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讲稿

发布时间:2020-03-01 17:19: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们小组此次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讲解主要分为三部分,下面先由我介绍一下历史部分。

一、简介

首先,在讲解开始前想问一下同学们对解放军有多少了解???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它从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发展成为具有无产阶级性质、又有严格纪律、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人民军队。

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解放军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发展壮大,主要经历四个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称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称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从国共内战时起改称解放军,建国后,人民解放军抵御外来侵略,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参加和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在加强自身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与安全的坚实基础。

下面让我们以时间为序分别介绍解放军不同时期的作用。

二、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即第一次国共内战是指中国在1927年-1937年间,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性政权发动的战争,过程就不多说了,相信大家都很了解,我们这里主要讲一下南昌起义,它是土地革命战争的开端,解放军即是在这场战争中诞生的。俗话说伟大的革命实践必然孕育出伟大的革命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形成许多重要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那伟大的南昌起义给我们留下怎样的精神财富呢?

南昌起义的解放军精神最集中的表现主要有三条:一是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甚至生死考验,都矢志不改。二是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在白色恐怖面前不畏强暴,奋起反抗。三是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在困难和失败面前坚韧不拔,越挫越奋。这些表现出来的精神,是最宝贵,最需要学习、发扬的, 是我们攻坚克难的强大武器,正是我们要纪念南昌起义的意义所在。

三、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1937 年-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解放军即当时的红军的战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37-38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失利,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条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我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新四军,分别开赴华北、华中前线,开辟敌后战场,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

第二阶段:38-43战略相持阶段。日军集中大部分兵力,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 “大扫荡”。,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妄图消灭共产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领导解放区军民抗击日伪军的“大扫荡”和国民党的反共高潮,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第三阶段:44-45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出现大溃败局面,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势,扩大解放区,打通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都处在解放区军民的包围之中,因此全面反攻的任务,自然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解放军进行。

抗日战争时解放军共进行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歼灭日军150万人、伪军118万人;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人,伪军146万人。

作用:八路军等敌后力量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力量,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抗战前期有力的配合了正面战场的军事战斗,在抗战相持阶段军队坚持敌后抗日游击队等作战方针,开辟敌后根据地,是抗战的主要力量。同时,文化工作是八路军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动员群众、激励士气、打击日伪军,完成以民族解放为目标的政治任务,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有一段关于平型关大捷的视频和大家一起分享~~

四、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战争

抗日胜利后,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1946年初国共两党签订停战协定,但国民党对停战毫无诚意,同年6月,国民党以30万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解放战争由此正式开始。

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上都占优势,430万军队,占领3亿人口地区,控制全国大部分城市和铁路交通线,接收100万投降日军全部装备,有美帝国主义的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解放军只有120万军队,装备“小米加步枪”,被分割在十几块根据地里。解放区只有1亿多人,大部分土改刚刚开始,反动封建势力没有被肃清,革命后方不够巩固,基本没有外援,一切自力更生。

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坚决执行毛主席制定的军事方针。战争初期,我军采取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战略方针,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前4月,我军胜利完成中原突围战,取得苏中七战七捷的胜利。后4个月,我军取得莱芜战役一次歼敌7个旅近30万人的胜利。战争第一年,消灭国民党军队112万人,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1947年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主力。1949年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历时四年,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经过艰苦奋战,共歼灭国民党军807万人,高级将领1686名,解放除西藏、台湾外的全部国土,赢得了这场对中国命运起决定作用的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争初期120万人,发展壮大到530万人。但在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负伤104万人,牺牲26万人,失踪19万人,损失也很惨重。

我军用劣势装备战胜拥有优势装备的强大敌人,取得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

五、进军西藏

建国伊始,为维护国家统一,让西藏人民享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毛主席审时度势,做出“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的英明决策,解放军从四川、青海、云南、新疆分四路进藏。军事进攻同时,还争取和平解放西藏的十项政策,力图采取和平方式解决西藏问题。1950年10月,第一批人民解放军开始进军西藏。

但西藏当局的顽固势力,在帝国主义分子策划下拒绝谈判,而且竭力阻止解放军进入西藏。最终10月19日解放昌都,成功进军西藏。打击西藏上层反动势力,促进西藏爱国力量的发展,打开进军西藏的大门,为和平解放西藏奠定基础。 解放军战士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与坚韧的信念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圆满地完成党和人民交与的任务。从此,西藏进入从黑暗、落后、贫穷、专制、封建走向光明、进步、富裕、民主、开放的新时代。

六、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战争,是二战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相信大家都很了解过成了。当时人民踊跃参军,保家卫国。在朝鲜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更有壮烈牺牲的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

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不仅在于与朝鲜人民军共同战斗,赢得举世公认的胜利,打出国威和军威,完成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也在于客观上推进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为其发展成为现代正规化军队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解放军在战争实践中感悟现代战争,对现代战争的认识和驾驭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抗美援朝的经验被广泛应用于解放军的作战、训练和建设之中,其影响一直持续至今。我认为:抗美援朝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延续保家卫国的传统使命,又为改革开放发展现代化有中国特色的解放军之路奠定了基石!具体表现如下:(简说)

1、装备建设突飞猛进战斗力迅速提升。

首先是步兵轻武器换装。1951年,中苏两国签订协定,苏联向中国提供陆军轻武器与弹药的制造蓝图。中国兵工企业成功仿制了枪械。首次实现全军枪械型号统一,对于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来说,是迈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第二是炮兵部队换装和扩编。陆军部队的支援火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三是装甲兵的建设。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人民解放军的装甲兵部队只有3个旅,装备全为缴获的坦克。1950年1955年间,中国从苏联共购入大量坦克和自行火炮,武器装备的改善,提升了志愿军的战斗力。武器装备水平实现了整体性的飞跃,面貌焕然一新。抗美援朝最后一战金城战役,步兵部队在火炮和坦克的掩护下,仅用1个小时就在30公里正面全线突破了敌军4个师的坚固防线,21小时完成了战役进攻任务,收复土地160多平方公里。

2、作战观念发生变化战略战术更加丰富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是解放军作战的基本法则,也是解放军成长壮大的基本经验。在战争中逐步把握战争规律,在战争中学会打赢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成为人民军队认识、体验并最终学会驾驭现代战争的最好课堂。在全体官兵的艰辛探索下,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现代战争战略战术。即在战争指导上,坚持“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的方针;在战略指导上,采取以运动歼敌为主,配合以部分的阵地战和游击战的方针;在战役指导上,将每一个战役都视为关乎战争全局的战略性战役,照顾好各个战役衔接,把握战役的重要关节点,适时决定战役进止;在战术指导上,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以我军擅长的近战、夜战为主要作战手段,并将夜战发展为战役规模。

3、部队协同作战能力大幅提高

军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装备的优劣,更取决于战斗人员对现代装备的掌握和运用,取决于全体官兵战争意识的进步与创新。在战斗力的形成过程中,实战的锻炼和实战的检验极其重要。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前,人民解放军对现代战争缺乏深刻感悟,局限性很大,对与美军作战缺乏信心,所以在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刚刚起步之时,经历一场抗美援朝战争这样的战争洗礼,意义非凡。

军队的高级机关人员和高级指挥干部在战争中经受了战争锻炼。1951年起,军委和总部有意识地从各总部和各大军区抽调高级干部和参谋人员加强志愿军总部机关,并实行轮换制。这不仅解决了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所必需的人员补充问题,而且使更多的官兵接受了现代战争的洗礼,掌握了现代兵器的使用技术,特别是增强了战胜敌人的信心和能力。人民军队的官兵对现代军队和现代战争的领悟更加直接和清晰,其效果直接影响了人民解放军建设的发展,对统一全军认识、加速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七、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军队在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主席关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指导下,实行一系列重大改革,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具体如下:(简说)

1、建设战略性转变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我军建设实行了战略性的转变──向数量规模适度、体制编制科学、武器装备精良、人员素质很高、后勤保障有力、军事思想先进、提高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的方向发展,实现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历史性的跨越。

第一次战略性转变是1985年邓小平同志作出的划时代的决策: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使我军能充分利用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以现代化为目标,进行军队的质量建设,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第二次战略性转变是1993年江泽民主席依据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和战争形态的变化,特别是高技术竞争日趋激烈,提出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强调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上。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两次战略性转变经历10年,把我军建设推向高技术战场,推向世界军事革命发展大潮之中。

2、武器装备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在重视科技强军的指导思想下,我军武器装备整体水平显著提高。一大批高新技术成果运用于装备建设,一大批新型武器装备完成研制并交付部队,我军拥有了一些克敌制胜的先进作战手段,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举例说明:战略导弹部队武器装备兼有核导弹与常规导弹,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配套的武器系列;陆军的武器装备在火力压制、装甲突击、野战防空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电子信息装备的数字化、综合化、一体化、保密和抗干扰能力有所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取得的这些成就,是在20年维持低水平国防支出的情况下取得的。

3、人民解放军体制编制的改革

解放军体制编制实行重大变革,朝着“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发展。1985年裁减军队员额100万,1997年3年内裁减军队员额50万,军队建设逐步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结构比例也发生重大变化。组建合成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和特种部队等,编成内的兵种部队有所充实;减少一大批建制单位;精简机关机构,理顺了部分领导、指挥和保障关系,促进军队质量建设,提高了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防卫作战能力。 1983年我军第一支预备役部队诞生,标志着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预备役部队由单一步兵发展为拥有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等在内的诸兵种合成的重要国防武装力量。

4、人民解放军的教育体系

我军院校教育在改革中阔步前进,形成指挥军官初、中、高三级培训体制和专业技术军官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五个层次的专业教育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全军院校共培养各类人才百余万人,硕士、博士研究生2万余人,并取得了一批先进的科研成果。建设了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博士、硕士导师4000余人。

5、人民解放军的干部制度改革

从加强干部队伍的“四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干部制度入手,顺利实施新现役军官服役制度、军官军衔制度、文职干部制度,先后出台数百项政策法规,奠定了依法加强我军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框架。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重要领导岗位。1980年起,我军坚持实行经过院校生长和提拔干部的制度,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干部由1978年8.1%上升到目前60.5%。涌现出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千余名高级专业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离退休制度逐步完善。

6、人民解放军法制建设取得可喜成就。

初步形成一个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为龙头,全面涵盖国防组织体制、国防动员、战备训练、军事勤务、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军事法律体系框架。目前已颁布军事法律13部,军事法规、军事行政法规100多件,军事规章1000多件,同时,军事执法司法、法律监督服务和法制宣传教育等方面也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有力地推动了依法治军方针的贯彻落实。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