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复习课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4:21: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复习课案例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高二历史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牢记甲午战争的背景、影响;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意义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互查 3.情感价值观:激情记忆,高效学习

二、复习要求:

准确记忆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战争的起因、经过、结局、影响等);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有关义和团的基本史实、性质和评价;联系所学史实能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的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预习提纲(学生自学)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从明治天皇开始,日本逐渐形成了强占、侵略朝鲜、夺取、占领人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设问思考:全面分析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2), 是中日战争的导火线。 2,经过:

(1)、1894年7月,日本在 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2)、中日海军在 展开决战。

(3)、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 》,这是继《南京条约》以后的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3,影响:

(1),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 ;外国资本的压制,严重阻碍着中国 的发展;巨额的赔款使国家的财政不堪重负。

(2),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俄、德、法“ ”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各国纷纷在中国划分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3),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 改革。 (4),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救亡图存的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

(1),概况:19世纪末,广大人民群众的 斗争汇集成了义和团运动,他们怀着朴素的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政府无力镇压,只好 ,义和团在中国北部迅速发展。义和团提出“ ”的口号,势力迅速遍及京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在逃亡西安的途中发出“剿匪谕旨”,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 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 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 (2),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 进 犯北京,遭到义和团的顽强阻击,义和团还向北京 和 发起猛烈进攻。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往西安。

(3),结果及影响:1901年,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了《 》,使中国完全陷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在北京设立的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四、线索勾勒(教师点拨)

本单元的线索: 两条基本线索:

1、列强侵华史

2、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五个重点:

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两个观点:

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避免了中国沦为殖民地。

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的线索:

日本发展强盛——对外侵略扩张——列强共同瓜分中国

中国仍然落后——顽强抗击侵略——农民阶级奋起抗争——惨烈现实须继续探索

五、问题探究

1.如何正确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点 拨】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辛丑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款是什么?

【点 拨】 《辛丑条约》内容中最能反映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这一条款充分表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帝国主义代言人,即意味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对“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转折点”的理解。

【点 拨】(1)侵华方式发生变化:战前商品输出为主;战后资本输出为主,掀起瓜分狂潮。

(2)中华民族危机加剧:战前列强侵略中国边疆和邻国;战后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变化:战前主要学习西方技术;战后还进行政治体制、思想文化、教育制度的变革。

六、达标检测

【例题1】 (2009·广东文基)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清政府;“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指英国政府;“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对联式悲歌”喻指中英两国胜败对比;由此可以判断B、C、D不正确,答案选A。

【例题2】 鸦片战争在近代中国和英国的文明发展中都有重要意义。对中国而言意味着( ) A.专制政体的终结 B.近代化的起点 C.农耕文明受到冲击 D.资本主义萌芽的起点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文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前中国处于农耕文明社会。鸦片战争之后,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A项发生在辛亥革命时,B项近代化的起点是洋务运动,D项资本主义萌芽的起点应该在明末。答案选C。

【例题3】 关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准确的含义是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C.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丧失

D.部分丧失了国家主权并且在保留封建主义的同时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解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笼统地划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方面,中国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部分丧失了国家主权并且在保留封建主义的同时又发展了资本主义。答案选D。

【例题4】 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租界”指列强在中国建立的“国中之国”,“天津地方当局”仍实行封建统治,二者“均不实施管理”实际上二者都在染指它,故答案选C。

【例题5】 协定关税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给予对方以优惠的关税制度。如果一方遭受对方的胁迫,非自愿地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又不能享受对方给予的对等待遇,就是片面协定关税。中国的片面协定关税始于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望厦条约》 D.《南京条约》 【解析】中国片面协定关税始于《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故答案选D。

【例题6】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一内容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题目中材料的内容,两个材料中第一个材料说明了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但更重要的是第二个材料“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就能体现不同时期列强侵略的特点。《辛丑条约》中有规定,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故答案为D。

复习课教案

复习课教案

复习课教案

复习课教案

复习课教案

复习课教案

复习课教案

复习课教案

复习课型教案

阅读复习课教案

复习课教案
《复习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