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西方美术史论文记忆的永恒

发布时间:2020-03-02 23:21: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读达利作品“记忆的永恒”

杨艳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01404班24号)

摘 要:达利的早期油画作品“记忆的永恒”中, 柔软的钟表是对时间消解和质疑,聚集的蚂蚁显现为生命力的躁动。通过这些象征性形象来诠释着他的潜意识梦境, 钟表和蚂蚁都不是它的自身, 而被达利赋予了特殊的涵义。本文通过对其作品的解读, 揭示出这些烙有达利独特印记的形象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和美学内涵。

关键词:软表;时间;欲望;幻象

解读达利的超现实主义创作,感受达利内心世界中激烈的斗争,从作者经历、时代背景、画的内涵。风格特点等方面剖析达利对人的意识世界的洞幽察心理分析和表达能力,深入认识理解达利通过精妙的写实语汇和永不枯竭的想象力的结合,创作出一种迥异于现实世界的,完全不同于他人的专属于达利的艺术世界。 1 整体解读

油画“记忆的永恒”创作于1931 年, 典型地体现了达利早期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画面由海市蜃楼般的远景和四块钟表构成的近景组成,整幅作品制造了狂烈的视觉幻象, 并给欣赏者产生了强烈的震惊。远景: 湛蓝、淡黄与亮白色相间的天空衬托褐色、棕色的低矮山脉; 山脉纹理清晰有力,天空宽阔却不高远, 刺目、迷离又带压抑。整个远景似天空映照山脉,又似海洋把山脉生成,仿佛虚无迷幻的海市蜃楼。深褐色的地平线不仅将作品分为近景和远景,而且占三分之二画面的深褐色将作品带入了深褐色营造的滞重和苍凉。然而这片苍凉生成着令人吃惊的景象:灰色的折断了的枯枝生长在褐色的石台上,一块浅灰色的软表软软地从唯一的细枝上耷拉下来,低垂而又哀伤。它似乎要唤醒斜下方白色的软体动物, 第二块浅灰色软表如同马鞍一般斜跨在这白色的软体上。这白色的半遮掩着的隐约可辨的似乎是人体,她躺卧在浓重的阴影中,无力、衰弱和颓败。软体的左侧是支撑着枯枝的石台,一块镶着金属边框的灰色软表一半儿贴着石台,一半儿沿着石台的边缘漫不经心地垂落着。它正对着一块平摆着的红色钟表。红色, 整幅作品唯一的暖色; 钟表, 整幅作品中唯一没有软化保持常态的钟表。但在这红色钟表上爬满了黑色的密密麻麻的群蚁,令人骚动、不安、烦躁,甚至有些抓狂,使人闻到衰败和死亡的气息。在阳光投射的大片黑色的阴影中,这些浅灰色的软表和红色的钟表触目惊心:它们柔软无力、坚实躁动, 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不安。 2 元素分析

2.1 软表

软表(melting watch)是达利创造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中标志性形象之一,是对大众习以为常的钟表的夸张与变形。日常生活中,钟表的质料特性往往表现为金属,它们坚硬、精确、冷漠甚至是残酷地展现着自身最根本的功能———记录时间。在日常经验中,时间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关于不可逆转的永远向着未来开放

的时间意识。在这样的时间意识里,以谈论者自身为立足点的“现在”具有绝对优先性,凭借于现在而不是过去,过去是那已经过去了的不再是现在; 同时现在不是将来,但是现在向将来敞开,将来是那即将要到来的现在。

在“记忆的永恒”中,时间表达为柔软的钟表,曲线柔和宛转,色彩灰暗,呈现出软而无力的情绪。这种“宛转软弱”如流水一般具有流动性,这种“不经意的无力”,如弱水一般孱弱、温润却又不乏韧性,如达利所说: “时间是在空间中流动的,时间的本性是它的实体柔韧化和时空的不可分割性。”日常经验中, 时间是一种线性的依次更替,过去、现在和将来以不可重复、不可逆转的方式连续。“melting”这个特性,准确地传达了时间的这种流逝和消散性。流逝和消散了的是如同流水一般不可逆转的过去了的事件、情绪和关于过去的记忆, 甚至是对于记忆的记忆。然而, 熔化了的钟表还表达了另一个特性: 凝固。达利虽然对钟表以软化、熔化的方式加以形变,但是达利的软表始终保持着钟表的完整性, 封闭性, 而不是肆意流淌;这种密闭性以“垂落于树枝”、“耷拉在石台”和“如马鞍般紧贴”的情态,显示了凝固和沉重的审美感受。软表的这种“凝固”契合了时间的另一个特征: 随着逝去的物理时间, 消失了的是生命, 留下来的、凝结下来的是对情感、生命、生存的体验和认识。时间以“流动”的方式“凝固”过去, “记忆”以“聚集”的方式召唤了不可逆转的过去,从而使时间成为了清凉如水的“时间的河流”。时间的流逝性,在达利的作品中表达为“软表”,对于个体而言, 流淌在其中的是人的经验和智慧的成熟与丰盈;以及肉体的衰败和死亡———死亡, 显现了个体时间的终结。时间的这种终结有何意义呢? 死亡是对“有生命的”、“活着”的否定, 衰败、死亡以这样“反”的经验、“否定”的经验的方式提醒生命、生存的意义。

在“软表”中, 我们能感受和分析到达利对于时间与生命的极端复杂的体验: 一方面,时间的确如日常经验中感受到的那样残酷,它不停的流逝、不可逆转、不可重复,另一方面,它的流逝如同弱水一样,在漫不经心中逝去,它温婉地流动着让人感受不到它尖锐的残酷;在人们突然发现身体的腐朽和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 时间却又能温柔地通过记忆的聚集,召唤过去了的事件、情绪和人们的认识与智慧。对于达利而言, 时间不是硬质的, 尽管钟表的外壳铸着坚硬的金属; 时间是温情的,因此表征着时间的钟表也是“柔软”的。在“软表”的温柔、哀伤、无力、无助和不经意的特性中, 达利表达了时光无情的感叹, 对生命有的无奈, 对美妙过去的追思与怀念,但也有面对过去、现在和必将到来的死亡的从容。也正是在时间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同时到时中,记忆才能真正地持续,成为永恒———“将来”必将到来的死亡提请我们“当下”生存的意义,“当下”的躁动与不安, 召唤我们回忆“过去”———时间, 通过个体的“记忆”完成了“过去”、“当下”和“将来”的连续与永恒。

2.2 红色钟表上的蚂蚁

打破“软表与时间”中死样寂静的是爬在没有变形处理的红色钟表上的群蚁。与衰弱、哀伤的软表相比,这块红色的钟表是坚硬、甚至是热情的。在“记忆的永恒”中,蚂蚁以群体聚集的方式覆盖了大半个钟表面,它们没有目的、没有秩序、不知疲惫忙乱着,消耗着时间、消耗着生命,它们扰乱了人们对时钟显现出来的时间的判断。在物理时间的丧失中, 红色钟面上黑色的忙乱蚁群刺激了人们的烦躁、不安和惶恐。

2.3 白色的怪物

白色的软体怪物在“记忆的永恒”中是最让人疑惑和猜测的地方,它看起来像一张有鼻子、眼睛和嘴的人脸,被认为是达利的自画像。但是不需要把它如此具象化,需要关注的是这个白色软体的细节。睫毛一样的东西紧闭着,仿佛深陷沉沉的睡梦不愿苏醒;“睫毛”上方几条纹路如同老人额头上深刻的皱纹;这两个细节显示出宁静的颓败。然而,它细长的身躯匍匐在暗黑的大地上,起伏的曲线似乎在攀爬与挣扎。这粉色的身躯与沉睡的头颅展示出截然不同的力量,仿佛要爆发出暗藏的肉感与欲望。令人焦躁的蚁群和蠢动着欲望的身躯,打破了软表制造的哀伤情绪,挑起了欣赏者的骚动和浮躁。在这白色的软体动物中, 睫毛和皱纹暗示着生命力的衰败、欲望的衰退;而蠢动着的躯体却做着困兽犹斗般的抗争,企图挽回颓败、得到新生。然而这种抗争本身就是人对欲望的一种焦虑和克服:死亡在人们前面,人们无法追及但它并不遥远;肉体在人们自身之内,它太紧迫,人们无法拒绝。人们不仅感觉到时间的压力,而且感到感觉自身,尤其是身体的压力。身体的焦虑与解放, 其本性是人的生存的特殊情态, 然而当人们试图以身体、性的满足来克服自身的焦虑时,却隐藏着一种危险:在身体的快乐中忘掉生死,性脱离并掩盖了生死,显现为一种虚幻的自由。

3 其它“符号”及意义

除了上述提到的软表、蚂蚁,还有面包、拐杖、抽屉等。通常用这些符号来诠释他的梦境。在达利的作品中,每一种东西都不是它的本体,都被达利赋予了特殊的涵义。面包是达利喜欢描绘的对象,借助它,达利可以尽情表达他对情欲的幻想。对于抽屉,达利也做了如下的解释:“有抽屉的人体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有关。弗洛伊德认为,抽屉代表女人潜藏的情欲。在达利的作品中,抽屉基本上是在女人体上出现,表现了达利对情欲的幻想。”达利赋予了拐杖以象征意义与前面的两种形象是不一样的。达利认为,拐杖给他的感觉是一种自信心的缺乏, 然而又要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往日的傲慢,因此达利曾说,拐杖在他的眼中是“死亡的象征”。

4 结语

“记忆的永恒”揭示了这种衰败的现实与虚幻的自由间的冲突。达利的一生几乎经历了20 世纪资本主义最波澜起伏的时代:资本主义财富的积累并没有减轻人们生存的压力,相反激化了各阶级、阶层间的矛盾;世界大战导致了人们对生命的困惑、对生存的反思,这种困惑和反思在另一个极端上表现为技术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的泛滥。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同时导致了人们日益被自己创造的技术奴役,技术主义盛行。社会财富的增加使人的欲望和生存得已满足, 但同时人的欲望也变的没有规定和没有边界,一切事物和人都可成为欲望的对象。这个世界理性不再被称为绝对正确,绝对性的价值受到人们的质疑, 然而关于人的存在的智慧却还没有到来。对达利个人而言,不愉快的童年记忆、对超现实的梦境和潜意识的迷恋、对金钱的崇拜、对性的焦虑以及对无情时间的憎恨、对生命的渴望⋯⋯构成了他的全部生命存在经验。这种经验如此丰富而又矛盾,古典主义的学院训练,帮助达利创造了细腻具体、生动逼真的幻想世界。这种真实毫不留情地将欣赏者置入了达利幻想出来的艺术世界,暂时中断了人们与日常生活世界的联系,在巨大的震惊与迷惑中,反叛现实的被假想的本性。在“软表与时间”中,整幅作品充满着矛盾与冲突: 广袤的大地与细狭的天空,焦虑的蚂蚁与安详的山岩,枯萎的树丫与挣扎的怪物,软化的钟面与规整的时间,闭合的睫毛

与彰显的皱纹⋯⋯达利用精湛的技艺、奇诡的想象和超常的组合,将矛盾在幻想与思考中陈列。然而达利囿于自身的局限,他的作品似乎无力以所谓的智慧指引人们的生存该往何处去的问题。达利的作品更多地是在幻想的世界中显现人们不觉察的生存状态,他似乎要撕裂日常的平庸,揭示生命中真实的残酷、不安和焦虑。因此,达利的作品在风格上呈现出摄人心魄的震惊而不是温和的启示。这种震惊, 正是衰败的现实与幻想的自由的冲突带来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西班牙]达利.达利自传[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2] [美] 罗伯特·休斯.达利[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4.

[3]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上海:三联书店,2000.

[4] 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 Robin Le Poidevin.The Experience and Perception of Time[EB] .The Stanford Onlin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000.

西方美术史

西方美术史期中论文 掷铁饼者

西方美术史复习材料

西方现代美术史小结

学习西方美术史有感

西方美术史复习整理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

西方美术史论文记忆的永恒
《西方美术史论文记忆的永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