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德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

发布时间:2020-03-02 14:26: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德育与美术教育的有机结合

万江区滘联小学

陈秋婵

西奥多罗斯福指出:“培养一个人的心智,而忽略道德,无异于给社会树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现代社会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基础教育要培养具有德智体美、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完美人格的一代新人。而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于美的感受、美的鉴赏、美的创造的能力。它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使人们的思想感情变得更健康、高尚。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在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成效呢?

一、培养审美感受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美术的社会意义与作用主要不是借助于理性的启示,而是着重“以美启真、以美扬善”。

1、在艺术美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情感。

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是运用生动的形象、丰富的色彩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们在情感上产生激动,思想上发生共鸣。如:画家董希文创作的《开国大典》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中民中国开国大典的盛况。画家借鉴了我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采用了大红、金黄和碧蓝的大块色彩,调配得既融合又强烈,既庄严又热烈,表现出古国新生的气象,歌颂了新中国的似锦前途和无限生机。又如:宋代画家王希孟画的《千里江山图卷》用大青绿设色,表现了丛树竹林、寺观庄院、茅舍瓦屋、桥亭舟楫以及各种人物等等,描绘了祖国雄伟的壮丽河山。加深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及对美好理想的向往。还有画家关山月描绘的《长河颂》则是用中国画写意画的表现手法,运用富有变化的线条表现了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观。观赏这幅作品好像听到了如万马奔腾的黄河在咆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这些作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2、在现实美中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凡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是丰富多彩的,如:学校里那几棵高大的古榕,体现着苍劲、顽强的美;斩新的教学楼、功能楼向我们展示着现代的美;在学校的生物园里,青青的树、绿绿的草、红红的花处处洋溢着美的气息。这些现实生活中的美需要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如在上二年级《给树爷爷画像》一棵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围在大榕树下观察、联想,然后自由地在大榕树下玩耍、读书,最后用色彩或线条、文字来描绘自己的感受。一些学生说:我们学校的大榕树就像一位可亲的老爷爷一样看着我们、为我们遮阴,让我们快乐地在大树下玩耍;也有同学说:大榕树就像一把大大的伞,为我们遮挡太阳。好些同学还用鲜艳的色彩、丰富的线条描绘了同学们在大榕树下玩耍的情景。同学们在观察中展开想象,丰富了美的内涵,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热爱学校的情感。

二、培养审美鉴赏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必须引导学生收集生活经验,创造新的形象,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1、美术课要让德育的具体内容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得到教育。如:《雨来了》主要表现雨景和在雨中的人民,启发学生回忆和联想发生在雨中的故事。在这一课的作业中,有的同学表现了同学们在雨中互相帮助的情景,有些同学则表现了给老师让伞的故事,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关心他人的思想感情。二年级《巧救小昆虫》一课讲述了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巧救小昆虫的故事,同学们都为达尔文的机智鼓掌,从这个小故事中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提高了对事情对错的判断力。五年级上册《搭架子》一课,则是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运用各种方法搭成可以装东西或装饰的水果篮或杂物篮。在上课的过程中,教者强调小组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除此之外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带着审美的眼睛关注生活,提高自身分辨是非的能力。学校里有个别同学看到爸爸吸烟感到非常好奇,偷偷地从家里拿烟来吸。对于这种现像,洪梓杰同学创作了漫画作品《吞噬》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出香烟对人体的危害,对吸烟的同学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意义。上个学期在东莞市小公民道德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的小学生漫画创作大赛中,同学们纷纷运用画笔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评为了“先进组织单位”。本学期学校还开展了给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配插图的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作画的技巧,而更重要的是思想受到了教育,心灵得到了美化,学生在欣赏一幅幅出自自己或同学之手的画面时,得到了熏陶。这些活动在美术教育中淡化了教育痕迹,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受到真正的教育。

三、培养审美创造力,锻炼不挠的意志品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造成了青少年片面与畸形发展,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日趋严重地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大量事实证明,通过美术学习能使青少年这种身心状况大大改善。“美术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积极的造型力量和自由的形式力量,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自由的感受和愉快,其教育成果——学生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也会使他们得到一种在自己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的审美愉悦,这种愉悦必然在人的生理和心理上有所反应。”

然而,美和艺术的创造是艰苦的事业,技能技巧是长期实践的结晶,必须在生活和艺术的实践中进行培养和提高,只有在长期刻苦的学习和锻炼中,方能进入随心所欲而不逾规的境界。如晋朝书法家王羲之为了练好书法,硬是将花园里的十八缸水用完,洗笔的水将整个池子都染黑了,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代书圣。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要负出汗水和心血。我校为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素质,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改革,如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和形式,改革课程体系,开展兴趣活动如:书法兴趣小组、国画小组、儿童画小组和科技手工制作小组等等。不仅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得到了提高,在意志品质方面也得到锻炼。近年来,美术科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得国家级奖的有9人次;省、市级有30人次;区级有11人次。这都是刻苦训练的结果,归根到底是学生具有了顽强的意志品质。

由此可见,美育与德育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互相渗透的,甚至是水乳交融的,美术教育的全过程都渗透着德育教育。今天的美术教师要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真正发挥美育与德育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

美育与德育

让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有机结合

谈美育与德育

浅论美育与德育

谈学校美育与德育

历史与现实如何有机结合

美德:美育德育德育

第二章 第六节 小学德育与美育

语文教学与书法的有机结合

浅谈德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
《浅谈德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