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阅读课题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0:05: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

个人结题报告

六枝特区岩脚镇羊场小学

江爽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课题负责人罗钦的安排下,我负责我校小学语文中段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从问卷调查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缺乏阅读兴趣,不爱看书,阅读很少。他们看书是在老师和父母的监督下,完成的。如果离开老师和父母的监管,他们一般都不会主动拿起书本读。即使捧起书,总是表现得心不在焉。这种消沉的态度上呈现出阅读能力低下、阅读质量不高的现象。因而,我认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势在必行。缺乏阅读兴趣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大障碍。

其次,在选择书籍方面,阅读内容单一。有些学生家长因为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内容过于单一,只给孩子买《作文大全》、《创优100分》、《英材教程》等书,阅读带着明显功利色彩,缺少真正的心灵自由,难以见到学生洋溢个性的思想火花;或是顺从孩子的意见听之任之,选择一些要求不切实际的书籍,比如动漫、卡通之类或者鬼怪、邪魔之类的书籍。这样就造成阅读面狭窄,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别说习惯的养成了。

再次,受考试分数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只要期末考试分数考得高就行,其他方面就可以不用去管。所以,家长不是给孩子买什么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等书籍,而是给孩子购买语文练习册、语文冲刺考试100分等。这样为了考试分数给孩子施压,整天进行题海战术,占据了孩子阅读的空间。

结合以上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开展课题研究,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开展课题研究,能够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开展课题研究,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能扩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能转变家长的狭隘观念。

(3)、当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更新,需要学生自主阅读才能获取。

二、课题界定。

阅读,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由感觉、知觉、想象、记忆等组成。本课题重在从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调查和提升策略两方面入手。只有从现状调查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即提升策略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我们申报的子课题,我们研究的内容是:其一是对我们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作调查,结合调查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题,再对存在的问题作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其二是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的对象

我校中年级段学生,即三至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调查阶段(2012年1月至6月):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了解他们对语文的阅读现状,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寻找方向。

2、实施阶段(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根据调查发现的问题,采用对应的策略与方法,开展诗歌金典朗诵、小小读书会、群文阅读、师生共读一本书等书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3、总结阶段(2014年7月至2010年11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归纳实验情况,总结经验。

本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一)、学生阅读现状调查的分析研究

在进行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时,我们研究的方法主要是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首先是向各位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阅读情况。从调查表中我就发现,学生阅读的书籍十分少,知识视野狭窄。调查表中要求学生写出自己读过的书籍有哪些?我一看,写得出来的同学甚少。阅读量真是少啊。接着我又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调查。在读的方面,对中段学生来说,应该是能把教材内容读通顺,可是,从阅读调查情况看出,多数学生没有一定的阅读方法,表现出的情况有:句子读不通顺,读得断断续续;读不出情感意味,甚至有出息唱读的现象;口头表达能力较差。

根据阅读调查现状,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1)、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如:《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三毛流浪记》、《爱的教育》等。在阅读时对学生作出一些的阅读方法指导:如浏览法、略读法、精读法、对比法等进行阅读。为提升阅读能力,我要求学生读后要写读书笔记,摘抄好词佳句,写心得体会。 (2)、在班上建设图书角。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的书籍捐献出来放在图书柜里,在班上选举一位图书管理员,由其负责图书的借还。为扩展阅读面,我又与其他班老师协商,把我班的图书和他们班交换阅读,经常都有新书读,他们阅读兴趣较浓,一方面增长了知识,另一方面了实现资源共享,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3)、阅读检测法。为检测学生阅读质量,我向中段年级的学生统一检测。即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理解题。然后批阅,从各种题型得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分析错因,为下一步研究找准方向。

(二)、交给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去实践。

阅读常见的方法主要有:精读法、浏览法、速读法、选读法、批注阅读法。

1、精读法:即对重点内容精细地阅读。老师要指导学生全身心阅读,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

2、浏览法: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内容较多的书籍。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3、速读法:即以较少的时间阅读获取较多的知识。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读得快、理解快。

4、选读法:指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选择阅读篇章或部分来读,迅速扑捉所需的信息。

5、批注阅读法:指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作批注的方法。阅读时,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写上读书所获。

(三)、阅读应立足于课堂教学,抓住关键词句阅读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作为老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作好指导。语文阅读方法,不仅只是引导学生朗读,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浏览、略读、默读、精读、诵读、探索性阅读等多种读书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读书方法,学生才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按照自己所掌握的读书方法进行阅读,才会真正领悟文章的情感和内涵。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培养他们从细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某个细节,某个动作,某种心理或者某个贴切传神的用词,理解文章的某种思想或某种情感。比如在教学小学西施版三年级下册第28课《花是种给别人看的》一文中句子:“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首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再结合重点词“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含义,引导学生说说从这个句子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阅读方法,而且还深入透析了这个句子的含义。

(四)、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能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个性化阅读是指对所阅读的文本涉及到的人生、自然现象等有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能形成富有创意的思想认识的阅读。感悟即悟性,它是指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老师要紧扣教材提供的文本,通过语言文字、插图、音乐及视频给学生创设出情境,让学生多读多悟,如品荼一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课堂上老师为学生营造个性化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独到的意见,让创意精神在他们的个性化的阅读与思考中闪耀。

(五)、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阅读指导,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起着推动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言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该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因此,提高阅读能力还得结合生活实际,去感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事物。如“动物”的词义,字典解释是:生物中的一类,它们有神经,有感觉、能运动。而对于一个生物学家和一个小学生,他们对动物的感觉就会不尽相同。对于小学生,一见到“动物”这个词,他们就能够迅速地与猫、狗、大象、狮子等活生生的实物联系起来,这在无形的阅读中让学生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从字典上来理解,就不可能迅速、敏锐、真切地感受到现实中的实物。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要提高阅读能力,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多观察、体验、积累生活经验。这样,阅读能见文生义,见义生情。

(六)、调动阅读兴趣,在联想和想象中提升阅读能力。 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可以使人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许多鲜活的形象,生动的景物、深刻的道理仿佛闪电般展现在眼前,这有便于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小小的船》这篇课文时,我们出示课件(动画)。让学生观察:丁丁划着小船,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下遨游,许多星星在他身边闪烁。此时学生被带神奇无比的天空中。我们借此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如果到宇宙中旅行,将会看到些什么,是不是“只看到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学生打开思维的门窗,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看到的“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思维,有效地进行了阅读训练。

(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朗诵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 、“课本剧比赛” 、“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汇报会”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 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展示了读书的成果,获取了新的阅读信息。

(八)、家长有力的协助支持,有益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老师与家长的有力配合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师与家长双方确保学生做到:其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其二是定时,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三是要定量,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阅读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让他们知道,读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过去、现在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六、课题研究的效果

经过这三年的课题研究,转变了老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了老师阅读教学素养,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不断的实践,学生掌握了多种有效的阅读方法。根据书籍的类型和自己的阅读需求,学生会灵活采取相应的阅读方法。

2、学生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在有余的时间里,不用老师的提醒,我们学生能主动去借书,能主动去看书。我们班上有图书柜,各层教学楼设有综合图书柜。我现在发现,我们学生会在各班图书柜和各教学楼综合图书柜自己登记借阅图书,且没有盗窃图书的行为发生,读书习惯非常好。

3、学生提升了阅读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前读书卡是什么玩意儿学生都不知道,现在,我们学生会把自己阅读获得的知识写在读书卡里面。他们的读书卡设计美观,内容丰富。

4、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阅读书籍,他们会用心去阅读,会把书中精华的知识记在“采蜜集”里。如好语好句,名人名言,阅读心得等。

5、阅读量增大,阅力就越丰富,阅读品味遂渐提高。现在大部分学生不仅仅是能读通顺课文,而且会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读出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6、阅读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前学生怕写作文、怕说话。现在经过大量的阅读书籍和情感交流,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在写作文时有材料可写,在说话时有话可说。写作能力和说话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2014年“五好小公民征文”活动中,我指导实验班级学生刘梦芬写的“我的家乡梦”获得了三等奖。

7、知识在实践中产生,把其转换成一种应用动力,有益提升教师的素养。我结合本课题研究的思考及生活实际,撰写了一篇>于2013年1月发表中国教育学研杂志荣获了一等奖。

七、课题研究的思考

在本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效,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有了提升,但对个别学困生关心力度不够。有待于加强个案研究,建立个案追踪档案。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此次课题研究虽然结束了,但并不表示我们就停止了研究。

文言文阅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阅读课题结题报告
《阅读课题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