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对生本教育的几点感受和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00:31: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对生本教育的几点感受和思考

——生本课堂有其常式的要求及特点,如前置性学习,课堂汇报交流等,其标志性的特点,即是课堂汇报交流。在生本的课堂中,教师的地位弱化了,已经从传统课堂中的前台走到了幕后,但生本的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的完全淡出,我理想中的生本课堂应该是对新课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个要求的真正落实:学生是课堂主人,“在表面上看不到教师,但有处处有教师身影”,这样说,可能不好理解,通俗一点就是说,学生的汇报交流,决不能成为天马行空,漫无边际,教师应在学生的汇报散漫时、观点不清乃至错误时进行必要的引导,特别是语文学科,教师应在无意之中将学生的观点引导到对文本主旨的把握,否则表面热烈的背后极有可能成为空谈。

——生本课堂中,教师要甘做绿叶,要把舞台让给学生,我认为,一个太过于强势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生本教育的,这次广州之行中,深圳沙河小学胡梅主任的一次经历给了我很大震撼:在一次观摩课后,她听到了听课老师的一种评价:“这班的学生还可以,但老师不行”。作为一个曾取得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的老师来说,这种评价确实不是滋味,但她说,在生本的课堂中,教师就是要这样。这就是“用教师的无为成就学生的精彩”,须知这在学生精彩的背后,教师付出多少啊!真正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生本教育的开展,成败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理念,如果让我选择实验教师,我会更加关注其教育观念,而不是其有多深的专业素养,我认为,生本教育的开展,为师生的共同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机会,教师专业上的欠缺是可以弥补的,而一个观念上有问题的教师,无论其专业素养有多高深,都不能胜任这项工作,我在上面提到过,一个太过强势的教师是不能从事生本教育的,这样的老师太容易把课堂变成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获得一种表面的虚荣和快感,从而让学生的智慧、才华在教师的光环下湮灭。选择教师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有没有一种崇高的教育使命,生本教育是需要教师有这种境界的,在现行的生本评价模式中,我们是不提倡平时考试的,就是说,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没有一种和传统评价模式一样较为显性的指标来评价教师的工作,这就有可能成为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逃避教育责任的空间,也许三五年后,我已经不再这个学校了,至于那时的情况如何,我可不管了!但如果真的这样,学生的时间、生命谁来买单!

——我常常想,生本教育实验的开展,教师要有两个念:先进的理念和坚定的信念:没有先进理念的支撑,工作会偏离方向,南辕北辙,没有坚定的信念,工作就难以长久,这应该是我们这些刚起步的实验校要强化的一种认识,在实际的工作中,还要有几个心:一是细心——关注细节;二是耐心——克服烦燥情绪;三是关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在工作中处处体现生本。

——以有看肖川教授关于理想课堂的表述:“唤醒沉睡潜能、激活封存记忆、开启幽闭心智、放飞囚禁情愫”,为这种课堂境界叫好、追寻,但一直未有所获,而通过对生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对生本课堂实地的感受,我认为,生本的课堂,就是肖教授所倡导的理想课堂,是一种真正能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课堂,是一种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生态课堂、绿色课堂。

——仔细梳理关于教育的认识,我突然发现,关于生本,我们可以从先贤名家、中外巨儒中找到生本与传统的历史渊源: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

“教育的性质类似农业,而绝对不像工业”——叶圣陶 “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灌输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希腊民谚

——生本既是过程,更是目的:说是过程,是因为在生本教育实验开展过程中,有其特定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评价模式,在管理、教学过程中,要处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并相信学生的潜能,凸显生本;说是目的,是因为我们传统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压制、湮灭了学生的智慧、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不到尊重和彰显,我们在教育中只见分数不见人,分数成了我们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生本教育的终极价值,是学生潜能的唤醒、是个性的解放、是生命价值的彰显,一句话:是人的解放

我对生本教育的一点感受

我对生本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我对生本教育的学习与思考

对生本教育的再理解

56对生本教育的认识

谈谈我对生本课堂理解

我对生物课堂改革的观察和思考[优秀]

生本教育的感受

感受和思考定

生本教育的思考

我对生本教育的几点感受和思考
《我对生本教育的几点感受和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