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年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3:07: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三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某项制度时说:“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一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

2.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工部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单位执行。最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3.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近臣参与军大事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B、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C、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5.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令立了一块“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朝却成为历代宦官干政最强烈的王朝之一。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明朝皇帝懦弱无能

B、明朝推行特务统治 C、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D、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 6.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D、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7.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C、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

D、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8.《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9.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10.《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1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12.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13.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14.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15.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16.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清初,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243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150人中,出身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身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这一数据反映出 ( ) A.科技教育成为私学的主要内容 B.官员选拔标准制约官学教育内容 C.理学成为官学主要教育内容 D.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

17.“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18.下列关于明代内阁制和清代军机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朝设置军机处用来取代内阁制度

B.内阁无权向六部发令,军机处则有权发令 C.两者都无权向六部或各省发布命令 D.内阁首辅等于宰相,军机处是临时性机构

19.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官员上朝的礼仪,体现着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B.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20.有学者统计,在民主的雅典,没有一个真正的贫穷的公民能够成为民主政治的领袖,几乎所有的政治领袖都出自富人阶层。这说明雅典(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贫民无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C.民主实际上还是精英政治 D.公民有平等的政治参与权

21.某学者认为,在古代希腊,白由完全是一个政治概念,与此相适应,他们承认个人对社群权威的绝对服从是与这种集体性自由相容的,可以说“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是主权者,但在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这表明该学者认为古希腊( ) A.公民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 B.公民只有形式上的自由 C.存在着绝对权威势力 D.排斥私有财产制度

22.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这主要表明( ) 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 B.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

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 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他们面临体制性的危机

23.公元6~7世纪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成熟时期,而同时期的中华文明也取得了重大发展,这里的“成熟”和“重大发展”分别指的是 ( ) A.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B.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 C.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D.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

2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25.一位法学家说:“无论我们多么轻视,多么痛惜这种接受,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如果欧洲主要国家没有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接受罗马法,那么政治理论和制度,工业和商业组织,公法和私法的规则„„都不会像今天这样。”以上评价论证了( ) A.罗马法是维护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 B.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 C.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起源于罗马法 D.罗马法系统完备,影响广泛而深远

二、材料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25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1分,共50分)

26.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材料

二、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

材料

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4分)

(2)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9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6分)

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权和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1)写出材料一漫画图一“通途”中交通禁行标志指哪些人?结合材料一漫画图一和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8分) (2)依据材料二,苏格拉底所评论的是雅典怎么样的民主形式?他的态度如何?理由是什么?(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有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黑格尔《历史哲学》

材料

二、海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陆居者以怀土之故,而种种之系累生焉。试一观海,忽觉超然万累之表,而行为思想,皆得无限自由。彼航海者,其所求固在利也。然求之之始,却不可不先置利害于度外,以性命财产为孤注,冒万险而一掷之。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

请回答:

结合古希腊与古代中国的相关史实,分析二人的说法是否合理。你如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11分)

高三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一一5 ADCCC

6一一10 DBACA

11一一15DCABB

16一一20 BCCCC

21一一25 ADACD

二、材料题: 26.(1)变化:从分权到集权;从世袭到任命。(4分)

(2)说明:秦朝:实行朝议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或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汉朝:儒学成为正统,“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9分)

(3)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6分)

(4)官僚政治为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有利于稳定政体;官僚政治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和抑制暴政;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6分) 27.(1)交通禁行标志含义——奴隶、外邦人、妇女、未及年龄的男子,这些人都被排除在雅典民主政治殿堂之外。(4分)狭隘——是指享受民主权利的人数太少(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少部分的公民,仅占总人口的9%左右。(2分)充实——是指全体公民在立法及治理公众事务上有直接与平等的权利。(2分) (2)直接民主形式;(2分)批判态度,(2分)理由: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分) 28.基本合理。(1分)古希腊人多从事航海业,工商业发达,殖民扩张频繁(3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达,安土重迁(3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关系密切,人类文明受其影响;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发展不起决定作用。(4分)

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高三开学摸底考试语言答案

摸底考试试卷

历史试卷及答案

宿迁市学年度高三摸底考试:英语答案

第三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答案[优秀]

河北省唐山市学年度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高三摸底考试心理分析及调试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

学年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学年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