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营销策划书

发布时间:2020-03-03 06:25: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营销环境策划书

前言

高等教育市场是根据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的均衡状况,进行高等教育服务和产品交换的场所及其交换关系的总和。高等教育提供的是高等教育服务产品,也存在市场所具备的需要和欲望,而且潜在顾客希望通过交换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也应该像企业一样,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广义地说,高等教育市场包括生源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师资市场、资金市场及科技市场等,狭义的高等教育市场主要指生源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

营销环境分析

一、宏观营销环境

1.政策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中国政府就已把高等教育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并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性的基础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加快向大众化阶段推进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 年发展规划显示到2010 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将达950 万人左右毛入学率达到15%左右。

2.社会文化

在新世纪高等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的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高等教育的产业化意味着办学活动更加讲究科学的效益观,更加尊重投入产出规律,更加重视成本核算。同时也意味着高等教育不再是纯公益性活动而是作为对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的投资。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新趋势,以及由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高等教育产业化和市场化趋势,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看,必将成为推动大学营销的发展。

3.人口

西方发达国家都已相继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阶段,并向高等教育的终身教育发展。而我国发展水平与西方大众化高等教育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离普及化高等教育(入学率在50%以上)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任重道远。

高等教育发展从精英阶段到大众阶段到普及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使教育成为一个广阔的市场。

4.经济

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具有较强的需求和支付能力。公众对于获得高等教育服务的愿望与对高等教育的支付能力使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发展新趋势。近年来大学不断扩招而依然不能满足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

而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越高,整个经济越呈现迅速变化的态势,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对高等教育便具有持续的需求,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生活。因此高等教育的巨大市场需求为大学的营销

二、微观营销环境

1.消费者

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高等学校通过提供教育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作为消费者或称作受益者的学生则按照自身的需求购买高校的这类服务。接

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为市场中的消费者或买方影响学生选择某一高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师范及农、林、地、矿和军事等学费较低的院校,而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多考虑的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

其二,高校自身的知名度和综合实力。它包括学校的学术地位、专业设置、科研水平、基础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及社会地位等。学生在选择高校时,在很大程度上注重高校的综合实力,因为它能反映出学校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本人所受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品位。 其三,所学专业的发展前途和就业前景。某专业发展前途广阔,就业机会多,待遇优厚,就会成为学生选择的热点。

其四,高校宣传工作的深度和广度。生源获取信息的状况深受高校自身宣传工作水平的影响。

其五,家庭成员、中学教师与同学的影响。在校中学生受家庭、中学教师和同学的影响是很大的。

2.竞争者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推行的“211工程\",21世纪初的“985计划’’,对挑选出来的大学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倾斜,其核心内容都是为了在高等教育领域引入竞争机制,这对于我国高校校际竞争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另外还有各种评价体系无疑也在不断将竞争机制引入到高校办学之中;为进入这些评价体系的前列,也为了争取国家更多的扶持,各高校在师资、经费、科研和就业等方面展开竞争,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的招生工作。对许多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来说,竞争学生、竞争教师,甚至竞争资源,归结到一点,是竞争学术地位、竞争名校牌子。正因为如此,各校无不从竞争生源、教师、资金的各个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获得和强化名牌效应。

3.社会公众

大学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其公益性属性决定了他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传播文化与传承文明。高校不以自身存在为目的,它为社会而存在。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对于大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获得社会的支持与认可。所以社会公众是在营销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的市场环境因素。

SWOT分析

一、优势

历史久长——1934年,经国民政府批准,著名爱国人士于右任先生、杨虎城将军选址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杨陵,倡办了学校前身: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

地位重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传承优良——学校始终坚持“民为国本,食为民天”,以推进旱区农业发展为己任。一代代师生秉承“诚朴勇毅”的校训,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形成了“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优良传统。

学科齐全——设有64个本科专业,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哲、史、医、教育等11个学科门类。

农业特色——有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临床兽医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等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培育出我国小麦推广面积第一的“碧玛一号”、长期主导我国

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自育苹果品种推广面积最大的“秦冠”等重要成果。

二、劣势

学校地处中国的西北部,地理位置的制约使学校在日趋激烈招生竞争不占优势。学校学科设置和专业结构总体上反映不出现实的市场选择和市场导向,尤其是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步伐较慢。

学科专业设置存在低适应性、课程缺乏层次性。学科的专业性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专业设置直接影响着生源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只是坚持自己成熟的专业、学科,对因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理论知识的预见性较差,从课程内涵看,层次性不够明确。 由于缺乏市场及营销观念 市场观念相对落后办学效益不高。

三、机遇

高校办学自主权逐步落实。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新趋势,以及由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高等教育产业化和市场化趋势。最近几年来我国出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暴露出了高等教育在质量、结构及体制机制甚至组织机构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变革来实现,而首先采取措施进行改变的学校将获得先机,取得较快的发展。农业发展落后与其他产业,国家政策导向对于农业的支持。这也为农业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四、挑战

办学经费的不足依然是制约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矛盾。我国高等教育长期施行的“计划行政”办学体制,市场观念相对落后,办学效益不高。不仅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而且难以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结构及体制机制甚至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僵化,使学校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 求,高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致使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市场细分

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无论是其内容还是结构,都是非常丰富的。所谓高等教育市场细分,就是把高等教育整体市场根据需求差异,办学层次细分:

学科定位——坚持农业院校特色。以农为主发展特色和优势农业学科。

学术水平定位——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和占据同领域前沿水平的研究型大学。

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以本科生教育为基础,重点培养有国际视野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生。

服务区域定位——致力于西北旱区,服务全国。

特色定位——学校继承和发扬农业优良传统,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 规模定位——本科生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成人教育并举。

行销方案

——特色办学与品牌策略

一、特色办学

特色是本质的外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品牌因此高校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

力量扶持特色走以特色带动整体以整体提升特色的发展之路具体地说 大学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其具备以下特质:

第一大学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明显有别于其他大学的办学风格或优秀特质,,这种区别成为被广泛认同的优势且这种优势达到其他大学短时期内难以企及的程度。

第二大学办学特色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并且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相对稳定性。

第三大学办学特色集中体现在学科建设方面在某些领域形成自己独有的优势并具有以此确立学校的地位和影响带动学校整体可持续发展。

二、品牌营销战略

市场营销理论起源于营利性组织经历市场竞争后的反省与总结。随着市场力量的发展和市场观念的普及,非营利组织也开始面临市场的优胜劣汰问题,为保障其生存和履行贡献社会的责任,一些非营利组织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们发现,可以借鉴营销理论来指导非营利组织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的非营利性是就教育性质和本质而言的,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但是这同教育要进行成本核算,使教育尽可能增加收入,减少支出,提高办学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不矛盾的。

当前,在大学发展战略中,大学品牌战略又最具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品牌战略顺应了品牌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体现了现代教育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有利于实现学校发展转型和整体提升。

要打造著名的大学品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历史的沉淀。一所大学的品牌总是历史的产物,它总是与这所学校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历史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介绍我校第二,学界名流与学术成就。一所大学品牌的含金量并非只是历史事件的简单堆积,它总是与这所学校历届学人特别是学界名流的名字和一流的学术成就紧紧联在一起的。第三,著名校长。如果说著名学者是一所大学品牌的奠基石的话,那么校长则是它的垒石人。一所大学的历史上没有过著名校长,则这所大学注定将是平庸之辈,因为校长的眼光、胆识、管理才能、个人魅力等无一不深刻影响着一所大学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发展进程。第四,著名校友。一所大学的学生质量如何,总是决定该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更是该校品牌的象征和活广告,著名校友都会为母校带来巨大的无形资产。第五,校园风物。校园风物是一所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的历史底蕴、文化品位、校园风格的综合反映。

大学的形式品牌

大学形式品牌是指大学核心品牌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以及其他有形的品牌载体,也可以说是大学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体现物或载体的综合体。大学形式品牌具有直观性、变动性和经营性。

大学的形式品牌可以通过视觉识别和行动识别系统体现出来,而视觉和行动识别系统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借助成功的品牌塑造和整合传播,可以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品牌竞争是大学间竞争的重要体现,而品牌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品牌文化的竞争。这种文化的竞争集中凝结在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大学精神、大学理念之中,如哈佛大学体现为“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但更要以真理为友”的校训,清华大学体现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校训等等。文化是大学品牌战略的源泉和灵魂,或者说是大学品牌之“魂”。

三、质量战略

对大学而言,作为一种非营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其质量主要体现为它的“性能”和“特

征”,也就是大学的功能;同时,也体现为“感知质量”,也就是公众的评价,这种评价就形成了大学声誉。进而,正面的大学声誉就成为大学品牌的构成要素。由此可见,大学质量把大学功能与大学品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大学质量不仅体现为大学功能的发挥,也是形成大学品牌的核心要素。这里所说的质量和质量战略,并不仅限于教育领域内耳熟能详的教学质量、生源质量,而是从品牌战略的视角和高度理解和界定质量的涵义。质量可以按照大学的三大职能划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学质量(或者说人才培养质量)、科研质量和服务质量。相应地,品牌也可以划分为教学品牌(包括教师品牌、学科品牌、学生品牌)、科研品牌和服务品牌。如果说文化是大学品牌战略的“魂”,那么,质量就是大学品牌战略的“根”。

四、设施策略

设施能使营销行为和服务的提供更为方便。一个消费者体验某种服务时,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这种体验是受他亲眼所见的设施的影响以及他未见的却对提供服务起着关键作用的其他设施的影响。教育产品的无形性让学生和家长感到一种不确定性,为了获得消费保障,他们会寻求服务质量标志,即所看到的场所、人员、设备和通讯状况等。因此,与提供有形产品的企业不同,教育部门需要努力增加的是无形教育产品的有形部分。

1.完善有形教育设施

对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知识传递中心加强营造力度,及时引进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连接快速的宽带网络设施,使之更加适合知识的传递和获取,并鼓励学生充分运用学校提供的现代化教学场馆和设备,在课堂外获取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从而适应信息时的要求。通过这些有形设施的提供和展现,可以提升购买者对无形教育产品的感知度,树立起对学校教育的信任和认可。

2.美化教育人文景观

北大的未名湖、清华的近春园,这些知名大学中的标志性景观,业已成为众多青年学生憧憬和向往的圣地,优雅、舒适的校园环境往往能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有助于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强化教育产品的品牌效应,因此高校应对校园自然景观、宿舍、食堂、运动场等加强建设,为学生提供舒适的生活娱乐环境和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教育环境。

五、促销策略

加强服务促销力度,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是赢得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认同的必要途径。服务促销手段的运用增加了无形教育产品的感知度,对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校的服务意识,对外可以帮助教育产品购买者对服务做出更好的认识和理解。高校的服务促销除了一般的广告宣传以外,应该特别关注人员宣传和公共关系因素。

1.人员宣传。

学校应该意识到教师和学生是学校信息的直接传播者,为此学校应在教育素质要求之外,对教师和有关人员作相应的培训,使之建立学校形象促销的意识,加强宣传沟通的能力,真正成为学校信息的一线传播者,并鼓励他们变被动接受宣传邀请为主动联系,走出校门去自我宣传,或借助各种讲学机会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学生对学校的宣传则属于学校不可控制的因素,但通过对教育产品质量的控制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以树立学校预期的“口碑”效应。这种“口碑”效应的感染力在无形产品供应行业尤为强大。组织校友会、同学会加强校友之间、学校与历届毕业生之间的联系:定期组织毕业生返校参观、座谈,加深他们对学校的影响和感情等,使学生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和树立形象的工具。

2.公共关系。

对高校来说,公共关系是一种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高等院校面对的主要公众团体包括历届毕业生、在校生、拟招学生

及其家庭、各类学术机构及用人单位、新闻媒介、教育当局、各类行政机关等,他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高校的教学行为及发展方向。

建立广泛的公共网络,加强与上述各公众团体的联系,是树立高校形象和获取社会各界支持的必要保障。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保持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络,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促成他们对学校的宣传:同时对社会上取得一定成绩的本校毕业生,积极总结并收录其事迹,以便在招生期间加以宣传,以此吸引目标生源。

其次,学校应发挥知识中心的优势,同社会科研机构和用人单位建立紧密联系,积极参与科研立项、企业研发和社会研究工作,使各类机构和企业在与高校的协作过程中了解高校,产生认同感,为学生在日后的顺利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再次,高校应加强与新闻界的关系,增加新闻界对高校经营管理改革的重大事项、取得的各项成绩及经验的了解,以达到通过新闻界向社会进行广泛宣传的目的,利用新闻媒介的可信度获得特殊的宣传效果。

最后,高校还要扩大社会交往,采取积极姿态加强与社会和政府联系,如利用校庆举办纪念活动,展示学校成就,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活跃校园学术氛围,扩大学校影响。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大型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展示学校实力。资助贫困学生赞助公共事业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强与政府联系,积极寻求包括办学经费、招生就业、科研立项等方面的支持,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营销策划书

营销策划书

营销策划书

营销策划书

营销策划书

营销策划书

营销策划书

营销策划书。

营销策划书

营销策划书

营销策划书
《营销策划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