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22:54: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这个假期,学校要求我们每位师范专业学生都阅读一本经典教育类的书籍。虽说已经是快大三的学生了,对于自己即将从事的教师行业也是有所了解。不过讲到教育类书籍的话倒还真是没读过几本。趁着这次的机会,我便翻阅了些资料,得知了这本《陶行知文集》。

讲到陶行知先生,应该都不会陌生。他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我国为工农服务的幼教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倡导并实施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抗战教育等。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教育思想。作为后辈的我们应该继承并将这种教育思想发扬。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对学生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今的教师要做是不仅仅是学生的导师,更是学生的朋友,学生的亲人。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现今依旧会有抱着书本死读书的学生,这是一种极其不科学且没有实质效果的。“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由此可见陶行知先生在这一点上的预见。学生读书是为了丰富自身的学识,掌握技能,而不仅仅是去应付一个考试这么简单的。

学科专业知识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建立关心国家社会情况的意识,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而非夸夸其谈。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对于“因材施教”这个观点,陶行知先生也有所提及。对于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其相同的教育方式,那得到的结果便是没有创造性能力的学生的出现,都是大批大批的普通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从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给其不同的学习要求,更能发现学生各自的特点和长处,发展有自身特色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还指出,教师的责任不是在于教学,而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努力探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让学生不但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学会探究解决新的问题,学会思维方式,学会发现创新。

在现在这个发达的年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理论对于当今的教育学来说,依旧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对于我们师范专业学生来说,更好的从经典书籍中习得教学的经验,成为有创新教育精神的新一代教师而不停努力。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