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析电信诈骗预防(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1 18:46: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近年来,各类电信诈骗犯罪案件手段不断翻新,侵害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伪基站”、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手机恶意程序、无线屏蔽器、“黑广播”等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层出不穷,犯罪分子为增强可信度,对不同人群有针对性的设计骗局,虽然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但上当受骗的仍大有人在,不仅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更有甚者为此失去生命,电信诈骗的危害远远超出想象。然而鉴于此类犯罪行为更为隐蔽,侦查难、取证难、认证难、追赃难,导致此类案件尽管频频发生,但法院判决的案件数量不多。笔者将在分析电信诈骗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防范措施,以供参考:

一、新型电信诈骗类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诈骗形式针对性强,手段科技含量高

由于近年来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严重,犯罪分子通过收集诈骗目标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设计骗局,其犯罪手法已经从过去的撒网式向精准式诈骗转变。其诈骗内容更是根据某一类目标人群量身定制,从而使得犯罪成功率大大上升。

(二)犯罪主体呈现集团化、系统化、跨国化

电信诈骗通常不是由某一个犯罪分子单兵匹马开展,往往是团伙作案,这些犯罪团伙结构严密,分工明确,统一指挥,联系密切,互相独立,呈现“金字塔”型模式,处在“金字塔”顶端的犯罪团伙首要组织者大多位于境外,其下设置多级代理人负责在国内发展组织和指挥行动,在进行诈骗活动时分工明确:有负责倒卖个人信息者、有提供技术支持搭建话务平台者、有开户转账取款者、有提供技术服务者。

(三)作案手法隐蔽,具有较强反侦查能力

正如前文所述,诈骗犯罪团伙内部实行层级分工、单线联系,各层负责实施具体承担的犯罪活动,彼此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犯罪流程,其各级代理人与犯罪小组之间没有其他更多的联系,甚至彼此根本不相识、不知晓,使得诈骗犯罪团伙构成更加隐蔽。其次,团伙成员对使用的手机等通讯工具实行专机专用、定期换号。由于多数犯罪分子了解侦查机关用于侦查的手机串码技术,一般都将用于作案的手机与日常生活用的手机严格区分开来,从不交叉使用。并且,用于作案使用的手机电话卡都是无记名的黑卡,而且会经常更换号码。第三,接收赃款的银行卡账户都属虚假开户且分散于全国各地。

二、治理新型电信诈骗类犯罪的主要难点

(一)公安机关打击难度较大

首先,嫌疑人流动性大导致抓捕困难。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在作案的过程中都是使用虚拟的身份信息以及虚拟的网络电话,即使使用真实的手机号码大多也是未登记身份信息的 “黑卡”,而且这些“黑卡”都是即开即用,用完即扔,这给公安机关确定作案人身份和作案地点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其次,网络电话源头的追查工作难以深入。网络电话是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与受害人进行联络所常用的媒介,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电话的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一些没有经过正规渠道注册备案的非法网络公司开始从事非法的通讯业务,它们租用运营商的通信网络线路进行非法的网络电话业务,更有甚者通过租用境外的运营商网络线路来施害。最后,取证艰难繁琐,电信诈骗作案中,犯罪嫌疑大多通过汇款或者转帐方式获得赃款,不会与受害人接触,因此被害人无法直接指证犯罪嫌疑人,而且犯罪嫌疑人接收被骗钱款的银行帐户,也不会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开设,这就直接导致跟踪追查取证异常困难。

(二)各部门间配合存在障碍

由于处理此类案件需公安、电信、银行等多部门合作,而此类案件的破获与否并不涉及到电信、银行的利益与损失,因此,此类案件的预防与打击中,公安机关与这些部门之间的合作往往并不顺利。一方面表现为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不能及时共享,电信银联部门对一些重点可疑的号码、账户不愿意投入过多财力人力去甄别,如运营商对改号软件的仍然留有通讯接口,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愿意去填补漏洞,银行对以虚假身份开设账户仍存在监管不力的状况;另一方面表现为一些紧急措施不能及时有效的落实,公安机关在接警后,往往在第一时间通知电信银行部门追踪或冻结止付,但由于部门间缺乏合作平台,尽管银行设置了快速冻结、紧急止付等救急业务,但这些业务所要求的手续和程序较为繁锁,导致事后实名救济业务形同虚设,并不能为治理电信诈骗犯罪提供便捷的服务,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打击预防的办案效率。

(三)赃款追缴较难

追缴电信诈骗犯罪赃款的困难很大,大型的电信诈骗犯罪团伙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也具备较为完善的钱款管理运行机制,他们所获取的大量钱款多是转移到境外,其渠道十分多样,特别是在涉及到国际汇兑等情况下处理更为困难;另外,在这些赃款没有被转移到境外的情况下,犯罪分子一般会设立多级账户,由技术支撑人员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操作,利用网上银行的便利条件实现快速层层转账,然后由取款人员分别在不同地方提取钱款进行买房置业投资等,大量的赃款更加难以追回。

三、治理新型电信诈骗类犯罪的对策建议

(一)源头治理,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逐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严格规范个人信息的使用,严厉打击窃取、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和利用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的一系列犯罪活动。其次,要加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从源头上遏制个人信息泄露发生,不让犯罪嫌疑人有可乘之机。最后还应加强行业自律,各行业在使用个人信息过程中应做到有章可循,主观上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公安机关治理电信诈骗犯罪的应对策略

一方面建立专业队伍,提高反应能力。侦破电信诈骗案件要快准狠,提高公安机关的反应能力至关重要,对此公安机关还需要从多方面加强工作。首先可以建立专门的电信诈骗案件报案、咨询台,组建专业的侦查队伍,通过研究电信诈骗犯罪的规律、特点、手段、方式等,使公安机关在打击电信诈骗犯罪过程中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推进多方协作,创建高效打击机制。打击电信诈骗的协作除了要整合公安机关内部资源,还应当包含公安机关与金融业、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协作,各省、市公安机关之间的协作,中国警方与其他国家、地区警方的协作等各个方面。各地公安机关可以会同电信部门加强对反常电信业务的监管。在公安内网建立全国电信诈骗案件信息库,案发地公安机关及时将本地区案件的简要案情、涉案电话号码、银行卡号等案件信息和各自案件侦查进展情况录入系统,由省级公安机关职能部门及时进行网上串并案,并根据各时期电信诈骗案件的不同情况指定最适合的主办地,案情重大、复杂时可以报请公安部协调各省公安机关举行联合行动。各地公安机关还可以紧密依托全国公安机关跨区域办案协作平台,实现异地、快速冻结涉案银行卡账户,查询涉案银行卡开户资料、交易明细及转账、取款录像查询,委托异地公安机关查找受害人,制作报案材料等。

(三)强化电信诈骗犯罪治理的社会力量 一方面充分运用多种媒体的宣传作用。媒体的独特作用,使其能够向广大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公安机关要与媒体积极合作,及时向公众通报当前电信诈骗犯罪的典型案例,增强办案的透明度,剖析电信犯罪的作案手法、特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提出有针对性、实用性的防范措施。各种宣传媒体等都可以成为电信诈骗防范宣传的载体。在各地重点网站、门户网站上提供报警链接网站,网站上提供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设置标识和标语等,设立“网上报警”和“报警回复查询”等。另一方面强化金融行业的提醒作用。金融行业除了继续延续现有的循环语音提醒、张贴防骗标语的做法外,还应当加强对柜台从业人员,安保人员的培训,定期对ATM进行检查,在ATM机处增派工作人员,在发现有老年人或其他不正常转账行为的,及时上前询问提醒,如有可疑迹象,通知公安部门介入,及时遏制可能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件,让群众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预防电信诈骗

预防电信诈骗教案

电信诈骗预防常识

电信诈骗及预防

预防电信诈骗宣传标语

预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

预防电信诈骗宣传[优秀]

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

浅析电信诈骗预防(推荐)
《浅析电信诈骗预防(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