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表达与写作 第2章微写作一、教材淘宝

发布时间:2020-03-03 19:26: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教材淘宝

语文教材历来以精选的名家名篇、优秀时文为主体,它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也为我们提供了精妙的写作方法。从写作角度讲,它堪称写作材料的仓库和作文教学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妨转变思维,运用灵活的头脑,巧借教材来成就考场佳作。例如,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散文,许多版本的高中教材中都选有此文。文章所表现出的“自然与心灵的对话”和苏轼乐观旷达的胸怀一直是历届考生运用的首选素材。2015年高考山东卷《瓜豆为食,何须细辨?》,2011年高考江西卷《我自坦荡荡,何患无乐?》和2010年高考辽宁卷《苏轼的选择》等作文均运用此素材,表现出苏轼光明磊落、坦荡一生的自然之乐和作者的志趣与取舍,立意深远,引用名言与化用诗句使全篇的语言锦上添花,均成为当年的满分佳作。

热点预测

学完苏轼的《赤壁赋》后,有同学以“窝囊”为话题,写下这样的文字:

“窝囊”说(节选)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将从容退让、宽宏大量、忍辱负重与“窝囊”混淆起来,认定忍受委屈就是窝囊,承担屈辱就是没有骨气,这是不对的。苏轼曰:“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远也。”无论是“引车避匿”的蔺相如、在下邳桥替黄石公拾鞋的留侯张良,还是脱衣露体迎接楚庄王的郑襄公,他们无不表现出一种常人所不能及的大气度,以小失换大得。我想,“将相”与“庸人”的区别也就在这儿了。而自叹怀才不遇的贾谊,不善于在逆境中生活,不懂得要成就大功业就必须忍耐,结果过分悲伤,英年早逝。两相对比,我们应该反对无能、怯懦而造成的窝囊,但应该学会以大局为重,并体现大智大勇的那种暂时的“窝囊”,以成就今后的大业。 这是一篇全国获奖作文的节选片段。文中引用了苏轼的话语,表达了怀大志而隐忍不是窝囊而是大智的观点,移植言语的同时实际上也就移植了思想;其后,对比移植了多个历史典故。全段浓缩了大量信息,可谓“文小而其指极大”,而且远比直接阐述更有说服力。

请从下面所给的几个话题中任选1个,充分展开联想,结合必修1~5和选修教材所学,把相关的教材内容分类归纳,并仿照示例,写一段精短的文字进行阐释。

(1)人格 (2)美德 (3)践行 (4)感恩 (5)思辨 答:

答案精析

第2章 微写作

一、教材淘宝

热点预测 (示例) (1)人格

①尊严无价,不屈抗争。

无端受冤,生命遭践,但尊严无价。为了维护清白,捍卫人格的尊严,窦娥的抗争感天动地,刑前的三愿一一应验。生命可以夺去,但不屈的灵魂不可战胜。(关汉卿《窦娥冤》) ②摒弃祥林嫂屈辱的生存状态,抛却阿Q虚幻的“精神胜利法”,学会自重,有尊严地活着。(鲁迅《祝福》)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是激流,是荒林,是废墟,是草屋,是云朵,只要是为了自己所爱,就该用整个身心去追求,即便是献身也在所不惜。(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 ⑤“陋室”变“雅舍”,“谪贬”变“涅槃”,全在主人苦中作乐的雅趣情怀。人生苦难相伴,能够苦中寻乐,以乐化苦,那是必须学会的功夫。(苏轼《赤壁赋》) (2)美德

①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面对羞辱,敢于让,安于让;廉颇从国家大局出发,知耻后勇,放下尊严,负荆请罪。将相和好,一国平安,传为千古佳话。(《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李密婉拒皇上重用之命,坚守与祖母相依为命,情真意切,谱写了孝义的永恒篇章,成为千秋效仿的典范。(李密《陈情表》) ③追求脱离了自身实际,悲剧将不可避免。路瓦栽夫人的悲剧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值得我们吸取教训。当悲剧来临,只有勇敢承担,通过自己的艰辛付出,才能守住自尊。赔项链的路瓦栽夫人表现出的重义、诚信、坚毅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莫泊桑《项链》) (3)践行

①为了化解赵国的危机,信陵君着眼天下大势,在侯嬴、朱亥等门客的帮助下窃得虎符,夺得兵权,救下赵国。虽然他抛却兄弟情义,但他敢于放弃,敢于行动,取舍之间,他有着明确的态度。这一点常人是难以做到的,就像孟子的舍生取义一样,也只有君子能为之,也只有贤者可明断。(《史记·魏公子列传》) ②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然力不足,也不能至;无物以助之,亦不能至。所以,要志存高远,即使力、物不备,尽其志,也无讥无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③夜探石钟山下,不避艰险,只为求真。苏东坡不迷信、不盲从的求实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学习。“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提醒,永远回荡在人们耳畔。(苏轼《石钟山记》) ④“为国以礼”,子路“不让”,孔子“哂之”,可见明礼的重要。曾皙志在教化,陶冶人,是以德润身,得到孔子的赞成。修身在明礼修德。(《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⑤“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给患难中的人以更多的同情、支持,“司马青衫”已成为人格修炼的一个标杆。(白居易《琵琶行》) ⑥人生三境靠修炼:“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高瞻远瞩。“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锲而不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境:功到自成。(《王国维的“人生三境’!》) ⑦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香菱潜心吟咏,如痴如醉,终于悟出诗的真谛。诗人气质的黛玉对香菱的感染也是重要因素,“见贤思齐”的榜样力量是学习不可少的。(曹雪芹《红楼梦·香菱学诗》) (4)感恩

①老贝尔曼用自己的生命在墙上画成了永不凋落的叶子,鼓舞,换回了年轻的琼珊的生命。人不能仅仅为自己,还要为他人,为一切相遇的人,这是责任,是本分。(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 ②感伤离别,思恋旧情,在分离的岁月里,也是一种充实,一种寄托,一种人生的滋味。(柳永《雨霖铃》) ③“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久在异乡的人,能够梦入芙蓉浦,对话渔郎,何尝不是一种慰藉,一种解脱,一种人生的眷恋?不忘故友,本是一种美好的情愫。(周邦彦《苏幕遮》) ④亲人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更有精神支撑,如:终生受益的教诲。翠翠祖父的告诫:“做一个人,不管有什么事皆不许哭,要硬扎一点。”(沈从文《边城》) ⑤“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归有光对故居的思念,凝聚着三代人的亲情。(归有光《项脊轩志》) ⑥人生之短,俯仰一生。何不“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快然自足?(王羲之《兰亭集序》) ⑦清风,清月,清流,清妙,自然有深趣,适当放弃“不急之务”,休闲自娱,也是呵护生命的可取之法。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慢生活,这是现代人的新理念。(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5)思辨

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决定在心,心静自然静。浮躁的社会,喧闹的氛围,守住内心的清静,才能有所作为。改变环境,不如改变心境。(陶渊明《饮酒》) ②最朴素的托尔斯泰墓,实则是世上最美的坟墓,因为,朴素的墓主人不为声名所累的高贵品格,最具有撼人心魄的魅力。(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 ③英雄不在成败在浩气,“身先死兮神以武,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荆轲视死如归刺秦王,虽然未成,但“千载有余情”,浩气永存。(《史记·刺客列传》)

表达与写作 第3章 三

高中英语句子翻译与写作 第2章 语态

微写作

应用文写作与口语表达

第2章审计学教材参考答案

求职信写作教材

应用文写作教材

写作(一)

微写作全文

微写作训练

表达与写作 第2章微写作一、教材淘宝
《表达与写作 第2章微写作一、教材淘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