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审题立意[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17:34: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训练重点:记叙文的审题与立意

二、写作指导

审题和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两步,审题就是要审清命题人提供的题目、材料中所蕴含的信息,通过筛选、提炼、归纳,从总体上把握文题的内涵,做到不离题、偏题。立意则是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确立有价值、有意义、有真情、有独特见解的主题。

记叙文的审题与立意的要求与议论文大致相同,但由于文体不同,又各有特点:记叙文的文体样式多于议论文,如写人、叙事、抒情的散文,小小说、剧本等;其立意或显或隐;由于构思选材时多用形象思维,其思想感情倾向有时难于把握。

(一)、审题要细心

1.用词语做题目。有时用它的本义,如《尝试》(1994年高考作文题),就是记叙某个人或某些人有目的地去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2004年的上海题《忙》和北京题《包容》,用的也都是该词语的本义。有时用其比喻义,如《铺路石》,并不是要你直接写铺路的石子,而是要你写一位像铺路石那样具有“默默无闻,甘做贡献”精神的人物。又如《春风》,也并非要你直接写春天的风,而是要你写像春风一样给人带来温暖和生机的人或事。有时则用引申义,如《窗口》,不是要你去写窗前所见,而是要写“透过它能看到某个方面的基本情况”的某个地方。我们通常说,某商场是了解某城市市场供销情况的“窗口”,某中学是了解某地中等教育情况的“窗口”,都属这个意思。

2.用短语做题目。一般说来,用偏正结构短语做记叙文题目的较多,审题时要注意定语对中心词的修饰和限制。如《平凡的岗位》,写时要突出“平凡”,通过对一位平凡的劳动者所做的平凡的事,反映出他的不平凡来,而这不平凡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出来的。用联合结构短语做题目,则要兼顾两个方面,如《我和母校》,既要写“我”又要写“母校”,二者不可缺一,必须写出“我”和“母校”的关系。

3.用句子做题目。审题重点一般落在谓语上,如《X X X的事迹激励了我》,“激励”是重点:什么激励了我,我受到了什么激励,我受了激励后怎么样,始终围绕“激励”做文章。再如《我要把春光留住》,“留住”是重点:谁要留住,留住什么,为什么要留住,始终围绕“留住”做文章,突出“春光”之美好,歌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貌。

(二)、记叙文的立意

立意,其中的“意”就是指中心思想,也称为主题或主旨。立意指的是写作时中心思想的确定。古人强调“文以意为先”。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对文章的高低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任何文章都要表达一个中心意思,没有这个中心意思,文章就如同一盘散沙,失去了灵魂。那么,文章的中心从哪里来呢?

这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命题作文中,题目已隐含了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另一中在一些命题作文或非命题作文中中心没有确定,要作者自己去确定。前者如《记一个勤奋刻苦的人》,“勤奋刻苦”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人物的特点,也就是文章的中心。绝大多数文章都属于后者。

对于没有确定中心的文章,应该自己来确定中心。确定中心,或者说立意,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一篇文章的中心要集中,一般只能是一个中心。不能指望一篇只有几百字的文章能表现好几个中心,那样做只能造成“面面俱到”却“面面都不到”的结果。

2、立意要深:

立意要深是指文章能够引发人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写人的文章要对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能作一些发掘,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叙事的文章能以小见大, 作文库大全小升初中考满分高考满分高考零分

- 2

瞬间升华法:如《得与失》、《机会》、《勇气》、《考场》、《位置》等,均可叙写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经过,结尾道明从中悟出的哲理。

三、范文阅读

1、生

她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着。五月的夜晚,天气有些温热,她有些焦躁。一会儿踢一下脚边的石子,一会儿望望漂亮的橱窗。在经过麦香城时,她看到一只三层的大蛋糕,粉色的玫瑰鲜艳欲滴。瞄了一眼标价,价格不菲。

5月20日,刚考完二模,大家都处在对即将到来的高考的恐慌中,每个人都在暗暗地下苦功,一本一本参考书买回来,放在桌上。高考像黑色的潮水一样涌进每个人的心田——除了她。她在新概念作文竞赛中拿了一等奖,3月份就收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同学们看她的眼神有些许的羡慕,更多的是嫉妒。她觉得自己有时像是离群之马。虽然她每次照常上课。

可是,今天是她的生日。没有蛋糕,没有祝福。她望着班上埋着头苦读的同学,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然后就出了校门,在街上转悠。高中生涯的最后—个生日,她其实很想叫上几个同学去闹一闹,但她有顾虑。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她连一句“生日快乐”都没有听到,更别说贺卡了。她很气馁。想起以前她的生日热闹非凡,她想要哭出来。难道要参加高考就不能过生日吗?难道有了竞争就不需要同学之间的友情了吗?难道我被提前录取了就该受到仇视吗?

不知哪里放起了烟花。这个城市奢侈得很,她想。烟花灿烂,在城市中开放,却 一闪即逝,如人生。好吧,她想,就把这烟花当做我的生日礼物吧!她认真地看着每一朵华丽的烟花开到极盛,然后灰飞烟灭,让人措手不及。她开始伤感,却又恨恨地想:早知落到这种地步,宁愿不要那张通知书。

回到宿舍的时候,已经很晚,舍友们都睡了。望着那张张在黑暗中沉睡的脸,她很痛苦:三年的友谊,难道在高考面前就这样溃不成军吗?难道要竞争就不要人情了吗?她打开被子,黑暗中却摸到一些东西,用手电一照,是一叠贺卡!她忍住心跳,颤抖着打开来,一行行熟悉的字落入她的眼帘:祝你生日快乐!

她终于泪流满面。

解剖:这是一篇写得不错的记叙文。高考前夕,被高校提前录取的“她”迎来了高中阶段的最后一个生日,“没有蛋糕,没有祝福”,倍感孤独的她在失望之余,却意外地发现同学们给她的贺卡,看来残酷的竞争并没有冷漠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紧扣了“竞争与人情”的话题。另外,文章取材于现实,敏感地抓住一些细致的动作、细密的心理、细微的气氛变化,借以抒发独特感受,既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又细腻动人。小处着笔演绎话题的内涵也是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

2、绿叶情意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

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工作服,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

的种子,每日伺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 “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 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09满分作文)

3、踮起脚尖(记叙文)

“今天又是中秋节,他已经50多年没回来了。”姥姥踮起脚尖站在门槛旁,又在重复着她每年的今天都会说的话了。我听这句话也听了十多年了,看到她一步步从充满希望到失望,如今,她显然已经绝望了,却仍然强迫自己相信,他还会回来。

他,指的是我姥爷。姥姥常对我们说姥爷个儿很大,皮肤很白,很有看相,只可惜结婚第二年,他跟国民党军一起到台湾去了,之后一直没有音讯。听爷爷说,他也没见过姥爷,所以姥爷对于我们家庭的每一个人来说都几乎是位可有可无的人物。只有姥姥,每天把他念在嘴里,挂在心上,想在梦中。这么多年来她踮起脚尖,日盼夜盼,结果却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每逢佳节倍思亲”,过节,对于她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今天是中秋节,大家一起围坐在餐桌边,一起吃团圆饭。姥姥突然感叹一句:“不知啥时候,我们一家人才能真正的团圆。”于是大家又都陷入沉思中,爸爸安慰道:“放心吧,爷爷一定会回来的。”

记得香港回归祖国的那一天,姥姥特高兴,坐在电视机旁的人,就只有她一个人激动得流泪。她说:“回来了好,回来了好啊!”后来澳门回归祖国,这一次她没有哭,她开心地笑了,并向我们全家人宣布:“澳门也回归了,接下来就是台湾了。我用不着踮起脚尖了。”说完,就唱起了那首《七子之歌》,虽然音调有些不对,而且声音中夹杂些颤抖,但她还是尽情地唱着。

接下来的几年,姥姥渐渐没以前硬朗了,对亲人的思念却与日俱增,像一块巨石,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终于,她病倒了。

躺在病床上,她依旧和以前一样,看新闻,看天气预报,还时不时发出声音:“台湾气温降低了,会不会冷?”有时却是愤怒的声音:“台湾要搞台独,不行!”

她的病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她不能看新闻,也不能听天气预报了。爸爸知道她关心台湾问题,每天都把最新消息告诉她。她把期待当作信念,面对着病魔的折磨,她靠着这种信念支撑着。看着她那样痛苦,我们全家人也跟着痛苦,可是却无法帮助她。

直到一天,我把关于台湾的最新消息告诉她:“台湾问题已经和平解决了,她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而且,我们也已经与姥爷取得了联系„„”虽然这是假的,但她相信了,她在欣慰中闭上了眼睛,看她安详地离去,我们感慨万端。

台湾,姥爷,快回来吧,实现我的谎言,也实现姥姥的心愿。

【满分理由】这是一篇典型的“主题先行”的文章,是考场上的流行色。但作者善于以小见

大,把难度较大的时势题材把握得很好。结构、情节,甚至还有细节,都给人以真实的感觉。短短的900度揭示了国家不能统一给普通家庭带来的苦难,深刻地反映了海峡两岸人民“踮起脚尖”盼家人团聚、祖国统一这一时代主题。文章结构完整,文笔流畅、自然。此外,白描手法也为文章增色不少。(2009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

四、百炼成钢

请以“牵动心灵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请注意审题和确立题意。(作前指导请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09.4》)

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教案

审题立意方法

作文—审题立意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审题、立意)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材料]
《审题立意[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审题立意答案 立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