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讲稿

发布时间:2020-03-01 19:29: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资政新篇》的产生不是偶然的, 有其现实的社会背景和必要的理论基础。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 世界资本主义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全盛时期, 到这时也被迫加入了世界市场, 开始步入崩溃时期。当时中国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尤其是江南的丝纺业和棉织业; 外国资本也开始侵入, 在上海、广州等地开始建立近代工业。洪仁王干写《资政新篇》时, 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 随着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 要求冲破封建主义束缚向往自由发展的时代。可见, 他在这样的时代, 在进行反封建革命的太平天国提出《资政新篇》, 主张随着世界发展的趋势,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是有其社会基础的。然而, 洪秀全等领导太平天国革命, 其目的是要在消灭封建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 实行如《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农业社会主义。太平天国的政权是农民政权, 而洪仁王干所设计的政治经济纲领《资政新篇》,则是企图以资产阶级政权代替农民政权; 以资本主义代替农业社会主义, 亦即要使在农民革命战争中建立起来的政权走向资本主义。从表面上看, 这是一个不能协调的矛盾。但应看到, 太平天国的革命性质并非社会主义的,而是民主主义的, 它对封建主义的摧毁, 恰恰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脱束缚。因此, 这个纲领的思想是符合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趋势的, 并且左右太平天国后期的商业政策, 在事实上起着推动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的作用。也因此, 这个纲领能够为洪秀全所欣然接受, 并且批示颁行, 可见它符合太平天国革命的进程。《资政新篇》的 用人察失类 风风类 法法类 刑刑类等四大类中的法法类, 就成为它的思想的重心 建立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

《资政新篇》的政治思想内容

洪仁玕是为了巩固太平天国政权而写的《资政新篇》,目的是为了打破传统的封建机制,走资本主义道路,其主要内容表现在政治、法律、经济等各方面。 1.政治方面的改革关于对政治的改革,洪仁玕认为理政的关键有两个方面,即“设法”与“用人”,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一、关于 设法与 用人 的法制观点

这是贯穿资政新篇内容始终的思想总纲。

首先,关于“设法”方面,目的是为了国富兵强。他认为,立法应当从风、法、刑三个方面入手。风,即教育人民群众。他较多地接触了西方的传教活动,特别重视通过基督教教会向群众进行思想灌输,采用资本主义文明方式,从生活上教育、感化人们。“法”与“刑”,也就是要效仿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方式,完全打破传统的封建政治经济体制,倡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建设一个“太平一统江山万万年”的国家。可见,洪仁玕的政治改革都是受西方国家的影响,沿用西方资本主义的那一整套体系来进行革。

其次,关于“用人”方面,洪仁玕主张要“权归于一”,即中央要集中执政权力,反对结盟联党,要严格铲除结党营私的现象

二、关于改善天王( 君主) 政体的思想

鉴于太平天国前期内争的沉痛教训和后期所面临的严重局势, 洪仁特别强调 禁朋党之弊, 坚决反对政治上 结盟联党, 搞宗派, 闹分裂。加强中央集权, 使自大至小,由上而下, 权归于一, 建立起一种既高度集权, 又上下情通、君民一体的新政体。为此他提出要设立新闻馆 以收民心公议, 为四方耳目之便, 听取社会舆论和群众意见; 设立新闻官和暗柜( 意见箱) , 以收集各省吏治情况, 使为善为恶者其迹自彰, 受到有效监督,等等。洪仁试图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管理, 藉以沟通政权内部的上下关系, 克服当时日趋严重的政治离心倾向, 改变君民相隔的局面。洪仁以 设法为经、用人为纬, 把健全法制、妥善用人同稳固政权直接联系起来, 突出强调 设法与用人既两相依存, 又互为制约, 因此, 必须使二者并行不悖, 协调发展。应当说,这是一种颇有见地的法制眼光。就立法与司法平行、分立, 不能互相代替而言, 它已接触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法制理论中关于立法与司法的关系实质。当然, 它还不能与西方资产阶级的 三权分立说相提并论。因为后者不仅强作调立法与司法之间权限的平行、分立、不相统属, 而且还强调行政在这三者中的平权地位。洪仁显然没有从正面涉及到行政与立法、司法之间的权限关系, 他关于改善政体的思想主张, 目的并不在于保障民权, 而在于加强太平天国君主天王洪秀全的权力和地位。由此可见, 洪仁关于健全法制的思想, 一方面表现出近代法治思想的新倾向, 另一方面又没有完全突破封建君权思想的束缚, 从而呈现出新旧观念交错相杂的矛盾状态。

经济思想

(一) 兴办和发展近代水利交通运输业、邮电事业与新闻业

兴车马之利, 以利便轻捷为妙 ,兴舟楫之利, 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二是要制造“如外邦”“一日夜能行二千余里”的“火船汽船”。 他写道:兹有大船、汽船一日夜行二千余里者, 大商搭客运货, 甚有裨于国焉。 要制造“如外邦”的“火轮车”;铁路运输线路的方案:先于二十一省通二十一条大路, 以为全国之脉络, 通则国家无病焉。通省者阔三丈, 通郡者阔二丈五尺, 通县及市镇者阔二丈, 通乡者阔丈余。 兴办邮亭,“以通朝廷文书”。兴办新闻馆”“, 准卖新闻篇”。

(二) 兴办私家银行和保险事业 准许“倘有百万家财者”兴办银行,并且规定了金融资本的合法利润率“, 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洪仁王干介绍说“: 外国有兴保人物之例,凡屋宇、人命、货物、船等有防于水火者,先与保人议定每年纳银若干。”举办保险业的好处在于:若财产“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无失则赢其所奉。若失命,则父母妻子有赖;失物则己不致尽亏”。

(三) 兴办采矿业

洪仁玕认为“凡金、银、铜、铁、锡、煤、盐、琥珀、蚝壳、玻璃、美石等货”是“天财地宝”,“虽公共之物,究亦枕近者之福”。为了发展经营,允许民营,采矿所得利的分配原则是:“总领获十之二,国库获十之二,采者获十之六焉。”特殊情况亦可灵活变通。均与传统的“重农抑商”以及《大清律例》中规定的“禁榷”制度有所不同,是新的突破。

(四) 奖励科技发明,颁行专利保护法

洪仁玕认为,“火船、火车、钟表、电火表、寒暑表、风雨表、日唇表、千里镜、量天尺、连环枪、天球(仪)、地球(仪) 等物”,绝非什么“奇技淫巧”、“雕虫小技”,而应看作是“堂堂正正之技, ⋯⋯永古可行者也”。要人们把科技当“中宝”一样珍视。

在兴器皿技艺方面:有能造精奇利便者, 准其自售。他人仿造, 罪而罚之。即有法人而生巧者, 准前造者收为已有, 或招之为徒。器小者赏五年, 大者十年;益民多者, 年数加多, 无益之物, 有责无赏, 限满他人仿造。 兴舟楫之利 款奖励创造新式交通工具, 规定:首创至巧者, 赏以自专其利 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

七、八千里者, 准其专利。

(五) 颁行工商税收法规,实行劳资立法,采用雇佣制

洪仁玕认为要使国家“兵强国富”,依法征税必不可少。他提出要在基层广设“专司工商水陆关税”的市镇政府机构———“市镇公司”。工商税务官员必须“严正”,奉公守法。

生产关系: 明确地主张采取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 以代替封建主义的剥削关系, 提出:应准富者请人雇工, 不得买奴。

若每日无三个时辰工夫者, 即富贵亦是惰民, 准父老擒诸绝域, 以警颓风之渐也。诚以游手好闲, 所以长其心之淫欲; 劳心劳力, 所以增其量之所不能。

六、正当对外贸易

洪仁玕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就是闭关锁国,“以致全体闭塞,血脉不通,病其深矣。”现在应该制定“柔远之法”,“与番人并雄之法”。除了放下中国是“天朝之国”的虚骄架子之外,在坚持独立自主和“不得毁谤国法”的前提下,表示愿意同各国进行正常的通商贸易,严禁“一切生熟⋯⋯鸦片”走私进口,并提出了严禁鸦片的措施。

《资政新篇》之经济思想与《天朝田亩制度》之经济思想的异同

二、洪仁法制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

洪仁的法制改革思想, 主要体现在立法、执法、普法和监督四个方面的原则。 立法原则方面, 洪仁指出必须 立法善 。

就是说, 必须建立健全各项法律制度, 这些法律制度必须是适时的、合理的。在他看来治国必先立政, 而立政的关键在于立法得当, 只有立法善而施法广, 积时久而持法严, 代有贤智以相维持, 民自固结而不可解, 天下永垂而不朽矣。太平天国初兴之时, 曾在永安建制时颁布十款天条等宗教味十足的军规, 它在约束将士、同心同德、奋勇杀敌的胜利进军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定都天京以及变乱后, 仅有天条而没有法制的状态已落后于时代, 其弊端也明显地表现出来。洪仁指出:盖法律者,无定而有定,有定而无定, 如水之软,如铁之硬,实如人心之有定而无定,世事之无定而有定 。他认为, 法律从根本原则上来讲具有权威性, 不容置疑性。但它又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并非毕其功于一役, 垂万世而不朽。

1、对于参与制定法律的人员,其素质应当有严格的要求, 即 立法之人, 必先经磨练, 洞悉天下人性情, 熟谙各国风教, 大小上下, 源委重轻, 无不了然于胸中者, 然后推而出之 。

针对太平天国刑律上的封建性遗毒, 洪仁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

2、提出要正确量刑, 反对不问曲直, 概斩不留地滥杀无辜。

3、主张罪及一身,不得株连其亲属朋友, 认为 罪人不孥, 若讯实同情者及之,无则善视抚慰之, 以开其自新之路。若连累及之, 是迫之使反也 。

4、应当善待犯人, 对于罪行不大者, 移至外县管理, 当给以饮食号衣, 并安排他们参加修建街渠道路的工作; 罪行重不至死者, 移至其他郡省监管, 待其刑满释放。对待死刑犯, 宜实施绞刑, 反对过去所采用的诸如砍头、点天灯、剥皮、桩沙、五马分尸等酷刑, 要求与西方现行的处置死刑犯的法律接轨。

5、对于案件的处理, 要细致认真, 重视调查研究, 不能主观臆断冤枉无罪者。洪仁指出对作妄证者也要治罪, 体现了他反对假证伪证, 强调断案依真凭实据的思想。

执法原则方面, 洪仁十分重视执法人员的素质问题, 有了善法以后的关键, 是选拔有才能而又正直无私的官吏严格执法, 尤其不能将之视为儿戏, 使法律的权威性大打折扣。对此, 洪仁明确指出: 盖用人不当, 适足以坏法 。他充分认识到上梁不正下梁歪, 欲正人必先正己的重要性, 反复告诫为官者要廉洁自律, 做严格遵法执法的模范, 在法律范围内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要先行做到, 要求下属不去做的自己要带头不去做。

普法原则方面, 洪仁认为有了法律, 还要积极地向民众宣传法律,让人们多方了解法律, 以养成知法守法的法律意识。

一方面,平日要加强道德法制教育, 使人们 昭法律,别善恶, 励廉耻, 表忠孝 ; 另一方面, 在实践中通过案例对群众进行宣传。对于那些罪大恶极处以极刑的犯人, 行刑前应当众公布其罪状, 使更多的人了解到犯何罪当至于死。这样做既使罪犯受到了惩治, 又使观者受到了现实的法律教育, 以消除犯罪之念于萌发之际。即使对于那些明知故犯者, 也要力争做到 固非不教而杀矣, 亦必有耻且格尔 。这表明洪仁在强调法律重要作用的同时, 也非常重视教育的功用, 法律和教育并行不悖, 缺一不可。不难看出, 洪仁普法原则的宗旨在于他相信 教行则法著, 法著则知恩 , 法外辅之以德 , 才能 省于刑。

监督原则方面,建立监督机制, 尤其是对于那些手握重权的执法者实施必要的监督。众所周知, 由中国封建社会是专制集权社会, 说到底是以人治替代法治的社会, 权力从来就凌驾于法律之上。而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首先对权力实施制约并配之以法律监督机制的是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可贵的是洪仁已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 因而他的法制改革观念中又闪耀着监督机制的思想火花,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设立独立于行政之外的新闻官。 其官有职无权, 性品诚实不阿者, 官职不受众官节制, 亦不节制众官, 即赏罚也不准众官褒贬 。可见, 新闻官职自成系统, 为之者品行素质要高, 且不畏权贵, 对各地官吏实行检查督导, 如有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者, 如实向天国领导汇报。此外, 他们还负责收集各地和外国的报纸, 报呈中央, 以便让领导者了解下情, 更重要的是借报纸的舆论来监督官吏。洪仁还建议设立暗( 即检举箱) , 注意倾听下层群众的意见, 使那些萌动不法之念的官吏有所约束, 不敢胆大妄为, 肆行无忌。

一、开放与实用: 向西方寻求真理

对于西方文化, 他采取“ 拿来主义” , 生吞活剥, 没来得及理解

、消化,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希望用西方文化来挽救太平天国的危机, 这主要表现于: 1 .认为这些“ 大有利于民生国用” 。

2 .试图用西方文化来促进国家政治的民主化。” 3 .主张健全法制, 以法治国。

4 .设立一些适应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机构: 总之, 洪仁开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 是采取热忱欢迎的态度。就其总体来看是进步的。他主张“ 用自由开放的政策来代替满清政府一向所采取的闭关自守政策”; 希望通过全面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来改造中国, 使逐步封建化的太平天国能走上象西方英吉利、法兰西

、美利坚那样发展道路, 使中国“ 成为国际大家庭中的一员”

二、批判与继承: 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对封建主义传统文化的批判、扬弃是洪仁开文化观的第二特点。他说自己“ 生长儒门” ,喜读经史,但因科举不顺,而回家教书,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既不是全盘否定, 也非盲目祟拜, 而是从天国实际出发, 对待传统文化。批判封建专制统治,洪仁开揭露清朝统治的腐朽反动, 认为要“视乎时势之变通为律”,扫荡妖风,“凡一切制度考文, 无不革故鼎新” 。

2、非偶象, 反迷信, 批判神能主宰人间祸福的陈腐观念。洪仁奸指出, 人们所崇拜的偶象,是“ 木石也, 泥塑纸画也, 人于雕撕也, 愚人所思想以愚弄愚人也。” 向神佛祈求五谷丰登, 实 是“ 俗不可耐之见, 诚为可笑可怜之极” 。

3 .提倡革除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不良风气、陈规陋俗, 反对封建礼教。洪仁开指出, 社会上诸如男人留长指甲, 女人缠小脚, 戴金戒指, 金玉粉饰, 养鸟、斗蟋蟀等等, 一切伤风败俗之坏现象都属“ 骄奢之习”,“其事多属人心朦昧”,应予以革除。至于“ 吉凶军宾, 琐洪仁扦认为只有清除这些封建的“ 旧杂污俗” , 冲破封建“ 网罗” 的束缚,才能“ 咸与维新” , 才能建立“ 新天新地新世界” 。 4 .改革文风, 提倡文以纪实。

洪仁开为了纠正那种阿诀奉承恶劣文风, 发布了《戒浮文巧言谕》, 主张“文以纪实”“朴实明晓”,“言贵从心” , 要求人人“ 弄伪成真, 去浮存实”;同时还揭露了封建的科举制度、八股文对于知识分子的毒害。

三、起点与归宿: 从扬西抑中到扬中抑西 由于“居外久, 见闻稍广, 凡欧洲各大强国所以富强故, 亦能知其秘钥所在”但是, 他到了天京, 这种文化观与太平天国实际接触后, 发现有很大阻力, 行不通: 1 .与现实相脱节。当时太平天国没有这样的社会基础。

“ 此时诸要人皆统兵于外” , 就连根本“ 不是军人出身” 的洪仁扦, 也“ 被迫带兵出征”。因而, 根本没有一种稳定的社会局面。另一方面, 太平天国是一场由农民领导的反封建战争,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它最终不可避免地要保持封建制度。洪秀全极力宣传“受命于天 ,以神化自己及子孙,力图建立“爷哥联幼坐天堂” , “父子公孙永作主” 的一姓集权制度, 这就决定了洪仁扦不可能从农民军里找到实现自己文化观的社会基础

2 .太平天国领导人包括洪秀全在内对他的文化观也多持否定态度。容阂到天京后, 很快就意识到这一点, 说干王“ 是孤立的, 没有人支持他”。天平天国后期的主要领导人李秀成对洪仁奸的文化观也是不能理解、不赞成的。我们总认为洪秀全是支持洪仁扦的文化改革方案的, 因于洪仁奸的许多思想主张不理解、也接受不了。如洪仁奸主张在天国办报纸, 允许民间弹劫官吏等, 洪秀全就有顾虑, 不同意实行。

3 .洪仁奸本人也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故在文化观上逐渐开始过渡到扬中抑西。从18 6 1 年以后他所发表的文章来看, 就开始对于自己以前曾批判过的东西, 此时又大力予以提倡: “ 体统尊而万物作, 纪纲肃而万汇有余”。把太平天国那种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认为是名正言顺,还得出了“人力之难与天抗” ,“得失生死, 付之于天” 的天命观。说明了传统的封建文化在他的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 在如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和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这一斗争中, 最后吃了败仗。

纵观以上所述, 我们不难发现, 洪仁扦对于传统文化虽然最后有回归, 然而总的说是否定多于肯定, 批判多于继承, 传统文化在他的文化观上不占主导地位; 对于西方文化, 虽然他也只看到些皮毛, 没有学到西方文化的精髓,洪仁开的文化思想构造, 以西方文化为主, 传统文化为辅, 这与同时期出现的“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文化观是不同的, 他比同时期先进人物站得更高, 对以后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洪仁玕的特殊教育思想

洪仁玕的特殊教育思想, 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在国内发展福利事业的思想, 比较集中系统地体现于《资政新篇》中。 ( 一) 特殊教育的意义

为什么要在中国兴办特殊教育?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没有直接阐述, 而是渗透于他的“风风”思想中。“倘有美举, 如医院、礼拜堂、学馆、四民院、四疾院等, 主则亲临以隆其事, 以奖其成, 若无此举, 则诏谕室行, 是厚风俗之法 也”。其中提及的四疾院是专门安置跛、盲、聋、哑四类人的机构,四民院则是专门安置鳏寡孤独者的机构。洪仁玕旨在通过兴办四民院、四疾院等慈善事业, 逐渐取代社会存留的一些陈规陋习, 同时解决跛、盲、聋、哑、孤寡老人等弱势人群的生活与教育问题, 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兵强国富, 德厚风淳”的美好社会。这在当时是非常进步的, 应该充分肯定。 ( 二) 特殊教育的立法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列出的二十八条改革措施, 其中就有六条涉及到特殊教育, 包括特殊教育的对象、特殊教育机构的设置、特殊教育课程等方面。他首次把兴办特殊教育纳入到国家的法律纲领中。 ( 三) 特殊教育的对象及其安置

他所论到的特殊教育对象, 不仅包含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残疾人, 即里面提到的“跛盲聋哑”四类人, 而且包括“鳏寡孤独”者和因家庭贫穷而难以养育的儿童。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安置也各有不同。他主张为跛、盲、聋、哑四类残疾人兴建“跛盲聋哑院”; 将无人赡养的老人安置在“鳏寡孤独院”; 而对那些“不得已难养”的孩子,“准无子之人抱为己子”, ( 四) 课程的设置

对有特殊需要而纳入四民院、四疾院的人群, 洪仁玕完全摒弃了过去只养不教的思想, 主张教育与养护相结合, 而且更突出对他们进行教育的一面。在“跛盲聋哑院”,“请长教以鼓乐书数杂技”,对鳏寡孤独院的老人, 洪仁玕主张“教以诗书各法”, ( 五) 教育费用的来源

对于教育资金的来源, 洪仁玕注重发挥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的作用, 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他不但注重国家资金的拨发, 还多次提到如何利用社会和个人的资金来帮助办学。

一、洪仁玕的外交思想

(一)、洪仁玕的世界观对他的外交思想影响很大:

在洪仁玕的眼里,当时的中国和世界是这样的:当时的世界分为信奉上帝/耶稣基督之邦、回回教之邦和佛教之邦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的态势是这样的,信奉佛教拜偶像之邦,大多为势衰而名不振。“其邦多衰弱不振而名不著焉。如“马来邦、秘鲁邦、澳大利邦、新嘉波、天竺邦、前西藏、后西藏、蒙古、满州”信奉上帝、耶稣基督之邦呈现欣欣向荣之态洪仁玕最为羡慕之邦是美国,他认为美国是一个富裕而文明的国家,他说“其力虽强而不侵邻邦,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是其义也”,其邦长为任期制,实行议会制,其邦跛、盲、聋、哑、鳏、寡、孤、独皆有所养,“国中无有乞丐之民,此是其礼仪其富足”

二、洪仁玕主政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其外交有鲜明的个性(主要外交思想)

1、外交政策方面,洪仁玕坚持“柔远”的政策。在战时阶段,采取这样的措施。

在此以前,太平天国的领袖们采取的是暂缓通商的外交政策。他们说:“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兄弟也。立埠之事候后方定。”在战时阶段,采取这样的措施,可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真的是这样,就可能把原本可以争取为自己朋友的国家推向自己的对立面。洪仁玕就看到了这一点,他的政策是,先通商,但不能干预中国的内政。他说“凡外国人技艺精巧,国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2、外交往方面,洪仁玕坚持平等往来,一视同仁。 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太平天国的领袖们蔑于对世界的认识,以天朝上国自居,盲目自大,非常轻视西方诸国,以夷狄小国等视之。。洪秀全就是把西洋人称之为“西洋番弟”。在他给西方人的诏书中,洪秀全是这样说的:“西洋番弟听朕诏,同顶爷哥灭臭虫,万事爷哥朕作主,弟们勇跃建万功”。杨秀清更为偏激,把西方诸国看成是下等国,应绝对服从天国的命令。 “有一国不到天国朝上主皇上帝,朝救世圣主,朝万国真主,便是妖魔,尔等知否?”“现今上帝同耶稣降凡作主,诛灭妖魔几年,因何不见尔等各国具些圣物进贡上帝 ,进贡耶稣,进贡万国真主?”由此可见,最先主政的杨秀清对西洋诸国的认识是不清楚,态度是十分不友好的,因而使得信仰同一宗教的太平天国政权没能得到西方列强的帮助。洪仁玕主政时,在这一方面有很大的改观。他认为国与国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无主从之别。“凡于往来言语文书,可称照会交好、通和、亲爱等意,其余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盖轻污字样是口角取胜之事,不是经纶实际,且招祸也。”就是对以前中国的宗蕃国如暹罗、交趾、日本、琉球等,他主张也应如此。

3、对外贸易方面,洪仁玕坚持开埠通商,并主张与“番人并雄”

洪仁玕是坚决主张与外国开埠通商的,并提出了与西人争雄的方法,“与番人并雄之法,如开店二间,我无租值,彼有租值;我工人少,彼工人多;我价平卖,彼价贵卖,是我受益而彼受亏,我可永盛,彼当即衰,彼将何以久居乎?”

外贸易上,洪仁玕提出如果我们能在赋税、技术、价格上有优势的话,我们就能同西人并雄,并且可以战胜他们。

在交易的物品上,均主张“害人之物为禁。”他还坚决主张“禁酒及一切生熟黄烟鸦片,”“绝其栽植之源,遏其航来之路,或于外洋入口之烟不准过关。走私者杀无赦。”

4、对待中外差异问题上,洪仁玕主张求同存异 他在致英翻译官书中说:“天朝礼制,实外国不同。外国之王虽出街闲游,不嫌自轻,惟以双膝跪为重;我天朝则自列王及各大员跪为平常,但以轻出为非礼。”他主张“尔不轻跪,我不轻出,各守其礼,是为两得。”

5、对待西方文化方面,特别钦慕西方文化,主张向西方学习科学文化技术。

他认为“如火船、火车、钟镖、电火表、寒暑表、风雨表、日晷表、千里镜、量天尺、连环枪、天球、地球等物,皆有探造化之巧”,是“有用之物”,是“中宝”,是“正正堂堂之技”而非“奇技淫巧”。在当时之中国,能承认西洋文明的优越性,能承认西方先进工艺技术是宝,这都是难能可贵的。除此,洪仁玕还允许牧司、“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从西方引进人才,用西人教导国人,这确实是19 世纪50 年代末实为惊人主张。

6、对待制度方面,洪仁玕非常赞赏美国的总统制,他还提出一些近代民主理念。 “其力虽强而不侵邻邦,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是其义也”,其邦长为任期制,实行议会制,其邦跛、盲、聋、哑、鳏、寡、孤、独皆有所养,“国中无有乞丐之民,此是其礼仪其富足”。

如借鉴西方,设新闻馆和新闻官,对官员进行舆论监督。又如主张国家应建立法制,认为“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能遵行而后有法制,有法制而后有国家,此千秋不易之大经,而尤为今兹万不容已之急务也”。总之,他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制度为榜样,列举了数十条制度和措施,力图仿效西方,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文化体系。

7、随着西方列强逐渐由中立立场转向偏袒清朝,洪仁玕的外交思想也逐渐由热衷中外交好转为对西方列强的强烈厌恶

当1860 年夏太平军进攻上海,为外国军队所阻时,洪仁玕于是写信给驻上海的外国领事们,要求他们给他一个说法,但是傲慢的外国人却拒绝拆阅他的信件。随着外国干涉中国内战越来越深,洪仁玕完全认识了伪装的外国传教士的凶恶本性了。他对一个在太平军服务的英国人纳力斯(Nellis)说,“他从来没有碰到一个好的外国人。”关于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洪仁玕写道:“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但一自妖军贿买洋人,以攻我军,我朝连续失城失地,屡战屡败,我军无力抵挡,末日快到了。”

外交思想评价:

优点:洪仁玕的外交思想的优点是十分突出的,在许多方面都走到了时代的前列。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世界最好的外交政策。它有利改善中外关系,维护中国自身的利益;也有利于拉近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提升中国近代化水平。

不足:受历史条件的限制,缺乏近代民族国家的观念。对于中国的版图是什么,哪些是国家主权,应该怎样维护国家的主权等到观念是模糊不清的。例如洪仁玕把中国分割为中地、满地、蒙古地、前藏、后藏,而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可能给野心家有可乘之机。

又如对于通商权是属于国家主权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洪仁玕也不清楚的,就随随便便就送给西方国家。只外对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洪仁玕更没有弄清楚,往往认为拜同一上帝,就是兄弟之国,因而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心存幻想,随意地就把国家主权出让给了西方列强。

外界评价:依照无产阶级史观,洪仁玕前期的外交努力是失败的,只有他在就义时的总结是最可宝贵的。这可以说是以牺牲整个太平天国政权而换来的血的教训,我们应该牢记这血淋淋的教训。而依据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观点,洪仁玕前期的外交是非常务实的,只是由于时运不佳而导致了失败。

客观地说,洪仁玕的外交思想是当时中国最进步的外交思想,是洪仁玕光辉灿烂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没有给中国带来和平,更不要说,会给中国带来繁荣强盛,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前进的足迹,必然对后世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文字学讲稿 讲稿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