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考作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03:20: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7-28自省、改过的论点和论据 二十

七、自省的论点和论据 论点

自省是随时检讨自己的言行,对自己做出评价。 人应该常常自省自己的得失。 自省是一种良好的处世态度。 懂得自省的人能够不断进步。 自省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自省的人能保持心灵的纯洁。 自省能让人少犯错误。

要自省,同时要勇于改正错误。 善于自省的人会常常听取别人的意见。 身居高位的人更要常常自省。 社会的进步有赖于民族的自省。

名言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的解剖自己。——鲁迅

时刻发现自己的错误,大胆直率的承认,敏捷勇敢的更改。——恽代英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言乎?传不习乎?——《论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废;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

对可耻的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挽救。——德谟克利特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岳飞 以细行律身,不可以细行取人。——魏源

不管人家恨你还是爱你,都要检查你自己的行动。——伏尼契

一个人最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安德列耶夫 自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的照出来,使我们有机会改正。——海涅

将检点别人的工夫,常自检点,道业无有不办。——弘一法师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孔子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老子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韩非子 动必三省,言必三思。——白居易

典型论据

“视网膜效应”——自省需要克服思维惯性

当我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我们就会比平常人更会注意到别人是否跟我们一样具备这种特征。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视网膜效应”。卡耐基先生很久以前就提出一个论点,那就是每个人的特质中大约有 80 %是长处或优点,而 20% 左右是我们的缺点。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而不知发掘优点时,“视网膜效应”就会促使这个人发现他身边也有许多人拥有类似的缺点,进而使得他的人际关系无法改善,生活也不快乐。

周恩来的纸镜子——自省需用心自我提醒

周恩来同志在南开学校读书的时候,在大立镜旁边,糊了一张纸做的“镜子”。每天早晨、晚上,他总要到这面镜子前面照一照,很多同学感到奇怪。跑去一看,原来是这么一回事,纸镜上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恩来同志一生待人处世,就是把这些话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

唐太宗的“戒奢屏”——下属应时时劝诫上级

贞观 13 年,唐太宗渐渐露出了“颇好奢纵”的苗头。被他誉为“可以明得失”的一面镜子的魏征,专门上了一本《十渐不克终疏》奏疏,唐太宗“反复研导,深觉词强理直,遂列为屏障”。这一写有魏征奏疏全文的“戒奢屏”,唐太宗“朝夕瞻仰”,时刻提醒自己“闻过能改,庶几克终善事”。

托尔斯泰反省缺点——自省使人从逆境走出

列夫·托尔斯泰 15 岁读大学文科班时,曾经接连两个学年考试不及格,无法毕业,只得退学回家。但他没有因此沉沦,而是认真思索,反省,把自己的各种缺点详细地写在日记本上,随时对照检查,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课桌上的“早”字——要善于用失败经验提醒自己 鲁迅有一天上学迟到了,十分难过,决意以后早上学。他在自己的桌子上面刻了一个“早”字。这个“早”字刻得方方正正,每一笔都是刻得深深的。由于有了“警钟”,鲁迅以后一直没有迟到过。

诸葛亮自降三级——善于自省才有威信

三国时蜀国与魏国在街亭作战,诸葛亮派马谡为先锋。没料到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致使蜀军大败。诸葛亮将马谡下狱以明军纪,并上书君王,引咎自责,说:“我以弱小的才能,受到君主的信任,得以统帅三军,由于我治军法度不严明,做事不够谨慎,出现了街亭失守的败局。这个责任,在我用人不当,知人不够,所以我情愿降三级以记住这个教训。”

曾子一日三省——自省使人不断进步

据《论语》记载,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都要多次自我反省:替别人谋划事情,尽了心没有 ? 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 ? 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实践 ? ”

这句话表明了反省对于个人进步的重要作用。我们在生活中总是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如果我们能像曾子这样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思想,防微杜渐,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克服自己的缺点,久而久之,一些不良的习惯以及性格中的某些弱点、缺点就能及时清除掉,同时,也能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形成良好的修养,从而确保自己健康成长。

哲理材料 擦净自己的窗户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指责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

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 ”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你也有过一些看什么都不顺眼,永远觉得命运对自己比较坏,但在倾听他们的怨言之后,总会发现有句老话说得很妙:可爱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看到外面的问题,总比看到自己内在的问题容易些。 反躬自省 狐狸在跨越篱笆时脚滑了一下,幸而抓住一株蔷薇才不致摔倒,可是脚却被蔷薇的刺扎伤了流了许多血。受伤的狐狸就埋怨蔷薇说:“你太不应该了,我是向你求救,你怎么反而伤害我呢?”蔷薇回答道:“狐狸啊!你错了,我的本性就带刺,你自己不小心才被我刺到的啊!”

有句俗话说:“一个快淹死的人,连一根稻草也会赶紧去抓,但却常因饥不择食,反而无济于事。”同样在遭遇不幸时,若只知向人求救,不知自己想办法,很可能反而会被落井下石。

园丁的自我检查

有一天 , 一个青年在街角的报亭借用电话,他用一条手帕,盖着电话筒,然后说:“是王公馆吗?我是打电话来应征做园丁工作的,我有很丰富的经验,相信一定可以胜任。”电话的接线生说:“先生,我恐怕你弄错了,我家主人对现在聘用的园丁非常满意,主人说园丁是一位尽责、热心和勤奋的人,所以我们这儿并没有园丁的空缺。”

青年听罢便有礼貌地说:“对不起,可能是我弄错了。”跟着便挂了电话。

报亭的老板听了青年人的话,便说:“青年人,你想找园丁工作吗?我的亲戚正要请人,你有兴趣吗?”

青年人说:“多谢你的好意,其实我就是王公馆的园丁,我刚才打的电话,是用以自我检查,确定自己的表现是否合乎主人的标准而已。” 在生活中,不断作自我反省的工夫,才可以令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好驱使百姓与邻国打仗。有一次梁惠王召见孟子,问道:“我在位,对于国家的治理,可以说是尽心尽意的了。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常年发生灾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一部分老百姓迁移到收成较好的河东去,并把收成较好的河东地区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内来,让河内发生灾荒地区的老百姓不至于饿死。有时河东遇上灾年,粮食歉收,我也是这样,把其他地方的粮食调运到河东来,解决老百姓的无米之炊。我也看到邻国当政者的做法,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尽心尽意替自己的老百姓着想的。然而,邻国的百姓没有减少,而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场上,两军对垒,战斗一打响,战鼓擂得冬冬地响,作战双方短兵相接,各自向对方奋勇刺杀。经过一场激烈拼杀后,胜方向前穷追猛杀,败方就有人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那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得快,跑了一百步停下来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停下来了。这时,跑得慢的士兵却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胆小鬼,您认为这种嘲笑是对的吗?” 梁惠王说:“不对,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是这也是临阵脱逃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那么就无须再希望您的国家的老百姓比邻国多了。”

创新论证 反抗与自省

《爱与时尚》里的女孩说:“人总是要变的。要么改变别人,要么改变自己。”改变别人叫反抗,改变自己叫自省。我对“改变”的看法大致如此。

在这两种看似对立的改变形式中,前者比后者更难实施。自省人人都会想,却不一定去做;而反抗的勇气并非人人都有,而且代价也比较大。但不管怎么说,改变虽难,却是一件必需的事情。

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但在进入社会之后这些需要必须与其他人妥协。一个不顾及他人感受与需求的人,必然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同时,为了被社会接纳,人也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能很好实现自身价值的人,快乐的人。自省的作用就是这些。可以说它对每个人都是必要的。

而反抗的情况又有不同。我们因为小事和朋友吵架,这并不是反抗。反抗是在自省无效的状况下,针对不合理的事物进行的斗争。当它的针对面扩大到整个社会制度时,反抗就变成了革命。人们常说客观环境不能改变,这种观点正是反抗的最大阻力。面对不公正不合理的事情,倘若人们都选择改变自己去适应它,那么这种不合理就会扩散开来,从而使人们陷入自掘的坟墓中去。所以说反抗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支微弱声音,虽然势力不大,却能给每个人都敲一记警钟。

人们都有一种心理,不愿被别人所改变,即便是自己错误的思想。因此也不愿去改变别人。其实,自省是反抗的前提,反抗又能促进自己和更多的人自省。但凡成功的反抗者,无一不是成功的自省者。鲁迅先生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用犀利的文字痛斥不愿自省的文人和不愿反抗的百姓(当时的环境是那么的黑暗),而他对自己也要求极严。还有格瓦拉,他的反抗精神已经成为今天善于自省的年轻人的榜样。因此,这两种改变的形式其实任何时候都是统一的。

反抗与自省,这是两个在任何时候都应牢记心底的词。反抗使人勇敢、坚定,自省使人智慧、沉稳。只要做到这两点,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二十八、改过的论点和论据 论点

知错就改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做人应该学会改过。

不要因为利益、面子的缘故而拒绝改过。 要学会接受批评。 诚心的改过需要自省。

犯了错误只要肯改过,就能得到宽容和谅解。 犯错和改错的过程,就是人成长的过程。 改过以后要吸取教训。 要给他人改过的机会。

名言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毛泽东

批评自己的缺点,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毛泽东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 人告之以有过,则窃喜。——孟子

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三国志》

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只有愚人才会执过不改。——西赛罗

一个人即使犯了过错,只要能痛改前非,不再固执,这种人就不失为聪明而有福之人。—索福克勒斯

能够惭愧的人,无论天上人间都可以不咎既往。——莎士比亚

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就等于改正了一大半。——列宁 任何改正,都是进步。——达尔文 最大的幸福在于我们的缺点得到纠正和我们的错误得到补救。——歌德

不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韩愈 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

规劝大多数人,没有比描画他们的过失更为见效了,恶习变成人人的笑柄,对恶习就是重大的致使打击。——莫里哀

成功网罗着大量的过失。——萧伯纳 典型论据 归还图书的男子

——改过的过程是人成长的过程

一位年近40 岁的长得高高瘦瘦、书卷味很重的男子汗涔涔地赶到杭州市新华书店解放路门市部,打开手中拎着的两只大口袋,取出里面装着的 7 个用牛皮纸捆扎的纸包,里面装着价值 2928 元的崭新建筑类专业书籍。他留下一张忏悔的纸条和一个无可考证的姓名又匆匆而去。纸条上面写道:“新华书店领导:我在十余年前曾在贵店偷窃图书,损害了贵店的经济利益,至今仍有部分图书尚未归还,心里一直不安。本想原物归还,但恐这些图书都已贬值破损,不能为贵店产生经济效益。为此,特将我近年来所购的大型图书,选择保存较好的,作为代替物归还。不知当否。”

从犯人到大学生——改过使人进步

上海青年金城曾被判刑七年。他在狱中洗心革面认真改造。出狱后,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获得了华东师大自学考试五门单科成绩合格证书。在从犯人到大学生的奋斗中,他同时赢得了真正的爱情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信任。金城自己这样说:“七年的服刑改造,对我来说,虽然是一种洗刷不掉的耻辱,但我也从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我尽管失去了从 23 岁到 30 岁这段时光,但却可以赢得 30 岁以后有所作为的年华。”

皇甫谧发愤读书——做人应该学会改过

晋人皇甫谧小时候跟着叔父生活,他游手好闲、放荡不羁,手不沾书,不学无术,任何劝说都无济于事。人们以为他一定是个不成才的痴人。出落到 20 岁,叔母把皇甫谧叫到跟前,痛心的陈述、沙哑的声音,让皇甫谧顿时悔恨交加,由衷感激。他请教老师,借来书籍,开始发奋学习。在他不幸得了风湿性麻痹症,导致半身不遂以后,仍然手不释卷,专心攻读,有人劝他这样用功会短命的,皇甫谧回答:“只要早晨学到了知识,即使晚上死了,也不觉得命短。”他的著述很多,还精通医学,其中《甲乙经》是我国论述针灸的重要文献。

唐太宗纳谏改过——肯改过就能得到谅解和信赖 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年间,广州都督党仁弘,恣意妄为,“赃百余万”,被弹劾。太宗善其“材略”,亲自为之说情,遂命撤案。然而大理上奏要诛党仁弘,弄得太宗十分为难,最后终于悟出真理,承认了自己干预大理办案的错误,深感内疚,“欲席蒿于高郊。一日进蔬食,以谢罪于天三日”。唐太宗善于纳谏,敢于承认错误,并知错必纠,受到大臣们的信赖,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在中国历史上有“贞观之治”的美称。

宋昭公途穷知过——诚心的改过需要自省

春秋时,宋国一度内政不修,引起*,当时的国君宋昭公落得众叛亲离,被迫出逃。在路上,宋昭公进行了深刻反思,他对车夫说:“我知道这次被迫出逃的原因了。”车夫说:“是什么呢 ? ”昭公说:“以前,不论我穿什么衣裳,侍从都说我漂亮;不论我有什么言行,大臣都说我英明。这样,内外两方面我都发现不了自己的过失,最终就落得如此下场。”从此,昭公改弦易辙,注重品德修养。不到两年,美名传回宋国。宋人又将他迎回国内,让他重登王位。他死后,谥为“昭”,就含有称赞他知过必改的意义。

车夫改过——要学会接受批评

晏子有一位车夫,因为是给相国驾车,自己非常得意。一天,他的妻子从门缝里看见丈夫头拥华盖,驱策四匹大马扬扬得意地从门口经过,很是不满。车夫一回家,妻子就要求离婚。车夫十分奇怪,妻子说:“晏子身高不过 6 尺,为齐国相,名显诸侯。但今天我看他出行,志向深远,常常流露出谦卑的神色。而你身高 8 尺,给人当车夫,却还自鸣得意。我因而想离开你。”车夫听了妻子的批评,大感愧疚,遂改过自新,后来被晏子保举为大夫。

楚文王受刑改过——要给他人改过的机会

楚文王曾经沉迷于打猎和女色,不理朝政,太保申借先王之命,向楚文王提出要施以鞭刑。在太保申的坚持下,楚文王伏在席子上,太保申把 50 根细荆条捆在一起,跪着放在文王的背上,再拿起来。这样反复做了两次,然后对文王说:“请您起来吧 ! ”文王说:“同样有了受鞭刑的名声,索性真的打我一顿吧 ! ”太保申说:“我听说,对于君子,要使他心里感到羞耻;对于小人,要让他皮肉尝到疼痛。如果让君子感到羞耻仍不能改正,那么让他尝到疼痛又有什么用处 ? ”此后,文王不再去打猎,也不再沉迷女色,奋发图强,兼并了 39 个国家,扩大了楚国的疆土。

起死回生的一骂——前辈有责任指出后辈错误

有一个国民党的陆军少将叫徐复观,听到友人对熊十力的推崇和介绍,又在上司那里看到熊十力的著作《新唯识论》,大为佩服,就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有志于做学问,希望得到指教。熊十力回信,讲了一番治学做人的道理。有一次,徐复观穿着陆军少将的军服到重庆北碚金刚碑勉仁书院拜见熊十力,请教应该读什么书。熊十力叫他回去读王船山的《读通鉴论》。

徐复观说早年已经读过了。 熊十力很不高兴,说:“你并没有读懂,应当再读。” 过了一些日子,徐复观再去,告诉说《读通鉴论》读完了。 熊十力问:“有点什么心得 ? ”

徐复观觉得自己读得很认真很仔细,不免有些得意,说,书里有很多他不同意的地方,接着就一条一条地说起来。

还没等他说完,熊十力就怒声斥骂起来:“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 ! 像你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得到书的什么益处 ? 读书是要先看出它的好处,再批评它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譬如《读通鉴论》,这一段该是多么有意义;又如那一段,理解得多么深刻。这些你记得吗 ? 你懂得吗 ? 你这样读书,真是太没有出息 ! ”

这一顿骂,骂得陆军少将目瞪口呆。 原来读书是先要读出书的好处 ! “这对于我是起死回生的一骂。”徐复观明白了这个道理,“恐怕对于一切聪明自负,但并没有走进学问之门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骂。”

经过这起死回生的一骂,徐复观改变了读书的方法,后来成为一个有名的学者,著作等身,为重新检讨和弘扬中国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张学良戒毒——改过需要坚强的毅力

少帅张学良,身染毒瘾多年。在他奉蒋介石对日军“绝对不抵抗”命令,丢掉东三省后,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人民纷纷要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张学良成了蒋介石的替罪羊。他深受刺激,伏枕大哭,决心要戒毒奋起。 1933 年 3 月,他把自己关在房内戒毒,把手枪放在床边,并命令左右侍从:“无论我怎样痛苦叫喊,你们谁也不准给我打针。谁要胆敢走近我的床头,我就一枪把他打死。”

就这样,张学良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以顽强的毅力戒了毒。戒毒后,他更加奋发有为。 1936 年,他和杨虎城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介石抗日,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度合作,为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历史上的改过故事——改过使人从歧途入正道

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有作为的人,从往之不谏的歧途转入来者可追的正道,颇给人启示。

东汉时的王涣,年轻时喜欢与一批轻薄青年玩耍,但后来转变了,史书上称他“晚而改节”,做官名声很好。

东晋时的著名爱国志士祖逖年轻时“性豁荡,不修行检”,到十四五岁还“不知书”,以后发愤学习,博览群书,被人称为“赞世才具”。

初唐的陈子昂“十八未知书,以富家子,尚气侠,弋博自如”。以后感悔,成为开盛唐诗风的诗坛巨擘。

宋朝名臣寇准年轻时“不修小节,颇爱小鹰走狗”。后来在母亲严厉教诫下,成为一位刚正清廉的爱国官员。

曹禺珍藏批评信——要虚心接受他人批评

曹禺先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六部剧作,就奠定了他的戏剧大师地位。建国后,他忙于开会、参加各种活动,在各种场合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写表态文章,等等,再没有堪称为不朽之作的剧本问世。他曾痛苦地叹息:“我连信都写不出,写文章更难了。”

1978 年, 68 岁的曹禺写了历史剧《王昭君》。因为出于曹禺之手,一时间引来了一片赞誉之声。这时著名画家黄永玉给曹禺写信直言道:“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曹禺深以为然,他对这项批评不仅诚恳接受,感谢非常,而且把这封信精心装裱珍藏起来,以之为戒。

爱因斯坦当众改正结论——追求真理就要勇于改过 爱因斯坦不但勇于坚持真理,而且也勇于修正错误。在 1937 年,爱因斯坦得出了“引力波不可能存在”的结论,后来有人对这个结论提出疑问,爱因斯坦经过研究,仔细考虑,终于放弃自己的观点,接受别人的意见,在一次报告中当众改正自己原来的结论。爱因斯坦在晚年曾经说过,现今与相对论一致的实验都不足以证明他的理论的正确,而只要有一个与他的理论不相符的事实,就可以推翻他的理论。

一个批评改变了格林尼亚——化屈辱为改过的力量 法国的维克多·格林尼亚出身于有钱人家,自幼生活奢侈,不务正业,人称他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二流子”。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格林尼亚意外地受到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的羞辱。姑娘对格林尼亚说:“请站远一点,我最讨厌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了视线 ! ”骄横的格林尼亚生平第一次遇到别人对他的蔑视和冷遇,他怒不可遏。可是这令人无地自容的耻辱并没有使格林尼亚失去理智,他像一个昏睡的人被猛击一掌后突然清醒过来一样,开始对自己的过去产生了悔恨之情,他留下一封家信,悄悄地离开家乡。信中写道:“请不要探询我的下落,容我刻苦努力地学习,我相信自己将来会创造出一些成绩来的。”此后,他潜心于学问,在导师巴比埃的指导下研究金属镁所引起的有机合成反应,创立了格林尼亚反应。这一成就,使他于 1902 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一本书挽救了一个小偷——精神力量能使人改过自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每天都要秘书给他读来自各地的信件。一天,有一封特别的信引起了他的兴趣:“敬爱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您好 ! 我是一个小偷,在火车上偷了一只皮箱,打开一看,见有一本书,书名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随手翻翻,没想到竟放不下手,以至一口气读完了。我深深被小说主人公所感动,决心向保尔·柯察金学习,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把有限的生命献给共产主义事业,临终时,绝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终身……”

卢梭与《忏悔录》——剖析自己而重获新生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写过著名的《忏悔录》,他要做的是:“把一个人真实的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因此,在《忏悔录》中,他直面自己的隐私,痛责自己的过错,他曾写道,自己少时当仆人,偷过主人家一条用旧的丝带,主人发现后,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此事嫁祸于诚实的女仆玛丽,破坏了她纯洁、善良的好名声。

此后,他的内心非常痛苦,牢牢记在心上,永远提醒自己不要再做导致犯罪的事。因此,以后“ 40 年来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了诚实与正直”。

知错就改的教官——知错就改者值得尊敬

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提到,有一位教官出了一道《周易》经义的题目:“乾为金,坤又为金,这是什么道理 ? ”学生们怀中藏着《周易》的国子监刻本,到老师面前请教说:“我们对题目有疑问,所以请教一下。”教官听后严肃地说:“还要求解释经义吗 ? ”学生们说:“如果是正式考试,我们当然不敢问,但今天是一般测验,所以我们就来问了 ! ”在学生的要求之下,老师讲了题目所要求的大概情况。学生们慢慢从怀里取出国子监本《周易》,说:“老师,恐怕您是看了麻沙本的《周易》,国子监本上是„坤为釜'。”这时老师感到惊慌不安,赶忙向学生道歉,说:“我应当受处罚。”不但立即认错,而且改了考题,结束了这件事。

孟子改过——及时改过,终成大家

孟子是战国时代有名的思想家。他三岁的时候,死去了父亲,依靠母亲织绸子过日子。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不肯用功读书。有一天,还没到放学的时候,他就回家了。母亲正在家里织绸子,就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呢?”孟子回答说:“我不愿意念书了!”

母亲听了很生气,拿起刀来就把没织完的绸子割断了,对孟子说:“绸子是一根一根的丝织起来的,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你荒废了学业,就像我割断了绸子一样。绸子割断了,不能再成为一匹绸子;学业荒废了,就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孟子听了母亲的话,心里很难过。他低着头说:“我错了,我一定改过。”

打这儿起,他再也不逃学了。他发愤读书,后来终于成了一个大学问家。

哲理材料 偷钱的孩子

一个木匠收了许多孩子在家里学徒。有一天,他抽屉里的钱不见了,不知被谁拿走了,所有的孩子都否认是自己干的。老木匠把孩子们召集到一块,发给每人一根同样长短的木棍,然后说:“你们把这些木棍收好,明天早上再拿给我,偷钱人的木棍会比别人的长出一寸来。”

偷钱的那个孩子害怕被发现,晚上偷偷溜出来,把自己的木棍锯掉了一寸,免得明天比别人的长出一寸来。第二天,大家把木棍都拿了出来,偷钱的孩子的木棍比别人的短了一寸,他羞愧地哭了出来,以后再也不偷人家东西了。

做贼心虚,可越遮掩越有痕迹。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水门事件也是这样,为了掩盖第一个错误,他犯下第二个错误,结果又被迫去用第三个错误去弥补前边的漏洞,最后,漏洞破绽反而越来越多,被迫辞职下台。其实,如果他爽快地承认了第一个错误,民众也许会原谅他,事情结果要好得多。

谁说马蹄铁不起眼

商人赚了一大笔钱,正骑着马行驶在归家的途中。离家不远了,这时仆人发现马的后掌蹄铁上掉了颗钉子。

“管它呢,反正只有六个小时的路程了。”商人一边说,一边赶着马向前跑。

中途休息的时候,仆人又一次报告商人:“马右后腿的蹄铁已经掉了,是不是给它重新安一个呢 ? ”

“算了吧。”商人回答:“我现在正赶时间呢。反正只剩三个小时的路程了,马应该能挺过的。”

走了没多久,马开始一拐一拐的。拐了没多久,马的脚浸出了血水,它终于一跤跌了下去,折断了腿骨。 商人只好下马和仆人背上背包步行回家。等他气喘吁吁地回到家里时,已经深夜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积小过成大错。 圣人改错

这是一个后人杜撰的故事。但是,我们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天,孔子带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弟子外出讲学。师生们来到海州,突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一位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

这山洞面对大海,是老渔翁平时歇脚的地方。孔子觉得洞里有点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觉诗兴大发,吟成一联: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老渔翁听了忙道 :“先生,你说的不对呀!难道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坑不多不少正好万点?你数过吗?”孔子觉得老渔翁的话有几分道理,便问道:“既然不妥,怎样才合适呢?”

老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生在水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为: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民讲:“哎哎,圣人做诗,你怎能乱改。” 孔子喝道:“子路!休得无理。”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比方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知道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哑口无言。

老渔翁微微一笑,纵身奔下山去,跳上渔船,撒开渔网,挥舞渔叉,打起鱼来。孔子看着老渔翁熟练的打鱼动作,想着他谈海水,改诗句,议“圣人”,责子路的情形,猛然间发现自己犯了个大错误,于是把弟子们召到一起,严肃地说:“为师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话错啦!大家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说罢,沉思片刻,吟出小诗一首: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

创新论证

犯过的错是一种财富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意无意的犯下一些错误。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而生活则是无限复杂的。因此,不论是赫赫有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还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犯错误都是难免的。所以,错误并不是可怕的东西。恰恰相反,曾经犯过的错误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因为我们可以从中获得经验和教育。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在工作中犯了严重的错误,导致公司损失了一千万元的收入。上司叫他到办公室去,他知道自己要被炒鱿鱼了。但是,上司竟然只是鼓励他以后好好工作。旁人不理解,问那位上司为什么要这样做。回答是:“公司已经用一千万给他交了学费,我相信他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这个员工非常感动,以后一直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故事里的这个上司,就帮助犯错者把自己的错误当成财富,以之为戒,为未来的成功铺路。这是一种健康的改过观。

爱迪生说过:“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没有无数次错误的经验,发明电灯的设想不可能成为现实。西门子公司就允许下属犯错误。他们认为,如果哪个人在几次犯错误之后变得“茁壮”了,那对公司是很有价值的。犯了错误就能在个人发展的道路上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所以,既然犯错是难免的,我们就用健康的心态来面对它。犯了错误只要能够及时改过,则它们能时刻提醒和鞭策我们前进——因此,犯过的错是我们的财富。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