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媒体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0-03-01 16:54: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书笔记

(一)

二、全文框架

研究缘由

事件背景及过程

案例分析

研究结论

三、逻辑线索

(一)研究缘由

风险的知识建构是一个知识争议的过程,知识争议涉及话语表达。风险界定特别有赖于专家知识的鉴定,专家是知识争论的核心角色,普通公众对风险的判断虽往往依赖於具体的日常经验知识,但最后总是通过自身的经验知识与专家提供的科学知识相验证,信任与其经验知识相一致的专家意见。公众社会参与和表达的扩大是改变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优先选择之一。如何扩大公眾意见表达的渠道,这实际意味着公众话语权如何实现,这正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

(二)研究路径

(三)案例分析

特仑苏(omp)**与知识争议回顾

1.特仑苏之争话语文本分析

4.网名信任表达中的专家话语权

四、结论

五、心得体会

(一)研究方法值得借鉴

1.广泛的搜集材料,抽取科学合理的样本,然后有序、有目的组织材料;

2.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合理的运用传播学研究方法,保证逻辑清晰,论证严谨;

3.论证过程,可以多学科知识交叉,保证论证的全面性。

(二)关于“风险的知识构成”一点思考

这种过程,伴随着争论和探讨,是科学知识下放与民众的实际感知相结合的一个过程。而整个知识的构建,也建立在已有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由于人的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所以风险的知识建构也不代表着就完全科学正确,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进步,当下对风险的认识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面临是谬误的风险。风险中知识的建构,是科学知识与民众意识想结合的一个产物。

(三)关于论文不足的一点思考

《解码新媒体》读书笔记

进入二十一世纪,“新媒体”这个词在大家的视野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以前的印

象中,提到新媒体首先就会想到手机和互联网,但这本书作者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

出的为初识新媒体的读者介绍了当今的新媒体的种类和典型代表,也纠正了我一直以来对新

媒体片面的了解。

结构梳理:

1.绪论:

第一部分,从最早的东方的算筹算盘,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计算钟计算器,

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诞生,到今天的第四代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作者从源

头详尽挖掘了如今改变人们衣食住行的计算机的家族历史。 第二部分,文字和书写工具以及现代印刷术等的发明,使人类传播的范围和效率都大

大提高,而互动性则几乎为零。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发展起来的网络传播则引

起了传播的回归——“大众化”传播向个性化传播回归,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回归,中

央集权的传播向自由平等的传播回归。

2.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

首先,作者用通俗的语言为读者解释了抽象的因特网定义,即基于tcp/ip协议基础之

上的用来连接全世界所有计算机网络的服务。接着,介绍了因特网为了适应冷战需要而被设

计的初衷,直到1990年冷战结束,因特网也完成了从战争机器到为全世界人类服务的通信

平台的转变。

在计算机网络从军事科研领域走向大众的过程中,usenet即新闻组功不可没,我觉得

当时的usenet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经常用到的网络论坛,俗称bbs的雏形,面对新闻组带来

的海量信息,网络用户怎样来组织和挑选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呢?万维网的诞生为网络用户快

速获取信息提供了条件;而yahoo!和google等搜索引擎的发明,让用户从信息的汪洋大

海中找打自己所需的内容变得易如反掌,直到今天,yahoo!和google仍然是广大网络用户

常用的搜索引擎工具。

在网络大潮席卷世界之际,中国在1994年也终于正式接入因特网,1995年5月17日,

邮电部向全社会开放因特网服务,从此中国的因特网进入了市场化的发展阶段。随着网民数

的开发成为网络上人际交流的主要工具。

因特网走入中国,传统媒体也开始张开怀抱拥抱因特网,1998年12月1日,新浪网成

立,在新闻报道上充分彰显了网络传播的优势,让传统媒体感到了压力,越来越多的传统媒

体借鉴了商业网站的做法,同时发挥自己的品牌优势、信息资源优势和采编力量优势,进一

步与网络传播融合,中国的网络新闻一步步走向成熟。

3.电视机的发展历程

从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机,从无声到有声,从数字高清到超高清;从背投电视到平板

电视,作者从技术发展方面详细地讲述了电视机的发展历程,预言了电视机的发展趋势,即

大型化和微型化,充分说明了电视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电视机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依然

是大多数人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印证了默多克在上世纪末所说的:“新媒体的崛起

4.新兴电视技术——数字电视

首先,通过比较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制作传输方式的差别,体现了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

信号不易受到干扰,稳定可靠,传输质量较高的优点。然后就数字电视在全世界的发展做了

详尽的介绍。

接下来介绍了数字信号发展至今最具价值和代表性的技术——流媒体技术,它把实时性、交互性这两个重要的数字媒体特性带给了电视。常见的流媒体应用主要有:视频点播(vod)、视频广播、视频监视、视频会议、远程教学、交互式游戏等等。

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网络电视(iptv)的发展,目前人们大致用两种方式享用iptv,一种是利用上网的个人电脑,一种是通过网络机顶盒加普通电视机。

数字化电视的卫星传输,使得dmb技术,即移动电视的的大发展,“电视长了脚,跟着观众跑”是移动电视最生动的写照。如今全国各地的公交车上已经开播了移动电视,全新的数字技术,最终把我们从实践和空间的限制中解放出来。

5.手机带来移动新时代

由手机电视引入二十世纪的伟大发明——手机。由最开始的有大砖头之称的世界上第一部手机摩托罗拉dynatac 到如今又轻又薄的触屏智能手机,短短二三十年,无论从外壳还是功能手机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了手机之后,人们的交流和沟通都变得无比的便捷,只要拿起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和朋友联系通话,而手机短信功能的开通更是成为了当代中国极具特色的一种人际传播方式。手机短信不仅可以作为通信手段,联络载体,而且可以成为公共事务的发布平台,成为广播电视受众参与节目表达自我的途径。

“第五媒介”,手机不仅可以作为新闻传播平台,它还能把每个人变成传播者。人们能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彩信,网络等载体发送出去,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原本由传统媒体一手掌握的新闻报道的制作过程,改变着“新闻”的定义和“传媒”的生态。

6.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是迄今为止最能体现网络媒体互动性特征的应用。在游戏里你可以当一个反恐精英或者恐怖分子,一个没结婚的玩家,在游戏里可以体验恋爱婚姻甚至生儿育女。游戏与网络紧密相关,许多游戏都是依托于因特网或局域网,游戏玩家可以在网上支付相关费用,在网上进行游戏装备交易,在网上体验爱恨情仇,在网上成就人生理想。同时,游戏也是用户忠诚度最高,排他性最强,用户同质性最高,用户资料最易获取的媒介之一,所以将网络游戏作为广告发布媒介,是许多广告商的选择。

作者提到了“教娱游戏”这种寓教于乐的严肃游戏,就是把属于娱乐的电脑游戏真正应用于教育医学训练宣传国防等领域,同时保持游戏的娱乐性。

7.web2.0时代

《新媒体概论》(第二版)读书笔记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宫承波主编.—2版.—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9.10 什么是新媒体?关于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40年前。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高尔德马克(p.goldmark)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evr)商品的计划书,他在计划书中将“电子录像”称作“new media”,“新媒体”概念由此诞生。

美国《连载》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美国新媒体研究专家凡·克劳斯贝(vin crosbie)认为,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则认为,所谓新传媒,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互联网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提供和发布者。包括数字化、互联网、发布平台、编辑制作系统、信息集成界面、传播通道和接受终端等要素的网络媒体,已经不仅仅属于大众媒体的范畴,而是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合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方式,以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功能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把“数字化”和“互动性”作为新媒体的主要标准。 首先,“新媒体”是一个时间性概念。在媒介发展史上,每一次媒介技术的变革和物质形态的诞生。其次,“新媒体”是一个技术性概念。当下的新媒体指的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科技而产生的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系列新的工具或手段,其种类可谓丰富多彩,目前受到关注的不下几十种,其中有的属于新的媒体形式,有的则属于新的硬件、新的媒体软件或新的信息服务方式。从传播学视角看,它们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可以称作新兴媒体,是新媒体的典型形态,以改变传播形态为主要诉求点,强调体验和互动,内容生产日趋分散化和个性化。另一类则可以称作新型媒体,包括户外新媒体、楼宇电视和车载移动电视等。它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依托新技术衍生而来的,其传播形态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但是信息质量获得提高,传播范围更广,达到了以前无法覆盖的区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新媒体”概念作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广义上的“新媒体”可以作如下界定: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主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包括“新兴媒体”,也包括“新型媒体”;而狭义上的“新媒体”则专指“新兴媒体”。

中国是全球性互联网热潮的践行者。早在1987年,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就建成了我国第一个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1987年9月14日,钱天白教授向世界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1991年10月,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中国提出了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1994年4月20日,中国于国际互联网相联的网络信道开通,首次加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国开始踏上互联网的征程。

互联网真正开始向社会大众推广始于1995年之后,并且据统计,国内互联

网用户数在1996年底达到10万。1997年,我国开始引入门户网站的概念,互联网成为一种趋独立的新媒体。总之,在1994年到1998年的互联网萌芽探路阶段,互联网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影响不断增强,中国的网络媒体逐渐成型。从1999年到2000年上半年,受全球互联网高热亢奋的影响,国内互联网空间异常活跃,各类网站开始兴起,中文网站建设和网民数量呈现指数增长,新闻网站成为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1999年至2000年上半年,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大跃进的阶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个人的计算机运行安全,而且组织乃至国家的信息运行安全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通常有以下五种:计算机病毒传播、网络黑客与红客的入侵、网络技术殖民主义、利用网络盗取国家机密和利用网络从事恐怖活动。在网络中,信息污染主要包括两种:一是恶意传播有害信息,主要是指黄、赌、毒等信息,尤其以色情信息为主;二是修改健康信息,包括故意增加无用信息和有益删减有用信息,从而使健康信息难以辨认甚至失真。篇4:新媒体笔记

(三)网络电视

youtube成立初期面临着众多版权侵犯争议,从音乐人普林斯到维亚康姆都向youtube提起诉讼。为了平息这些争议,···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监控视频文件,撤下视频,以及对视频上传实施长度和大小限制。

(四)一夜成名

尽管互联网已经催生了诸多超级明星,但依旧很难想象哪家网站能比youtube更能令人一夜成名。 “免费拥抱”

问题:youtube的另一重政治真实

版权问题

鼓吹社会不良风气:种族问题,

屏蔽和过滤功能

(七)推动全民记者化

国内视频网站的反思

视频网站的盈利

视频网站的最新发展 直播频道,挑战电视行业

视频分享网站的传播

(一) 病毒营销 比喻营销内容的渗透力大

成功推广的秘密 相近视频链接

(二)六度分隔理论 连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联系网 陌生人之间建立联系的最远距离是6个人“小世界”现象 广泛应用

互联网与“六度分隔”理论

11月29日

第五讲 播客

作业:小组作业

播客的定义 发展历程 类型 案例分析 传播学解读 监管

(一) 定义

2004年英国卫报的一篇题为《听觉革命:在线广播遍地开花》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podcasting 即播客的概念

维基百科定义 这个词源于ipod与broadcasting的合成词,之一种利用互联网发布音频和视频文件,允许用户自主订阅,自动下载,同步播放的技术,也是web2.0体系中的典型传媒形态。

2004年 播客倡导者dave shusher 提出三要素

一必须是独立的可下载的媒体文件 二发布格式是r2.0 三接收端能自动接收、下载并将文件转至需要的地方,置于播放器的节目单中

王威认为mp3不是播客,能下载固然不错,但能自动出现供你播放而无需你关照才是关键。

(二) 播客的外延

指那些实用r格式的网络音频文件

1 播客是一种新型的、以传播音频视频文件为主的传播方式 基于网络传播并使用r 不同于传统的广播和网络上其他的音频视频文件传输

2也指制作好的音频视频文件

播客代表使用这一传播方式的一类人

播客不只是一种传播媒介,他代表的是内容可定制,可点播。可携带的趋势 (布隆伯格)

使用发布的简单流程

将节目录制成音频视频 传到网络

二 播客的发展历程

(一)简史

19997 dave winner 发明r 2000年亚当库力提出将音频文件附在r上传递 2003 2004年戴维帮助美国波士顿公共电台立顿只做了关于2004年美国大选的专访,并获得灵感

2004 听觉革命

2004 8 13 世界上第一播客网站 每日源代码 被认为是播客正式形成的标志

2004 9 波士顿广播电台

2005 6 itunes4.9 2004nian 10 井喷式发展

2005 10 雅虎 正式进军播客业

2005年 成为网络世界的新潮流

2004年底至2005年传入中国

2005年 土豆网诞生

二 网上存在形态

1 综合性门户网站播客频道

2 播客服务提供商 如派派网 爱播吧

3 独立播客 整个网站就是一个个人播客 对制作人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反波 播客胖大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

4 播客搜索目录网站

5 播客研究网站

三 播客的类型

(一)中西播客类型比较

digitalpodcast podcast alley 播客天下

西方播客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国内是个人化的表达和娱乐消遣的工具

国外侧重于谈话 日常化 国内是一般人的倾诉,偏日常化 国内加了视频内容

(三) 西方主要播客节目分析

2005 美国《商业周刊》评出播客前五

it conversations 科技类型的播客 专业权威 提供最前沿最权威的信息

daily source code 每日源代码 世界上第一个播客 没有广告

存在原因 节目内容丰富 拓展眼界

节目制作方式 优秀的播客不会用呆板的方式

雄厚的创造力量

四 播客案例

代表人物 1 有一说二(胖大海) 最敏感的话题 最辛辣的评论 最鲜明的风格 最独特的视角 最真实的声音 请不要选择沉默,请跟我一起有一说二

2 反波(平客 飞猪) 我们吐沫横飞说音乐 心领神会说传媒 百无禁忌说段子 我们只说彼此听得懂的真心话

(三)主流媒体播客

(四)我国播客发展的瓶颈

标准化播客网站具备特征

1 用户自主注册个人频道 上传播客节目

2为每一位播客的个人频道生成可被通用的播客软件识别标准r订阅地址

3节目源文件采用r2 标准格式进行封装 不加密

4节目可以在线欣赏 也可被通用的播客软件订阅 自动下载

声音传播 媒体格局 市场格局 用户习惯

没有订阅的习惯 主要原因 播客功能了解不够透彻

播客的移动接收需要软件和硬件的共同支持

播客的发展离不开商业资本的注入,但过度商业化,可能改变播客的本质

全民参与性是建立在零技术门槛的基础之上的,但同时播客又并不排斥精通剪

五 播客的传播学解读

播客与传统媒体的范式比较

(一)传播主体 1 解构传统传者 2 个人传播的建立 3 理想的传者非中心化

(二) 传播流程 1 打破传统大众媒介的时间和空间的线性结构限制---定制信息

2 在播客的传播中传播和接收信息几乎可以同时完成 传受实现瞬间角

色转换

3 把关人理论重新阐释

(三)传播内容多样化 非主流化

播客内容形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收听或收看没有避讳和封杀的内容的需要 这些言论大多是不会出现在传统广播上,包括了许多来自社会最底层最草根的声音

(四)传播形式的变革 1 传播形式多媒体化 2传播形式多点对多点 双向互动 3 播客传播人群的全球化趋势

(五)媒介的汇流

1 传统广播节目成为网络播客的主要原因之一 播客不仅仅是单纯的关于广播电视媒体的信息集合,播客对于主流媒体内容的延伸体现在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取值于主流媒体的信息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以自己的视角为受众提供一种独特的体验方式

2 传统广播频率增加“播客”节目

(1)播客使对传统广播电视内容的补充

(2)播客在报道角度上是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延伸

(六)播客的影响

年轻人与播客

播客的拯救效果

播客的弊病

六 播客监管

国家广电总局 在2001年颁布

七 播客的将来

播客的专业化 收费播客 播客的商业用途 播客与广播多媒体平台的应用

专题研究 英国广播多平台接收方式的最新现状

2012年12月6日

第六讲 社交网络

什么sns 发展简史

传播学解读

理论基础

商业价值

传统媒体

互联网经历了早期信息网络化

到网络资源个人化的发展之后,已经走上社会关系网络化道路

马克思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认识人与人的关系,认知人在社会普遍联系结构中的位置,也就认识人的本质形态。

一 什么是sns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社交网络服务 他将我们现实中的社会圈子搬到网络上,根据不同条件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交圈

web2.0之后

(二) 分类

facebook 开心网人人网 纯sns平台

三 sns的本质

1 核心 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以现实社会关系为基础,模拟或重建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由现实社交到

虚拟社交

再力求回归现实中的人际传播

2 sns时代

克莱舍基 未来社会是湿的 湿、基于社会化 互联网化的分享、对话、合作和行动 。未来社会将突破干巴巴的社会关系,变成湿乎乎的人人时代,人与人要靠社会软件连接,人与人之间可以凭借一种微妙的关系。相互吸引,相互组合···

二 发展简史

早期概念化阶段 sixdegrees 代表的六度分隔理论

结交陌生人阶段 friendster 帮你建立弱关系 从而带来更高社会资本理论

娱乐化阶段 myspace 创造丰富的多媒体个性化空间吸引注意力理论

社交图阶段 facebook 复制线下真实人际网络来到线上低成本管理的理论

整个sns发展的过程是循着人们逐渐将线下生活的更完整的信息转移到线上进行低成本管理

(一) 我国的应用

三大类发展非常迅速 成为目前带动sns市场的主流力量

一是休闲娱乐为主的 开心 51 在2008年发展非常迅速 在服务模式 盈利模式 模式创新方面有突破

三是商务沟通交友 如联络家xing网

保洁和sns 天际网 国内最早介入社交网站的职业网站

(二) 主要sns框架比较

1 facebook 真实姓名 头像+私密空间+公开空间+公开论坛+开放应用平台

2 twitter 姓名是否真实无限制+公开空间 +开放应用平台

腾讯空间 ·········+私密空间+有限自制应用

人人网 开心网 :和facebook基本类似 但人人网社区局限于同学关系,开心网的社区缺乏白领文化,逐渐没落

(三) 利与弊

带来的心理上的满足与成就

沉溺于大众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失去社会行动力,降低积极参与现实社会实践的热情

将注意力和兴趣“绑架”在同一个议题上,由此形成了“集体无个性”,丧失自我,视野变得狭窄。

三 sns的传播学解读

(一)以用户为主导的内容生产系统 都是用户自己生产的,而诸多sns网站只是为用户提供服务平台,他比较关注直接的社会朋友关系的建立,具有社区性质。

(二) 内容生产的同时形成人际网络

从结构上来说 是一种网状的结构 ,用户不是被圈定在某一个论坛或小组里,而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多线索编制自己的人际网络

对每一个成员来说 提供了一种以兴趣爱好为纽带扩展人际关系的可能 。

媒体事件读书笔记

新媒体

新媒体

新媒体整合营销

网络新媒体

新媒体工作计划

新媒体作业

新媒体工作计划

新媒体工作总结

新媒体章程

新媒体读书笔记
《新媒体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