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流动.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06:23: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4章 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流动

4.1 流体绕过颗粒及颗粒床层的流动 4.1.1 颗粒床层的特性 4.1.1.1 单个颗粒的特性

球形颗粒是最简单的一种颗粒,它的各有关特性均可用单一参数—直径d全面表示。

体积

V6;

2Sd表面积

d3比表面积

S6a Vd(单位体积固体颗粒所具有的表面积称为颗粒的比表面积)

对非球形颗粒,以当量直径de来表征其与球形颗粒在某些特性方面的等效。 (1)体积等效直径dev

使当量球形颗粒的体积等于真实颗粒的体积VP。

VP6 或

dev3dev36VP

(2)表面积等效直径des

使当量球形颗粒的表面积等于真实颗粒的表面积SP。

SPdes 或

desSP2

(3)比表面积等效直径dea

使当量球形颗粒的比表面积等于真实颗粒的比表面积a。

SP6aVPdea 或

6VP

deaS

P球形度φS:

体积相同时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实际颗粒的表面积之比。

SS()V相同

SP0≤φs≤1。 4.1.1.2 颗粒群的特性

由大量单个颗粒组成的集合—颗粒群。 (1) 粒度分布

不同粒径范围内所含粒子的个数或质量称为粒度分布。

一般用粒度表征颗粒的大小,球形颗粒的粒度就是其直径。 颗粒粒度的测量方法有筛分法、显微镜法、沉降法等。

筛分法通常采用一套标准筛进行测量。常用的泰勒标准筛以筛号(目数)表示筛孔的大小。

目数:每英寸长度上的孔数。

(2)颗粒群的平均直径dpm:

以比表面积相等为原则的球形颗粒群的平均直径dpm:

dPm1xidPi

式中:xi—第i筛号上的筛余量质量分数; dPidpi1dPi2。

4.1.1.3 床层特性 (1) 床层的空隙率ε: 床层中空隙的体积与床层总体积之比。 ε=床层空隙体积/床层总体积

=(床层体积-颗粒所占体积)/床层总体积

(2)床层的各向同性

各向同性的一个重要特点:床层横截面上可供流体通过的空隙面积(即自由截面)与床层截面之比在数值上等于空隙率ε。 4.1.2 流体绕球形颗粒的流动阻力(曳力) 流体对颗粒的作用力(阻力)FD可用下式表示:

FDAPu22

式中:AP-颗粒在流体流动方向上的投影面积,m2 ;

ρ为流体密度,kg/m3; ξ为曳力系数(或阻力系数);

u为颗粒与流体的相对运动速度,m/s。 实验证明,ξ是雷诺数的函数,即:

ξ=f(ReP)

ReP

式中dP为颗粒直径(对非球形颗粒而言,则取等体积球形颗粒的当量直径),μ、ρ为流体的物性。

ξ-ReP间的关系,经实验测定如图4-1所示,图中φs≠1的曲线为非球形颗粒的情况。 在不同雷诺数范围内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1)滞流区(ReP≤1)

ξ=24/ReP

(2)过渡区(1

dPuξ=18.5/ReP0.6

(3)湍流区(500

ξ=0.44

4.1.3 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压降 流体通过固定床的压降由下式给出: 球形颗粒:

P(1)2(1)215032u1.753u LdPdP非球形颗粒用φSdP代替dP即可。 式中u为流体的空床流速,m/s。 当ReP<20时,等式右方第二项可略去,即此时粘滞力起主导作用;当 ReP>1000时,右方第一项可略去,即此时惯性力起主导 作用。

4.2 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 4.2.1固体颗粒沉降过程的作用力

颗粒在流体中沉降时,受到的作用力有三个:①场力;②浮力;③阻力。 4.2.2.1重力沉降

重力沉降:在重力场中发生的沉降过程。 密度为ρp,表面光滑的球形颗粒在密度为ρ(设ρp>ρ)的流体中发生自由沉降,受力情况:

(1) 场力Fg↓

FgPVPgdP36Pg

(2)浮力Fb↑

FbVPgdP63g 3)阻力FD↑

FDAPu22(dP42)u2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gFbFDma

dP36(P)gdP2u24duP26d

(1)

dP3颗粒沉降的两阶段: ①加速阶段:

从τ=0→τt,a=amax→0,u=0→umax(ut); ②等(匀)速阶段: 当τ≥τt,a=0,u=ut。

沉降速度ut:在等速阶段里颗粒相对于流体的运动速度;或在加速阶段终了时颗粒相对于流体的运动速度,也称终端速度。 当a=0时,由(1)可解得:

4dP(P)gut

(2) 3将前面ξ的表达式代入,得: (1)滞流区(ReP≤1)

dP(P)gut 182此式称为斯托克斯公式。 (2)过渡区(1

dP1.6(P)gut0.154 0.40.657此式称为阿仑公式。 (3)湍流区(500

ut1.74dP(P)g

此式称为牛顿公式。 ut的计算方法:试差法。

①假定流型,用相应的公式计算ut; ②计算Ret,检验Ret是否符合假定流型。符合,ut正确,否则,重复步骤①,②。 对于以μm计的小颗粒,常在滞流区沉降。 [例4-1] 玉米淀粉水悬浮液在20 ℃时,颗粒的直径为6~21 μm,其平均值为15 μm,求沉降速度。假定吸水后淀粉颗粒的相对密度为1.02。

解:水在20 ℃时,μ=10-3 Pa·s,ρ=1000 kg/m3 ;ρP=1020 kg/m3。

假定在滞流区沉降,则按斯托克斯公式:

dP(P)gut18(15106)2(10201000)9.8162.4510m/s318102dPut151062.4510610005Ret3.68101 310∴ut正确,即

ut=2.45×10-6 m/s。

[例4-2] 一直径为15 μm,相对密度为0.9的油滴,在21 ℃,0.1 MPa的空气中沉降分离。若沉降时间为2 min,试求该油滴沉降分离的高度。

解:查附录,得在题设条件下空气的物性为: μ=1.8×10-5 Pa·s,ρ=1.20 kg/m

3假定沉降满足斯托克斯公式:

dP(P)gut18(15106)2(9001.2)9.8136.1210m/s5181.810151066.121031.23Ret6.12101 51.8102∴ut正确,即

ut=6.12×10-3 m/s。 沉降高度:

H=utτ=6.12×10-3×2×60=0.734m 说明:对于微米级颗粒的沉降,一般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毫秒计)就可达到沉降速度,因此可认为,颗粒从一开始就以沉降速度沉降。

4.2.2.2 实际沉降速度ut,

实际的颗粒沉降一般不是自由沉降,且形状也不一定为球形,这时需对ut进行校正。

ut,=λput

λp为校正系数,可参阅式(4-34)~(4-37)。

4.3 固体流态化与气力输送简介 流态化:在流化床中,床层所具有的类似流体性质的现象。

4.3.1 固体流态化

4.3.1.1 固体流态化的基本概念

流体经过固体颗粒床层流动时的3种状态:

固定床阶段

流化床阶段

气(液)力输送阶段

(1)固定床阶段

流体以低流速向上流过颗粒床层时,流体只是通过静止固体颗粒间的空隙流动,这时的床层称为固定床。 (2)流化床阶段

流体的流速逐步增大,乃至流体通过床层的压力降大致等于床层的净重力时,固体颗粒刚好悬浮在向上流动的流体中,床层开始流化,这时的床层称为临界流化床,流化以后的床层就称为流化床。

临界流化速度umf:使床层开始流化时的流体速度。

(3)气力输送阶段

流体流速增大到颗粒的沉降速度时,将有固体颗粒随流体夹带流出。这时的流体流速称为带出速度。

4.3.1.2 流化床的流体力学 (1)流化床的压力降

忽略床层与器壁的摩擦阻力,在垂直方向上,作用在床层上有三个力: ① 重力↓,②浮力↑,③推力↑。 三力平衡:

LA(1)PgLA(1)gPA

式中:L,A分别为床层的高度和截面积; ε为床层空隙率。 床层压降为:

mgPL(1)(P)g(1/P)

A若流化介质为气体,则/P≈0,即对气体流化床有:

mg PL(1)PgA

式中:m-床中固体颗粒的总质量,kg。 显然,在流化床阶段,流体通过床层的压降为定值。

流体通过床层的压降(压力降)ΔP与空塔速度u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AB段为固定床阶段,Δp与u在对数坐标上成直线关系;

BC段为流化床阶段,Δp基本不变; CD段为气力输送阶段,气体流速到达带出速度时,颗粒被带走,床层的空隙率快速增大,因而气体流动的压降随之骤然下降。 如果床内出现不良现象(节涌、沟流),通过床的压降将会波动。

(2)临界流化速度(最小流化速度)umf

临界流化速度与空床雷诺数等有关。 下面介绍几个umf的计算式: ①当 ReP≤20时

umfdP(P)g 16502②当 ReP≥1000时

umf0.202dP(P)g

③ 0

dPumf3dP(P)g233.70.040833.7 212式中:dP为颗粒的平均粒径,m; ρ,μ为流体的物性。 注意,求umf最可靠的方法是实验的方法,见下例题。

[例4-3] 某气、固流化床反应器在350℃、压强1.52×105 Pa条件下操作。此时气体的粘度为μ=3.13×10-5 Pa.s,密度=0.85kg/m3,催化剂颗粒直径为0.45 mm,密度为1200 kg/m3。为确定其临界流化速度,现用该催化剂颗粒及30 ℃、常压下的空气进行流化实验,测得临界流化速度为0.049 m/s,求操作状态下的临界流化速度。

解:查得30 ℃、常压下的空气的粘度和密度分别为:

μ,=1.86×10-5 Pa·s,密度ρ,=1.17 kg/m3 实验条件下的雷诺数 RePdPumf\'\'\'0.451030.0491.171.392051.86102u由

mfumfumf\'dP(P)g

得: 1650\'\'(P)\'(P)\'umfumf\'1.86105 0.0490.029m/s53.1310(3) 最大流化速度和流化操作速度 最大流化速度=颗粒的沉降速度ut 一般食品的悬浮速度(颗粒的沉降速度)见表4-1。

下面介绍几个ut的计算式: ①球形颗粒,且RePt

dP(P)gut 182当RePt>0.4,则应对ut校正,校正系数ft可由图4-10查出。 ②球形颗粒,且0.4

4(P)2g2utdP 22513③对于非球形颗粒的ut,,乘以一个系数c:

ut,=cut

c=0.834×lg(φs/0.065)

注意:在计算umf 时,颗粒直径取床层中实际颗粒粒度分布的平均直径,而计算ut时须用具有相当数量的最小颗粒的粒度。 操作弹性: ut/umf 比值的大小。 对于细颗粒,RePt

ut/umf =91.6 对于大颗粒,RePt>1 000,有

ut/umf =8.61 可见,小颗粒比大颗粒的操作弹性大。 一般 ut/umf值在10~90之间。

流化数K:操作速度u与临界流化速度umf之比。

K= u/umf

为提高操作速度,可采取的措施: ①床层中设挡板、挡网;

②改进粉尘回收系统(使用旋风分离器)。 4.3.1.3 流化床的结构形式

流化床的结构主要包括壳体、床内分布板、粉状固体回收系统、挡板及挡网、内换热器等,又有单、多层流化床之分。 气体分布板作用:支承物料、均匀分布气体、创造良好的流化条件。

挡板和挡网作用:挡板或挡网能够破坏气泡的生成和长大,改善气体在床内停留时间的分布和两相的接触,减轻气体的返混现象,提高流化效果。 4.3.2 气力输送 4.3.2.1 概述

当流体速度增大至等于或大于固体颗粒的带出速度时,则颗粒在流体中形成悬浮状态的稀相,并随流体一起带出,称为气(液)力输送。

气力输送的优点:①可进行长距离、任意方向的连续输送,劳动生产率高,结构简单、紧凑,占地小,使用、维修方便。②输送对象物料范围广,粉状、颗粒状、块状、片状等均可,且温度可高达500 ℃。③输送过程中,可同时进行混合、粉碎、分级、干燥、加热、冷却等。④输送中,可防止物料受潮、污染或混入杂质,保持质量和卫生,且没有粉尘飞扬,保持操作环境良好。

气力输送的缺点:①动力消耗大(不仅输送物料,还必须输送大量空气);②易磨损物料;③易使含油物料分离;④潮湿易结块和粘结性物料不适用。

输送时,颗粒的输送松密度ρ,与颗粒的真密度ρP的关系为 ρ,=ρP(1-ε) 式中ε为空隙率。

混合比R:气力输送中,单位时间被输送物料的质量与输送空气的质量之比。

R=Gs/Ga 式中:Gs为被输送物料的质量流量,kg/s;Ga为输送空气的质量流量,kg/s。 通常,稀相输送松密度 ρ,100 kg/m3,混合比R=25至数百。 4.3.2.2 气力输送系统

气力输送系统一般由供料装置、输料管路、卸料装置、闭风器、除尘装置和气力输送机械等组成。

输送流程主要有吸引式(真空式)和压送式两种: ①吸引式

低真空吸引

气源真空度

气源真空度

低压压送式

气源表压0.05~0.2 MPa 高压压送式

气源表压0.2~0.7 MPa 吸引式多用于短距离的输送,压送式多用于长距离的输送。

吸引式输送系统如下图所示:

压送式输送系统如下图所示:

4.4 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

均相混合物(物系):物系内部各处物料性质均匀而不存在相界面的物系。

非均相混合物:物系内部有隔开两相的界面存在,而界面两侧的物料性质截然不同的物系。

分散质(分散相):非均相混合物中,处于分散状态的物质;

分散介质(连续相):包围着分散质而处于连续状态的物质。

对于乳浊液,一般混合的两液体中体积分率大的为连续相。

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一般用机械分离方法。 分离的依据:密度不同(沉降),或筛分原理(过滤)。 4.4.1 沉降

4.4.1.1 重力沉降设备

(1)降尘室

如下图所示。

颗粒被分离下来的条件:

颗粒通过降尘室的时间τr要等于或大于颗粒沉至器底所需的时间τt,即:

τr≥τt

设:L—降尘室的长度,m;

H—降尘室的高度,m; B—降尘室宽度,m; ut —颗粒的沉降速度,m/s;

u—流体在降尘室中的水平流速,m/s。 颗粒在降尘室中的停留时间为:

τr=L/u 颗粒沉降时间为:τt=H/ut 由分离条件,得:

L/u≥H/ut 将u=qv/(HB),可得:

qv≤BLut=A0ut 式中:qv为流体的体积流量,m3/s;

A0=BL降尘室的沉降面积,m2。 由此可知:降尘室的生产能力只与沉降面积A0及颗粒的沉降速度ut有关,而与降尘室的高度无关,因此,可将降尘室制成多层。 注意:在计算ut时,要以要求全部被除去的最小颗粒直径计算,且流体速度u要处于滞流范围。

(2)连续式沉降器(多尔增浓器)

颗粒被分离下来的条件:

颗粒在沉降器中的沉降速度ut要等于或大于液体的上(或下)流速度u,即:

ut≥u 设:G—料液中连续相的质量流量,kg/s;

Gd—分散相夹带的连续相的质量,kg/s;

A0—沉降面积,m2; ρ—连续相的密度,kg/m3。 则连续相向上(或下)的流速为:

GGdGQuA0A0A0

由沉降条件,得: A0≥ΔG/(ρut )=Q/ut 或

Q≤A0ut 式中Q为连续相的体积流量,m3/s。 4.4.1.2 离心沉降

依靠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而实现的沉降。 分离因数Kc:同一颗粒所受的离心力与重力之比,即:

uTKcggr r22Kc的大小是反映离心分离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Kc越大,设备分离效率越高。 1 离心沉降设备

(1)旋风分离器

① 旋风分离器的操作原理

旋风分离器是利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进行的气溶胶分离。一般用来除去气流中直径5 μm以上的颗粒。上图为标准型旋风分离器。

气流在器内主要作螺旋运动。 ② 旋风分离器的性能

主要指标有两个:分离效率和气体经过旋风分离器的压降。

临界粒径dc:理论上在旋风分离器中能被完全分离下来的最小颗粒直径,计算式如下:

9Bdc NeuiP

式中:ui为进口处的平均气速,m/s;Ne为气流旋转圈数,一般为0.5~3.0,但对于标准分离器,Ne=5;B为进气口宽度,m; ρP为固相密度,kg/m3。

一般B∝D,故dc∝D,D↑,dc↑,η↓ 分离效率η有两种表示方法: ① 总效率η0:

旋风分离器的全部颗粒中被分离出来的质量分率,即:

C1C20C1

式中:C1,C2分别为旋风分离器进、出口气体含尘质量浓度,kg/m3。 ②分效率(粒级效率)ηPi:

不同粒度的颗粒被分离下来的质量分率,即:

C1iC2iPiC1i

式中:C1i,C2i分别为进、出口气体中粒径为dPi的颗粒质量浓度,kg/m3,实用时,一般取进、出口气流中的粒径在第i小段范围内的颗粒质量浓度,kg/m3。

分割粒径d50:粒级效率为50%时颗粒的直径,计算式如下:

Dd500.27ui(P)

标准型旋风分离器的ηPi~d/d50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总效率η0与粒级效率ηPi的关系:

η0=∑ηPixi

式中xi为进口气体中粒径为dPi颗粒的质量分率。 压强降ΔP:

气体流经旋风分离器时所产生的能量损失。

P2

式中ξ为阻力系数,对于同一结构形式及尺寸比例的旋风分离器,ξ为常数。一般 ξ=5~8(标准旋风分离器ξ=8),ΔP=500~2 000 Pa。

影响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因素: 1) 颗粒的性质

颗粒密度越大、粒径越大,分离效率越高; 2)进口气速

进口气速越高,分离效率越高,但要保证气流在器内为层流,一般ui= 15~25 m/s。 3)旋风分离器的直径 ui2直径越大,分离效率越低。 ③旋风分离器的选用

由气体处理量、分离效率和允许的压降来选择旋风分离器的尺寸和个数。 (2)离心机

4.4.2过滤

过滤是以某种多孔物质为介质来处理悬浮液的操作。

过滤分为滤饼过滤和深层(床)过滤两种: 1) 滤饼过滤

过滤过程中,滤饼层逐渐增厚,真正起过滤作用的是滤饼。 2) 深层过滤

过滤过程中,基本上无滤饼形成,微粒主要沉积在过滤介质内部的孔道内。 本节仅介绍滤饼过滤。 4.4.2.1 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

(1) 几个名词: ①过滤介质

过滤操作所使用的多孔介质。 ②滤浆

过滤操作所处理的悬浮液。 ③滤饼

被截留在过滤介质上的固体颗粒层。 ④滤液

过滤操作所得到的清液。

(2)滤饼的压缩性和助滤剂

①不可压缩滤饼与可压缩滤饼:

当压强差增大时,滤饼的空隙结构不发生明显变化,单位厚度滤饼层的阻力基本不变,则称为不可压缩滤饼;反之,则称为可压缩滤饼。 ② 助滤剂:

为提高过滤速度,在过滤前预先覆盖在滤布上或添加于滤浆中的物质。

但使用助滤剂一般只限于以获得清净的滤液为目的的场合。 (3)典型过滤操作的程序 一般包括如下4个阶段: ①过滤:有恒速过滤和恒压过滤两种方式。 ②滤饼洗涤:洗去滤饼孔隙中积存的滤液。 ③滤饼干燥:洗涤完毕后,利用热空气吹过滤饼以将空隙中留存的洗液排出。 ④滤饼卸除:将滤饼从滤布上卸除。 (4)过滤速度u:

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所得到的滤液体积,即:

dVdquAdd

式中q=V/A为通过单位过滤面积的滤液总量,m3/m2=m。

4.4.2.2过滤设备

按操作方式不同分为连续过滤机(真空转筒过滤机)和间歇过滤机(板框过滤机、叶滤 机等)。 (1) 板框压滤机

主要由滤板和滤框组成。

滤板的作用:一是支撑滤布,二是提供滤液的通道。

滤板又分为非洗涤板和洗涤板两种,分别以1钮和3钮表示。

滤框的作用:容纳形成的滤饼。 滤框以2钮表示。 滤板和滤框的组装顺序:1-2-3-2-1-2……。 过滤和洗涤的情况见下:

(2) 叶滤机

以滤叶为基本过滤元件,滤叶由金属丝网为框架并在其上覆盖滤布而成。 叶滤机过滤时滤液通过的路径与洗涤时洗液的路径相同。 (3) 转鼓(筒)真空过滤机 可同时完成4个操作。 4.4.2.3过滤基本方程 1)滤液在滤饼层中的流动

过滤速度(即滤液的空床流速)可表示为:

dV3Pc uAd4.17a2(1)2L

2)滤饼阻力R 对于不可压缩滤饼,ε,a为常数,令

r 4.17a(1)223常数

但物料不同,r值也不同。

r称为单位厚度床层的阻力(滤饼的比阻),1/m2。 R=rL称为滤饼阻力, 1/m。

PcPcdVAdrLR

3)过滤介质阻力Rm 一般过滤介质阻力可视为常数,则

PmdVAdRm

滤液通过滤饼和过滤介质为串联过程,

dVPcPmPcPmAdRRm(RRm)

dVPAd(RRm)

假定 Rm=rLe,即假设用一层厚度为Le的滤饼层代替过滤介质,Le称为过滤介质的当量滤饼厚度。 4)过滤基本方程式 设每获得1m3滤液得到的滤饼体积为υm3,则有

L A=υV 及LeA=υVe 式中Ve为当量滤液体积。

dVPAPAdr(LLe)r(VVe)

dVA2Pdr(VVe)

当滤饼可压缩时,有: r=r,(ΔP)s

式中:r,为单位压强差下滤饼的比阻;s为滤饼的压缩性指数, 0≤s<1,由实验确定。对不可压缩滤饼,s=0。

将r的表达式代入可得过滤基本方程: dVA2P1S\'dr(VVe)

4.4.2.4间歇过滤操作的计算

对于一定的悬浮液,μr,υ为一常数,令

1k

r\',则有

dVkA2P1SdVVe

(*)

(1) 恒压过滤(ΔP=常数) 将(*)式积分,有:

VeV21see(VV)dVkAPd

00或 (V+Ve)2=2kA2ΔP1-s(τ+τe) 令

K=2kΔP1-s(称为过滤常数),则得: (V+Ve)2=KA2 (τ+τe)

(1)

当τ=0时,V=0 ∴

Ve2=KA2τe 又代回(1)式,得:

V2+2VeV=KA2τ

(2) 若令q=V/A,qe=Ve/A,则上式为:

(q+qe)2=K(τ+τe)

(3)

q2+2qeq=Kτ

(4) (1)~(4)式均称为恒压过滤方程。 当过滤介质的阻力忽略不计时:Ve=τe=0 有

V2 =KA2τ

q2=Kτ

(2) 恒速过滤(q/τ=uR=常数) (*)式变为:

dVVkAP1SuR AdAVVe或

kPkPuRqqeuRuReP1sq1S1SruRruRe2\'2\'2\'2

令ruRa,ruReb 则

ΔP1-s=aτ+b 对不可压缩滤饼过滤,s=0,则

ΔP=aτ+b 即过滤压强差与过滤时间呈线性关系。 另一方面,可得:

V2+VeV=kΔP1-sA2τ

(5) 及 V=uR Aτ

可见,V与τ也呈线性关系。

(3)先恒速后恒压的过滤 基本情况:

恒速 恒压 \'过滤时间τ:

τ=0→τR→τ 滤液体积V:

V=0→VR →V 过滤压强差ΔP:ΔP=0→ΔP R=ΔP 恒速段:当τ=τR时,ΔP R=ΔP=常数,此即恒压阶段过滤压强差,设恒压段的过滤常数为K,则由(5)式可得:

K2VRVeVRAR

(6)

22上式称为恒速过滤方程。

恒压段:仍对(*)式积分,但要注意积分限。

VVR21s(VV)dVkAPedR

2(VVR)2Ve(VVR)KA(R)

(7) 22或 (qqR)2qe(qqR)K(R)

(8) (7)和(8)式称为先恒速后恒压过滤方程。 事实上,对于前面已有一段过滤(不论是否恒速)的操作,只要后一段为恒压,就可用上式计算。

注意:式中V为过滤时间从0到τ所获得的累计滤液总量,而不是恒压阶段获得的滤液 量。 (4)滤饼洗涤

洗涤速率(dV/dτ)w:单位时间内流过的洗液体积。

洗涤所需时间τw为:

VwwdV()wd22

洗涤时,滤饼厚度不再发生变化,但洗涤速率

流体流动与传热教学大纲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教案)

流体机械总结

流体输送总结

流体与压强教案

工业炉流体设计总结

Ansys流体培训总结

流体输配管网重点总结

香港与内地之间人口跨境流动的社会学意义论文

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的养老保险问题

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流动.总结
《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流动.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