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这不是一颗流星 第二教时教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1:35: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课文的二三部分,进行朗读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默写词语:笨拙 偏瘫 喃喃 佳肴 轻盈 抚摩 转瞬 即逝 噌噌

二、指名分别朗读第一第二部分,要求学生把写阿婆的手的地方、写熊皮手套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朗读,这段是分几层写手的? 分三层:

第一层两句话,写阿婆中风昏迷,但那只未偏瘫的右手总想伸出来摸摸什么,引出阿婆的手。 第二层也是两句话,先总写一笔:“这是一只永远不得空闲的手,”接着用三个排比句概括地叙述阿婆为孩子们的成长付出了多少辛勤的劳动。这一层是插叙。

第三层,是引起联想,猜想“这只手想干点什么呢?”最后用三个排比设问句,进一步突出“这是一只永远不得空闲的手”。

齐读9段,要求读出感情,几个排比句要读得流畅,最后几句设问要注意语气。 3.第13段所描写的手是小浩波看见的,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手?(红肿,生满冻疮)。由(这只手)引出一件什么往事?为什么要写(冻疮)这件事?(读这件事)

引出阿婆为救护孩子而烫伤手的经过,揭示孩子想给阿婆买熊皮手套的原因。 9-13段都是写阿婆的手,但在写法上是不同的。9段是概括叙述,第13段是具体记叙一件事。 4.阿婆为救护孩子而烫伤手的事例表达了她对孩子的特殊感情,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语句表达了她对孩子的特殊感情?自读第12段,画出来,分层。

5.阿婆对孩子的无私的受,赢得了懂事的孩子的回报。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小浩波是怎样疼爱阿婆的呢?他最疼爱阿婆的集中体现是什么呢? “阿婆拣菜„„让阿婆从嘴里甜到心里”。

“等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熊皮手套,你就不生冻疮了”。

6.齐读第12段。读时要注意语气和速度,第一层要读得沉重而缓慢;第二层由缓慢而转入明快,第三层又要转入缓慢,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续。 7.小结:这一部分的回忆,紧扣“熊”皮手套“这条线索,集中写孩子浩波进病房探望阿婆。

三、分析理解第三部分:

1.教师范读15和16段后,问:“我”和孩子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孩子对阿婆的感情是多么深。要让阿婆戴上熊皮手套的愿望是多么强烈。尽管“阿婆已经去了,她再也不会回来了”,但他对阿婆的思念并未消失。日有所思,夜有所梦,5岁的孩子不懂做梦的原理,以为阿婆还在呢。 2.最后一段是哪一句话跟第一部分中的一句话相照应的?为什么一再说孩子的眼睛像闪亮的星星?

用闪亮的星星形容孩子的眼睛,有两层意思:一是实的,在暗淡的观众席里,孩子清澈的眼睛看起来格外明亮;二是虚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闪亮的眼睛是孩子纯洁美丽的心灵的像征,包含着赞美之情。

3.最后一句是抒情。通过“我原以为„„”和“现在我明白„„”的对比,深深地赞颂孩子更真诚更纯洁的感情。 4.结合练习一总结全文。

四、分三组轮流齐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

1.课后练习四。

2.你从这个孩子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00字以上) 要结合自身实际谈体会。

这不是一颗流星

[永远不得空闲的于][长满老茧的]手 换过 多少 洗过 多少 煮过 多少 摸摸 想 整整 想 拎起 想

这不是一颗流星 第一教时教学教案

这不是一颗流星

《这不是一颗流星》教案word

《这不是一颗流星》读后感

《这不是一颗流星》教学设计二

《珍珠鸟》第二教时教案

《草原》第二教时教案

《流星》教案

《钱学森》第二教时网络课教案教学教案

《夹竹桃》(第二教时)公开课教案

这不是一颗流星 第二教时教学教案
《这不是一颗流星 第二教时教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