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历史总复习阶段的联想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03:48: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中历史总复习阶段的联想教学

摘要:面临中考的关键时期,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联想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以及复杂的历史概念体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整体记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考历史总复习联想教学

在中考的最后冲刺阶段,如何提高历史的复习效率、打一个漂亮仗是九年级每一个师生都在思索的问题。所有课程已经结束,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许许多多的 “刺激物”(即历史知识),如何将这些“刺激物”系统有效的掌握,以适应当今历史中考注重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笔者认为在历史总复习阶段进行联想教学是非常必要而又关键的。下面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联想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以及复杂的历史概念体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整体记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联想教学还可以使历史课上得丰富多彩、活泼有趣,从而增强复习教学效果。历史复习中的联想教学可分为整体联想、纵横联想、中外联想和古今联想四种。

一、整体联想

历史知识是一个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是一个有机整体。如果把零碎的知识没有系统归纳,只掌握单个分散的知识点,是不可能学好的。只有将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概念和结论等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才能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点:是指历史基本知识点。如复习“美国独立战争”,引导学生抓住六件大事即六个知识点展开联想:①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②1775年“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③1776年7月发表《独立宣言》;④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⑤1781年康华利投降;

⑥1783年,英美签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的起因、顺序、内在联系及影响,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历史事件。线:就是指反映历史事件之间内在的联系。如复习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可引导学生这样分析:西汉的编户制度,北魏的租调制,唐初的租庸调制,唐中期的两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清初的“地丁银”制度这些知识“点”构成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这一条线索。复习世界近代史,就要抓住三条基本线索:1.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俄日改革,美国内战,德、意统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等“点”,构成了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成型的线。2.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1848年欧洲革命、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俄国1905 年革命等 “点”,就构成了近代工运和国际共运的线。3.拉美独立革命,亚洲革命风暴,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等“点”,又构成了近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线。

面:是指反映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上述世界近代史的三条线铺展开来就构成了世界近代史时期的“面”。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面”。

体:是指“点”、“线”、“面”构成的历史总体。如把中国历史这门学科看成一个体,这个体中的每个社会分期、分段和朝代作为面,每个面的起讫时间、政治、经济、文化、战争作为线,每条线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点进行复习。中国历史体是由众多的面、线、点组成的,这个体、面、线、点的关系,可用一系列框架图来表示。上复习课时,就是这些体、面、线、点的展开。由“点”联想到“线”,由“线”联想到“面”,由“面”联想到“体”,这样整体联想,就使分散孤立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构成立体知识综合体。

二、纵横联想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历史学科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纵横交错,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既复杂又统一的历史整体。因此,在历史复习中要进行纵横联想,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纵横联想又可分为微观纵横联想、宏观纵横联想、阶段性纵横联想三种。

微观纵横联想。即从小处着眼,对每一历史事件探因问果,寻找其内在联系。“纵”是要找出某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与后果。如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引起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发生又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唐朝衰落又导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等混乱政局的出现。“横”是要找出其他历史事件(现象)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与作用。如复习“西安事变”时,引导学生联想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对事变的反应:德意日帝国主义,图谋趁火打劫,极欲挑起大规模内战,图谋趁火打劫;英美帝国主义,出于各自利益,主张和平解决;亲日派,欲置蒋于死地,力主“讨伐”;亲英美派,营救蒋介石,反对“讨伐”;广大人民,要求报仇雪恨,主张杀蒋;中共,高瞻远瞩,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宏观纵横联想。即放眼历史全貌,找出知识的来龙去脉。“纵”是从时间上找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领域各方面的历史现象,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如由石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的发展,由“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的发展等。“横”是从空间上找出同时代发生的历史事件。如复习清朝前期巩固统

一、反对分裂和侵略这一内容,帮助学生从方位展开联想:东北,打萨克萨之战,签《尼布楚条约》,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北方,粉碎噶尔丹分裂势力,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西北,笑迎土尔扈特部归国,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西南,册封**,设置驻藏大臣;东南,郑成功收复台湾,清设置台湾府;中央,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阶段性纵横联想。在复习时联想到某一历史阶段或时期的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有机整体。“纵”是要理出明朗的线索。在复习唐朝史时,我们必须抓住唐朝的建立、繁荣、衰落、灭亡这一阶段性线索。“横”是要构建整体框架,扩大视野。如复习秦汉时期的历史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联想。政治:由分裂到统一,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并得到巩固,出现“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发展;民族关系:击匈奴、打越族、通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对外关系:辟“丝绸之路”,与大秦友好往来、赐日本“汉委奴国王”金印;文化:发明造纸术、创制地动仪,首用 “麻沸散”,科技文化领先世界。

通过纵横联想复习,冲破条块分割,使知识连成一片,有利于深化教材,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能力。

三、中外联想

中外历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复习中要将中外历史融为一体。复习中国历史时联想到世界史,学习世界历史时联想到中国史。以时间为轴线,把中外历史现象及其内在联系展现在历史发展屏幕上,通过对比分析,求同找异、强化记忆、加深认识。单国联想。指在复习中联想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如复习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引导学生联想1905 年俄国革命。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引导学生联想同时期的中国史: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当时中国处于明朝封建统治后期,李自成起义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口号;1644年,英国克伦威尔指挥骑兵取得马斯顿荒原大捷,开始扭转战局,中国李自成起义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1645年英国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一役,击溃王军主力,内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李自成起义却在湖北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而失败。这样,就加强了对这一段中外历史的识记。

多国联想。指在复习中联想到两国或两国以上的历史。如复习1919年“共产国际”时,引导学生联想:苏俄粉碎协约国进攻,中国爆发“五·四”运动,朝鲜发生“三·一”运动,印度展开民族解放运动,土耳其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埃及爆发独立运动,德国建立魏玛共和国,匈牙利成立苏维埃共和国,协约国召开分赃的巴黎和会。又如复习中国属于反帝反封斗争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时,引导学生联想亚洲的觉醒: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非洲人民反帝斗争,埃及、苏丹抗英战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拉美人民反帝反封斗争,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通过中外联想复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四、古今联想

鉴古察今,学史明理。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辩证观察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这一专题时,首先引导学生归纳各朝经济发展原因、统治者采取的经济政策或措施、历代经济发展表现及结果,然后探究规律,启示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经济的兴衰决定着国家的强弱;稳定的政局是经济发展的保障;稳则国兴,乱则国衰;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由今溯古,强调重点。当前重视法制建设,就要重视对韩非、中国近代宪法、法国《拿破仑法典》、英国《权利法案》等史实的联想复习。又如1997年7月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由此引导学生追溯“香港问题”的由来:1841年英军武力占领香港岛;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香港(日本战败后仍归英);80年代签署《联合声明》,洗刷民族耻辱。

总之,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带领同学们在历史长河中畅游,谁就是真正的强者。历史复习中的整体归纳、纵横串联、中外结合、古今联想,形成了立体的交叉网。如果心中有这样清晰明了的网络,就能在决定前途与命运的前途中运筹帷幄。

初中历史总复习

初中历史总复习教学建议

初中历史总复习教学建议

初中历史总复习教学建议

浅谈初中历史总复习

初中历史总复习主观题

初中历史总复习四大策略

初中历史复习—各历史时期阶段特征

初中历史总复习策略及运用

九年级英语总复习阶段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总复习阶段的联想教学
《初中历史总复习阶段的联想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