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程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2:15: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授课人:杨金纳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坚定大学生在党的领导下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课型:新课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一)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二)历史进程

1、党的幼年时期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2、遵义会议以后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3、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党的七大确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必然性:

1、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同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二)实现的基本途径:

1、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党在幼年时期,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2、党从遵义会议以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化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旗帜问题至关紧要;

2、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3、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含义: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二)形成和发展

1、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3、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两次结合”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科学体系: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

(二)主要内容(六项理论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理论革命,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三)灵魂和精髓

1、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精髓:实事求是。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1、必须克服两种错误态度:一是坚持“两个凡是” 的教条主义错误,二是“全面否定”的自由化错误。

2、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含义: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要理论成果。

(二)形成和发展

1、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

2、历史和现实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3、历史进程: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科学体系:完备和发展的科学体系

(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包括发展战略、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理论、党的建设等理论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1、含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变化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

2、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3、实践基础: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进程

(1)2000年3月,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

(2)2001年7月,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3)2002年11月,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2003年7月,胡锦涛阐明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1、“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内在关系: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的整体。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科学体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历史课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10项新理论成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思想;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思想;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面向21世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校本课程教案

心理学课程教案

素描课程教案

体育教案体育课程

校本课程教案

摄影课程教案

校本课程教案

()心理健康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创新课程教案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