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王树山“三问三行”之三问

发布时间:2020-03-03 07:53: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争作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

王树山

前言“三问三行”,是许昌市开展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所有“自选动作”的主题和主线。“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并称“三问”,“行大道、行公道、行正道”并称“三行”。

在为许昌市党员干部上党课时,许昌市委书记王树山深刻阐述了“三问三行”的深刻内涵:只有“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争做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才能“行大道、行公道、行正道,成为组织放心、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这两次主题党课,讲“三问”偏重于“知”,强调自省,旨在从理论上辨析为何要强化公仆意识、宗旨意识、群众观点和理想信念;论“三行”偏重于“行”,强调自励,重在从实践中回答如何“行大道,把人民放在心上;行公道,把责任扛在肩上;行正道,把法纪悬在头上。”两次党课前后呼应、一脉相承,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上下篇、姊妹篇,镌刻着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鲜明烙印。党课鞭辟入里、语重心长,谈问题发人深省,析根源令人深思,定对策催人奋进,为许昌市在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中突出问题导向,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确保教育实践活动高标准开局、高标准开展、

1 高标准推进定下了总基调,发出了动员令。

今日刊发的《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争做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摘编自王树山同志近日为全市党员干部上主题党课时的讲稿。另一篇主题党课《行大道、行公道、行正道,做组织放心、人民满意的好干部》的讲稿摘要,也将于近日刊出,以飨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这一重要论述,抓住了“四风”问题的根源,切中了教育实践活动的要害,是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必须深入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在世情党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如果对这三个问题不时时自省,不从本质上深刻理解,就会忘本,就会困惑,就会走错路而不自觉、临险地而不自知。只有真正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真正做到强化公仆意识,政治本色不能变;强化为民情怀,宗旨意识不能忘;强化群众观点,理想信念不能丢,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弄清“我是谁”牢记安身立命之本

弄清“我是谁”,对于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至关重要。

2 弄清“我是谁”,认清自己、定位自己,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进一步弄明白为了谁、依靠谁的前提与基础,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我们党把党群关系比之为鱼水、喻之为血肉,都是在强调群众的主人地位和党员干部的公仆身份,在告诫我们要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力量之源,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在人民群众面前,每一名共产党员、每一名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权力多大,都没有资格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往往不自觉地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成“主人”,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个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其本质是信仰迷茫、信念迷乱、精神迷失、为人做事迷狂。弄清“我是谁”,就要始终牢记党员身份,自觉担起公仆职责,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真正成为群众可以信赖的“贴心人”。

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增强自信,坚定不移地走我们党所选择和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加强学习,把信仰作为一种传承、一种坚守,化作一种自觉行动,努力为实现党和国家宏伟奋斗目标贡献力量;必须

3 端正“三观”。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之路,根本原因在于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在于世界观的偏差、人生观的迷失、价值观的错位。必须恪守党章,按照党章的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净化、自我提升。加强政治修养,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做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要恪守组织原则,始终牢记“四个服从”,做到始终严格遵循不突破;坚持组织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组织生活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等制度,做到始终执行落实不放纵;要严守组织纪律,真正把党的纪律作为自己言行的标尺,做到始终心存敬畏不逾越;认真履职尽责,全心全意践行党的宗旨,真抓实做落实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做到始终一心为党不懈怠。

要牢记责任担当。干部就要干事,领导就是责任。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强化“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保稳定,切实担负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任。要知责敬业,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勤恳尽责,争创一流。要敢于担当,真负职位之责,敢尽为民之责,善担干事之责,努力在推动发展中提升思想境界、展现人生价值。要求真务实,了解和掌握事物的真实情况,科学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规律,实事求是、踏踏实实、重在落实,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要自觉廉政勤政。廉洁奉公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为政底线。要提升境界,淡泊名利,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公仆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职一责,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受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要知足常乐,警钟长鸣,牢牢守住思想道德“底线”、党性原则“防线”和法规纪律“红线”,始终做到以自重铸品德、以自醒管小节、以自警慎言行,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要严于自律,清白为官,在用权上自律,集体决策不专断;在经济上自律,克勤克俭不贪占;在人情关系上自律,按章办事不循私;在生活上自律,作风检点不越轨,做一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人,清清白白“小写”的官。

弄清“为了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了谁”,是反映党的执政宗旨的价值观问题。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奋斗的目标方向。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践行党的宗旨,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些干部把“为人民服务”挂在嘴上,但在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作风上、廉洁上却迷失了方向,台上讲“为了人民群众”,私下做的是“为了官帽”、“为了政绩”、“为了私欲”,根源在于宗旨意识退化、群众立场不稳、奋斗目标偏离、为民情怀淡薄。弄清楚“为了谁”,就要始终把人

5 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永存敬民之心。没有群众就没有党。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就失去了立党之本;背离了人民群众,我们就丧失了执政之基;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付出,我们就失去了力量之源。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要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一方面,要感恩群众,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切身感受和实际需要,把感恩之心转化为为民、利民、惠民的实际行动。另一方面,要敬畏群众,经常用群众这面镜子照照自己,匡正自己的人生追求,校验自己的责任态度,衡量自己的职业精神,坚守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要常怀亲民之情。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要站稳群众立场、强化宗旨意识,视群众为“家人”,视群众难题为“家事”,视群众期待为“家计”,在感情上与群众相融,在思想上与群众共鸣,在行动上与群众合拍,做到站起来当伞,为百姓遮风挡雨;俯下身做牛,为人民鞠躬尽瘁。要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诉求,把正确处理人民诉求的过程,变成疏导群众愤懑情绪的过程,变成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维护群众利益的过程,

6 真正使干群之间情绪无对立、办事无猜忌、沟通无障碍,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要善为得民之举。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前进方向,发动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道理让群众顺气;要依法办事,以诚取信,讲法治让群众服气;要换位思考,以情感化,讲感情让群众消气,切实保护好、凝聚好、发挥好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要多做惠民之事。“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各级党员干部要竭尽全力,扎实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真正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在服务群众上,要努力做到为群众不怕得罪人,为群众不怕任务重,为群众不怕事情烦,为群众不怕自己亏,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当中,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弄清“依靠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在古希腊神话里,安泰是大地母亲的儿子。只要身体不离开大地,他就力大无穷,所向无敌。如果共产党人像安泰,人民群众就是大地。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党才会永葆生机和活力,才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弄清楚了“依靠谁”,才能找到力量的源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7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我们必须在思想上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汇聚众志成城、群策群力推动发展的无穷力量。

要虚心向群众学习。生活最深刻,群众有智慧。只要潜心向群众学习,就能找到打开工作思路的钥匙;只要充分发动群众,就能获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动力;只要遵循民情民愿,就能找到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方向。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拓宽民意渠道,在倾听中衡量为政的得失、体察责任和义务、感悟方向和动力;要科学民主决策,大胆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决策形成的过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达到科学决策利民;要坚持群众满意,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使我们的工作始终体现群众意愿,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就是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啃硬骨头,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最需要的是“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最需要的是百折不挠的实践勇气。要紧紧依靠群众,让改革和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评价

8 成为改革得失成败的重要标准,以此最大限度地凝聚改革共识。要鼓励先行先试,不“枪打出头鸟”,不搞求全责备,对有益探索及时总结、积极推广,对失误和不足加以引导、不断改进,才能让宽容失败成为一种社会共识,让创新思想得到充分涌流,让首创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

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要从单位的文山会海中走出来,从走马观花的车上走下来,从干部联系干部转为干部联系群众,从眼光向上转为眼光向下,带着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去基层调研,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正做到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

要和群众同甘共苦。党和群众同甘共苦,群众才会和党同心同德。要能够“跟着群众跳火坑”,无论身处何地,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无论环境顺逆,都能始终如一,做到平时工作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始终与群众风雨同舟、唇齿相依、荣辱与共,为党旗增辉添彩、为人民建功立业。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时期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政党执政重要命题的回答;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是新时期每一个

9 党员干部必须回答好的重大课题,也是加快“五型许昌”建设必须做好的一份答卷。全市党员干部要把握正确定位,校准前进方向,找到力量源泉,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真正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加快建设“五型许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正能量、作出新贡献。 10

三问三行心得体会

禹州市粮食局三问三行专题心得体会

三问

浅谈干部“问责”之“三问三思三行”

回答好“三问”,树立好“三观”

三问发言稿

三问文章

三问三答

三问三送

扪心三问

王树山“三问三行”之三问
《王树山“三问三行”之三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