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书笔记1

发布时间:2020-03-03 10:37: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用兵如孙子,策略三十六”、“能而示之不能,用而求之不能”、“因势利导”、“贿之以财宝,迷之以女色,威之以死战,晓之以利害”、“尝粪判病”、“罪己诏”、“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利而诱之”、“亲而离之”、“卑而骄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败军之将,何以言勇;亡国之夫,不可图存”、“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守则不足以,攻则有余”、“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避实而击虚”、“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避其锐气,击其堕归”、“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围三缺一,虚留生路”、“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诸葛亮善“虚张声势,布疑惑敌”读书感悟:用了大概一个礼拜,今天把这本书读完了。《孙子兵法》这本书,我仰慕已久,但以前总是因为自己的懒惰而不了了之,所以一直没看成。这一次,我下定决心了,冲着它千百年不变的地位,我揭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我上网一搜索,挑了很久,拿孙子做文章的书真是多如牛毛,我思前想后,最后挑了这本《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究其原因,是因为这本书不仅有孙子兵法,还有三十六计,正合我意,来者不拒。 作者一开篇就旁征博引,搬出许多名人对《孙子兵法》的高度评价,

我印象最深的是拿破仑和松下幸之助,一个是沙场战神,一个是商界枭雄。拿破仑说:“如果二十年前见到此书,历史将会是另外一个结局。”松下说:“中国古代先哲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孙子兵法》乃是我成功学之法宝,更是本公司全体人员必读必研之书。”当然,或许那些只是噱头。本书上半部分主要谈《孙子兵法》,共十三篇,从理论到实战,分别是: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虽仅洋洋洒洒五千余字,却道出了军事的无穷奥妙。不过,说实在,我个人能力有限,大部分我都理解不了,我只摘录了一些作者的精彩点评。都说商场如战场,无数著名企业家从《孙子兵法》中看到了经商的奥秘,领悟其真谛,开创了宏图霸业。我想,《孙子兵法》难就难在你到底怎么理解,同样是那样翻译,但每个人却领悟到不同的东西,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利波特。我是不会发出松下那样的感叹,因为我确实看不出什么很特别的精髓,或许是我太嫩,乳臭未干,也只有像松下那样的“经营之神”,才能领悟到孙子之精髓,继而才会发出那样的赞叹。反正目前,我还不会。 再说三十六计。本书下半部分主要介绍三十六计。相比《孙子兵法》,我更了解三十六计,因为时不时有所耳闻。三十六计包括: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偷梁换柱、

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很搞笑的是,三十六计里面很多计谋,跟我原先理解大不一样,我读了作者的解说,不禁大为赞叹,绝!妙!三十六计大多来自《周易》,此书高深莫测,一般人看不懂,却智慧无穷,包罗万象。其实,我们不应该只从字面上去理解三十六计,因为那样就太局限了,根本不可能悟到其精髓,更别说用了。我觉得三十六计真是个好东西,当你真正领悟后,你绝对会拍案叫绝。其实生活中,大家都在时不时用着三十六计,比如说“借刀杀人”,比如说“笑里藏刀”等等。那到底怎么把三十六计用到为人处世方面呢?我认为应该如此:任何一件事,表面上看起来往往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似乎无从下手。但你只要静下心来,仔细琢磨思考,你就会发觉,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然后你就开始对它解剖,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末了你就会发现,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接着你就开始运用三十六计,然后将关键点个个击破,这样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前几天,我刚刚用了其中一计,向朋友要回了饭钱,又不伤面子,所以我确实深感三十六计之奥妙。当然,要想到达运用自如炉火纯青的境界,那绝对需要很长的时间,至少要先熟稔三十六计,了然于胸,然后慢慢地到生活中去领悟实践。总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谈作者硬伤。本书好像有两个作者,司马哲和岳师伦。很搞笑的是,我阅读器里面的属性竟然是写司马迁,这让我大为惊讶,司马迁也写这种书?后来我上网查了一下,发现他不是司马迁,是司马哲。这本书最大的硬伤在于,作者似乎一直都在谈论古代的案例,而且大

部分都是战争,我觉得这很不应该,依我之见,他应该加一些近现代元素,应该包括为人、处世、经营。这样读者才不会感到乏味,否则都是古代人的战争,很没意思。但是,后来我细细想后,觉得这也不能怪作者,因为如果真要面面俱到,别说319页,就是3190页也说不完,所以我觉得,读者应该原谅。我对书的见解,有一点和别人不一样。在我看来,每一本书,不管它多么经典,都存在着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俗称“鸡肋”。这一点,我之前谈过了,这里不再累述。我现在想说的是,那些“鸡肋”,往往没什么营养,不仅没有营养,而且往往它们都是又臭又长,读起来很浪费时间。所以,现在我读书有个原则,只要发现是“鸡肋”,我一般就只看其标题,然后快速浏览其内容,或者干脆直接跳过去,不看了。因为,我不想在它上面浪费一分一秒,真有那么多时间,还不如多吸收点精华。

整个《孙子兵法》都是教人们如何在战争中取胜、为国争利。〈虚实篇第六〉,主旨是“避实击虚论”。强调合兵分敌,避实击虚,因敌制胜。“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也。能以众击寡,则吾之所战者约也。”“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成势、无恒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军争篇第七〉,主旨是“争取先机”。军争争什么?争先、争机、争地(抢占有利地形)、争势,一句话:争取主动。〈势篇〉讲

“形”如强弩,“势如弓广弩,节如发机”。这个“节”,就是先机!而时间对敌我双方是平等的,如何争先呢?这就离不开一个“诈”字:“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此即“军争六如”)争先机还必须结合“形”(实力)和“势”(出奇)综合考虑,故孙子又说:“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孙子兵法》的战略核心是“争取先机,争取主动权”,这就是《孙子兵法〃军争篇》的主旨;而战术核心则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是《虚实篇》的主旨。而毛泽东则将这一战术核心原则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甚至有人研究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读书笔记1

读书笔记1

读书笔记1

读书笔记1

读书笔记1

读书笔记1

读书笔记1

读书笔记1

读书笔记1

读书笔记1

读书笔记1
《读书笔记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