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离骚与现实生活

发布时间:2020-03-04 03:30: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离骚与现实生活

屈原的一生可以说是伟大又可以说是可悲。他的伟大是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推动了文化的进步,成为了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屈原无端受到谗邪小人的中伤和昏庸的楚怀王的放逐深表同情。同时又表现出了惋惜之情。如果屈原当时放弃自己的理想抱负,顺从当时的社会,那么他可以凭借自己横溢的才华谋个高官得个厚禄并是一件难事,闲时品品茶喝喝美酒,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岂不乐哉;可是他没有,他偏偏“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必定会受到排挤,一定是孤独的,正如他说的,“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众人皆醉,唯有他独醒;如果把他放在现在的社会,我估计他虽不会跳江但肯定会“抑郁”而死。这样的社会已经不适合他那样的人生活了,我们可以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报复,但是不适合依靠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学会变通,应该联合其他的人,“团结就是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人的岁月是有限的,“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这只是小说中或神话中才可以发生的,所以我们应该在有限的岁月里,依靠众人的力量,发挥最大的潜能改变自己改变社会。

今天我们纪念屈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弘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千百年形成的对祖国、对人民的最深厚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所在。而屈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面伟大旗帜。虽然屈原当时所爱的“楚国”与现在的中国并不是一个概念,或者说当时的屈原尚仅是一种“宗国”情结,但

第5页共6页 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他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仍然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文化原型与精神典范。屈原的爱国和忧国忧民,不是停留在一般信念和文字上,而是与他的“九死不悔”的献身精神结合在一起。他的作品和他的生平,构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传统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之所系、基石所在。今天的中国不仅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更需要成千上万富有高尚爱国情操的仁人志士。

纪念他的才华出众,纪念他的忠肝义胆,纪念他的执著无悔,可以说他执著的一生就是他爱国的一生

屈原名平,生在公元前三三九年,楚国没落贵族家庭,曾出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受楚王器重,后因奸人作梗被楚王疏远,直至流放,最后在郁闷中投入汨罗江自杀。可以说屈原的一生是忠于楚国的一生,就是忠于人民的一生,他对内为了楚国本身繁华富强,楚国人民摆脱黑暗统治积极制定新宪法,对外为了想让楚国一统江山,不怕辛苦奔走各国,提出联齐抗秦的合纵政策。

秦,统一天下,六国破灭,楚国也难逃厄运,屈原的理想没有实现,但他一生为国家利益为人民利益所进行的斗争决不会因为楚国的破灭而抹杀。历史的车轮不停地转着,千百年来无数炎黄子孙纪念他,敬仰他,一个人能作到身死而魂在,死有何憾! 屈原的一生光辉无比,《离骚》更是万古流芳。 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屈原选择死是既无奈又明智的做法.但凭他一个人的力量,但凭他的一颗赤胆忠心是远不足够改变社会现实的,因为君主昏庸,奸臣当道.与其看着国家消亡,看着自己的忠贞之心被破碎,看着自己极其想振兴报国但却又束手无策,还不如让漓江之水沉没自己,同时也沉没面对现实的痛苦.一切都因他宁死也不愿

第5页共6页 同流合污,不愿让自己高尚的品德受沾染,他太爱自己的国家了!生与死本来就是相对的,也许当一个人已经彻底觉得生存毫无意义时,为什么不能选择死呢?也许死他的灵魂将会在另一个纯洁自由的国度实现生平无法完成的理想与抱负!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就是推进的风帆。没有理想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险滩。大学时代,正是人生风华正茂之际,远大的理想将帮助一代有为青年扬起生命的风帆,开辟和探索人生新的航程。

同时当今时代,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年年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怀着满腔的抱负与远大的理想走向社会。然而等待着这些“高学历”的则大多是严峻的就业形势,竞争压力。大学生“就业的冬天”一年胜一年寒冷。

自1999年中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开始以来,在短短几年之内,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增加了近4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居世界第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在校大学生将达到2500万人。短短几年里以几何速度递增的大学毕业生总量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大学毕业生总量骤增与有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的矛盾,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瓶颈。一方面,大量毕业生将目光放在大中型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但这些地方从业人员已经达到或接近饱和,因而竞争激烈,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使得社会上存在大量就业难且又想从事自己专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众多偏远地区和艰苦行业部门招收不到合格的专业人才。这就导致一个表面上量的过剩和实际上质的缺乏结构性矛盾。

大学生的理想与现实在此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残酷的“僧多粥少”的现实正制约着许多大学生人生理想的实现路径,于是,许多大学生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

第5页共6页 的未来发展,寻找新的理想,从而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潮流。李大钊曾指出:“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理想的实现是艰巨的。

这种现象正是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一种表现: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于是,尽管矛盾很多,困难不少,大学生“就业的冬天”也已经喊了好几年,可是年年“冬天”年年“过”,和煦的春天不是依旧会来吗?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在经历了痛苦的选择,在选择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岗位。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理想的工作。

很多的理想在现实中破灭,很多的理想在现实中建立。总是希望在自己的理想中寻找一个自己的精神图腾,去尽情的释怀自己的感情,图腾的作用就是给我们强大的力量去指引我们前进,精神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残酷的足以将我们那种精神层次的图腾彻底摧毁,毕竟那些精神层次的东西都是虚幻的,两者巨大的差异,就犹如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天堑,我们站在现实的下面去仰望理想的天空,总是会彷徨,迷茫。这就是追逐理想的过程,我们必须去经历这些。不要被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将我们打倒,那样我们就永远也到达不了理想的天堂,只能在现实的地狱中徘徊。不要总去想理想的好,不要总去想现实中的坏,而要坦然地面对。

追求享乐是人的天性,但经历苦难也是人生的必然。人如果不经过挫折、苦难,就不可能坚强,不可能成熟,不可能超凡脱俗,不可能达到人生的高级境界。因此,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磨圆圆满满。在人生旅途中,遇到失意与困惑并不可

第5页共6页 怕,只要我们心中的信念没有萎缩,即使凄风苦雨,我们也会不以为然。落英在晚春凋零,来年又灿烂一片;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春天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何尝不是一种达观、一种超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我们要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苦难总会过去,光明就在眼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人生之旅,苦难与快乐同在。苦难使人思索,苦难使人成熟,苦难使人坚强,苦难使人珍惜快乐。快乐就在生活之中,但却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去开发,去创造。

第5页共6页

音乐与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与爱情的价值观

现实生活与思考的故事

现实生活感悟

现实生活经典语录

《离骚》课堂教学设计

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入党转正申请书

物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体验

离骚与现实生活
《离骚与现实生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