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0-03-01 15:51: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之我见

------让学生在读中找到乐趣蒋光均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让学生有书读

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发动每个同学都能把自己拥有的课外书放在图书角,供学生借阅。同时,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二、让学生有兴趣读

1、读中激趣

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重要的作用。朗读是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蕴含情感的极佳途径,而学生富有感情和个性化的朗读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感觉的表现。小学语文课文,形式多样,文质兼美,充满美

的魅力,孕育着美的情趣。如《第一场雪》,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教学时,我设计了个性化的朗读方式: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你认为怎样读就怎样读?把你的内心感受读出来传染给别人。同学们纷纷行动,很快投入到感情朗读之中。学生通过小组试读、评读,学生感受到了美丽壮观的雪景,体会到作者喜雪、赞雪的思想感情。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折射出多彩的个性特点,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2、画中激趣

小学语文课文有许多美丽的画面和生动的形象。有些课文描写的意境很美,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不深,阅读时往往一带而过,不能充分地形成“表象”。而让学生画画能及时地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必要的表象支撑,解除学生介于文字与实际情境间的思维障碍。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课文内容,给人以豁然而悟之感。如《林海》中有这样一句话:“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一句概括地描写了兴安岭的美丽。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兴安岭的美丽,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用自己神奇的笔 ,把自己感受到的描绘出来。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边读边画,边想边画。不多时,一幅幅宛如美丽少女的兴安岭图画跃然纸上。通过作画,学生对课文理解更深了,同时进一步感受到了祖国自然风光的美丽,更激起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林海》一文,理解兴安岭的“温柔”是难点,只靠朗读是难于理解的。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兴安岭的“温柔”和“云

横秦岭”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然后结合课文内容把自己的想象描一描、画一画。学生在想象中作画,在作画中比较,轻而易举地感受到了兴安岭的温柔。

3、演中激趣

语文教学的资源非常丰富,我们课本中收入了许多有较强表演性体裁的内容。小学生生活积累不多,生活经验也不丰富,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演一演,做一做,加强学生切身感受和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鸟的天堂》一文,写了巴金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在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自导自演,自主选择景点和形式。课堂上,“导游”把读懂的课文内容变成解说词,生动、形象地向“游客”作介绍,“游客”也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请教“导游”,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地说,好奇地问,自由地想,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享受到阅读的愉悦。

《小抄写员》的最后一个片断,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组成“剧团”,每组自导自演,这时,教室成了热闹的“排练场”,有的在写台词背诵,有的在补充旁白,有的在揣摩人物的情感,有的在进行激烈的争论。表演时,同学们更是感情投入,把叙利奥的父亲懊悔与慈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学生将课文内容演绎得如此精彩,老师又何须多讲呢?

三、体验成功的愉悦。

课外阅读的目的不在消遣,而在提高。课外阅读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文能力等多种语文素养,同时丰富学生的精

神储备,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奠定基础。因此在课外阅读的同时,我们或多或少地会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对这些要求,我们也或多或少地需进行一定的检查,如果我们不注重自己检查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往往会把课外阅读中的积累当作一种累赘,一种负担,从而对课外阅读产生一种惧怕心理。如何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长久的保持,使他们将阅读当作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我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是十分重要的。

四、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学会运用

阅读更多的是为了运用。在学生阅读了一定数量的读物后,我们可通过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养成运用的良好习惯。如通过故事交流会、古诗擂台赛等形式展示学生阅读的内容;通过优秀片断展示、精彩习作展评、读后感评比等活动展示学生阅读所得。当教师发现学生的课外摘抄得以正确合理地运用时,我们则应及时地给予肯定、表扬,以促使学生运用优美句段的良好习惯。当然,课外阅读最有效的表现方式为作文,举办一些作文竞赛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通过对优秀习作的选评,推荐必要的作品参加上级各类竞赛、并向相关网站或刊物推荐,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作文的乐趣。

五、巧妙点评,激起积累的欲望。

课外阅读,离不开优美句段的摘抄。如何让学生将摘抄也成为乐趣,变成一种习惯呢?我想点评是十分重要的。课外摘抄的点评可从两点入手:一是摘抄的质量。为切实提高学生摘抄内容的质量,除了适当的方法指导,我们还可通过点评加以提高。在学生摘抄的内容中,教

师可选取精彩的段落进行朗读或集体评议朗读。这一环节的设置要让摘抄者感受到强烈的成功感,如我们可用“你真了不起,瞧,你摘抄的这句话多美,能借我读读?”“这句话实在太棒了,我也想摘抄一下,借我一用,可以吗?”等话语来激起这种成功感,当学生的摘抄连老师都如此赞许时,对于学生无疑是一种鼓动,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为老师所动,为同学所动,当然摘抄时他也就得用一番心思了,其质量也一定会得到提高。二是摘抄的数量。对于学生摘抄数量的评价,教师不可千篇1律。因为学生水平有高低,这时,我们不妨作个弹性的评价。对于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我们的要求可稍提高些,而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只要他能认真做了,而且摘抄的质量不错,我们在评价时,就可以给以高分,给以表扬。

当学生的摘抄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我们教师的点评可就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学生间的相互点评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开展小组评议、交流等形式展示成果;也可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最为欣赏的片断,并说说自己欣赏的理由;还可在小组或班级中交流自己阅读的作品,举办好书交流会等活动,这样既展示了学生阅读、摘抄的成果,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交往能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兴趣是阅读学习的关键。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仅凭毅力很难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400万字的课外阅读;纵然完成,也只能是事

倍功半。因此,语文教师应给学生良好的指导和影响,让他们积极主动地阅读,扩大阅读量,在广阔的天地里吸取丰富的语文养料,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之我见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案例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实施方案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策略3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

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之我见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之我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