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一年级美术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3:08: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1课我们的社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回忆、表现社区,了解社区的特点,学习儿童画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儿童画创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记忆、表现话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关注环境的意识,以及对造型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回忆、表现社区,了解社区的特点,学习儿童画的表现方法。

难点:人物动态及画面的组织。 (三)学习材料

根据选择的作画形式准备作画用具和材料,以及小区的图片和录像。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用语言组织教学。

提问:谁能淡谈自己家住的小区什么样?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儿·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谁能做一个小区中人物活动的动态,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做的是什么动作。 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做的不同的人物动态的特点。 提问:谁能到黑板上画小区的景物、人物,

引导学生分析黑板上学生画的社区及人物。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教材

3、4页上的学生作业。学生动手实践组织组际交流。

三、布置作业。巡视辅导。

四、小结,课后拓展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

展示儿幅学生在小区的写生作业,问:你喜欢吗回家可以试一试。

第2课恐龙世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学习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及其生括环境,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恐龙资料、玩具的观察、分析,了解恐龙的特点,学习如何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

难点:不同种恐龙的特点及情节的表现。 (五)学习材料

恐龙的相关资料及玩具、图画纸、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或彩泥等。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导人新课。

用语言组织教学。

抢答游戏:你认识哪些恐龙? 二.板书课题。

三、探究式学习活动

组织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几种恐龙的特点。

学生边介绍,教师边展示相应的恐龙玩具。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画的是否抓住了恐龙的特点’教师进行修改,使其突出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学生美术实践活动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导人新课。

用语言组织教学。

同学们我们回忆恐龙的特点。

三、作业。

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创作一幅表现恐龙的生活的作品。 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后拓展。

展示彩泥制作的恐龙世界作业,引导学生回家继续学习。

第3课画中的线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是一种重要的绘画语言,我国很早就有画家能将线条运用得得心应手。线条有着曲直、疏缓、粗细等千万种变化,可以表达不同形象以及画家的不同情感。

应会:能通过仔细的观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不同的情感,认识人类(艺术家)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难点:学生能将本课的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三)学习材料。 铅笔、彩色水笔。 (四)教学活动。

一、导入

认识各种各样的线 (1)播放一段平缓的音乐。 (2)播放一段激昂的音乐。 认识不同的线条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放牧图》 (2)《黄河逆流》 (3)《八十七神仙卷》

画家经常运用不同的线表现出自己不同的心情。

三、引导学生欣赏书中我国古代绘画作品。 具体分析我国古代绘画作品中的线。 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绘画作品的内涵。 小组汇报:具体分析国外绘画作品

指导学生分析:三位外国画家运用了什么样的线条’表现出画家什么样 的心境? 提出问题:欣赏课本中的作品后,你有什么收获?

四、绘画表现过程学生进行评述过程

第4课会动的线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造型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难点: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三)学习材料。

图画纸或彩色复印纸,水彩笔,丝带等。

(四)教学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导人新课 用语言组织教学。

提问:谁能让你的丝带动起来?丝带动起来时是什么样的线? 提问:谁能到黑板上画出表现丝带动起来的线?

三、出示课题。

探究式学习活动

观察教材第8页现代雕塑,提问:看到这幅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艺术家常用这类线条表现动感。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壁画作品,提问:画上哪些线条给你飞翔的感觉, 我国敦煌石窟中还有许多这类壁画。看看它们如何用线表现出飞翔的动感。

四、学生作业,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什么样的线条能给人动感。 组织小组讨论。

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如何使画面中的线条既有动感又具美感。

学生动手实践。

五、布置作业。 巡视辅导。

六、小结.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七、课后拓展。

展示几种具有动感的线材造型,学生是否喜欢。回家可以试一试。

第5课卵石动物造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应知:感受卵石动物造型的多种表现手法。

应会:学习利用卵石及色彩进行动物造型创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提高设计、制作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卵石和彩笔进行动物造型设计、制作。 难点:卵石动物造型的新颖和富于美感。 (二)学习材料

各种形状的卵石,剪成卵石形的彩色卡纸,铅笔、彩色水笔、水粉颜料、笔、笔洗筒,动物图案资料,卵石动物作品。

(四)教学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语言鼓励。导入新课

布置学生用卵形纸进行动物图案绘画。

三、研究教材。

打开教材第

10、l1页,说说你最喜欢的卵石作品。进一步了解卵石作

提问:研究一下,教材中的作品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欣赏借鉴 把卵石作品分发到各小组,供学生继续研究、学习。 共同创作,布置学生完成自己的卵石作品,及时为学生提示、辅导。

四、评价交流。

请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成功与不足。 谈在创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

第6课威武的盾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应知:盾牌是防御性武器,设计盾牌应从外形、色彩、图案纹样等方面进行。 应会:结合现有的资料和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用简单的材料美化生活,培养学生学会保护自己,从小树立防范意识,建起心中的盾牌;了解盾牌在当今生活中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保护自己,从小树立防范意识,建起心中的盾牌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根据现有的材料,进行盾牌的设计、制作。

难点:盾牌造型、色彩、图案纹样的新颖。 (三)学习材料

瓦楞纸箱板、彩色纸、彩色笔、剪子、胶水。

(四)教学活动

一、组织教学语言鼓励。导入新课

出示武警帽徽,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徽志吗?它的含义是什么?

二、研究课题出示课题。

提出思考问题:盾牌是千什么用的?

三、分析教材。

研究教材第12页图

提出问题:

古代武士手中的盾牌是干什么用的?说说这块盾牌的特点。

四、继续分析教材。

分析、研究教材第12页、13页中学生的作品。

提出问题:

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你在设计、制作时,打算在哪些方面突出“威武? 你打算怎样做?

五、看书上的图。

凶猛动物张开大口的照片,神、怪面具资料,商朝青铜器纹饰。

提问:你受到什么启示?你打算怎样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

六、学生制作。

提出作业要求:

利用现有的材料,采取合作或个人的形式,完成一件富有新意的作品。 展示作业

安排各组学生代表介绍作品特点。

七、评价。

评价作品并提出问题:说说你是怎样建立自己生活中的盾牌的?

第7课会变的盒子

(一)教学内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应知: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括中各式各样的盒子,发现不同种类的盒子的不同功能,明确盒子不仅造型美,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 应会:了解纸盒的基本制作方法,研究纸盒的制作步骤,找一些其它的纸盒,把它们组台在一起,变成你想做的东西,如:房屋、车辆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盒子的设计与实用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了解有关设计的基本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盒子不仅造型美,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发现盒子的种类和用途,简单了解纸盒的基本制作方法。让学生通过纸盒的收集、观察、研究、制作等教学活动,了解有关盒子的相关知识,学习用简单的方法将不同的纸盒进行组合和制作。

难点:巧妙利用不同纸盒进行组合、制作。 (四)学习材料

教师:各种各样盒子的资料、图片。学生优秀作品,纸盒步骤图,剪子,刻刀,胶水等。

学生:生活中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纸盎,剪子,刻刀,胶水等。

(五)教学活动。

1、组织教学组织学生整理用具。 课前准备

(1)收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盒。 (2)有关盒子的相关资料。

2、讲授新课

古今中外盒子展示、讲解。

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盒子。形状、颜色、用途、功能 (1)你收集的盒子是装什么物品的? (2)造型美吗?有什么特点? (3)设计、实用功能表现在哪儿? (4)说一说你最喜欢之处。

3.组织学生典型发言。 组织学生研究分析纸盒的制作特点。

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设计。

4.讲解制作要点。

指导看书第

14、15页。

分析:盒子不仅造型美,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

5、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学习用简单的方法将不同的纸盒进行组合和制作。

每人完成一件作品。

6、评价

组织展示、讲评。

第8课彩墨游戏(二)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应知:简单了解彩墨画的绘画形式,初步认识中国画,了解绘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和简单的技法。

应会:在游戏中感受、体验彩墨画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彩墨画的特点,感受彩墨画的乐趣,在彩墨游戏中发现彩墨的技法,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彩墨画的乐趣,在彩墨游戏中发现彩墨的技法,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去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学习用简单的技法进行表现。 难点:特殊技法的运用。

(三)学习材料

教师:中国画欣赏作品、学生优秀作品、毛笔、墨、中国画颜色或 水彩颜色、生宣纸。

学生:毛笔、墨、中国画颜色或水彩颜色、生宣纸。

(四)教学活动

1、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整理好用具:毛笔、颜色、墨、生宣纸。

2、讲授新课 (1)练习用笔、用墨。

①请休用毛笔蘸上墨,中锋用笔、侧锋用笔试一试,看有什么变化? ②请你笔上蘸满淡墨,笔尖蘸一点点浓墨,卧锋用笔试一试,看看有什么变化? (2)组织学生看书研究、讨论、解答问题:

①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画? ②观察分析书中作品采用了哪些画法。

◎分析技法的运用。

(3)教师演示。

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技法。

3、艺术实践。

(I)组织学生。

观看:

①艺术家是怎样作画的。

②运用了哪些技法。

(2)带领学生体验几种墨色变化和基本技法的应用。

(3)找一找你画中的这些技法的应用。

(4)欣赏中国画作品。

从作品中发现技法的运用。

4、评价 组织学生办小型展览活动——彩墨天地。

第9课大嘴怪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应知:了解吹塑纸版画这一版画艺术创作方法,感受吹塑纸版画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应会:尝试运用划、刻、揉、撕、剪等方法,制作一幅情趣盎然的表现大嘴怪题材的吹塑纸版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版画这一独特艺术表现形式的热爱,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在作业中增强想像力与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吹塑纸版画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吹塑纸版画艺术,掌握基本制作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塑造自己喜爱的形象。

难点:创作思维的发散性和磨印的均匀程度。 (三)学习材料。

吹塑纸、印制纸张(可以是图画纸、彩色复印纸、画报纸、报纸等)、油墨、墨磙、用于磨印的马莲或勺子。

(四)教学活动

1、游戏导人

艺术创作不但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有时只要在材料上稍加变更,就可以使画面产生非常有趣味的效果呢!

2、组织探究活动。 游戏揭秘 魔术师(老师)出场:分别帮每组的试验板材滚上油墨,并神秘地告诉他们磨印的方法.同时组织讨沦。

欣赏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书中作创设情境 听:

(1)(一声吼叫)这会是谁发出来的声音? (2)它生活在哪里?(海浪声、鸟叫声、风声) (3)你想象的大嘴怪是威猛的还是善良的?它的大嘴巴有哪些本领?

3、创作

教师根据孩子描绘的情景引导、启发构图形式,并进一步激发孩子们 的想像力。

4、交流评价

组织“大嘴乐园”展览。

5、课后拓展欣赏:实物拓印、纸版画等其他版画形式的作品。

提问:这些版画形式都运用了哪些巧妙的方法来表现?

第10课中国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通过观察,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体会龙的精神。

应会:会讲出龙各部位的象征,能自己创作一幅龙的绘画,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舞龙道具,会抓住龙头、身、尾三部分特点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都说中国是龙的故乡,我们是龙的传人,这中间包含人们对龙的尊重、崇拜,人们借龙的精神来树立自己的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人们借龙的精神来树立自己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搜集有关中国龙的资料,初步了解中国龙的历史。 (2)了解龙的象征意义,欣赏其造型。

(3)抓住龙的特点,画一条龙或集体创作一条龙。

难点:

(1)在绘画中表现出龙的精神、气势,抓住龙的特点、造型及动态。 (2)在“欣赏·评述\"中请同学们讲述龙的象征意义并体会龙的精神。 (三)学习资料

有关中国龙的资料,彩笔、胶带、布、纸、纸板等。建议引导学生发现生活 中可利用的材料。

(四)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使学生初步感受龙文化。 (1)动画片看龙的形象。

(2)春节庙会上舞龙和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 (3)申奥宣传片上的龙的形象。

二、引出题目,解决教学,重点内容

看到了三段表现龙的形象的影视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中国的龙文化。(出示课题) 你印象中的龙是什么样的? 真正的龙我们都没见过,但龙的传说已经源远流长,书上就为我们介绍了一些龙的形象,我们一起来看看。

龙,经历了3000多年交融演化。商周的古拙抽象、战国的秀丽洒脱、秦汉的雄健圆润、宋元的清秀典雅、明清的繁复华丽,均有着各个时代不同的特征和风采。通过简单的了解,我们知道了龙是中国人造的理想化动物形象,是中华民族独到的精神文化,它身上具有很多动物的特征,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试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来龙的局部特征。

三、拓展思路 分组讲解。

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龙?把你收集的有关龙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四、小结:在古代,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象征高贵,在民间又是喜庆吉祥的标志。

历史发展到今天,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大家一起来欣赏现在的龙的形象设计,更是与众不同。

第1l课吉祥图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应知:欣赏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吉祥图案,了解有关吉祥图案的文化及其发展。知道部分典型的吉祥图案,了解它们的造型特点及所表达的含义。

应会:能用剪纸的形式制作吉祥图案,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吉祥图案的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吉祥图案的知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及吉祥图案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与态度,以及形象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吉祥图案的文化,加深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了解。尝试用剪纸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对未来生活美好的祝愿。

难点:图案的造型要生动、有趣,并且能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三)学习材料。

有关吉祥图案的图片,课件,剪刀,各种彩纸。 教学活动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吉祥图案。

提出问题: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吉祥图案》这节课,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介绍给大家。

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掘. (3)新授课 ①提出问题: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类,并逐一解决: A.什么样的图案叫吉祥图案? B.它有什么用途? C.这些图案代表什么含义? ②请你们把搜集的图案按照内容分类,你认为可以怎样分? 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剪纸的形式制作吉祥图案。 A.剪纸与绘画有什么不同? B.书上介绍的剪纸方法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C.这种方法有什么优越性和局限性? ④演示:

学习先绘再剪的剪纸方法。 ⑤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构思。 (4)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个吉祥图案。 (5)小结。 组织交流。

其他学生的作品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

第12课 橙色的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应知:了解由两个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叫间色,认识三间色的色相。通过欣赏以橙色为主的美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到橙色温暖、明快的美感,感受到它们使画面构成的特别的艺术效果。

应会:以橙色为主要颜色绘制一幅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色彩美有一定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加注重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加强对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调色认识不同量的红色和黄色调出来的颜色是不同的,认识和感知以橙色为主要颜色的画面带给人们的特有的美感。

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橙色的感受,在感知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三)学习材料

图片、色相卡、水粉颜料、毛笔、图画纸及调色用的工具等。

(四)教学活动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教师穿一件橙色的文化衫,或者用投影直接打出橙色来。 提出问题: ①这是什么颜色? ②知道它是由哪两种颜色调出来的吗? (出示红、黄两色色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橙色的画\"。 A.出示橙色的绘画作品。 提出问题:

a.什么样的画叫橙色的画? b.橙色的画和以前常见到的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B.出示以其他颜色为主的绘画作品,如蓝色的画。 提出问题:

a.橙色的画是不是只能用橙色? b.橙色的画里还用到哪些与橙色有关系的其它的颜色? (提示前面展示出的色标。) C.打开书。提出问题:

a.学生的美术作品里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和借鉴。 b.你认为都有哪些内容可以用橙色的画面去表现? c.应当如何去表现? (4)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①以橙色为主画一幅画。

②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③注意利用橙色的深浅对比,使画面有层次。 (5)小结、组织交流。

第1 5课 有趣的造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应知:感受蛋壳、乒乓球的特性,学习利用彩纸及多种材料进行制作。 应会:学会用彩纸及多种材料进行蛋壳小摆设、小玩具的创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设计、制作活动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设计、制作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蛋壳、彩纸等材料进行人物、动物造型设计、制作。 难点:蛋壳、乒乓球小摆设的美感与创新。 (三)学习材料 蛋壳、乒乓球、彩纸、剪子、胶水、废旧包装纸、废旧包装盒、动物和人物图片。

教学活动

1、组织教学,语言鼓励。

2、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组蛋壳、乒乓球制作的“鸡\"的作品。

分析这组“鸡”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

研究教材。打开教材第32页、33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

小组研究作品制作方法, 把蛋壳鸡作品分发各小组,供解剖研究。(蛋壳作品各部件粘接用双面胶固定。)

3、确定创作题材

布置学生确定自己作品的题材。 造型训练。

第1 6课 一张奇特的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应知:了解陶艺,了解浮雕式人像的造型艺术,感受不同造型带给人们的美感。

应会:尝试运用捏、搓、揉,借助工具压按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造型艺术,增强学生对陶艺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陶艺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泥塑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特的浮雕头像。

难点: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三)学习材料。

课前搜集资料,以及陶泥、垫板、辅助材料。

(四)教学活动。

1、游戏

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做表情游戏。

2、交流

(1)脸上的五官包括哪些? (2)当脸上的表情发生变化时,五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你觉得谁的表情最有趣,请他给大家展示一下。

3、欣赏

很多立体的造型艺术中,艺术家们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或传说中的人物)性格、动态,而大胆地将人物的五官形态、动态进行夸张和变形。

4.创作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绘启发造型形式,并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想像力。

5、交流

组织一场有趣的“假面嘉年华会”,为学生的作品展示提供交流评价的平台。

6、延伸

有条件的话,可以请同学们欣赏上好釉色的、烧制好的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陶艺的兴趣。

第1 7课 电脑美术——模板帮我们作画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学习运用电脑软件多种模板组合画面并搭配出自己满意的色彩效果。由于不同的软件所带的模板不同,应根据软件的特点设计教学。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合理运用不同的模板组合画面的重要性。本课的难点是在教学中如何克服电脑软件每次只允许选中一个合适的模板进行着色和添画从而对把握画面的整体性产生的不利影响。

(三)学习材料

带有模板的电脑美术软件。如不具备应用电脑美术创作的条件,也可采用卡纸或废纸盒等,请老师或家长等成年人帮助制作出各种模板,利用色彩拼涂的形式进行创作。

教学活动:

1、构思并勾画作品内容。

向学生布置作业;确定自己的创作内容,用剪影式的方法在电脑中或纸上勾画出草稿。

2、相关技能技巧学习。

浏览并讲解电脑美术软件中各种模板的样式、特色和使用方法。特别应注意介绍对模板造型的灵活运用。

4、感受和认识相关美术作品和知识。

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欣赏并介绍拼贴画、装饰画作品的形象组合特点,启发学生大胆独特的想象。

5、创作作品。 根据学生自己的创意,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

6、教学评价。

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鼓励一些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第1 8课 变垃圾为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了解简单的垃圾处理知识,能根据手中的废弃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能将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与人类生存环境和地球资源相联系。

应会:能用简单的工具将可利用的废弃物进行组装,实现自己的设想;能用绘画的方法创作一台综合的垃圾处理器;能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整理归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能够初步了解垃圾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而树立保护环境和慎用资源的观念,对人类的环保事业有初步的认识和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而树立保护环境和慎用资源的观念,对人类的环保事业有初步的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对垃圾处理的设想更富创新精神;作品力争突出生态环保,使学生关注生活环境;绘画中更注重设计思路的体现。

难点:在制作垃圾处理器时,应注重各部件的连接关系,可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连接。

(三)学习材料。

剪刀、胶水、胶条、彩笔、废旧纸盒等。 (四)教学活动。

1、导人课程。

看一段卡通片《小糊涂神》。

提问:大魔包的家里这么多的垃圾,我们怎么来处理呢?

2、思考本课问题。 有一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使废物变成宝贝。下面做一个游戏——“找宝”。

看一段录像《木材的一生》 (树——筷子——纸——卫生纸)

3、分析并尝试制作。

在这段录像中,最多出现的是垃圾处理器,垃圾由于种类不同,于是就会有不同的处理器来处理。

书中有几件同学制作的垃圾处理器,它们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你也来制作完成一件作品。

4、作业要求:

(1)可以是绘画形式也可以是利用所带材料设计制作一台垃圾处理器。 (2)可以合作也可以自己完成。 (3)参考你们带来家庭垃圾日产量设计。 (4)美观。

一年级美术教案

一年级美术教案

一年级美术教案

美术一年级教案

一年级美术教案

一年级美术教案

一年级美术教案

一年级美术教案

一年级美术教案

一年级美术教案

一年级美术教案
《一年级美术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美术教案计划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