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领导科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0:50: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领 导 科 学》教案

第一章

领导活动有没有规律可循?或者说,领导工作是不是一门科学?如果是,它的特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是什么?领导科学与其相关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学习这一科学有什么重要意义?应采取哪些科学方法来学习这一课程?这是学习领导科学首先要明确的问题,也是绪论所要着重介绍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第一节 领导科学的产生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一、领导科学的产生

领导科学产生于人类社会的领导活动。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任何社会活动都要有一定的人去组织、指挥、协调。这种组织、指挥、协调活动,就是领导活动。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只要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就会有领导活动,就会有人从事领导工作。

领导活动或领导工作是伴随人类社会始终的现象,但领导科学的出现,则是现代社会的事情。一般来说,现代领导科学产生于20世纪前半期。1911年,美国工程师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标志着现代管理思想以及管理科学的逐步形成。后来一些西方学者又出版了一系列管理学著作,如,《有效的管理者》、〈管理的哲学〉等。这些管理学著作都或多或少涉及到对领导者和领导科学的研究,于是,领导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也就应运而生。

为什么领导科学会产生于20世纪前半期?这有其深刻的原因: (1) 日趋复杂和飞速发展的社会实践,要求领导科学的产生。 (2)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力的促进了领导科学的产生。

(3) 人类社会领导思想成果的长期积累,为领导科学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我国,领导科学作为一门科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背景是,在全国上下热烈讨论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当时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万里在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发展“软科学”。自此,领导科学在我国逐步兴起。许多学者纷纷转向这一领域进行理论研究,许多单位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许多大学和党校开设了有关课程,一些研究机构创办了相关杂志,社会上出版了许多相关著作。这些都是领导科学在我国兴起的重要标志。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领导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在我国已取得较大成果。这表现在以下方面: (1)领导科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或体系已经形成。

(2)领导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已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同并得以广泛普及与推广。 (3)现已形成了一支比较强大的教学、科研队伍。

(4)领导科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等等。当然,与其它相关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比,目前领导科学在我国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学科建设长期在一较低水平上徘徊。

(2) 理论联系实际不够,“两张皮”现象比较严重。

(3) 引进、吸收、消化功能较差,研究方法比较单

一、落后。 (4) 教学、研究人员的水平、知识结构、实践经验等还有待提高。

二、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领导科学也不例外。如何界定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一是从任何科学都是探讨某一事物发展规律的角度,可以这样界定,即领导

- 1就是一个特殊与普遍、被指导与指导的关系。

三、领导科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政治学是有着悠久历史和学理成熟的学科。古典政治学主要研究权力问题。而领导科学在相当程度上也是研究领导者如何运用权力。因而从广义的角度看,领导科学包括在政治学之中。即使在今天,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现代政治学依然是构成领导科学的最深厚学理基础之一。这是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的表现。当然,二者终究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因而必将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较之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显得更为专门。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则更为宽泛。

(2)二者的研究方式不尽相同。政治学具有规范性研究的特点。而领导科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还借重于经验事实。

四、领导科学与党建学说的关系

在中国的地域范围内,一切领导活动都既要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又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活动。这种客观事实,必然会使领导科学与党建学说密不可分。当然,二者也会有许多不同。这表现在以下:

(1)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党建学说侧重于宏观战略研究。而领导科学侧重于具体的策略研究。

(2)二者的社会功能和适用范围不同。党建学说是一门阶级性很强的政治科学,因而其适用范围较窄。而领导科学的一些原理、原则则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

(3)二者的理论来源不同。党建学说主要来源于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及理论家对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而领导科学则来源于人类社会文明中一切优秀的领导思想和领导方法,或者说,领导科学来源于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第三节 学习、研究领导科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研究领导科学的意义

1、学习、研究领导科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

2、学习、研究领导科学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干部队伍、实现领导工作科学化的迫切需要

3、学习、研究领导科学是迎接世界新形势的挑战、搞好我国各个领域改革的迫切需要。

4、学习、研究领导科学是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科学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学习、研究领导科学的方法

学习、研究领导科学的方法,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看:

一是从学科建设和指导思想的层面看,学习、研究领导科学的方法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借鉴与创新相结合 (2) 归纳与演绎相结合 (3) 理论与实践相互动

(4)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5) 坚持立足当前、面向未来,认真总结历史经验

(6) 坚持以我为主,注重吸收、借鉴全人类的知识财富、国外的成功经验和有益的研究成

- 3科学,领导艺术便失去基础。同样,领导科学也离不开领导艺术,领导科学要从领导艺术中吸取精华来不断丰富、发展自已。这是其相互依存的表现;由于领导实践是没有穷尽的,因而领导艺术就是常新的。这种常新的领导艺术便成为领导科学发展的不竭源泉。而领导科学的发展与完善,又为领导艺术的更新与创造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这是其相互促进的表现;领导艺术作为一种实践创新,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这些感性认识的积累、分析、总结与概括上升为系统化、规范化的理性认识,就是领导科学。同时,领导科学原理在领导活动中创造性的运用就可以转化为指导实践和卓有成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即领导艺术。这是其相互转化的表现。

(3)二者都以领导方法为自身直接反作用于领导实践的途径和出口。

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二者又很难兼容。科学是正确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等方面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或理论形态的体系,因而具有规范性的特点。领导科学也不例外,它是专门研究领导活动的各个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是对领导实践的高度理性化、科学化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而艺术则是基于客观实践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带有明显的经验性和个性化的色彩。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一定的知识、经验、智慧和气质等多种主观范畴的素质基础上进行领导活动时所表现出的领导技巧,同样带有明显的经验性和个性化的强烈色彩。如何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値得深入研究。

3、领导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关系问题

领导科学与管理科学应如何明确界定?这也是理论界反复研究的问题。虽然许多人能够从二者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层次和研究倾向等多方面去区分二者的不同,但问题在于,上述区分仅仅具有相对意义,还有许多方面值得认真思考。如,一般来说,领导科学着眼于整个群体、组织、社会乃至国家的宏观的全局性的问题的思考。而管理学则着眼于局部和微观的组织化整体化过程。问题在于。局部与全局、微观与宏观都是相对的。具体来说,某一群体或组织是局部还是全局?在此主持工作的人是从事领导工作还是管理工作?恐怕很难给予十分准确的回答。还有,从研究层次看也是如此。一般说来,领导科学着眼于群体或组织的决策层研究;而管理科学则着眼于社会组织的事业层研究。但问题是,决策层与事业层如何区分?或者说,在现实生活中,哪一层级、哪一组织的什么问题属于领导科学应该研究的问题,哪些属于管理科学研究的问题?其明确界限很难划定。

4、领导科学的学科归属的问题

在我国,一般来说,每一科学都有一个学科归属问题,即所讲的科学属于哪一门类的哪一层次的知识。如国际政治属于法学类中的政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管理学属于管理科学中的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领导科学应将其归结为哪一门类哪一学科?如果无法归类,它是否可以成为独立的学科?这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第二章 领导的本质及其基本要素

领导科学主要是研究领导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领导是领导科学的最基本范畴。什么是领导?或领导的本质是什么?领导作为一种活动,它与管理、统治等活动的关系是怎样的?在不同历史背景下,领导的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领导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上述问题,就是本章所要探讨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领导的本质

一、领导的涵义

什么是领导?或者说,领导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对此,理论界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无可争辩的权威性定义。从词源意义上讲,“领导”一词源于英语“leadrehip”,其涵义是带领、引导

- 5(4)手段不同。 (5)主体条件不同。 二者的联系在于:

(1)活动过程具有同一性。 (2)活动主体具有同一性。

三、领导的产生与发展

要深刻理解领导的本质,不仅要从其涵义、与之密切相关的概念的关系中去探究,还要从领导产生、发展的角度去探讨。

领导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因为人类活动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活动。任何社会活动都需要有人去进行组织、指挥、协调。这就是领导。

虽然领导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但在不同社会条件下,领导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却不尽相同。

1.原始社会的领导。原始的社会领导,可以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这种领导具有以下特征:(1)

性(2)领导者的地位是凭借其自身的品德和能力得到群众认可的。 (3)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社会地位是平等的 (4)领导者是靠道德和自身影响力发挥作用的 (5)重大决策由集体做出。

2.剥削阶级社会的领导。由于社会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因而其领导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已由平等关系变为对立关系。 (2)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领导者已不再由群众选举产生。 (3)领导者主要不是通过道德而是凭借权力进行统治。

(4)社会重大决策已不再通过民主方式决定,而是由少数人决定。 (5)许多领导者已不再直接组织社会生产和生活。

当然,虽然同属剥削阶级社会,但资本主义社会的领导产生方式、领导方法、领导方式等方面,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领导,还是有一定差别的。这点我们必须意识到。

3、社会主义的领导。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领导。由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社会主义领导活动也就具有了以下特征

(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 (2)领导者是由群众公认的那些具有德才兼备的人来但任。

(3)领导者在进行领导工作时,主要应依靠个人影响力来进行领导。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原则,重大项目都要集体讨论决定。

四、领导的本质

什么是领导的本质?对此,不同的人也是众说纷纭。如,有人认为,领导的本质就是权威和服从。有人认为,领导的本质是领导者本身的影响力。还有人认为,领导就是服务。也有人从操作、手段性、结果性领导本质等多方面来论述领导的本质。但大多数学者都是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去进行论述的。这就是说,领导活动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与此相关领导的本质也是双重的。从自然属性看,任何领导都是社会组织中的一种特殊劳动,是社会管理中的一种高层次劳动,是领导者进行统率和引导的活动过程。统率和引导是领导的最一般本质。从社会属性看,不同历史

- 7

2、剥削阶级社会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在剥削阶级社会,经济上的统治阶级与政治上的领导者往往是统一的。因而从总体上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压迫与被压迫、强制与服从的对立关系。具体来说,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纯粹是一种专制、命令与依附、服从的关系。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在经济领域,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纯粹是一种金钱雇佣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是一种强制与服从的关系。而在政治领域,则表现出一种表面或形式上平等但实际上不平等的复杂关系。

3、社会主义社会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社会成员之间完全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与此相关,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也就形成了一种崭新的关系。这种新型关系表现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是一种互相信任、互相促进、互相支持、互相监督和互相转化的关系。

二、领导环境与群体目标

(一)领导环境

领导环境或客观环境是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领导科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必须加以认真研究。

1、领导环境的涵义和特征

领导环境是指领导主体借以进行活动的内部和外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或者说,领导环境是除领导者自身因素以外影响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时间、空间、条件和因素的总和。上述条件或因素包括领导组织状况,组织人员的素质及其相互关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以及自然条件、国家条件等等。领导环境具有客观性、差异性、复杂性、多变性和可塑性等特点。

2、领导环境的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对领导环境进行不同的分类:

(1)以领导环境的性质划分,可以把领导环境分为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等等。

(2)以空间为标准来划分,可以把领导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3)以时间为标准来划分,可以把领导环境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环境。 (4)以对领活动作用的方向为标准,可以把领导环境分为有利环境和不利环境。

(5)以领导者可以掌握的程度为标准来划分,可以把领导环境分为可以控制、部分可以控制和不可以控制环境。如此等等。

3、领导环境的作用

领导环境对于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取得预期领导成效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说,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

(1)领导环境是领导工作的基础; (2)领导环境影响领导工作的成效;

(3)领导环境影响和决定领导方式和领导情绪。

(二)群体目标

群体目标是领导活动的又一重要因素,因而也是领导科学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1、群体目标的涵义

群体目标就是领导者率领被领导者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所要达到或实现的目标。群体目标有别于个人目标。群体目标与个人目标是领导活动过程中的两个目标层次。领导活动中的个人目标是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个人所要达到的目标。在领导活动中,群体目标和个人目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对于领导者而言,群体目标往往就是其个人目标。对于被领导者而言,群体目标与个人目标既

- 9领导具有哪些职能?对此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三因素说”、“五因素说”、“六因素说”、“七因素说”,等等。我认为,应从领导的一般职能和领导的三大主要职能两个层次论述,才能比较科学而全面地阐述领导职能。

第一节 领导的一般职能和原则

一、领导的一般职能

在日常生活中,领导活动是十分复杂的,这就决定了领导职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且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但所有领导活动又都有其一般的共同的职能。这就是:

1、引导

引导就是为群众引路导航。这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责和功能。要实现这一职能,领导者就要正确的规划目标、提出任务和制定实现任务的方法。正确的规划目标是引导的核心;正确地提出任务是实现引导的中心环节;科学的制定领导方法是引导的重要内容。

2、指挥

指挥就是运用组织权力,发挥领导权威,推动下属为实现既定规划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这是领导者运用权力的重要表现。指挥一般可以采取命令、说服和示范三种形式。

1、组织

组织就是按照目标合理设置机构,建立体制、分配权力、使用人员等。这是实现领导任务的可靠保证。

2、协调

协调就是领导者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使其所领导的组织同客观环境、组织内部各部分以及组织内外人员等协同一致,相互配合。领导协调一般有两种形式:其一是通过积极的促进来使组织与环境、组织内部各方面、组织内外各方面达到新的平衡;其二是通过严肃的纠偏来维持正常的秩序。

3、监督

监督就是经常检查规划目标任务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确保任务的完成。监督按监督对象的活动过程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按监督主体可分为专门机构的监督、一般的工作监督和广泛的群众监督。这里所讲的监督主要是指领导监督。

4、控制

控制,就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及其整个领导行为过程的驾驭和纠偏。它既是重要的领导职能,又是整个领导活动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领导的一般原则

领导原则是领导活动规律的体现,也是实现领导职能的根本途径。领导原则有一般与具体之分。反映领导活动普遍规律的是领导的一般原则。领导的一般原则有:

1、统一领导原则

统一领导原则要求领导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要有统一的意志、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行为规范。统一领导原则是领导的实质内涵,是领导活动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2、分层领导的原则

分层领导,要求领导者在领导系统中建立合理的层次系列,掌握适当的领导幅度,正确处理层次之间的关系。

3、权责一致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各级领导都应具有一定的职位、权力、责任和利益,并使之相互配套、相互一致,

- 11

2、科学决策 这是指决策者遵循科学的原则、程序,依靠科学方法和技术所进行的决策。这种决策方式的特点是:

(1)决策体制,注重集体共同决策

(2)强调将决策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主张广泛采用现代科技来充分论证。在现代社会,科学决策是获得科学的决策的关键。

二、科学决策的原则

1、科学决策原则

实行科学决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原则 (2)信息原则 (3)预测原则 (4)程序原则 (5)可行性原则 (6)选优原则 (7)外脑原则,等等。

2、科学的决策的标准

按照科学决策方式进行决策,其目的是为了获得科学的决策或正确的决策。那么,什么是科学的决策?一般说来,看一个决策是否科学或正确,主要依据以下标准: (1)要有准确的决策目标

(2)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够实现确定的目标 (3)实现决策目标的代价较小 (4)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较小。

上述四条标准,

一、二条是是非标准,

三、四条是优劣标准。一项决策只有全部符合上述标准,才能称之为科学的决策。

三、科学决策的程序

1、明确问题,确立目标。这是决策活动的起点,或决策过程的第一步。

2、集思广益,拟定方案。这是决策过程的第二步。拟定方案的目标是为了领导者最终抉择,因而又称之谓备择方案。

3、分析评估,选择方案。这是决策过程的关键步骤。选择方案主要是领导者的职责。

4、实施方案,完善决策。这是决策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四、追踪决策

1、追踪决策的含义

追踪决策就是对原来的决策目标或实施方案进行根本性的修正。

2、追踪决策的产生条件

追踪决策的产生并没有必然性,追踪决策产生的条件有: (1)原来的决策目标是错误的。

(2)原来的决策目标没有错误,但行动方案有根本错误。

(3)原来的决策目标和行动方案都没有问题,只是主、客观情况出现了根本变化。

3、追踪决策的特点

- 13人才具有以下特征:(1)创造性;(2)社会性;(3)历史进步性;(4)广泛性;(5)层次性;(6)相对性。

2、领导用人的条件

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是识别人才和使用人才的主体。能否正确识别人才和使用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自身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1)领导者本身必需是人才。

(2)领导者要有爱才、求才之心。

(3)领导者要有慧眼识别人才的能力。

(4)领导者要有辩明真伪人才的功夫。

3、领导用人的标准

用人标准,是指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的标尺和准则。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和不同国家,领导者对人才的要求不尽相同,但一般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德”即思想道德品质;“才”即才能和智慧。当然,“德”和“才”都是一个历史范畴。

三、领导考察、识别人才的原则和方法

1、考察、识别人才的原则

(1)察言观行,以行为主的原则。

(2)考察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以考察现实为主的原则。

(3)既考察人才的长处,又看到人才的短处,但以长处为主的原则。 (4)各别考察与群众评价相结合,以群众评价为主的原则。

2、考察、识别人才的方法

考察、识别人才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观察法。 (2)试用法。 (3)谈话法。 (4)民意调查法。 (5)考绩法,等等。

四、选拔、使用人才的制度和原则

1、人才选拔制度

现代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任命制或委任制。 (2)选举制。 (3)聘任制。 (4)考选制。

上述方法各有利弊,不能将某种方法绝对化。但从社会发展趋势看,人才选拔的方向应该是选举制和考任制。

2、用人制度

用人制度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

(1)考核制度。考核制度是指对一定职务的人才的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所进行的考察、审核和评价的一种制度。考核内容主要是德、勤、能、绩四个方面。一般都以考绩为主;

- 15 (3)思想政治工作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1、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就是疏导。疏导就是疏通和引导。疏通是引导的基础,引导是疏通的目的和归宿。

2、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务求实效的原则;

(3)民主平等的原则;

(4)循序渐进的原则;

(5)言传身教的原则;

(6)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困难相结合的原则。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很多,大致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相结合的方法;

(2)一般教育与个别工作相结合的方法;

(3)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激动上进、正面教育为主的方法;

(4)思想教育与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相结合的方法;

(5)思想教育与加强行政管理、严格组织纪律相结合的方法;

(6)社会化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方法。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领导职能的科学界定问题。领导职能究竟是否需要分为不同的层次?如果需要应分为几个层次?领导职能的外延究竟有多宽,或它应分为几个方面?这是领导科学界迄今为止尚无定论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2、领导职能内容的科学规定问题。领导科学应揭示人类社会领导活动的最一般规律。它所阐述的理论应该具有普遍意义。而目前我国的领导科学教科书所阐述的内容,包括领导职能的有关规定,则带有很浓厚的“中国色彩”。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尚需深入研究。

3、如何看待“灌输论”?“灌输论”是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所提出的一种理论。其主要观点是,自发的工人运动不能产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必须由有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来创造,然后由其灌输到无产阶级中去。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灌输论”依然有效,“灌输法”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但也有人不同意这一看法。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客观条件已发生深刻变化,继续简单地照搬列宁的理论,显然是错误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第四章 领 导 体 制 论

领导者要实施有效领导,顺利完成领导职能,既要靠自身的良好素质,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高超的领导艺术,还要有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其中,完善的领导体制则是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领导体制也就成为领导科学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 17

3、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主体改造客观世界的工具,是实现领导目标的重要手段。

4、领导体制是提高领导整体效能的重要因素。

5、领导体制是否科学、健全,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第二节 现代领导体制的类型

现代领导体制虽然纷繁复杂,但大致说来,其基本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一长制和委员会制

这是按照领导机关中享有法定最高决策权的人数来划分。以此为标准,可以把所有领导体制分为一长制和委员会制。

1、一长制和委员会制的含义

所谓一长制,就是指一个组织或领导机关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完全集中在一位行政首长身上的领导体制。一长制又称首长负责制、独任制;

所谓委员会制,是指一个组织或领导机关的法定决策权由两位以上的首长行使的领导体制。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

2、一长制和委员会制的特点

一长制和委员会制作为两种相对应的领导体制,各自都有其明显的特点。

一长制的优点是:权力集中,职责明确,行动迅速,指挥灵敏,避免或减少冲突,效率较高,易于考核优劣。其缺陷或不足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长制条件下很容易导致重大决策失误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如果在其它体制不健全的条件下,一长制还难以避免比较严重的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委员会制的优劣与一长制正好相反。委员会制的优点是:能够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委员来自不同方面,从而有利于系统内部的协调;可以有效防止个人滥用职权,减少腐败现象。其缺点或不足是:权力分散,职责不明,从而导致行动迟缓,效率低下,而且难以考核优劣。

二、层级制和职能制

这是按照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权性质和范围。以此为标准,可以把所有领导体制分为层级制和职能制。

1、层级制和职能制的含义

层级制也称层次制、分级制或系统制,是指一个组织从纵向划分为若干层级,每一下属层级对上一层级负责,每一层级的领导范围完全相同,整个组织呈下大上小的金字塔结构,权力上呈上宽下窄的格局的领导体制。如我国行政系统中的国务院和省、县、乡(镇)各级人民政府,军队系统中的军、师、团、营、连等,就是这种体制的典型。

职能制也称机能制,是指领导机关中平行地设置若干部门,每一职能部门所管辖的范围都以本行政机关的整体为对象,只是各部门所管辖的内容分工不同而已的领导体制。如我国国务院所设置的各部、委、办,省政府所设的各厅、局,部队团以上单位所设的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

2、层级制和职能制的特点

层级制的优点是: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层级分明,整齐划一,各级领导者业务性质大致相同,干部调动、升迁比较容易,同时有利于培养具有统筹安排、综合平衡能力的“通才”。层级制的缺点或不足是:层级过多容易造成领导事无巨细,事必亲躬,指挥不当。

职能制的优点是:分工精细,领导者各司其职,业务熟练,工作效率高,有利于培养精通各门业务的专家和提高干部的专业化水平。其缺点或不足是:专业性过强,容易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

- 19议事会是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氏族的一切成年男女都可以平等参加。酋长处理氏族或部的日常事务。酋长和军事首领由议事会选举产生,他们必须对全体氏族成员负责。否则,议事会可以随时罢免他们。酋长对氏族的领导是通过血缘关系、风俗习惯、道德力量和自已的威信实现的。

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个人家长式领导

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产生了具有强制力量的国家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手段取代道德力量成为维系社会秩序的支柱。剥削阶级只能利用强制手段来进行阶级统治。在领导体制组织形式上,剥削阶级开始用君主专制取代了原始民主制,用世袭制取代了选举制。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统治,实际上是一种高度集权的家长式领导。在这种体制下,领导者个人的权力不受任何限制。领导者个人完全凌驾于组织之上,一切重大问题都由一个人说了算,社会组织只不过是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这种领导体制是同古代社会的小生产密切相关的。在封建社会后期,中央封建集权的领导体制中出现了职能制和层级制。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领导体制

在资本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领导体制则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景。

1、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领导体制

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领域,实行着一种分权制衡的领导体制。具体来说,在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三种不同职能的机关行使,而且相互制约,最终使得各种权力之间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这种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1)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制约;

(2)立法权由议会行使。议会由公民普选出来的代表组成,负责制定法律,决定国家重大问题;

(3)政府和行政首脑的权力,仅限于执行议会的决议案或负责国家行政事务。它要受到议会和司法机关的严格约束。

除此之外,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领导体制还应包括多党竞选制度、自上而下的分级分权管理体制和比较完善的公务员制度等。

2、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和科研领导体制

与政治领导体制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和科研领域的领导体制,则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大致说来,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和科研领导体制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1)家长制领导。这是早期资本主义企业和科研部门的通行的领导体制。这种体制突出的特点是:企业的老板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最早成立的一批科研机构也是如此。科研专家既是科研机构的财产所有者,又是经营管理者和科研带头人。在企业和科研机构中,一切由老板和科研专家说了算,利润或科研成果归老板和科研专家个人所有,同样,其经营风险也完全由他们个人承担。

(2)经理制领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所有者已无力直接领导、管理现代企业和现代科研机构。于是,选拔和招聘那些有领导才能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担任领导职务。而财产所有者则往往退到幕后,不管具体事务。在企业充当管理人员的人一般称之为“经理”。所以,这种领导体制就称之为经理制领导。

(3)职业管理专家领导制。这种领导体制的特点是:担任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管理者,不是精通某一方面的专业技术的“硬专家”,而是具有优异的领导才能和管理才能的“软专家”。或者说,这时候的领导者是既精通专业技术,又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

(4)专家集团领导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近年来,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出现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这种情形使得一些“软专家”在领导和管理企业和科研机构中也深感力

- 21

1、权力配置不合理,权力过分集中。这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从横向看,党政关系、党群关系、党企关系等依然没有完全理顺,各级、各部门党组织高度集权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2)从纵向看,在集权与分权的问题上,我们迄今尚未找到合理分权的平衡点,上级特别是中央集权的情况依然比较突出;(3)在个人与组织的关系问题上,在某些领导机关内部,个人高度集权的情形也比较突出。

2、领导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科学。虽然经过多次机构改革,但机构臃肿、层次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3、领导机构中各部门之间以及领导机关中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没有严格、明确的规定。因而办事无章可循,相互推诿、扯皮,出了问题无人负责的现象,也就很难得以根本改变。

4、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如干部的选拔、录用、考核、监督、奖惩等制度,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领导体制的改革

1、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性质

领导体制,特别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乃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一样,我国领导体制改革在性质上就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2、我国领导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领导体制改革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大问题,因此必须慎重从事。从我国的具体国情看,要搞好这一改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事权分配要合理;

(2)工作制度要健全;

(3)机构设置要恰当;

(1) 法律保障要有力; (2) 自我调节要灵活。

3、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领导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内容。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并为党政分开创造良好的条件;

(2)科学划分领导权限,适当下放权力,充分调动地方、基层和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按照精简、统

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的要求,合理设置机构;

(4)加强、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各领导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5)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监督和管理等各项制度。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领导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关系问题

领导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理论界反复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一种观点认为,领导体制与政治体制是相同的两个概念。1980年8月邓小平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讲的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由此可见,领导体制与政治体制是相同的两个概念。另一种观点认为,领导体制与政治体制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领导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其全部。况且,领导体制不仅存在于政治领域,

- 23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思想观念等因素的深刻影响,从而使其必然打上该时代的烙印。

2、综合性。领导者素质,是集其政治思想、知识水平、个人才能、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和体现。上述各因素在领导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使领导者素质表现出综合性的特征。

3、层次性。不同层次的领导岗位,具有不同的领导活动规律。因此,处于不同层次的领导者,所要求具有的素质,也应不尽相同。

4、差异性。由于领导者的先天禀赋差异和后天学习、锻炼的条件、努力程度不尽相同,因而不同领导者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能力、领导水平等方面,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5、可塑性。任何领导者的素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领导者自身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6、多样性。不同领域、不同职位、不同层级的领导岗位,有着不尽相同的领导活动规律,因而客观上要求具有不尽相同素质的领导者去充实各个领导岗位,从而使领导者素质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三、领导素质或领导者素质的意义

领导素质或领导者素质的意义,主要是指领导者素质的高低对于领导活动成败的重大意义。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把握:

1、良好的领导者素质是实行科学决策的前提;

2、良好的领导者素质是正确选才用人的保证;

3、良好的领导者素质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条件;

4、良策的领导者素质还是实行科学领导的基础。

此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者素质的高低,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社会主义国家是否永不变质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节 领导素质的基本内容或基本要求

领导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现代领导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我国的实际,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一、领导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领导者的基本素质,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政治思想素质

领导者的政治思想素质,是领导者的最根本或最基本的素质。它不仅决定着领导者自身的发展方向,而且也决定着领导活动的性质。领导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包括:

(1)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领导者处理领导工作的根本目标和指导思想,也是领导工作的大局。这是任何领导者都要首先注意的大问题。

(2)政治立场。政治立场是领导者在领导工作中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领导者政治素质的集中体现。政治立场的实质是一个相信谁、依靠谁、为什么人服务的重大原则问题。

(3)政治观点。政治观点是领导者处理问题的根本看法,是领导活动的指导思想,也是领导者做好领导工作需要注意的重大问题之一。

(4)政治态度。政治态度是领导者对政治问题的情感体验,是领导者政治敏感性的体现。

(5)政治品质。政治品质是领导者政治情操和政治品格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说,领导者特别是无产阶级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一定要光明磊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 25

1、领导观念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观念就是社会意识,它包括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看法以及相对稳定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意识形态。领导观念,就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所持有的思想、认识。同其它思想一样,领导观念也是具体、历史的。现代领导观念在领导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领导观念决定领导方式;

(2)领导观念决定领导目标和领导手段;

(3)领导观念决定领导方法;

(4)领导观念决定着领导者对人和事的评判标准。

2、时代的发展与领导观念的更新

任何观念都是历史的产物,都要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否则就会落伍于时代,而被时代所淘汰。当代领导者,首先要认清时代特征。要从时代特征出发,不断树立、更新自已的观念。

3、观念更新的基本方向和现代领导的新观念

在当代,领导者观念更新的基本方向是:(1)由封闭转向开放;(2)由单向思维转向立体思维;(3)由经验决策转向科学决策。

现代领导者所应具有的观念包括以下几方面:

(1)战略全局观;

(2)改革创新观;

(3)民主法制观;

(4)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

(5)市场、竞争、信息、效益等现代经济观;

(6)全新的知识、人才、金钱、物质财富观。

三、领导作风

1、领导作风的含义

作风是指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表现的一贯态度和言行。领导作风就是领导者在领导工作中所形成的一贯态度和言行。领导作风的实质,是领导者世界观的具体反映和体现。领导作风是领导素质的外在表现,领导素质是领导作风的内在基础。二者互为表里,共同作用于领导者的领导活动。

2、领导作风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领导素质外在表现的领导作风,对于领导活动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良好的领导作风可以保证领导的性质和事业的发展方向

(2)良好的领导作风有利于发挥领导的职能

(3)良好的领导作风有助于增强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 (4)良好的领导作风有利于领导目标的实现

(5)良好的领导作风有利于推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3、领导作风的基本内容

领导作风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有着不尽完全相同的内容。当今,在我国一般将领导作风概括为三个方面:

(1)思想作风

领导的思想作风,是指领导者在思考、处理、探索问题时所表现出的一贯性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乃是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者应有的思想作风。

(2)工作作风

- 27补充;(2)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补;(3)“广”与“专”的互补,或“通才”与“专才”的互补;(4)理论素质较高与实践经验较丰富者之间的互补。

此外,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领导集体的文化知识的具体要求,应该有所区别,不能千篇1律。否则就会造成人才的浪费。

3、领导集体的全面能力结构

领导集体的全面能力结构,指的是领导集体中具有各种专长的成员的合理组合。在一个领导集体中,既要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理论家,又要有善于协调的组织者,还要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既要有善谋者,也要有决断者,还要有善于组织实施者;既要有长于宣传鼓动者,又要有善于组织管理者。如此等等。只有这样,领导集体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4、协调互补的性格气质结构

气质是指人的稳定的个性特征,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动上的表现。它是人的先天生理特点与后天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领导集体的气质结构,指的是领导集体中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员的合理搭配。同一性格、气质的人,往往相互很难兼容。因此,将其放在一起,很容易产生系统内耗,影响领导效能的充分发挥。相反,把不同性格、气质的人组织在一起,他们相互之间往往能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所以,合理的领导集体气质结构,就是将不同气质类型的领导成员有机的搭配在一起,使之相互取长补短。

第四节 领导者素质的提高和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优化

一、领导者素质的提高

1、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性

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对于保证实现领导目标,提高领导效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今在我国,努力提高领导者的素质,有其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提高领导者素质是迎接时代挑战的需要;

(2)提高领导者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3)提高领导者素质是保证执政党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性质的需要。

要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可以通过多种途。结合我国实际,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途径主要有:

(1)每个领导者都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边干边学;

(3)注重系统的教育培训;

(4)适时进行领导体制改革。

二、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优化

1、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意义

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具有以下意义:

(1)可以有效发挥领导集体的整体效能,减少系统内部的无谓损耗;

(2)可以增强领导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

(3)可以使领导集体成员优势互补,最终实现领导职能。

2、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原则和途径

要优化领导集体的素质结构,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适应性原则; (2)互补性原则;

- 29方法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为方式和手段。或者说,方法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调动人的能动性和各种物质、能量、信息的一系列对策和技巧。方法可以分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领导方法,就是领导主体在领导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运用的各种手段、办法和程序的总和。它包括领导思想方法和领导工作方法。

2、领导方法的特征 领导方法具有以下特征:

(1)领导方法的目的服务性;

(2)领导方法的客观真理性;

(3)领导方法的多层次性;

(4)领导方法的动态变异性;

(5)领导方法的具体相关性。

3、掌握和运用领导方法的重要性

(1)它是确定正确目标、完成既定任务的可靠保证;

(2)它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强大武器; (3)它是总结经验、推动工作不断前进的有力工具。

二、领导方法的分类

领导方法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1、从作用地位上划分,领导方法可以分为领导的方法论基础、基本领导方法、具体领导方法和操作性领导方法。

2、从时间上划分,领导方法可以分为传统领导方法和现代领导方法。

3、从层次上划分,领导方法可以分为高层领导方法、中层领导方法和基层领导方法。

4、从基本功能上划分,领导方法可以分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5、从社会属性上划分,领导方法可以剥削阶级的领导方法和无产阶级的领导方法。

6、从适用范围上划分,领导方法可以分为政治领导方法、行政领导方法、经济领导方法、军事领导方法等等。

三、基本领导方法的主要内容

领导方法按不同分类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领导科学首先要阐明其基本方法。什么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对此,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基本领导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调查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是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是领导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对领导对象和客观环境进行观察了解,一获得领导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和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所获得的材料和信息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进而揭示蕴涵其中的规律性,以此指导整个领导工作的活动过程。

调查研究在整个领导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

(1)调查研究是领导者认识客观规律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2)调查研究是领导者的首要任务;

(3)调查研究是组织指挥和实施管理的基础。

现代调查研究,要求调查者必须准确、全面、及时的获取和处理各种信息。

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典型调查法、抽样调查法、重点调查法和全面调查法。

2、群众路线方法

- 31挥机构和人员的积极作用。为此:

(1)要按照现代管理原理科学地设置组织机构;

(2)设置机构要贯彻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

(3)要详细制定机构的工作规范和工作人员的管理;

(4)运用动力原理加强对所属员工的激励;

(5)加强所谓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整体素质。

3、安排工作顺序和时间的方法

这应注意以下几点:(1)集中力量抓大事;

(2)一定要有工作计划。领导者要把各项工作按轻重缓急作出分类,再按年、月、日、时进行安排。其中最主要的是周和日的工作计划。制定每天的计划时,要按“ABC法”列出,集中力量做好最主要的事情;

(3)区分工作的轻重缓急的方法。领导者要善于把所有工作进行分类,重事、急事先办,次要的、可缓办的后办。

(4)努力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要用最佳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情。

4、主持召开会议的方法

会议是领导者实施领导的重要形式。通过召开会议,能彼此沟通信息、增长知识,交流思想、统一认识。领导者一般是会议的主持者,因而必须掌握主持会议的科学方法:

(1)要掌握开会的原则。如,不开没有准备的会议;严格控制开会次数,不开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不开没有明确议题的会议;限制开会人数;控制会议时间和与会者的发言时间;要准时开会;不要议而不决,等等。

(2)要分清会议类型和召开各类会议的要领。按会议性质,会议一般可分为研究决策型会议和执行协调型会议两种。前者具有建设性和立法性,因而主持这类会议时,领导者要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引导与会者动脑筋、想办法,最后按程序进行表决、集中;后者具有执行性和先知性,因而领导者首先要使与会者明确议题,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开会时允许与会者畅所欲言,但主持人要有权威,要适可而止,不能把一个十分紧迫的会议开成“马拉松”会议。

(3)要重视会议的经济成本核算,制定必要的守则,提高会议效率。

第二节 领导方式

一、领导方式的含义及其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

1、领导方式的含义

方法和方式,从广义上说都是人类活动的手段,在许多场合下可以相互交替使用。但从目前管理学、领导学的习惯用法来看,二者却有不同的含义。一般来说,方法侧重于对事而言,方式侧重于对人而言。我们认为,领导方式就是领导者带领被领导者为实现领导目标,适应特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并依据工作性质和领导主体特征等因素所采取的由一系列常用手段、方法构成的领导行为模式。简而言之,领导方式就是领导者在特定环境中所采取的作用于被领导者的行为方式。

上述定义主要揭示了以下问题:

(1)领导方式是领导者一系列惯用的具体手段和方法的模式化,它对领导者来说具有习惯性、模式性及合成性的特征;

(2)领导方式体现出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3)领导方式集中反映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2、领导方式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

领导方式在领导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 33

2、实行依法治国,向法治型领导方式转变。为此,必须做到:

(1)依法治国,要求领导方式由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

(2)依法治国要求加强制度建设,由运动型向规范型领导方式转变; (3)依法治国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3、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倡导知识领导。为此,必须做到:

(1)掌握科学知识,实现向科学型领导方式的彻底转变;

(2)以人为本,向情感型领导方式转变; (3)不断创新,向权变型领导方式转变; (4)创建学习型组织,向开发型领导方式转变。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的关系问题

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的关系是怎样的?这在我国理论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领导方法是介于客观领导活动规律与领导者主观认识的中间环节,它可以分为一般或基本的领导方法、局部的、阶段性的领导方法和特殊的领导方法几个层次或方面;而领导艺术属于纯粹的技巧性问题,其主观因素更为明显。因此在领导科学理论体系的安排上,一般会将二者平行排列。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皆属于领导技巧问题,二者没有本质区别,因而在很多场合下将二者放在一起论述。简言之,领导方法就是领导艺术,领导艺术也就是领导方法。二者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需要人们进一步加以研究。

2、领导方法的分类及其内容

领导方法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有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划分,有人则不进行具体划分;在对领导方法进行分类时,由于种种原因人们采用的标准不一样,因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有人认为应采取三分法,有人认为实行二分即可。究竟怎样划分更为科学,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

此外,基本或主要领导方法的内容是什么?目前理论界的看法也不一致。有人认为,基本领导方法就是群众路线方法。还有人认为,基本领导方法除群众路线外,还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系统方法等等。对此,也应进行深入研究。

3、领导方式概念的科学界定问题

什么是领导方式?由于人们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就必然有所不同。目前我国理论界对领导方式的界定大致有以下几种:(1)领导方式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时对待下级部属态度行为的表现;(2)领导方式就是领导活动的形式,或者说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形式;(3)领导方式从广义上讲,是领导活动要素、结构、功能、机制的总体样式或模式。从狭义上说,是实现领导动机与效果相统一的中介;(4)所谓领导方式,是指领导活动过程中,为适应生产方式所采取的领导方法、手段和形式的总称。

上述定义,各自强调的重点,如第一个定义着重强调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的一种行为方式,尤其是对部属的行为方式;第二个定义又突出了领导活动的三要素,强调领导方式是领导各要素的结合形式;第三个定义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揭示领导方式的内涵,看似全面,但比较抽象、空洞;第四个定义关注领导方式与生产方式的适应性,但内涵也是过于宽泛。如何进行科学的界定,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大问题。

4、领导方式与领导体制的关系问题

- 35(2)才智和胆略。 (3)经验。

在上述各因素中,最重要的的是领导经验。

三、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领导经验的关系

1、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的关系

(1)二者是领导工作的经验性与理论性的对立统一。具体来说,领导经验不管怎么高超,都脱不了经验的范畴,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领导科学则相反,它属于理性范畴。不管其复杂程度如何,它的原则、方法,是个人素质修养不同的领导者都能学会和掌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艺术是经验性的领导科学,领导科学则是理论性的领导艺术。

(2)它们是领导工作模式化和非模式化的对立统一。领导工作中有许多可以模式化的东西,这就是领导科学的比较严谨的理论体系和规范化知识。它们是相对稳定不易变化的。领导工作中又有许多非模式化的东西,要靠领导者随机决断,灵活处理。可见,领导科学同领导艺术相比,表现为模式化的知识;领导艺术同领导科学相比,表现为非模式化的技能。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科学是模式化的领导艺术,而领导艺术则是非模式化的领导科学。

2、领导艺术与领导经验的关系

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领导经验是领导艺术的原始材料和基础。没有丰富的领导实践经验,就不可能有高超的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是领导经验的提高和升华。如果仅有领导经验,不掌握领导活动规律性的认识,没有特殊的智慧、才能和胆略,领导艺术也无从谈起。因为领导艺术虽有经验因素和特色,但它高于领导经验,是领导者综合运用领导经验、领导科学的表现。

3、领导经验与领导科学的关系

这可以从认识论的角度去把握。经验一般指感性认识。领导经验就是领导者从领导实践中获得的各种感性认识。认识开始于经验,。只有通过大量的经验,人们才能从中抽象出正确的理论。科学是理性认识。它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知识体系,是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所以,领导经验是领导科学的原始材料和基础要素,是领导科学的源泉;而领导科学则是从领导经验中概括出来的领导理论知识。它源于领导经验,又高于领导经验。 第二节 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或几种常见的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的内容非常丰富,其所涉及的领域也异常广泛,因而不同的学者对于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说,常见的领导艺术有哪些?也是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与领导职能相对应,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领导的用权艺术

任何领导者都会拥有一定的职权。权力是领导者实施领导的基础和前题。领导者的权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法定权;二是个人影响权。组织法定权是依照法定程序授予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领导者以支配领导活动的权力。它包括对人、财、物的支配权、指挥控制权、强制权等权力。这种权力建立在被领导者必须服从的基础之上;个人影响权是由领导者的个人影响力形成的。这种权力建立在被领导者自觉接受的基础之上。领导者的用权艺术,实际上就是领导者如何有效的运用组织法定权和个人影响权的问题。具体来说,领导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谨慎用权

领导者要实施有效领导,必须运用手中的各种权力。但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一定要谨慎从事。

- 37

2、提高处事艺术应掌握的原则

领导者要提高处事艺术,需要掌握以下原则: (1)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2)抓住中心和统筹兼顾的统一;

(3)充分调动领导积极性与群众积极性的统一; (4)处事明确性与模糊性的统一; (5)创造开拓与和谐平衡的统一; (6) 宽与严的统一。

四、领导的讲话艺术与体态艺术

1、领导的讲话艺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表达感情、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际交往的桥梁。领导者每天要面对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各种各样的人,要通过语言或谈话来表达自已的思想,实现领导活动。因此,讲话或谈话艺术如何,对于实现领导目标也就至关重要。领导者要使自已的讲话具有较高的艺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讲话要明确主题;

(2)语言要准确,不要使对方产生歧义或无所适从;

(3)要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4)要巧妙地表达自已的意图。要区分谈话对象和场所,来确定是采用直截了当的语言,还是模糊、含蓄的语言。

2、体态表现艺术

领导者不仅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已的思想和意图,而且有时还要用体态动作来表达自已的意图,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体态语言主要有面部表情语言、身姿语言、手势语言、眼神语言和步态语言等。

第三节 提高领导艺术的途径

一、提高领导艺术的基本途径

1、提高领导艺术的可能性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领导艺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就给人以领导艺术高深莫测、高不可攀之感,似乎他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应当说,掌握领导经验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它决不是神乎其神的东西。领导艺术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只要领导者本人刻苦努力,又有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就能够达到相当高的领导艺术水平。

2、提高领导艺术的途径

领导者要提高自身领导艺术水平,必须通过以下途径: (1)学习和实践是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根本途径;

()从自已领导实践中总结经验,观察体会别人的领导艺术,是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直接途径; (3)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也是提高领导艺术水平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途径。

- 39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领导科学教案
《领导科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