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回忆录之大三线新

发布时间:2020-03-03 21:17: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唤之美秀

口述: 执笔:

接到要采访建厂元老的任务时,我有点疑虑,采访的对象年龄跟我的奶奶差不多,而且是建厂元老,生怕在她面前说话有任何纰漏。但是当第一眼见到76岁的***女士,我就知道我之前的担心是多余的,虽然已经76岁,但是谈吐言笑之间风范依然不减当年。当她坐在我面前回忆起那段光荣而又异常艰辛的岁月时,布满皱纹的脸上满含沧桑,但言语间她的眼神却是明亮的、坚定的,那段岁月在她的一生中确实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1960年代以来根据战备需要,把全国按地理位置分为

一、

二、三线:其中川、贵、云和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1964年到1978年,在中国中西部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

1966年初,沈阳飞机制造厂接到上级指示,包建安大厂。从一个繁华的大城市迁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城市,每个人心中都有所顾虑,有所怀疑。当时的***,已嫁为他人妇,且育有三个女儿,最小的当时才1岁。而且她已经在沈阳飞机制造厂工作7年有余,也算小有一番成就。是放弃自己已有的成就还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跟着感觉走,一道难题摆在了自己的面前。经过几天几夜的深思熟虑,她终向领导提出申请,前去安顺参与建设新厂。当时提出申请的大部分都是身强体壮的男人,作为领导亦不忍心一个拖家带口的女人丢下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儿只身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可最终抵不过她的执拗,成全了她的申请。

1966夏,她带着5岁的大女儿、4岁的二女儿和刚满1岁的三女儿,在夫君的陪伴下将三个孩子送回老家,交与她的父母暂养。由于南北两地的各种习俗及方言等原因,三个女儿都哭着喊着要回去,作为一个母亲,于心何忍。事已至此,只有靠着心中的那个信念支撑着自己走下去。

匆匆打点行囊,却发现家中可用之物聊聊数几,有用的就只有一个三角登及些许碗筷。带着这些不太沉重的行李怀揣沉重的心情踏上旅程。此时已全无当年毕业时的那种憧憬,全换成对新厂的构想,还要对家中孩儿的担忧,但是无论有多少让她担忧的事情,却总是敌不过心中那缕坚定的信念。

经过了长达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后终于抵达了安顺火车站。火车站只有一个几十平米的票房和一处候车厅,两座平房破破烂烂,道路泥泞不堪,与已屹立了几十年的雄伟的沈阳火车站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尤其是火车站的厕所让她至今任然记忆犹新。他们二人跟随前来接站的同事,上了一辆摩托车,在尘土飞扬的大街上穿过,仅几十分钟就几乎穿城而过。沿途多为低矮的小土房,许多是民国时期的建筑。这座所谓城市,仅是一种称谓而已。与东北那边比起来,真是不可同日而语。连所谓的宿舍也都是临时租用村民的院落搭建而起的帐篷,她是这个集体中第一个女人,别的同事单独给她搭了一个单间,就算是单身宿舍了。晚上躺在这个简陋的单间内,靠着泥巴糊起来的边墙,心中感慨万千。想想自己放弃了稳定的生活,放弃了大城市的繁华,放弃了一家团圆的机会,来到这个陌生又偏僻的地方,看着这个地方,建立新厂的困哪可想而知。自己当初放弃了那么多,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来到这个地方。然而在她的回忆中每次心中有所动荡的时候,就会有另一个坚定的信念跳出来支撑着她,她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入党了,作为一个老党员,当然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我们的革命先辈们为了共产党的事业连流血牺牲都不怕,我们吃点苦又怕什么呢?”以至于每次提到这个的时候她都是神采奕奕的,她的眼神坚定而又迷恋。

第二天经过简单的收拾之后她就跟着其他的男同事前往深山进行新厂的选址。实行“分散、靠山、隐蔽”的布局、选址方针。一行十来人穿过大片农田及村落向深山进发。那个时候的安顺简直是“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这无形给她们的工作又增加了许多的困难。有时候她们进山选址,一去就是好几天,饿了就吃早上带的干粮,渴了就喝随身军用水壶里的水,一次还不能喝太多,怕后来几天不够喝。进山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他们自己开路,大有一种“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山大王的豪情壮志。经过仔细研究地形地貌,开会研究讨论分析,最终把厂址选在大横山下,这里是方圆几百余里算是比较平整的地方,也符合“分散、靠山、隐蔽”的布局,以后路修好后相信交通也会比较便利。说他们的“汗水洒遍了高山和峡谷”真不为过。建厂的第一步总算完成。

接下来就是买材料准备开始修建厂房了。修建厂房所有的材料都是他们一担又一担的挑完的。有的材料大半夜运到的他们也要忍着瞌睡起来搬运整理。这个时候他们的条件稍微得到了改善,租用了当地老乡家的房子,所谓的房子,也只不过是用石头胡乱堆砌城的,但总算有个安身立命、遮风挡雨的地方了。她是这个队伍里的唯一一个女性,所以她在生活工作中兼任了很所的角色,既是会计,又是出纳,还是他们的后勤,生活做饭之类的事情自然也就落在她的肩膀上了。他们的一日三餐并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可以大家一起坐在饭桌上悠闲的享受着有荤有素还有汤的美好时光。他们的主食就是每人拿自己的碗放点米进去一起蒸好,偶尔会有点青菜萝卜之类的。在那个物资及其贫乏的年代,肉是少的可怜,今本上一年可以粘一顿荤腥就已经很满足了。她还清楚的记得,那个年代安顺这个地方最缺的就是水,做饭的时候都要省之又省,更别提是洗衣服或洗澡了。工厂给他们最好的福利就是每隔一个月会集中用汽车拉着大家去安顺洗个澡,这在当时已经是极其奢侈的了。一套深色的工作服也是缝缝补补的穿了很多年。

等到第二年的时候,她的二女儿因为在父母的家里实在呆不下去了,整天哭闹。她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在父母给二女儿洗脚的时候连洗脚盆都踢翻了。最后迫不得已,将二女儿从福州的老家接到这边。一看到这边的情况,二女儿又哭着闹着要回沈阳,她觉得这个地方实在是太破了。因此她的二女儿也就成了安大厂的第一个孩子了,那些同事业余生活中唯一的活动就是逗这个孩子玩,每个人都像宝贝一样疼她。最终她也慢慢的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厂房建好之后就开始着手准备修路以及建职工宿舍了。当时上级领导的意思是家属区一定要隐蔽,要选在山里。这点立即被她否决,如果家属区建在深山里的话就意味着交通、通信等都会比较闭塞,如果遇上职工半夜的突发性疾病或者女人生孩子等情况时,交通、通信就会变成最致命的弱点。她连夜坐车去贵阳向上级领导请示,软磨硬泡,摆道理,讲事实,最终领导采纳了她的意见。就是因为她当年的坚持,我们现在的家属区才能拥有便利的交通,不至于窝在深山里。

**厂有现在的辉煌成就,这是普通劳动者的丰碑!如今四十余年过去了,他们这些外来人早已融入当地社会。一座中等发达的工业城市崛起于贵州大地上。而建设“三线”的这些人,许多已埋骨荒原了。《国际歌》中唱到“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在此次的回忆中,她还记得在安大厂他们家总共搬家7次,再一次次的搬家过程中细细体会着安大厂的繁荣发展与壮大。如今他们的三个女儿均已成家立业,他们老两口也生活稳定,他们觉得现在的生活非常满足,非常高兴。看着安大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茁壮的成长,不断的发展壮大,他们心中很是欣慰,他们同时也希望安大会越来越好。

采访结束,老两口牵着手送我们下楼,远去。说声再见,祝他们身体安康,道声拜拜,愿他们诸事如意!

采访人: 2011年7月30日星期六

爷爷的新回忆录

应聘新工作之大禁忌

回忆录

回忆录

回忆录!

回忆录

回忆录

之大总结

语文之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回忆录之大三线新
《回忆录之大三线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大三线新 回忆录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