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西南网络教育学院高起专作业《大学语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04:59: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学语文》

一:单选题50题

1.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恶:讨厌)乎待哉)

2.沈从文《箱子岩》中用成衣人的话来刻画跛脚什长,运用的表现手法是(C:侧面烘托)

3.柳宗元《寓言二则》的第二则中的“今世之嗜取者”类比的是(D:腐败官吏)

4.司空图《诗品.含蓄》中,表达“优秀的文学创作,既要有博采万象,又要细致的艺术提炼”的创作思想的诗句是(D: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5.鲁迅《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形象意义是(D:既是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受害者,又是反抗者)

6.北宋第一个专业的词作家是(D:柳永)

7.杜甫的诗歌风格是(B:沉郁顿挫)

8.戏剧《雷雨》、《日出》的作者是(B:曹禺)

9.苏轼是个多才多艺的作家,其主要的文学成就是(C:散文 诗歌 词)

10.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是(A:《三国演义》)

11.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穷:贫瘠))

12.鲁迅《狂人日记》一文,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D:运用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方法)

1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用“芙蓉泣露香兰笑”来描摩、形容音乐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C:通感比喻 拟人)

14.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表现作者的人格和抱负的一句是(A: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

15.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所写的“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让人联想到作者坎坷的人生和面对不幸人生的坚强意志,运用的表现手法是(A:象征)

16.其作品多取材于城市下层民众的生活,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富于北京地方色彩,因而被人称为“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的作家是(C:老舍) 17.《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的诗歌产生的时代是(C: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时期)

18.历史上不计管仲一箭之仇、委以重任的君王是(C:齐桓公)

19.在词坛上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作家是(A:柳永)

20.提出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的作家是

(C:白居易)

21.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攸乃出操与荀彧之书以示之曰:“此书何人所写?”(书:书写)(《官渡之战》))

22.《史记.管晏列传》中,写晏婴解越石父于囚禁之中和举荐御者这两件轶事,表现晏婴(D:知人善荐、位高而谦卑的宏达胸襟和高尚品格)

23.柳永《望海潮》中描写的西湖的总体特点的是(B:重湖叠巘清嘉)

24.下列诗句出自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一词的是(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5.柳宗元被贬永州所写最有代表性的自成体系的游记是(A:《永州八记》)

26.下列作品不属于老舍的一部是(B:《屈原》)

27.《诗经》中属于“祭祀音乐”一类是(D:颂)

28.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思想家是 (C:墨子)

29.沈从文《箱子岩》的最后写到贺龙闹革命的意图是(B:对湘西人民寄予创造新的历史的希望)

30.1951年老舍被北京市人民政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主要是因为成功创作了戏剧(A:《龙须沟》)

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戮人:杀人)(《始得西山宴游记》))

32.庄子《逍遥游》中表现的庄子的主要思想是(B:追求绝对的自由)

33.辛弃疾《摸鱼儿》的“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词句中,运用玉环、飞燕这两个历史人物,要表达的思想是(C:警告朝中得宠的小人,最终没有好下场(比喻意义))

34.老舍《想北平》中以欧洲的“历史都城”(伦敦、巴黎、罗马)来抒发自己对北平的深厚的爱,这里运用表现手法是(A:对比烘托)

35.鲁迅《狂人日记》主要思想内容是(B:揭示了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36.《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以描写游众山时的心情、感受都与游西山不同,来突出西山的高峻雄伟,这里运用的表现手法是(D:侧面烘托法)

37.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B:白居易)

38.“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评价的是 (B:李白的诗

39.鲁迅的散文诗集是

( B:《野草》 )

40.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作品是(A:白居易《怅恨歌》)

41.鲁迅《狂人日记》发表在(C: 1919年发表于《新青年》上)

42.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多处写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以及自己当时不体会母亲的后悔、自责,这对于歌颂母爱来说,运用的是(B:侧面烘托)

43.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画/《逍遥游》))

44.《管晏列传》中,贯串管仲和晏婴两人合传的内容线索是(C:“知”与“被知”)

45.元好问《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一词的写作起因是(C:有感于脱网大雁为死去的同伴殉情)

46.贯串《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线索是(D:“始得”二字)

47.白居易曾和元稹一道倡导文学运动是(B:中唐新乐府运动)

48.下列作品属于国别体史书的是 (B:《战国策》)

49.称誉《史记》具有“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的文学家是

( A:班固)

5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管晏列传》写管仲治政的特点的一项是 (C:善于举荐他人)

二:多选题25题

1.对王昌龄的介绍中正确的有(ABCE)

A: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B: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家之一

C:以七绝成就最高

D:其诗主要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怀

E:作品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

2.下列作家在小说创作方面成就很高的有(ACDE)

A:鲁迅

B:朱自清

C:茅盾

D:巴金

E:老舍

3.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在情感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有(AB)

A:波澜变化的情感

B:起伏跌宕的结构

C:缠绵细腻的描写

D:华美精致的语言

E:质朴的诗歌风格

4.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句的理解正确的有(ACDE)

A:表达厌倦官场的思想

B:鸟儿热爱自然,人们应保护自然

C:“羁鸟”“池鱼”的喻意诗官场的狭隘禁锢

D:树林、深渊的喻意诗田园的广阔、自由

E:表达向往自由的生活态度

5.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对母爱描写的方法有(ABC)

A:无声的行为描写

B:通过“我”的口的直接心里描写

C:侧面的烘托手法

D:直接的语言描写

E:浓厚的象征描写

6.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中所盛放的是

A:我们自身

B:我们的爱和恨

C: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D:我们的事业

E:我们的知识

7.老舍《想北平》一文的艺术特点有(BCD)

A:意境朦胧、悠远,语言铿锵有力

B:文风朴实自然,语言清新活泼,情感浓烈深厚

C:构思特点:从大处着眼,在小处落笔。

D: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北平的情调,表达由衷的爱

E:情感含蓄,自然景物描写优美

8.《管晏列传》写管仲治政的特点有(ABD)

A:对内通货积材

B:与民同好恶

( ABD )

C:善于举荐他人

D:对外取信于诸侯

E:团结其他同僚

9.《诗经》的主要内容有

(ABCDE)

A:反映征役的诗

B:揭露统治阶级丑行的讽刺诗

C:反映被剥削者被压迫者的诗

D:反映周民族的历史的诗

E:反映婚恋爱的诗

10.《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实力远远超过曹操的袁绍却败给了曹操,其主要原因是主帅(ABC)

A:缺乏主见,优柔寡断贻误战机

B:不能识别、信任、重用人才

C:不懂粮草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D:没有占据有利的地势

E:不关注民生疾苦

11.创造诗歌意境的主要方式有

( ABD )

A:寓情于景

B:缘情写景

C:缘事写景

D:情随景生

E:寄情于理

12.墨子的主要思想有

( ABCD )

A:兼爱

B:节用

C:非攻

D:反对礼乐

E:主张无为

13.柳永在词坛上的贡献有

( ABC )

A:继承民间传统,善于采纳市井新声入词

B:内容上开拓词的题材

C:创作了大量适合歌唱的慢词

D:开创了豪放词派

E:他是第一个专业词作家

14.下列作品属于史铁生的有(ABC)

A:《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B:《命若琴弦》

C:《务虚笔记》

D:《沉重的翅膀》

E:《昆仑殇》

15.《牡丹亭》的主要思想包括

(ABC )

A:反封建礼教

B:追求个性解放

C:追求自由爱情

D:反对苛捐杂税

E:反对阶级压迫

16.景物描写的基本要求有

( ABE )

A:抓住景物特征

B:景物描写服从于表现主题的需要

C:只能写自己亲眼所见之景

D:只能写现实中的景

E:要力求形象、具体、生动

17.史铁生《我与地坛》的第三部分描写了七种不同事物与四季对应,象征了(ABCD)

A:各种人生体验

B:多种心境

C:复杂的人生

D:多种沧桑命运

E:不同事物的性质

18.柳永在词坛上的贡献有 (ABC

A:继承民间传统。善于采纳市井新声入词

B:内容上的开拓词题材 C:创作了大量适合歌唱的慢词

D:开创了豪放词派

E:改革了词的内容,以诗为词

19.下列各项对沈从文的说法正确的有

( ACDE )

A:自命为乡下人

B:其作品多以北京底层人为描写对象

C:其作品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D:代表作品是《边城》、《湘行散记》

E:还从事中国丝绸、工艺美术的研究

20.《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一文的写作特点有( ABC )

A:详略有别,重点突出

B:对比鲜明,主题明确

C: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D:景物描写,细腻生动

E:比喻象征,生动贴切

21.下列人物出自曹禺《雷雨》的有(ABCD)

A:周朴园

B:繁漪

C:周平

D:四凤

E:鸣凤

22.老舍《茶馆》精心选择了三个时代和三个社会来表现主题,这三个时代是(ABD)

A:戊戌政变后的清末社会

B:辛亥革命失败后各派系军阀统治的民国社会

C:抗日战争日寇统治时期

D:抗战后国民党统治下的国统区

E: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

23.对辛弃疾《摸鱼儿》各项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 )

A:这是 首双调词

B:其最大的特点是运用比兴象征手法抒情

C:词中还运用了典故抒情

D:该词表现了作者时光虚度壮志难酬之情

E:词中也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 的人生态度

24.构成小说的要素有(BCD)

A:语言

B:情节

C:人物

D:环境

E:主题

25.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的主要特点的有( BE )

A:人物鲜明突出 B:结构起伏跌宕

C:语言自然豪放

D:境界壮阔

E:情感波澜变化

三、简答题

1.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所描写景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特点:荒芜冷落并不衰败。象征作残废双腿后的不幸人生,以及直面坎坷命运的坚强意志

2.请举例分析《诗经》的“赋比兴”具体指什么?

参考答案:赋比兴是前人从《诗经》三百篇中归纳出来的表现手法。概括和总结了《诗经》的艺术技巧,揭示出古代诗歌艺术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采朱熹《诗集传》的说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铺陈直叙。

比者:以彼物以比此物也 亦即打比方,比喻。《诗经》中常以常见的、具体的事物比不常见的、抽象的事物,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歌的情感往往是有所触动而发的。这里所说的“兴”,就是触景生情、触物动情的联想方式,同时它也是渲染、烘托环境气氛的手段。这种方式,常放在诗的开头,因而又称起兴。

3.什么建安文学?其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人们把这一时段的文学称作建安文学。其主要内容有:

1、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的*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

2、抒写统一国家愿望

3、抒写作者建功立业的抱负、理想以及无法实现的苦闷之情.

4.屈原《离骚》在艺术上有哪些成就?

参考答案:

屈原《离骚》在艺术上成就: A 创作手法的突破,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B表现手法上的开拓:比兴手法的运用,形成“美人香草”的比兴格局

C诗歌形式和语言的创新:打破四言格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韵散结合的新形式。

5.苏轼在《贾谊》一文中认为贾谊怀才不遇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原因: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是不足;未得大臣的拥护就急于发表政见,被贬后又不善处穷。对今人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根据学员的理解答,言之成理即可。

四、阅读论述题

1.阅读《箱子岩》一文,按要求作答

我记起十五年前那个夜里一切光景,那落日返照,那狭长而描绘朱

红线条的船只,那锣鼓与热情兴奋的呼喊,„„尤其是临近几只小渔船上欢乐跳掷的小孩子,其中一定就有一个今晚我所见到的跛脚什长。唉,历史,多么古怪的事物。生恶性痈疽的人,照旧式治疗方法,可用一星一点毒药敷上,尽它溃烂,到溃烂净尽时,再用药物使新的肌肉生长,人也就恢复健康了。这跛脚什长,我对他的印象虽异常恶劣,想起他就是一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不由人不寄托一种幻想„„

A这里写了哪两次情景,这两次之间构成什么关系?

B文段的后半部分(“唉,历史”之后)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是说明?还是议论?

C医治“痈疽”比喻意义是什么?

D作者寄托的“幻想”是什么?

参考答案:

A这里写的是作者15年前后两次游箱子岩的情景。这两次之间构成对比关系。

B是议论。

C医治“痈疽”比喻意义是:改造人的精神上落后和麻木。

D作者寄托的“幻想”是:希望湘西人克服痼疾,清除污秽,改造湘西。

2.阅读曹操《蒿里行》一诗,回答问题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请回答:

A概括本诗的情感内容

B这首诗气魄宏大,感情浓郁真挚,笔力凝重,语言简练质朴,体现了曹操诗歌怎样的风格特点?

C“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的原因是什么?

D作者用“踌躇”、“雁行”形容军阀们什么心理?

E“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A情感内容:真实反映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豪强割据以及给社会造成的严重恶果,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的深重苦难的关注和同情。

B格调苍凉悲壮的风格特点。

C原因是: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D心理:表现了军阀们为了保存实力,裹足不前,各怀鬼胎的丑态和心理。

E期望:希望各方将领团结一心,如周武王伐纣,刘、项灭秦那样,取得讨伐董卓的

3.阅读柳宗元《寓言二则》中的《??传》,按要求作答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A概括这篇短文的思想大意。

B请写出对一氓进行直接的(正面的)描写的语言描写的语句。 C文中的“已济者”的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的话,对于刻画“一氓”来说,属于什么描写方法?

D文章的第一句话“永之氓咸善游”,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E将“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翻译成现代语句。

参考答案:

A思想大意:通过一氓因舍不得丢掉一千文钱而被淹死的故事,揭示出沉迷于金钱的人最终是会被金钱吞噬的普遍道理。

B语言描写语句: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C描写方法:侧面描写。

D作用:铺垫、对比反衬的作用。

E翻译:岂不是有大钱就会淹死大人物吗?

4.阅读《我与地坛》中文段,回答问题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A概括本段叙写的中心意旨。

B文中刻画母亲,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C“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D文中写“我”的后悔、自责,对于表现母爱的真挚起什么作用?

E本文的作者是谁?

参考答案: A中心意旨:通过回忆往事,表现了母亲对自己的深爱。

B描写方法:行为描写方法。

C修辞方法:比喻。

D作用:侧面烘托作用。

E作者:史铁生。

5.阅读《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文段,按要求作答

(许)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操挽留曰:“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 诈!”遂附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操愕然曰:“何以知之?”攸乃出操与荀?之书以示之曰:“此书何人所写?”操惊问曰:“何处得之?”攸以获使之事相告。操执其手曰:“子远既念旧交而来,愿即有以教我。”攸曰:“明公以孤军抗大敌,而不求急胜之方,此取死之道也。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明公还肯听否?”操喜曰:“愿闻良策。”攸曰:“袁绍军粮辎重,尽积乌巢,今拨淳于琼守把,琼嗜酒无备。公可选精兵诈称袁将蒋奇领兵到彼护粮,乘间烧其粮草辎重,则绍军不三日将自乱矣。”操大喜,重待许攸,留于塞中。

A这段描写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性格特点?

B写出曹操的心理变化过程。

C将划线句子(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翻译成现代语句。

参考答案:

A曹操性格特点:随机应变、诡诈多变等性格特点。

B曹操的心理变化过程:许攸投曹,曹操喜出望外,热情相待,但当许攸问“军粮有几何”时,曹操却一次次诳骗对方。许攸是连连追问要他讲出实话,曹操是几番削减就是不讲真情.在许攸捅破军粮已尽的真相后,曹操先是愕然,后是惊怕,然后又立刻“执其手,最后真诚听取建议。

C现代语句:“我真诚的来投奔你,而我却被你欺骗到了如此地步。”

五、作文题

1.请阅读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写一篇700一800字的读后感。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参考答案:

读人间词话有感

读第一遍的时候,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只是王国维的一段段评论、正文下面一条条评析、注释里一首首词作、一位位此作家和词评论家----完全凌乱的文字,“花非花、雾非雾”,所谓此话,在水一方,只能遥望。再读几遍就会发现,此书形散而神不散,果然“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辞脱口而出而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王国维

王国维的这三境界是我高二时所了解的,当时就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次有幸拜读后,顿觉词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当你遨游其中使你会发觉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是王国维文学批评的代表作,在清代众多的词话中,《人》以其见解之新颖,理论之独创熔中西美学、文艺思想于一炉,突破清代文坛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独树一帜,为中国美学、文艺理论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在中国学术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虽为论词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广泛,不限于词,“可以作为王氏一家的艺术论读”(夏承焘《词论十评》),它突破清代词坛浙派、常州派的门户之见,独创一派。这《人》是在探求历代词人创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自己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的切身经验,提出了“境界”说,为王国维艺术论的中心与精髓。

境界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个观点,即文学作品的意境是由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实际和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是主观和客观,理想和现实,情感和理智的统一所谓境界「非独谓景物」,「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造境,有写境」,即有创造的境界,有写实的境界。在此,对境界的含意作了明确的说明,继而又对境界的构成作了具体阐述,「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虽写实象,亦理想家也」,这就是说,境界是诗人模写自然又表现理想构成,成功之诗必然是理想与写实的密切结合。譬如书中对于「境界」的阐释有: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集结了六十四篇短评的《人》,是王国维写词的心得,也是他的艺术观之总结,文章虽短,但篇篇4两千斤,字字珠玑可贵,力可扛鼎。他用传统的词话形成以及反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是他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人》和传统诗词的最大区别是:他不再仅仅关注人的伦理世情,去重复离别相思、宠辱升降的主题;而是将个人自我抛入茫茫大块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恒中,让自我去面对注定的人类悲剧,甚至将自我做展示的人格分裂,作灵魂拷问,去追究人生无根茎的命数。它是王国维的生命底蕴,精神生气的灌注,不同于“羔雁之具”,模拟之作,是作者对宇宙与人生、生命与死亡等基本人生问题讨问和思索的结晶。这也是我对《人》唯独钟爱原因。我喜欢他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我欣赏他那三境界和他那对人生不断探索的不懈精神;更羡慕他“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的那份洒脱与自由。

每经历一件事情,我都会增长一些见识;每读一本书,我都会增长一些智慧。《人间词话》带给我的,远远超过这些。 第一, 这本书把我带进了词的天堂。我像一颗小星球,在此的浩瀚的宇宙中尽情享受精彩绝伦的文字带来的快乐,一次又一次的感叹写出这样或清俊或幽怨或豪爽的文字的人不是天才那是什么!第二, 这本书增强了我整理资料的能力。 第三, 本书对我性格的改变。我本是一个率性而为的人,但本书给我带来很大的平静感。书中的诗词包罗万象,喜怒哀乐气象万千,看过这些,对待自己生活中的或琐碎或重要的事情,都会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看问题。最后我想借用他人对《人间词话》的一段评论结束我的这篇读后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看成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因此,它理所当然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

2.阅读下边的材料,提炼出符合材料内涵的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700一800字的文章,诗歌之外的文体均可。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宴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又进一步。发现这个道理,和发现是非善恶取决于公理而不取决于暴力,一样重要。公理发现以后,从此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发现了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从此痛苦失掉它们的可怕,肉体减少了专制。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于是,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苦,有谈笑自若的人。所以我们前面说,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选自钱钟书《论快乐》)

参考答案:

人生快乐的真谛

生活中,我们往往见到有人乐观,有人悲观。为何会这样?其实,处在的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个人内在的处世态度不同罢了。

最能说明这个问题,是我在一家卖甜甜圈的商店门前见到的一块招牌,上面写着:“乐观者和悲观者的差别十分微妙:乐观者看到的是甜甜圈,而悲观者看到的则是甜甜圈中间的小小空洞。”这个短短的幽默句子,透露了快乐的本质。事实上,人们眼睛见到的,往往并非事物的全貌,只看见自己想寻求的东西。乐观者和悲观者各自寻求的东西不同,因而对同样的事物,就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态度。

有一天,我站在一间珠宝店的柜台前,把一个放着几本书的包裹放在旁边。当一个衣着讲究、仪表堂堂的男子进来,也开始在柜台前看珠宝时,我礼貌的将我的包裹移开,但这个人却愤怒的看着我,他说,他是个正直的人,绝对无意偷我的包裹。他觉得受到了侮辱,重重的将门关上,走出了珠宝店。我感到十分惊讶,这样一个无心的动作,竟会引起他如此的愤怒。后来,我领悟到,这个人和我仿佛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但事实上世界是一样的,所差别的是我和他对事物的看法相反而已。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一醒来便心情不佳,想到这一天又要在单调的例行工作中度过,便觉得这个世界是多么枯燥、乏味。当我挤在密密麻麻车阵中,缓慢的向市中心前进时,我满腔怨气的想: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笨蛋也能拿到驾驶执照?他们开车不是太快就是太慢,根本没几个在高峰时间开车,这些人的驾驶执照都该吊销。后来,我和一个大型卡车同时到达一个交叉路口,我心想:“这家伙开的是大车,他一定会直冲过去。”但就在这时,卡车司机将头伸出车窗外,向我招招手,给我一个开朗、愉快的微笑。当我将车子驶离交叉路口时,我的愤怒突然完全消失,心胸豁然开朗起来。

这位卡车司机的行为是我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但事实上,这个世界依旧,所不同的只是我们的态度。快乐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会赋予快乐不同的含义,但不管你怎样的理解,怎样的感悟,能够让自己在弯曲的人生道路上,保持快乐的心情,始终应该是我们一生的追求。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类似的小插曲,这些小插曲正是我们追求快乐的最佳方式。要活得的快乐,就必须先改变自己的态度。我想,这就是快乐的真谛吧!

3.请阅读《论语.里仁》中的一则语录,自定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700一800字的文章。诗歌之外的文体均可。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接受)。贫与贱,是人之所恶(讨厌,憎恨的)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摆脱)。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提示:这则语录可见教材《新编大学语文》“品格 修养”单元,课件上也有翻译和讲解)

参考答案:

贫穷也是一种富贵

漫长的人生岁月,很少有人能够清晰而有理智地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曾经非常憧憬和渴望的,回过头来却是一错再错;而有些握在手里又那么轻易放弃的,恰恰是我们一生中不可弥补的遗憾。有些人,一旦错过就无处可寻;有些爱,一旦失去就不再回来。在一个不崇尚以人为本的社会,人性永远被埋没在金钱物欲,兽欲的下面。想想我们自己,在奔波忙碌的时候,还有多少亲情被忘记?富人可以通过金钱来弥补,那么穷人呢?他们用什么?因为生活窘迫,所以让人性堕落。人性在贫困情况下真的很自私很丑陋,包括你的亲戚朋友。当一个人在落迫贫穷一无所有的时候,谁还会在乎你?谁还会看得起你?避都来不及。没有真正走到绝望之路的人是体会不到的,也看不见这种隐蔽的丑陋。在逆境中,仍有闪亮的人生。穷真的很可怕,他让一个人的身心变得很自私,变得无情。血浓于水,天下有不孝的儿女遭人唾骂,那么天下那些不爱惜自己儿女的父母,有怎么能值得人尊敬呢?人穷可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穷得连自己唯人的自尊都已丢弃的人格。面对问题我们总是从最熟悉的地方找答案,面对人性的问题也是一样。当整个社会都挤向了商业化的独木桥时,财富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指标,甚至也用它来解释贫困地区的人性堕落。我们习惯性的从物质条件找原因,以摆脱贫穷追求成功作为理解人性堕落的手段,那是因为我们本身也沉溺其中。在一个追求效率追求最大化的社会里,人的旅程也被效率同化。可是在寻觅答案的过程中,我们是否能给纯净的人性留下呼吸的空间?仅仅因为我们贫穷,血缘和亲情也淡了。仅仅因为贫穷,我们在别人眼里好像就没有必要再拥有一点点自尊。时代----贫富的差距----贫穷是一种生存状态,永远不可能成为一种结果。因为谁愿意永远安守贫穷?因而与贫穷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层出不穷。再经受贫穷的煎熬中,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境况,决不做贫穷的俘虏。一切都再变,只有那颗渴望改变贫穷的新没变。最大的财富是有颗不让贫穷污染的心,要有不甘于贫穷的勇气。贫穷就向一把伞,对于不让贫穷污染心灵的人而言,他可以斋阳挡雨。遇到狂风大作,还可以作为前行的拐杖;对于甘于贫穷笼罩心灵的人二言,他是累赘,狂风大作,撑着它,顶风二行,只会吹打得扁体鳞伤。其实,真正的贫穷不在于物质上的贫穷,而在于心灵守贫困污染。如果一个人的心灵被污染着,那他将永远受到自卑歧视的侵袭。反之,其心将永远充满激情。与之搏斗,贫困自会远离二去。在我们极度崇拜那些从贫困中崛起的佼佼者时,千万别忘了对那颗心灵的崇敬,一颗不被贫穷污染的心灵。

4.阅读下边的材料,提炼出符合材料内涵的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700一800字的文章,诗歌之外的文体均可。

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可以宝贵。

为甚么“今”最可宝贵呢?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昨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

为甚么“今”最易丧失呢?因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时间这个东西,也不因为吾人贵他爱他稍稍在人间留恋。试问吾人说“今”说“现在”,茫茫百千万劫,究竟哪一刹那是吾人的“今”,是吾人的“现在”呢?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的一般,已成“过去”了。吾人若要糊糊涂涂把他丢掉,岂不可惜?(选自李大钊《今》)

参考答案:

请珍惜时间 时间就是金钱。列宁曾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一慢性自杀。”古往今来,数不胜数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号召大家珍惜时间,朱自清的《匆匆》就是一个例子。

以前,我不懂得珍惜时间,只觉得时间无穷无尽的,就像有一句俗语“有天没日头。”直到学了《匆匆》后,自己面壁思过,才知道在这种游手好闲的生活中已经生活了十多个春秋了;直到快毕业了,回头一看,才知道,六年漫长的时间里,我没为这个默默奉献的母校做过什么;直到升中考来临之际,才知道时间的匆匆,时间的乌飞兔走,时间的转瞬即逝。

时间是一位公平公正的老人,他不分贫富贵贱,只要你没有好好把握他,他就无声无息地走了;时间是滔滔不绝的江水,留也留不住,挡也挡不了,只有你好好珍惜,才不会让它白白流走。

若每人都有八十年的寿命,那么也不过只有三万天的时间。在这三万天的时间里,有的人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有的人正在享受着梦想成真的喜悦;而有的人,却在“珍惜”着每分每秒玩的时间。等这一天过去时,却在那儿怨时间不等人„„

时间就如同弹簧,如果你不去操控它,那么,被操控的人就只能是你。懂得珍惜时间的人,懂得去操控弹簧的人,就会成功。而不懂珍惜时间的人,就只能被弹簧操控。你,愿意做那种人呢?

如果你是一个很会珍惜时间的人,那么你必定成功;如果你不是一个特别会珍惜时间的人,那么只要你再努力,你也会成功;但如果你并不懂得珍惜时间,那么,只要你明白了时间的可贵,并珍惜时间,你照样会成功!

所以,在这里,我劝那些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们请珍惜时间吧!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时间能改变一切,改变未来,改变命运!切记,时间不等人,光阴似箭,稍纵即逝!

大学语文(高起专)阶段性作业2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大学语文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邓小平理论第三次作业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育学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邓小平理论第二次作业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春季美学史作业

山东大学远程教育高起专药学作业

山东大学远程教育高起专药学作业

行政管理学(高起专)

大学语文(专)第一次作业

西南网络教育学院高起专作业《大学语文》
《西南网络教育学院高起专作业《大学语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