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生资助工作于澍

发布时间:2020-03-02 18:51: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一点思考

于澍

【摘要】现阶段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日益突出,学生资助工作不应只着眼于资金资助,还应该注意加强心理教育及人文关怀。具体而言,学生资助工作应该人性化操作,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应加强贫困生的心里疏导,并注重对贫困生的励志教育与能力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贫困;学生资助;

近年来,国家部分地区多灾多难,导致贫困家庭学生的数量有较大增长,大学生的贫富分化问题已成为热点。然而,在高校的实际资助工作中,往往重视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重视经济资助忽视精神安抚,重视制度规范忽视情感需求,导致贫困生资助方式单向唯

一、缺失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因此,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显得刻不容缓。

一、学生资助工作应以贫困生为本,加以顾及学生心理底线 学生资助工作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在学生资助工作应该进行人性化操作,在资助的同时保护他们的隐私,维护他们的尊严。

1.受助学生的信息适度地公开:做学生资助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公开、公正和公平。但是,公开要有一个维度,有一定的范围和程度。经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高校在认定贫困生资格的时候,要求申请学生自己书面写明自己家庭贫困的详细情况,并公之以众,全班同学进行公开评审认定并进行公示。这无疑是让贫困生自揭伤疤,往

往会增加了他们心灵的创伤。并且在评审助学金的过程中,采取申请学生逐个在班级演讲,学生打分的方式评出贫困生和贫困等级。一些学生被迫在讲台上诉说苦难家世和窘迫的家庭状况经过一次次的心理折磨和煎熬,部分学生因无法忍受而放弃资助的机会。结果学校的资助工作做到了公开,却未必公正、公平。有些学生即使得到了资助,但是他们却忍受了巨大的尊严打击和心灵伤害,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严重不利。

自尊心是自我意识中最敏感的部分,是肯定自我形象、维护自我尊严的心理需要。不管成因如何,贫困生毕竟是弱势群体,被 “施舍”更是一件有降尊严的事情。贫困也是隐私,贫困不是学生的错,但他们也有理由坚守自己的隐私。“以人为本”的资助方式,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性化境界,更有利于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2.资助工作适度地宣传:为了弘扬捐赠者爱心,引导社会风气,我们在做学生资助工作中,会有意识地进行宣传。大爱无声,大德无形。所以最理想的捐赠方式应该是静悄悄的进行。但是,高校有两个方面的责任。一方面,有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的责任,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回报社会的意识;另一方面高校有引领社会风气的责任。所以适当的宣传还是必要。但是,要把握好度,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毫无疑义,保护学生是第一位的。在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尊重学生个体尊严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宣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资助和教育方式才是最有效、最持久的方式。

3.要尊重学生多方面的价值追求和需求:在新时期,高校的教育

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接受知识和获取信息的渠道、接触和理解社会的视阈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的主体性、差异性特征日益明显。他们注重自我感受,希望平等交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有追求便捷学习条件和幸福生活的权利。因此,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资助工作中,也要与时俱进。 一些学校在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时,还附加了一些苛刻的条件,如不得使用手机、电脑,等。对其他学生来说正常的消费对贫困学生却是一种奢侈,把贫困学生的正常消费贴上道德的标签,这些规定看似合理,但它传递地却不是关爱,而是羞辱和歧视。这种不切实际、脱离人性的道德苛求对贫困生会造成一种伤害。这种缺少人文关怀的资助就是把贫困生挂上了道德的烤架,确实人为地制造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二、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应注意加强心理疏导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晚期,自尊心、可塑性极强,心理承受能力差,加之社会上一些偏见和歧视,一顶“贫困生”的帽子往往使他们的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经济上的脱贫固然重要,但心理上的脱贫同样也值得我们重视。 因此,高校在进行资助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贫困生的心里疏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进取的精神。

三、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要注重励志教育和能力培养

在学生资助过程中,各高校都在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受助学生给捐赠方写感谢信汇报个人的学习成绩、个人的成长。这些是

必要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但是,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和能力培养。由于家庭贫困的原因,一些贫困学生先天不足,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少一些,各方面的素质相对差一些,扶贫更要扶志,在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就更为重要。有时要造就一个人,只要多给他一些机会。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应努力创造条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使贫困生在个人技能,沟通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方面得以全面提高。

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要坚持把“资助”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和能力培养。提高贫困生的能力是解决其心理问题最好的方式。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要让贫困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共同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让人文关怀的光辉照耀着他们的心田。只要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多给他们一个支点,他们就能起飞。

学生资助工作

学生资助工作情况汇报

福建省学生资助工作

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

学生资助工作自查报告

学生资助工作综述

学生资助工作总结报告

学生资助工作感受

学生资助工作宣传

学生资助工作自查报告

学生资助工作于澍
《学生资助工作于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