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每周一字

发布时间:2020-03-03 09:18: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每周一字”文案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记录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形象载体。通过汉字,我们可以与传统文化亲切对话、直接交流、友情沟通,并进行无限联想。汉字的形体、构件,乃至笔画、读音,无不包含着深刻的人文意蕴。我们会以通俗易懂的话语,将中国字的由来形象地描绘出来,以方便大家从中领悟汉字的意境,进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解】

行书

孝,会意字,形声字。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楷书“孝”字,“耂”指父母、老人,是长辈;“子”为子女、子孙,为晚辈。“子”在“耂”下,体现了子为老人所生、所养、所教。“耂”居“子”上,体现了子孙要以老人为上、为先、为本。“孝”字的结构体现了老人在上、子孙在下的伦理关系,强调了“孝”要赡养、尊敬老人,要解老人之忧,完老人之志。故《说文解字》称“孝”的本意作「善事父母者」。 【义】

1.善事父母之道曰孝。如《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 2.善事父母之人曰孝,孝指孝子,如《汉书·武帝纪》「兴廉举孝」 3.居丧曰孝。如守孝、在孝。

4.奉养、孝顺曰孝。如《礼记·祭义》「内则孝于亲」。 5.服父母与祖父母之丧的曰孝。如孝媳、孝孙。 6. 能继先人之志也。如《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7.姓。

在中国传统道德经典中,全面阐述孝之根本的当属《孝经》。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家倡导的孝,由父母之孝,演绎成五伦之孝、齐家之孝、治国之孝。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故《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世出世间,莫不以孝为本。

“孝”,上为老,下为子,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诗经·蓼莪》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经》又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因此,身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们每个人不可不知的。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故为人子女,欲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在自己的品性上,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以德润身,奋发向上。勿让父母为我们操心、蒙羞,此乃孝顺第一步。

人之行孝,不能离开敬。孔子曰:「盖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养父母,没有一定的形式,但皆要出自敬爱之心。回忆一下我们从小到大对父母的教诲,是不是恭敬听受呢?

小时候,父母把最好的食物,留给自己吃;现在,最好的食物,记得请父母先吃了吗?

家中最好的房间是否敬给父母居住?他们的衣食住行经常关心吗?

父母交待的事情,可曾尽心尽力办好?

父母有病时,能不能尽力侍奉,想方设法减少他们的病痛?

远游在外,已经多久没有向家里问候、回去探望了呢?

„„ 更进一步,如果能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对所有的师长、宗亲;如果我们还能在立身行道方面有所努力、贡献,让父母宽慰,使他们一生的辛勤没有白费,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光耀门楣」,「孝行」至此就更加圆满。

「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贵贫贱,是人人可行可做的。及时把握行孝的机会,切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恸,至此追悔已迟。

小篆

【解】

隶书 楷书

仁,会意字,形声字。「仁」是二人合而为一,乃亲如一体也。按「二」者有两者相容的仁厚之象,即厚以待人,故能亲。二人能相容相合,故有视人如己之意,本意作「亲」解。孔广居以为:「仁,亲也,人莫亲于父母,故以二人为意。」又「二」象上为天下为地,盖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得以生者。 【义】

1.至大至善之道德曰仁。

2.爱曰仁。仁以爱人。“上下相亲,谓之仁”。(《中庸》) 3.有仁德者亦曰仁。

4.同情爱护曰仁。如“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 5.仁者人也。

6.仁者心之本体,性也,理也,觉也。如“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7.德教,德化,善政曰仁。 8.教化曰仁。

早在两千多年前,儒家创始人孔夫子就提出了“仁”的理念。“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夫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论语》中就有对“仁”的多处阐述:“仁者爱人”;“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克己复礼为仁”,“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巧言令色,鲜矣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即恭、宽、信、敏、惠。

人若心中永远有至爱,当能与人和睦相处,化干戈为玉帛。故古人言:「仁者无敌」;或云:「仁者爱人也」。确实人若有恕人之心,容忍之心,则所到之处,莫不如春风化雨般,处处见一片和煦之气象。

故「仁」诚为立身处世之根本。

【解】

水,象形字。甲文水与金文水略同。小篆水:像众川并流,「中象深处波涛平易,浑然流行之形,两旁象浅处波涛汹涌时断时连之形,今视川流,适如其象」,其本义作「流津」解,即江河中流水之称。 【义】

1.氢氧化合物之一种,为无色无臭无味之液体,广存于地面上各物质中,善溶解诸物质,热至百度,则沸腾为汽;冷至零度,则凝固为冰;又在常温中能徐徐蒸发,故空气中恒含有水蒸气。例如《淮南•说林》:「水静则平,平则清。」

2.饮料之称。例如《礼记•檀弓》:「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 3.河川曰水。例如:高山流水。 4.洪水曰水。例如《汉书•食货志》:「尧禹有九年之水。」 5.五行之一,与金、木、火、土合称五行。 6.姓,楚大夫食邑于水,因采邑为氏,望出零陵。

7.水火。水与火之并称,乃生活所必需者,故常并举为言。例如《孟子•尽心》:「民非水火不生活。」

8.水星:一名辰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距太阳最近亦最小者,表面现凸凹 状,受日之光强于地球七倍;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同,约八十八日弱。仅一面向日,两面寒热悬殊,故无生物。

9.动词,淹,淹没。例如《国语•晋》:「智伯攻赵围晋阳而水之,城之不 沉者三板。」

10.形容词,出水上的。例如《后汉书•岑彭传》:「习用步骑,不晓水战。」 11.副词,在水上,表性态。例如《史纪•夏本纪》:「水行乘船。」 12.入水中,表性态。例如《国语•鲁》:「冥勤其官而水死,稷勤百谷而山死。」

水,清净柔和,滋养着天地万物,故曰“上善若水”。其德至善至纯,常为君子所悦,又曰“智者乐水”。

「静水照大千」,清静湖面,犹如一面镜子,照映景物,一览无遗。宁静中,我们看见了湖光倒影,美若仙境;清澈中,巨细靡遗,反应出大自然的景象,是如此清泰、宁静、平和。从中我们体会了,唯有内心的清静,才能洞悉天下的事理。

山泉,清爽甘甜,净洁透明,在山则清,毫无杂质,令人品来畅快无比。而烦恼、杂念,犹如出山之水,污浊不清,常染心灵源头的净洁。故需去除内心的污垢,才能洗心易行,显露心地本有的清静,从而品味到人生的甘美真味。

水性柔顺而往下,意味着自居卑下,如那谦谦君子,恭敬有礼,仁义有德。故夫子赞水曰:「其流卑下倨邑,必修其理。」虽然姿势低下,却遵循其应有渠道,始终不变其行,终入大海。

伦常大道之中,媳妇之道亦如水。中国有“女人如水”之说。媳妇性更要如水,性子要像水一般温柔。水弯弯曲曲流去,说不定流几千里,终归大海。媳妇的意,也要那么长,把全家人托起来,像水漂浮东西一样。水能养育万物,又不与万物相争,处在最低的地方,随方就园,合五色,调五味,原质总是不变。当媳妇的要能性如水,随贫随富、可高可低,总不变她的本性,人能这样,就算是得道,也就是媳妇道。做媳妇的要有实行,心存全家的好处。性如水要常乐,能受得住委屈,高高兴兴地为全家人服务。

水,又如“君子不器”。大者气势磅礡,如瀑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融入山川,滋养大地。小者,滴水能穿石,恰如坚持不懈的恒心,能突破一切艰难。生活中,一瓢饮,能解干渴;品茗一盅,去疲除忧;酷热难挨,冲凉解暑;又能涤尽污垢,常保环境清洁„„似君子之德风,被覆世间角落,能随缘教化,广利社会。其仁慈博爱,平等无私的特质,更显其至善的美德。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河海因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博大深广。意涵着宽广的胸怀,需有过人的包容器量,不论善恶美丑均能含藏其中,方能成其伟大的气度,顶立于天地中。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奔腾的流水,一去不复返。人生的青春何尝不像流水。蓦然回首,不意老眼昏花,已入晚境。怎能不慨叹珍惜光阴的重要呢?此刻应当惜福惜缘,力尽孝道,在相聚时光里,好好奉侍双亲,善待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舟在无有风涛下能承载重担,依凭河海汪洋,运载万物;但若偏遇狂风巨浪,也难免覆舟之虞。故水虽有千钧万马的力量,但必需善用之,才能发挥其功效,如蓄水发电、灌溉水利;唯其发威之时,若疏于防范,亦能泛滥酿成巨灾。水威猛的一面,诚令人畏惧!

「饮水思源」,受恩当思涌泉以报,点滴恩泽,都需铭记于心。现今,水资源短缺,大地母亲的干旱,已成为全球瞩目重视。在此,我们更应珍惜保护水资源,不轻易浪费。想想失去水,万物的生命将会陷入困境与绝地。这也警示我们,爱护水源,已迫在眉睫,这是人人之责。我们应共同承担,留给后代子孙洁净的活头源水。

水,是注入万物生命的源泉,是万物生存的活力,您伟大的恩泽,永无止境„„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解】

楷书 行书

人,象形字。金文「人」象人侧立曲身垂臂之形,以其为立,古仅见一臂一胫,后演变为“一撇一捺”。「人」本义作「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解。而贵乃高意,即天地间之灵性以人所秉赋者较其它万物为最高,故曰人为万物最灵者。

一撇一捺为“人”字,表明人不能单独存在,需要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相互依赖;需要相互帮助,相互谅解,相互关怀;需要相互监督,相互鞭策,相互鼓励;需要怜悯心、同情心、慈悲心。“人”字少了任何一笔都不是人,只考虑自己而置他人于不顾者,亦不能称之为“人”。

一撇一捺为“人”字,寓意不偏不倚,提示人要修身养性,不急躁,不温吞;为人处世,随和通达。

一撇一捺为“人”字,规矩中正,不偏不倚,强调人要堂堂正正,挺直站立。“正”不仅仅指人大仪表要正,思想更要正。人生于世,贵乎坦荡磊落,上可以达于天。下可以立于地,顶天立地,光明磊落。中国有句古话叫“身正不怕影子斜”,道出了中国人的“正”字哲学。 【义】

1.万物之最灵者曰人。 2.与民通,泛指一般人。 3.贤才曰人。

4.他人,某人。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与「仁」通或「仁」也,仁者人也。《易经》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天、地、人曰“三才”,人既能与天地同列,则当效法天地之自然,无有分别,淳心仁厚,宽广无际。如《弟子规》所言:「天同覆,地同载」,故人与人之间,当要和睦相处,互助合作,互相包容,平等对待,共存共荣,才能营造一个真正和平的世界。

石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解】

行书

草书

道,会意字,形声字 。小篆“道”,谓长行;首谓面之所向,行之所达。长行于面之所向与行之所达之涂,此涂即道。故其本义作「所行道也」解。 【义】

1.路曰道,即道路。如《荀子·修身》「道虽迩,不行不至。」 2.一定不变之理曰道。如《书经·汤诰》「天道福善祸淫」,又如《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3.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曰道。如《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4.仁义礼乐称为道。如《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5.道德之称。如《礼记·曲礼》「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6.善事、美德曰道。如《论语·公冶长》「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7.意向曰道。如《论语·公冶长》「道不同,不相为谋。」 8.方法曰道。如《中庸》「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9.有德行者曰道。如《论语·颜渊》「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10.施行、实施曰道。如《荀子·议兵》「必道吾所明,勿道吾所疑。」 11.言、谈曰道。如《荀子·荣辱》「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12.白、申曰道。如道贺、道喜、道歉。

13.讲曰道。如《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

14.道家、佛家法术曰道。如《智度论》「得道者名为道人。」 15.道家、道教、信奉道教的人略称道。

16.僧侣曰道。如《南史·梁武帝纪》「道俗五万余人」。

人生就是一条道路。把握方向走好这条道路,是每个人终生的愿望。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踏上这条康庄大道。因为它需要明智的智慧与努力的学习实践,才能走上光明的人生大道。

「道」由「」与「首」相结合,意含着道要行,而且还要运用头脑,以智能做引导。「」还有「乍行乍止」解,提醒我们在人生路上不要只顾埋头奔走,走累了要停下来,走不通的时候,也要停下回头看看自己走得对不对,有没有越来越偏离?《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故要随时校正方向,不可偏离正道。这就是道的义理。

人生必须走上「正道」,为什么呢?因为邪道、旁门左道会引人走入黑暗的歧途。唯有践履正道,才是人生幸福美满的保证。而正道必法自然,正道就是自然的运行,就是自然的原理原则。如果违背自然之道,人类会遭受许多的痛苦和灾难,因为邪路是根本行不通的,终究还是要回归自然的。

譬如,一年四季的流转就是自然之道,如果四季错乱,万物就无法生存;再如,星球有它自然的运行轨迹,如果偏离轨道而行,宇宙可能就无以和谐共存。

人亦如此,在世间我们依五伦之道而生存,处在父子之道、君臣(领导与被领导)之道、夫妇之道、兄弟之道、朋友之道上,这一切无不是自然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能在人伦的五道上,安其本分、各尽其职、和睦相处、相互合作——就是顺应自然之道理。否则,父子冲突,夫妻关系破裂、兄弟相残,朋友相欺、君臣无义,就要饱受违逆自然之道的伤痛与折磨,我们的社会就会出现「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的离经叛道之乱象。可见「道」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自然当行之理,绝不是谁要强加给我们的。

「正道」是顺乎天理、合乎人心的。我们不能背道而驰,自取祸殃。唯有心存正道、时时查验自己方向的人,才能昂首阔步走在幸福光明的人生大道上。

祝愿大家都能在这珍贵的人生旅途上,谱写出一首璀璨的「正道」之歌。 明「道」之后,顺乎自然,努力落实,就是「德」的含义。我们将在下期与您一同走入「德」之意境。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解】

行书

草书

德,会意字、形声字。小篆「德」,「彳」谓行动之意,又「十目」即古「相」字的写法。故,「德」其本义为:心中生相而得(德)之于心,外现于行。

“德”,异体为“悳”。“直”为直接、正直;“心”在“直”下,意为心直不绕弯子,不玩心计,具有正直之心。《说文解字》:“悳,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引申为道德、品行。

“德”由“彳”、“十”、“目”、“一”和“心”五个部件组成。“彳”为慢慢行走,会漫长之意。德需点滴积累而成,不是一时,而是一世。“十”为多,为齐备,为十全十美,也为四面八方,寓意要时时处处对众生体现良好的德行。“目”即横目,强调有德者能明辨是非真伪,能识别好坏对错。“一”为整体,为全局。以大局为重,无私心,中正归一,万法归一,一心一意,心中无杂念、无挂碍的人是有德之人。“心”指内心,“德”之培养需要靠内心的修为。心为内在、真心、诚心、忠心,而不是外表,不做表面文章,“心”在“德”字底部,说明德是心底无私,默默无闻。

【义】

1.善道曰德。如《论语·里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2.万物之本性曰德。如天有好生之德,又如《大戴礼记·四代》「有天德、有地德、有人德,此谓三德也。」

3.品行曰德。如《易经·乾卦》「君子进德修业」。

4.指有道德的贤明之人。如《书经·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5.恩惠曰德。如德恩、德泽。又如《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6.感恩、感激曰德。如《豫让吞炭》「但人心素德赵氏,不忍判离」。 7.福曰德。如《礼记·哀公问》「君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 8.教化、善教曰德。如《礼记·内则》「降德于众兆民」。 9.德目曰德。如三德、四德、七德。 10.心意曰德。如同心同德、离心离德。

11.四时旺气曰德。如《礼记·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道」与「德」两字是紧密相连的。上一篇,我们已经了解「道」乃自然的运行法则,是自然的原理原则。能顺乎自然、将自然的法则落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德」的意思。

「德」从「彳」,即「行」之意,是要实践才能体会,才能得到。右边从「十目一心」。我们可以明白,「德」就是要我们一心一意顺道而行,不偏不倚走人生该行的道路。又提示我们,凡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皆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警示中,随时警策自己要谨慎地沿正道而行,方可朝向优质的人生境界。

究竟该如何做,才是落实自然之道地行德呢?让我们从身边看起: 在家庭中,子女们能孝顺父母,就是为人子的德行表现;父亲能以身作则,教育子女,照顾家庭就是为人父的德;学生尊敬老师,老师言传身教,培育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师生之德,也是尊师重道的体现;夫妇能互敬互爱、奉养父母,携手努力共建家庭,就是夫妇之德;朋友往来讲求信义,就是为友之德;上级领导爱护下属,以仁义之心对待,下级对上级忠信有礼,这是领导与被领导者相处之德。亦即是《论语》所说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体现。

由此可见,道德并非空洞,也非遥远,而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几乎是“须臾不可离也”,甚至我们的一言一行、做人处事的存心、态度、次第和方法,莫不皆由「道德」贯穿于中,始能奠下基础,立足于社会。扩而大之,社会的安定和谐,国家之兴盛亦莫不赖此「道德」来维系。

古人云:「德薄人存难」。故能有切实可行的生活道德指导,实是我们人人迫切需要的。而《弟子规》就是这样一本生活必备手册,是我们行「人德」的依据,被喻为「人生第一规」,诚为人生的指南。

若能将《弟子规》中的话句句落实,则扎下了顺应自然的做人之根,拥有和睦健全的家庭,享有亲善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人如此,则社会安定,天下太平。这就是「行道有得(德)」之幸福美满人生。

一字歌

一字多义

一字成语

一字开花

一字成语

岳父打一字

小学生一字猜字谜

猜谜语 打一字

水上人家“打一字”

小学生一字猜字谜

每周一字
《每周一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一字步 一字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