及时兑现优惠政策。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综合服务能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基础建设,提高我镇整体医疗水平,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使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今年,要积极协调配合县卫生部门完成峦庄中心医院住院楼建设;我镇的学校硬件建设通过近年来特别是去年的大量投入,整体水平已处于全县前列,今年要利用“两免一补”等措施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切实加强学校两个常规管理,加强学校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开展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创建省级教育强镇;围绕主导产业,加强农民科学技术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我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采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群众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加大减负力度,创造农民休养生息的大环境。今年要全面取消农业税,取消各种非税收入,规范“一事一议”程序及范畴,严格管好用好义务工和积累工,镇村统一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量村量力而行,不增加农民负担,坚持好推磨转圈、以工换工、大体平衡的互助制度。

三、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创建“五型政府”

历史的重任,时代的挑战,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转变职能、狠抓落实、锐意创新、勤政廉洁,努力建设“五型政府”,提高执政绩效,建设人民和党满意的政府。

(一)建设学习型政府,夯实执政基础。以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认真领会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着眼新的实践,不断更新知识层次和思维方式,推进思想解放,增强公仆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政府机关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工作的能力,科学谋划发展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努力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队伍。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护卫公共安全的职能作用,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强化市场经济意识,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推进工作。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做法,改变主要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方式方法,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政府部门严格依法行政,更好地为基层、为农村服务;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安全稳定、矛盾调处、困难群体保障等工作,鼓励机关富余人员带薪创业,探索为农服务新途径。推行“透明行政”和“阳光行政”,始终把政府行为置于党的纪律监督、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及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之下。

(三)建设落实型政府,增强执政绩效。牢固树立亲民爱民思想,坚持维护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关心群众疾苦重于一切,解决群众困难先于一切,亲历亲为抓落实,把政府工作做实、做细。加强督促检查,完善考核办法,对决策定了的事理清“线路图”,列出“时间表”,少说多做,一抓到底,干出成效,以实干的精神取信于民,用实干的绩效造福于民。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建设创新型政府,提升执政水平。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正确的政绩观和新的行政理念推进政府工作。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健全决策制度,规范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广泛征询各方面意见;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认真进行专家论证和决策评估;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社会公示和听证,真心听取群众意见。对超越权限、违反程序决策造成重大损失的,坚决追究决策者的责任。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使政府各项工作经得起群众的评判,经得起后人的评论,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五)建设廉洁型政府,巩固执政地位。落实中纪委五次全会和各级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加强廉政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狠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对失职渎职、破坏投资环境等典型案件的查办力度,扎实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大力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坚决刹住“三乱”和吃拿卡要歪风,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巩固治理中小学乱收费成果。对重点项目和扶贫资金实行全程监督,努力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管好政府系统干部,严格遵守“五不许”和省委“七条禁令”,真正做到严以律已、清正廉洁,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树立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峦庄这方热土,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和活力。光辉事业,热血铸就。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依靠全镇人民的团结奋斗,抢抓先机,扎实工作,为构建和谐、共建小康贡献新的力量,创造新的辉煌!

推荐第4篇: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

2政府工作报告镇长xxx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五年来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镇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

、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地、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发展为第一要务,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机遇,认真履行职责,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团结和依靠全镇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镇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全镇地方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xxxx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

二、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惠农政策,促进了全镇农业农村的稳步发展。

——五年来,镇政府加大农业生产良种良法、规范化栽培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和实施示范带动工程,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加大农业机耕建设投入,出台农机补贴政策,使全镇农业机耕技术推广取得突破,现全镇有耕整机24台,为全镇广大群众服务,从而推动了全镇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大农技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从而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和农民素质,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根据上级政策,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和兑现了种食和良种补贴。同时镇政府还出台了对全镇种植大户进行奖励扶助的惠农政策,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加强森业资源管理工作,规范林木采伐办证程序和严格审批,有效地控制了全镇森林资源的消耗。积极开展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及非法占用林地的不法行为和违法分子,加大森防宣传和森防案件的查处力度,使全镇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按照上级精神,认真贯彻执行《退耕还林条例》,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工作成效显著,五年来,全镇实施退耕还林面积9410亩,荒山造林13833亩。——五年来,全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农业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先后解决了xxxx村组的人饮工程。2003年“6.26”特大洪灾使全镇损失惨重,农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给农业正常生产造成了极大的不利,为了克服和解决困难,我镇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加大自身建设投入,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争取到上级资金xxx万元,由水利部门组织实施修复了xxx河水毁河堤。二是镇政府克服困难,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从有限的财力中拨出200余万元,修复了xxxx等水毁河堤和部分农灌沟渠。三是镇政府投入190余万元,对xx水土流失进行了治理。四是省农办投入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开工实施。

三、乡镇企业发展较快,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国家税费得到保障。

五年来,为了规范我镇矿山企业管理秩序,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对矿山企业管理、运输及销售渠道管理进行了改革,建立和完善了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

通过稳步推进企业得到了发展。加强整顿和规范矿山开采秩序,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增强了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从而保障了国家税费、企业利润的充分体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人员的生命安全。并加大非法矿区的整治力度,及时将非法矿区的整治情况上报县政府及有关部门。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镇村面貌大大改观。

——道路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一是通过全镇出台的通村公路补助办法,带动了全镇通村通组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现全镇村寨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已有xx个行政村修通进村公路,部分村已实现组组通公路。二是投入110余万元对镇区x路面进行了硬化。三是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完成了xxx油路的改造工程。四是争取上级资金改造了xx公路。

——村级服务阵地得到改善。为了巩固党在农村的服务阵地,全镇共投入xx万元解决了xx个村的村级活动室问题。同时,为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村干部报酬,推行报酬与工作挂钩的管理模式,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新街一期工程建设已全面结束,镇政府还投入4万余元对街道进行了绿化和安装垃圾桶。二期开发工程通过招商引资投入近300万元,高标准,高起点地启动了建设工程。xx街道利用油路改造的机遇,镇政府匹配4万元进行了硬化,有效地推动了以xx为中心的集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投入150万元的镇政府综合大楼和投入18万余元的邓堡办事处办公楼已投入使用。并加强城镇管理,认真开展创建文明卫生城镇活动,加大力度对环境卫生和秩序进行了整治,使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电力供应保障。全镇根据上级部门安排,认真实施农网改造,启动了xx3.5万伏变电站供电功能,提高了全镇供电质量,全面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讯设施快速发展,现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联通等移动电话,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

五、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为了使“两基”攻坚工作得到顺利开展,镇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使全镇“两基”工作通过省政府的验收。五年来,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我镇自筹资金460万余元投入教育事业建设,基本实现了全镇无三危学校。镇政府还设立了xx镇教育事业突出贡献奖,升入“211”工程学校奖学金和“希望之星”奖学金,并认真兑现,促进了全镇教育的发展。同时,规范学校收费,严格执行教育收费“一费制”,切实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

——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了农村计生扶助制度,镇政府出台了计生奖励扶助优惠政策,并认真兑现,实行利益导向,提高了两个“及时率”和减少了“四术”库存,整体推进了全镇的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二是转变计生工作思路,实现了计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计生工作常年抓的工作机制。三是建立了计生信息平台,实现了人口与计生工作动态管理的目标。四是巩固发展计生“村为主”,大力推进“村民自治”,不断改善村级服务室,完善村级计生网络建设。五是加大投入,改善计生优质服务环境。投入40万元,完成了计生康复楼建设,为创优质服务站奠定了基础。

——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强化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传染病等监测工作,积极推进妇幼保健、农村卫生等工作。并匹配启动了镇卫生院综合大楼和住院部建设工程。

认真搞好广播电视文化事业工作,依法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镇区有线电视升级改造已结束,电视栏目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和改善。“村村通”工程得到全面落实。

全镇民间民俗文化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以xx为载体,以xx为纽带的xx文化艺术发展步子明显加快,于200x年xx月xx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xxx文化艺术之乡,2012年x月xx古镇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镇政府采取多样方式大力宣传xx,丰富了全镇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升了xx形象和知名度,为xxx的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成功举办了全国性xx大赛,对xx进行全方位宣传。二是积极开展了xx活动和组织开展好xx艺术表演系列活动。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以“反盗打抢”、“禁毒”、“扫黑除恶”等为工作重点,加强法制宣传,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推进依法治镇进程,切实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力度。深入开展“严打”专项整治,坚决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黑恶势力。依法打击取缔“法轮功”组织和其他非法组织,有力地维护了全镇的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政府自身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科学民主决策,努力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规范干部管理,抓好干部职工大操大办酒席治理工作,严禁党员和干部职工从事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及经营;建立政府接待制度,积极创建节约型政府,认真开展投资软环境整治工作,切实整治“吃拿卡要”行为,营造良好投资软环境。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是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关心支持的结果,是镇党委正确领导和镇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加强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镇广大干部职工及人民群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顾全大局、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及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镇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农业基础脆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解决“三农”问题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经济结构调整方式单一,农民增收不明显;三是矿山非法开采现象屡禁不止,安全生产隐患形势严峻;四是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较为突出;五是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小,招商引资渠道狭窄,力度不够,税源结构单一;六是社会不安定因素复杂,维稳形势依然严峻;七是政府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的转变,还不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工作的规划

未来五年,是我镇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镇按照“依托资源,调整结构,优化农业,发展工业,建设城镇,开发旅游,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扎实推进西部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继续抓好财源建设、企业体制改革、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三农”问题等,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力争使我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一、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力度,扎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努力推进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实施好人畜饮水、农村沼气、农田水利、通村公路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力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普及先进农业适用技术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同时要抓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复种指数,使农业增效。进一步加强林业工作,搞好全镇生态环境建设。切实加强环境污染整治工作。

——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镇以生猪养殖为重点,以培育壮大生猪养殖大户为突破口,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建立养猪小区和大户示范带,推动生态畜牧业向规范化、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完善防疫监控体系,搞好畜禽防疫工作。努力提高良种良法的应用比重,切实加强对畜牧技术干部、村防疫员、养殖大户的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含量。同时全镇还要大力发展优质米、优质油菜、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积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加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全镇要把新阶段扶贫开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的关键环节,认真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大劳务输出和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力度,着力拓宽贫困农民的增收渠道,从而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同时要加强民政优抚、社会保障和救济救灾工作。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农村合作医疗等公共事业。巩固提高教育“两基”攻坚成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好上级涉教政策,确保贫困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大力实施教育奖励制度,促进全镇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文化技术培训。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切实加强全镇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传染性疾病的监测防控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搞好广播电视文化事业,大力推进“村村通”工程,发展和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广泛深入地传播健康有益的先进文化。加强村寨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广泛开展“四在”农家活动,积极建设新农村的试点示范工作,扎实推进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强化乡镇企业的主导地位,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确保财税任务的完成。

全镇要继续实施“乡企富镇”战略,把培育发展壮大乡镇企业当作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来抓。进一步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切实推进厂务公开、财务公开。继续整治矿业秩序,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矿产资源。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作好乡镇企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以及产品结构调整,促进全镇工业化发展进程。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投资软、硬条件,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切实搞好全镇招商引资工作。同时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振兴xxx经济的突破口,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多领域发展,并且要围绕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做文章,尽快形成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发挥优势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要进一步建立完善财税管理机制,努力培育税源。加强税收征管队伍建设,并加大税务征收力度,坚持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确保任务的完成。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城镇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镇要以xxx小城镇建设为中心,带动xxx集市的发展,要切实加快xx小城镇二期开发工程建设,认真做好xx集市规划立项申报工作。要注重保持当地民族文化特色和改善人居环境,特别是xx二期开发工程仿古建筑,要根据xx旅游业的发展做到有规划、有设计、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要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城镇环境。要加强文明卫生乡镇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整脏治乱”工作,巩固和提高整治成果,进一步建立健全城镇管理长效机制,努力将寨英建设成一个文明、整洁的旅游型集镇。

四、大力发展寨英旅游产业,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全镇要依托xxxx“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xx艺术之乡”的两张王牌,把xx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来抓,要大力宣传好xx和xx文化,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分利用市场开发xx旅游产业。进一步加强旅游合作,把我镇旅游产业融入湘黔渝旅游圈,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要进一步加大对古镇民俗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力度,搞好古镇保护性规划等,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进行保护和修复。

同时,围绕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发展餐饮服务、住宿、交通运输、文化娱乐、旅游购物等服务业。积极开发具有本地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增加旅游收入;发展有一定档次的旅馆和餐饮业,并发动有一定条件的古镇居民开办环境优雅、安全卫生的农家旅馆和具有本地风味的农家饭庄,增加群众收入。积极培养旅游服务人才。大力开发旅游景点和搞好娱乐文化建设,提高旅游吸引力。

五、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构建和谐xx。

——加快全镇人口与计划生育、文体、科技等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快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和信息化建设,搞好优质服务工程建设,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继续完善和兑现奖励抚助制度,把计划生育工作有机地与农村低保、社会救助和新阶段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帮助农村计生对象拓展发家致富的门路。切实加强和完善计生干部队伍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努力探索计生工作新路子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认真做好“双拥”工作。认真抓好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

——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安全执法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全镇要深入开展以交通、矿山、消防、烟花爆竹行业为重点的安全生产整治,进一步落实好各项工作制度,确保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同时要加强对山体滑坡、洪水等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做好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民政治和法制建设。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认真落实村民自治工作,完善村级办公条件,加强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努力提高村干部素质,不断巩固农村工作基础。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广泛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进一步完善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事件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强化禁毒工作,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努力形成“打、防、控”的一体化社会治安工作格局。加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努力扩大社会控制面和及时化解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加大教育和重点场所管理工作力度。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切实搞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加大《信访条例》的宣传力度,畅通诉求渠道,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使信访工作向制度化、法制化延伸,保持社会稳定。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完成未来五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根本保障。按照建设“清政、廉洁、高效、为民”政府的要求,我们将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全面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职能重点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上来,把更多的公共资源和工作精力投入到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来,把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从严治政,不断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规范各类执法活动,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重视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支持监察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社会听证制度和决策责任制度。

努力建设高效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教育,牢记“两个务必”,自觉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建立健全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体制和机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加强对政府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办以权谋私案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二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施政理念,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三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的精神,真正做到知实情、讲实话、办实事、创实绩,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四是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建立较为科学的工作目标考核评价体系,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五是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进一步健全督查制度和报告制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把工作着力点转到抓改革、谋发展、保稳定上来,转到人民群众关心和希望解决的问题上来,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各位代表,2012年是我镇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新一年的工作,促进未来几年全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以内。围绕以上目标任务,我们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搞好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突破口,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二是继续推进以水利、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配合上级实施好xx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一步改善全镇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深化对乡镇企业的管理,加大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国家税费和企业利润的双赢;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非公富镇的战略目标。四是认真搞好xx旅游宣传和开发工作,加快服务业的发展。五是大力发展城镇经济,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好xx小城镇二期开发工程,进一步完善城镇秩序和卫生管理机制。六是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继续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全镇农民的健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认真抓好文体事业,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进一步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高度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未来五年加快xx发展的历史任务已落在我们的肩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抓住一切有利的机遇,团结一致,上下一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建设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的xxx而努力奋斗!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推荐第5篇:政府工作报告

“十一五”规划研究第11期

[ 作者: | 更新时间: 2006-6-16 9:58:30 | 文章来源: 市发改局 ]

第11期

武穴市“十一五”规划办公室2005年8月30日

加快我市工业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的思考

武穴市经济局

一、我市工业产业规模现状

2004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0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90035万元,工业增加值97363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68195万元,固定资产原值92451万元,从业人数16194人。

我市工业目前主要有医药、化工、建材、轻纺服装、机械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六大产业。2004年,就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而言,六大产业排序为:化工产业52360万元,占19.52%,居第一位,主要分布在长江工业走廊;轻纺服装产业43532万元,占16.23%,居第二位,主要分布在武穴城区、花桥地区和龙坪地区;医药产业40640万元,占15.15%,居第三位,主要分布在长江工业走廊;机械制造产业34413万元,占12.83%,居第四位,主要分布在武穴地区;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28572万元,占10.65%,居第五位,主要分布在梅川地区;建材产业23668万元,占8.82%,居第六位,主要分布在田镇、刊江、梅川一带。

二、我市产业集群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工业园区和沿江工业带为基地,创造良好环境,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化产业布局,使我市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业的集聚力明显增强,产业的核心技术,品牌效应与营销网络优势更加明显,主导产业带动作用更加有力,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主要目标

到2010年,产业集群完成工业总产值10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9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其中利润5亿元,安置就业人员60540人。

(三)发展重点

按照“发展一带(田镇、武穴、龙坪沿江工业带)、激活四块(刊江、石佛、梅川、花桥四块)、壮大五园(武穴高新技术产业园、团山工业园、火车站工业园、祥云精细化工园、华新新型建材工业园五园)、做强六业(医药产业、化工产业、建材产业、机械制造、轻纺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六大产业)”的发展布局,全面实施“3+4”战略,即:重点加快壮大三大支柱产业集群:医药产业集群、化工产业集群、水泥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四个骨干传统特色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塑料产业集群、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对内进行产业整合,对外既要搞好区域协作,又要实施市场垄断,促进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高。

(四)规划布局

1、医药产业集群。在已经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广济药业,壮大中国核黄素生产基地,加快新产品研发步伐,扩大新产品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快速进入市场的能力,延伸产业链,实现规模扩张。利用广济药业的品牌优势和我市医药产业的品牌效应,调动其它医药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积极性,不断掌控企业核心技术,扩大企业规模,大力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使之快速壮大。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更多的吸引国内外著名医药生产企业落户武穴,使之与我市医药生产企业形成战略伙伴和开展有效竞争。积极引导医药生产企业广泛开展产品与技术协作,建立产业营销网络。医药产业要以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依托,缩短战线,提高企业集中度,加快产业集聚,引领我市工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医药产业集群要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2、化工产业集群。以祥云为核心和龙头,以农化产品为主体,延伸硫化工、磷化工产品链条,扩大复合

肥生产,着力发展精细化工,重视提高技术研发与增值能力,使祥云做精、做强、做优,加速实现规模扩张。重点吸引国内外一流化工企业集聚,不断孕育新企业的产生,使我市化工产业形成金字塔式结构。努力将田镇地区作为化工产业集群的核心地区,并建成在一定区域内有影响的化工产品研发、生产、贸易、信息等功能为一体的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引领我市工业健康发展。到2010年,化工产业集群要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

3、水泥产业集群。以华新新型建材工业园为核心区域,以华新为龙头,极其重视华新后续工程的实施,不断鼓励华新将部分辅助产品和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产业链条。积极引导社会各方资金集聚,参与与华新的配套。采取各种不同方式,以华新为主体,整合我市的水泥生产和销售。积极鼓励华新与周边大型水泥生产企业的产业协作,使之形成营销对接,实现有效竞争,引领我市工业协调发展。到2010年,水泥产业集群要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4、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纺织产业以信德为龙头,服装产业以洋龙为龙头。充分利用我市现有劳动力资源,大搞招商引资,大力引进纺织服装企业到我市落户。要以武穴和花桥作为纺织服装产业的集聚地,支持龙头企业打造企业品牌,加快各种平台建设步伐。在此基础上,引导纺织服装产业内部以及与周边地区积极开展企业协作,我市在区域协作组织中要扮演领导地位。采取各种方式全面打造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区域品牌,使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在鄂东地区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到2010年,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要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5、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以武穴为核心区域,拟以底盘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整机及总成等产业带动性较强的生产企业,要实施品牌战略,全力打造

一、两个产品品牌,使之产生品牌效应。重视汽车配件、矿山机械及工具、船舶修造等生产企业的发展。加大企业改制和招商引资力度,使困难企业脱茧而出,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将困难企业引入我市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的建设行列。到2010年,机械制造产业集群要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6、塑料产业集群。以龙坪为核心区域,以楚威日塑为龙头,引导和鼓励楚威日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的步伐,重视核心技术和企业综合品牌的培养,促使其做大做强。采取多种方式,上下联动,大力支持与楚威日塑配套企业的发展,使之产生显著效益,快速完成原始积累。重视龙坪塑料产业的合理规划和引导,使龙坪塑料产业集群的巨大能量得到充分释放。到2010年,塑料产业集群要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7、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我市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众多的优势,切实搞好集群规划,必须进行产业梳理与整合,实现产业分组集合。全力做大梅川啤酒,赢得强势品牌,全力做大武穴酥糖,扩大酥糖综合品牌,以啤酒和酥糖品牌效应,带动全市食品工业健康发展;全力做大梅川米粉加工业,进一步打造“黄鹤楼”综合品牌,以“黄鹤楼”品牌效应,带动全市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健康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形成四个乡镇级特色产业集群:以武穴为核心区域,以美雅酥糖为龙头,全面整合全市酥糖经营,大力发展酥糖生产,培育武穴酥糖特色产业集群;以梅川为核心区域,以黄鹤楼排粉厂为龙头,重视米粉产品多次转化,不断扩大米粉制品品种,高度重视产品全面包装,积极引导村村跟进、多元跟进,适时构建米粉制品公共销售市场,培育梅川米粉特色产业集群;以石佛寺为核心区域,以奇奥为龙头,进一步壮大现有饲料生产规模,抓紧盘活鄂东饲料存量资产,加大饲料业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武穴饲料特色产业集群;以大金为核心区域,以大金板鸭厂为龙头,奋力挖深鸭制品深度,努力拓宽鸭制品宽度,高度重视现有产品全面包装,不断扩大龙头规模。到2010年,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要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三、加快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对策

(一)培育要素市场,加快产业集聚。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加快生产要素集聚。积极引导、合理规划土地投入方向,使土地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项目集中,鼓励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我市工业用地已经出现瓶颈的严峻形势下,对尚未完全改制企业的存量土地要优先用于工业项目,优先用于产业集群招商引资项目。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技术要素以多种形式参与收益分配。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加大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力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二)创新项目机制,增强产业集聚。充分利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契机,促进一批综合效益好、产业带动性强的大型项目落地;引导企业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带动一批配套项目,拓展产业集聚的空间。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着眼于提升产业发展的关键企业、关键项目。广泛利用民间资金,形成民间投资稳定增长的机制。

(三)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集团。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将部分工艺流程分离到配套企业,做好配套企业与龙头企业相衔接的工作。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建立最终产品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联盟,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内配套率。鼓励龙头企业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困难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

(四)创造区域品牌,引导产业集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企业建立综合品牌,引导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和宣传活动,对评选为“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应给予重奖,鼓励名牌产品企业开展联合协作,促进企业品牌转化为区域品牌。

(五)提升工业园区,推进产业集聚。工业园区是实现产业集聚的最佳手段。我市已形成的高新工业园、团山工业园、祥云精细化工园、华新新型建材工业园,促进了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火车站工业园更服从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要加快园区审批立项。坚持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整合、优化、提升现有的各类工业园区,做好各类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按照功能区分,根据资源、生态、产业环境等综合因素,合理确定园区的定位,完善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坚持市场第

一、政府引导、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园区开发经济实体,将园区市场化。

(六)努力扩大开放,拓展产业集聚。大力推行民有经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引导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只要符合产业政策,最大限度的放宽市场准入。重视发展周边区域协作,推进市场进一步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区域协调,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开展“产业集群”招商,开展“产业链”招商,更多的吸引外来企业参入我市产业集群建设。

(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产业集聚。着眼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良性循环,有机统一,着力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建设污水处理厂,控制污染大户落地武穴,促进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标志论证,加快淘汰落后的高能耗产品,鼓励企业推广应用节能技术。

四、培育产业集群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导。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结合目前实际,加快编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使之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等相衔接。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为切入点,用产业集群规划指导工业经济工作。

(二)改善集聚条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港口、铁路、高速公路以及进出市公路通道建设为重点,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火车站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优先保证工业园区的输配电工程建设,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核心区域可与电力部门合资建设专用变电站。利用价格杠杆,优化用电配置。

(三)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商品市场建设。引导鼓励多元化投资,加快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的建设,重点培育形成

一、两个在国内一定区域内有影响的产品市场中心。鼓励和推进现有的批发市场向专业市场转变,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明确电子商务管理部门,突出市场综合服务功能,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立地产品市场,扩大我市工业知名度。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建立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引进物流人才,培育专业物流市场。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建立法律服务机构。完善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落实国家对担保公司的优惠政策。积极稳妥的发展典当业,鼓励其为中小企业服务。探索建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为科技含量较高、成长潜力较大、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创新工作机制,创新领导机制,加强统一领导,实行市级领导驻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打破区域、部门、行业界限,加强沟通与协调,集聚各部门力量形成发展合力。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部门组成的“武穴市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领导小组”,各产业集群要成立专班,负责领导和协调我市的产业集群建设中的相关工作。要紧抓“3+4”战略不放,一切资源都要向三大支柱产业集群和四个骨干传统产业集群集聚;要科学制订我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一链一策、一群一策,要将规划推向法制化轨道,真正形成若干个成熟的产业集群。

要将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同时纳入各级部门和负责人的政绩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中去,一级抓一级,将任务层层落实。基本要求是,在已经形成了的初级产业集群,2008年前要建设成比较成熟的产

业集群。其它计划培育的产业集群,2010年前要建设成比较成熟的产业集群。

课题负责人:吴建新执笔人:王新军、孙海峰等

推荐第6篇:政府工作报告

———2000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1999年国内工作回顾1999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发图强,努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国民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预期目标,经济结构有所调整,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农业生产获得好收成,种植结构开始进行调整。工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持续增长,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减少了市场滞销产品的生产,产品销售率稳定上升。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20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67亿元,增长77.7%,都创造了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大多数行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效益好于上年。国家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1501亿元,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1377亿元。金融平稳运行,货币供应和信贷总量继续增长。外贸出口从7月份开始大幅度回升,全年达到19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上年略有减少,但保持了相当规模。人民币汇率稳定,国家外汇储备年底达到1547亿美元。整个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取得重要进展。政企分开步伐加快,中央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的工作基本完成,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重点国有企业的改组继续推进,组建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企业内部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的工作进一步加强。通过兼并破产、改组联合、债转股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的亏损户,有了显著减少。纺织行业提前一年实现三年脱困目标,其他行业也出现了增盈或减亏的好势头。东北三省等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有了重大转机,扭亏增盈成效显著。这些进展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说明中央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是能够实现的。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加快,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得到加强。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比上年扩大47。4%,增幅之大是多年来没有的。教育改革迈出新的步伐,素质教育逐步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明显加强。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计划生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成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新的进展。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的斗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社会稳定。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成果。国防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从去年7月1日起,国家较大幅度增加了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包括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水平、失业保险金水平、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水平提高30%;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提高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补发拖欠的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统筹项目内的养老金;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标准等。落实这些措施,国家财政共增加支出540多亿元,全国有8400多万人受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考虑价格下降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3.8%。贫困人口减少800万人。国家增加了法定节假日天数,既促进了消费,又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去年,我们隆重庆祝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顺利实现了澳门回归祖国。这两件大事,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的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去年我们坚决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国驻南联盟使馆的野蛮行径,沉重打击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台湾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果断处理“法轮功”邪教问题,这些斗争取得的重大胜利,具有极其深远的政治意义,为我们从事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明显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中央正确把握经济走势,在去年二季度经济出现下滑的关键时刻,果断作出了增发国债、增加居民收入等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要决策,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鼓励投资、消费、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和效益回升发挥了重大作用。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既积累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丰富经验,又取得了遏制通货紧缩趋势的初步经验。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全国上下努力奋斗的结果。广大干部群众面对各种困难,坚定信心,知难而进,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发挥了主动精神,付出了辛勤

劳动。这里,我代表国务院,向奋斗在全国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以及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与支持祖国建设和统一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

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很突出,劳动就业压力增大,农民收入增长减缓。许多领域和单位管理松懈,效率低下,损失浪费惊人,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有些政府工作人员漠视群众疾苦,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等问题比较突出。有的政策在一些基层没有得到认真落实。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遏制。有的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各位代表!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是全面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关于今年工作的总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继续执行中央关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世纪。

二、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们面临问题的关键。只有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才有利于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减轻就业压力,促进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也才能增加财政收入,防范金融风险,保持社会稳定。为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扩大内需的方针,以及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当前扩大内需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两年来,中央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调节经济运行,并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些政策措施。既向银行增发国债用以扩大投资,又增加居民收入以促进消费;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又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既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又积极鼓励增加出口。实践证明,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从国债投资的效果看,两年来通过财政向银行发行2100亿元长期国债,带动4200多亿元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用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共建设5100多个项目。已建成的主要有:加固大江大河大湖堤防近6100公里;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58公里;增加铁路新线1423公里、复线643公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整治明显加快,许多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加快了企业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新建和改造农村电网高低压线路90万公里;建成仓容250亿公斤的国家粮食储备库。所有这些,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当前经济增长,而且为经济的长远发展打下了更好基础。今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行1000亿元长期国债,重点投向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和教育设施建设,环境整治与生态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新增国债投资首先用于在建项目,确保这些项目按时竣工投产。努力提高投资效益,严防“钓鱼”项目和“胡子”工程。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加强稽察和审计监督,杜绝劣质工程和挪用项目资金。二是继续贯彻落实去年出台的调整收入分配的各项政策措施,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稳定增长。企业也应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职工工资。各级财政要调整支出结构,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公务员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三是进一步运用税收、价格等手段,并继续清理某些限制消费的政策和法规,鼓励投资、促进消费、增加出口。近年来财政赤字和债务有所增加,这是确保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今年把支付国债利息列入财政预算支出,赤字比按原口径计算多一些,但当年财政赤字和发债规模大体保持去年水平,仍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从较长时期看,只要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财政偿还债务的能力是有保障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警惕和防范财政风险。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金融系统要正确处理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在坚持稳健经营的原则下,从多方面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调控货币供应总量。要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国有银行应加强内部资金调度,合理划分贷款审批权限,及时发放与国债投资项目配套的固定资产贷款,保证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需要。切实增加对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贷款。努力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对重复建设、产品积压和需要压缩生产能力的企业,应当停止或压缩贷款。要大力发展住房、助学和大件商品的消费信贷,改进办法,简化手续,提高审贷效率。进一步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增加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完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支持国有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依法严格审批保险企业,积极拓展保险业务。继续按照1997年中央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强化金融监管和法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努力提高经营效益,为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创造良好条件。今年,除继续保持国债投资规模外,相应增加银行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和鼓励企业自筹投资,还要引导集体、私营、个体经济增加投资,并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同时,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格制止重复建设,努力提高投资效益。要提高改革措施的透明度,改善居民心理预期,鼓励居民增加即期消费。现在,一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改革措施都已经出台,各地在落实改革措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原来由国家和社会负担的费用不能转嫁到群众身上。要积极培育住房等新的消费热点,使住房建设真正成为重要产业。积极发展电信、旅游、文化、娱乐、保健、体育等服务性消费。特别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继续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政策。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今年将在安徽省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后再行展开。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目标。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根本性措施。这种调整既要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更要着眼于长远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促进经济再上新台阶。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采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新办法。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尤其要防止忽视、放松农业的倾向。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要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发展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深加工。努力调整种植业、畜牧业品种和品质结构,积极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面向市场发展优质农产品。同时,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比较优势,调整农业区域生产结构。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出口农业。在调整农业结构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不能搞强迫命令。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公司加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同大市场连接起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和支持乡镇企业面向市场调整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统筹规划,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快小城镇发展。切实保护耕地。进一步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要围绕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着重抓好四个环节。一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限制没有市场销路的产品生产。进一步关闭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小厂小矿;淘汰落后的设备、技术和工艺,压缩一些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二是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并向老工业基地倾斜。坚持质量第一,采用先进标准,更新和优化产品结构。努力开发有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鼓励增产适销对路产品,特别是名优产品。三是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特别是发展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等产业。同时,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四是继续推进行业改组,促进重点行业提高规模效益,优化布局。努力提高重大装备工业和基础材料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规划和相应的配套措施,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展第三产业,对于优化经济结构、广开就业门路和扩大消费,有着重要作用。在继续发展运输、商贸等产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信息、金融、旅游、社区服务和中介服务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这个重大决策,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既要有紧迫感,又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防止一哄而起。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集中力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的建设。加强电网、通信、广播电视以及大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要抓紧做好若干重大骨干工程的研究论证和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二是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加大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力度。陡坡耕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抓住当前粮食等农产品相对充裕的有利时机,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综合性措施,以粮换林换草。这项工作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尊重农民意愿,搞好试点,逐步推行。要坚决制止新的毁林毁草开荒。三是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资源等条件,着力发展有自己特色的优势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四是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五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境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部地区要继续发挥优势,不断提高经济素质和竞争力,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同时,继续采取联合开发、互利合作、对口支援、干部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中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注重实效,扎实工作,努力搞好各项建设。

四、继续推进改革,全面加强管理要按照党中央确定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继续推进各项改革,为促进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国有企业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在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抓紧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规范,使企业有所遵循。突出抓好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和改善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稽察和监管,逐步健全和规范监事会制度。依法向国有企业派出监事会,检查企业财务,对董事、经理的职务行为进行监督,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加强国有重点企业领导班子的管理和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集团对所属子公司的管理,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母子公司体制。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分配等各项制度改革,建立企业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在部分好的企业试行经理(厂长)年薪制、持有股权等分配方式。认真落实增加银行核销呆坏帐准备金的规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债转股、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等措施,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促进企业扭亏脱困。稳步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宜于实行股份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利用股票市场,抓紧进行股份制改革。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继续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认真执行粮食优质优价政策,促进粮食品种结构调整。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和调整粮食品种结构的需要,国务院已确定部分粮食品种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要做好相应的政策调整工作。继续抓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推进政企分开,转换经营机制,努力降低成本。要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和措施。财税、金融、投融资、分配、流通等方面的体制改革,要继续有序推进。城镇住房和医疗保险、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中央已经制定了指导性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因地制宜作出决策,组织实施。现在,中央关于改革和发展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也已颁布。要保证中央的政策措施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真正得以贯彻落实,当务之急是“严”字当头,强化管理。当前,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普遍存在管理松懈、纪律松弛、秩序混乱的现象,有些地方和单位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严重影响中央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各项改革的推进,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今年,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以改革的精神,突出抓好管理。工业、农业、财税、金融、贸易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行各业,也都要在加强管理上下大功夫。这里讲的管理,包括加强监督和整顿。切实加强企业科学管理。所有企业都要从严治企,苦练内功,着力抓好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等薄弱环节。要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充分依靠和发挥职工群众积极性,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实行厂务公开。特别要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改变部分企业帐目不清、数字不实、信息失真的状况,严禁弄虚作假。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行各个环节的岗位责任制。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要认真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腐败现象。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经管理。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和审计。切实贯彻《会计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依法治税,严禁越权减免税收行为,依法清理和收缴欠税,加大打击偷税、逃税、骗税、抗税的力度,维护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进一步加强各种财政性资金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和监督检查,将预算外资金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大力清理和取消各种乱收费。切实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特别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金融机构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和重要业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继续清理和整顿非法的和有严重问题的金融机构。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整顿社会信用,严格结算纪律。依法收贷收息,清还企业间相互拖欠。清理和规范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充分发挥监察和审计部门的作用。进一步整顿市场秩序。依法严厉惩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消费者权益和各种商业欺诈行为。继续严厉打击走私贩私活动。坚决制止各种分割、封锁市场的地方保护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取缔非法药品市场,严肃查处医药购销中的违法行为。严格执行《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肃查处建设单位规避招标或搞假招标的行为,禁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转包和违法分包的做法。全面加强管理,从根本上说是要依法规范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形成和健全各方面的科学管理制度和机制。各行各业和各单位都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找准自己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立即从规章制度建设和转换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强化管理和监督。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敢于抓管理;同时,也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新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善于抓管理。

五、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整体素质,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开发和推广对传统产业升级起关键作用、有共性的高新技术。推动优势科技力量,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重大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与创新工作。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重点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品和企业。继续办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支持一支精干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在这些领域进行开拓性的工作。继续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使应用型科研机构和其他有面向市场能力的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或进入企业加强技术开发工作;同时进行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试点。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服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加大工作力度,如期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目标。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类职业教育。继续扩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通过后勤服务社会化等措施,解决学生宿舍、食堂、教学设施等实际问题。大力推行个人助学信贷。广开渠道,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积极发展民办教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远程教育。继续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今后除教育部和少数特殊部门外,国务院其他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学校,形成中央和省两级政府办学、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新体制。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加大各方面对贫困地区教育对口支援的力度。改革和完善优秀人才的收入分配制度,形成激励机制。对在国家关键领域和岗位工作的科技人员,要采取特殊措施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同时,实行有效的政策,鼓励和吸引留学人员以及在国外的优秀人才回国工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搞好优生优育,重点抓好农村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加强老龄人口的工作。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认真贯彻实施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要加大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突出抓好重点城市、流域、区域、海域污染防治工程,全面实现既定的环境保护和治理目标。搞好城乡规划工作。加强自然资源管理,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森林、草原、矿产、海洋和水资源。进一步做好卫生、体育工作,重视疾病预防和控制,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各级政府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高度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要重视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又要切实抓好思想道德建设。继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深入扎实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反对愚昧迷信。繁荣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多出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精神产品。搞好文物保护和档案工作。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整顿娱乐、音像和书报刊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继续开展“扫黄打非”斗争,严厉打击盗版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六、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总体趋好,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加快。我们必须抓住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以更为积极的姿态扩大对外开放,力争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有新的增长。继续实行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贯彻落实各项鼓励出口的政策,努力扩大出口。一是积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加快纺织、服装、轻工等传统出口商品的升级换代,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扩大农产品出口。二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特别要大力拓展非洲、拉美、东欧、独联体等新兴市场,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鼓励国内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或者合作开发资源。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三是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外贸企业要形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扩大生产企业的自营出口权。减少出口商品主动配额的品种,改革配额管理和招标办法。优化进口商品结构,增加国内急需的关键设备、技术和重要原材料的进口。抓紧研究和推进电子商务。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和地域。逐步推进商业、外贸、金融、保险、证券、电信、旅游和中介服务等领域的对外开放。放宽外商投资在技术转让、内销比例和一些行业持股比例的限制。鼓励外商投资农业、基础设施、环保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特别是鼓励他们投资研究开发和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加快的形势,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各行各业和广大企业都要加快改革,强化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同时,抓紧调整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培训各类专门人才。

七、搞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意义重大,刻不容缓,必须切实抓紧抓好。当前,要坚持和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三条保障线”制度。在此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向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过渡。要进一步办好国有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要向下岗职工按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并代他们缴纳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金。所需资金要按“三三制”原则认真落实。企业和社会筹集不足的部分,财政要予以保证。对确有困难的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中央财政将继续给予支持。各地要将中央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纳入地方总体安排,及时调剂社会筹集的资金。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不得有新的拖欠。各地方务必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对以前被挤占挪用的基金要加大收回力度,对挤占挪用的事件必须从严处理。大力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各地要引导职工转变择业观念,努力开拓就业门路,搞好职业培训,使更多的下岗职工尽早实现再就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督促检查,保证各项再就业政策落实到位。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实现主辅分离,转岗分流,创办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安置富余人员。对关闭、破产的国有企业的职工,要认真做好思想工作,妥善予以安置。在切实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要积极推进改革,逐步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一是依法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和提高保险费征缴率。在城镇强制推行以养老、失业、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险。这既是增加社会保障资金的重要途径,又是建立新体系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预算要适当调整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比例。还要采取多种措施,开辟新的筹资渠道,补充社会保障基金。二是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逐步使下岗职工由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保障基本生活,转向享受失业保险,走向劳动力市场就业。这项工作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具备条件的城市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后稳步推开。三是积极推进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和服务。逐步做到退休人员与企业事业单位相脱离,尽快实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积极开展退休人员由社区管理服务的试点。要加强对社区的领导和管理,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同时,注意做好社会保障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工作衔接。各位代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要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重点打击暴力犯罪、毒品犯罪、有组织犯罪、涉枪涉爆犯罪等刑事犯罪,以及各种严重经济犯罪。依法取缔和打击邪教组织。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要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进行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继续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保障民族自治区域的自治权利和民族平等权利。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坚决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和祖国统一。全面正确地贯彻国家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好新形势下的侨务工作,充分发挥广大海外侨胞在促进祖国改革开放与实现和平统一大业中的作用。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加强质量建设,坚持科技强军,发展武器装备,提高我军在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防卫作战的能力。加强国防科技工业改革、调整和发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做好复员转业军人的安置工作。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军民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加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公安、国家安全等部门的建设。今年还要研究制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开始实施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关系到21世纪初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八、从严治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要从政治思想、工作作风、制度建设和机构改革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廉洁从政是对各级政府最起码的要求。每个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清正廉明。近几年来,反腐倡廉工作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与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反腐败的任务仍相当繁重。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坚持不懈地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是继续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廉政准则等有关规定,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必须遵纪守法,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廉洁自律,并管好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配偶、子女谋取非法利益的规定,违者要追究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的责任。二是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大案要案。重点查办各级政府机关和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加大对金融、证券、工程建设、土地批租转租和物资采购等领域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认真查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纪违法、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案件。对所有重大案件,不管涉及哪个部门哪个人,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徇情,决不手软,对腐败分子要严惩不贷。三是继续大力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重点解决群众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加强监督监察,严格执纪执法。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会计委派制度、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工作力度。认真实行领导干部廉政建设责任制。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在新的形势下,要继续发扬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优良作风。各级政府和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有忧患意识和勤俭观念,时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坚决刹住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之风。各级政府要继续执行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扩建、新建办公楼,不准建设楼堂馆所,国务院各部门要作出表率。严肃查处违反规定的公款消费和集团消费。现在名目繁多的办“节”、剪彩、评比达标等活动泛滥成灾,借机用公款旅游和吃喝玩乐,劳民伤财,群众深恶痛绝,必须坚决加以制止。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各部门要巩固机构改革的成果。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抓紧进行。要通过改革,做到精兵简政,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要加强法制的宣传教育。国务院各部门和省地级政府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巩固和扩大“三讲”教育成果,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切实搞好县级“三讲”教育。各级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当前要特别关心部分困难群众的生活,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要继续完善和认真执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各级政府都要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鼓励人民群众依法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九、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标志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将继续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维护香港、澳门的繁荣和稳定。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神圣使命,更加突出地摆在包括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面前。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江泽民主席提出的八项主张,继续努力做好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各项工作。我们对任何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推行“两国论”和“台湾独立”等严重分裂活动,决不会坐视不管。我们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我们愿意在这个原则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与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要继续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积极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切实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保护台胞投资与经营的合法权益。我们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我们愿意继续与广大台湾同胞一起,为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共同努力。中国人民有决心也完全有能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十、关于外交工作1999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对外工作取得新的成就。我国同发展中国家高层往来增多,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扩大,在国际事务中协调与合作加强,共同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深入发展。同朝鲜保持了传统友谊,同韩国巩固了互利合作。同东盟的对话与合作不断深化,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中越关系得到加强,两国签署了陆地边界条约。我国同南亚、中亚各国以及蒙古的合作保持良好势头。我国同非洲、拉丁美洲友好往来继续加强。去年上半年中美关系严重受损。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在奥克兰的会晤,使中美关系得到恢复和改善。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双边协议,有利于两国经贸合作和中美关系的发展。中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举行会晤,取得广泛共识,充实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江泽民主席两度访欧,中国与欧盟领导人举行会晤,推动了中欧关系的发展。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识和协议正在落实,要警惕极少数日本极右势力对中日关系的干扰和破坏。我国同其他发达国家的互利合作也有新进展。我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联合国在国际和平与发展事务中的主导地位,旗帜鲜明地反对“人权高于主权”等“新干涉主义”谬论,树立了坚持原则、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良好形象。我国在联合国第八次挫败反华人权提案,第七次粉碎台湾“重返联合国”的图谋。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2000年,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我们要贯彻邓小平外交思想,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要努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坚持睦邻友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全面合作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大力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平等互利合作。要继续在国际多边舞台上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我们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为在新世纪实现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不懈的努力!各位代表!今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做好各项工作也有许多有利条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而奋斗!

推荐第7篇: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上午9:00,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温家宝在开幕会上作工作报告。以下为报告全文。

报告共分三个部分:

一、去年工作回顾;

二、今年主要任务;

三、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一、~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加5232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较稳的良好局面。

——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增长23.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全面发展。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标志着我国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9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9.6%和6.2%。

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迈出新的、坚实的步伐。

一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继续搞好宏观调控,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综合运用财税、货币、土地等手段,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遏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进一步增加农业、能源、交通、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的投入,促进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继续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保障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继续加强“三农”工作。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对产粮大县及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对部分粮食主产区的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291亿斤,达到9680亿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制定和实施了能源、重要原材料和装备制造等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了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重点行业健康发展;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

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突出抓了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和政策措施,启动了178项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加强了矿产开发、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管理。去年投入国债资金152亿元,主要用于淮河、太湖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治理,解决了一些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

(三)深化体制改革和推进对外开放。

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加快。中央财政安排219亿元支持116户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继续进行。财税、投资、价格改革继续深化。邮政体制改革开始启动。铁路、民航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制定并实施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我们积极应对对外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出口退税、关税和加工贸易政策,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完善出口退税机制。稳步推进政府服务业对外开放。全面部署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的各项工作。

(四)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支出1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投入国债建设资金95.4亿元。

在科技方面,加强了国家创新体系、基础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档数控机床研制等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重要进展。在xx领导下,组织和动员各方面力量,经过两年多的深入研究和广泛论证,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在教育方面,重点加强了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70多亿元,对592个重点贫困县170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还为中西部地区1700多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许多辍学儿童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两年来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多所,为16万个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配备了远程教育设施。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在卫生方面,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卫生工作。近三年,中央和地方投入105亿元,基本建成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总投资为164亿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进展顺利。中央安排30亿元国债资金支持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已扩大到671个县,惠及1.77亿农民。加强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和对人的传播。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文化方面,积极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顺利实施。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五)努力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加大对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去年中央财政安排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专项补助、再就业补助209亿元,比上年增加29亿元。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就业工作。中央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已有17个省 (区、市)完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城市低保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明显提高,中央财政安排优抚事业费74.6亿元,比上年增长90%。 28个省(区、市)、2300个县(市)已初步建立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框架。救灾和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全年中央财政用于抗灾救灾的资金89亿元,救助受灾群众9000多万人次。 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抉贫资金162亿元,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245万人。

(六)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21个省(区、市)完成了村委会换届选举。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不断扩大。加强了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工作,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重视政府法制建设,xx提出了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等7部法律议案,制定并颁布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22部行政法规。制定和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审计、监察监督进一步强化。认真做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准备工作。实施新的《信访条例》,畅通了信访渠道,规范了信访秩序。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专项整改活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刑事发案数有所下降,社会保持稳定。

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外交工作成果显著。

一年来的成就,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驾驭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xx,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一些长期积累的和深层次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又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一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当前粮价走低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都不小,影响农民增加收入和种粮积极性。耕地不断减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粮食安全存在隐患。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仍然偏高。有些行业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偏多,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反弹的压力比较大。三是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的不良后果开始显现。产能过剩问题日趋突出,相关产品价格下跌,库存上升,企业利润减少,亏损增加,潜在的金融风险加大。四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少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上学难、上学贵等问题突出,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库区移民、企业改制、环境污染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违反法规和政策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五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煤矿、交通等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我们还认识到,各级政府工作中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一些工作落实不够,办事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奢侈浪费,甚至贪污~。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发扬成绩,改进工作,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把政府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绝不辜负人民的厚望和国家的重托。

二、今年主要任务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做好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坚持把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4%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通观全局,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稳定政策,适度微调。继续搞好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二是把握大局,抓住重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各项工作,着力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三是统筹兼顾,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五个统筹”,更加注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四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做好今年工作和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结合起来,积极进取,量力而行,注重实效。

今年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从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看,今年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但制约发展的矛盾也不少,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采取正确的应对之策,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

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鉴于当前经济增长势头较好,社会投资活跃,今年要继续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和财政赤字。拟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00亿元,比上年减少200亿元,同时增加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100亿元;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2950亿元,比上年预算减少5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资金和预算内投资,主要用于农林水利、科教文卫、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西部开发等方面,保证重点续建项目,适当开工建设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从今年开始,参照国际通行做法,采取国债余额管理方式管理国债发行。

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切实加强税收征管,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财政支出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确保重点、厉行节约。加强财政监管,控制行政经费增长。要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就业、助学的信贷支持,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健全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一是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要在“多予”上采取更多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各地都要合理调整和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制定和推行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逐步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的问题。建立并完善防止工资拖欠的法规和机制。认真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负。今年国家将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

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在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 同时,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二是稳定居民支出预期,扩大即期消费。通过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减轻居民增加消费的后顾之忧。三是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农村现有流通网络的作用,支持城市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为农民增加消费提供便利。四是完善消费环境和政策。改善居民住、行条件,积极发展旅游、文化、健身等服务性消费。合理调整消费税,规范和发展消费信贷,抓紧清理、修订现行抑制消费的不合理规定和政策,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适当规模,坚持有保有压,优化投资结构,防止投资过快增长。继续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坚持按照贷款条件和市场准入标准发放贷款。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同时,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建设。继续解决部分城市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和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要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严格控制高档房地产开发,重点发展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和住房租赁制度。整顿规范房地产和建筑市场秩序,基本完成建设领域清理拖欠工程款的任务,促进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健康发展。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尽快使广大农村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重点搞好“三河三湖”(即: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三峡库区、松花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工程建设。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和重点城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综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的污染。继续实施自然生态保护工程。强化环境和生态保护执法检查,健全环境保护的监测体系、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四)继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着力支持重点地带、重点城市和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确保青藏铁路、三峡三期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产,新开工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成果,抓紧研究制定后续的相关政策。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风沙源和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支持发展优势产业和建设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

继续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点加强大型粮食基地建设,推进重点行业改革重组和技术改造。搞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采煤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抓紧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做好部分城市和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认真落实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在加快改革开放中走出振兴的新路子。

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充分发挥中部区位、资源、产业和人才优势,重点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强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流通体系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注重节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和环境保护,实现既快又好发展,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走在全国前面。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发达地区要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和带动欠发达地区。

(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文化建设。

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要把加快科技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抓紧启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科技研究。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一批产业技术研发试验设施。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效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科技投入 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地方和企业也都要增加科技投入。要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动理论创新。

要大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今年在西部地区实施,明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主要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投入机制,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为此,今后五年国家财政新增义务教育经费累计将达2182亿元。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免除学杂费的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要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困难的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继续扎实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确保到~年如期实现计划目标。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今后五年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高等教育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多渠道增加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规范人才市场管理。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重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大力扶持民族文化艺术,扩大国际文化交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持开展“扫黄打非”。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继续做好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

(六)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当前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今年一些关系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要取得新进展。

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着力完善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加大国有独资企业和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和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和发展。认真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坚持国家绝对控股,改善产权结构,引进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与管理制度,推进制度创新。二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切实加强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要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继续搞好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依法强化市场监管,努力营造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继续推进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三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信用社体制,推进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同时,要深化保险业改革,拓宽服务领域;推进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机构等其他金融机构改革。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强化银行资本充足率约束。依法严厉打击金融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要深化财税、投资、价格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稳步推进xx转型改革。调整和完善资源税。研究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投资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落实投资主体的自主权和风险承担机制,改进项目核准和备案制度,加强产业投资信息发布,完善并认真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健全投资宏观调控体系,价格改革的重点,是逐步理顺和完善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尤其要考虑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

继续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要强化市场法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严惩制假售假、商业欺诈、走私贩私、偷逃骗税、金融证券犯罪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坚决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集中力量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生产和流通全过程的监督,让人民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注重优化进出口结构,努力改善进出口不平衡状况。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产品出口,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合理布局。适当扩大进口,增加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的进口。继续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在境外建立加工基地、营销服务网络和研发机构。建立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境外投资协调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

今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将基本结束,要增强做好各项应对工作的紧迫感。进一步完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水平。运用世贸组织规则,支持重点产业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健全应对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妥善处理贸易摩擦。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和自由贸易区谈判。在世贸组织新一轮谈判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七)高度重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我们要牢记执政为民的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要抓紧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尤其要切实做好就业、社保、医疗、安全生产等工作。

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进一步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和重组改制、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再延长三年,并根据各地实际将适用范围逐步扩大到城镇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加大对军工、森工等困难行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支持力度。

中央财政今年安排再就业补助资金25l亿元,比上年增加42亿元。地方财政也要增加这方面的投入。重视做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退役军人的安置工作,搞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和进城农民工的就业工作。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保证各项社会保险金的及时支付。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搞好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扩大试点范围;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参保率,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和基金的监管力度,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广泛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正确处理新时期的社会矛盾,认真落实涉及群众利益的各项政策。重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做好信访工作。加强和巩固基层政权,推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完善社会稳定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暴力性犯罪、经济犯罪和盗窃、抢劫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加强~工作。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要全面贯彻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xx颁布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方面人才。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侨务工作。

各位代表!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着眼于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高军队信息化条件下的整体防卫作战能力。

狠抓军事训练,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深化后勤建设和改革。加强国防科研和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坚持从严治军,依法治军,提高军队正规化水平。全面加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建设,增强执勤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注重民兵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我们要继续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继续实施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内地同香港、澳门在经贸、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我们坚信,香港、澳门一定能够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我们坚持“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活动决不妥协。

我们将继续和台湾同胞一道,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构建和平稳定的~。我们将努力争取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推动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进程;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依法保障台湾同胞正当权益,竭诚为台湾同胞服务。~朝着和平稳定、互利共赢方向发展是人心所向,任何人妄图破坏这种大趋势是注定要失败的。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与互利合作关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事务中,坚持民主公正,推进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维护共同安全;坚持平等互利,促进共同繁荣;坚持开放包容,推动文明对话,积极促进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我们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加强全方位外交。巩固和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推动区域合作机制建设,把务实合作上升到新水平。扩大同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分歧,推进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和开展多边外交,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扩大和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保护我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 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建立和平、公正、和谐的新世界而不懈奋斗!

三、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根据《建议》精神,xx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提请大会审议。下面,我就几个问题作简要说明。

(一)“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和主要特点

党中央、xx对制定“十一五”规划工作高度重视。早在 ~年7月,xx就开始部署相关准备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地方、研究机构和各方面专家,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编制《纲要(草案)》提供了基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xx根据中央《建议》精神,深入研究和编制“十一五”规划,成立了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进行咨询论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提出了许多建议。《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

《纲要(草案)》力求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体现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并明确政府的工作重点和责任。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所创新。在规划内容上,贯穿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突出了“五个统筹”,突出了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突出了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注意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在规划指标上,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大类。预期性指标,是预计和期望达到的指标,主要通过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来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必须实现的目标,主要通过依法加强管理和提供服务来实现。在规划形式上,《纲要(草案)》采取正文加专栏的形式,在专栏中列举了有关发展指标和重点工程,使规划内容更加直观、清晰。

《纲要(草案)》的制定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历时两年多的经济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查实了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三次产业的比重,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国情国力。依据新的经济普查数据制定“十一五”规划,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具有科学性。

(二)“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情况

过去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五年。我们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战胜了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跃上一个新台阶,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五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年与2000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7.3%,年均增长9.5%;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斐然,在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领域建成或新开工一大批重大工程。经济社会信息化程度迅速提高。

五年来,改革开放成果丰硕。农村、国有企业、金融、财税、投资等改革和市场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五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两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2740.8亿美元。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向世界。

五年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58.3%和29.2%。城镇新增就业4200万人。住房、通信、汽车和服务消费大幅度增加。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五年来,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这些辉煌成就,极大地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信心。

“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就业矛盾比较突出;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努力加以解决。

(三)“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未来五年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国内有许多有利条件,同时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和困难。我们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克服各种困难、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充分准备,奋力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纲要(草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央《建议》提出的重要原则,这就是: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贯彻这些原则,就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根据中央《建议》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些目标既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又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客观要求。这里,我仅就其中两个方面的重要目标作简要说明。

一是关于经济增长速度问题。《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这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的。按照新近公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和~年经济增长实际结果,“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比原来预计的高一些,“十一五”年均增长7.5%,将会超过中央《建议》提出的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要求。

这个目标是积极的,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还需要指出,这个目标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基础上的。在实际执行中,各地要处理好速度和结构、效益的关系,不要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速度。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表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

二是关于节能和环保问题。《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目标。这是针对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现实和长远利益的需要,具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尽管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很大,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完成。

(四)“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纲要(草案)》对“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等方面,都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纲要(草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强调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着力抓好大型粮棉油生产基地、优质粮食产业、农田水利、饮水安全、公路、沼气和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建设等重点工程。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各地方、各部门必须在经济工作思路和重点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建设资金要更多地向“三农”倾斜,公共服务要更大范围地覆盖农村,全社会都要大力支持农村发展。

二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诸多问题的症结,在于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必须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从优化产业结构中求发展,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中求发展。《纲要(草案)》提出,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这是针对我国工业规模已经不小,但总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的现状,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纲要(草案)》对推进信息化、发展高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等方面的主要任务和建设布局作了部署,规划了一批重大建设项目。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信息、金融、保险、物流、旅游和社区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纲要(草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提出了明确任务和措施,规划了一批节能重点工程、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重点工程。认真落实这些任务和措施,将会明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清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碧水青山。

三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纲要(草案)》分别提出了不同区域发展的重点任务,要求健全协调互动的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纲要(草案)》根据各个区域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的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实施不同的区域政策。同时,强调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发挥城市群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四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这是《纲要(草案)》的一个特点。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高原始创新的能力、集成创新的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纲要(草案)》提出,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启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涉及信息、生物等战略的产业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的问题,以及军民两用技术。

实施好这些重大专项,对于整合有限的科技资源、加快攻克事关全局和长远的科技难关,带动相关领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根本的是要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纲要(草案)》对此也作了全面部署。

五是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过去二十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分不开的。要完成新阶段的发展任务,也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纲要(草案)》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加强对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按照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扩大开放中重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六是努力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保障。《纲要(草案)》提出,要做好人口工作,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加强公共安全建设,加强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经过今后五年的努力,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一五”期间的任务,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大力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我们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进政企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交给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经济方式,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信息公布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我们要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斗争。认真落实惩治和预防~的各项任务和措施。今年要集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和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商业贿赂问题,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要继续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教育乱收费、医疗高收费等突出问题。

我们要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坚持从严治政,赏罚分明。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忠于职守,勤勉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顾全大局,加强纪律性,做到令行禁止,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要求真务实,力戒空谈,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和浮夸作风,把各项任务和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各位代表!我们国家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前进。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凝聚13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信心,奋发图强,努力把“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篇章。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推荐第8篇: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2004年政府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圆满完成了州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XX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89.5亿元,增长10%。财政收入24.3亿元,增长1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82.5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亿元,增长7.4%。全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1.5亿元,人均储蓄存款13349元,比年初增加13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比上年增加500元。

(一)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经济发展后劲增强。组织实施了143个国债项目,争取国债资金及预算内资金6亿元。吉林敖东药业鹿系列产品开发等9个项目列入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计划,总投资41.6亿元。总投资26亿元的大唐珲春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已开工建设,总投资7亿元的老龙口水利枢纽项目已落实。实施了96项技术改造项目,技改投资预计完成12.5亿元。德全实业西城水泥厂整体改造、宝安集团森林王复合地板等项目相继建成,龙腾公司油页岩综合开发、紫金矿业有色金属采选冶炼等项目正在建设。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9亿元,是上年的1.7倍。敦化至延吉段高速公路完成投资6.58亿元。和龙至龙井一级公路等15个公路项目进展顺利。天桥岭至老松岭等8个公路项目竣工通车。

[10][11][12][13][14][15]

(二)支柱产业支撑作用增强,工业经济提速增效。食品、医药、林产三大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2.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0.2%。能源、矿产等优势产业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延吉卷烟厂实施品牌战略成效显著。吉林敖东、石岘白麓、吉林晨鸣、紫金矿业等重点企业增势强劲。有效协调解决运输、能源等困难,确保工业经济正常运行。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4亿元,增长13%,实现净利润5亿元,增长88.9%。进一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龙煤矿等改制难度较大的企业以及县市属企业改制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吉林敖东和金龙麻纺等8户企业分别被列为国家、省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州重点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到40户。汪氏蜜蜂园、九牛乳业等13个农业产业化续建项目陆续投产。建成一大批经济作物、中药材、畜牧业养殖、食用菌、瓜果蔬菜等基地。农业订单面积12.7万公顷。粮食生产喜获丰收,产量73.3万吨。完成水利设施项目建设投资2.6亿元。农村扶贫开发和“新居工程”取得新进展。林业实现产值86亿元,争取国家天保资金4.3亿元。实现连续2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四)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开发开放取得新进展。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5.5亿美元,增长34.6%,高出全省28.2个百分点。成功举办了“2004XX出口商品交易会暨XX•佛山-圣彼得堡贸易推介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8亿元。涉外劳务收入7.4亿美元。珲春口岸获准开展口岸签证,延吉航空口岸联检楼、南坪口岸过境桥投入使用,圈河口岸实现无休息日通关。和平旅游度假村、仙峰滑雪场等重要旅游项目已经开始投资建设。

[10][11][12][13][14][15]

(七)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州政府与XX大学合作。以名牌专业建设为重点,加快职业教育改革。贯彻实施《朝鲜族教育条例》,促进朝鲜族教育改革与发展。基础教育得到加强。高度重视农村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单亲无亲学生教育。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州及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全部竣工。敦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群众性体育和广场文化活动蓬勃开展。XX足球队冲甲成功。文物挖掘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新闻宣传、出版工作得到加强。XX朝鲜语广播电视“西新工程”进展顺利。XX州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开始实施。外事侨务、红十字会、朝鲜语文、史志、人防、地震、气象等方面工作也取得新成绩。

(八)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软环境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州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326项,比上年减少22%,取消收费项目35项。八个县市政务大厅全部建成。对近3000名州直公务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出台了《XX州国家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严肃查处一批涉软案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市场环境得到改善。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活动。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州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件,政协委员提案210件,办结答复率100%。“96123”州长公开电话共办理群众来电2500件,办结率达95%。一批热点、难点信访问题得到解决。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形势稳定。加大安全生产整治力度,重特大事故得到遏制。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社区办公用房全部建成。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圆满结束。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

上述工作成绩都是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州各族人民同心协力、不懈奋斗的结果,是与州人大、州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XX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10][11][12][13][14][15]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我们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主要的:一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还不够优越,扩大投资、增加总量、加快发展的难度较大。我州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还不完备,铁路运输紧张,快速便捷的公路网络还没有形成,海上航线经营困难,对外通道不够通畅,金融环境不够宽松。二是各级财政困难较大,财政功能难以充分发挥。虽然近两年财政收入增幅较高,但偿还各种债务、支付国企改革成本等方面的刚性支出激增,各级财政的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三是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面临较大压力。目前我州产业开发不足,就业渠道狭窄,就业岗位匮乏,有限的就业岗位难以安置庞大的就业群体。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资金缺口较大。四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软环境建设任重道远。一些部门仍然习惯于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行政行为不规范,依法办事能力不高。一些工作人员素质差,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低,直接影响着良好经济环境的形成。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全民创业以及安商、亲商的氛围不浓。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关于200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及部署

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州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的总体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努力提高执政能力,进一步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城镇化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10][11][12][13][14][15]

按照这一要求谋划今年政府工作,就是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科学分析州情,准确把握规律,突出解决好七个重大问题:

第一,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不断完善适合州情的发展战略,这是加快发展的前提;第二,坚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发挥比较优势,这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选择;第三,坚持用新的理念推进发展,用改革的思路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新矛盾、新问题,这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第四,坚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尝两种资源,这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五,坚持致力于环境建设,打造发展优势,这是加快发展的基础;第六,坚持自觉地遵循经济规律,更多地运用市场经济规则指导经济工作,这是加快发展的基本准则;第七,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这是加快发展的重要目标。

主要预期目标是:XX生产总值209亿元,增长10%。财政收入26.1亿元,增长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9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6亿元,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额6.2亿美元,增长12.7%。开发城镇就业岗位5.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3285元,增长6%。

[10][11][12][13][14][15]

(一)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结构,突出抓好项目建设

1.发挥政策优势,突出投资拉动,争取落实和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机遇,围绕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全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珲春电厂二期改造、龙腾公司油页岩综合开发等81个在建项目以及XX林业集团长白山森林食品加工等9个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项目。积极争取将吉林敖东延吉药业复方熊胆乙肝胶囊等10个项目列入国家第三批振兴老工业基地投资计划。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推动娃哈哈工业园区、北方制钢、珲春矿务局扩建以及延吉石油开采、敦化黑石煤矿等项目进程。超前谋划一批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尽快启动安图100万吨矿泉水项目。

抓好国债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敦化至延吉段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全幅施工。开工建设图们至珲春段高速公路、延吉至汪清及延吉绕城一级公路。抓紧做好延吉至长白山高等级公路前期工作。推进龙井至和龙一级公路、珲春马滴达至省界公路、江源至沿江二级公路等一批在建公路项目。推动和龙至二道白河铁路建设尽快实施。搞好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四湖沟水利枢纽项目,建设好图们江界河治理、海兰江和布尔哈通河堤防工程等水利项目。抓好延吉市第二水源地工程前期工作。全力推进延吉集中供热工程,保证年内供热。继续推进敦化、珲春集中供热工程,汪清、图们城市供水工程。充分调研论证,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2.继续坚持“先改制、后改造、再发展”的原则,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增强工业企业活力和竞争力。集中力量搞好国企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按照“积极推进、稳步实施”的要求,重点做好XX煤矿、和龙煤矿的产权出售和庙岭水泥等企业的破产工作。争取年内基本完成县市属企业改制任务。把企业改制与招商引资、引进民间资本相结合,与优化结构、改组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扩大增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大力气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确保技改投资14.5亿元。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引导支柱产业和重点骨干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扩大规模,加速发展。全力支持延吉卷烟厂实施品牌战略,加快进行移地改造。积极支持吉林晨鸣制浆系统改造、德全实业汪清一号窑改造、龙铁石化甲乙酮等技改项目。对投资1亿元以上的吉林敖东鹿茸冻干产业化、海沟金矿深部开拓及改造等大项目,要多方扶持,抓紧实施。超前进行分析预测,把握经济运行走势,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解决煤电油运等瓶颈问题,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继续狠抓扭亏增盈,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推动银企合作。

[10][11][12][13][14][15]

3.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引进重点龙头企业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积极争取大连华都集团6000万只肉鸡深加工、美国安格斯牛养殖加工一体化等新建项目落户XX。支持吉林敖东、金龙麻纺、汪氏蜜蜂园等40户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推进中药材、食用菌、山珍食品、高效经济作物、畜牧业、水产业、经济动物、有机绿色米等八大优势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水平。推进农村经济组织创新,建立健全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发展股份合作农业。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做好州内5条主要江河的防洪工程等一批大中型水利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力争修建500公里以上乡村公路。推广实用技术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继续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各项措施。搞好农村“新居工程”,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实施林业二次创业,加快林业发展步伐。

4.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尝两种资源,以贸易拉动投资,以投资促进产业。跟踪落实“2004XX出口商品交易会暨XX•佛山-圣彼得堡贸易推介会”签约的经济合作、外派劳务和国际承包工程等项目,实现对俄经贸工作新突破。做大做强外经贸主体,以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圣彼得堡为重点开拓俄罗斯市场,积极推进新元木业等赴俄采伐与加工项目的实施。以茂山铁矿开发为重点,不断扩大对朝贸易。继续发展劳务经济,搞好劳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巩固韩国传统劳务市场,大力开拓国内外新市常不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提高通关效率。积极争取国家民航总局的支持,改造和扩建延吉机场,开放延吉航空口岸,争取开通更多的国内国际航线。积极争取延吉机场口岸签证业务。大力扶持珲春-扎鲁比诺-束草航线的运营。协调俄方解决中俄珲卡铁路运输问题。全力配合和支持乍浦集团开辟我州经朝鲜罗津至浙江嘉兴海上运输通道。推动中朝、中俄跨国经济合作区建设。整合旅游资源,重点开发森林游、边境游、民俗游和古迹文化游四条旅游线路。搞好长白山冰雪旅游,组织好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博览会和长白山冰雪旅游节,加快建设仙峰滑雪尝和平旅游度假村等项目,抓紧做好朝鲜族民俗村项目招商工作。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提高XX旅游整体形象。继续坚持“以国内为主,国外为辅,国内外并举”的方针,发挥我州的比较优势,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瞄准大项目和知名品牌企业进行招商,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努力做好利用产权招商,利用资源招商,利用周边市场招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招商。珲春合作区要充分发挥“三区合一”的优势,引进和建设一批面向周边国家的出口加工型项目。延吉开发区要在韩国中小企业园区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一批韩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他开发区也要发挥自身优势引进和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项目。

[10][11][12][13][14][15]

(三)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加强各项基础工作,各级财政、相关企业要千方百计筹措配套资金,搞好政策宣传,积极化解矛盾,确保试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紧密结合全民创业活动,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落实就业和再就业的扶持政策,支持下岗职工自主创业;推进国企改革,通过改制后的企业吸纳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积极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特别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发展服务业,开辟新兴就业渠道。继续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管理,切实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在促进就业中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政策,积极推进“金保工程”。加大扩面征缴工作力度,确保基金应收尽收。认真做好困难企业职工安置过程中有关养老、失业保险等方面的政策落实,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完善城镇低保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救助水平。对城乡困难群众的大并重并教育、突发性灾难等,要实施专项救助。不断提高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10][11][12][13][14][15]

(四)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软环境建设

继续坚持以建设和谐的政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健全的法制环境和良好的人文环境为主要内容,以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为目标,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质量为重点,全面提升我州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提高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制度和办法。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落实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和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三告知”制度。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政务”,规范运作全州政务大厅。实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公示制度,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以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搞好对全州公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在全州公务人员中开展为企业、为百姓、为社会服务的教育活动,增强公务人员的自觉服务意识。建章建制,严格奖惩,进一步规范公务人员的职业行为。完善培养、使用、吸引人才的机制,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检查监督,严厉查处涉软案件。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软环境建设视察评议活动,重点对行政执法部门进行监督。发挥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促进政府部门规范行政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保持对涉软违法违纪案件严查重处的高压态势,特别要严肃查处侵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涉软案件。深入开展清费减负工作,坚决遏制“四乱”。加强以食品、药品安全为重点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行为。

[10][11][12][13][14][15]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全力打造诚信XX。各级政府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兑现承诺,取信于民,维护政府的公信力。要整合各部门的信用资源,逐步实行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建立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引导人民群众明礼诚信、遵纪守法,为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矗

(五)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改革创新,全面发展科教事业。按照“统筹规划、综合改革、整体推进、稳步实施”的要求,以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加快全州事业单位改革步代。巩固和提高基础教育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各类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立起产权多元的混合型办学体制。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教育工作。制定出台《朝鲜族教育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重视单亲、无亲学生教育。创新“双语”教育教学模式。强化实践育人,构建德育内容新体系。加快科研机构改革步伐,积极鼓励科技创新,搞活和壮大科技人才队伍。搞好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省利用,推进生态州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经营性文化单位要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公益性、民族性重点文化单位要进行内部制度改革。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申报工作,利用文物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继续开展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广播电视产业化进程。做好“西新工程”节目上星前准备工作。努力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民族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10][11][12][13][14][15]

促进医疗、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扎实推进卫生医疗机构体制改革,优化配置资源。创新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制,加快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打好2005年全国足球甲级联赛。举办第十六届州运会。贯彻落实《XX州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提高人口质量,努力探索朝鲜族人口有计划增长的途径。发挥红十字会争取国际援助项目的窗口作用。认真做好1%人口抽样调查和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热爱家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深入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和《XX朝鲜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继续推进“四五”普法工作,努力实现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不断提高全社会法制管理水平。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经济犯罪、走私、贩毒、偷渡等各种犯罪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加强边境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重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工作,加大各类隐患的整改力度。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应对和妥善处理能力。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宗教和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

重视财税、金融和审计工作。落实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惠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各项税收政策,努力为企业减轻税负,培植后续财源。坚持依法治税,提高法人纳税意识,完善征管体制改革,确保全年财税收入足额均衡缴库。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结构,要全面厉行节约,保证重点支出。抓住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机遇,统筹解决国企债务负担和化解银行不良贷款,优化金融环境。加强审计监督,切实抓好对重点部门、重点项目的审计。

[10][11][12][13][14][15]

各位代表!我州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我们要在州委的领导下,按照本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加快XX发展、造福各族人民而努力奋斗!

州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2005年1月

[10][11][12][13][14][15]

推荐第9篇: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第二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自然灾害,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

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扶贫攻坚规划精神,紧扣主基调主战略,坚持发展为要、改革为先、民生为本、企业为基、环境为重,认真实施“三化同步、一业振兴”发展战略,扎实开展率先小康创建活动,团结和依靠全区各族人民,顽强拼搏,负重前行,较好地完成了区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产业升级、结构趋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预计,完成地方生产总值94亿元,同比增长17.7%;财政总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20.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2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同比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亿元,同比增长20%;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80亿元、**亿元,增长18%、1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18%。从全市来看,地方生产总值增速全市第一,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全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市第三。从全省来看,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全省排名第九。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排名从去年的全省第64位跃升到第28位,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的满意度从去年的全省第51位跃升到第18位,21项单项指标中有14项实现升位,极大地提振了全区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士气。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在经济总量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的9.8:37:53.2调整为8.7:37.2:54.1,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工业经济提速增效。组建了****经济开发区管理机构,园区企业的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大力推进园区道路、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建设。开工建设8条园区骨干道路,削峰填谷平整土地1802亩,建成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核心区基本实现“五通一平”;入园企业达到65家,建成投产项目24个。**啤酒、威顿化工、金丰锰业、百丽鞋业、**硅业烙铁技改等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农夫山泉、海螺水泥、信邦制药、智慧产业园、利盛生物科技等项目快速推进,“品牌灯塔”正在形成;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2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1亿元,同比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了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以“三个万元”工程为抓手,以和平、坝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成万元田1.5万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万余亩;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整合项目资金1.5亿元,新建路网40公里、水网**千米、蔬菜温室大棚12.3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5500亩;铁骑力士、水培蔬菜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年新增农业龙头企业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1个,创建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标准化养殖场8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2个;完成营造林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7.7%;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6亿元,同比增长11.1%。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业融合发展。启动“梦幻**”国家5A级景区建设工作,大明边城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云林仙境景区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扎实推进,天生桥国家湿地公园通过专家评审;**贾平凹文学馆建成开馆,飞山宫复建工程全面完成;建成全市首家旅游服务中心和旅游客车站,建立**、江口、松桃景区联盟,开通**至梵净山、**至凤凰等4条旅游专线,新增4星级酒店3家,区内旅游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旅游宣传促销力度逐步加大,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5%,实现旅游总收入35亿元;以建材、家居市场为重点的中核笑哈哈商贸物流城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运营,以农产品市场为重点的二期工程建设快速推进,中国家居第一品牌红星美凯龙入驻灯塔;现代商贸物流园、万丰国际商贸城、**中药材大市场等项目进展顺利,新增中心城区大型购物商场4家,东关蔬菜直销市场建成营业;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增标准化乡级商业店18个,村级店20个;外贸进出口达到1亿美元,同比增长123.4%。

(三)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年初和年中分别制定了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推进计划

,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区级领导带头抓项目,每月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有力促进了项目的实施,全年向上争取项目208个,到位资金超过10亿元。交通建设重点推进。杭瑞高速**段和梵东大道、东门大桥、南岳大桥建成通车,文笔北路、新联大街加紧建设,**至玉屏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实施了清水塘至和平通乡油路提级改造,硬化通村公路107公里

;正在建设漾头大桥、海螺大桥等7座桥梁;配合市级实施了九龙洞环线公路建设。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完成6座病险水库治理,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77万亩;完成农村人饮工程38处,解决30970人农村人口和4520人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改造雨水污水管网39公里,新建城区供水管网32.5公里;投资5317万元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城镇建设和管理扎实推进。推进新城和老城“双轮驱动”,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主楼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副楼正在加快建设;粮食直库、桂花塘、西外环、曹家园等片区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睿力国际等6个城市综合体加紧建设;新建保障性住房11075套,分配入住5812套;磨刀湾、西外环1号、照壁岩、教育园区等拆迁安置区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共安置房屋拆迁户892户;新建城区**沿岸人行栈道3.5公里。积极开展“多彩**·桃源**”文明行动,扎实推进“五城联创”和“整脏治乱”工作,在茅溪和滨江大道新建大型洗车场2个,下大力整治城区背街小巷环境卫生,硬化亮化背街小巷2千米,创建文明小区20个;开展了**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城区环境明显改善;深入开展“两违”整治,加大巡查和执法力度,拆除违法建筑4.29万平方米,制止违规占地3.78万平方米。示范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完成了坝黄特色示范小城镇的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8个“武陵名村”、10个公路沿线村庄规划编制;示范小城镇建设“8个1”项目顺利推进,实施了路网、保障房、卫生院、体育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坝黄宋家坝和长坪村、灯塔马岩村、和平陈家寨村、漾头**等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完成农村房屋立面改造3389栋,危房改造457户;实施农村户用沼气1000户、农村改厕8000户;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129个,硬化通组公路68.5公里、人行步道58公里,改善了部分村庄公益设施,农村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四)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清理规范了行政审批事项,取消行政审批13项,行政审批做到“两集中,两到位”;完成市中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川硐撤镇设办事处工作积极推进;启动实施财税体制改革和“营改增”试点工作;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启动农村“三权”确权工作,完成了12个村的确权颁证;教育卫生、国有企业、户籍管理等领域改革不断深入。招商引资成绩显著。修订完善了《**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组织参加酒博会、西博会等大型招商活动10余次,签约项目95个,续建项目52个,实施到位资金65.2亿元,同比增长41.2 %。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大力实施“3个15万元” 和 “万户小老板创业”工程,扶持发展微型企业209户,新增民营企业901户,个体工商户*户,民营经济注册资本达到12.11亿元,民营经济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3%。金融服务加快发展。**银行、贵阳银行落户**,区农村信用社成功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启动实施了公共服务领域金融IC卡的推广应用工作。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小康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90%,比去年提高**个百分点。扶贫攻坚扎实推进。完成扶贫生态移民搬迁505户1925人;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3个,减少贫困人口**人,“减贫摘帽”成果进一步巩固。就业创业实现新突破。新增城镇就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8%;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231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人;扶持自主创业项目474个,发放就业创业贷款3661万元;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加快实施教育“9+3计划”和“4+2”突破工程,改造中小学校9所,建成幼儿园8所,第十五中学、第十五小学建设进展顺利,新增城区中小学班级69个,城区“大班额”问题逐步得到缓解;区职校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中小学班班通项目点416个,实现全区教学点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3361”师训强教工程率先实施,完成教师培训3.5万人次,新增教师504人,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中考总平均分名列全市第一。卫生、计生工作不断加强。区中医院搬迁建设正在推进,创建“二甲”通过省级评审;启动区人民医院筹建工作,实施了7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加强,连续七年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卫生监督、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妇幼卫生保健工作进一步巩固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名列全省第一。计划生育各项指标控制较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实现“双降”,连续三年保持全省一类县水平。社会保障得到加强。“五项基本保险”参保率继续提高,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22.6万人次;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9%,参合人数15.5万人;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50元、每人每年1900元;发放救助粮12.4万公斤、医疗救助资金**万元;对3356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瓦屋、桐木坪敬老院建成使用。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组建了**区体育总会和龙舟协会,成功举办了****站中华龙舟大赛和**区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个,连续四年获“国家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称号;推进图书馆、群艺馆、*陈列馆免费开放服务;实施直播卫星接收装置安装调试12490户,初步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六)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平安**”建设深入推进。扎实开展“7+3”社会治安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深化“三重一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天网工程”完成省市下达的安装任务;切实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同类城市和全市第一,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区) ”称号。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把手”负责制和“一岗双责”制度,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活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 “双降”目标。认真做好群众工作。成立群众工作中心,落实领导干部信访带头包案制度,开展信访维稳“百日攻坚战”,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件,来访498批1012人次,办结率达98%;拓宽民意反映渠道,通过政府网站“网上民声”回复网民留言1000余条;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修订完善了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同时,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过去一年,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3件和政协委员提案57件,回复率达100%。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大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强化财务收支、政府投资和经济责任审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相关规定,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同时,国防教育、民兵、双拥、统计、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外事、侨务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机遇与挑战、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我们不争论、不折腾、不懈怠,迅速适应,积极作为,始终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帮助,得益于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凝聚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二是工业比重低,实体经济企业少规模小,产业支撑能力不强,转型升级困难较大,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繁重;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科技创新能力弱,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村居民增收渠道不多;四是财税增收乏力,历史欠账较多,偿还债务压力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五是民生工作还有差距,农村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城区教育“大班额”还未彻底解决,市民出行难、菜价贵等问题还未解决好;六是有的部门执行力推进力不强,有些政策兑现落实不到位,干部“庸懒散慢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努力开创新的一年各项工作新局面。

2014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实现 “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我区正处在发展的加速期、结构调整期、改革攻坚期,既面临着“赶”“转”“改”的繁重任务,又面临着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利好、市场预期利好、自身发展条件利好的有利形势。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届四次全会、市委一届五次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稳中求快、快中保好、加速赶超”的总基调,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发展,按照“抓出特色、突出亮点”的工作要求,着力抓项目、促招商、兴产业、调结构、惠民生、优环境,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7%,突破百亿元大关,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提高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和环境质量指数三项全面小康核心指标的实现程度均达到95%以上。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区人民政府在今年工作的指导上,将更加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注重扩大对外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始终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决顶住内外压力,在关键环节着力,向薄弱环节加力,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努力创出造福于民的发展实绩。

2014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扩大投资,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持把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主抓手,下大力抓项目、增投资、提速度、扩总量,注重优化投资结构,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0%以上。一是用足用活政策,在项目争取上实现新突破。紧盯国家投资导向和市场经济走势,重点围绕国发2号文件、**扶贫攻坚规划、“5个100工程”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围绕生态移民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水利和农业基础设施等“三农”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节能减排和环保生态、自主创新及结构调整等领域,加大项目规划编制和申报争取力度,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投入,做深做实基础性工作,谋划一批具有引领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更多的项目挤入国家和省发展盘子,加大上跑力度,确保全年争取国家项目资金12亿元以上。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在项目推进上实现新突破。重点推进“5个100工程”和省、市、区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0亿元以上。坚持项目建设“五个一”推进机制,开展全程代理、并联审批的服务模式。对列入今年建设计划的项目,要建立台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着力解决项目拆迁难、落地难、推进慢等突出问题,努力把投资计划转化为实物工作量。三是加强政银政企合作,在项目融资上实现新突破。积极抓好国投公司、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向实体性公司转化进程,着力提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能力,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和园区经营性公司,充分利用资源、资产、资本、预期收益等要素激活融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更广泛地参与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着力破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难题。力争全年新增各类融资10亿元以上。同时,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做好财政债务化解和债务风险防控工作,加强政府债务管控和政府资产经营,统筹利用好有限土地、标准厂房、公共保障住房等有形资产,形成政府资产增值机制和债务偿还机制。切实帮助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在**经济开发区增设服务网点,规范和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规模,全年新增各类贷款余额25亿元以上。

(二)突出抓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促进工业提速增量。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的战略平台,以**经济开发区为主战场,以实施“工业投资年”为契机,高标准、高效率推动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工业经济的增长极和升级版。一是着力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抓好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体系。坚持以规划为引领,进一步明晰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按照产城一体和“七通一平”要求,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园区主次干道建设,拉开园区路网骨架和发展空间;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园、家具产业园、中核、金丹等标准厂房建设,园区标准厂房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推进园区供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城东220千伏变电站等设施建设;抓好灯塔火车货运站1000万吨级规划并启动300万吨级改扩建;推进园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锰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加快完善园区公共交通、金融服务、保障住房、教育医疗等配套功能。集中人财物向园区转移,吸引各类要素向园区集聚,吸纳更多的大企业、大项目在园区落户。推动中小企业入驻标准厂房,形成相互关联和支撑的产业配套体系。二是加速优势产业升级扩能。坚持做大增量,优化存量,扎实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着力培育轻工、建材、食品、生物制药等优势产业,尽快实现经开区项目数量和质量的双突破。围绕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两个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工业项目,确保百丽鞋业2号厂房建成投产,新增6条生产线,年产量达150万双,年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天翔棉纺厂一期3万锭涤纶生产线建成投产,年产值达到1.2亿元以上;信邦药业年处理1万吨中药材项目建成投产,年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加快灯塔食品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做好福建好彩头食品、四氧化三锰、石材产业园等项目对接工作,争取尽早落户并开工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做好高能耗行业的升级改造,积极发展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以上,完成工业投资170亿元以上,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0亿元以上。三是着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工业运行的月、季调度,更加注重项目建成投产的后续管理服务工作,促进投产企业稳产达产。积极帮助企业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认真落实“三补一贴”扶持政策;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切实解决园区企业招工问题,尽最大努力满足百丽鞋业等重点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帮助企业开拓产品市场,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扎实抓好“3个15万元”和“万户小老板创业”工程,扶持发展小微企业100户以上,新增民营企业800户以上,个体工商户4200户以上。深入实施提高民营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认真兑现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力争民营经济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以上。

(三)突出抓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坚持以城镇为主,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拓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推进**新区建设。按照建新城、疏老城的要求,加快**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年内搬迁入住。加快文笔北路、新联大街建设,确保年内建成通车;启动东大街、西大街建设;加快推进睿力国际等省级城市综合体建设,新增建设面积80万平方米以上;配合市级实施好**新区“两纵四横”路网工程和川硐教育园区、大兴新区建设。抢抓城镇化发展机遇,培育壮大建筑业,在城投公司旗下成立有相应资质的建筑工程公司等企业,各乡创造条件成立建筑工程公司和施工队伍,让更多的乡亲从建筑施工中脱贫致富。二是抓好老城区改造提升。加快推进南岳半岛、西外环、曹家园等片区开发建设;加快实施粮食直库、桂花塘等片区棚户区改造;完成教育园区、照壁岩、磨刀湾、檀木桥等安置区建设,切实解决拆迁户无房安置和安置较慢的问题;武陵大道、睿力大道建成通车;配合市级抓好市政道路、排水管网工程建设,抓好**至玉屏城际铁路建设工作,按施工进度要求完成红线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工作。三是大力推进“五城联创”。深入开展“多彩**∙桃源**”文明行动,重点整治乱搭乱建、交通秩序混乱、背街小巷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强背街小巷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区背街小巷硬化、亮化2千米以上,创建文明小区10个以上;加大“两违”整治力度,坚决打击城市规划区和项目建设区的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行为。四是大力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突出抓好坝黄镇省列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土地保障、产业扶持、人才引进、机构人员配置等方面支持力度,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完成 “8+3”工程任务;按照生态旅游小镇的定位,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和休闲体验游,努力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有机融合。同时,加快推进和平、漾头区级示范小城镇和桐木坪、瓦屋、云场坪、六龙山乡级所在地规划建设,组织实施污水处理、农贸市场、路网及供排水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功能。五是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坚持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通过5至8年时间,把农村建设成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美丽乡村。年内要切实抓好六项行动的规划编制和项目化、实物化工作,围绕建设结构合理、畅通便捷的小康路,做好全省小康路示范县项目实施工作,建成通村水泥路170公里以上、通寨路30公里、人行步道15公里;围绕建设安全有效、保障有力的小康水,新增耕地灌溉面积1.3万亩;围绕建设简洁适用、经济美观的小康房,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户、农村住房立面改造**户、扶贫生态移民工程549户;围绕建设稳定可靠、智能绿色的小康电,新建及改造农村电网线路102公里;围绕建设宽带融合、普遍服务的小康讯,完成20个行政村通宽带、30个自然村通电话和7个乡镇邮政所建设工作;围绕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康寨,打造8个“武陵名村”示范寨,实施农村 “一事一议”项目70 个。六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用生态化的理念发展产业,用产业化理念建设生态。实施好石漠化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及时兑现各类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全面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提高农民管护森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完成营造林2万亩以上,确保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加强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资源保护,加快推进天生桥国家湿地公园、木杉河生态景观带建设,继续实施好**河流域环境整治、土壤污染治理和地质灾害治理。加强环保能力标准化建设,提升环境监管能力。持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天蓝地绿水清,着力构建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四)突出抓特色农业,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一是加快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按照种植基地设施化、加工基地企业化、市场物流便捷化、工作及生活设施配套化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和平、坝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和平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7000亩以上;坝黄园区围绕打造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启动龙井艾家坪、外坝、线水湾3个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建设。全年新增入园企业1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以上。加强与**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组建和平生态与现代农业研发中心。二是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三个万元”工程,以企业、合作社、大户为重点,吸纳广大农民参与实施,大力发展精品果蔬、油茶、竹子、花卉、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和鳕鱼、大闸蟹、龙虾、竹鼠等特色养殖业,新增中药材基地2000亩、精品水果基地3000亩、蔬菜基地5000亩、油茶基地12000亩、竹子基地10000亩、花卉苗木基地500亩;建成万元田15000亩、万元山10000亩;建成标准化养殖场7个,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亿元以上。三是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路子,新增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1.5万亩以上。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带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发展,完成铁骑力士和平生猪扩繁场、龙鱼水培蔬菜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促进雨润生猪屠宰加工投产保产;大力发展农产品中小加工企业,全区新增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户以上,新增农业专民合作社35个以上,培育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以上。四是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品牌。以提高农产品品质为核心,以加强产品营销为抓手,提高珍珠花生、红薯粉丝、葛根精粉等品牌知名度,积极培育西瓜、草莓、葡萄、和平柚等优势农产品品牌。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力争年内有2个农产品通过产地认证。积极组织参加全国性特色农产品推介会、展销会,努力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量。

(五)突出抓商贸旅游,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发展以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一是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梦幻**”文化旅游核心品牌,精心做好乐、吃、购三篇文章,着力打好生态**、龙腾**、畅游**、古韵**四张名片,全面展示**历史文化、**水文化、生态文化、城市文化。按照《梦幻**建设工作方案》,加快建设“梦幻**”景观及灯光提升工程,推进大明边城、东山中南门古城、**乡村旅游示范点及**沿江栈道建设,开通**水上公交,深入开展**流域综合治理。抓好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服务中心、旅游车站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和行业规范管理,不断提升旅游行业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抓住“文化旅游宣传年”机遇,加强文化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和营销策划,打造优质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开发集游览娱乐、商业购物、文化消费、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产业产品链。全年接待游客45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45亿元以上。二是做活做旺城乡消费市场。围绕把我区打造成为**片区商贸物流集散地的目标,抓好商贸物流产业规划建设,加快推进笑哈哈商贸物流园、万丰国际商贸城二期工程建设,完成中药材大市场一期主体工程,启动实施二期工程,完成现代商贸物流园一期工程3个专业市场建设,启动重型机械交易市场、汽车综合交易市场、红星美凯龙家居市场、国药配送中心等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发展一批区域性专业商贸物流市场。加快推进集镇市场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促进新型消费业态发展。积极培育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和小商品市场,提升城乡商贸发展水平,促进城乡购销两旺市场繁荣。三是做优做特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家政服务、金融保险、仓储配送、冷链物流等特色服务业发展,繁荣服务业市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产业,加快医疗、健身、养老、中介、科技、物业管理等生产及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推进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

(六)突出抓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靠改革壮大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推动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取得突破,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借外力、聚内力、增活力,形成创业、创新、创优的发展环境。一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机构;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积极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全面推开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工作;抓好基层政权建设,完成川硐撤镇设办事处工作,启动滑石、和平撤乡设镇工作,切实推进村改社区工作,新建64个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不断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继续抓好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和林权“三权”确权工作,实现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全覆盖,研究制定“三权”抵押融资支持政策,扩大“三权”融资规模,促进产权成果转化;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试点等工作。依托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强化功能配套和产业支撑,推动就地就近城镇化、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破除户籍、住房、教育等阻碍农民转市民的障碍。二是扎实抓好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招商方式,加大力度外出招商,坚持把引项目、引资金与引技术、引品牌、引市场结合起来,采取领导带头招商、组团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重点围绕“5个100工程”和经开区“十百千工程”,突出抓好园区招商、产业招商,注重招大、选优、选强,力争经开区引进投资5亿元的大项目10个以上、中小企业100家以上、个体工商户1000户以上;全区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00个,实现到位资金80亿元以上。围绕规划建设、工业发展、经济金融、教育卫生等领域,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紧缺专业实用技术人才、企业发展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专家型人才。同时,积极做好昆山市对口帮扶我区的相关工作,主动对接昆山市在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方面对我区的支援与合作。三是优化招商项目服务机制。进一步激活要素市场,吸引更多客商和企业来**投资兴业;完善重点项目挂帮制度,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加强建设用地报批,统筹安排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加大力度做好用地质押项目的土地出让工作,积极做好项目报批、土地征用、环保评审、搬迁安置等工作,确保各类项目落地快、推进快、投产快。

(七)突出抓民生保障,进一步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加大油茶、蔬菜、中药材等“十大扶贫产业”项目资金争取,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提高扶贫的针对性、精准性。巩固“减贫摘帽”工作成果,年内减少贫困人口5700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继续推进教育“9+3”计划、“4+2”教育突破和“3361”师训强教工程,启动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认真抓好义务教育,积极发展高中教育,发展壮大中职教育,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解决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就学问题。扎实抓好学校布局调整,推行中小学校长任期交流制度。加快推进第十中学、逸群小学、坝黄小学改建扩建,确保**中心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完成10所中小学塑胶运动场建设及区职校现代化医护、汽车实训室建设任务。加强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深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区中医院、急救中心、川硐镇区域中心卫生院建成投入使用;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确保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5000人以上,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500人以上。完成“五项基本保险”参保20.4万人次;确保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基金使用率达85%以上;建立城乡低保增长机制,提高保障标准10%以上;建成云场坪、坝黄2所敬老院。更加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力度推进保障性住房进园区、进学校、进乡镇,加快推进现有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162套,充分运用好租售结合政策,增加财政非经营性资产收入,增强政府调控调度资金的能力;加强保障性住房配套设施建设和后续管理,建立科学合理有序的小区管理机制,提升保障对象的服务水平。强化人口计生工作。认真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快推进社区计生网格化管理,继续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程、计划生育家庭“率先小康”工程和青春健康教育工程,着力提升计生水平和人口素质,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0.6‰、4.88‰以内。着力提高科技水平。依靠科技发展,增加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年内争创2家以上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区管专家和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使之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领军力量,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推进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加速推进文化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扎实开展“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和广场文化、节日文化、全民健身等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举办好一年一度的龙舟赛活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个,完成3000户直播卫星接收装置安装调试。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深入开展“7+3”社会治安整治行动,全面推进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巩固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打造社会风险评估升级版,争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创新群众工作机制,抓好信访和维稳工作,切实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夯实社会稳定基础。大力抓好安全生产。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最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强化“两个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保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加强统计调度工作,扎实开展第三次经济普查。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工作。继续推进助残、气象、外事侨务、档案等事业发展,支持国防建设和法院、检察院工作,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工作。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高昂的斗志迎接新挑战,以创新的思维抢抓新机遇,主动适应新情况、新变化,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是努力建设服务政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我们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增强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意识,坚持把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相关规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精简会议,压缩文件,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

二是努力建设高效政府。加强学习,开拓创新,努力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强化执行能力建设,坚持说了算、定了干,雷厉风行,勇于担当,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下大力整治机关干部“庸懒散慢浮”等不良风气,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求,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三是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重大合同集中会审制度,推进各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四是努力建设廉洁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进一步减政、减负、减支,坚决压缩“三公”经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反对奢侈浪费。加大对重点工程、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有效防范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等领域腐败问题滋生;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带头执行各项廉政规定,勤勉尽责,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各位代表!成功源于拼搏,辉煌始于实干。发展成就梦想,团结造就伟业,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提振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勇前行,为实现**的后发赶超、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10篇: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2004年政府工作的回顾与总结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圆满完成了州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XX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89.5亿元,增长10%。财政收入24.3亿元,增长1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82.5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亿元,增长7.4%。全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1.5亿元,人均储蓄存款13349元,比年初增加13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比上年增加500元。(一)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经济发展后劲增强。组织实施了143个国债项目,争取国债资金及预算内资金6亿元。吉林敖东药业鹿系列产品开发等9个项目列入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计划,总投资41.6亿元。总投资26亿元的大唐珲春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已开工建设,总投资7亿元的老龙口水利枢纽项目已落实。实施了96项技术改造项目,技改投资预计完成12.5亿元。德全实业西城水泥厂整体改造、宝安集团森林王复合地板等项目相继建成,龙腾公司油页岩综合开发、紫金矿业有色金属采选冶炼等项目正在建设。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9亿元,是上年的1.7倍。敦化至延吉段高速公路完成投资6.58亿元。和龙至龙井一级公路等15个公路项目进展顺利。天桥岭至老松岭等8个公路项目竣工通车。(二)支柱产业支撑作用增强,工业经济提速增效。食品、医药、林产三大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2.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0.2%。能源、矿产等优势产业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延吉卷烟厂实施品牌战略成效显著。吉林敖东、石岘白麓、吉林晨鸣、紫金矿业等重点企业增势强劲。有效协调解决运输、能源等困难,确保工业经济正常运行。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4亿元,增长13%,实现净利润5亿元,增长88.9%。进一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龙煤矿等改制难度较大的企业以及县市属企业改制工作取得新进展。(三)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吉林敖东和金龙麻纺等8户企业分别被列为国家、省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州重点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到40户。汪氏蜜蜂园、九牛乳业等13个农业产业化续建项目陆续投产。建成一大批经济作物、中药材、畜牧业养殖、食用菌、瓜果蔬菜等基地。农业订单面积12.7万公顷。粮食生产喜获丰收,产量73.3万吨。完成水利设施项目建设投资2.6亿元。农村扶贫开发和“新居工程”取得新进展。林业实现产值86亿元,争取国家天保资金4.3亿元。实现连续2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四)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开发开放取得新进展。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5.5亿美元,增长34.6%,高出全省28.2个百分点。成功举办了“2004XX出口商品交易会暨XX•佛山-圣彼得堡贸易推介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8亿元。涉外劳务收入7.4亿美元。珲春口岸获准开展口岸签证,延吉航空口岸联检楼、南坪口岸过境桥投入使用,圈河口岸实现无休息日通关。和平旅游度假村、仙峰滑雪场等重要旅游项目已经开始投资建设。(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环境得到改善。全州30项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完成投资8.9亿元。延吉、敦化、珲春、汪清、图们集中供热、城市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工程进展顺利。延吉火车站站舍改造竣工。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3.4亿元,增长6%。城乡规划水平和建设标准明显提高。敦化市荣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全州经营土地收益1.31亿元,通过经营权、使用权、广告权转让等收益4366万元。全州住房公积金归集总额6.8亿元,放贷余额达到4亿元。延吉市组建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获得国家开发银行授信贷款额度7亿元。吉林晨鸣、石岘白麓两大企业污水处理工程全部完工。(六)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开发城镇就业岗位5.5万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5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2万人,劳务输出1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7%。积极做好第一批2万名国企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工作。全州参加养老保险36万人,为12.6万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8.4亿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97.8%。实行失业保险州级调剂金制度,全州参加失业保险41万人,为3.98万人次发放失业救济金2843万元。工伤保险已经启动。医疗保险规范运行,参保人数达28.5万人。城镇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实施“千户扶优安居工程”,全州1370户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全部告别泥草房,为648户农村贫困残疾人新建和维修了住房。(七)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州政府与XX大学合作。以名牌专业建设为重点,加快职业教育改革。贯彻实施《朝鲜族教育条例》,促进朝鲜族教育改革与发展。基础教育得到加强。高度重视农村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单亲无亲学生教育。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州及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全部竣工。敦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群众性体育和广场文化活动蓬勃开展。XX足球队冲甲成功。文物挖掘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新闻宣传、出版工作得到加强。XX朝鲜语广播电视“西新工

程”进展顺利。XX州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开始实施。外事侨务、红十字会、朝鲜语文、史志、人防、地震、气象等方面工作也取得新成绩。(八)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软环境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州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326项,比上年减少22%,取消收费项目35项。八个县市政务大厅全部建成。对近3000名州直公务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出台了《XX州国家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严肃查处一批涉软案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市场环境得到改善。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活动。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州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件,政协委员提案210件,办结答复率100%。“96123”州长公开电话共办理群众来电2500件,办结率达95%。一批热点、难点信访问题得到解决。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形势稳定。加大安全生产整治力度,重特大事故得到遏制。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社区办公用房全部建成。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圆满结束。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上述工作成绩都是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州各族人民同心协力、不懈奋斗的结果,是与州人大、州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XX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我们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主要的:一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还不够优越,扩大投资、增加总量、加快发展的难度较大。我州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还不完备,铁路运输紧张,快速便捷的公路网络还没有形成,海上航线经营困难,对外通道不够通畅,金融环境不够宽松。二是各级财政困难较大,财政功能难以充分发挥。虽然近两年财政收入增幅较高,但偿还各种债务、支付国企改革成本等方面的刚性支出激增,各级财政的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三是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面临较大压力。目前我州产业开发不足,就业渠道狭窄,就业岗位匮乏,有限的就业岗位难以安置庞大的就业群体。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资金缺口较大。四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软环境建设任重道远。一些部门仍然习惯于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行政行为不规范,依法办事能力不高。一些工作人员素质差,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低,直接影响着良好经济环境的形成。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全民创业以及安商、亲商的氛围不浓。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关于200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及部署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州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的总体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努力提高执政能力,进一步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城镇化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按照这一要求谋划今年政府工作,就是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科学分析州情,准确把握规律,突出解决好七个重大问题:第一,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不断完善适合州情的发展战略,这是加快发展的前提;第二,坚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发挥比较优势,这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选择;第三,坚持用新的理念推进发展,用改革的思路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新矛盾、新问题,这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第四,坚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五,坚持致力于环境建设,打造发展优势,这是加快发展的基础;第六,坚持自觉地遵循经济规律,更多地运用市场经济规则指导经济工作,这是加快发展的基本准则;第七,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这是加快发展的重要目标。主要预期目标是:XX生产总值209亿元,增长10%。财政收入26.1亿元,增长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9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6亿元,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额6.2亿美元,增长12.7%。开发城镇就业岗位5.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3285元,增长6%。(一)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结构,突出抓好项目建设1.发挥政策优势,突出投资拉动,争取落实和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机遇,围绕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全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珲春电厂二期改造、龙腾公司油页岩综合开发等81个在建项目以及XX林业集团长白山森林食品加工等9个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项目。积极争取将吉林敖东延吉药业复方熊胆乙肝胶囊等10个项目列入国家第三批振兴老工业基地投资计划。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推动娃哈哈工业园区、北方制钢、珲春矿务局扩建以及延吉石油开采、敦化黑石煤矿等项目进程。超前谋划一批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尽快启动安图100万吨矿泉水项目。抓好国债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敦化至延吉段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全幅施工。开工建设图们至珲春段高速公路、延吉至汪清及延吉绕城一级公路。抓紧做好延吉至长白山高等级公路前期工作。推进龙井至和龙一级公路、珲春马滴达至省界公路、江源至沿江二级

公路等一批在建公路项目。推动和龙至二道白河铁路建设尽快实施。搞好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四湖沟水利枢纽项目,建设好图们江界河治理、海兰江和布尔哈通河堤防工程等水利项目。抓好延吉市第二水源地工程前期工作。全力推进延吉集中供热工程,保证年内供热。继续推进敦化、珲春集中供热工程,汪清、图们城市供水工程。充分调研论证,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2.继续坚持“先改制、后改造、再发展”的原则,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增强工业企业活力和竞争力。集中力量搞好国企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按照“积极推进、稳步实施”的要求,重点做好XX煤矿、和龙煤矿的产权出售和庙岭水泥等企业的破产工作。争取年内基本完成县市属企业改制任务。把企业改制与招商引资、引进民间资本相结合,与优化结构、改组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扩大增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大力气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确保技改投资14.5亿元。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引导支柱产业和重点骨干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扩大规模,加速发展。全力支持延吉卷烟厂实施品牌战略,加快进行移地改造。积极支持吉林晨鸣制浆系统改造、德全实业汪清一号窑改造、龙铁石化甲乙酮等技改项目。对投资1亿元以上的吉林敖东鹿茸冻干产业化、海沟金矿深部开拓及改造等大项目,要多方扶持,抓紧实施。超前进行分析预测,把握经济运行走势,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解决煤电油运等瓶颈问题,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继续狠抓扭亏增盈,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推动银企合作。3.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引进重点龙头企业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积极争取大连华都集团6000万只肉鸡深加工、美国安格斯牛养殖加工一体化等新建项目落户XX。支持吉林敖东、金龙麻纺、汪氏蜜蜂园等40户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推进中药材、食用菌、山珍食品、高效经济作物、畜牧业、水产业、经济动物、有机绿色米等八大优势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水平。推进农村经济组织创新,建立健全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发展股份合作农业。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做好州内5条主要江河的防洪工程等一批大中型水利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力争修建500公里以上乡村公路。推广实用技术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继续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各项措施。搞好农村“新居工程”,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实施林业二次创业,加快林业发展步伐。4.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贸易拉动投资,以投资促进产业。跟踪落实“2004XX出口商品交易会暨XX•佛山-圣彼得堡贸易推介会”签约的经济合作、外派劳务和国际承包工程等项目,实现对俄经贸工作新突破。做大做强外经贸主体,以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圣彼得堡为重点开拓俄罗斯市场,积极推进新元木业等赴俄采伐与加工项目的实施。以茂山铁矿开发为重点,不断扩大对朝贸易。继续发展劳务经济,搞好劳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巩固韩国传统劳务市场,大力开拓国内外新市场。不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提高通关效率。积极争取国家民航总局的支持,改造和扩建延吉机场,开放延吉航空口岸,争取开通更多的国内国际航线。积极争取延吉机场口岸签证业务。大力扶持珲春-扎鲁比诺-束草航线的运营。协调俄方解决中俄珲卡铁路运输问题。全力配合和支持乍浦集团开辟我州经朝鲜罗津至浙江嘉兴海上运输通道。推动中朝、中俄跨国经济合作区建设。整合旅游资源,重点开发森林游、边境游、民俗游和古迹文化游四条旅游线路。搞好长白山冰雪旅游,组织好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博览会和长白山冰雪旅游节,加快建设仙峰滑雪场、和平旅游度假村等项目,抓紧做好朝鲜族民俗村项目招商工作。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提高XX旅游整体形象。继续坚持“以国内为主,国外为辅,国内外并举”的方针,发挥我州的比较优势,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瞄准大项目和知名品牌企业进行招商,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努力做好利用产权招商,利用资源招商,利用周边市场招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招商。珲春合作区要充分发挥“三区合一”的优势,引进和建设一批面向周边国家的出口加工型项目。延吉开发区要在韩国中小企业园区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一批韩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他开发区也要发挥自身优势引进和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项目。5.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努力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弘扬和培育创业文化,充分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热情,掀起全民创业的高潮。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引导全社会通过项目建设创业、资源开发创业、盘活存量创业、招商引资创业、劳务输出创业以及发展服务业创业。加强组织领导,为全民创业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认真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XX州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条例》,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积极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采取产权交易、发行企业债券、筹建信托投资公司等措施,探索民间资金转为民营资本的新途径,引导民营资本投入产业开发。以各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主,建立项目信息、融资、培训、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法律咨询等服务体系,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低成本、专业化的环境保证。(二)继续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推进城镇化建设继续坚持和完善适度拉大城市框架,强化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城镇化建设总体思路,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工作,提高规划水平。加快控制性详规和各类专业性规划的编制,全州控规覆盖率要达到70%以上。抓紧编制帽儿山森林公园建设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绿地、市容环卫、能源等专业规划。加快实施延(吉)龙(井)朝(阳川)三角区总体发展概念性规划,积极推进延龙朝地区的开发建设。不断完善落实规划的监督管理机制,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围绕城市道路、供水、供热、燃气、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超前谋划和建设一批

第11篇: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

2005年3月18日在**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04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结构优化、后劲增强的良好势头,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就!

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全年生产总值达到28.31亿元,同比增长11.1%;财政总收入完成1.9548亿元,同比增长13.5%;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16.1亿元,同比增长11.8%;工业用电量完成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全市各项贷款余额29.92亿元,比上年增加3.76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6.92亿元,比上年增加2.31亿元;招商引资项目46个,引资额达3.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亿元,同比增长31.6%。

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电机厂被确定为国家电传动产业化基地,热电厂2×30万千瓦机组全面开工,关铝20万吨电解铝项目全面建成即将投产。纺织厂、印染厂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舜都集团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中粮大宝、万盛水泥、宏兴实业、电力铁合金等一批新的企业和技术改造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彩佳印染、康意制药、千军铝业、忠民集团、强盛集团等一批优势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5.2亿元,增长18%;实缴税金3337万元,增长10.4%。以棉花深加工、铝产品加工、食品加工为支柱的三大加工业发展迅猛。国有中小企业改制进展顺利,核销剥离历史债务近两亿元。

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全市骨架道路、农村道路状况大为改观。河东大道、富强西街、西厢南路等城市道路建设和市府西街沿街开发进展顺利。文化大楼经市场化运作已竣工交付使用。城乡电网改造新实施工程15项,投资达5000余万元。大力实施城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和综合整治,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城市花卉展活动。全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小城镇建设速度加快,硬化道路13万平方米,新建商品房1.27万平方米。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单产比上年提高6.9%;棉花面积达到42.1万亩;蔬菜面积3万亩,芦笋面积8.63万亩;新发展干鲜果面积1.5万亩,其中树生果仁达到7000亩。奶牛养殖由年初的900头增长到1500头。我市有4个农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11个农产品被认定为无公害产品。全市农业税率统一降低了一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减负7.3元;兑现粮食直补资金272.67万元,人均兑付7.78元。开发改造中低产田6000亩。建设沼气池1070个。完成通道绿化173公里、天然林保护工程1万亩,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670万元,兑付粮食4000吨。百村集中供水工程又解决了2.4万人的吃水困难。新发展节水面积5600亩,荣获省政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禹王杯”称号。

旅游产业开发成效显著。鹳雀楼内部陈设得到各界专家和游客一致好评,铁牛保护工程全面竣工,普救寺停车场建成交付使用,完成了五老峰、万固寺两条二级旅游公路柏油路面铺装。大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分别在中央、省和运城市电视台录制了激情广场、走进大戏台和蒲乡红节目,加强“六点一线”联合促销,携手开发西安市场,加大旅游网宣传力度,收到了良好效果。全年接待游客82万人次,旅游基本收入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星级宾馆发展到8家,旅行社达到7家,公交线路增至9条,旅游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55元,同比增长6.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81元,同比增长10.9%。全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按时足额发放。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134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779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119人。106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1.71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

二、三产业领域就业。积极帮助灾民恢复重建,共帮助1417户灾民修建房屋2967间,发放救灾资金87.8万元。全市城乡享受低保人数达11611人,发放低保金510余万元。切实加强农民工的维权工作,对全市49家砖厂进行了规范化治理,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1800万元,其中清欠农民工工资500余万元。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加大科技项目开发力度,全市申报实施项目达到44个。组织了第一届农业新产品新技术展览会。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农村教师队伍得到加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健康发展;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城区学校校舍建设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成效显著。环保工作力度加大,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考核的16城市中再次名列第一。依法加强国土资源管理,荣获全国国土资源管理先进单位称号。人口自增率控制在预期目标以内。不断开发人才资源,公务员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开展生产生活资料市场专项整治,认真实施放心食品、药品工程。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国防教育、民族宗教工作得到加强,广播电视、通信、统计、档案、地震、人防、气象、老龄、残疾人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214件,政协委员提案和建议155件。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联系。深化“四五”普法活动,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研究制定了行政许可配套规定。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行风评议活动,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不断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和渠道。

在各项经济指标全面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的同时,2004年,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十大亮点,为完成2005年工作乃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它们分别是:

1、投资28.5亿元的热电厂2×30万千瓦机组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2、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新建企业7个,完成了8个技术改造项目,正在实施的工业项目有7个,还有6个项目即将开工,工业项目总投资达60多亿元;

3、永解、永蒲、永临三条二级公路建成通车;

4、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大突破,全市完成通村道路和巷道硬化563公里;

5、商贸流通业迅猛发展,舜都市场一区、精品步行街、电机华联超市、农翔果蔬批发市场建成竣工投入运营;

6、中小学危房改造成效显著,全市共改造学校56所,新建教学楼22幢,改造面积达3.85万平方米;

7、农业结构调整出现新成效,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林果业、畜牧业长足发展,经济作物效益明显提高;

8、日处理污水4.5万吨的污水处理场开工建设,土建工程基本完工,设备安装已经开始;

9、300亩柳园建设工程接近尾声;

10、鹳雀楼内部陈设有了突破性进展,铁牛提升保护工程全面竣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与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永各企业单位、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永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解放不够,加快发展的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制约经济发展的土地、煤炭、电力、人才等资源紧缺问题仍十分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业总量小,国有工商企业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农民的非农收入比重偏低,农业人口比重过大;财政收支平衡难度依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干部职工的各种政策性补贴多数尚未兑现;建立和谐社会,政府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软环境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已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继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主攻二产,发展三产,反哺一产,全员招商引资,全力大办工业,全民投身创业,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信息化进程,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市建成山西南部的绿色食品基地和园林式的工贸旅游城市。

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2.73亿元, 增长15%;财政总收入2.035亿元,同口径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7亿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3160元,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10元,增长1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8亿元,增长10%;人口自增率控制在7‰以内。

提出上述奋斗目标,是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发展、缩小差距的迫切需要。当前,世界经济增势强劲,我国经济处在新一轮增长的上升期,全省经济迈入工业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我们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支持中部地区崛起,国内外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我们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市基础设施已经得到明显改善,区位、资源、产业等比较优势日益显现,多年积累的能量正在加速释放,经济自主增长的动力逐步增强,我们完全有条件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但把永济放在江浙山东等发达省份和我省先进县市中加以审视,我们发展速度还不够快,面临着巨大的区域竞争压力。因此,必须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坚定追赶跨越的自信心,把富民强市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开拓进取的实际行动,努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今年,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掀起全员招商引资热潮。全员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最现实、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我们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层层建立由“一把手”挂帅、副职专管、专人负责的招商引资工作机构。在此基础上,要精心组织,强势推进,掀起上下联动、内外齐动、政企互动的全员招商引资新热潮。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走专业招商、中介招商、产业招商、网上招商、节会招商、以商招商的新路子,力争在招商项目的数量和招商引资总额上有所突破。要发挥我市产业优势,大力推进以产业链或产业群配套为重点的产业招商,组织好棉花深加工、铝产品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医药食品、旅游、城建等行业领域的招商。要把任务分解到每个单位、每个领导干部,加大对招商引资的考核力度,切实兑现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和各项规定,充分调动全市上下招商引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年,全市要确保完成3亿元,力争完成5亿元的招商引资任务。

(二)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举全市之力大办工业。永济经济要实现超常规的发展,财政要打翻身仗,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举全市之力大办工业。

围绕财源大户抓服务。要围绕电机厂、热电厂、关铝永济分厂三大财政翻身工程和兴达实业、中农化工等二十个重点财源企业,实施一企一策、一事一议,一名领导包一个企业,积极创造条件扶持他们进一步做大做强。特别是要抓住电机厂被确定为国家电传动产业化基地的机遇,加速企业规模膨胀,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积极促进关铝电解铝项目尽快投产运行,拉动全市铝加工制造业快速发展;帮助热电厂做好改制工作,加快2×30万千瓦机组建设,争取早日投产运行。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增长20%以上,通过2?3年的努力,力争培育年上缴税金100?500万元的企业20户,500?1000万元的企业10户,1000?5000万元的企业5户,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户。

围绕优势产业上项目。要坚持走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拉大和提升棉花深加工、铝产品加工、食品加工三大产业内在的关联度和集中度,努力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当前,我们要加快粟海集团铝材和电极箔生产项目、千军铝业机加工生产线、3万吨甲醇项目、彩佳印染服装面料染整扩建项目和服装加工项目、康裕油脂低温棉仁高蛋白生产线等在建项目建设速度,促其尽快竣工投产。要加强项目储备,围绕我市优势产业,策划论证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附加值高、税收贡献大的项目,加大招商和运作力度,力争年内再上一批新的工业项目。进一步落实项目责任制,加强跟踪协调和服务,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

围绕三大产业园和五大工业新区抓配套。要按照多元化投资搞建设的思路,在高标准规划的基础上,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关铝、电机、许家营食品产业园和五大工业新区建设进度,尽快完成道路、供排水、供热、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制定优惠政策,降低入区门槛,面向省内外、国内外开展定向招商,以优越的条件和要素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新区。积极引导新区同类企业、产业链延伸企业簇群发展,形成有区域特色的板块经济。要实行“一条龙”服务,千方百计为进入新区的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个镇办要因地制宜,加快搞好各自的民营工业布局规划,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齐心协力加快我市工业经济发展。

(三)动员全民投身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我市的薄弱环节,同时又是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潜力所在,是发展

二、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的一条主要途径。

深入抓好宣传引导。继续开展学习山东和江浙经验大讨论、大宣讲活动,组织民营经济报告会、座谈会,编写《百户农民致富经》,利用各种场合和形式,激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情。在农村,鼓励家家户户上增收项目,找致富门路,走种植、养殖、加工、商贸、劳务输出多业并举,多元化发展民营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在城镇,要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和科技人员创办、领办、帮办各类民营实体,鼓励下岗职工、大中专学生、转业军人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形成人人忙创业,家家上项目,户户奔小康的发展氛围。

大力度抓好载体建设。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的同时,加快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特别是要在商贸流通业上实现超常规的发展。今年,要启动舜都市场

二、

三、四区建设,为农民进城创造就业岗位。同时,要加大汽配市场、木材市场建设的前期工作和招商力度。继续加快小城镇建设,千方百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下决心抓好企业改制。对尚未完成改制的经贸、粮食、供销等国有集体工商企业及5号机组、舜都酒业等,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在不违法、不违纪、不逃废银行债务,确保职工利益和国有资产依法处置的前提下,采取股、并、卖、租、破等多种形式,全力加快企业改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领域。

实施民营企业成长工程。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政策措施,消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培育壮大企业家队伍,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家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尊重创业者,激励各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工业强市”、“商贸活市”中建功立业、多做贡献。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继续加快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加大公路建设力度。要着手做好四条路的前期工作,即永卿路、白石路和临风路拓宽改线改造工程,其中临风线孟盟桥至韩阳段要拓宽为二级路,启动永济至鹳雀楼旅游公路的路基、路面标准提升工程。继续抓好村村通水泥(柏油)路、村村通客车两大工程,实现骨架公路大循环,村村道路小循环。与此同时,要配合完成运风高速公路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我市公路交通环境。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要严格规划审批,查处违章建筑,提高规划档次,完善街道详规,拉大城市框架。建设上要突出城市道路建设,今年,我们要利用临风路改线启动黄河大道建设,拓宽延长电机大街,利用永卿路改造启动东外环路建设。实施涑水西街路面翻新改造工程。加快市府西街沿街开发以及河东大道配套设施建设等在建工程速度。采取市场化手段,启动市政中心建设和柳园住宅小区、学府花园小区建设。同时,要加快解决城市断头路建设问题,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继续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其中城市电网投资要突破2000万元。进一步加大城市绿化亮化力度,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管理上,要在巩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和全省环保模范城市的奋斗目标,继续加大城市综合整治力度,特别是对影响市容的临时建筑、不规范牌匾、乱涂乱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要下决心加以整治。要把涑水河治理和伍姓湖开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融资上,要学习山东各地多元化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的办法,加大经营城市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成立城建投资公司,争取各大商业银行对城市建设的支持,努力实现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五)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三农”问题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认真贯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针,抢抓机遇,转变思路,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

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总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整体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全市芦笋面积稳定在9万亩左右,蔬菜面积增加5000亩,干鲜果面积增加1万亩,奶牛数量力争达到3000头,肉鸡出栏力争突破400万只。

继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要围绕我市支柱产业,重点扶持产业链条长、精深加工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忠民、粟海、强盛等企业在建项目建设速度,扶持芦笋加工企业、鹳雀楼乳业和超人奶业、东风牧草等龙头企业扩大规模,促其进一步做大做强。

继续加强对农民的引导,多渠道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是减少农民、增加市民。要把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把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镇街、到村组、到农户。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多种形式并举,多部门参与,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力争年内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

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要抓住国家进一步扶持“三农”的机遇,积极争资金、上项目,使今年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一个较大突破。重点抓好东北腹地13万亩排水工程建设,改良土地生产条件;投资240万元,帮助移民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促进移民增收;大力实施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围绕一条高速路、三条二级路、三条旅游路和100条农村道路,大力开展农村绿化、城市绿化、景区绿化以及生态农业建设,再掀植树造林和城乡绿化新高潮,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继续加快农村小康示范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创建卫生村镇、文明村镇、小康村镇活动,每个镇街要抓好两个新农村试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继续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扶持政策。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今年,我市要全部免征农业税,为全市农民减负1536万元,人均减负45.1元。要不折不扣地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保护和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大力查处坑农损农案件,依法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六)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大力推进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要充分利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积极做好五老峰?鹳雀楼景区规划编制报批工作。五老峰要围绕创建4A级景区,启动西峪开发工程,千米滑道力争五?一前建成,客运索道要拓宽融资渠道,尽快启动建设。加快鹳雀楼和普救寺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景区品位。高起点对蒲津渡遗址景区进行规划,尽快启动后续开发工程。要坚持开发与促销并举,以“华夏古文明、永济好风光、投资好地方”为宣传主题,走景点与景点、景点与酒店、景点与旅行社、市内景点与市外景点联合促销之路。以运城民航机场开通为契机,大力开发京三角、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国内主要客源市场。借助泰山国际登山节的经验,“以山(楼、寺)为题,借题发挥,旅游搭台,经贸唱戏”,举办好第五届五老峰登山节暨招商引资洽谈会、第一届华夏古文明旅游文化节暨招商引资洽谈会以及第八届世界情侣月活动。加大旅游招商力度,积极寻求有实力的大企业、大财团购买、控股、投资我市的旅游产业开发,加快建立旅游集团公司,实施政企分离,提高竞争力。要多渠道融资,加快发展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加大四星级酒店招商力度,在电机大街创造条件建设旅行团队就餐购物中心,在旅游路西厢段积极规划筹建购物一条街、名吃一条街,充分发挥旅游带动效益。要在提高景区文化内涵上做文章,积极组织策划一批文化娱乐活动在各景点常年演出。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旅游市场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良好形象。

(七)以构建和谐永济为目标,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稳定保和谐,努力在发展中构建和谐永济。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极推广农业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高全市尤其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广应用能力。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推进教育创新。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抓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加快示范高中和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完成“青少年活动中心”首期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力争全面消灭危房。

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对农村部分实行计划生育家庭落实奖励扶助政策。坚持治理污染与建设生态环境并重,进一步提高环保工作成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精神,深化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继续实行从严从紧的建设用地供应政策,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对集体建设用地的全过程监督,进一步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与管理。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依法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大力推行节约和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土地资产,依法查处历年违法占地,确保土地收益。切实搞好经济普查,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做好财税金融工作,保障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在抓好财源建设的同时,要强化财税征管,严厉打击偷、逃、抗、骗税行为。要严格控制支出,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证工资按时发放,足额安排好社会保障资金和救灾解困资金。增强镇街科学理财、增收节支的积极性,确保镇村两级班子正常运转。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降低行政成本。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健全信用担保机制,促进金融部门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步伐,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创造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城镇居民就业,重点帮助城市低保对象、“4050”等城市困难群体就业。认真落实“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政策,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农村低保工作的新路子。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安排好受灾和困难群众生活。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落实最低生活待遇制度。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工作,认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围绕创建“平安永济”,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黑恶势力,切实加大命案的侦破力度,确保命案必破。不断完善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调处机制,努力提高处理信访案件的效率和效果,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继续加大基金会清欠力度。认真处理好城镇拆迁、农村征地、企业改制中涉及群众和职工利益的各种实际问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着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科普宣传,全面完成“四五”普法任务,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增强事业单位发展活力。继续加强广播电视、通讯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市尤其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共青团、残疾人、工会事业,做好老龄工作。统计、物价、民族宗教、气象、人防、史志、档案等各项工作都要取得新的成绩,形成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认真抓好为民工程建设。在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的同时,围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突出抓好十个方面的实事。一是公路建设工程,启动永卿路、白石路和临风路拓宽改造工程,彻底解决交通“瓶颈”制约问题。二是农村“两通”工程,再完成300公里农村道路建设,力争实现100%行政村通水泥(柏油)路、通客车。三是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启动黄河大道和东外环路建设,拓宽延长电机大街,完成涑水西街路面翻新工程。四是城市和农村居民吃水工程,再解决农村1.2万人的吃水困难,完成城市供水水源地二期扩建工程。五是安居工程,启动柳园住宅小区(世纪花园西侧200亩)和学府花园住宅小区(城北中学南侧200亩)建设。六是生态环境工程,完成柳园和污水处理场建设任务。七是城乡居民增收减负工程,在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全面免征农业税,足额兑现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资金;千方百计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并根据财力情况,逐年兑现各级已经出台的干部职工政策性补贴;进一步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八是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全年力争使农村5000个劳动力输转到

二、三产业,为城镇职工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九是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工程,实施东北腹地排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面积5000亩,力争完成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十是农村卫生工程,开展卫生示范村创建活动,继续抓好农民健康体检、填埋式垃圾场建设和农村改厕工作。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执政能力。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要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水平,更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改进经济管理方式方法,真正把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要把财力、物力更多地放到解决民生问题上来,把精力、注意力更多地放到加强社会管理上来。凡是能交给市场运作的事情,政府决不包揽;凡是能用经济手段解决的问题,决不用行政手段。要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做到用招商引资的钱发展经济、用市场化运作的钱搞城市建设,竭尽全力办一些顺民心的实事、得民心的好事、暖民心的难事。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做到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和文明执法。要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政府内部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职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

加强政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和各种应酬,把主要精力向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倾斜,向基层和基础工作倾斜,向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倾斜,向督促检查和狠抓落实倾斜。要严格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着力从组织、流程、人员、任务、时限等方面,构建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努力做到各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见实效。在政府机关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公务员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自加压力,敢于争先,专心致志地干事创业,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群众和实践检验的政绩。

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以治理“三乱”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软环境整治力度。要从投资者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影响软环境建设的重点问题抓起,从体制上和机制上给以保障,积极探索建立软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建设“诚信政府”活动,推动诚信社会环境的形成。继续深化行风评议工作,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杜绝各种推诿扯皮、吃拿卡要和“中梗阻”现象,确保政令畅通。及时发现并严肃查处破坏发展环境的典型人和事,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热情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始终坚持廉洁从政。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贯彻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及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述职述廉等各项制度,更好地用制度来规范权力运作,约束干部从政行为。重视和加强公务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努力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公(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开始了新的征程,新的机遇带来了新的希望。要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全国、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运城市一届人大七次会议和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把时代的召唤当作前进的动力,把崇高的使命化为积极的行动,以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作风,适应新形势,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再攀新高峰!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创造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而共同努力奋斗!

第12篇:政府工作报告

———2000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xx总理朱镕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xx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1999年国内工作回顾1999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发图强,努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国民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预期目标,经济结构有所调整,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农业生产获得好收成,种植结构开始进行调整。工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持续增长,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减少了市场滞销产品的生产,产品销售率稳定上升。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20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67亿元,增长77.7%,都创造了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大多数行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效益好于上年。国家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15 01亿元,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1377亿元。金融平稳运行,货币供应和信贷总量继续增长。外贸出口从7月份开始大幅度回升,全年达到19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上年略有减少,但保持了相当规模。人民币汇率稳定,国家外汇储备年底达到1547亿美元。整个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取得重要进展。政企分开步伐加快,中央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的工作基本完成,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重点国有企业的改组继续推进,组建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企业内部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的工作进一步加强。通过兼并破产、改组联合、债转股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的亏损户,有了显著减少。纺织行业提前一年实现三年脱困目标,其他行业也出现了增盈或减亏的好势头。东北三省等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有了重大转机,扭亏增盈成效显著。这些进展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说明中央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是能够实现的。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加快,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得到加强。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比上年扩大47。4%,增幅之大是多年来没有的。教育改革迈出新的步伐,素质教育逐步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明显加强。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计划生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成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新的进展。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的斗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社会稳定。廉政建设和反~斗争取得新的成果。国防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从去年7月1日起,国家较大幅度增加了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包括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水平、失业保险金水平、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水平提高30%;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提高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补发拖欠的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统筹项目内的养老金;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标准等。落实这些措施,国家财政共增加支出540多亿元,全国有8400多万人受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考虑价格下降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3.8%。贫困人口减少800万人。国家增加了法定节假日天数,既促进了消费,又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去年,我们隆重庆祝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顺利实现了澳门回归祖国。这两件大事,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的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去年我们坚决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国驻南联盟使馆的野蛮行径,沉重打击以李~为代表的台湾~势力的嚣张气焰,果断处理“QQQ”邪教问题,这些斗争取得的重大胜利,具有极其深远的政治意义,为我们从事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明显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中央正确把握经济走势,在去年二季度经济出现下滑的关键时刻,果断作出了增发国债、增加居民收入等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要决策,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鼓励投资、消费、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和效益回升发挥了重大作用。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既积累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丰富经验,又取得了遏制通货紧缩趋势的初步经验。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全国上下努力奋斗的结果。广大干部群众面对各种困难,坚定信心,知难而进,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发挥了主动精神,付出了辛勤劳动。这里,我代表xx,向奋斗在全国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以及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与支持祖国建设和统一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很突出,劳动就业压力增大,农民收入增长减缓。许多领域和单位管理松懈,效率低下,损失浪费惊人,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有些政府工作人员漠视群众疾苦,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等问题比较突出。有的政策在一些基层没有得到认真落实。一些消极~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遏制。有的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各位代表!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是全面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关于今年工作的总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继续执行中央关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13篇: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政府工作的回顾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一年,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一年来,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压苦干,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总量比“十五”末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77亿元,是“十五”末的3倍;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45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是“十五”末的3.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全社会用电总量26.8亿千瓦时,是“十五”末的1.7倍;各项存款余额35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余额239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加214亿元和13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55亿元,比“十五”末增加17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0300元,是“十五”末的1.8倍。我市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市第11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百强县第17位,处于全省经济强县第一方阵。

--转方式调结构迈出坚实步伐,产业优化升级取得新成效。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五”末的9.5:55.7:34.8调整为7:56.1:36.9。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即发盛宝纺织、雪达现代产业基地等项目相继开工投产,我市通过中国针织名城复评。海立美达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青岛五市首家本土上市企业。即墨老酒产业规模和效益同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950家,比“十五”末增加419家。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9%,比“十五”末提高14.3个百分点。新创红领女装等青岛市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20个,总数达到158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9个、中国名牌产品7个。新增琴岛电器等10家青岛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亨达集团成功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专利申请量900件、授权量260件,均居青岛五市首位。先进制造业迅速崛起。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功能区核心区基础设施实现“九通一平”,累计引进总投资38.8亿元的重点项目30个,其中青岛汽车零部件等3个项目投入生产,海誉改装车等10个项目建成主体。扬帆船舶制造项目累计投入15.5亿元,舾装码头、船体车间已经完工,首制船交付使用。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港中旅青岛海泉湾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民俗旅游、工业旅游、乡村体验旅游蓬勃发展,旅游形象推介卓有成效。海尔物流建成运营,闽龙钢市交易量达到200多万吨,青岛国际钢材城开工建设,现代物流业发展进一步提速。利群商业广场、利客来超市加快建设,各类市场完成交易额757亿元,其中即墨服装市场达到124亿元,市场商贸业持续繁荣。新引进光大、兴业等商业银行,成立吉诚小额贷款公司和政策性担保公司,全市金融机构发展到46家,工作报告《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河海新能源项目开创我市利用海水和污水资源集中供热、制冷的先河,昌盛科技项目建成国内首条最大尺寸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奥博新能源、太阳能科技产业基地、宏耐大动力电池等项目相继开工,为转方式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

--定向招商取得历史性突破,对内对外开放实现新跨越。全年吸收到账外资3.5亿美元,增长86.2%,总量居青岛五市第一位,比“十五”末翻一番;实际利用内资130亿元,增长33%,是“十五”末的2.1倍;外贸出口30亿美元,增长23.4%,是“十五”末的1.5倍。大项目主导地位更加突出,新引进过千万美元外资项目26个、过亿元内资项目78个。一批事关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项目相继签约、开工和投产。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落户我市,建成后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青岛捷能汽轮机项目正式签约,庄明核电及重型容器锻造项目顺利奠基,填补了我市装备制造业的空白。温泉国际会展度假城22万平方米博览中心建成主体,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会展中心。港中旅五星级酒店、海洋温泉中心和海鲜大世界主体完工,大型演艺中心进展顺利。太阳能光伏产业园6条超薄晶体硅电池生产线加紧建设。国家海洋科技实验室完成高性能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主体工程。香港高迪数码、振邦化纤二期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城市建设与管理启动年开局良好,城市功能形象有了新提升。扎实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三年攻坚活动。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7.7%,比“十五”末提高8个百分点。城市规划体系更加完善。深化城市总体规划,调整田横组团规划,完成城市中心区、鳌山温泉组团重点区域和鹤山路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开展城市综合交通研究,编制“两河”景观整治规划、商业网点规划和鳌山湾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城区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98.5%。重点建设项目快速推进。德馨大厦、宝龙城市广场初步展现地标形象,金融大厦、世贸大厦、正大商业广场、即发科技大楼等陆续开工,十大建设工程进展顺利。三大城区出入口改造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坊子街区域回迁安置房主体封顶,解家营等城中村改造安置区正式启动。新汽车站建成主体。城市服务功能持续增强。完成蓝鳌路大修、长江二路整修等工程,新建长江一路等城区道路,实施振华街与嵩山二路等4处路口渠化,城区交通状况明显改善。高标准亮化鹤山路部分路段,实施嵩山一路等道路照明工程。绿化华山二路等5条道路,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7%。新建改建供水管网49公里,改造一户一水表3000户。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50%,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55%,分别比“十五”末提高30个百分点和35个百分点。完成港中旅110千伏变电站和温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架设改造田横线、温泉线。升级即发污水处理厂和西部污水处理厂,铺设污水管网22公里。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集中整治违章建筑、乱停乱放等行为,规范升级户外广告。发挥12319热线功能,完善城市管理快速反应体系。推进城管体制创新和执法重心下移,初步形成属地管理为主、部门齐抓共管的大城管格局。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鳌山卫、蓝村等重点中心镇聚集效应不断增强,小城镇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末的47平方公里发展到60平方公里。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开创新局面。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全市粮食总产量53.7万吨,连续七年增产丰收。完成西北部4.5万亩现代农业电气化示范区建设,新发展设施农业1120亩。三大农业园区的服务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海珍品健康养殖基地3200亩高标准养殖池投入生产。正大生猪产业链项目开工建设。建成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40个。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8个,新创国家有机食品4个。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改善。继续组派50个农村工作队驻村帮扶。新完成176个村庄“五化”建设。实施大田路罩油工程,改建扩建蓝王路、田新线等道路,新修通村公路119公里。完成90个村庄自来水设施改造和5处镇集中供水工程,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率达到50%。综合治理流浩河、桃源河,实施823个农田水利项目,扩大改善灌溉面积10.5万亩。完成造林1.4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1.8%。建成七级等4个电气化镇和125个电气化村。村庄管理更加规范。建立完善村务公开日、民主议政日、机关干部下访日、基层调解日“四日合一”工作体系。稳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法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更加健全。发放小麦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资金1.63亿元。设立1400万元现代农业贷款贴息专项资金,帮助农户贷款2.1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2亿多元。新培训农村劳动力3.6万人,向二三产业转移2.75万人,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

第14篇: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0年和“十一五”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跨越发展、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和谐共享”的总体要求,创新克难,锐意进取,全面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8亿元,增长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7亿元,增长3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9.5亿元,增长18.9%;实际利用外资16.1亿美元,增长12.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75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10800元,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2.3%;单位GDP能耗下降4.3%,化学需氧量削减2.6%,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

(一)转型升级迈出大步

新兴产业增势强劲。出台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全市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27.2亿元,增长106.1%;实现销售1100亿元,增长45%。优势产业扩量升级。装备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实现销售3350亿元,丹徒重型装备等3个园区成为省特色产业基地,新增3家销售超百亿元企业;完成技改投资650亿元,增长27.9%。科技创新力度加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36.1%,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3%,年专利申请量突破万件,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市”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现代服务业亮点频现。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40%。软件产业营业收入103亿元,增长56.5%;服务外包执行额1.6亿美元,增长159.4%;文化产业完成投资36.7亿元,增长102.6%;镇江港建成亿吨大港,惠龙国际钢铁物流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商业城、八佰伴零售额均超10亿元;新增私家车

4.6万辆,增长50.2%。高效农业快速发展。新建1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句容现代农业产业园升格为省级园区。“三资”投入农业40亿元。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0万亩、农村“三大合作”组织412家、入社农户7.8万户。

(二)要素集聚成效明显

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京口软件园和润州特种船舶基地晋升为国家级;镇江科技新城建设快速推进;成功引进11家省以上研发机构和检测中心,成立省航空新材料等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增5家企业院士工作站,新建孵化器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新引进38个人才(团队),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8人进入省“双创”计划。12个央企项目落户,总投资322亿元;净增私个注册资本超1000亿元,增幅全省第一。发行企业债券76.3亿元,总量全省第一。中信银行、紫金保险分支机构落户,成立江苏银行镇江科技支行,新增2家村镇银行、11家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生态县实现全覆盖。

(三)城乡面貌变化显著

全市完成城建投资375亿元、拆迁779.4万平方米。新行政中心建成,体育会展中心“两馆”封顶,“三山”改造和金山湖景观工程基本完成,苏宁广场、万达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加速推进,大市口地下人防工程主体完工,完成老小区改造50万平方米。交通基础设施投入90亿元,创历史新高。沪宁高铁镇江段建成通车,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开通运营,京沪高铁、宁杭高铁、泰州大桥及东接线、338省道镇江段建设进展顺利;开通大运量公交3号线,建成丹徒新城等一批公交停车场。11个试点新市镇、50个试点新社区建设进展良好。全社会环保投入73.9亿元,市区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复核,丹阳、句容、扬中和丹徒通过国家生态县省级技术评估,33个镇通过国家生态镇省级考核。城市水利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基本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4%,全市森林覆盖率21.5%。

(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投入66.4亿元、增长33%,高出一般预算支出增幅5.4个百分点。新增城镇就业9.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7万人。推进社保制度全覆盖,新农保加快制度接轨,征地保障实施即征即保,30多万农民享受医保“同城同待遇”。完成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危改房和拆迁安置房等“五房”建设300万平方米。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列全国第31位。启动学前教育体制改革国家级试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组建市文广集团和报业集团,西津渡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在十七届省运会上获得52枚金牌,首次跻身省金牌奖励榜。公立医院改革进展顺利,完成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率先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降至4.7‰。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有效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平安创建成效显著,安全生产事

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九年“双下降”,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外事、侨务、对台事务、统计、民族宗教、地方志、档案、防震、老龄、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慈善和残疾人等事业得到加强。国防教育、人民武装、双拥、国家安全工作取得新成绩。对口援建四川地震灾区三年任务两年全面完成,援藏援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五)自身建设继续加强

新一轮市县、乡镇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城市社区、农村“两委”换届工作全面结束。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01件、政协提案492件。充分听取和吸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依法行政和廉政工作扎实推进,“五五”普法目标顺利完成,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全面实施。公共财政建设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加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市政府“12345”公开电话接听群众来电22万余次,及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中国镇江”政府门户网站获全国绩效评估第17名。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为“十一五”发展划上了圆满句号。五年来,我们勇于开拓创新,奋力攻坚克难,引领全市人民共建美好家园。今日的镇江,山清水秀、生机勃勃,人心思上、和谐稳定!

这五年,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均量指标、科技综合实力居全省前五,跻身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33位。同“十五”末比,GDP实现翻番、人均超过9000美元,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9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倍。

这五年,发展活力不断增强。277户市属企业改革任务基本完成;29个央企项目落户,总投资872.3亿元;实际到位外资60.5亿美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达57%;新增上市公司10家、创投公司7家。率先试点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成立全省首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成功引进6家银行分支机构。

这五年,城乡面貌发生巨变。累计完成城乡建设投资超过1000亿元,拆迁总面积1950万平方米,其中市区突破1100万平方米。“三铁一桥”建设开启同城时代,“南城北水”建设全面推进,“青山绿水”工程加快实施,建成区面积扩大22平方公里,奠定了山水花园城市的基本形态。各辖市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新市镇、新社区、新园区建设完成投资超100亿元,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612万平方米,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万顷良田”建设全省领先。

这五年,人民生活加快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人均储蓄增长近1倍,消除了农村人口绝对贫困现象。实现全面小康省定目标值。荣获首批“中国创业之城”称号。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体系基本建立。

这五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连续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大爱镇江”等成为镇江文化新品牌。第五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科技强警示范城市”、“中国最关爱民生的城市”和“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等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与历届领导打下的良好基础分不开。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向驻镇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垂直部门和驻镇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镇江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镇江的发展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整体实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支撑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推进不快;少数城建项目进展较慢,城市的功能和品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偏小,教育、医疗、住房、收入、保障等民生问题需要继续改善。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展望

根据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未来五年,虽然我们将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和各种新情况,但总体上仍是我市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转型升级的关键攻坚期、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提升期和人心求富思变的安定发展期。我们将坚持“与苏南其他城市同步迈入基本现代化”的目标定位,走有镇江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径,到2015年,全市GDP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力争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GDP接近2万美元;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1万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3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城市化率力争达到70%。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奋力拼搏,把镇江建设成为:

产业发达城市。着力构建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高效农业为主体,技术领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体系。创业创新城市。全社会形成创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保障机制和人才支撑,建成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和创新型城市。

山水花园城市。中心城区形成“一体两翼多中心”的新格局,呈现“山在城中、城在园中、房在绿中、人在景中”的新局面。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就业社保五个一体化,展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欣欣向荣的乡村新貌。

幸福和谐城市。进一步增强全市人民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幸福感,让城乡大地处处充满爱意、彰显文明、涌动幸福。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社会保障“双覆盖”。城乡居民“劳有所得”、“住有宜居”、“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善养”,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

三、奋力做好2011年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省有关会议和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主题,突出转型升级主线,致力强市富民主要任务,满怀信心、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团结拼搏,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GDP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38%,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41.5%;单位GDP能耗下降3.5%,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完成省下达任务。

工作中,我们将全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保障需求

大力扶持创业。加快培育新时期创业文化,增强市民的求富意识和风险精神,建成国家创业型城市。新发展私营企业6000户、个体工商户9000户,新增注册资本500亿元。继续完善四级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成功扶持创业4000人、带动就业3.5万人。着力提高居民工资性、经营性及财产性收入,建立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加快富民步伐。

广开就业门路。完善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基本建成“充分就业市”。新增城镇就业4.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万人;接收本科毕业生1万名以上,新培养紧缺型高技能人才5000名,本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创造更多的公益性岗位,为大龄和缺少技能人员、“农转居”新市民等提供就业机会。

提高保障水平。完善保障体系,将灵活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等纳入城镇社会保障范围。狠抓社保扩面征缴,确保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健全城乡低保自然增长机制和困难群体物价补贴响应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加大住房保

障力度,建设拆迁安置房6.4万套、公共租赁住房1万套、经济适用住房3000套、廉租住房400套。推动老龄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站点覆盖率分别达80%和30%。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增长需求

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认真落实现代服务业两年翻番政策,力争营业收入增长50%以上。加速提升现代物流业,建成2个交易额超100亿元的物流基地。完成新兴商贸业发展规划,高标准打造“一主五副”商贸中心,切实推进14个城市综合体和2个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园建设。新增软件类企业100家。推进国家级“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建设,争创1家5A级旅游景区和1家五星级旅游饭店。引进1-2家股份制银行,组建2家村镇银行、10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5家以上股权投资机构,力争成为省债券融资试点地区。推动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五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1600亿元,增长50%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3%;当年投资力争翻番。以争创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八连冠”为抓手,集中60%以上市级科技经费实施新兴产业重大科技专项。新兴产业科技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以上,引进培育研发检测机构10个以上,高标准建设镇江科技新城,新增各类孵化器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实施新一轮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引进30名以上领军型人才(团队)和1300名硕士以上人才,新兴产业人才引进数量占比达到60%以上。加快“两化融合”步伐,推动300家企业转型升级。继续实施“千百亿工程”,力争五大主导产业销售突破4000亿元,新增1家销售超百亿元企业。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优质粮油、健康肉奶、特色水产、高效园艺、生态经济林业和观光农业等六大产业。力争创成2个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园,建成现代农业园区20万亩,新增高效农业22万亩、设施农业8万亩、农业龙头企业20家以上。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完成水利投资30亿元,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推进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建立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创意农业和品牌农业,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50个,抓好“菜篮子”工程,确保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

实现开放型经济新发展。大力推动境外上市、增发、并购等利用外资方式,力争引进10家以上世界500强企业的分支机构,引进一批行业领先的重大外资项目、研发中心和地区销售中心。继续把招引央企作为重点,引进一批超10亿元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吸纳民资350亿元,增长35%以上。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加快各类创新要素向开发区集聚。发挥18个省以上出口基地(企业)示范作用,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鼓励有实力的企业 “走出去”。进一步发挥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在扩大开放中的积极作用。

(三)彰显山水花园特色,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宜居需求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开放建筑市场,强化规划、设计和施工中的人性化元素,全市完成城建投资560亿元。

完善城市功能。南徐新城投入100亿元,商务A区全面交付,商务B区全面启动,职工文体中心全面竣工,主次干道全部建成,高铁站场、体育会展中心主体竣工,花园城基本成型;北部滨水区投入27亿元,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启动西津湾、文化艺术中心和金山湖旅游配套工程,滨江风貌初显;官塘新区投入50亿元,实施安置房项目及路网工程,拉开基本框架;老城棚户区改造投入10亿元,改造所有“城中村”;丹徒新城投入35亿元,加速与主城无缝对接;大港滨江产业新城投入100亿元,完善新区功能;加快各辖市城区、11个新市镇和50个新社区建设,推进“万顷良田”工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沪宁高速公路镇江收费站南移,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完成泰州大桥及东接线、338省道镇江段等主体工程,开工建设镇丹高速、扬中四桥及接线等项目。

提升人居质量。加快更新改造,提升城市品质,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全面启动“绿化美化家园”工程,因地制宜种花种草、种植彩色苗木,建设花园式工厂、社区和学校。完善住宅小区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完成金山水厂改扩建和区域供水工程。大力推动“智慧镇江”建设。发放市民卡100万张,完成44万户居民电表智能化改造。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难、行车难问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新辟和优化公交线路15条,更新一批公交车辆,新增各类停车泊位1万个;推进城市主干道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切实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加强生态建设。继续深化国家生态市创建,丹阳、句容、扬中和丹徒创成国家生态县,全市力争通过国家级考核验收。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全面完成“青山绿水”工程,绿化造林5万亩。全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区“黑臭河”问题,完成市区河道241个排污口整治,雨污分流管网全部接通。防治工业废气污染、餐饮业油烟污染、机动车尾气超标排放和工地扬尘污染,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坚持低碳发展,狠抓节能减排,严格环保执法,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产能。切实保护饮用水源地,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的监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优化城市管理。落实大城管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实施市容市貌精细化整治,重点解决群众投诉较多的露天菜市场问题,新建14个、改造5个室内菜市场。加大违法设施、违章建筑拆除力度。狠抓建成区道路一体化保洁、渣土运输及建设工地管理。加快完善市政公用配套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新建4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

(四)加快发展文体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全力推进文明创建。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不断提升市民素质,打造“大爱镇江”和志愿者服务等特色品牌。依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快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硬件达标,建成市科技馆和档案馆。

扎实推进文体惠民。开展“欢乐家园”和“我们的节日”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举办“2011镇江音乐季”。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一批特色文化广场、图书馆和文化站室。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城乡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超过90%,每万人拥有健身点5个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超过30%。

做大做强文体产业。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影视演艺、旅游文化和出版印刷等四大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提升市文广集团、报业集团实力,力争吸引1-2个全国知名的文化企业落户,完成一批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构建以市体育会展中心为核心的产业链。

(五)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

优化教育卫生服务。深入贯彻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意见,扎实开展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东方技校等一批职校整合迁建,完成“校舍安全工程”19.4万平方米,支持在镇高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成市二院整体迁建、精神卫生中心异地新建和妇幼保健院整合,建成市一院内科医技楼和中心血站综合楼。全面完成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提供安全保障服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巩固“平安镇江”创建成果。启动“六五”普法,建设“法治镇江”。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责任,杜绝重大事故发生,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创新特殊人群和外来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严格规范小旅馆等“九小场所”管理。启用新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强化信访大格局建设,健全“大调解”机制,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延伸社会公益服务。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完善人口公共服务体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强国防教育和人民武装工作,深化军民共建,力争全国双拥模范城“六创”成功。继续开展对口支援。认真做好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和科协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需求

新形势、新任务呼唤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更要求全体公务人员实时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恪守一心为民的职责。人民政府必须对人民高度负责。全体公务人员将始终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带着感情履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倍加珍惜为民干事的广阔舞台,倍

加珍惜自己人生的宝贵时光,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时刻把维护群众的利益抓在手上,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放心、使人民满意。

锤炼锐意创新的品格。工作中多一些开放、少一些保守,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始终保持争创一流的志气、敢为人先的锐气、求新思变的勇气。创新发展思路,提升转型升级的能力和水平;坚持走群众路线,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实效性。浓厚真抓实干的氛围。倡导“为民多吃苦、为民作奉献、为民埋头干”的风气,敢于负责、勇挑重担、真抓实干,始终把重点放到推进强市富民上,把精力集中到解决具体问题上。对群众合理的利益诉求,尤其要有决心、有恒心、有耐心加以解决,以真心换民心、以诚意得民意、以毅力聚民力,形成心心相印、同心干事的生动局面。

弘扬高效清廉的作风。做事雷厉风行,工作干净利落,以高效率保证高质量,以快节奏推动大发展。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工程招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廉政建设,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切实加强审计监察,严格控制公用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将有限的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始终保持勤政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

各位代表,形势催人奋进,前景令人期待!让我们在中共镇江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为把镇江建设成为产业发达城市、创业创新城市、山水花园城市、幸福和谐城市而努力奋斗!

第15篇: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旗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我旗在压力中抢抓机遇、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在逆势中赢得主动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大、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等诸多困难,我们在盟委、行署和旗委的正确领导下,

团结带领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较好地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全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7亿元,增长10%;财政收入完成28.5亿元,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亿元,增长3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629元和11122元,分别增长9.6%和13.1%。万元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之内。

(一)农牧业稳步发展。全旗农作物总播面积2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2亿公斤。大力推进井灌区地下水采补平衡工作,压缩耕地1.9万亩,封闭井灌区水井30眼。推广配方施肥15万亩,小麦、玉米、棉花等高产示范面积达到5.8万亩。实施节水灌溉技术改造农田8.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万亩。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沙产业,新建温棚150座,推广种植温棚沙葱215座、大田沙葱251亩,年产沙葱186万公斤。人工接种肉苁蓉6万亩、锁阳1.5万亩。畜牧业保持健康发展,六月末牲畜总头数121万头(只),农区舍饲养殖规模达到66万头(只)。扶持新增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圣牧高科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重大产业化龙头项目落地实施。大力培育农牧区经济合作组织,新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43家,全旗合作社总数达到117家。积极打造阿拉善超级白绒山羊产业,加大阿拉善双峰驼产业保护开发力度。阿拉善肉苁蓉、锁阳通过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认真落实惠农惠牧政策,落实各类补贴资金4.3亿元,惠及全旗4.7万农牧民。

(二)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面对企业开工不足、产品价格下滑、产品销售不畅等不利因素,我们采取了取消8项、免征6项、降低3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暂停收取煤炭维简费、煤炭矿产资源补偿费4889万元,补贴重点用电企业电费317.9万元,为11户企业落实环保、节能和技术进步等资金3093万元,协助43户企业融资贷款23亿元等一系列措施,减轻了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增强了发展活力。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组建成立了自治区级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了一体化发展。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提升工业园区配套服务能力。投资1.8亿元实施了腾格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维修改造、中水处理厂续建、生产配套服务中心道路、固废物处理等基础设施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投资2.3亿元实施了敖伦布拉格产业园区市政道路、供水、绿化、通讯等工程;改造提升了巴彦诺日公花岗岩矿区道路;投资2亿元实施了巴彦浩特环保型工业园水、电、路、供热、供气等工程。各园区配套设施功能进一步完善,承载力得到增强。以发展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及新材料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6.4%。庆华腾格里精细化工、金石镁业高品质镁合金两个投资过百亿元的自治区重点项目一期工程进入试生产,累计完成投资148.5亿元;双翼陶瓷一期日产4万平方米高级彩釉墙地砖、瀛海日产2500吨水泥项目具备生产条件;银星风电二期、晟辉能源30万千瓦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实现并网发电;阿拉善空天飞行器项目完成投资26.7亿元,第一艘飞艇正在组装;庆华百灵180万吨煤炭技改项目投入生产,太西、宁发“井改露”项目有序推进,煤炭矿区综合整治顺利实施,全年煤炭销量达到1214.9万吨。全旗工业增加值达到110.9亿元,增长11.4%。完成612.8公顷工矿废弃地复垦任务和2749宗农牧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加大地质勘查力度,投资2.3亿元,实施了122个资源勘查项目,黑山煤田、岳家井煤田探明资源量16.6亿吨,14个商业勘查项目具备探转采条件。

(三)第三产业活力增强。实施了福因寺旅游区综合改造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2亿元,景区建设初具规模,即将投入运营;天鹅湖旅游景区完成升级改造投入试运营;广宗寺旅游区实现市场化运作,编制了《广宗寺宗教文化旅游区改造提升规划》。农牧家游蓬勃发展,星级标准化建设顺利实施。成功承办中国越野汽车拉力赛(阿左旗段)和举办阿拉善玉·奇石文化旅游节、越野e族英雄会、骆驼那达慕大会三大品牌节庆活动,对外影响力日益扩大。阿左旗成为越野e族英雄会永久举办地

第16篇:政府工作报告

同心协力 再鼓干劲 为把永安建设成农业大镇、工业重镇、旅游名镇而不懈奋斗 在高坪区永安镇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2011年11月29日)

秦 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永安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敬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在过去的五年里,永安镇人民政府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围绕富民强村这个中心、抓住两大园区和基础设施两项关键、实现了幸福指数、产业发展和百姓增收三大突破,推动了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上届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2007年以来,我镇先后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优秀示范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乡村旅游

—1— 示范乡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乡镇‛、‚平安建设先进乡镇‛、‚特色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同时青林村也先后荣获‚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四川省文明村‛、南充市‚产业人才开发示范村‛、‚新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十强村‛和市‚廉政文化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五年来,我镇先后受中央、省、市、区表彰40余次,干部群众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直认可。

在这五年里,我们致力于项目建设推动,工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五年来,我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无到有,园区面积发展到0.9平方公里,并于2007年正式挂牌成立永安工业园区,永安工业园区和都京工业园区、航空港工业园区一起,构成了高坪区‚一园两翼‛工业发展框架;五年来,我们先后引进了市列重点企业兰天化工、鸿达管桩厂2家投资过亿的大型企业和5家投资过百万的中小企业;协助辖区内中小企业顺利完成技改;配合搞好了220KV变电站主体施工和塔基建设工作,逐步建立起了以化工、建材、食品为主导的支柱产业。2011年底,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3.2亿元,营业收入达到2.6亿元,财政税收突破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固定投资5.4亿元,与五年前相比,分别增长了72%, 67.1%,63.8%和57.3%。

在这五年里,我们致力于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呈现新的亮点。建成了在全市享有较高赞誉的青林村柑橘示范园1100亩,并通过套袋、嫁接枝等技术,不断更新品种,提升

—2— 了柑橘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2011年,青林村被农业部评选为全国‚一村一品‛(柑橘)示范村;引进了南充大百合高科技农业公司流转土地1200亩、投资1200万元在青林村搞现代农业开发,引导广大农户向集约化、现代化转型,开启了集约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新的尝试;利用了沟域村社土壤、地形特点,大力培育干果、养殖、蔬菜等高效增收农业,临江的蔬菜、共和的核桃、卫星的生猪和永乐的水产养殖已形成一定规模,连片面积均达到200亩以上,具有较大发展潜力;2011年底,特色农业占全镇农业产值比重上涨了30个百分点,促进农民增收800元以上,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50元,年均增长14.3%。

在这五年里,我们致力于观光旅游开发,休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以青林千亩橙园为依托,突出农家风光特色,挖掘历史古迹和嘉陵江曲流等资源潜力,创新思路,规范管理,成功打造了青青青林村旅游风景区;开放了‚红旗农庄-千亩橙园-渔夫栈道-沧桑园-张澜故居-嘉陵曲流‛等旅游路线,建成高规格农家乐18家,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余万元;顺利举办了五届橙花节和两届橙果节。2011年,青林橙花文化节被中国节庆研究会评选为‚中国最佳自然生态旅游节‛。

在这五年里,我们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渠管网日益完善。始终坚持以道路建设为经济发展先导,新修村道水

—3— 泥路共计21公里,泥结碎石路5.4公里,土路8公里,便民道3000米,辖区内道路里程突破40公里;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整治山坪塘、河堰15处,新建提灌站1座,水渠4000米,铺设管网3000米,整治旱河200亩,调型土地1000亩,修砌堡坎20余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在这五年里,我们致力于民生工程改善,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主动对接区劳保局和市内、镇属招工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劳务信息网,五年来,共向三环电子厂、运城鞋业、兰天化工等大型企业输送务工人员近700名,全镇外出务工人员达到3000人,年创劳务收入6000余万元。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全镇新农合参合人员达到99.7%以上;500余名城镇居民纳入到了养老、失业保险保障范围,351人纳入低保、五保供养范围,五年里,共发放低保、五保资金170余万元;扩大了大病医疗和贫困临时救助范围,共为64名困难户发放救助资金近20万元,大病医疗救助20余户,走访慰问200余次,发放慰问资金20余万元;认真落实惠农相关政策,每年打卡直发退耕还林、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综合直补款100余万元;认真落实了独生子女奖扶、免费婚检孕检等政策,三结合帮扶户18户,独生子女奖励扶助108人,年发放奖扶资金8.2万元,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81.23%。

在这五年里,我们致力于新农村建设,城乡周边环境明显改善。突出集镇建设和功能完善,新建了多功能的综合市场,

—4— 个体商户进驻率达100%,新场镇搬迁工作完成整体规划设计;2011年底,各村基本形成了带状-团状聚居点,投资200余万元对道路、水、电、沼气、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齐全,公路沿线房屋实行风貌整治300余户,外墙刷白60000平方米,村容村貌、民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新建房屋400座,建筑面积共计2万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0平方米;新建垃圾池30余座,开展自愿环卫活动70余次,清运垃圾至中转站2000余吨,场镇、民居和公路沿线卫生状况明显好转。

在这五年里,我们致力于治安纠纷排处,社会局面稳定和谐。健全了信访工作机制,探索出了领导接待日、驻村干部下访等一系列化解信访矛盾的制度;成功化解了兰天化工、管桩厂、220KV变电站、砂石场等信访矛盾,五年来,共接待来访群众近2000人次,妥善解决民生诉求300余起,协调处理了滕介柏、耿兆奎等一批疑难上访问题,辖区内未发生一例群体性上访事件;配合青居派出所建立了治安巡逻点,抽调了5名镇村干部成立治安联防队,定期排查走访,2006年以来,未发生恶性刑事犯罪、无黑恶组织团伙,社会和谐稳定;同时,时常敲响安全生产警钟,除‚3.5‛意外沉船事件外,未出现一例校园、烟花爆竹、食品、交通安全事故。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凝聚着全镇人民的智慧和力

—5— 量,展示了全镇干部群众‚不甘落后、奋力赶追‛的精神面貌。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全镇人民和关心支持永安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向参与永安发展建设的各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然,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的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差距。一是各村经济实体还不够壮大,增收途径较为单一,各村产业发展的规模也存在差距;二是园区发展资金不是很充足,招商引资的力度还有待加强,高产值、高税收、高就业的企业还偏少,园区发展急需拓宽领域,招引企业;三是工作推进速度还不够快,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工作方式方法还需改进;四是各村产业发展不够平衡,亮点产业的规模还不够壮大、投入不够多、分布零星,未形成集群效应。这些问题,我们都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措施,大力整改。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和具体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们加快推进永安工业园区建设,建成工业重镇的攻坚时期;是我们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建成农业大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启动新场镇建设,完善旅游设施,建成旅游名镇的冲刺时期。在这关键的五年里,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科学判断、增强信心。任务虽然艰巨,时间虽然紧迫,但在产

—6— 业发展方面,我们也存在较大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一是区委政府高度重视,根据区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区委将我镇工业园区定位为五年之内即将建成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百亿‛产业新城,属于高坪区‚一园两翼‛建设的两翼之一,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资金、土地政策将会适当地向我镇倾斜;二是区位条件好,土地供应量足,水、陆交通便利,距离城区仅11公里,航空港园区产业填充趋于饱和,都京工业园区土地供应紧张,市内大型企业在未来五年之内将逐步退城入园;三是产业基础已基本形成,工农业两大园区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完善,落户企业可快速进场、施工、投产;四是干部群众步调一支,有干劲,对征地、拆迁、土地流转政策熟悉,调处矛盾能力强。

展望未来五年,我镇的发展面临着许多的机遇和挑战。从机遇上看,随着航空港工业园区的饱和和城市周边工业用地日益紧张,我镇工业的发展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一园两翼‛和‚双百亿‛产业新城建设,无疑也是加快我镇工业园区建设的催化剂。从挑战上看,未来五年是我镇推进新场镇、工业园区建设的加速期,征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极易出现各类社会矛盾;同时乡镇竞争也日益激烈,尤其是东观、小龙、都京等发展势头迅猛,走马、马家、斑竹等乡镇快速崛起,我们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

虽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但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圆满完成既定目标。今后五年我镇的经济和

—7— 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行文建明工作法则,沉着应对‚四种考验、四种风险‛,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纵深推进‚两大园区、新场镇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三大工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文卫、安全、计生、保险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加快建设产业永安、休闲永安、和谐永安的步伐,早日把我镇建成农业大镇、工业重镇、旅游名镇。

总体思路是:坚持‚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两项关键,实现三大突破‛的工作思路,围绕‚一主干、两园区、三支线‛ 的E字形发展框架,借助区委、区政府实施的‚一园两翼‛建设、‚双百亿‛产业新城东风,努力建成‚南前沿线主干产业带;工业和现代农业两大园区;加油站至永立村、三元桥至永兴村、凉亭子至前进村三条支线产业带‛。根据各村实际情况,科学定位发展方向,争取到2016年,建成民主、临江、卫星工业区;青林现代农业旅游区;卫星、永乐、永兴养殖区;永丰场镇商贸区;临江、先锋、前进蔬菜种植区等几大产业示范区,形成工、农、商、旅游齐头并进的格局。

今后五年,我镇有以下几个具体目标:

到2016年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GDP年均增速位于全区前列,地方工农业生产总值、工业财政税收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年均增长12%以上,

二、三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工业园区规模企业填充饱

—8— 和,园区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投资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的不少于5家,百万以上的中小型企业不少于20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突破13亿元;村道公路里程达到45公里;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要在300万元以上;新场镇商贸功能基本完善,三年内完成新场镇搬迁及还房建设,集镇面积达到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

各位代表,目标催人奋进,顺利实现我镇未来五年的工作目标,我们一定要全力抓好“六个突出”:

一是要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推动。充分利用我镇便捷的交通和有利区位,抓住项目建设这根主动脉,以项目为支撑,靠项目要投入,靠项目求发展,始终把工农业项目建设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加快在建企业的建设速度,做好意向企业的进驻准备,切实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倾力为企业做好各项服务。

二是要突出抓好现代农业开发。紧扣城郊农业发展主题,落实各项扶农惠农政策,资金、政策多向园区农业、特色农业、集约农业倾斜;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土地流转,牢固树立‚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把各村农业做出特色、做出规模;组建更多作用发挥良好的专合组织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拉长农产品产业链,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大力开发沟域经济,结合山区沟域土壤、地形特点,深挖山、水、林、田等资源,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和观光业,打造特色鲜明的沟域经

—9— 济产业带;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整治山坪塘、河堰、水渠等灌溉设施,适当进行土地调型。

三是要突出抓好新村民居建设。建设现代化的城郊场镇,以南前线和三条村公路为框架,沿路建设聚居点,严把农村自建房手续的审批关卡,科学规划,引导农民尽可能地选择集中点进行建房;加快地质灾害户的搬迁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综合整治聚居点环境卫生,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等风貌整治工程,不断优化农村居住环境;健全聚居点道路、医疗、副食、娱乐、环卫、有线电视等生活配套设施,着力将村居建成功能齐全的现代小区;同时加强技能培训,启发创业思维,努力将我镇农民培育成懂技术、会经营、有创业胆量的新型农民。

四是要突出抓好民生工程改善。建立和完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搭建本地企业务工信息平台;做好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扩大新农合、养老、失业等各类保险的覆盖面,对符合条件的城镇居民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认真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政策,确保农村困难户人人有衣、有居、有食;及时足额打卡发放退耕还林、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综合直补款项;继续抓好计生工作,落实独生子女奖扶、免费婚检孕检等政策。

五是要突出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健全信访工作机制,落实领导接待日、首问责任制和驻村干部下访制度,时刻关注征地拆迁、社会保险、计生奖扶、村级财务等敏感性问题,动态掌

—10— 握上访人员的诉求和思想动态,确保矛盾纠纷和群体性时间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化解得了、处理得好;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防控建设,充分发挥驻镇民警、村治安巡逻员、镇安办干部的主体作用,建立邻里治安联防体系,打击黑恶势力,定期排查治安混乱区域和突出治安问题,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社会治安的满意度;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整治道路交通、水上船舶、森林防火、烟花爆竹、地质灾害、建筑施工、食品卫生、校园等安全隐患点,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活动,坚决避免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积极开展平安创建、道德模范、家庭美德等评比活动,进一步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六是要突出抓好行政效能建设。组织搞好年终镇村干部绩效考核评比工作,探索新方法、新措举,进一步健全上下班查岗、服务承诺和领导干部包村责任制度;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全面推行文建明工作法,创新工作理念,带着感情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加强干部队伍的理论学习教育,增强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加强作风纪律管理,应对‚四种考验‛,防范‚四种风险‛,努力建设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风险防控机制,严格执行《廉政准则》的若干规定,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对公开内容、时间、程序和方法进行规范,增强村务公开的实效性,建设阳光透明的村务账本。

—11—

2012年任务目标及工作安排

2012年,是能否实现我镇未来五年既定目标最为关键的一年,既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又是面临考验的一年,做好2012年的各项工作,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十分重要。

2012年政府工作思路是:坚持‚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两项关键,实现三大突破‛的工作思路,紧抓两大园区建设不松手,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场镇搬迁及还房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房屋的征拆迁工作。

2012年政府工作目标是:到2012年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不少于800万元(其中道路350万元,水利设施150万元,其他建设项目300万元);至少招引2-4家大中型企业落户园区;至少招引2-3个业主‚进沟‛发展种养殖业;至少培育3个生猪、水产养殖大户;工业生产总值达到3.5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8000万元;财政税收突破3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950元;各项经济指标增长12%以上。

在2012年的工作当中,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永安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将协助鸿达管桩厂加快厂房建设的步伐,规划建设园区内道路、水系、电网,场地平整等基础设施,争取明年初投产使用;动员

—12— 做好兰天化工二期工程周边26户居民的房屋拆迁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兰天化工正常生产;配合220KV变电站完成塔基、拉线等工程,确保国家电网正常投运;配合区委区政府与飞龙化工、顺城盐化等大型企业搞好协商规划,争取在明年启动两大企业的搬迁进驻工作;做好意向企业所征地农户的安臵补偿工作,保证土地供应量和进驻企业落户建设。

二是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工作。围绕‚产业发展和道路建设‛两大关键点,理清思路,把握方向,加快农业园区建设速度;进一步完善青林现代农业园区道路、水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冬菜、紫薯、生猪养殖等综合性农业开发基地,实现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变,力争明年全面竣工投产;重点做好青林村五星级农家乐的招商工作,在景点维护、宣传促销、上档升级上多做文章,提高农家乐的接待规格、增强农家乐的接待能力,提升农家乐的服务质量;继续搞好第八届橙花文化节的准备、宣传策划工作,扩大青青青林景区的影响力;加强柑橘园的管理和维护,发挥专合组织在生产、管理、销售方面的作用,改良品种,提高柑橘品质;重点扶持永乐、共和、临江、卫星等村的鱼、藕、蔬菜、养殖等新兴产业,争取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优质柑橘500亩,蔬菜300亩,藕田200亩,新增养殖大户10户。

三是新场镇搬迁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根据已规划的场镇建设方案,积极向上级申请安臵补偿资金,力争明年内完成政

—13— 府办公楼、信用社、学校以及农贸市场的建设,尽快启动场镇搬迁及还房工程及早为全镇人民打造一个良好的场镇环境;合理安臵老场镇拆迁户,把好还房质量关,妥善处理拆迁信访案件;公开招标,积极发动群众集资酬劳,完成民主、前进和永立3个村的村道公路硬化任务;协调完成临江、永乐等地质灾害户的搬迁工作,规划集中聚居点。

四是科教文卫及其他社会事业工作。要认真做好2011年度新农合资金的收缴工作,多动员、多宣传,全镇参保人数9500人以上,参保率达到100%;要认真做好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硬软件设施配备,保证教育投入相比2010年增长11%,完成国家‚两基‛迎检;周密布臵征拆地失业农民的安臵补偿工作,认真贯彻失业、养老等保险政策;多措并举,切实解决沙石场、纸厂等污染问题,保证良好的场镇环境;落实三结合、独生子女奖扶、免费婚检孕检等政策,全镇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85%以上。

五是综治安全、社会稳定工作。加大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及学校校园安全的督查力度,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确保全镇无失学儿童,不出现一例校园安全事故;认真做好自用船、砂石船、救生船的登记台账,及时周检、月检和年检,大力宣传水上救援、航行安全相关知识,确保不出现一例船舶安全事故;坚持村社邻里治安防范体系建设,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做到邻里和谐、社会稳定。

—14—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我们信心倍增;展望未来五年,我们豪情满怀,我们要加倍珍惜永安发展所遇到的机遇,在新的起点实现新的跨越。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镇人民,同心协力,鼓足干劲,为把永安建设成农业大镇、工业重镇、旅游名镇而不懈奋斗!

—15—

第17篇: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1月10日在石沱镇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舒兴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石沱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石沱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五年。镇人民政府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镇人民,齐心协力,真抓实干, 实现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快迅发展,圆满完成了镇第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谱写了加快发展的新篇章。过去的五年,是我镇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特别是在2008年行政区划调整后,“三农”工作稳步发展,镇域经济不断壮大。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实现9.084亿元,比2006年增长325.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82万元,比2006年增长9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16元,比2006年增长1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亿元,比2006年增长520.7%,经济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抓好蔬菜、榨菜、畜牧产业,每年蔬菜种植达15000亩,收砍榨菜27200亩,产量62000吨。认真编制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完成全镇14个村(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确权发证6050

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清理收到实效。14个村(居)两委严格依法换届选举圆满成功。切实加强建卡贫困户和扶贫资金管理,完成酒井、太和、歇凉等村的整村脱贫规划。圆满完成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着力打造“石沱船工”“石沱焊工”等劳动力品牌,常年劳务输出11300人,实现劳务收入1.2亿元。2011年农业总产值实现1.65亿元,比2006年增长60.9%。

森林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完成长江两岸森林工程建设造林面积12901.9亩。富广村生态水杉林示范片1300亩示范效果良好。协助区交委完成茶涪路(石沱段)通道森林工程建设,绿化面积近400余亩,绿化道路10公里;完成沿江公路绿化近20公里,绿化面积200余亩。绿化长江“百米景观林带”新造林323.73亩。实施富广村生态村建设造林3287.8亩。规范林地所有权承包流转,全额兑现2010年度土地流转资金30.59万元,完成历年森林工程的土地流转6312.335亩、1920户,签订流转合同659份。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五年来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不但投入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偿还了“三金”、公路建设等款项508万元,而且没有新增一分钱的政府性债务,实现了镇党代会提出的“政府性债务为零的目标”,实现了“吃饭与发展”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可以说,这五年是石沱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谱写了科学发展的新篇章。五年来,我们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增强了石沱发展后劲。

工业经济提速发展。五年来,共成功引进企业22个,协议引资23.383亿元,到位资金4.318亿元,2011年工业总产值实现7.434亿元,比2006年增长571.5%。新办微型企业达25户。

农村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五年来,维修水库大坝3座,累计整治维修山坪塘1968口,其中高标准61口,新建小型水源工程水池1口,

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塘坝5处,修复水毁工程53处,渠道清淤151.5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平方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座,恢复改善灌面6556亩,新增有效灌面152亩;新增蓄引能力1.195万立方米,改造中低产田土1860亩,推广农机756台,建沼气973口。完成三峡库区绿化带基本农田水利建设2387亩,累计投资480余万元实施田家沟水库除险加固,投资30万元完成三窍水库整治。完成三峡库区移土培肥二期工程及配套坡改梯工程。完成三峡工程后续工作生态屏障建设规划。

畅通石沱提档加速。全镇100%的村组实现公路通达,投资40余万元建成候车亭30个。五年来,共完成石酒公路、天府路、蔺酒路、烈火路、三窍路、青春路、酒井移民路等通畅工程43.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水泥路总里程达到了95公里。新建公路70公里,实现社社通公路的目标。完成了沿江高速公路石沱段,渝怀铁路复线征地拆迁工作。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一是加强集镇综合治理。投资35万元完成农贸市场2000平方米建设工程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投资4万元铺装人行道透水砖800平方米;投入10余万设置垃圾桶80个;投资20余万更换石沱场镇路灯线路及新安装路灯40盏; 改扩建石沱高墩河垃圾堆放池和新建酒井场镇垃圾堆放池各1座;完成集镇道路白改黑工程3.7公里。大力推进巴渝新居建设,规划编制石沱镇总体规划和集镇控制性详规。二是加强文化卫生事业建设。新建村文化活动室11个、村卫生室14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场所12个,高标准建设村(社区)“农家书屋”14个。投资102万元完成镇文化服务中心综合楼建设。三是团结、千秋、三窍、大山等村部分社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

重点项目服务到位。一是积极协助天宝寺水利工程、中石油天燃

气南干线石沱段和川气东送南川延长线石沱段的管道安装工程搞好占地调整。二是切实加强推动龙海石化重油项目建设,协助搞好项目及生活安置区的征地拆迁,全力做好了境内渝巴路复工,渝怀铁路二线、沿江高速、石沱水厂、石沱污水处理厂及重装石化产业布局规划等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可以说,这五年是石沱发展质量最高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谱写了和谐发展的新篇章。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有走民生导向,共富发展之路,坚持统筹兼顾、以人为本,不断提升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和安全感。

民生工程步伐加快。一是投资50余万元完成镇中心小学校3500M2塑胶运动场建设,投资40余万元硬化镇中心校及校园道路,投资220万元建成酒井小学留守儿童寄宿制宿舍楼1000平方米,动工修建石沱中心校留守儿童寄宿制公寓楼1500平方米。二是完成酒井五保家园外形装饰工程。完成镇敬老院建设,新增容纳五保老人68人。三是投资83万元完成富广长益人饮安全工程,投资33万元完成三窍人饮工程,投资38.51万元完成青春人饮安全工程,完成酒井水厂、大山水厂、太和水厂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设。四是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几年来未发生重大流行性病害。五是2011年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各类征(占)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人数达4510人,彻底解决了农村高龄人员“老有所养”的老大难问题。六是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及户改,农村建设用地复垦1126户,2396人,涉及项目9个,实施项目面积652亩。全镇已转户350人,目前转户工作还在有序进行。七是认真开展种粮综合直补和家电(汽摩)下乡补贴。八是启动100套5000平方米的廉租房建设。九是实施广播村村响工程,建广播播控中心1个,广播室14个。十是完成扶贫电视工程,发放扶贫电视276台,解决了贫困户无电视的困难。十一是认真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

成安装2120面“小锅盖”,切实解决了我镇边远地区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五年来,本镇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达80万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巩固两基成果。认真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和扶困助学工作,全面落实 “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推行学生营养行动。几年来,我镇教育工作成绩斐然。2011年,初中毕业生升入市重点高中人数达101人,居全区农村中学前茅。计生工作: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足额兑现国家奖扶政策、计生贫困户扶持政策、照顾生育政策等,全力推进计划生育工作上新台阶。卫生事业: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搞好重大疫病监测,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食品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不断健全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碘盐的普及监测多次获得区级表彰。国土建设和环保工作:按照中央紧缩地根的要求,认真搞好基本农田保护和土地规划调整与合理利用,坚持房屋建设实行“三到场”。按照“蓝天、碧水、绿地、宁静”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植树绿化环保工程。移民工作:全面完成农村移民220户1017人搬迁安置,完成集镇移民49户213人、占地移民7户23人和集镇单位的搬迁安置;完成库底清理和四期移民档案资料立卷归档。妥善解决175m蓄水13户、55人临水房屋搬迁安置和31户、115人三期地质灾害搬迁;彻底解决了团星2社的移民遗留问题,在保证移民利益的同时实现了移民群体的总体稳定。结合实际,编制完成三峡工程后续规划, 实现移民工作重心转向。林业工作: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顺利通过市、区级检查验收。切实加强退耕还林工程抚育和管护,长江两岸森林工程抚育管护和公益林管护率达100%,天保工程建设工作被评为全区一等奖,并纳入全区5个样板项目建设乡镇之一。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 “五好家

庭”、“三八红旗手”、“孝顺儿女”等评选活动。同时先后深入开展“唱读讲传”活动,积极参加“龙凤呈祥”闹元宵龙舞比赛、区三届运动会,均取得好成绩,广大群众精神文化更加丰富。

社会管理收效明显。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活动,高度重视校园安保工作。重点搞好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建党90周年期间的信访维稳工作。严格落实首接首问和领导接待日制度,扎实开展干部大下访活动,有效地将信访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一线。全镇下访干部达258人次,走访群众达408人,排查处置矛盾纠纷1220件。五年来,共发生刑案149件,破获49件,抓犯罪嫌疑人获8名,抓获网上在逃人员2名,立治安案件105起,治安拘留15名;发生民事纠纷1382起,调解1382起,调解率为100%,调解成功1342起,调解成功率为97.1% 。“五五”普法圆满完成。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知识的宣传,定期对重点时段、重点部位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排查处理各类安全隐患。共排查出一般隐患451处,已整治451处,整治率100%。五年来,无重特大案件和安全死亡事故发生。

与此同时,五年来,我镇统战、老年、科普、档案、畜牧、老龄、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统筹发展,都取得了新进展。可以说,这五年是我镇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镇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是战胜各种困难、应对各种挑战、不断夺取新胜利的五年,是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升、镇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镇党委领导的结果,也是全镇各单位、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同舟共济、群策群力、扎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3.2万石沱人民,以及所有关心支持石沱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的取得固然可喜,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在发中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四是招商引资难,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缺乏重大项目支撑,培育经济增长点和后续产业任务仍然艰巨;五城镇人口规模较小,集聚功能不强,缺乏按功能和空间布局的内在合理性,发展水平与潜能不相符;六是随着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矛盾纠纷增多,维护社会安稳压力增大;七是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部分农村水利设施普遍存在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递减等问题,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安全;

一是经济总量相比兄弟处镇较小。在全区叫得响、有棱角的亮点工作不多,特色产业培育力度不够,招商引资项目数量少,工业项目创税能力差,财政支出压力大;二是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的则依然停留在原有水平上;三是思想观念与新形势新任务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四是部分村级班子相对薄弱,后备干部匮乏;五是干部作风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困难和问题已经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正在采取有力措施,逐项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部署

今后五年,我们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石沱的发展面临许多重大发展机遇和挑战。但总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石沱发展面临众多重大历史性机遇。一是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二是三峡移民后续工作政策的机遇;三是涪陵大发展的机遇。随着加快培育特种船舶制造基地和能源基地,在石沱、新妙布局重装及石化产业带,承接石油化工下游及重钢产品延伸增值加工等重大项目以及启动江南万亿工业走廊建设等,石沱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将成为重庆、涪陵新一轮产业布局的重点。

今后五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418”战略部署,紧扣快增长、调结构、建和谐这一中心,突出项目建设这一主题,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抓机遇,优化发展环境,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社会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今后五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到2016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5.82亿元,年均增长37%,其中农业总产值2.21亿元,年均增长6%,工业总产值23.61亿元,年均增长26%;财政总收入2136万元,年均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549元,年均增长19%;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计划生育率保持在8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70%,集镇人口达到2万人以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5%以上,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6%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不断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并按照镇党代会确定的“1138”工作思路,万众一心,团结拼搏。即:“1”,做好工业强镇这一篇文章,立足打造龙桥工业园区的核心区、“江南万亿工业走廊”、重庆两江新区的拓展区,实现工业产值23.61亿元;“1”,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钱,大力推进榨菜、畜牧、蚕桑、蔬菜四大特色基地建设,加速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全镇高效农业的健康、规模和有序发展;“3”,抓住招商引资、农户万元增收和平安稳定三大重点,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和社会和谐三大目标;“8”,启动实施八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一是水利工程;二是畅通工程;三是场镇建设工程;四是新农村建设工程;五是移民后扶工程;六是扶贫开发工程;七是森林工程;八是平安和谐建设工程。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一)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做强做大农业产业,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一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榨菜、畜牧、蚕桑、蔬菜四大特色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努力把石沱建成重庆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加速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工—贸”一体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销售,提高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在推进高效农业的过程中,要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土地流转”过程中有关问题,把握好政策界限,协调好相互关系,促进全镇高效农业的健康、规模、有序的发展。二是积极稳妥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实现农户万元增收目标。推进产业互动和城乡经济相融,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引导城市资源下乡,繁荣农村二三产业。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提高劳务输出质量。三是认真组织实施扶贫开发,集中力量、集中投入,重点抓好优势产业的连片开发,进一步抓好产业基地建设,打造一批产业扶贫亮点。继续加大资金争取力度,要加强各类扶贫资金的整合,对项目资金要严格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禁转移资金用途。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今后五年,我们要以农业项目建设为平台,加大农业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坚持项目主导,把项目建设作为我镇促进发展的根本举措,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制定我镇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精心筹划一批重大项目,不断充实和完善项目储备库。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对接,积极争取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交通、农田水利、农村安全饮水等牵动性强、受益面广的重大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持续优化镇域发展环境,拉动经济增长,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我镇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强的项目支撑。

同时要树立精品意识,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好领导联系和服务项目制度,高标准实施好各类在建项目。

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实施乡村规划,改造自然村落,实施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引导农民就近有序转移和集中居住。加快农村水电气讯路和防洪减灾、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电网全面升级,实现等级公路通达所有行政村,并全面硬化。

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当前就业岗位流失严重,一些企业员工处于半失业状态。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发展劳务经济的工作经验,整合培训资源,对农民工强化技能培训,充分发挥“石沱船工”“石沱焊工”等劳动力品牌效应,扩大农民工成建制对外输出,累计实现劳务输出6万人以上,劳务总收入实现7亿元以上。

激活旅游业。积极培育后山特色生态旅游,把五堡山、田家沟水库等自然资源利用起来,打造一个集运动、休闲、避暑、娱乐为一体的后山生态旅游区。

继续实施森林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束速丰林、生态林和经果林,做大林下产业和林下经济,重点打造长江沿岸绿化,全面提升通道绿化,积极开展庭院绿化,抓好场镇绿化,建成政府广场绿化公园。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加强林政管理和森林防火工作。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抓好枯死松树的除治、疫木清理工作,确保实现疫情发生面积不新增,死亡松树减少20%的目标。

(二)全面提升基础保障能力

继续加大交通建设。逐步消除“瓶颈”制约,完善交通网络,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大村、社两级公路建设和改造投入力度,推进镇内公路加密联网。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罗沙路通畅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太和村老百姓出行难问题。积极争取将石沱—千秋火车站—富广

沿江路纳入通畅工程。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协调抓好渝巴路常家山路口—我镇高墩河道路改扩建。力争新建乡镇三级客运站1个,提高旅客承载能力。切实加强公路管护工作,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建养并重”的观念,克服“重建轻管”的思想。镇、村两级对公路养护要有计划,落实公路养护人员,实行定点、定线、定人落实养护工作。

增强土地和水资源保障能力。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实施农村承包地流转和宅基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促进耕地资源规模化、产业化利用。以解决工程性缺水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重点,继续实施塘库堰的除险加固,高标准整治三坪塘,修复水毁工程,搞好清淤渠道,改善生态环境,优化配置场镇供水资源,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加快城镇建设步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加速人口集聚。力争到2016年,城镇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加到2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70%,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以“物流商业型重镇”的城镇定位目标,进一步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功能,加速集镇城镇化建设,以石沱集镇区为主体,酒井、石和两场镇为骨架,联体发展,积极引导和拉动群众向集镇聚集,推动形成物流商贸型城镇,成为区域城镇体系的重要节点和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连接长寿、巴南的重要门户。充分发挥水陆交通交汇聚居地的地缘优势,着力打造物流集散重镇。积极筹划库区景区建设,推动旅游业发展。努力使集镇成为人流、物流和财源聚集的地方,努力将石沱打造成为生态优美、环境优雅、人居良好、群众幸福指数高,集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镇。

提升信息化水平。完善农村通讯、广播、电视等硬件设施,大力发展移动通信、数字电视、广播、电子政务等。加快宽带通讯网、数字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快农村

信息体系建设,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实现物流、资金和信息集成与优化。

(三)突出发展工业经济

提速发展工业园区。承接重庆两江新区的拓展,突出抓好龙桥工业园区C组团建设,积极引进具有新型战略型产业的企业、项目入驻石沱,认真协助规划布局重装及石化产业带,承接石油化工下游及重钢产品廷伸增值加工等重大项目。重点扶持产值高、利税好,市场潜力大、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

抓住优势促招商。要积极转变观念,树立“无工不富”的观点,要把工作强镇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 全镇上下要在亲情招商、民间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上寻求新的突破,实行领导联系分包招商引资项目和重点工程制度。要大力优化招商引资工作环境,大力倡导引商、稳商、亲商、富商的人文理念,积极打造招商平台,积极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要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转变观念,变管理为服务;要不遗余力的向上争取项目和政策,进一步完善我镇的政策激励机制,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渝怀铁路、黄金水道长江、渝巴路横贯石沱境内,石沱作为“江南万亿工业走廊”的核心区,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一个新兴的区域经济,其地区优势也会随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而日渐凸显。我们要充分发挥交通区位和港口航道优势,努力打造船舶制造基地,培育和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提高物流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做大做强物流运输。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助推石沱对外开放“门户前沿”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及招商引资平台建设,提高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重庆主城和两江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力争到2016年新增企业20家。

深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推进“项目年”活动和“大项目、大产

业、大基地”战略,围绕重点发展产业,以项目为中心,集中力量抓好重大项目、关键性项目、高端项目的建设、竣工投产及投产前后的服务工作。要围绕竣工项目抓投产,重点加快推进龙海石化重油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产。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加大投资、扩大内需以及全区提升传统产业、实施重点产业振兴的机遇,在做大做强船舶制造、物流运输等产业的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获取政策、资金支持,促进优势产业、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经济,优惠有关政策,坚持平等待遇,完善配套措施,搭建发展平台,增强经济活力,着力帮助解决企业征地用地等问题。未来五年,我们要着力规划搞好长江防洪大堤建设,加强推进龙海石化重油项目,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全力做好渝怀铁路二线、沿江高速、石沱水厂、石沱污水处理厂及重装石化产业布局规划,承接石油炼化下游及重钢集团产品延伸增值加工等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积极协调做好石沱镇到涪陵工业园区B区(龙桥工业园区)供气设施建设的服务。积极争取面积均不低于1500亩的小企业创业基地申报认定。积极稳步推进土地复垦,认真实施太和、大山居民点建设。

(四)着力实施民生工程

实施名校战略。尽快将石沱中学打造成涪陵农村初中教育的名校。要在巩固两基成果的基础上提高教育工作水平,继续抓好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实施好校舍安全工程。加大教育投入,全面启动平安、健康、绿色、数字、人文校园建设。强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大对特殊教育扶持力度,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贯彻落实国家“两免一补”和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切实做好贫困学生救助工作,关注留守儿童成长,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组织作用,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确保全镇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加强人口与计生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切实稳定低生育

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扎实抓好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夯实计生基础,足额兑现国家奖扶政策、计生贫困户扶持政策、照顾生育政策等。着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强化计生优质服务工作,全面提高优生优育水平。

切实保护耕地。搞好国土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与合理利用,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结合农村户籍制度改革,认真实施土地复垦652亩,做好宅基地置换土地增减挂钩工作,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强化城乡规划管理。认真执行城乡规划法规,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推进“巴渝新居”建设,重点打造酒井集镇风貌一条街,建农民新村10个。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住宅,逐步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加大集镇管理,坚持扮绿扮靓原则,不断完善集镇基础设施配套,提高绿化率。

发展卫生事业。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新建石沱卫生院住院大楼。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村卫生室的利用和管理,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和医德、医风教育,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认真开展妇幼保健和防疫工作,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增强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碘盐的普及监测工作,碘盐普及率达到95%以上。

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全面实施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努力实现库区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劳动就业有着落、脱贫致富有盼头,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加快移民生态工业园建设,大力扶持产业发展。加强移民培训就业,促进移民脱贫致富。加强三峡水库综合管理,开展消落区综合治理,实施地质灾害防治“金地工程”。完善移民社会保障办法。积极解决移民安置遗留问题,妥善处理后续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加大救灾救济工作力度,落实困难群众慰问

长效机制,重要节日都要组织慰问活动,发放慰问品。大力开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切实搞好五保户供养。认真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项目,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大力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环境。完善农村低保和城镇居民低保制度。在认真核查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贫困居民的基础上,合理调整低保对象,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每年参保率达95%以上。实施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解决贫困居民住房困难。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体育事业。加强文化、广播等重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图书阅览、文娱活动场所,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递文化经济信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求知、求富、求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管理职能,促进本镇文化市场繁荣发展;要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要扩大宽带网覆盖面,提高数字电视入户率,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唱读讲传”、文明村、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和星级农户评选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精气神。

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落实定期排查、领导包案、责任追究等制度,维护正常信访秩序,努力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合理诉求,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化解矛盾的排查调处机制和运转高效的处置工作机制,时刻掌握工作主动权,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坚决防止非正常越级上访、群访,坚决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和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良好的治安形势。加大对安全生产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各方作用,做好食品、交通、学校等安全,认真落实企

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广泛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公民法制意识、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长期工作、基础工作,切实抓出成效。

五、努力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水平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府执政能力。认真总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加快建设学习型政府,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决策能力。认真执行各项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全面推进依法治镇进程,提高法律普及率。积极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拓展政务公开渠道,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推进诚信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加快职能转变,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建立行政问责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切实解决行政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确保政令畅通。形成全镇上下凝心聚力求发展、雷厉风行促工作、立说立行抓落实、齐心协力推项目的工作氛围,以最快的节奏,最高的效率完成各项工作。

强化廉洁从政,提高政府廉政水平。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恪守廉洁从政若干规定,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巩固“三项治理”成果。筑牢反腐倡廉道德底线,重责、慎权、淡利,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依法用权,规范操作,努力营造风清气顺、人和业兴的政务环境。

加强政风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坚持把群众的呼声、意愿和诉求作为施政理政的“定盘星”,决策依民而定,执行因民而为,绩效

为民而求。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完善“三项制度”,深入开展“三项活动”。着力解决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建设节约型机关,严格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公务接待、差旅费报销。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狠刹享乐主义、铺张浪费之风。

三、2012年的工作重点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告别了充满挑战、奋发有为的2011年,迎来了充满希望、奋发进取的2012年。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确保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为全面完成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实现11.116亿元,增长22%,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1.749亿元,增长6%,工业总产值实现9.367亿元,增长26%;地方财政收入实现978万元,增长25%,力争实现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754元,增长19%;计划生育率保持在8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要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镇战略,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工业是石沱强镇之路,我们要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财源建设的突破口,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突出招商重点。要把工作强镇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渝怀铁路、黄金水道长江、渝巴路横贯石沱境内,石沱作为“江南万亿工业走廊”的核心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们要充分发挥交通区位和港口航道优势,牢牢把握打造“江南万亿工业走廊”和两江新区拓宽区的重大机遇,突出重点,努力打造船舶制造基地,

培育和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提高物流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做大做强物流运输。同时,以加快园区建设为平台,大力引进和发展配套产业及关联程度高的产业。大力助推石沱对外开放“门户前沿”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及招商引资平台建设,提高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重庆主城和两江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在引进工业项目的同时,注重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商业地产、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招商;在巩固现有据点的同时,延伸招商引资的触角;在推进项目入驻的同时,加强引资、引智、引人与引技的有机结合。

优化招商方式。进一步强化招商力量,完善激励机制,实行领导联系分包招商引资项目和重点工程制度。要大力优化招商引资工作环境,积极打造招商平台,创新招商渠道,突出产业招商,加强入驻项目的全方位服务,着力提高招商项目的签约率、履约率和开工率。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在提速发展园区经济的同时,我们要大力发展园外的我们自己的骨干企业,以壮大乡镇财力。我们要深入实施“创业致富”工程,在思想上放胆放心,在政策上放活放宽,在工作上放手放开,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社会事业等领域。积极打造小企业创业基地,兴办工业小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重庆两江新区的拓展中小企业的梯度转移,承接三大工业园区的产业配套;鼓励和扶持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鼓励全民敢于创业、善于创业、勤于创业,保护创业热情,激发创业活力,营造“家家想创业、人人想干事”的良好氛围,促进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蓬勃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力争年内引进企业10个,新增微型企业60户,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9.367亿元。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坚定实施“项目兴镇”战略,切实抓好重点项目的引进实施。紧紧把握国家投资方向,围绕资源、产业、交通优势,

谋划储备一批项目,引进实施一批项目,竣工运营一批项目。2012年,着力搞好长江防洪大堤建设的规划,加强推进龙海石化重油项目,力争年内建成投产。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切实搞好龙海石化商务会所建设的征地拆迁。全力做好渝怀铁路二线、沿江高速、石沱水厂、石沱污水处理厂及重装石化产业布局规划,承接石油炼化下游及重钢集团产品延伸增值加工等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积极协调做好石沱镇到涪陵工业园区B区(龙桥工业园区)供气设施建设的服务。启动小企业创业基地申报认定。稳步实施土地复垦,高质量完成太和、大山2个居民点建设。

(二)紧紧围绕“三农”工作,推动农村经济提质增效

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按照长远有目标、近期有重点,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

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把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和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结合起来,扩大产业规模和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认真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户万元增收目标。扶持发展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年内新发展专业合作社2个。继续抓好粮食生产,粮食产量稳定在1.74万吨以上。大力推进榨菜、畜牧、蚕桑、蔬菜四大特色基地建设,切实抓好特色基地示范片建设,力争年内分别建设1个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打破传统的种养模式及观念。力争榨菜种植面积达到27400亩,其中榨菜鲜销种植面积2000亩以上,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6000亩,果品产量达到7000吨。力争年末生猪出栏3.6万头,禽兔出栏38.5万只,禽兔出栏38.5万只,牛羊出栏1150头以上。

着力实施森林工程。抓好历年森林工程造林13225.6亩的抚育管

第18篇: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2月8日在靖江市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陈明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5年工作回顾和“十五”基本估价

2005年,全市人民在中共靖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团结务实,克难求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进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82亿元,同比增长1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1亿元,同比增长43.6%;财政收入20.47亿元(含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同比增长38.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48亿元,同比增长35.5%。工业经济增速加快。完成工业增加值67.2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全部工业产值311.8亿元、销售261.9亿元、利税22.2亿元、

- 1

开发开放全面提速。园区承载功能增强,沿江高等级公路一期工程31.3公里基本贯通,二期二圩港至上六圩港段已开工建设;新建新洲路、北二环路等园区区间道路16条和金星、虹桥等4个变电所,铺设供热管道8公里、供水主管道23.2公里,广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同步建设。拆迁安臵有序推进,完成园区拆迁49.8万平方米,建成安臵房23.5万平方米。口岸开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开发区新增进区工业项目85个,总投资160亿元,中化纺科技等6个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进展顺利,25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组织了赴京沪、浙闽、日韩、欧美等地的系列招商活动,新签约扬子江港务、新时代造船等超亿美元重大项目5个,并达成建立德国工业园的合作意向。全市新批外资项目48个,协议利用外资3.4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0.7%和91.9%; 新办私营企业705家,吸纳民资2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和21.1%。外经外贸不断拓展,实现自营出口3.41亿美元、外经营业额69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5%和10.5%。集约发展水平提高,市镇联动深入推进,落户区中园4个、区中企22个;新开工建设标准厂房35万平方米,竣工15.6万平方米。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建设加快,完成项目建设总投资20.5亿元,财政收入超过1亿元。

城乡建设取得突破。城市规划日趋完善,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新城区分区规划、岸线利用和港口发展规划的修编,并通过省级评审;规划管理继续加强,依法查处违法建设1961起,拆

- 3地市场管理,通过上市竞价,16宗经营性土地成交额3.84亿元;强化公共工程资金监管,建立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建设性专项资金和国有土地经营资金监管机制。市属工贸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经营性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加大了就业再就业扶持力度,提供就业岗位12893个,新增就业5913人,输出劳务2902人;城镇职工“五保合一”保障机制继续巩固,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村干部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开始实施,参加农保人数达到10503人,801名在职在编村干部全部参保;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参保人数达到29万人;结对帮扶城乡贫困户1225户,落实城乡低保4197户。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入推进“科教兴市”,实施火炬、星火计划10项,创办科研机构4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开发新产品266项,申报专利413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素质教育不断加强,万人本科上线率达21.15,居全省前列;大力实施“六有工程”,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全面推行教育收费“一费制”,1930名贫困生获得助学基金资助;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继续强化,通过了省社区教育实验区验收。文艺创作精品迭出,都市生活剧《有话跟我说》、《弈趣》等多项文艺作品获省以上奖励;成功举办了市第23届文艺节、第2届少儿艺术节。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疾病预防与食品药品监管得到加强。计生服务不断优化,通过了省计生示范市验收。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新增农村全民健身点

31- 5社会发展已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十五”主要发展目标圆满实现。五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过去五年,是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不动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逐步增强,实现了由恢复性增长向快速增长的转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财政收入增长1.9倍,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经济结构渐趋合理,由10.1∶47.3∶42.6调整为6.5∶57.8∶35.7;工业技改投入年均增长41%,高新技术产品销售额占列统工业的比重逐年提高,建成国家级微特电机及控制产业基地。2004年,我市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79位。

过去五年,是开发开放全面提升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沿江开发重大机遇,深入推进大开发、大开放,联动发展、集约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发开放的体制不断优化,构建了“一区四园”开发格局;沿江开发全面提速,两岸联动、园区建设取得突破,对外开放的平台更为坚实,成为全省沿江开发的亮点和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6倍,自营出口增长1.6倍;吸纳民资增长50倍以上。项目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引进超千万美元项目35个、科技型项目48个。

过去五年,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五年。我们始终围绕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各项改革,提高行政

- 7发展跨上新台阶、迈向新阶段的五年。我们经历了“非典”、禽流感疫情和宏观调控的重大考验,科学发展的理念更加明确,和谐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加快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全市上下团结进取、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政法干警、离退休老同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靖江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及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生产生活环境有待改善;受政策效应递减和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就业与社会保障压力较重,社会稳定仍存在一些隐忧;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行政效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一五”前景展望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立足新的发展起点,紧抓重要战略机遇,加快推进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

- 9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生态建设取得突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0%左右,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5分以上,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彰显亲水空间、绿色家园、文化靖江的特色。

——建设和谐靖江。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分别达到18000元和8800元左右;就业、养老、医疗、救助等保障机制日趋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5%以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社会文明和谐稳定。

实现“十一五”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的迫切要求与共同心愿。我们将在实践中牢牢把握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始终突出“第一要务”,抢抓国际、国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等重大机遇,不断凝聚发展合力,增强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二是坚持优质增长,科学发展。推行科教优先、节约优先、环保优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依靠科技进步,强化自主创新,提升发展的层次和质量。三是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进一步创新体制、创优机制,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激发内在活力,走具有靖江特色的发展道路。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的合作与竞争,增创改革开放的新优势。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把握全局和长远发展,采取有效

- 11

一、以沿江开发为龙头,推动产业升级

(一)加快临江产业集聚。坚持集约开发、配套发展,强化项目推进,力争在建设临江产业群上有新突破。优化集聚平台。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实施沿江高等级公路二期工程、人民南路延伸段、江防路、旺桥港路等道路工程。推进城南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新港园区污水处理、国信秸秆发电项目和苏源热电联供二期工程,加速夏仕港220KV、新桥110KV等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长江岸线靖江段口岸扩大开放步伐。强化产业集聚。利用长江岸线和区位优势,重点培育特色冶金、生物医药、粮食加工、石油化工等临江产业。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做好跟踪、协调和服务工作,确保中化纺科技、德生纺织等项目达产见效,力促扬子江港务、盈利(国际)投资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争一批在手洽谈项目签约落户。以重点骨干企业为载体,做大做强机电、船舶、医药化工等沿江产业。壮大配套产业。围绕产业规划,培育、招引配套企业,拉长优势产业“链条”,重点建设新港船舶配件工业园,促进船舶产业链延伸。发展沿江物流。推进泰州中油、扬子江仓储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石化物流、冶金物流、粮食物流。深化联动开发。加强两岸联动,做好联动园区落户项目的服务;推进市镇联动,加快“区中园”、“区中村”建设,新建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吸引民营中小型项目入驻发展。

(二)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提高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消耗,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建设企业研发机构,提高自主研

- 13建设,建立合理的住房供给体系,规范房地产业发展。加快社区养老托幼、医疗卫生、家庭教育、物业管理等服务业发展,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信贷担保、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培育发展旅游业。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落实服务业规费、用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四)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实行境内外并举、三次产业并重,扩大利用外资领域。发挥沿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开展定位招商、资源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着力在招引龙头型、旗舰型项目上求突破,力争超1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不少于8个,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引导外贸出口从数量型、创汇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提高出口企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加大科技兴贸力度,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引导企业规避绿色壁垒、标准壁垒,重点增加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扩大外贸市场份额,实现自营出口4亿美元。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境外工程承包,开展对外劳务合作,完成外经营业额7000万美元以上,新派境外劳务超过300人。

二、以建设“新农村”为方向,做好“三农”工作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围绕发展高效农业,稳定粮食生产,拓展畜牧业和水产业,扩大林果业规模。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挥其对基地、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组建农产品专业协会,培育和扶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全农民经纪人队伍,

- 15民创业致富,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难题,支持有资金、有能力、有市场的农民创办工商企业,增加资产性、经营性收入。

三、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打造宜居环境

(一)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强化规划引导,推进滨江新城建设,继续拉开城市框架,提升承载功能。完善规划体系。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新城区全域规划,修订和完善旧城中心区控制性详规,完善渔婆南路、09号地块修建性详规,完成生态园区规划和广靖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规划。加快新城建设。启动市行政中心等重点项目;实施新城区二期拆迁,新建安臵区、商品房住宅区;建设马洲路(桥)、江洲路等路桥工程,构建滨江新城道路框架。提升旧城功能。建设渔婆路、朝阳路等4条道路,完成新建路、工农路等5条道路改造,继续实施背街小巷与“丁字路”改造工程。加快09号地块改造,建设市民广场。合理调整城区水系,实施下六圩港引水工程,增强引排调控能力;加快区域供水项目建设,实施污水处理厂一期续建工程。建设城区污水收集系统,实施管道燃气和地下弱电管网项目。开展环卫区域性合作,落实与如皋市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合作项目;实施江边垃圾填埋场五期工程,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9座、公厕44座。

(二)强化城市经营管理。以“双创”工作为抓手,继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巩固扩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开展城郊村、“城中村”综合改造试点,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落实村、居环境卫生社会化管理。加强街区、小区物业管理,加快培育一批精品小区。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依法查处

- 17理分离机制,完善进区项目服务,优化开放开发的综合环境。稳步推行镇机构改革工作,调整事业单位机构设臵,精简人员编制,妥善安臵分流人员。

(二)推进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部门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措施。积极推行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收付管理制度,强化政府财政资金管理。完善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落实市镇联动开发财税政策。创新政府采购管理机制,进一步扩大政府集中采购范围。加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整合市自来水公司、轮渡管理处等单位资产,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健全经营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强化公共工程资金监管,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积极培育资本市场,发展以聚合民资、委托理财为主的投资公司、担保公司,落实民间投资国民待遇。

(三)加快其它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健全以金融担保、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制度、管理、技术和品牌创新,提高民营企业发展层次和水平。继续完善经营性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加快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实施行政管理类和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行以全员聘用制为重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和分配制度。推进城乡一体化配套改革,积极探索城乡户籍管理、集体资产管理等各项改革,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 19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文明经营、诚信立业,树立“诚信靖江”形象。重视做好老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工作,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继续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三)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健全市场就业机制。加快培育和发展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进一步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500人。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依法推行城镇企业职工保险扩面,重点提高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参保率,全年参保人数8.1万人。加快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建设市社会综合福利中心,建成市救助管理站。

(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争创省法治市。强化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畅通诉求渠道,妥善处臵各类群体性事件。深化“平安靖江”创建,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经济犯罪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建立健全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助机制,努力形成环境安全、社会安定、百姓安宁的良好局面。

六、以行政为民为宗旨,加强政府建设

(一)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坚持科学决策,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不断完善决策机制,

- 21(8)新建镇通村公路150公里;(9)结对帮扶城乡贫困户1000户;(10)新增农村养老保险3000人。

(四)努力建设清廉型政府。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约束,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防”工作体系,推行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保廉责任制,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全面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大教育、管理和监督力度,规范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政府组成人员坚持以身作则,大力弘扬勤俭办事、艰苦奋斗的作风,杜绝攀比消费、奢侈浪费,树立为民尽责、清正廉明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跨越发展重任在肩,小康宏图催人奋进。让我们在中共靖江市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加快实现“学赶苏南、后来居上”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 23 -

第19篇: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 乡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宝贵意见。

一、团结奋进,克难攻坚,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2010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乡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县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坚定信心,克难攻坚,千方百计保增长、坚持不移保民生、坚持不懈保稳定,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2010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600万元,同比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3246元,同比增长15%,粮食总产量8204吨,同比增长9.8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下。

(一)夯实发展基础,农业发展稳步推进

1、农业基础地位明显增强。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总体目标,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种植,大办县级玉米科技样板,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结构得到有效调整。

突出标准化、规模化,着力打造国道213线、“二专线”沿线科技示范长廊。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夯实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深入推广科技措施,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完成县级玉米科技样板14300亩,其中核心区500亩,展示区1500亩,辐射区12300亩;杂交水稻2500亩,其中水稻旱育稀植完成1000亩,宽窄行条栽完成2400亩。通过科技措施的广泛运用,农业生产由简单初放向精细化逐步转变,较好地实现了提单产促增收。二是加快发展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坚持突出重点,搞好科技示范,狠抓样板带动,强化技术指导。完成魔芋栽培5000亩,其中规范化种植1650亩;完成天保公益林建设,补植补造竹子849亩,新造慈竹100亩,杂交竹620亩;种植柳杉1420亩,核桃1023亩,争取县农业局大力支持,扩大生姜种植53亩。三是畜牧业进一步壮大。认真做好春秋两防、重大疫情监测工作,良种良法推广扎实有效。一年来,大牲畜存栏1526头(匹);生猪出栏1.35万头;羊出栏685只;家禽出栏3万只,肉蛋总产量1396吨。畜牧业产值达2513万元,增长率15%。四是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增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全年完成书记、乡长样板各1000

亩,副科级领导干部样板500亩,农技干部样板200亩,各村样板2000亩。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和科技培训,举办各类科技培训124场次8649人次。五是着力培养种养殖大户,示范带动共同致富。为种养殖大户传递致富信息、扶持资金、提供技术,竭力为大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010年发展种养殖大户20户。六是严格兑现中央惠农资金。发放农资综合直补资金167.87万元;良种补贴34.65万元;油菜良种补助17万元;发放公益林补偿资金39.7万元。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过去的一年,乡人民政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一是石坪公路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工程进展顺利;黄金青冈公路建成通车;全乡村组通路里程达47.2公里。二是总投资81万的农业综合补贴动态资金项目已全面完成,全乡水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实施了总投资132万元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有效地解决了4个村27个村民小组666户4631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启动了石坪村、大同村堰塘湾社的电网改造,电网覆盖率将达到96%以上。四是完成了2700套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设备的安装调试,丰富了10310人的文化生活。五是新建节柴灶250眼,沼气池50个,改建卫生厕所500户。六是认真组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010年共实施8个项目,涉及4个村8个自然村277户1160人,总投资73.9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万元投资32.63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78

万元,农户投劳折资38.55万元。),建设石坪驿道2条,完成3个自然村户间道硬化,修建村组公路2条和1条沟渠。七是大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全面结束,集镇形象显著提升,4个省级重点村建设基本结束。

(三)金融运行良好,财税工作进一步增强

坚持依法治税,加强重点税源监控,搞好征管服务,千方百计完成收入任务,全乡共完成税收32.39万元。

乡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方向,以实现存款实力、贷款规模为目标,信用社各项存款共计3970万元,上年末结余3014万元,增长率30%;各项贷款共计2179万元,上年末结余2095万元,增长率为4%。

兑现家电下乡补贴10.26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兑现补贴23.6万元。

(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1、计划生育稳步推进。紧紧围绕“控制计划外生育,提高计划生育率”这个中心,以创建和巩固基本无多孩乡为目标,坚持科学管理与优质服务的工作方针,以村民自治为重点,实现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完善和规范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推动计生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全年共施行结扎103例,二扎71例,放环完成137例,生育一孩放环率达78%,高出县下达任务3个百分点,全年共征收社会抚养费29.8万元,办理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4户。

2、科教文卫健康发展。

文化方面,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春节、七一等节假日期间,开展了拨河、象棋、演讲等比赛,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千场演出进千村”到我乡细沙、大同集镇慰问演出,2500余人次观看,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积极争取、搞好协调,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乡文化站已投入使用,建成农家书屋2个、农家文化大院2个,安装了两套健身器材,全民健身蔚然成风,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步伐加快。

教育方面,举全乡之力,克服各种困难,顺利通过了“两基”迎国检的重大考验。一是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总投资380万元的细沙中学综合楼和学生宿舍即将建成;总投资92万元(其中苗圃希望工程资金80万元、李伟等社会人士捐资12万元)的阳堡教学楼建设圆满完成,总投资10万元的大同小学教学楼翻新工程全面结束。二是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校管理,严格“控辍保学”,2010年度,全乡有适龄儿童1878人,已入学186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47%;有适龄少年648人,入学632人,入学率为97.53%。

医疗卫生方面,总投资86万元,建筑面积846平方米的乡卫生院住院大楼现已投入使用。麻疹强化免疫顺利开展,预防接种率达96%,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8%,两次全省糖丸强化工作全面完成,接种率达98%。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18833人,参合率95.16%,收取2011参合

资金56.5万元, 全年合计减免报销金额127.46万元。

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圆满完成。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乡及时组建工作机构,落实办公场所,明确了专职人员,安排了工作经费,广泛宣传、措施有力、靠前指挥、督促检查,共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挂横幅8条,出动宣传车68次。在全体乡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按时按质完成了任务。

4、民族宗教进一步加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进民族团结。向少数民族聚居地倾斜各类项目、资金,切实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去年为石坪村大堡山二组滑坡点15户71人争取24万元集中安置资金,党委政府干部职工捐助5000元购买大米75袋,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

5、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争取5个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资金75万元,发放小额贷款150万元。争取扶贫互助资金40万,成立扶贫互助社试点3个。各帮扶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给予细沙乡大力的支持,省煤田地质局出资16.5万元用于节柴灶、沼气池方面建设,并长期下派两名指导员为我乡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永二中出资4500元为农户购买化肥;县总工会为凉水困难群众送去10床棉被和2000元现金;抗旱期间,县总工会出资10000余元帮助群众修建抗旱池和人饮管网,另外还协调资金4万元;县工商局出资8000元支持黄金村抗旱救灾;县邮政局为阳堡村群众解决2吨化

肥;县电信公司为细沙中学捐赠现金8000元。

6、人力资源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强。加强培训引导,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对3181人进行了种养殖技术、电工、焊工、厨师等技能培训。成功举办了全县劳动力转移输出现场招聘会。

7、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1509户2487人享受了农村低保补助, 22户24人享受了城镇低保;解决残疾人困难户298户826人,发放补助12.24万元;46人纳入五保供养;参战人员63人、重点优抚对象6人、军属5人的补助资金,按照相关标准,均已足额、及时发放。

(五)巩固平安创建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综治维稳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乡、村两级调解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全年共受理民间纠纷530件,调解率达100%,调成527件,调成率达98%;派出所共受理刑事案件5件,破3件,受理治安案件17件,查处17件,查处率100%,调解纠纷45起,处理非正常死亡2起。

2、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始终做到警钟常鸣。全年共查验各类车辆1750辆(次),处罚270人次处罚金1.25万元,协调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4处160米。加大对水洞子煤矿监管力度,下达《整改指令书》7份,提出整改意见72条。6次对校园周边的摊点、饮食服务、娱乐场所等进行清理整 7

顿。加大了对危险化学品、爆炸物品、食品卫生和消防安全的管理工作力度。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全面监测。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全力做好护林防火工作。加大对森林防火法规的宣传力度,全年出动宣传车255次,书写标语316条,发放明白卡4000份,处理违规用火5起25人。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护林防火“六个一”活动,对表现突出的教师、学生给予表彰。有效预防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4、抗旱救灾取得显著成效。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受了百年难遇的旱灾,全乡遭受不同程度的旱情,农作物受损严重,部分群众饮水困难。灾情发生后,在党委的正确的领导下,全乡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奋力抗旱救灾,及时成立抗旱指挥部,乡领导亲自到一线查灾核灾,为群众想办法、找水源,组织群众挑水、背水、拉水,开展抗旱自救。对严重缺水的村组,乡村干部实行包保到户,责任到人,做到不让一户群众断水。全乡共投入抗旱人数2532人次,水泵17台,调用54辆机动车运水、送水,架设饮水管道3.25千米,解决了1750人64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组织发动全乡干部职工捐款2.63万元。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是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众志成城、克难攻坚、拼搏进取、取得实绩的一年,实践证明:以乡党委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确定的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是完全正确的;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细

沙实际、符合群众利益、符合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各项工作是扎实有效的。

所有成绩的取得,是乡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乡人大依法监督的结果,是全乡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第十届人民政府,向全乡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向挂钩帮扶我乡的单位和部门,向积极支持细沙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政府工作中还存在让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一是经济发展不够均衡,产业结构有待调整,一产、二产、三产业发展比例失调。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小,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缓慢。三是农业结构仍处单调,名、优、特品牌树立较少。四是土地纠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偶有发生,危害到社会治安的稳定。五是对外开放程度低,投资环境不宽松,吸引外来资金的能力弱。因此,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正视和加以解决,倍加珍惜近年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态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二、励精图治,共绘蓝图,再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新辉煌

“十二五”时期我乡发展思路是:围绕推动细沙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个目标;突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二个重点;打牢集镇、交通、水利三大基础;发展

畜牧、竹子、魔芋、核桃四大产业;坚持生态立乡、农业稳乡、工业强乡、科技兴乡、旅游富乡五大战略;打造党建示范长廊、新农村建设长廊、产业示范长廊、平安建设长廊、科技示范长廊、精神文明建设长廊六个长廊。

“十二五”时期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力争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递增7%,到2015年达到99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5%,达到 5677元;粮食总产量年均递增5%,达到9972吨;畜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达338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7‰以内。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差距。完善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健全民主与法制。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打造文明、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森林覆盖率达到68%以上。不断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围绕上述目标,今后五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优势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发展质量 未来五年,要立足细沙自然条件、气候特点和区位优势,始终把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放在首位,重点抓好畜牧、竹子、魔芋、核桃等优势产业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集中连片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积极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发展,推进农业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迈进。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提高粮食单产努力扩大生姜、魔芋种植规模,从规模上做大从品质

上做强;建立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提高群众的组织化程度。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落实“三线两流域”竹产业规划,打造二专线“翡翠长廊”,扎实抓好竹子、核桃支柱产业发展,到2015年发展竹子、核桃各10000亩以上,培植新兴产业猕猴桃10000亩以上,重点扶持培养种植大户,大力发展观光果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服务、示范作用,把竹子、核桃、猕猴桃培植成为支柱产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

(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完成大板厂水库的前期配套建设,实现人畜饮水安全全覆盖;使全乡水利化程度达50%以上;积极争取水土保持项目资金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积极争取大细油路建设;到“十二五”末全乡公路路网率达80%;电力覆盖达99%,完成老街河坝大桥建设,狮子口人行桥、大同回龙沟桥建设。

(三)坚持工业强乡,抓好资源综合利用

紧紧围绕“工业强乡”战略目标,立足细沙优势资源,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整合本乡资源,努力把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建立项目储备、信息等方面档案,做好服务工作。狠抓农副产品加工,提高优势农产品附加值。争取在油菜加工、猕猴桃加工、竹笋加工、木材加工方面能引资建厂。发展建材建筑工业,争取按程序合法建沙场和砖厂各一个;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对已经投产的水洞子煤矿重点帮助,加强安全监管力度,深化技改,提高

产值。引进大企业,合理开发大坪子、黄金煤矿,做大做强煤产业。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工作,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全民创业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引导民间资本兴办企业,激活民资,切实采取措施,鼓励“凤还巢”回乡创业,不断壮大创业者队伍,增加创业培训投入,积极开展创业和“阳光工程”培训。

(四)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改善城乡面貌

把集镇建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重点,加快推动乡村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全力打造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功能齐全、和谐进步的新集镇发展格局。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35%,集镇(细沙、大同)常驻人口达到7000人。

(五)统筹社会事业发展,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执行力度,结合实际完善成为村规民约,形成长效机制,使“普九”覆盖人口达到99%以上;整合教育资源,坚持集中办学,降低办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

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群众医疗条件。注重医德医风教育,严防医疗事故发生,依法处理医患纠纷;完善城镇居民、职工医疗保险体系;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力度,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坚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争取各村修建文化室,设立村民活动中心,建立农家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开展经常性的全民健身运动。

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提高计划生育水平和人口管理水平。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上下功夫、在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在创建上合格村下功夫,实现重心下移,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使人口与计划生育水平显著提高,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不断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完善群众信访接待制度,健全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强化对矿山、非煤矿山、地质灾害点、道路交通、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的监管,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维护社会稳定,正确处理好各种民族关系,努力构建和谐。

三、乘势而上,奋力拼搏,做好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必须坚持高标准起步,高速度跨越,高质量发展,确保“十二五”实现良好开端。2011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全乡经济总收入达到 8400万元,增长率 10.5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32元,增

长率15%,粮食总产量8614吨,增长率5%,畜牧业产值达2890万元,增长率达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一)围绕增效增收,全力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大力推广科技措施。狠抓措施落实,严格按照“五个统一”的要求,切实办好玉米高产创建14300亩,核心区样板500亩、展示区样板1500亩、辐射区样板12300亩。实施规范化条栽杂交水稻2500亩,水稻饭糯混载300亩。层层举办样板,各村样板不少于2000亩。以样板带动大面农业科技应用,以粮食增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增收。

2、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产业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集中打造八战地200亩生姜连片种植,建立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1000亩。发展种植油菜18000亩,其中规范化种植12000亩;大力发展魔芋产业。多点建立繁种基地,完成种植面积5500亩,实施标准化栽培2300亩。规划打造“三线两流域”竹产业景观线,发展竹产业4000亩。

3、发展壮大畜牧业。加强疫情监测,扎实抓好春秋两防工作。推广牛冻精改良,良种母猪更新,控制畜禽死亡率。扶持发展一批畜禽养殖大户。

4、强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大力实施“科技兴乡”战

略,加大现代农业科技应用,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5%,农业科技措施覆盖率提高到95%,实施粮食作物套间种28500亩,提高复种指数。提升科技进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扩大节本增效技术的实施规模,做好蝗虫、粘虫及小麦条锈病等爆发性病虫的检测预警和防控,做好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疫情检测。进一步加大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力度,确保农资市场规范运行。推进“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和“农村移动信息富民工程”。强化农业科技推广,通过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以及送科技上门、深入田间地头举办田间课堂实地指导等多种形式,增强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5、强化监督管理,繁荣农村经济。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两社一会”组织。鼓励、支持农村集体土地依法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买卖土地,房屋乱修乱建的行为。

6、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林产业。一是继续完善林权制度改革后续扫尾工作,组建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完善林权流转交易办法,对集体林权实施动态管理。二是加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协调,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扩大林权抵押贷款和林业贴息贷款规模。三是实施天保工程森林管护7.79万亩、人工造林0.36万亩、义务植树5万株。四是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强化宣传,严密防范,降低森

林火险,努力实现森林火灾次数“0”指标。五是依法管理林地,加强审核审批管理和监督,有效保护森林资源,依法管理森林采伐限额,依法及时查处林政案件。六是规划实施野生猕猴桃资源环境保护基地520亩,其中核心区205亩、缓冲区315亩,积极争取国家绿A申报认证。七是摸清家底、掌握情况,全面完成草原资源承包工作。

7、全面兑现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

(二)围绕改善条件,全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公路方面,加大石坪公路建设力度,做好协调工作,确保工程进展顺利;加大对已建村组公路的管护力度,确保道路安全。

水利方面,全面完成细沙集镇人饮改造;治理三堡大堰损毁沟渠;完成三堡小溪沟堰、细沙村丁家围墙堰、大同中堰治理工程。争取项目覆盖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平方公里。巩固水利体制改革成果,充分发挥管委会的作用,凡属国家投资的人饮工程,走以水养水的路子,一律实行水费收缴,全年计划征收水费2万元;加强对沟渠和抗旱池的维修管护,有序推进水利普查工作。

电力方面,完成2010年无电人口通电工程的扫尾工作;积极配合溪落渡右岸电站500kV交流送出线路工程,确保工程在我乡范围内顺利实施;加强输电线路管护,严厉打击破

坏、偷盗电力设施犯罪行为,保障电力安全。

(三)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集镇建设步伐 今年,细沙小集镇建设列为全县的第一批启动项目,我们要抓住机遇,狠抓落实,切实加快集镇建设的规划、建设、管理,打造一个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特色集镇。一要坚持科学规划。结合细沙实际,突出特色,以“水”为灵,以“林”为魂,彰现生态文化,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主动与设计单位沟通联系,完成各功能区、道路、给排水、绿化等项目的科学规划,集镇规划布局更加合理、更具品位。二要加快集镇建设步伐。把集镇旧城改造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要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推进旧城的穿衣戴帽以及道路、电网的改造。此项工作于5月12日前启动,7月底全面完成。通过对旧城的打造,辐射带动新区开发。

(四)围绕改善农村面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强化对全乡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指导服务,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规范程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稳定增加群众收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容村貌;不断加强农民群众思想、文化、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农民素质,不断丰富农村文化。在抓好已建示范点巩固提高工作的同时,切实抓好抓实省级重点村建设工作。整合项目资金,全力打造新农村示范点。

一是继续抓好大同村背街、杨柳湾的新农村建设,力争在4月底以前全面完工;

二是抓好已建项目村(特别是大同村)的卫生管理、产业培植、文明新风建设,帮助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能力。

三是继续抓好项目调研、储备、申报工作。

(五)统筹社会事业发展,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巩固“两基”成果。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大《义务教育法》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净化校园环境。加大教育项目争取力度,大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加大中小学校舍排危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实现规模化集中办学。认真落实“两免一补”优惠政策,杜绝教育乱收费。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严格“控辍保学”,确保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8%以上,小学在校生巩固率99.5%以上。

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新农合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全面完成2012年新农合参合资金的收缴任务。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全乡人民健康水平。

强势推进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大齐抓共管工作力度

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把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纳入村民自治;严格控制违法生育;全面完成社会抚养费征收;继续努力开展优质服务;积极开展“四创”“一评”工作(创科学管理计生办1个;创优质服务所1个;创合格村2个;创示范村民小组34个;评计划生育模范户3户),全面完成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深入调查摸底,做好前期准备,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早日启动;抓好特困户、灾民救助,扩大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面;认真落实农村五保户、孤儿供养政策。及时准确掌握特殊人群的动态变化,做到及时更新、应保尽保;切实加强防灾减灾和救灾应急工作 ;做好残疾人口的服务和权益保护,鼓励社会救助和民间慈善等多种形式的救助活动。

推进农村社会管理。继续做好村级财务委托代管服务工作。大力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全面落实“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和财政奖补政策,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加强村级财务使用的指导和监督,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加大人力资源培训转移,完成培训农村劳动力200人以上;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6000人以上,其中有序输出4200人以上;实现务工工资收入6300

万元以上,务工纯收入3800万元以上;建立完善务工人员和留守群体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台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给予项目支持,资金扶持。

统筹抓好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全力抓好2010年5个整村推进项目的扫尾工作;支持人民武装、工青妇工作。

(六)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加强综治维稳信访工作 强化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倾听群众呼声,依法及时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防止矛盾激化,防止群体上访、越级上访;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继续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七)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安全监管、职业危害监管和村级安全监管队伍建设,确保乡级监管监察机构、人员、设施、装备、制度“五到位”;深化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加强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建筑施工、民用爆破器材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生产监督管理,坚决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大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监控,实现动态管理;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饮用水安全等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农村红白喜事自办

宴席申报制度,加大厨师教育培训及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急防变能力。开创平安和谐细沙新局面。

四、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一是坚持执政为民,维护群众利益,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深入体察民情,主动为广大群众做好服务。二是狠抓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加强执政能力,大力倡导爱岗敬业,真抓实干,工作落实到位。三是规范政务管理,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力争为我乡人民谋好利。四是加强廉洁自律,树立良好形象。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将更多财力用在发展和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新形势催人奋进,新使命光荣艰巨。让我们在县委政府和乡党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乡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与时俱进,真抓实干,为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而努力,为开创“十二五”时期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而奋斗!

21

第20篇: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0年2月22日在周口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周口市人民政府市长 徐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市在危机中寻求机遇,在逆境中奋力前行,在挑战中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千方百计保增长,全力以赴保民生,不遗余力保稳定,较好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经济平稳快速增长。预计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完成1073亿元,增长11%,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其中,

1 第一产业增加值320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52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301亿元,增长15%。

——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夏粮总产94.7亿斤,增长1.9%;秋粮总产48.6亿斤,增长0.6%。全年粮食总产143.3亿斤,增长1.5%,再创历史新高,总量和增量均居全省第1位,连续6年丰产丰收。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8亿元,增长16.3%,高于全省增幅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97.8亿元,增长20%,质量效益明显好转。工业投资完成246.6亿元,增长33%,工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财政收支大幅增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完成30.9亿元,收入规模居全省第11位,较上年提高2个位次;增长21.1%,高于全省增幅9.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位。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9亿元,增长24.9%,增幅居省辖市本级第1位。税收收入完成21.2亿元,增长18.7%,高于全省增幅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位。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64.1亿元,增长27.4%,支出总量居全省第4位。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92.5亿元,较年初增加128.8亿元,增长19.4%;各项贷款余额499.8亿元,较年初增加104.6亿元,增长26.5%,成为全省贷款增量过百亿的8市之一。存款和贷款增量均居全省第7位。

——市场贸易繁荣活跃。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7.7亿元,增长18.5%,增幅居全省第2位。外贸进出口总额

2 完成3.2亿美元,其中出口1.36亿美元,增长10%,是全省5个实现增长的省辖市之一。

一年来, 我们突出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千方百计抓投资上项目。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努力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紧紧围绕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省重点项目、市100个重点项目和‚双十五工程‛,完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和联审联批制度,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优化项目建设环境,项目建设取得了扎实成效。2008年中央新增1000亿元投资项目,完成投资9.4 亿元,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完成新增投资计划100%,项目开工率100%,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落实率100%,居全省先进行列。省‚8511‛项目完成投资10.6亿元,‚1074‛重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完成投资45.5亿元,均完成了年度投资计划。10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3.2亿元,基本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市经济开发区益海粮油日榨油1000吨生产线、鹿邑亚华汽车安全玻璃生产线、郸城财鑫多元醇生产线、沈丘裕达公司豆制品加工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淮阳康立电气高压供电器材料、鹿邑所望实业化妆品生产线、太康通泰纺织新上10.8万纱锭、市经济开发区雨润集团3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城蜀中药业粉针剂制药、涡河开发工程等一批项目正在抓紧建设。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0亿元,增长30%,高于省政府下达目标1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6亿元,增长32%,高于省政府下达目标9个百分点。

(二)坚持不懈做好“三农”工作。面对60年不遇的冬春旱情,全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6亿元,打了一场抗旱浇麦夺丰收的攻坚战。粮食生产克服冬春连旱和秋季倒伏等自然灾害,连续6年丰产增收,总产达到143.3亿斤,创历史新高,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新的贡献。继续深入开展‚畜牧业发展推进年‛活动,畜牧业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全省标准化规模养殖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各类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区发展到1248个,通过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企业达到158家。预计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5.9万吨、25.6万吨和10.6万吨,分别增长8.4%、14.2%和16.5%。林业生态市建设稳步推进,完成植树4099万株、面积30.7万亩,我市被命名为‚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和‚绿化模范城市‛,淮阳、太康、郸城、沈丘通过林业生态县验收,鹿邑、太康获得‚国家造林模范县‛荣誉。林产业快速发展,年木材加工能力达到40万立方米,预计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61.8亿元,增长20%。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及危桥改建工程完成投资8.9亿元,改造县乡农村公路1662公里;解决了44.8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8万户;扩建改造乡镇综合文化站33个,建成农家书屋260个,为农民公益性放映电影5.7万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农家店1302家;完成15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又有10万人实现脱贫。全面实施‚111‛工程,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现良好开端。

(三)全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扎实推进‚企业服务年‛活动,建立了‚企业服务年‛联席办公制度和市领导定点联系帮扶

4 100家企业制度,及时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狠抓企业自主创新和战略重组,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全市新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7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8家,有2家企业被评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25家企业通过合并、兼并等方式,与国内知名企业实施了重组;45家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调整了产品结构。积极组织银企对接,帮助企业融资170.5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预计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99亿元,增长11.3%;工业用电量完成23.4亿千瓦时,增长1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7家,总数达到970家。8家企业荣获‚河南省优秀民营企业‛称号,9家企业荣获‚河南省高成长型民营企业‛称号。同时,把产业集聚区作为促进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采取政府主导、社会投资、市场运作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对产业集聚区的投入,市政府与市农村信用联社合作,融资10亿元信贷资金,用于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全市11个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7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2.1亿元,建成区面积37.7平方公里;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1亿元。

(四)不断推进城市建设再上新水平。完成港口物流园区控制性规划、沙南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76%的乡镇规划编制和40%的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全部到位。中心城市发展步伐加快,市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完善,新入驻开工项目28个,发展活力日益增强;东新区开工建设了周口大道拓宽改造等8条道路工程,市体育馆、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市科技馆、周口卫校、实验幼儿园等项目建设进展

5 顺利;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备受市民关注的建设路贾鲁河桥顺利建成通车,关系民生的小街小巷硬化、垃圾中转站和公厕建设等中心城区十件实事全部完成,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开展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集中清除城区积存垃圾,清理取缔占道经营摊点、马路市场,整治道路交通秩序,市区主次干道路面达到‚五无一净‛标准,市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取得新成效,淮阳县入选中国首批18个‚魅力小城‛和‚中国最美50佳小城‛,各县市依托产业集聚区扩大县城规模,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城镇化迈出了新步伐。预计城镇化率达到29.45%,提高1.8个百分点。

(五)加快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占GDP的比重达到60.6%,高于省政府下达目标0.6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商贸、餐饮、娱乐、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得到巩固提升,文化旅游、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教育培训、社区家政、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实施‚旅游强市‛发展战略,加快景区建设步伐,我市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扶沟县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建成使用,淮阳太昊陵、鹿邑老子故里分别被评为‚全省十佳特色景区‛和‚中国最具潜力的旅游景区‛。全年旅游人数达到920万人次,增长20.7%;实现旅游综合性收入42.3亿元,增长21.7%。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我市6个断面的COD平均达标率为96.5 %,氨氮平均达标率为76%;COD新增削减量7040吨,完成全年任务的103%,二氧化硫新增削减量3500吨,已经完成‚十一五‛减

6 排任务。实施31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六)强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举措,抓住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有利时机,创新招商引资理念和方式,有针对性地搞好产业和项目对接。全市累计新增省外资金项目249个,实际到位资金141.6亿元,增长13.4 %。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增长7.2%。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市城市信用社成功过渡为商业银行,组建了市综合投资公司、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等5大投资公司,融资能力不断提高。新组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21家,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出台了《关于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金融资产质量明显提高,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周末一元剧场‛公益性文化品牌被中宣部向全国推广。淮阳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完成总体规划编制,组建了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文化旅游产业担保中心,已融资32.6亿元用于项目开发建设。继续清理、调整和规范现行审批项目,市直14个职能部门成立行政审批科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初步构建了集中、统

一、高效、便民的行政审批新机制。顺利启动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改革迈出了新步伐。

(七)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全市用于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81.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49.7%。‚十大实事‛全部完成。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预计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3

7 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3821元,增长6%。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组织实施‚万人创业计划‛,落实创业引导资金1724万元,全市新增私营企业1947户,个体工商户1.6万户。城镇新增就业7.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7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1.4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4.1%。群众医疗卫生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建设标准化卫生室1500个,改造乡镇卫生院39个。企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逐步扩大。新农合参合农民864.9万人,参合率91.7%;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际参保人数65.8万人。手足口病防治和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成效明显,突发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6.5%、28.9%。

(八)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以建设人文诚信周口为基础,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全民共铸诚信‛活动。积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礼仪、讲公德、讲秩序‛道德实践活动。淮阳县、鹿邑县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县城和创建工作先进县复查验收,太昊陵景区通过省级文明景区验收,38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杨正超、韩渺等11名同志荣登‚中国好人‛榜。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推进新闻出版业健康发展,‚扫黄打非‛斗争取得新成效。认真组织开展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118个社区居委会完成了换届选举任务。‚五五‛普法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成效显著。自觉接受

8 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8件和政协委员提案405件。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扎实推进。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展,优抚安臵工作不断深化,鹿邑县、沈丘县、西华县被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县)。精心组织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在全国‚两会‛和国庆‚六十周年‛庆典等重要活动期间,没有发生赴京、赴省非正常上访和大规模集体上访事件。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民族宗教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援助江油市大堰乡、西屏乡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审计、监察、统计、物价、气象、人防、档案、史志、广播电视、外事侨务、爱国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上下和衷共济、共渡时艰的结果,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智慧,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级干部、离退休老同志、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司法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向驻周单位及所有关心、支持我市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

9 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竞争力不强;二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高,传统服务业发展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三是工业经济总量小,缺乏大企业支撑,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四是项目谋划和管理水平不高,一些地方和部门超前谋划不够、项目储备不足,前期工作和基础性工作不扎实,部分项目不能如期开工建设;五是事关民生的城乡基础设施落后,历史欠帐较多,民生改善任务繁重。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各位代表,今年既是应对危机、迎来经济全面复苏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谋划‚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总体判断,今年我市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将好于去年,企稳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显。

总体上看,世界经济形势有望不断好转,国际贸易和投资将呈现恢复性增长。国家继续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加快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把加强‚三农‛基础,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并全面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这有利于

10 我们继续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在动力。省里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主导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有利于我们加快要素资源优化配臵,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在国际国内经济格局大调整、大变革、大转移的关键时期,我们的要素、成本、区位和市场优势不断上升,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不断增多。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具有不确定性。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总体需求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自主增长乏力,而各国救市政策效应开始递减,短期内世界经济恢复活力难度较大。二是多数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受需求不足影响,产能过剩问题不仅带有全球性,而且具有复杂性,不仅落后产能过剩,部分先进产能也存在过剩,需要较长一个时期调整消化。在经济连续高速增长下,近年来我国主要行业产能增长较快,总体呈现供大于求的现况,新的增长点培育难度加大。三是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由于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没有明显好转,经济效益下滑,资金占压严重,企业自筹资金能力不足。一些企业由于订单减少,企业流资紧张,大宗价格波动频繁等,对未来市场持谨慎观望态度,对明年我市投资尤其是工业投资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面对这些有利局面和不利因素,在新的一年来,我们既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又要沉着冷静、科学应对,在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都不能有丝毫放松,要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要以更为顽强的拼搏精神去抢抓机遇、用好机遇,乘势而

11 上、顺势而为,争取更大地胜利。

今年我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各项决策部署,按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和谐稳定为重心,以项目建设和民生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开放带动战略,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保稳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38%和1.7%;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各位代表,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理念不动摇,遵循发展规律,尊重群众意愿,重在持续,不大起大落,不走弯路;必须坚持市委决策部署不动摇,按照市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思路和目标,加快‚三大转变‛、推进‚两大建设‛,奋力实现追赶跨越;必须坚持战危机、

12 保增长的信心不动摇,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努力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必须坚持扩大投资上项目的工作抓手不动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项目带动‚三化‛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必须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持之以恒地抓好工业经济发展,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支柱产业,努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不动摇,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努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改善民生根本目的不动摇,以人为本、重在为民,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干工作,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必须坚持政府管理创新不动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开创周口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三、千方百计保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在继续,周口经济发展面临十分复杂的形势,有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必须围绕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完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总揽全局抓大事,突出重点求突破,保持周口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保持投资较快增长 保持投资较快增长,项目是关键。今年我市围绕国家和省投资重点,筛选确定100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 亿元。在整体推进的同时,突出抓好事关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支撑和带动作

13 用的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双十五工程‛。

——全力抓好十五项重点工业项目。十五项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69.96亿元,今年投资35.18亿元。

1.总投资3亿元,今年投资3亿元,开工建设河南金丹乳酸年产10万吨高品质乳酸项目;

2.总投资3.9亿元,今年投资1.5亿元,开工建设上海迪冉年产20万吨箱板纸项目;

3.总投资1.5亿元,今年投资1.5亿元,开工建设河南泓宇纺织建设项目;

4.总投资3.5亿元,今年投资1亿元,开工建设长城门业新建年产200万樘防盗门生产项目;

5.总投资1.2亿元,今年投资3500万元,开工建设华丰网业高强多层造纸产业化项目;

6.总投资27亿元,今年投资8亿元,继续建设周口隆达热电厂2×30万千瓦机组项目;

7.总投资8亿元,今年投资4亿元,继续建设大用邦杰西华分公司肉鸡产业化项目;

8.总投资2.5亿元,今年投资1亿元,继续建设佳利达纺织生产项目;

9.总投资2亿元,今年投资1亿元,继续建设河南蜀中制药无菌原料药技改扩建项目;

10.总投资5.6亿元,今年投资5.12亿元,建成宏亿木业循环法环保超薄型中、高密度纤维板项目;

14 11.总投资4亿元,今年投资2.8亿元,建成景鹏肉类加工项目;

12.总投资2.56亿元,今年投资1.86亿元,建成龙源臵业高强瓦楞原纸生产项目;

13.总投资1.7亿元,今年投资1.65亿元,建成河南豫人木业12万方高密度纤维板扩建项目;

14.总投资2.3亿元,今年投资1.5亿元,建成通泰纺织10万纱锭项目;

15.总投资1.2亿元,今年投资9000万元,建成上海亨元诺克药业片剂、胶囊剂生产线项目。

——全力抓好十五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十五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79.76亿元,今年投资28.36亿元。

1.总投资8.79亿元,今年投资4亿元,开工建设郸城至淮阳一级公路改建项目;

2.总投资1亿元,今年投资6800万元,开工建设周口广播电视多功能发射塔项目;

3.总投资9500万元,今年投资5000万元,开工建设周口市科技职业学院东新校区项目;

4.总投资1.4亿元,今年投资4600万元,开工建设周口幼儿师范学校建设项目;

5.总投资1.15亿元,今年投资2000万元,开工建设周口市中心医院门诊楼项目;

6.总投资34亿元,今年投资20亿元,继续建设周口漯阜铁

15 路电气化改造(周口段)项目;

7.总投资4.77亿元,今年投资1亿元,继续建设涡河航运开发建设一期(周口段)项目;

8.总投资9010万元,今年投资6000万元,继续建设周口市体育场项目;

9.总投资8760万元,今年投资5500万元,继续建设周口市妇女儿童医院项目;

10.总投资1.7亿元,今年投资1.4亿元,建成周口市五一路改造工程项目;

11.总投资2亿元,今年投资7952万元,建成周口市沙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项目;

12.总投资1.21亿元,今年投资6900万元,建成周口卫校建设项目;

13.总投资5629万元,今年投资5329万元,建成周口市人民路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14.总投资1.8亿元,今年投资5000万元,建成周口大道拓宽改造工程项目;

15.总投资1.22亿元,今年投资3205万元,建成大庆路桥梁改造项目。

对这些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在配臵土地资源、保证环境准入、办理各项手续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严格实行重点项目责任制,重点项目所在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搞好项目服务,做到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下大力气

16 抓好郸(城)淮(阳)一级公路、商水瑞肯国际有限公司鞋业生产加工、周口500千伏输变电项目等一批未列入‚双十五工程‛的建设项目,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我市的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切实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强化对‚三农‛的支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进一步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落实好省‚粮食稳产保收行动计划‛,抓好大型商品粮基地和土地整理与复垦开发等项目建设,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确保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145亿斤左右。强化科技支撑和高产示范,重点抓好小麦、玉米、大豆等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认真组织实施《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抓住项目,扎实推进。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投资1.2亿元用于病险涵闸除险加固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加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抓好沈丘槐店灌区节水改造续建和平原洼地治理工程,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电子农务工程,提高科技的入户率和到位率。加大新型农机具推广力度,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生产作业水平。加快市气象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加强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工作,提高农业应对极端天气气候的能力。

17 调整结构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品牌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坚持‚抓畜牧、富百姓‛,继续开展‚畜牧业发展推进年‛活动,依托大用邦杰、陈州华英、雨润集团、志元食品等龙头企业,大力推进规模养殖和标准化生产,新建标准化养殖场(小区)180个以上。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抓好‚50家龙头企业培育工程‛、‚50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力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由目前的198家发展到220家,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持续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拓宽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依托大用集团、华英集团、金丝猴集团、志元集团等畜牧养殖和畜产品加工龙头,拉长畜牧产业链条,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养殖业收入。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完善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引导帮助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年内实现劳务输出280万人次。千方百计在内挖潜力、向外拓空间,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农民收入的明显增长。

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充分发挥省5亿元村容村貌整治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深入实施‚111‛工程,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解决28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省下达的沼气建设任务;推进农村骨干路网建设,实施‚乡乡连、县县畅‛工程,改建农村公路400公里、大中危桥36座。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440个农村连锁超市,覆盖全市85%以上行政村。加快农村邮政网络建设,

18 补扩建22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新建1500个行政村‚村邮站‛。对全市20个示范中心村建设给予补助和奖励,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创新制度推进农村改革。把土地流转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流转服务平台,规范流转行为,全市9个县区和1/2的乡镇建立起流转服务大厅。商水、淮阳、西华3个全国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抓好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其余7个县区争取跨入全国示范县行列。创新建管机制,推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今年全面完成林权登记发证工作。

(三)强化扶持保障措施,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保增长的重点就是保工业。

实施“企业服务行动计划”。建立健全政策导向、市场开拓、融资服务、困难企业帮扶等长效机制,推动企业服务工作常态化。进一步完善‚领导分包制‛、‚一企一策‛、‚银企对接‛等一些好的做法,将服务重点转向促进转型升级、战略重组和开拓市场等方面,切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谋出路、促发展。力争完成10家以上企业的联合重组。加强对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和主要产品的市场监测分析,坚持月度运行监测与季度分析制度,做好分析、研判、预测和预警,及时出台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保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好态势。

培育和壮大骨干企业。继续加大对40户重点企业的政策倾斜和协调服务力度,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战略重组和培育壮

19 大市场主体等重点,集中政府可调控资源向重点企业倾斜,采取政策上优先扶持,资源上优先配臵,服务上优先到位等措施,大力支持益海粮油、财鑫集团、辅仁集团、莲花味精、金丹乳酸、志元食品、中方实业、联塑实业、昌茂纺织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活。积极推进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优势,力争新增一批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抓住省政府扶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机遇,积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加快形成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特色主导产业突出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积极整合相关资金,加快建设与产业配套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居住设施,为项目入驻和人口集聚创造条件。力争今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2亿元以上,工业投资110亿元以上。鼓励县市区采取退二进

三、土地臵换、招商引资等方式,支持老城区工业企业在提高装备水平、实施技改的基础上,搬迁进入产业集聚区,提高产业集聚度。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落实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积极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自主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产品品牌价值。今年力争新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2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0家。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20 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促进产城互动、‚三化‛协调发展,力争今年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

高水平编制城乡规划。坚持规划先导,用规划引领科学发展。修编完善中心城市发展规划,抓紧完善各类详细规划。认真落实全省《关于规划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指导意见》,尽快做好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环评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按照省委要求,2月底前完成村庄布局规划,6月底前完成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年底前完成80%的村庄规划,基本完成中心村(社区)的规划编制。

增强中心城市承载力和吸纳力。认真落实省‚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工程‛,加快东新区建设步伐,努力把东新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进一步完善路网建设,年内东三路、东四路建成通车,开工建设东二路、滨河路等7条道路。抓好安居小区、申凤梅艺术中心、人防指挥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高东新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完善市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加快项目入驻,促进产业集聚。抓住漯阜铁路电气化改造、新火车站广场搬迁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吸引更多客商投资兴业。老城区改造着眼于改善环境、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开工建设健康街、富民路等道路改造工程,继续实施低压区供水改造和供水工艺、管网改造提升。实施亮化美化绿化工程,亮化5条次干道,新建5个垃圾中转站,新建改造10座公厕,新增公共绿地100万平方米。

21 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结合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加大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中心城区环卫管理体制。加大脏乱差整治力度,推进市容市貌、公共交通、建筑工地、住宅小区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着力解决城市违章搭建、占道经营、乱倒垃圾等难点问题,逐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加快城市供排水系统改造,加大在供电、供热、公共交通、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投入,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建立和完善供水、供气、防汛抗灾应急预案,提升公用事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抓好县城和小城镇扩容提质。抓好县城和39个国家、省、市重点小城镇的扩容提质,逐步把县城发展成为20万以上人口的中等城市。进一步完善中小城镇的供水、供气、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增强城镇对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支撑能力。把城市发展和产业培育结合起来,推动产城互动,以建设产业集聚区为平台,以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着力培育一批有支撑带动能力的城区工业企业,逐步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强化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公路枢纽城市建设,完善城乡路网结构,加快构建公路、铁路、水运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强化城市现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产业集聚区的共享和衔接,逐步由城区向周边延伸、向农村覆盖,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解决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生活、居住等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一体化,结合新农村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土地‚三项整治‛等工作,对具备条件的城乡结合

22 部,可率先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

(五)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在扩大投资的同时,积极调结构、扩内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重要内容。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战略先导产业结合起来,以省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转型升级双千工程‛的实施为契机,抓好我市51个省重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市级33个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符合我市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住省里把我市确定为食品、纺织和生物产业基地的机遇,积极引导项城市、鹿邑县、郸城县和市本级的食品加工企业,扶沟县、鹿邑县、项城市、商水县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以及金丹乳酸、辅仁集团等生物科技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积极培育战略先导产业。以电子信息、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为重点,以科信电缆、联塑实业等企业为依托,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服务业。巩固提升商贸、餐饮、娱乐、运输等就业容量大的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教育培训、社区家政、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成长性强的现代服务业,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重点抓好文化、旅游、金融、现代物流四大战略支撑产业发展。加快文化产业资源要素整合,着力推进艺术培训、书画古玩经营、演艺业等文化产业发展和关帝庙文化产业园区、市文

23 化产业大厦的建设。以太昊陵、老子故里、关帝庙景区为重点,加快女娲城、吉鸿昌将军纪念馆、袁世凯故里、中原民俗文化园等景区建设,重点开发龙湖、沙颍河休闲生态游,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积极实施旅游富民工程,在全市范围内扶持5个旅游村和400户农家乐开展乡村旅游。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金融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鼓励金融保险机构创新业务,推进信用工程创建,促进金融保险业健康发展。切实抓好港口物流园区、黄淮物流港农产品批发市场、扶沟雨润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加强企业工资协商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改革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等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严格落实最低工资制度,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户供养水平,着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农村超市对接工程,落实‚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优惠政策。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和农村信息化步伐,促进信息消费。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切实履行政府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的责任,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严格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探索建立用地绩效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大力开展土地‚三

24 项整治‛,加快盘活存量土地,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确保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完善中心城区新增建设用地及耕地占补运行机制,确保市经济开发区和东新区的发展需要。抓好节能减排降耗。强化建筑节能管理,建筑节能设计执行率达到100%,实施率达到95%以上。抓好太康县国家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市经济开发区国家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项目。支持发展和应用新型墙材,逐步提高生产能力。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法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淘汰落后技术、设备和产品。加强环境保护。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配套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平均运行负荷达到80%以上,有效推进污染减排。抓好运粮河等流域和食品、医药、化工、畜禽养殖等氨氮排放量较大行业的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加强农村环保,建立完善‚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机制,年内创建50个市级生态文明村、5个环境优美小城镇,建成86个乡生活垃圾中转站,推进畜禽、水产养殖、秸秆综合利用和土壤污染防治,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对水源、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推动淮阳龙湖湿地公园建设,加强农田林网、城镇绿化、廊道绿化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完成植树造林2600万株、66.73万亩,完成商水、项城、川汇区的林业生态县创建和 500个村镇绿化工程,全面完成林业生态市创建任务,提升我市绿化整体水平。

(六)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认真解决制约科学发展、追赶跨越的深层次问题,把改革创

25 新和对外开放推向深入,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改革。落实好省‚重点改革行动计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改革,开展公益性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重点抓好流通领域的改革。继续深化综合治税,进一步挖掘税源潜力,实现财税收入稳定增长。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增加对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的支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推动收入分配、资源价格、环保收费等领域的改革,深化水利、科技等行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继续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坚持企业和市县为主、民间和商会为主、专题对口活动为主的‚三为主‛原则,突出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央企合作、搞好技术人才引进‚三个重点‛,不断改进和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活动的针对性,增强招商引资的实效性。紧紧抓住当前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有利时机,强化责任意识,落实责任机制,有针对性地搞好产业承接,争取更多、更大、更好的项目落户我市,完成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50亿元、增长10%的目标。

积极扩大外贸出口。抓住全省实施‚对外开放行动计划‛的机遇,继续做好外贸、外资、外经工作,推动外向型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加强对莲花味精、金丹乳酸、三闸纺织等重点企业和重点进出口商品的监控和跟踪服务,及时了解和帮助解决重点企业

26 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持重点企业进出口持续稳定增长。落实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加大对郸城财鑫糖业、扶沟力神机械、西华凯鸿鞋业等具有出口潜力企业的服务引导,尽快扩大出口规模,形成新的外向型经济增长点。

四、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认真办好‚十大民生工程‛,切实关心百姓的衣食住行、安危冷暖,注重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高度重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落实省‚就业促进行动计划‛,继续开展全民创业,完善扶持政策、健全服务体系、搭建服务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发展就业容量较大的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个体私营和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确保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万人,其中帮助困难人员就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力度,扩大发放范围,发放贷款1.5亿元。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扶贫培训‚雨露计划‛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落实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各项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回乡创业,新增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5万人。

(二)健全城乡社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适当提高城乡低保,将符合低保、五保、特困的群众全部纳入覆盖范

27 围,争取今年实现应保尽保,构筑起惠及全市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网。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幅度不低于全市平均养老金水平的10%。在扶沟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对扶沟县60岁以上自愿参保的农村居民,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财政补贴。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基本解决各类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障问题。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7万平方米、竣工20万平方米,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3300套经济适用住房。加大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力度,年内完成1.2万户。推进农村危房和‚城中村‛改造,探索城镇廉租房租售并举政策。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解决1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完成15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整村推进任务。

(三)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完善学校布局调整,今年新建、改扩建城镇中小学校3所,东新区完全中学和实验幼儿园年内建成投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和中心城市大班额问题。扎实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对全市农村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城市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继续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在全市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加快建设周口幼儿师范学校和科技职业学院新校区,周口卫校年内建成投用。着力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开工建设市妇女儿童医院

28 和市中心医院门诊楼。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建1000个行政村卫生室、2所县级医院(中医院)、10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和3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扩大新农合门诊统筹试点,将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大病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6万元。解决1.5万名各类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障问题。提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标准,城镇职工大病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3.6万元,城镇居民大病报销封顶线提高到6.6万元。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27个乡镇文化站、338个农家书屋、5个达到国家标准的文化馆信息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2810个村级服务点。继续实施舞台艺术送农民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为全市所有乡镇免费送一场演出,为每村每月公益性放映一场电影。加强市文化艺术中心、广播电视塔、体育场馆等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工程。强化人均意识,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城市深入开展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社区、创建文明景区为主要内容的‚三优三创‛竞赛活动,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在农村以文明乡镇创建

29 和文明卫生村户评选为载体,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活动,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素质;以建设诚信周口为目标,以‚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道德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在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学‘三理’知识,做美德少年‛活动,切实提高公民道德文明素质。进一步组织好文化、科技、法律、卫生‚四下乡‛和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五)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启动安全周口创建活动,全力推动安全生产源头治理,继续强化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治理整顿,开展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专项治理,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做好市长质量奖评选工作。继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抓好添加剂和食品原料整顿工作,力争全市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提高1%。认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妥善处理土地征用、拆迁安臵、企业改制、环境污染、劳资纠纷、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推进平安周口建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臵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公共事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同时,继续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支持驻周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继续做好人民防空和双拥工作,鼓励县市

30 努力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县),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做好统计、审计、气象、地震、档案、外事、侨务、史志等工作。全面完成江油市大堰乡、西屏乡援建任务。

五、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政府和公务员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坚持不懈地推进‚两转两提‛、‚提速增效‛,加强学习、增长才干,把握大局、多谋善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严格自律、廉洁勤政,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真正做到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一)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僵化滞后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科学发展的全过程。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思考,以创新的思维把握时势、筹划工作、谋划未来,善于运用市场化和行政推动相结合的办法强力推进工作,善于用改革的思路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坚持以发展为根本,一切从地方实际和人民需求出发,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新领先市场、符合人民愿望的发展举措。把创新管理与优质服务结合起来,改革政府管理体制,优化机构设臵,理顺政府部门分工和权责关系,找准上下之间、条

31 块之间的‚结合点‛和行业之间的‚共同点‛,强化协调联动,形成推动工作的整体合力,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实现新突破。

(二)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把科学民主决策作为行政基本制度,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运行机制。健全重大决策集体研究和民主协商制度,认真听取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的意见,推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建立政策评价机制,凡发展改革重大决策,认真履行专家咨询、技术论证和决策评估程序,确保决策符合法律和民意。完善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重点抓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项的听证,充分尊重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各项决策都要尽可能符合实际,符合群众的意愿,有效避免决策失误。健全行政决策反馈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追究相关领导和当事人责任。

(三)提高执行落实能力。大兴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政策执行力和工作落实力,说到做到,实干实效。对重大决策和部署,明责任、抓到位、见效果,严格执行纪律,加强督促检查,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建立健全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责任制度、考核制度,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一抓到底,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切实改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摆脱文山会海。市政府带头精减会议、文件,严格控制各类检查、评比,精简从简、务实有效地举办会展和节庆活动,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腾出更多的精力谋

32 大事、谋发展,集中更多的时间抓具体、抓落实。继续广泛开展民主评议市直单位及其重点科室(二级机构)活动,严肃查处涉企‚四乱‛行为,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强化法制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依法行政的决定》和各项法律法规,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施政水平,努力做到行政合法、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进一步健全完善执法责任、错案追究、效能监察、举报投诉等制度,确保权力依法公正运行,确保权力始终受到监督。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工作制度,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理,提高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

(五)提高处突应变能力。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周口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依法建立健全各级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不断完善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开展风险调查、隐患分析,加强源头管理,完善预测预警体系。加强信息报告和发布制度,建立上下畅通的信息体系。抓好现有专业救援队伍的培训和预案演

33 练,搞好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以村庄、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为重点,扎实做好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切实培养提高全民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保自救意识。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紧紧围绕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努力从制度上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进一步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和整治消极腐败现象。认真落实并抓紧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整治奢靡之风。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小金库‛等专项治理工作。拓宽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渠道,加强反腐倡廉舆情网络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处臵,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勤政廉政、自警自励,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做廉洁奉公的表率,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行政环境。

各位代表,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已有了一个好的基础、

34 一个好的氛围、一个好的势头。我们坚信,有市委的坚强领导,有全市勤劳智慧、热爱家乡、不甘人后的一千多万人民的共同奋斗,2010年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够如期实现,全市人民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美好!

35

政府工作报告重要性
《政府工作报告重要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