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一年级美术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6:35: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画自己

一、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观察与交流,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在观察和回忆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点,用比较自由的方法进行表现活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启发学生观察和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进行表现,教学时要注意观察方法的引导,加强学习的交互性。

三、教学准备:

教师:图片、大画纸、油画棒 学生:小镜子、彩色笔或油画棒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纪律、检查用具

(二)导

1、“猜猜我是谁”请几位学生用硬纸板遮挡头部,由老师引导进入教室。请大家猜猜他们是谁,凭什么来判断?

2、请表演的同学往下移纸板,露出头发,请学生仔细比较他们头发的特点。

3、继续露出眉、眼、耳,请学生再仔细观察比较其各自的特点。

4、露出鼻、嘴至整张脸,请学生比较每个人鼻、嘴的特点。

5、比较脸型。

6、请学生谈谈:刚才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的特征最明显?为什么?

7、请学生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

8、说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特征。

9、请几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讲台前讲讲自己的特征。

(三)新授: 讲解演示作画方法:

请学生说说老师的脸部特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演示画自己。 边画边讲步骤:

1、根据脸形勾画轮廓;

2、添画头发及五官;

3、上色。

师:谁想做老师的好朋友?那么请把自己画出来后剪下画像贴到老师的画像旁边,我们一起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吗?(揭示课题:画自己)。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小结:展评优秀作业 作业展评:

欣赏与评价:在大合影中,你找到谁?谁的脸部特征最明显? 欣赏大师们的“自画像”。

艺术大师在画自己时,特别注意表现脸部的神情,从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五)课后延伸。

展示用各种方法与材料制作的头像作品,请学生回家以后也来试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制作自画像。 教学反思:

2、长呀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展开回忆与想象,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自由地表现出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生长的情景。

2、通过观察、体验和交流,感受植物生命的美丽与独特,进行想象与构思,追求表现的新颖与生动。

二、教学重点:

教学的重点在于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植物生长的生动情景,并展开联想活动,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三、教学难点:

表现的自由性与流畅性,通过欣赏、鼓励等方法解决。

四、教学准备:

教师:图片、大画纸、油画棒 学生:彩色笔或油画棒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纪律、检查用具

(二)导入:

教师带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做种子发芽、长大的律动:睡觉→萌芽→一片新叶→两片新叶→慢慢长大→开花→结果……

讨论:

1、关于植物的叶:针形叶、掌形叶、卵形叶……

2、关于植物的茎: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

3、关于植物的果实:挂在枝上的、长在泥土下的…… 想象:

(出示一些种子)给你一粒种子,你想把它种在什么地方?你猜它会长出什么?(出示课题:长呀长)在它生长的过程中,你会做些什么?它在成长过程中会碰到谁?它会长成什么样子?你希望它长成什么样子?它会开花吗?会开什么样的花?会结果吗?会结怎么样的果?

欣赏:

欣赏课本上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别人想象的内容和表现的方法。 表现:

以“我种的植物”的游戏,引导学生进行表现。 A表现出植物生长的过程或某一阶段的样子。 B表现出植物世界中其他相关的事物。 C表现出植物与人的关系。 D表现出想象中神奇的植物。 评价:

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勤劳的种植者”的奖状,让他们送自己认为“种植物”比较出色的同学。

延伸:

找一些种子带回家,种起来,看看会长成什么样子。 教学反思:

3.太阳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和熟悉工具和材料,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浮雕造型创作。

2、通过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设计和表现,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太阳的脸和光芒。

三、教学难点:

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造型及富于个性的色彩变化。

四、教学准备:

教师:图片、彩泥 学生:彩色笔和彩泥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安定情绪,检查用具。

2、导入:出示《后羿射日》的故事,让学生欣赏及讲述。

3、想象:请学生在画好的圆形上用线描的方法表现不同的太阳。

4、欣赏:欣赏课本上的彩泥作品,讨论、探究浮雕太阳的制作方法。

5、表现:用彩泥创作一件浮雕太阳的形象,注意五官和光芒的不同制作方法,注意色彩的对比。

6、展示: 说说自己和别人的太阳。

7、延伸:展示自然界中的太阳、神话中的太阳形象、以及生活中的太阳图案。 教学反思:

4.漂亮的瓶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及其美化方法,掌握对称折剪的方法。

2、通过本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瓶子特点及其艺术魅力的感受,以及瓶子的对称造型剪法。

三、教学难点:

剪对称瓶子时,如何使瓶子的大小和外形美观。

四、教学准备:

教师:瓶子、剪刀、纸张 学生:剪刀、纸张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安定情绪,检查用具。

2、导入:让学生欣赏及讲述瓶子的外形和装饰的花纹特点。

3、表现:

(1)请学生在画纸(请几位学生上黑板)上用线描的方法画出瓶子的外形。 (2)提出要注意瓶子的结构,注意瓶子的口、颈、肚、底、耳等各部分的形状和大小比例。

(3)还可以画出几种不同外形的瓶子吗?(注意要对称及不要太复杂。)

4、新授:

(1)教师示范,拿一张画纸,用对折的办法,剪出一个瓶子来。 (2)看课本范画,讨论瓶子的外形和花纹装饰的方法。

5、游戏:

今天我们班里准备举办一个“瓶子艺术展览”,请大家都来当一名瓶子设计师,设计制作一个漂亮的特别的瓶子,看看谁的瓶子最受欢迎。

6、表现:

剪一个瓶子,然后画上装饰花纹。

7、展示与评价: 教学反思:

5.洗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抓住洗澡时的动态、场景等特点,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有相同特点的场景。

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丰富的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

抓住洗澡的特点大胆想象。

三、教学难点:

用各种方法,突出洗澡的趣味性。

四、教学准备:

画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观察老师的动作,谁知道老师在做什么?

2、交流:

(1)请几位同学做几个跟老师的动作不一样的洗澡动作。 (2)分析洗澡时的手、身的不同动态。 (3)说说洗澡时的趣事。

3、欣赏:

(1)欣赏洗澡的图片。 (2)还有什么事物也喜欢洗澡。 (3)欣赏表现其他事物洗澡的作品。

4、学生作画: (1)提出作业要求。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大胆创作。

5、小结: 作品评讲,小结。 教学反思:

6.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感知和对信息的捕捉,实践探究性的学习过程。

2、会用有特征的形,构成不同用途、不同特点运动状态的船,表达个性。

二、教学重点:

在感知中用有特征的形构成某种船。

三、教学难点:

在探究过程中立意和构思,生动地画出船的状态。

四、教学准备:

学生:画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搜索有关船的图片、模型、文字资料等。

2、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展示所收集的资料。 (2)各小组向全班展示

一、两件特别的资料。

3、欣赏:

(1)欣赏船的图片。

(2)学生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

(3)教师归纳,突出船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特征。

4、设计创作:

(1)表现船身:用有特征的形,来概括自己感兴趣的船身。 (2)局部表现:体现船的种类。

(3)装饰船:用线和色增添细节,体现船的功能。

5、学生作画: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大胆创作。

6、小结: 作品评讲,小结。 教学反思:

7.手形的联想

一、教学目标:

1、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进而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联想,探究装饰与组合的美感。

2、培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3、从不同的角度对手形进行联想,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进行装饰和组合。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观察感知不同姿态、角度的手形,探索以手形与身边熟悉事物的联系进行联想,研究手形的装饰与组合。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大画纸、油画棒 学生:彩色笔或油画棒

四、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

(1)教师伸出手问,这是什么? (2)把手放投影下问,这又是什么?

2、观察联想:

(1)教师在投影下用手做一个形象,问这个象什么? (2)请几位学生上来做几个跟老师不一样的手形。

(3)小组讨论:这些手形和生活中的哪些形象相同?如果他们一起玩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

3、欣赏感受:

(1)欣赏手形装饰: 手形变成了什么?用了什么方法?

(2)欣赏手形绘画: 这里有手吗?谁能将手变成什么?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

4、表现: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手形表演和联想,并画成一幅画。 (2)用自己的手画成自己认为像的形象。 (3)对手进行想象,画到画纸上。

(4)将这些形象在一起的时候可能发生的事情画下来。

5、展示:

自评、互评,表演展示。 教学反思:

8.狮子大王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如何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以及突出表现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如何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狮子的特点,进行大胆的表现。

三、教学难点:

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

四、教学准备: 教师:卡纸、油画棒

学生:卡纸、彩色纸、彩色笔或油画棒等

五、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

(1)出示狮子图片,问这是什么动物?

(2)问狮子王的形象与图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观察联想:

(1)小组讨论:跟狮子一家的其他狮子比较,狮子大王有什么特点? (2)观察其他图片,讨论:狮子大王跟其他动物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概括小结:狮子大王有以下特点:鬃毛、吊眼、大嘴、尖牙……

3、欣赏感受: 欣赏艺术品中的狮子:

(1)艺术作品中是如何突出表现狮子的特点的? (2)用什么材料创作?

(3)形象、材料处理、色彩搭配怎么样?

4、表现: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个狮子大王的形象。 (2)我准备用什么材料创作狮子大王形象。 (3)色彩搭配如何? (4)制作步骤如何?

5、展示:

自评、互评,表演展示。

6、拓展:

回家试一试: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方法创作狮子大王的形象。 教学反思:

9.可爱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相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

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3、培养环保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

欣赏、感知、探索、理解自然界及艺术品中的动物的形、色、动态之美,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综合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

四、教学准备:

教师:图片、大画纸、油画棒 学生:小镜子、彩色笔或油画棒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

2、表演猜谜导入:

(1)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动作?你能把它模仿出来让其他小朋友去猜一猜吗? (2)说说你自己喜爱的动物形体、颜色、花纹等的基本特征,还有这些动物有什么生活习性?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里?

3、观察欣赏:

(1)播放各种动物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 (2)分析比较动物的颜色、外形、斑纹、动态等,认识动物之美和可爱之处。 (3)分组讨论: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你知道哪种动物的故事呢? (4)赏识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了解这些动物的艺术品跟原来动物的形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4、思考创作:

分析学生作品的美感:形、色、花纹、动态、以及用材等。

制作方法:可以根据材料来决定制作的“动物”,也可以根据想好的“动物”来选择材料。

分组讨论:本组要制作一组什么动物? 用什么材料?如何分工合作?每个动物起个什么名字?编一个什么故事? 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制作一组“动物”的活动。

5、展示评价: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动物的故事”童话剧表演。并进行自评互评。

6、思考总结: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什么?了解了什么?探索了什么问题?

7、延伸:

你知道动物可以分为哪些种类?你还知道其他更多的关于动物的知识吗?知道其他国家如何保护动物吗?动物与环境、动物与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教学反思:

10.介绍我喜欢的玩具

一、教学目标:

通过认识玩具的造型、色彩的设计都离不开美术,学习用美术的眼光来观察玩具,并大胆的用语言来描述玩具,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玩具的功能、来历或有关的故事。

二、教学重点:

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学习观察玩具的造型特征、色彩搭配,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爱好和对玩具的评价。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并能对观察到的玩具特征做出描述与评价。

四、教学准备:

教师:玩具若干

学生:自己喜爱的玩具,以及搜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玩具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稳定纪律、检查用具

2、导入:

(1)玩具是我们最喜欢的“朋友”,请你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大家。 (2)小组讨论:欣赏课本中的玩具,跟大家说说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3、欣赏探究:

图片资料,介绍民间玩具,讲解其寓意、玩法等。 你还知道那些过去的孩子喜欢的玩具?

4、活动体验:

小组合作做游戏,游戏项目:

我的玩具大家玩——自由组合,互相交流。 我为玩具换新装——旧玩具、新造型。

玩具商场展销会——买卖双方说出推销、挑选玩具的理由。 新编玩具总动员——编故事,或表演。

5、小结评价:

(1)教师小结上课以及表演的情况。 (2)指导学生填写评价表。 教学反思:

11.春天的色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春季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表现春天的常用色彩。

2、记忆色彩,利用各种方法表现春天的色彩。

二、教学重点:

观察和记忆色彩,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

三、教学难点:

涂色的方法以及整体的色彩倾向。

四、教学准备:

教师:油画棒、水粉颜料等 学生:油画棒、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稳定纪律、检查用具

2、导入:

(1)欣赏图片,提问:这里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用了哪些色彩? (2)小组讨论: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

3、欣赏探究:

欣赏分析:课本里的学生作品是采用什么方法完成的?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春天?

教师示范自由的表现春天的方法。

4、活动体验: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堂指导。

5、小结评价:

(1)作业展示和评价。 (2)指导学生收拾东西和保存作业。 教学反思:

12.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制作方法,学习简单的人物装饰方法。

2、明确人物装饰部位,巧用材料进行装饰。

二、教学重点:

了解利用彩纸进行人物装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

四、教学准备:

表现春天色彩的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稳定纪律、检查用具。 (2)说明本节内容、要求。

2、导入:

(1)生活中的人物装饰图片,介绍人物装饰的部位。 (2)小组讨论:结合小数民族服饰,说说人物装饰的方法。

3、欣赏探究:

欣赏分析制作方法,分组讨论。

教师与同学一起演示范用春天的色彩来装扮一位同学的方法。 你还能设计几种装饰的方法?

4、活动体验:

用自己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用春天的色彩来装扮自己或一位同学,教师巡堂指导。

5、小结评价: 作业展示和评价。

6、小结。 教学反思:

13.我们身边的线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发现生活中、艺术品中线条的美感,并初步尝试其表现方法。

三、教学难点:

线条的组织和表现。

四、教学准备:

线条丰富明显的物品、艺术品,和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介绍一位好朋友——会变的线条。 问:刚才线条变成了哪些样子?

问:谁能发现我们身边哪儿有这些线条?

2、看图片:

自然物与人造物中的线,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线给你什么感觉?出课题。

3、展示部分线表现的艺术作品:吴冠中的《春如线》,小结:本艺术作品中线富于变化。

4、展示韩美林等画家的作品。小结:艺术作品中的这些线也要有秩序。

5、欣赏学生优秀作业。

6、布置作业。

展示用毛线、线条等材料粘贴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回家后进一步用多种材料进行线造型。 教学反思:

14.下雨了

一、教学目标:

尝试体验雨给人和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以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以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

录音雨声,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稳定纪律、检查用具。 (2)说明本节内容、要求。

2、导入:

(1)播放雨声,问这是什么声音? (2)播放歌曲,做下雨的动作。

3、欣赏探究:

4、分组讨论:

(1)说说可用哪些细小的线条或形状来表现不同的雨?

(2)用语言或动作表演人或动物在不同的雨中的感受、表现和情绪。 (3)欣赏图片,讨论。

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下雨的情景?

5、学生作业: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绘画一幅雨中情景。

6、小结评价:

(1)作业展示和评价。 (2)小结。 教学反思:

15.童话城堡

一、教学目标:

过认识各种形,并会用大小不同的形概括、组织成建筑群,感受建筑的美以及它与生活的关系,体会和了解建筑的文化内涵,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感受城堡的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作。

三、教学难点:

城堡的外形美感与创新。

四、教学准备: 彩色笔、彩色纸等。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稳定纪律、检查用具。 (2)说明本节内容、要求。

2、导入:

(1)请几个小朋友上黑板画城堡。 (2)比一比,这些城堡有哪些特点。

3、欣赏探究:

(1)欣赏图片: 说说可用什么形状来概括表现城堡的建筑? (2)说说城堡的大体结构。欣赏图片,讨论。

4、小组讨论: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城堡?

5、学生作业:

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创作一座美丽的城堡。

6、小结评价:

(1)作业展示和评价。 (2)小结。 教学反思:

16.钓鱼

一、教学目标:

通过体验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制作鱼以及钓鱼游戏的乐趣,培养学生认识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以及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活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认识用各种材料、方法制作的鱼,引导学生探寻制作、装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制作装饰鱼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几条做好的“鱼”,制作及装饰的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稳定纪律、检查用具。 (2)说明本节内容、要求。

2、导入:

(1)猜一猜老师在干什么(教师做钓鱼的动作)。 (2)教师拿出“鱼竿”和“鱼”,进行示范钓鱼。

3、欣赏探究:

(1)把“鱼”分到各小组,讨论: (2)说说这些“鱼”是用什么来做的?

(3)“解剖”这些“鱼”,看它们是怎么做成的? (4)小组汇报。

4、小组讨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做“鱼”?

5、学生作业:

小组分工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制作不同的“鱼”。

6、小组游戏:大家来钓鱼,各小组进行钓鱼比赛。

7、小结评价:

(1)作品展示和评价。 (2)小结。 教学反思:

一年级美术教案

一年级美术教案

一年级美术教案

美术一年级教案

一年级美术教案

一年级美术教案

一年级美术教案

一年级美术教案

一年级美术教案

一年级美术教案

一年级美术教案
《一年级美术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