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校本课程登鹳雀楼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06:38: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校本课程-古韵飘香中华好诗词

《登鹳雀楼》说课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我校校本教材《古韵飘香-中华好诗词》四年级的一首古诗。是王之涣的名篇。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的浩瀚壮阔、气势恢宏,放眼宇宙无极限,寓寄哲理之深沉。后两句出语自然,千古传诵,被人们看做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 学情分析:

《登鹳雀楼》这首古诗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过,而且本校的《古诗韵律操》第二套开始音乐就是选取的这首古诗新唱做背景。学生对这首古诗已经非常熟悉。但对于有感情的诵读和深入理解诗的意境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诵读古诗,多途径理解诗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朗读、手语操研悟、诗配画等方式达到熟读成诵,理解诗意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

本诗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学生无法亲自感受。这样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极富思想感情的范读及壮观的画面带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情绪和浓厚的兴趣。

(二)创新手语操

(三)音乐伴读

(四)绘画引读 创新设计:

由于平时上课发现孩子们对教师一字一句的解释诗词并不感兴趣,所以我把讲故事、学习手语、绘画都融入到课堂中,教师润物无声的讲解使孩子们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整首古诗。

教学过程:

一、韵律操引路,导入古诗。

1.边听音乐,边欣赏《古诗韵律操》片段。

2.说出古诗的名字,按古诗韵律操的节奏一起背诵。

3.按自己的习惯背诵。

4.说出这首诗的诗名和作者。

二、配乐讲故事,板画古诗。

1.介绍鹳雀楼,学生空画鹳雀楼。

黄鹤楼在我国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黄河岸畔,因常有鹳雀鸟在这里栖息而得名。鹳雀楼共有三层,请同学们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画一画。(师板画,学生空画)鹳雀楼本来并不出名,是因为有一个人写了一首诗而出名的,谁知道这个人是谁?(王之涣)王之涣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

2.讲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故事,引出古诗。

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快要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水,感觉这里的景色太壮观了,情不自禁吟诵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师边吟诵边板画两句诗表达的意境,生跟着吟诵。

王之涣并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你们猜:他会怎么做呢?(再上一层楼)。王之涣按照小朋友的办法,登到了最高层,果然看到了更多的风景,不由自主的感叹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师边吟诵边板画,生跟着吟诵。是适当指导朗读。

三、诵读加评价,体会古诗。

1.听康桥的古诗诵读,学生评价。

2.学生模仿读,教师、学生适当评价。

3.学生朗读,赛读,教师指导读。

四、学习手语操,感悟古诗。

1.教师边诵读边用手语示范,激发学生兴趣。

2.教学《登鹳雀楼》的手语操。

每一句教师都是先诵读古诗,然后师生共同说诗意,教师再讲解每个字的手语动作,最后学生边诵读边跟学手语操。指导学生能够一边有感情的诵读古诗一边做手语操。

3.放谷建芬作曲的《登鹳雀楼》歌曲,师生边唱边表演手语操。

五、配乐画意境,升华古诗。

1.结合学校校本课程,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教师的板画,自己创作《登鹳雀楼》诗配画作品。

2.提诗配画要求。

(1)所画内容符合诗的意境。

(2)纸张横放,左边留三厘米的空白处,利于装订成册。

(3)此次绘画只要能展示出你对诗的理解即可,可以不用涂色,古诗的书写也可以留到课下去完善。

3.放《登鹳雀楼》歌曲,学生边听音乐边进行诗配画创作。

4.画好的作品可以放到黑板上展示。

5.再次诵读古诗。

六、说四大名楼,拓展古诗。

1.鹳雀楼因为王之涣的一首诗而名扬天下,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中国四大文化古楼。你还知道因诗出名的楼有哪些?

2.学生回忆有关黄鹤楼的古诗,试着背诵。

3.师简单介绍岳阳楼、滕王阁因谁而出名。

七、课后作业

1.继续完善自己的诗配画作品。

2.找一找有关四大名楼资料和相关诗词。

登鹳雀楼说课稿

校本课程登鹳雀楼教学的设计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校本课程登鹳雀楼说课稿
《校本课程登鹳雀楼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