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积极探索

发布时间:2020-03-03 07:06: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积极探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 隋广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是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根据国家需要,利用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以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为重要抓手,在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发挥思想库、智囊团和人才库作用方面作了认真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

一、深化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为“走出去”提供基础条件

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是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使命。我校近年来致力于逐步推进学生国际化、教师国际化、研究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不断扩大深化,为“走出去”奠定了基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发展方向上,加快“走出去”,拓展对外平等合作。目前,我校已在亚洲、欧洲、南美合作设立了3所孔子学院,并与秘鲁高校互设“东亚研究中心”和“拉美研究中心”,初步建立了“走出去”的桥头堡。第二,在发展重点上,大力拓展制度化的国际合作研究。今年9月,我校与澳大利亚纽卡斯特大学启动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广东省外国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的子公司重组情况”。这些合作研究机构和项目,运用规范的国际学术语言和研究方法,对国际问题和中国问题展开研究,从而使研究本身从起步阶段就具有国际视野,使研究成果具有国际水准和国际影响力。第三,在发展层次上,坚持扩大校际合作的同时,不断加强与多边国际机构和国际学术组织的联系。

二、培养高端国际型人才,为“走出去”提供人才支持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关键在于培养高端国际型人才。我校着力培养理解多元文化、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惯例、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国际化精英人才和外语高级专门人才,为“走出去”提供了人才支持。我校是国内少数建立起完整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校,拥有一批造诣高深的翻译名家,一支既有口笔译实践经验又从事翻译理论研究的高水平、专业化的翻译团队。近年来,在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涉外赛会和活动中,我校的翻译团队提供了高质量的同声传译等翻译服务。我校MBA中心采用国际教材和全英文教学,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东方智慧的国际化管理人才。

三、打造国际问题研究智库,为“走出去”提供咨政服务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离不开对国际问题的关注和研究,离不开对国际问题研究机构的培育和支持。2009年11月,我校利用外语人才会聚和在国际经贸、国际问题等领域的基础和优势,整合资源组建了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两年来,研究院密切跟踪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与重大事件,组织国内外专家进行应急课题研究,及时向政府呈交研究报告,提供咨询服务,初步成为华南地区国际问题研究的高端智库和咨询服务基地。

四、建设打造高水平特色学科,为“走出去”提供持续动力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就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高水平学科。我校根据国家和广东发展目标,着力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深化学科发展的国际化内涵,为“走出去”提供持续动力。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从“七五”时期就以研究回答“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问题”这一与“走出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组建团队进行长期、持续研究,经过20多年努力,产出了一系列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的成果,对学科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人才培养质量高低是衡量学科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我校是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并且拥有教育部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深入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创新,进一步彰显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

在新的起点上凝练特色 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校长 吴锋民

高校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力军,负有承担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光荣使命。应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凝练学科特色,搭建学科平台,开拓研究新领域,提升创新能力和研究质量,强化研究成果转化,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浙江师范大学将以《意见》的出台为契机,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着眼未来,进一步加强特色学科建设,努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与学科创新能力。

一是夯实学科基础。充分发挥师范院校以人文学科见长、人文底蕴深厚和基础学科实力强及其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联系密切的传统优势,强化以省级重点学科为基础的特色学科建设,推进传统学科转型和新兴学科生长,形成若干个在省内乃至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优势学科群。进一步加强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加强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力争在相关优势学科领域产生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区域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研究体系,为浙中城市群的崛起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二是培育学科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组建学术团队,注重联动协进,开展多学科协同合作,选准学术研究方向,凝练学科特色。以一级学科为基础,兼顾二级学科,在二三级学科内部及其间寻求与培育特色生长点,形成新的特色学科。大力扶持综合性、应用型人文社科类学科建设,鼓励跨学科交叉研究。与省侨办合作,共建华人侨商研究院,以浙江籍华人侨商的创业为研究重点,积极开展华人侨商研究,形成独特的研究体系。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共建农村研究中心,着重开展浙江农村研究,以村域经济社会转型为研究方向,在村落史、农村土地、农村村治、农村合作经济等方面形成国内同行公认的研究特色。

三是做强学科品牌。在教育研究领域,统筹研究资源和集中学术力量,以“研究生质量提升计划”、“科研质量提升计划”、“学科特色发展计划”、“学术国际化计划”等为支撑的“教育学科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以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为契机,着力建设好两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即浙江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和浙江省教师教育研究基地,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努力提高教育研究在全国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在非洲研究领域,以中非商学院为基础,加大教育援非力度,着力培育特色化亮点和差异化优势,在“中”、“非”二字上做文章,着力培养中国的“非洲通”和非洲的“中国通”人才。在儿童研究领域,以儿童文化研究院为依托,组织开展儿童脑科学、儿童文化理论、儿童教育、儿童艺术等基础研究,进一步加强低幼绘本、儿童游戏、儿童动画和玩具等应用研究与开发。

四是增强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人才、知识、学术与智力密集优势,建设多学科组成的智囊团和思想库,建设开放型知识分享平台,主动与中央部委加强联系、联动,为国家层面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加强区域经济与文化研究,增强对浙中都市圈崛起及其经济文化建设的辐射带动功能。发挥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队伍的社会辐射作用,大力宣传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努力让哲学社会科学走向大众。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师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重点基地建设,开拓教育培训市场,促进继续教育转型,强化教育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为全省教育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充分发挥教育援非品牌优势,主动服务国家对非外交战略,主动融入浙江主要留学目的省建设,主动支持金华、义乌的对非经贸往来和务实合作。

大力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初探

新疆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汇报

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在宁召开

天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哲学社会科学研修班学习心得

` 江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研修班学习心得

江苏省教育厅200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定稿]

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积极探索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积极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