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科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4:47: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身边的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 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

(2) 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3、科学知识目标:

(1) 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 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4、STSE目标:

(1) 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 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二、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三、教学难点:

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四、教学准备:

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问题:

教师:同学们,看你们桌子上物品中的钥匙,用力试试!会弯吗?

生齐:不会。

教师:对了,它很硬,那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学生:是用铜做成的。

教师:钥匙是用材料铜制作成的。请同学讨论一下:钥匙是铜,铜就是钥匙这句话对吗?

(二) 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1:那钥匙是铜做成的。 学生2:铜也不能开锁啊!

学生3:对,钥匙不能说是铜,它是让我们来开锁的工具,只是它由铜来做成,而铜是材料,还不能使呢!

学生汇报:老师,这话错了,钥匙虽说是铜做成的,但它能用来开锁,而铜则成为材料。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多好啊!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有一定的功能;可材料只能用来组成物品。下面每组的桌子上有很多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呢?我们先找出物品的材料,可以用“**是由材料**制成的” 的形式进行讨论,并给这些物品按材料来分类,把物品的名称写在书的圆圈中及探究记录单中,好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物品是哪些材料组成,完成探究记录单;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教师:像木材,纸,金属,塑料这些材料,还有哪些物品是由它们制成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

教师:同学知道了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那么所有的物品都是由种材料组成的吗?看图片上的物品,你们分析分析!

小组分析图片,汇报。

教师:桌子由两种材料组成,本子由三种材料组成,铅笔是由五种材料组成等。同学你们发现没这些物品与刚才的物品在材料组成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它们是由

二、

三、五种等多种材料组成。

教师:是啊,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所以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

板书:

身边的材料 材料 —— 物品 | (组成)

木材、金属、纸、棉花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我身边的许多物品都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 明白了物品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下面请同学看这四幅图。(出示图)

(二)认识材料:

教师:它们有哪些作用呢?

学生回答:杯子用来喝水;椅子用来坐;背心人用来穿;砖用来盖高楼。

教师:想想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学生分析,汇报。

教师:塑料、木材、棉花与土都是材料,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观察出这四种材料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分组讨论:塑料是人加工成的。木材、棉花与土是在大自然中的,天然的。

教师:是啊,塑料是人们用一些材料加工成的材料。你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加工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石油、木材、棉花与土都是在大自然中原来的,是天然的所以我们称它们是天然材料,

像塑料等材料是由人们加工的成的,我们称为人造材料。下面同学自学P3下面的图。看一看花瓶是怎么制成的? 学生自学。

教师:谁谈谈什么样的材料我们叫它人造材料呢?

学生:需要人们加工的材料。

教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不信我们各小组在我们的教室里找找看,看这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能不能把材料分一下类?比比哪组找的最多。

由组长组织在教室里找材料。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小组交流找的情况。

汇报。

教师:刚才几个组都找到了不少的材料,试想一下,它们与我们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材料与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如果你是一个科学家,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材料呢?

学生回答。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想法,我真为你们高兴,很对,今后环保、节能、新颖将是未来材料的首选。希望同学们平时多多注意各种各样的材料,了解关于它的知识。

(三)拓展:

教师:我们回家后,在家进行一下家庭用品材料的调查,填写《材料调查记录表》,下节我们在交流好吗?

1、亲历科学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目标:

1、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2、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电吹风、乒乓球、纸片、漏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进入三年级新增加了科学课,科学课是学什么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图标: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汇报。)

2、演示实验: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3、指导学生学习提问

(1)板书指导读图: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

(2)学生观察三幅图,明确这些问题的提出用了“为什么”或“怎么回事”等词。

(3)教师指导提问: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 (4)教师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

(5)课堂交流汇报: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 (6)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提问题。

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你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教师巡回指导。

4、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

出示纸片学习实验方法: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1: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1)、指导猜测:请你猜1猜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把你的猜测写在记录本上。 (2)、实验验证:发放材料每人做三至五次实验,比较试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是否相同。巡视指导。 (3)、课堂交流,检查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操作个别指导,保证成功率。 (4)、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对这个实验,你产生了什么问题?把问题写下来。提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什么2片纸不是分开而是靠拢? (5)、学生尝试解释实验现象:你能试着说1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实验结果吗?把解释写在记录本上。进行简单交流,不进行对错评价。

5、自己尝试科学探究(进行拓展活动)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科学研究的过程包括猜想——实验——观察——解释。 下面同学们自己按以上步骤尝试一下科学探究的过程。 (2)实验2:吹乒乓球 教师说明活动过程 (3)学生进行活动,并做好记录。

三、总结:

谈话:谈一谈你对科学课的看法。你认为怎样才能上好科学课?

四、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第九课 鲫鱼与青蛙

云浮市郁南县都城镇第一小学校 陈汉梅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两栖类和鱼类,归纳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了解青蛙的变态发育与鲫鱼的发育的区别。

3、以运动方式入手,运用对比的方法,了解鲫鱼与青蛙的区别。

4、观察两栖类、鱼类的实物或标本,或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它们的一些主要器官。

二、教学方法 观察与讲述相结合。

三、课前准备 分别装着小蝌蚪和小鱼的盘子;蝌蚪与鲫鱼的幼体图片;教学挂图;有关鲫鱼、青蛙的影像材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察蝌蚪和小鱼。

(1)投影机出示蝌蚪和小鱼的幼体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它们是用什么来游泳的,它们的身体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身体流线外形,光滑的身体表面,能摆而推动身体前进的尾部。)

(2)观察后,引导学生着重了解它们都是靠尾部的摆动来游泳的。 (3)引申问题。

所有的蝌蚪长得都一样吗?有的蝌蚪长出了小腿,小鱼长腿吗?

2、观察蝌蚪与鲫鱼是怎样长大的。

(1)发展学生思维,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猜想,把蝌蚪和鲫鱼的生长过程画出来。(只要能画出蝌蚪在生长过程中不同形态的变化、鲫鱼的身体大小的变化即可。)

(2)教师出示直观教材,(标本、挂图、影像材料等,)为学生们的猜想提供帮助。 (3)讨论:

你还知道小蝌蚪和小鲫鱼生长变化的其他情况吗?它们生活的环境变化吗?

3、观察青蛙和鲫鱼的外形。

(1)观察青蛙和鲫鱼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A、它们的身体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B、每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C、它们的身体表面都一样吗?

(2)让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像青蛙一样的动物属于两栖类;像鲫鱼一样的动物属于鱼类。

(3)思考、讨论:两栖类和鱼类这两大类动物各有什么的明显的特征呢? 两栖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变态发育,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的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里,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有一心房一心室。

4、把它们分类。

出示教材提供的八种动物图片:①银鲳,②黄鳝,③鲈鱼,④树蛙,⑤乌鳢(生鱼),⑥大鲵(娃娃鱼),⑦美西螈(一种终生长着外鳃的蝾螈),⑧黄条蟾蜍(癞蛤蟆)。

(2)归类(先让学生辨别,分类,后给予纠正)。 鱼 类: ① ② ③ ⑤ 两栖类: ④ ⑥ ⑦ ⑧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地图》

2008年3月 【教材说明】:《认识地图》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对于认识地图,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前概念,对地图的探究也比较感兴趣。《认识地图》让学生在学习本学期学习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地图的作用,以及各地图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执教过程中,针对三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以“玩”为线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得出问题,对问题作出自己的假设等。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对实验数据的收集,以解决探究过程中疑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能使学生养成在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技能的习惯,达到理解性记忆。

(2)有利于了解各地地貌形态的名称概念,掌握它们的具体方位和分布规律,避免地形名称与它所在位置的张冠李戴。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用得较多的地图主要有教学挂图、黑板略图和课本插图。地图是教学中最有价值的直观教具。它同文字相比具有现象直观性、地理方位性和几何精确性等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思维的能力,是基

本技能训练的主要方式;通过地图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相关的内容,利用相关的内容来说明地图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地图在各种场合的不同的作用。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方格纸、铅笔、指南针等。

老师准备:各种地图挂件、需要用地图的不同场合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同学们都去过游乐园吧?今天能不能带老师也去一下游乐园玩呢?

2、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3、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猜想,去游乐园里玩,最好走不重复的路线。

二、地图在场合当中的作用。

1、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同一种地图作用也是相同的呢?那我们进行各自的路线来走走看看。

2、这只是大家初步的想法。科学知识能用这样的猜测就行了吗?还需要什么?(实验来证明)

3、你再来玩玩游戏,提示要注意每次看不同地图的作用。每个学生都玩玩。

4、交流:

5、各小组相关内容汇总,我们一起来观察分析,可以发现些什么信息?

6、小结。在生活当中,地图给我们大家的作用是用来指路的,而且不同的地图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三、地图的研究。

1、我们已经知道它的作用了,如果用一个地图只是几根线段或是几种图形可以吗?

2、教师演示:出示课件,地图上只标示几种图形和几根线段出现了什么情况?

3、地图就会混乱。人们的主要认识能力就会下降。

4、请一学生上台说明有几种这样的情况,引出表达不清的问题。我们能准确地说出。

5、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为了准确而又简单的的表达,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符号来做标记,比如说字母、图标等。)

6、我们先给地图做上几种常见的图例。大家看看会有什么不同的?

7、学生实验,并记录。

8、汇报交流。

9、小结、延伸。

(1)各组的实验结果都相同吗?

(2)、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标注时是随意的,没有统一标准。) (3)、怎样才能标注统一呢?我们下一课再继续研究吧!

四、作业:

自已在家里动手画画身边的地图。

第一单元:动物和植物

1、动物怎样生活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增强对植物和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兴趣,获得对有生命的物体多样性的认识。

2、经历对一种动物较全面的动态观察过程。 教学重、难点

经历对一种动物较全面的动态观察过程。 教学准备

猫、鸽、龟、青蛙、鱼、蜻蜓等动物的图片。学生准备各小组的观察记录。 教、学法 观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1、引入

(1) 回顾已往观察过的动物。 (2) 请学生说说平时见过的动物。

2、分小组对`选定的一种动物进行班级交流,适时展示收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1) 它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各个部分是什么样的? (2) 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3) 它有哪些基本的生活`需要?

(4) 这种动物的食物是什么?从哪里获得食物?怎样吃事物?它也排泄废物吗?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