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马伟鹏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20-03-02 01:13: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人教版高一年级氯气与水的反应教学案例

甘肃省永靖中学 马伟鹏

摘要:新课标理念下,在化学课堂中更好的处理好“知识点的落实”与“充分运用探究手段”的关系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以实验、讨论、提问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化学总体教学目标。

关键词:氯气;教学案例;化学 引言

所谓教学案例[1]就是指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教师撰写教学案例,能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能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本文结合笔者自己高一化学教学实践,针对高一化学中《氯气与水的反应》一一节内容,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并撰写了教学案例,就这一问题与同行们进行交流讨论,希望能对同行们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 2 案例描述

钠与水的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个教材中氯气与水的反应,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如何用探究的形式来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也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价值所在。我担任4个班的化学教学,这节课我做了四次教学尝试,不是早就计划好的而是临时调整的,理念不同,方法不同,效果各异。 2.1 第一种教法: 2.1.1 教学过程

1、课前只是告诉了学生预习本节课,请思考:氯气能否溶于水?溶于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 请设计实验来对这点性质进行探究。

2、因为问题较空泛,因此学生较难着手讨论。课堂上我讲学生听;我做实验学生看;我提出问题学生答。对于氯气的水溶性,我作如下实验设计。方法一:将少量水滴入装有氯气的试管内,看颜色有无变淡;方法二:将一支充满氯气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看看试管中液面有无上升。

3、对于溶干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因为学生对这个反应还没有什么概念,因此无从下手,讨论很难展开。最后个别学生通过书上潮湿氯气漂白实验的启发,提出这个实验。

4、教师做了氯水的漂白性实验后,推测出结论--氯气与水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并且这种物质有漂白性。从而引出了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接着根据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总结出氯水的其它性质。 2.1.2 教学效果

一节课下来,课堂上没有什么兴奋点,我也感觉很乏味! 2.1.3 教学改进

根据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调整如下:写了预习提纲(表格形式)、选了4道难度较小但基础性很强的习题,印发给学生,准备了四组学生实验:药品:制备收集若干瓶CL2,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红纸条,蒸馏水。仪器:水槽,胶头滴管,试管若干支。 2.2 第二种教法: 2.2.1 教学过程

1、上课带着书本和预习提纲进入教室,讲到氯气的水溶性后,学生总结出上述几种方案,马上通过实验验证。学生较高兴和兴奋,嘴里也说个不停。

2、实验验证后,指出氯气溶于水后的溶液叫氯水。给学生三种药品:新制氯水,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氯水中的可能成分。

3、学生四人一组实验,因为仪器不够,15个人一组,2人做,其余13人指挥,课堂很“活跃”:将氯水分别与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反应,发现硝酸银中产生白色沉淀,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总结出氯水中有C1-和H+,还有漂白性。

4、教师再提问:漂白性是干燥的氯气就有的性质,还是别的物质有的性质呢? 怎么证明?

5、学生想到将红纸条分别放入干燥氯气中和氯水中,将这两个实验作比较就可得出结论。 2.2.2.教学效果

整节课,因为要领学生填预习提纲的表格,要板书、要讲解、要组织、指导学生做实验及分析实验,虽然学生很兴奋,但我感觉很累,而且提纲上准备的题没做。 2.2.3 教学改进

根据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调整如下:制作课件(耗时一上午)(上课我就不用再板书很多)、让学生课前把预习提纲填好,做充分的预习,提纲上的题能做的做一做。 2.3 第三种教法: 2.3.1 教学过程

1、在班级上课,实验仪器摆在课桌上,多媒体打开,一开始感觉不错,讲课时,因为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因此课堂教学进行很快,学生配合较好。教师提问:氯气与水有无反应? 如果有反应,可以得出结论氯气可以溶于水。

2、教师指出:我们暂时假设氯气与水的混合物叫氯水。我做如下安排:利用现有试剂:镁条、NaHCO3(aq)、AgNO3(aq)、HNO3(aq)、红纸、PH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氯水。通过实验验证你们自己的推测。

3、学生15人一组相互合作设计实验推测成分,并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实验结束,做实验的同学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在同学之间进行了展示,我进行了总结。得出结论一一氯气与水有反应,并且产生了Cl和H,有个别组的学生提出氯水还可能有漂白性,因为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4、教师将红纸打湿一小部分后放入氯气中,证明了氯气是与水发生了反应,并且氯水具有漂白性, 再结合前面的结论,总结出氯水还具有酸性。这时下课了。 2.3.2 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感觉进行的很顺利,应用课件省事了(但主要内容还在黑板上,只是表格在幻灯片上)、而且课前学生预习的好上课配合的也不错,只是感觉实验时间较短。 2.3.3 教学改进

-+ 根据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调整如下:课件不用了,实验用品重新搬回实验室,预习提纲可以不填。 2.4 第四种教法: 2.4.1 教学过程

1、在实验室上课,过程与第三种教法一样,但时间要长一些,争取每个同学都做实验,中间我适当的巡视、指导,拿出成功的实验结果给全班同学展示,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很放得开。

2、实验结束后我让学生拿出实验报告册,根据实验观察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的内容,学生很认真去思考,我感觉不错,培养学生自主整理能力。

3、然后我总结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出探究实验,学生继续去做实验.2.4.2 教学效果

整节课虽然题没做,但因为几乎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做了实验、观察实验感受了实验带给他们的新奇,所以整节课学生都很兴奋。 3 案例分析

这一节课,我用4种方式去讲,但不是随意的,是用心去调整,看哪一种方式更利于课堂教学的提高,因为我们的课时不多,必须向45分钟课堂要质量,所以现在我在摸索,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学生的有效的教学之路!为此我花了很多心思,在备课时思考怎样讲、准备什么实验、在准备实验过程中还在思考实验怎样做才更实际效果更好。比如第一种教法具有探究的目标,也初步进行了一定的探究,但没有为探究的深入培植肥沃的土壤,也忽视了学生的能力限制,因此使得探究的过程中途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最后还是有那么一点照本宣科的味道,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准备下个班学生的实验时,填加了探究实验。第二种教法已初步形成了探究的理念,给了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且亲自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局限性在于:

1、把问题探究过于简单化、具体化了,没有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思考空间,学生一般都能轻而易举得出结论。

2、实验设计上存在不严密性,比如只给出硝酸银,却没有给出对应的稀硝酸,这些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及思维的严谨性都不是很有帮助。第三种教法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思考空间,而且还在实验操作中强调了观察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比较有利于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比较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另外,这节课其实学生实验也很多,为了学生进行,每人都参与,所以第四种教法时我讲的较少,留给学生的时间比较宽松。因为学生初中根本没怎么做过实验,所以很新奇,很兴奋,很有兴趣,愿意去做。本节课相对来说需要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多,所以我想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这次教学,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他们从中领会了化学的新奇! 4.对教学案例的几点思考

通过教学案例的实施,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把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活动作比较:传统教学是否真的应该摈弃? 但传统教学确实有这么一个优点:课堂知识点容量大,可以缓和化学课课时紧张的特点。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关心教学流程的程式化、细节化,有时为了赶进度,不惜牺牲学生领会、理解教学内容的时间,从而以教师对教材、教案的认知过程代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过程,使“双边活动 变成了 “单项传递”,丧失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应有的情感性。新课程强调“把思考还给学生”,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交往、互动,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从而经过丰富、生动的思考探索过程中通过感受、领悟而获得积极的情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师生双方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学生思考、体验这些心理过程,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衡量人的发展的最深层的指标,使教学过程从一种简单的传输、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成为一种伴随着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思考和获得的同时,也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体验过程。

2、新课程改革是否适合干所有学校、所有教师和所有学生, 会不会有时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整体氛围,探究性的课在时间方面和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驾驭方面会比较难掌握,从而影响知识点的落实? 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觉得教师要尽快转变自己的“意识”,虽然要立足于教材,但也要避免照本宣科,而要将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媒介之一, 要从“施工图纸” 式的教案向“探究”式的教学设计转变,要从知识性的备课向发展性的教学设计转变。

3、如何把握“探究程度”与“知识点落实”两全齐美的度? 教师引导探究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要做到这点,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进行精心设计,上课时必须言简意骇,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梯度合理。

4、如何恰到好处的指导学生实验,使他们既不会由于讲解太泛而无从下手,也不会由干讲解太细而产生预习的惰性? 比如在实验教学中,可将实验“观看” 改为实验“观察”,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演示性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课内实验改为课外实验, 封闭的实验室管理改为开放式管理,变实验知识为实践能力等多种教学处理方。

5、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进,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懂得只有当自己真正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才能提高自己对科学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能很好地渗透方法论的教育,从而有效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教学质量。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多动脑筋,多下功夫。为了每个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采取启发诱导、激励等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能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让成功激励学生努力前行。

参 考 文 献: [1]姜武.高一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案例学科教学[J].学科教学,2009(6) [2]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马鹏先进事迹

赵鹏伟读书计划

心念感恩张鹏伟

王鹏伟发言稿(材料)

马立鹏作文

教学案例(马祯)

《马说》教学案例

马原案例教学

教学案例(马祯)

马小伟事迹材料

马伟鹏教学案例
《马伟鹏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马伟鹏 教学案例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