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17:04: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发展

安阳工学院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工程管理(1)班

姓名:吴小妹

学号:201004020054

指导老师:赵峰

二0一一年十一月

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我国21世纪初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转到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首先是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果说,几年前这种阶段性变化表现还不是十分清晰,那么,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普遍地感受到,确实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显示出来的阶段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八个方面:

1.从经济发展看

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来,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加,整个中国大地一派蓬勃发展景象。同时要看到,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粗放型增长付出了过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不仅经济总量需要继续增长,更艰巨的任务是提高科技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

2.从经济体制看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各个领域的改革在继续推进。同时要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何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化改革,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3.从人民生活看

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反贫困取得全世界最突出的进展。城乡恩格尔系数的持续降低标志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衣、食、住、行、用水平继续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使贫困人口免除了饥寒之苦。同时要看到,目前所达到的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且平均数往往掩盖着不同社会阶层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农村除列入低保的2000多万贫困人口外,还有几千万人处于低水平温饱状态,列入城市低保范围的贫困人口也有2000多万人。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卫生各方面还有不少困难。保证全体人民过上共同富裕的生活,不仅取决于经济增长,也取决于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4.从发展的协调性看

由于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农村发展保持良好的势头。由于相继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支持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抑制。同时要看到,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仍很明显,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发展基础、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不同决定了,地区差距将会长期存在,发展不平衡仍然是突出矛盾。

5.从民主政治建设看

随着整个改革进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政治体制总体上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同时要看到,我国政治体制还有不少亟待完善和发展的环节,这些不完善的方面是和扩大人民民主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需要通过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以解决。

6.从文化建设看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要看到,文化建设总体水平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适应,和我国的国际地位还不适应,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样的历史任务是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全过程的。

7.从社会建设和管理看

在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推动下,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就业问题得到比较好的解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体系开始建立,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同时要看到,社会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民生方面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

8.从对外开放看

我国已经从封闭半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要看到,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同国际社会联系日益紧密,风险也随之增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形成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对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述情况说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确实进入了新的阶段。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多亿人民的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从21世纪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发展的诸多阶段性特征,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特征。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发展和改革,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这些阶段性特征。

上述情况也说明,从大的发展阶段看,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这个大的发展战略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根本上说,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深刻认识这一点,对于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使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建国61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这片古老文明的大地上扎根并繁荣起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文教、卫生、体育、科学方面等事业取了巨大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尤其是在21世纪初,“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一系列鼓舞国人的盛会在中华大地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成熟,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中国也必然地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1、生产力水平较低且地区发展不均

建国初期,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新中国完全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虽然建国后工业进程较快,近年实施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发展战略,有了可喜的成绩,但相对于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东、西部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差距大,一部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广大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同时存在。

仅以我国农业为例。我国的农村人口有9亿之多,在整个13亿人口中占了近70%,在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仍然很低,虽然在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但对现代中国农业整体而言,生产力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一些偏远山区、东北农村还是用以往的简陋的农耕用具和畜力进行耕作,农业发展严重滞后,那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一些地区仍占有很大比例。美国的农民约有500多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2359个县中没有一个县的经济依赖农业,农产品2/3用于出口,占世界出口农产品的一半,其产值却只占GDP的1.7%,并以此达到其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目的;而我国有近9亿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2860个县中,至少有半数以上的县是经济上依赖农业的却是粮食进口国,产值却占GDP的14.8%,因而粮食安全问题仍然是中央忧虑的问题。

2、社会主义相关制度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

建国61年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有了长足发展,并显示了其民主制度较比资本主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它是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还很年轻,有待完善。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也有一个过程,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规模还是复杂性,都世所罕见,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它的成熟和完善,必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能解决。所以,我们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坚持改革,清醒地认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相适应为原则,通过深化改革和不断调整,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进而使社会主义具体制度逐步成熟和完善起来。

3、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短短几十年,中国的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仅2010年间,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载人深潜器3500米级海试成功、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再次振奋了国人心怀,新中国也迈入了腾飞的历史进程。尽管我国在一些重大科技领域里,已进入世界强国之林,但科技教育文化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中国人口文化素质已经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但与西方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有不小差距。

2006年度中西部扫盲工作汇报会上,国家统计局的一份数据披露:目前,中国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有文盲1.138亿,其中女性文盲达8383万,占到七成多。另据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主编的《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构建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人才开发》(黄皮书)上预测,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需缺口为1746万—2665万人,从学历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看,与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最低水平(11%左右)相比,差距在2%—3%之间。而中国人口受教育年龄段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校受教育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5-25岁。1982年我国15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8年,到1990年23岁平均受教育程度约为8年,到2000年3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9年。相比之下,美国人口在15-25岁间平均受教育年限随时间增长显著。1978年,美国15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约为9年;到2000年27岁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13年。

由此,我国人口文化素质还较低,急需大力发展国家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各类人才,为进一步发展国家科学技术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我国即将进入“十二五”规划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创新和完善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奋发有为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三、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人类社会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关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划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之一。恩格斯说得好:“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性的位置。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发展进程中必然还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这种动态的发展过程,是由量变积累引起部分的质变,在新的基础上再由新的量变积累引起新的部分质变的过程,这也就是社会主义从不发达走向发达、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不清醒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就不可能从全局上和总体上把握中国实际,就会看不清大的方向;看不到发展的具体的阶段性变化,就有可能使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局性和总体性判断流于空泛,大的发展方略也难以贯彻落实。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发展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正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并据以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关于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关于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都是创造性地进行社会发展阶段性划分的典范。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方针政策,都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适应我国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所需要的正确决策。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丰富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从而也就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根据这种正确认识所制定的方略,必将引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走向新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研选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研选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