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村工业化对区域空间结构影响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0:33: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村工业化对区域空间结构影响调研报告

摘要:自1978年以来,我国在农村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先到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组织形式、产权等方面不断向着市场化发展的乡镇工业迅速崛起,开始了我国历史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波及面最广的新一轮工业化。由于农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逐渐影响到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本文将以湖北省秭归县为例,从农村经济体制、经济形势、发展规模、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剖析农村工业化对区域空间结构的的影响。

关键词:农村工业化区域空间结构秭归

一、概念

1、农村工业化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基本趋势,对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工业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最主要的特征是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中,农村份额的下降和工业份额的上升。农村工业化是位于农区的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并推动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有人将农村工业化涵盖至农村工业之外的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包括所有非农产业。

2、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的一种重要结构,因为,区域经济活动是在地理空间上进行的,一方面,各种经济活动的产生需要把分散在地理空间上的相关要素联系起来,形成特定的经济活动过程;另一方面,各种经济活动之间需要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于是,就需要考虑如何克服地理空间对经济活动的约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农村工业化现状

秭归作为山区县和欠发达地区,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建国60多年来,工业经历了五个艰难的发展历程:一是经历了解放后混合经济时期的从无到有的起步发展阶段,二是受诸多因素影响而错失了六七十年代单一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无偿大投入的发展阶段,三是八十年代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受三峡工程欲上不上的影响而错过了国家对工业投入不断增加,全国投资环境看好的黄金发展阶段,四是经历了三峡工程上马后的大搬迁阶段,五是经历了世纪之交的结构大调整、对口支援、大引进和大发展阶段。纵观秭归工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秭归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手工作坊向现代化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经过发展,工业总产值于1995年超过农业,从而在国民经济中取得了主导地位,并开始跨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为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秭归的工业虽有了明显的发展,但秭归属于山区,山高水险,交通不便,地势起伏大,农村的工业化进展并不是很顺利。工业基础较弱,工业企业多属资源型初级加工和劳动密集型,规模小、实力弱、缺乏支撑县域经济的大企业、大项目,加之科技含量普遍不高、附加值低,短期内难以有质的飞跃和突变。由于工业基础较弱,工业企业多属资源型初级加工和劳动密集型,规模小、实力弱、缺乏支撑县域经济的大企业、大项目,加之科技含量普遍不高、附加值低,虽然能有效的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很难保证企业的稳定与快速发展,在短期内也难以有质的飞跃和突变。

秭归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优势趋向弱化。招商引资优势因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与其它地区相比无优势可言,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被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的劣势抵消而弱化,致使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已落户企业受体制影响,其“车间地位”一时难以改变,发展很难。同时引进企业多为“两头在外”的加工型企业,对县域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除解决就业外,其它带动不大。同时,这些原因也使得秭归农村工业化水平偏低,工业化的速度偏慢。

农村工业发展资金短缺。由于受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地方政府调控资金少,民间投资缺乏有效机制等原因,使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发展理念难以变为现实。 同时,农村工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如出口公路通而不畅,电力供电质量不高等等。

三、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

中国特色的农业工业化带来广大农村地区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的变化,促进了小城镇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提高,进而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变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空间分布上,秭归的农村工业化表现出高度分散化的特征。乡镇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数量多,规模小。企业的劳动力主要来自本地。这主要是鉴于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严格,阻碍了剩余劳动力和资金参与城市的工业化。同时,乡镇企业的产权绝大多数社区集体所有,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存在行政区划的限制,导致乡镇企业只能在本地发展。再者,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倡导当地办厂、当地就业的工业化模式。

农业工业化对区域发展有显著地推动作用。第一,农村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带来了农业劳动手段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和集约化。第二,农村工业化缓解了农村人口多、耕地少的尖锐矛盾,同时,也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增加了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第三,农村工业化使农民受到了商品经济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影响,促进他们文化水平、思想意识,乃至人格等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区域间农业工业化的差异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然而,农村工业化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有碍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由于农村工业的分散化布局,生产技术落后,发展经济的思维方式属于低层次、粗放型,以及城市污染产业向农村的转移,只是一些农村工业集中区存在严重环境污染问题。

四、建议

1、需要进一步引导乡村非农产业向重点城镇集聚,提高集约化和规模效益。非农产业靠近大城市,可有效地利用大城市的交通、资金、信息、技术手段、公共设施等,从而促进非农产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

2、发展优势,合理分工,推进农村工业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3、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解决就业问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促进农村的工业化水平,协调区域空间布局。

4、着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合理引进企业。边发展,边治理。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走发展和环境相协调的路子,才能促进农村工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

五、展望未来

农村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伴随着生产水平、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并涌入城镇从事非农业生产,进而促使农村工业化的发展。而我国农村工业化表现出的高度分散化的特征在近期内将不会改变,农村工业化对区域空间结构的种种不良影响也会在探索和实验中不断减弱。近年来,随着乡镇工业在产权制度上逐步向民营化、股份制转化,国家对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干预和对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引导,以及乡镇的成长和成熟,我国农村工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必将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变迁和区域发展产生新的影响。

参考文献:【1】李小建,李国平,曾刚,覃成林,林炳耀,张文忠.经济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193~196

【2】苏南模式发展经济的利与弊

农村调研报告(工业化农村)

金融危机对我县农村影响调研报告

对农村影响

关于对新型工业化的调研报告

旅游交通对区域旅游影响

关于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因素调研报告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金融危机对非公经济影响调研报告

农村工业化对区域空间结构影响调研报告
《农村工业化对区域空间结构影响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