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刘集镇中心小学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03-02 02:07: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刘集镇中心小学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2010-2014)

一、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刘集镇中心小学占地10033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11个,在校学生461人,在职在岗教职员工27人,平均年龄约为35岁,其中。80%教师达到大专学历,20%教师达到本科学历,省市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25%。

(二)学校优势

1、历史优势

学校是本镇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所学校,悠久的历史,长期的积淀,丰厚的校园文化,使学校在本地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2、理念优势

学校秉持“习惯奠基人生,文化引领成长”的教育思想,形成了“博文约礼,品质育人”的办学理念。

3、师资队伍优势

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布局合理,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学校赢得社会生存、社会尊重与信赖的基础,强大的师资是学校软实力的核心。

4、特色优势

在学校的办学历程中,呈现出两座“高峰”: 一是教育教学质量高峰;二是学生的道德礼仪培养高峰。这两座高峰,成为学校最为突出的办学特色。

5、区域优势

学校位于规划的郑东新区。

二、办学理念

核心理念:博文约礼,品质育人

“博文约礼”出自《论语.雍也六》:“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是孔子教育思想关于全面育人的经典论述。“博文约礼”既反映了人在生命成长的历程中对知识、技能、方法的基本需求,也反映了作为社会化个体对人际、社会和自然的正确态度。只有实现了“博文”与“约礼”,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健康、全面成长。我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策略,不仅在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习得上占领了区域教育的高点,更是以“习惯奠基人生”的养成教育思想培育出一代代品质一流的学子。“博文约礼”正是对学校辉煌历程的承传,也是对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三、办学目标

1、学校发展总目标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为指南,不断丰富和提升学校办学思想,强力实践“博约”教育策略,通过五年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高品质、高品位的现代化学校。

2、具体目标

1)师生共同奋斗目标

博文约礼 品质发展

2)学生培养目标

博闻、博思、博识、博爱

约法、约礼、约物、约己

3)师资建设目标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乐于学习、善于研究的“专家型”、“输出型”教师队伍。

4) 学校管理目标

以“人品正、作风实、业务精、责任强”为目标,加强党政工团班子建设,形成“协作、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5)课程建设目标

构建家校共同体教育策略;构建“磁石”课程、“自主目标”式课程。

6)环境建设目标

完善、维护校园设施设备,美化校容校貌,积极创设洁净、安全、适用的教育教学环境。

7)文化建设目标

构建 “党旗飘飘”为主题的党恩文化、“宁静致远”为主题的书院

文化、“博文约礼”为主题的教育文化这三大板块文化建设,并实现文化与教育的高度统一,凸现文化的教育价值。

四、分年段实施规划

2010年文化构建年

核心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研发、三大板块文化建设、青少年书法教育活动中心建设及教师职业精神的重建,实现学校主体文化的构建。

1、学生培养目标:建构完善的家校共同体教育基本策略,全面开展习惯养成教育。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实现灾后教师职业精神的重建,提升教师职业信念,培育教师职业情趣。

3、学校管理建设目标:学校管理流程顺畅、规范、高效、科学;校园氛围良好:心齐、气顺、劲足。进一步推进学校民主化建设进程。

4、课程建设目标:加大研发进度,形成校本课程。以书法教育为重点,建设刘集镇青少年书法教育活动中心。

5、校园建设目标:完成党恩文化、书院文化、博约文化三大板块文化建设。 2011年课程规划年

核心目标:通过探索研究,对养成教育策略、家校共育策略、队伍建设策略以及环境建设策略等进行课程化提升。

1、学生培养目标:进行以“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为主题的学生养成教育课程化建设。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全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乐于学习、善于研究的“专家型”教师,建立与之相关的激励发展措施。

3、学校管理建设目标:在进一步推进学校民主化建设进程的同时,探索“家长学校”构建模式,初步形成 “家校共育”课程。

4、课程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大研发进度,以课程科研的形式实现完善与提升。构建青少年书法教育活动中心实施策略。

5、校园建设目标:进行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建设,丰富现代学校课程,搭建师生

展示、交流、参与的崭新平台。

2012年特色固化年

核心目标:通过巩固完善,将养成教育课程、队伍建设策略、家校共育课程及书法教育课程固化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1、学生培养目标:将“德育为先、注重品行培养、养成良好习惯”建构成学校的一项突出办学特色。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固化“专家型”教师队伍建设特色。

3、学校管理建设目标:推进学校民主化建设进程,将“家校共育”课程固化成学校办学特色。

4、课程建设目标:固化《博约记》教育课程特色及书法教育特色,推出“磁石”课程。

5、校园建设目标:实现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固化。

2013年品质提升年

核心目标:对已经呈现出的养成教育、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及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特色进行进一步提升,实现高品质、高品位办学。

1、学生培养目标:发挥“德育为先、注重品行培养、养成良好习惯”的办学特色在区域内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初步开始 “输出型”教师团队的打造,提出相关建设目标,建立与 “输出型”教师队伍建设相关的激励发展措施,。

3、学校管理建设目标:推进学校民主化建设进程,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和“家校共育”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家校共育的教育品质,不断提升其社会效益。

4、课程建设目标:进一步提升教育课程及书法教育课程的品质。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逐步推出“自主目标”式课程,构建相关课程评价体系。

5、校园建设目标:全面实现学校环境文化与教育文化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有形文化的教育价值。

2014年外向输出年

核心目标:发挥养成教育特色、队伍建设特色、课程建设特色及环境建设特色在一定区域内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实现形成“大西教育现象”的办学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发挥“德育为先、注重品行培养、养成良好习惯”的办学特色在区域内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初步塑造出具有社会美誉的学生整体形象。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初步形成“专家型”、“输出型”教师团队,开展“走出去、引进来”的外向发展活动,发挥其在区域内的引领作用。

3、学校管理建设目标:推进学校民主化建设进程,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和“家校共育”的积极作用。研究学校管理策略,为学校外向性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4、课程建设目标: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实施“自主目标”式课程。

5、校园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校园设施设备的教育功能,并逐步发挥其社会功能。

五、实施策略

1、学生发展:培育校风、培养队伍、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拓宽领域

2、队伍建设:抓骨干,促提高; 抓青年,促上进;抓典型,促竞争;抓团队,促合作

3、学校管理:抓制度的完善、执行的力度、学习的深度

4、课程建设:构建高效课堂实践、完善多元综合评价、形成校本特色课程现象

5、学校特色:普及中推广熏陶、提高中发展兴趣、活动中展示特长

6、学校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质量、关注岗位细节

六、保障措施:

1、建立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专家顾问委员会,聘请一批相对固定的专家在规划正式出台前和规划实施过程中给予建议与评估,保证规划在学校发展中发挥最大效用;坚持科学发展观,组建“规划实施管理评估小组”,推进规划的分部门落实,也便于适时调整;强化规划实施文档管理,有意识积累素材,为评估做好准备,也为研究形成连续系统的评价体系、规划远期目标提供参考。

2、建立与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与实施机制,完善、推进民主化管理进程。

3、完善和健全与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相符的激励性机制,注重开源节流。在确保常规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下,进一步探索“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发挥激励机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010-2014)

2010.8

刘集镇中心小学师风师德五年规划

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玉贤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刘集镇中心小学师德师风工作总结

刘集镇中心小学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刘集镇中心小学小学五年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