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寒山钟声入课堂

发布时间:2020-03-01 19:10: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寒山钟声入课堂

——王崧舟《枫桥夜泊》观后有感

在小学上古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讲得太浅了,学生根本没法体味古诗中的韵味;讲得太深了,学生学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以。听了王崧舟老师的《枫桥夜泊》后我才发现教授古诗不仅对老师的知识文化内涵有很高的要求,还对老师本身的气度气质有一定的要求。接下来我就来谈一谈王崧舟老师的《枫桥夜泊》给我的一些感悟。

举止谦谦,君子之仪

王崧舟老师的课堂言语亲切而温柔,让小学生们那些个原本躁动不安的小心灵慢慢平静下来,跟着老师一起走入张继的古诗。当小学生回答问题时,王老师将话筒递给那个学生,专注地倾听学生的话,并且给予肯定的评价,如:“好听。不但声音好听,读的感觉更好听。”、“这味儿出来了,真好!”“送你四个字,声情并茂。”等等诸如此类的带着赞扬的话。学习古诗对于小学生而言本身就是有难度的,而王老师的肯定和赞扬给他们带来了学习的自信,让孩子们有兴趣继续朗读、学习古诗。另外,我注意到,王崧舟老师在课堂上多次露出了微笑,这是一节时长七十多分钟的课,中间没有休息,远远超出了小学生平时上课那四十五分钟的时间,也许到后来有些孩子坐不住了。但是王崧舟老师的微笑是那么抚慰人心,既显示了他的不骄不躁,也让孩子们感到了亲切。

在古代,君子多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金庸曾写有“君子谦谦,温润如玉”的赞美。在我看来,王崧舟老师尽管极富盛名,但举手投足间显得谦和有礼,具有这种让人感到温暖、亲切的个人魅力。

步步深入,首尾相应

王老师的教学流程总共有四个大板块:第一板块是夜半钟声越千年。在这一板块里,王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陈小奇的歌词,王士祯、高启、陆游的诗句,这些诗句都和张继的《枫桥夜泊》有关,从而引发学生们的思考——为什么一代又一代的诗人都不约而同地写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寒山寺的钟声有何魅力之处?由此学生们带着疑问跟着老师的牵引走进张继的诗。

第二个板块是张继卧听寒山钟。在这里,王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要求——“反

复读,读反复,一直把这首诗读顺口、读清爽。”古诗,就是要反复吟诵才能咂摸出其中的味道,不然古人为何要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呢?但读,绝对不是和尚念经般读得枯燥乏味,王老师和同学们合作,如学生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王老师读后三个字;再反过来,王老师读前四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王老师在范读。这样读出了味道、节奏、韵律之后,还要读出“那一份情绪”和“那一种感觉”。学古诗,理解诗人的情感是最重要的。

王老师带着孩子们,以“愁眠”为核心,从看到、听到、心里感到几个方面分类品读诗歌意向,逐步完成整首诗的初步学习。学生们体验了诗歌意境,王老师还给学生们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孩子们从而能创造性地解读钟声的意蕴和内涵。

第三板块是“月落钟声对愁眠”。学生们通过前面的反复阅读,已经从中读出了“幻”、“愁”、“朦胧”。王老师要求同学们圈出诗中带给自己“幻”、“愁”、“朦胧”的字词,从而来从字词出发,细品古诗。理解到,诗人是触景生情,读懂了“明月”的意象,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这里王老师的教授方法不漏痕迹、潜移默化,不是概念性地提出“借景抒情”,而是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这一种抒情方法是如何在张继的诗中体现的。

第四板块是钟声悠悠情满天。创造性地让孩子们以钟声的身份给张继写两句话。孩子们的答案稚拙而又富有深情。接下来,还是开头出现的几位诗人的古诗以及陈小奇的歌词由古至今再一次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就好像是当年张继听到的寒山寺的钟声跨越千年,悠悠传来,一直传到王老师的课堂里。在这里,“钟声”的意义得到了升华,它不仅仅是夜半寒山寺的钟声,更是一种经典文化的传承,生生不息,从千年之前来,经过孩子们的承接,传到千年之后。

第四板块的结课和第一板块的导入相呼应。第一板块是几首诗由近及远,引出张继的《枫桥夜泊》,而第四板块则是原先几首诗由远及近回到课堂。保证了本节课的完整性,有始有终。

功底深厚,教师之魂

腹有诗书气自华。王老师的朗读功底十分深厚,在朗读古诗时极富深情,让孩子们从老师的范读中就能体会到诗人的“无眠之愁”。一位好的语文老师就是能够通过朗读就能感动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王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感到了语文中古诗的博大精深,使得他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古诗好词信手拈来,让我们敬佩的同时也让我们坚定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王老师本身温文尔雅、谦和诚恳。他的课堂也让人如沐春风,步步引入,环节设计得巧妙自然,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接收了知识。王老师也让我们看到了经典文化的魅力代代相传。

我们以后在教孩子们学古诗时,也应该将古诗放在时光的洪流里,纵向地去理解、评价这首古诗的地位,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意蕴,更应该给学生们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让他们尽情发挥。

寒山钟声入课堂

寒山问舍得

钟声叮当响

钟声响起

第七课 钟声

新年钟声

禅院钟声

钟声教案

《钟声》观后感

零点钟声

寒山钟声入课堂
《寒山钟声入课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寒山钟声 寒山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