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2章 色彩的构成要素(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19:17: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2章 色彩的构成要素

本章要点:

·了解光源色的传播形式及状态 ·了解色彩的种类及形成规律 ·掌握光的概念与特性 ·重点掌握色彩的属性

第一节 光与色

光是色彩之源。在《圣经•创世纪》的第一章里这样写道: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创造了光,让这个世界明亮起来,上帝也就创造了色彩。

(图片: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浅海多彩的鱼、深海鱼类的生物光,太奇特和神秘了。) 人类的色彩创造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以一种我们所无法描述的丰富色彩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赞美上帝造物的同时也创造了色彩的美妙。我们生活在光和色的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光和色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我们既能看见色彩也能感受到光的存在。然而,人们只注意色和光所呈现的结果,忽略了光和色的成因。

如今,人类代替了上帝,用双手创造着更为鲜明和谐的色彩,使得色彩成为最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作为设计者必须分析和研究色和光的物理性质,分析和研究光、色彩的关系及视觉效果。

一、光的概念与特性

(对于色彩的来源——不同领域的人们进行着各自不同的研究,因为色彩对于不同领域的研究着眼点不同。但是基本的事实是,色彩是光的产物,并非物体本身所固有)

“光”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存在的辐射能。电磁波包括宇宙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交流电波等,其中波长最短的是宇宙射线,最长的是交流电波。在电磁波内,波长只有在380nm-780nm之间人们才能看见物体和色彩,这段波长的电磁波叫做可见光。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完成了一个著名实验:他将阳光从细缝引入暗室,让光通过三棱镜,光就产生了折射,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并分别折射到白色屏幕上,结果呈现出红、橙、黄、绿、青、蓝、紫光谱色带。(图片)牛顿通过三棱镜把白光分成彩虹印证了这一点:物体通过反射与吸收辐射来呈现颜色。所以,当我们眼睛看到这个世界时,总会觉得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颜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固有色。)

阳光或接近于阳光的灯光,都是由不同波长和频率的色光组成的,这些色光按照波长依次排列,就形成了光谱。光谱最初被认为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组成, 1 后来由于蓝色光始终未能测定其确切的波长界限差值,有人提出光谱应由红、橙、黄、绿、青、紫六种色组成。

在物理学中,含红、橙、黄、绿、蓝、紫的光线称为全色光;光谱中最明显的色相是红、橙、黄、绿、蓝、紫六种色光,(红绿灯)。

二、光源色与光的传播

能够发出电磁波的物体称为光源。光源可分自然光源与人工光源,自然光源包括阳光、月光、星光等。人工光源包括灯光、火光等。(图片:水立方)

由于光源自身能量分布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色光,这种色光称之为光源色。如太阳发白色光,白炽灯发黄色光,荧光灯发蓝色光等。(图片:P17 2-10)

由于投射到物体上的光源色不同,物体的自身特性、表面质感、周围环境对光的吸收与反射不同,形成了各种物体在颜色上的丰富变化。光传播到人的眼睛中,对色彩的感觉形成下列状态:

1.直射

光源直接传入人的视觉中,视觉所反映的是光源色。

物体的色彩依据光源的不同,看到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

我们在白炽灯下看到的草莓感觉很美味,在钠光灯下看到的草莓就感觉好像不好吃了。光源产生了变化,看上去会有所不同。所以,饮食场所、办公场所、休息场所都要有与其性质相称的光源。(图-光源色)

2.反射

光源照射物体时,物体表面所形成的反射光,反映在视觉中形成了物体表面的色彩,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体固有色。

(固有色的呈现规律)现在我们知道,自然界根本不存在固定不变的色彩,我们看到了绿色的物体,这是因为物体吸收了其他色彩的辐射,而反射出绿色。绘画颜料也是同样的道理,绿色的颜料所以看上去是绿色,是因为颜料吸收了除绿色之外的所有辐射,只剩下绿色呈现出来。这就意味着物体的色彩随光的变化而变化。(图片:P16,2-6)而光源色不断 2 变化,物体的反射与空间的距离,人类的视觉特征,都在不断的创造着色彩,改变着色彩。

比如一件红毛衣,它为什么看起来是红色的呢?那是因为当毛衣被阳光照到时,其他有色光被毛衣吸收,剩下红色的光被反射出来,我们只能看到红光,所以毛衣是红色的。(图-反射)

3.透射

当光源照射透明物体时,光线透过物体传入人的视觉中的透射光,反映在视觉中形成的物体的穿透色彩。

(图-透过色)假如你手中有一个装着橙汁的玻璃杯,我们现在要来探讨为什么看到的橙汁是橙黄色的?玻璃杯具有透明性,所以光源能透过它,当光投射到玻璃杯时,除橙 黄以外的其他波长的光都被橙汁吸收了,只有橙黄的光波透过玻璃杯进入到我们的眼睛里,在视网膜上产生了橙黄色,所以我们看到的橙汁是橙黄色的。 4.散射

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源受到物体的干涉而产生散射光,反映在人的视觉中对物体表面色彩的纯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 (图片:色彩的自然)色彩的产生离不开光,光源——物体——眼睛——大脑发生关系的色叫做色彩。色彩受光照强度、角度的影响,强光下的色彩会提高明度,色相和纯度同时也发生变化;弱光下的色彩会降低明度,色相和纯度也会发生变化。

第二节 色彩的种类及属性

在丰富的色彩世界里,其丰富的程度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这丰富的色彩是由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组成的。而有彩色系里的每一种色彩又具有三个属性:色相、明度、纯度。古人把黑白称为色,赤黄青称为彩,合称色彩。

一、色彩的种类

美丽的色彩世界是无法用色彩来表现的,也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它给予人类无限的遐想,赋予了大自然无限的生命力。然而,这丰富多彩的世界却是由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两大系列组成的。

1.无彩色系

无彩色系包括黑色、白色及黑白两色相混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也称黑白系列。无彩色系里没有色相与纯度,也就是说其色相、纯度都等于零,只有明度上的变化。

2.有彩色系

3 有彩色系包括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它以红、橙、黄、绿、青、蓝、紫为基本色,通过基本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可形成的众多种类的色彩。(图:色彩的分类-为什么黑白成为时尚的经典)

二、色彩的属性

任何一种色彩都同时具有色相、明度、纯度三种基本属性,在色彩学中也称之为色彩的三要素。它们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共存关系,三种属性中任何

一个要素的改变都将影响原色彩其他要素的变化。

1.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的不同相貌。色相是区分色彩的主要依据,色相差别是由光波波长的长短产生的。色彩的相貌是以红、橙、黄、绿、青、紫的光谱色为基本色相,形成了色相环上的变化规律。

色相环分为六色色相环、十二色色相环和二十四色色相环,这种按一定秩序排列的色相环也称纯色色环。

2.明度

明度指的是色彩的明暗程度,也称光度、深浅度。色彩的明度来自光波中振幅的大小。色彩明度的形成有三种情况:一是同一种色相的明度变化,因光源的强弱而产生不同的变化;二是同一色相的明度变化,由同一色相加上不同比例的黑、白、灰而产生不同的变化;三是在光源色相同情况下,各种不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

在无彩色系中,最高明度是白色,最低明度是黑色,在白、黑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灰色。靠近白色的称为明灰色,靠近黑色的称暗灰色。

在有彩色系中,因为每个色相的波长不同,视觉感受的明暗程度也不同。最明亮的是黄色,最暗的是紫色。(图:光通过三棱镜2)

一般来说,色彩的明度变化也会影响纯度的变化,在明度变化的同时纯度相应得提高 4 或降低。

3.纯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又称彩度、饱和度等。色彩的纯度越高,色相越明确,反之则越弱。在色彩中,红、橙、黄、绿、青、紫纯度最高;黑、白、灰没有纯度。 色彩的纯度、明度不能成正比,纯度高不等于明度高,明度的变化往往同纯度的变化是不一致的,这是由人的视觉生理条件所决定的。美国色彩学家蒙赛尔根据色彩体系的研究,总结了色彩明度最高的是黄色,最低的是青紫色;纯度最高的是红色,最低的是青绿色。各色相间的明度、纯度数值如下:

在色彩构成的学习中,掌握和表现色彩属性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处理好了这种关系,就能使简单变得丰富,使平凡变得高尚,使色彩美的张力得到充分发挥。否则,再鲜艳、再丰富的颜色,也会是烦琐的、庸俗的、令人生厌的。正如狄德罗所说的:“美与丑的关系俱生、俱变、俱长、俱灭。”这说明了美的本质和产生的前提,美的色彩是离不开属性之间关系的组合与创造的。

三、色调

色调是指整体色彩外观的重要特征与基本倾向。色调是通过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间的变化关系形成的,其中某种因素起主导作

5 用,就可以称为某种色调。从色彩的色相上来分,有红色调、黄色调、绿色调、蓝色调、紫色调等;从色彩的明度来分,有明色调(高调)、暗色调(低调)、灰色调(中调)等;从色彩的纯度上来分,有纯色加白或加黑的清色调、纯色加灰的浊色调;从色彩的特性上来分,有暖色调、冷色调、中性色调等。

色调体现了一个人的审美感情、趣味和心理要求,也体现了色彩造型能力的强弱,好的色调,是在局部色彩及其属性关系中构成一种有机联系的整体。;

课题思考:

1.为什么要了解光源色的传播形式及状态? 2.在色彩学习中为什么离不开光? 3.色彩的属性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4.色彩属性在设计中的作用?

习题:

1.明度推移构成思考与练习

选择一种单色,通过逐渐加入黑色和白色的方法,形成明度渐变的系列,再利用这一系列组成自己理想的画面。 2.色相推移思考与练习

以色相环上的色彩秩序为依据,作色相推移练习。例如,在色环上任选一绿色,从绿色开始,可以向左或向右逐渐变化色相,就是说,可以由绿——黄绿——黄……这样的方向逐渐变化,也可以由绿——蓝绿——蓝——蓝紫这样的方向逐渐变化,形成色相渐变的系列,再用这一系列构成一幅理想的画面。 3.纯度推移思考与练习

先选择一个纯度色相,再调出一个与该色相明度相等的中性灰色,通过在纯色中不断加入该灰色的方法,逐渐降低纯色的纯度,形成纯度变化系列,再以此系列组合一个理想的画面。

目的

通过该作业理解色彩三要素的性质,并对每一要素的变化过程获得感性的印象,为以后的对比、调和及结构练习打下基础。

要求

①等级过渡要均匀。

②作业1不少于10个明度等级,作业2不少于1/4色环过渡,作业3不少于5个纯度等级。

③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要尽量发挥创造性,使画面秩序、优美、存特征。 参考内容

“色彩的三要素”、“色彩表示法”。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授课教案

平面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修订)

色彩构成设计教案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

体育教案 色彩构成教学教案

第2章  色彩的构成要素(教案)
《第2章 色彩的构成要素(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