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济宁二中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02 00:06: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教育

内容提要:2012年高考,济宁二中高考成绩继续大幅攀升,百余名同学被高校第一批次录取,再创“低进高出”新辉煌。近年来,我校秉承“做最好的自己”主题文化精神,立足“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教育”办学理念,突破生源瓶颈,凝心聚力,不畏艰难,全力做大做强“特色教育”办学品牌,实现了“非一流学生成一流人才”的办学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一直存在“千校一面”,高度同质的局面,这与社会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特别是竞争力相对薄弱的农村普通高中,在生源数量萎缩、学生素质下降,教育资源短缺,毕业生出路狭窄等种种问题的困扰下,这种矛盾显得更为突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明确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的教育发展新思路,要求普通高中“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济宁市第二中学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尝试探索着新课题的不同求解方式,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形成了适合自己的特色发展规划和实施路径。

一、以文化孕育特色

学校文化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条件与基础,学校文化的建构是特色学校建设成功的标志。教育传承文化,文化滋养教育;文化支撑管理,管理塑造文化;文化孕育特色,特色反哺文化。只有把特色升华为学校文化、学校精神,才能使特色自主存在、持续发展。

济宁二中最初从比较显性的办学特色抓起,先后构建了以“做最好的自己”为主题的理念文化体系,以激励和规范为目的的制度文化体系,以强化和暗示为宗旨的物质环境文化体系,以活动为载体的行为文化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现状,全面分析教育发展形势,深入了解学生差异和不同诉求,确立了“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差异教育,错位发展、多元成才、特色立校”的办学思路和“体教结合,艺教结合,职教结合”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为打造学校特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以理念引领文化——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拥有独特的天赋、技巧、优点、潜能和梦想,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人的智能是多维度的,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发展差异,只有学有所长、业有所专,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效果,我们就必须研究学生这一个个独特的“世界”。我们必须看到,正是这些差异,正因为独特的“这一个”,才需要我们以共性为前提,尊重、珍惜、善待每一个生命。相信人人都有才,相信人人能成才。从这意义上说,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也是现实中需要我们回归的教育。

(二)以特色提升文化——差异教育,错位发展、多元成才 济宁二中大部分学生知识基础差,文化课起点低,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质和潜能,都有一颗善感善思向上的心,学校本着“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教育”办学理念,为每一位学生的成才搭建适合的舞台。

差异教育。每个个体身上都存在着相对独立的多种不同智能,当上天对他关上某扇门时,必将为他打开另一扇大门。差异教育就是承认和尊重生命的独特性,为生命独特性的实现创造条件,创造适合于他们的教育,在每一个个体独特生命的基础上去促进他们的成长、发展和完善。

错位发展。受田忌赛马故事的启发,我们认为错位发展就是要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认准某些特长和领域,做大做强,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错位,其实质是摆正位置、找准优势、发挥特长,避免结构趋同与重构,努力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项目。

多元成才。每个人除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以外至少还有诸如“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肢体—运动智能”等其他五种智能,这些不同的智能实际上就是造就学生多元成才的基础,并且使学生多元成才成为可能。学校要做的就是发现、培养、放大这种种智能,进而让其成为学生成才的重要支柱。

特色立校。特色是学校的生命线,有特色就有优势,有优势就有实力,有实力就有发展,办学有特色可产生导向力,环境有特色可产生吸引力,校长有特色可产生感召力,教师有特色可产生影响力,学生有特色可产生竞争力。

差异教育,错位发展的关键在于适性分流。根据学生差异,我们把分流方向作了重新定位,即升学预备教育,艺体后备人才教育,职业预备教育,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艺教结合,体教结合,职教结合”的办学模式框架。只有建立了模式,才会使行动有章可循。

路径之一:艺教结合

在学生文化科目成绩弱势的情况下,我校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努力拓展学生的发展区域,为他们积极搭建张扬特长的平台,拓展潜能发挥的空间。

一是分步实施,贯穿始终。高一年级上学期为启蒙阶段:广泛接触,培养兴趣——面向全体普及艺术基础知识,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激发兴趣潜能,增强感性认识。高一下学期为普及阶段:自选项目,发展兴趣——学校成立各类艺术俱乐部,学生自主选择。高二年级为发展阶段:各得其所,发展特长——学生活动打破班级界限,把情趣浓厚,成长较快的学生集中起来,成立兴趣小组,进行专门的培养和指导。高三年级为冲刺阶段:瞄准目标,拓展提高——学生活动按专业走向,集中进行强化训练,以适应高考专业考试要求。

二是整合资源,合作办学。为了弥补校内教学资源的不足,我们采取内引外联策略,与曲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实施联合育人计划,开设了健美操、录音、摄影、舞蹈、模特、播音主持、化妆等专业,聘请艺术院校艺教师定期来校授课,让学生较早享受大学教学资源,为未来发展铺设就近通道。

路径之二:体教结合

2011年,济宁市体育局为备战2014年省运会,将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手球、跆拳道等竞技项目安排到我校集训,我校敏锐的抓住这一契机,与市体校积极协商,并达成合作意向,借助体校教育资源成立了济宁二中乒乓球队、男女足球队、男子篮球队。这一意向的达成和实施,极大地提升了我校体育教学的造血功能和我校体育教学水平,为我校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我校也顺利通过了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评估验收,同时被济宁市体育局批准为足球、手球、乒乓球体育传统项目联赛唯一指定学校。2012年6月,我校乒乓代表队在“新星杯”全国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中,取得了男子单打第一名,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2012年8月,山东省中学生乒乓球联赛上,学校代表队又获得了团体冠军的殊荣,这些成绩对于带动我校足球、手球、乒乓球等体育传统项目的发展,增强学校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我们与曲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达成了合作办学意向,并在我校携手建立了“曲阜师范大学教务处教育实习基地”和“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实习基地”,在体育舞蹈、健美操、运动训练等项目上开展合作,这又为我校的体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路径之三:职教结合 职教结合是指在帮助学生完成高中学业的基础上,实施与高等职业院校联合育人计划,与特色职业技术院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通过成立校外实践基地,联合开发校本课程、开设职业选修课程、定期邀请职业技术院校教师来我校讲学,定期让学生到职业技术院校进行实践等方式,对有特殊爱好和特长的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帮助接受职业预备教育的毕业生或升入高职院校,或直接进入社会就业,这就为升入普高有难度的学生提供了多元选择机会,推进了学校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目前,我校已于山东省旅游职业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近年来,学校在“艺教结合、体教结合、职教结合”三位一体的办学思想引领下,高考成绩逐年攀升,今年的高考再创新高,有的已被被北京电影学院、上海大学、沈阳音乐学院、东北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工大等上百所国内知名大学录取。

教育是民生之基,学校决定着民族的未来。2008年划归中区管理,这给学校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更使学校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同时我们也初步勾勒出多彩迷人的奋斗愿景:

近期愿景:完善“艺教结合、体教结合、职教结合”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建立综合性、选择性、均衡性课程体系,发展多元小班的精致教育,构建书香校园、人文课堂、涵养教师、儒雅学生。打造艺术教育的人才高地,体育教育的训练基地,综合教育的成长阵地。

远期愿景:学校以自强不息,描绘精神底色;以民主管理,构建和谐之基;以培训激励,致力教师幸福;以关爱呵护,成就学生各不相同的成人成才之路;以踏实的学校风尚,为学校提供了不竭的发展动力,办出学校特色、办出文化个性,力争在不远的将来把学校建设成为德育彰显、幸福和谐的鲁西南名校,为济宁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合格的后备人才。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将时刻保持一颗拼搏之心,进取之心,坚持走综合性高中、多样化发展、特色化育人的素质教育发展道路,让学校更富活力,更具竞争力,让每一位学生学生都享受到最适合的高中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心得体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_学习体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学习心得

《_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济宁二中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教育
《济宁二中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