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02:25: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古人曰:“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也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而课堂提问是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回想平时的实际教学,自己学习的都是先进的理念,掌握的也都是最前沿的思想,我也知道和孩子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说起来条条是道,可是落实到课堂上却不知道怎么做了。新课程力求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但是每个知识点如何掌握?都有哪些学习方法?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也不是很好,所以出现了现在的孩子掌握的知识不牢固,而

我们则抱怨新教材如何如何。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课堂提问一般包括提问内容设置、提问过程把握和提问结果评价三个环节。 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互动型教学、探究式教学,而课堂提问则是实现师生互动、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形式。

一、精心设置提问内容 首先,提问内容要有梯度性。

课堂提问的内容既要反映教材,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提问过于简单明了,答案一目了然,学生个个都破口而出,这表面看来是活跃了课堂气氛,双边活动程度高,但学生对问题却没有思考的余地,达不到认识提高的教学目的;提问难度大,学生无从下手,个个目瞪口呆,那就等于没有学生参与,当然也就无法体现双边活动,同样也达不到认识提高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猜想学生回答中可能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及可能出现的思维方法上的缺陷,据此设计提问的内容。对一些过难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分层设计,分解成一系列由浅入

深、从易到难的小问题,使提问内容有难易梯度性。教师要为学生搭置一些合适的台阶,让学生循此台阶拾级而上,跳一跳,想得到,保证学生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

如在“市场配置资源”这一框的教学中析“市场如何配置资源”。这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设问的时候特别注意层次性,①什么是市场?(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即有形的市场;广义的市场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就是买卖和交换的实现过程即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②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什么?(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③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什么?(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④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市场就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的涨落和供求关系的变化来安排生产,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要让学生感受到置身于“问题”之中的乐趣,在“问”与“答”之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其次,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

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课文或知识点结构体系巧妙地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并因此而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满足。例如在讲解投资的选择时,我首先问:“假如你买彩票中奖100万时你打算如何投资让‘钱生钱’,并说明理由。”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有的学生回答:“存入银行,既能获得利息,又没有什么风险。”有的学生回答:“就像肯德基一样的连锁快餐店,肯定能赚钱。”有的学生说:“炒股,回报大。”有的学生说:“买国债,利率比银行高”„„接着又提问:“投资的目的在于盈利,必须考虑投资的风险和收益的大小,请大家比较储蓄、股票、债卷和保险风险和收益的大小。”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愉快地接受了有关投资理财的知识。 最后,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指课堂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提问一定要提在点子上,问在关键之处,富有启发性,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发现“为什么”,进而探索“怎么样”,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在讲解如何合理进行家庭理财时,我就先创设问题情境: 小明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每月收入3500元;妈妈在一家私营企业上班,每月收入2500元,家庭年收入8万元左右,扣除家庭正常生活开支,小明家年节余3万元左右,现有存款40万元。最近小明

爸爸妈妈发生了一点争执:爸爸认为股市行情看好,应把钱主要投入股市,再给一家三口各买一份重大疾病保险,余下的钱可以买一辆汽车,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妈妈则认为,小明即将上大学了,应该把钱存入银行,再买一些国债,不需要购买保险,因为家人都很健康。 下面是小明爸爸和妈妈分别列出的家庭理财计划:

我首先提问:如果你是小明,请分别指出爸爸、妈妈理财计划中的不足指处,并说明理由。(①爸爸投入股票资金过多,因为股票是高风险的投资方式;②爸爸购买汽车的资金过多,属于攀比消费;③爸爸主张不存款,是不合理的,妈妈提出的存款额过高,也不尽合理。因为存款安全性高但收益低;④妈妈提出不买保险也不合理,因为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然后我进一步提问:应如何合理地进行家庭理财呢?(①家庭理财应从家庭收入消费需要的实际出发;②家庭理财要分析清楚每种投资方式的收益和风险,经营好每笔投资,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努力使其增值,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③家庭理财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经营好每笔投资。)这样一步步启发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最终使学生学会合理进行家庭理财。

二、灵活把握提问过程 首先,把握提问时机。

俗话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提问也当如此,教师提问要注意把握时机,时机得当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简洁、流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堂课一开始就营造氛围,及时地抛出精心设置的问题,能快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中提问,教师一是应根据教学内容先“引”后“问”,先对学生进行引导,然后再设置障碍,抛出问题。不能为“问”而“问”,机械提问;二是应根据教学需要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旺盛的时候实施,因为,此时学生急切需要老师通过多种途径激起疑问的火花,以便触发他们的思维兴奋。在课堂结束时提问,既可考察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了解所学内容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又可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其次,控制提问节奏。

新课标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这就是说应给学生学习的时机,有思维的过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提问题就让学生发言,或者是“连珠炮”式的提问,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说出正确答案,便心满意足,那么学生能力的培养势必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因为,课堂提问不是学习的目标,得到正确的答案也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而要让学生说出思维过程。正如音乐中的“休止符”一

样的短暂停顿,给了学生思维的时间,保证了学生思维的转换和思维过程的时间,便于大多数学生及时调整思维内容和思维情绪,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只有这样,才会出现有创见的回答,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改变提问中“少数学生撑场面,多数学生当陪客”的尴尬局面。

最后,选择提问对象。

新课标指出:“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地选择提问的对象。从认知方面看,对于场依存型学生,由于他们对外来信息加工的主动性差一些,并且在受批评时,成绩会下降,因此,应多提一些方向明确、结构严密的记忆性问题,并多加鼓励;对于场独立型的学生,由于他们更多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知觉较稳定,不易受外界的影响,应多提方向性、结构松散型的问题。从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来看,学生大体上可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等。对于优秀生,应多提一些有一定难度和需要快速作出反应的问题;对于中等生,应多提一些相对适中的,有利于提高其自觉参与意识的问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多提一些基础性、激励性问题。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

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用心回答问题,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各有所获。

三、恰当评价提问结果

课堂上的提问具有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在思考的过程中接受理解知识,强化知识信息的传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功能。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恰当的评价则更能强化这些功能,这就要求教师恰当评价提问结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两种错误倾向:其一,教师对学生回答做出粗暴否定的评价,一句“错了”就了事,甚至大发雷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其二,片面肯定学生,滥用表扬“好”、“很好”满天飞,甚至是带有严重的世界观、价值观的错误也不加以批评纠正。美其名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思维”。前者打消了学生学习、思考、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很显然违背了新课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更强调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更注重保护学生心理健康和情感”的要求;后者同样不可取,对学生来讲,偶尔一次赞赏犹如久旱逢甘霖会激发学生身上潜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滥用表扬,甚至有意避开学生的缺点错误,久而久之认识能力有限的学生就难以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不自觉地滋生自满甚至自负的心态。那如何评价比较恰当呢?我认为评价要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在答问时最暴露的问题展开,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

应,突出生活化,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前提下,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教师一方面要耐心细致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思考的欲望,激发学生深入探索,即使遇到一问三不知的学生,也不要发火,可以说:“你坐下,听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中思维不正确甚至出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错误时,教师要真诚善意地批评、纠错,让学生在思考中矫正并寻求科学认识。这样通过有效的、恰当的评价,学生真正有积极性,真正有所收获。 总之,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思考问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是师生双方的互动,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进行个人表演,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思维习惯,摸清学生的学习心理,尊重学生思维的客观规律,善于创设情境,运用好提问技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论文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浅析(论文)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论文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论文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论文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