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普查工作简要情况

发布时间:2020-03-01 21:16: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普查工作简要情况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藏文物主要为历年来田野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及原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征集、收购的各类文物。库藏文物特点是:在册库藏文物数量众多,但上级别珍贵文物数量相对较少,残碎品及粘对复原的标本居多。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入藏品,由于当时文物数量尚少,本应作为文物标本的陶瓷片等多也列入了文物帐册。由于近年来不断有新发掘出土文物入库,多年来调拨各地市及其他省市的文物也比较多,故而文物帐册变动较大。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也是我们摸清家底的一个契机,可谓意义重大。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及《河北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成立了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制定了文物普查工作方案,由所长亲任领导小组组长,由研究资料室具体负责库藏文物的普查。

研究资料室是我所工作岗位较多、且全部为女性的一个部门。文物普查工作开始以来,我所研究资料室在完成配合河北博物院新馆展陈、各地文物展览、所安防消防设备安装、业务管理、考古学会等繁杂工作的基础上,将可移动文物普查作为工作重点。

我所原有在职文物保管员3名,文物保管人员严重不足。2013年和2014年,我所库管工作主要是配合河北省博物院新馆陈列及文物库房安防设备的安装,文物普查工作进展缓慢。人员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度的瓶颈。在河北省文物局及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8月,我所新招的3名研究生加入普查队伍,又聘用了5名文物普查工作人员,由此,我所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面展开。由于招聘的文物普查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为保证工作有序进行,我们还招聘了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在无课时和寒暑期加入普查工作。我们的普查队伍人数最多时达到14人,最少时也有6人,保证了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而文物普查专项经费的落实是我所文物普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由于招聘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学生多为短期打工,我们对所有参加文物普查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在普查过程中注意专业知识上的传、帮、带,以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在采集文物数据过程中,我们自制了文物采集表、照相采用了帐号卡片嵌入法,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我所文物普查人员组成情况,我们分成了两个文物普查小组,每小组由老库管员、新库管员及招聘人员组成,并及时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调整各小组成员。我们在文物库区开辟了文物普查工作区,缩短了文物的运送距离,既保证了文物安全,又提高了效率。文物库区条件简陋,冬冷夏热,文物普查全体成员克服了文物库房灰尘大,条件艰苦的种种困难,团结协作,任劳任怨。部分普查队员还克服了孕期和哺乳期的困难。在文物普查过程中,老库管员率先垂范,新库管员勇于承担,招聘工作人员虚心好学,工作上各流程互补,表现了良好的团队精神。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库藏文物曾经三次搬家,文物保管员也历经多次更迭。由于所管文物数量大,新老库管员在更迭之时并未进行所管文物的逐一清点移交。三次文物库房的改变也使文物保管位置发生变动,部分文物为方便管理改变了原管理单位位置。如文物精品的集中管理,墓志的集中存放等。由于我所历年来向国家级博物馆及各市县博物馆调拨和借展文物较多,文物账册变动较大。为做到不漏查,并加快普查速度,我们采取的方式是对现存文物逐库、逐架、逐橱进行核查,先易后难,以此次实物普查为基础与原文物账册进行认真核对,做到帐、卡、物一致,通过普查彻底摸清家底。我所库藏文物粘对复原的考古标本及散碎陶瓷片较多,按照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出土(水)文物入藏标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出土(水)文物登录要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册陶瓷片可不作为入藏标本。在普查中我们是边遴选边采集,对不符合登录要求的文物标本在文物袋和库藏文物卡上予以标注。

在我所采集的文物中,情况也较为复杂。许多原修复文物开裂,为保证文物照片的质量,我们对部分文物进行了重新粘接;许多文物重量大,需多人合作才能完成文物称重及照相工作,此时,我们招聘的男学生发挥了主要作用。在我所的库藏文物中,共有15家文博单位借展有我所文物近4000件/套,这都给我们采集文物数据增加了难度,也影响了文物数据的采集速度,为保证按时完成文物普查工作,在开展文物普查的两年半时间里,文物普查全体工作人员每周六加班成为常制。在文物普查前期,我们白天采集文物数据,晚上数据合成上传平台,基本保证了数据的同步上传。2016年由于平台网页的打开速度及修改数据的保存速度过慢,我们采取了错时上下班审核报送数据,保证了普查工作的按时完成。

截止到2016年10月底,我所完成了全部库藏文物的数据采集、审核、报送工作。我所原有在册文物统计数为12万余件,现上传到平台的数据为37492条(未包括珍贵文物),实际数量154673件。这是由于后接收了发掘出土文物,对这部分文物我们也重新登记了文物帐,并制作了文物库藏卡。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使我们全面摸清了现有库藏文物的家底,实现了现有库藏文物的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提升对文物的管理能力。

承德市普查办普查工作简要情况

承德市普查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文物工作方针,认真执行文物保护法,模范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健全普查组织和工作机制。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54号)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要求推进普查工作,认真组织全市各单位圆满完成各项普查任务。

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规模大、范围广、时间长、任务重,承德市普查办严格按照国家、省普查办要求,积极部署、周密安排,创造性的圆满完成了全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普查成效。

一、普查工作机制健全完善

按照国家和省普查办的工作要求,成立了由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物局,负责全市普查的组织和督导工作。为了加强全市普查工作的管理,制定了《承德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承德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宣传方案》、《承德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质量管理制度》、《承德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审核工作方案》、《承德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安全和保密制度》及普查各阶段工作计划等相关工作机制,保障了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全市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普查组织体系,为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普查组织管理及时高效

为了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各普查单位的沟通联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提升普查质量。一是建立普查领导和组织体系,全市八县四区均成立普查领导小组和普查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机制的日常运行,市普查办与相关部门联合实施普查具体工作。二是市普查办建立承德市可移动文物普查QQ群,对全市各县区普查工作进行指导和咨询,时时与八县四区沟通工作进展情况,同时与国家、省普查办保持密切联络,了解普查各阶段工作要求,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江苏、山西、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等兄弟省市共同探讨普查过程中的成熟经验,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三是市普查办针对个别市直和县区普查工作人员少、人员变化大的情况,与相关单位和县普查办及时沟通,对普查人员悉心辅导,提高县区普查人员技术素质,保证普查工作的进度与质量。市普查办协调避暑山庄博物馆协助承德市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在文物信息采集中的文物定名、文物年代、质地、类别、数量、质量、完残状况、保存状态及影像信息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市普查办选派人员实地帮助承德市国土资源局、兴隆县博物馆讲解普查平台操作,并对文物信息采集流程开展示范性的实际操作,确保文物数据信息采集、登录阶段的顺利开展。

三、普查数据信息全面准确

在国有单位调查阶段,按照国家、省《关于开展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市普查办组织八县四区于2013年8月至9月,采取实地走访、调查、登记的形式,开展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登记工作。市普查办积极与承德市统计局等13个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沟通协调,得到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获得全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单位名录、具体地址、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为避免遗漏,对所有名单进行多次核对,最后汇总生成列入本次普查的国有单位名录,确保普查工作全面覆盖。掌握了文博系统单位和非文博系统单位的分布情况和文博业务实力,划定全市重点普查区域。针对市直单位数量多、涉及面广的现状,鉴于市双桥区普查办文博业务力量弱的实际情况,市普查办开拓思路、创新方法,集中16名业务骨干人组建了市直普查工作组,对市直300余家国有单位文物收藏调查工作进行了任务分解、责任到人。立足单位不重、不漏,信息全面、可用的原则,为在一个月内完成普查登记工作,将双桥区内市直单位以地域划分为七部分,落实到每个普查员,直接登门到各个单位发放普查登记表、汇总表和致市直各级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公开信,现场指导各单位按要求填报表格。在调查过程中,普查办一方面采取邮寄、上门走访等方式,向辖区内的机关、事业、国有企业单位发放调查通知,一方面以行业、系统为原则将国有单位进行划分,落实主管部门和单位,分级承担调查任务,高效推进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收藏情况调查工作。普查员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单位繁杂等困难,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自备交通工具,加班加点深入到各辖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等单位,针对教育、金融业、文化文物、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19个行业,对个别地势偏远、所辖单位多、办公地点分散的难点情况,进行多次走访,有的单位甚至走访4次,发送《承德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公开信》、《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登记表》,并耐心细致地宣传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知识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重要意义,认真解答可移动文物普查的范围、时间界限等相关要求,详细了解各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认真登记填报《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登记表》。对国土资源局、图书馆、纪念馆等有文物藏品或有物质遗存的单位实地帮助正确填报信息数据,保证了市直340个单位顺利完成普查工作。为便于及时和快速反馈信息,将《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登记表》和《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汇总表》的填写范本做成共享文件上传到QQ群,利用两天时间进行网上讲解和答疑。同时与国家、省普查办保持密切联络,及时解决填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全市各县区普查工作进行指导和咨询。全市各级普查办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各级普查办发放调查表2667份,发放范围涉及全市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调查表回收2667份,调查覆盖率达100%。全市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汇总表涵盖了全市中央属、省属、地市属、县区属、街乡属等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2667家,反馈有文物或物质遗存的国有单位共有43家,涉及全市教育、文化文物、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其中博物馆、纪念馆16个、图书馆4个、档案馆4个、其他(教育、民宗、国土等)19个。在全省十一个设区市中第一个完成了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登记工作,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进度位于全省前列。在2013年12月河北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会议上做了介绍经验发言。

在开展文物系统外国有单位收藏文物或物质遗存的认定阶段,为确保文物普查数据的质量,市普查办从普查培训、组建专家库、制定工作计划入手,保质保量完成了认定工作。一是统一部署,明确步骤。为确保国有单位的文物认定工作在3月底顺利完成,对全市的国有单位文物认定工作,确定统一部署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即先由各国有收藏单位自行登记,并上报本区域普查办申请认定,再由本级普查办统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认定。市普查办针对文博和非文博单位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工作侧重点要求:文博系统国有单位文物收藏量大,任务重,需提早开展文物信息采集工作,为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做好准备工作;非文博系统单位则要求掌握文物认定工作的基本流程及相关表格的填写,做好专家组现场认定的准备工作。二是分组指导,有序推进。市普查办成立了由文物、民政、国土等系统专家30余人组成的专家组,开展市直国有单位文物认定工作。三是利用网络,有序推动。市普查办建立了全市普查工作QQ群,加强与各县区普查办和市直国有单位沟通,及时解答普查疑问、发布工作信息,建立工作联系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四是组织普查办专家采取主动上门现场认定的方式开展工作。根据各单位报送的待认定文物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周密安排,分批组织相应领域的专家开展现场实物认定,在文物认定过程中,严格按照文物认定程序,规范有序的进行《文物登记卡》、《可移动文物信息登记表》的填写及相关数据采集等工作。同时,专家组还根据各收藏单位文物保护的情况,对如何更好的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根据全市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结果,全市28家国有单位完成2679件/套文物或物质遗存的认定工作,认定为文物普查的318件/套。在此次文物认定过程中,主要文物类别有钱币、古籍图书、石器以及战争时期的革命文物等。

2015年,全市普查工作进入信息采集登录阶段,这是此次普查任务的关键阶段,全市288名普查员参与了此项工作。为确保登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规范性,确保信息报送进度和完成率,市普查办严格按照《馆藏文物登录规范》、《普查藏品登录操作手册》等标准开展文物信息采集、登录工作。一是强化领导。充分发挥文博系统普查工作带头作用,按照“先内后外”的工作思路,全市文博系统克服经费、设备、人员等困难,以文博系统为基本单位,率先全面开展了文物数据信息采集工作,市普查办针对市直各收藏单位和各县区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各单位普查工作进展,为全面推进其它系统普查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二是强化培训。为了提升普查质量、推进普查进度,选派骨干力量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业务培训,市普查办又举办了普查业务培训班,市直收藏单位和各县区普查办的业务骨干参加了培训。同时根据全市普查工作的需要,安排2名市普查办的普查员对系统外的收藏单位进行信息采集登录帮扶指导,并赴县区现场讲解信息采集程序及登录操作要点。三是强化督查。市普查办充分利用普查QQ群、普查工作进度表等形式,及时发布普查信息、了解各单位工作进度,促进了各普查区域、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使普查员较好的掌握了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相关规范标准,提高了普查工作水平。对于采集登录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在省普查办的指导下,与各单位共同研讨,完成了500余件/套佛龛文物散件、14万余枚钱币等一些难度大、繁琐庞杂的文物信息采集工作。在2015年11月省可移动文物普查调度会上,避暑山庄博物馆做了典型经验发言。 为提高全市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质量,全力做好普查审核工作。按照省普查办的工作安排部署,针对全市藏品数量大,种类丰富,涉及瓷器、珐琅、钟表、书画、织绣、金铜造像、家具、石器、陶器、铁器、钱币等20余个类别。普查工作早研究、早安排,严把时间节点,从2015年9月份开展可移动文物数据信息审核工作,为顺利推进全市的数据审核工作,市普查办建立三级审核机制:收藏单位自审,普查办专家审核小组审核,市普查办审核。严格按照《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审核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逐条逐项认真核实,确保辖区可移动文物信息录入的准确性。一是各收藏单位的审核员根据质量控制与评定标准对14项指标项、图像信息、单位信息进行全面审核。二是市普查办组织11位专家成立市直审核小组,对各国有收藏单位的数据进行二级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由市普查办指导收藏单位修改完善。三是市普查办对平台数据进行三级审核,做最后把关。为确保普查数据质量,市普查办严格数据审核流程,把好各级审核关口,把握审核的每个环节,保证登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市普查办专家组根据国家文物局数据质量控制与评定标准、普查藏品登录操作手册等相关规定,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开展审核工作,市普查办安排专家组成员每星期开一次碰头会,对文物数据信息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分析,结合各单位藏品的特点,通过集中分析、咨询上级普查办和相关专家等方法研究解决遇到的具体困难。对需要修改的数据逐一提出修改意见。市普查办组织人员对专家提出修改意见逐条逐项进行分类汇总,及时指导各单位按照专家的修改意见与馆藏文物进行核对,并在平台上修改完善。对修改后的数据逐条逐项再次进行复核,对发现的问题与各单位进行沟通核对修改,经过三次复核,最终将正确完整的数据报送省普查办。为了保证普查的时间进度,针对平台工作时间登录速度慢的情况,协调审核人员利用晚上和早晨平台速度较快时开展审核工作,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数据量大的困难,经常加班加点,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有的甚至带病坚持工作,正是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保证了平台审核文物信息数据的时间进度。为加强质量管理,市普查办要求各级收藏单位、普查办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度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通知》和《质量控制自查表》的要求,根据普查进度,细化并明确每阶段工作目标。建立普查进度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机制,通过自我检查、普查办定期检查、专家核查等多种方式充分保障普查质量。在文物信息审核阶段为省普查办提供了2000余条离线数据,为全省离线审核提供了经验。截止2016年8月31日我市全部完成28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47007件/套(实际数量329747件)文物的采集、登录、市省两级的审核工作。

四、全市普查工作成果显著

此次普查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摸清家底,更重要是严把数据审核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测算、分析,总结本地区可移动文物资源数量、种类、分布、保存状况,为研究制定本地区经济社会与文物保护事业发展战略、规划,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从此次普查采集的数据47007件/套文物数据分析,珍贵文物15539件/套,占藏品总量的33%;一般文物30976件/套,占藏品总量的65.8%;标本227件/套,占藏品总量的0.49%;资料265件/套,占藏品总量的0.57%。从保存状况分析,53.71%的文物部分损腐需要修复,0.90%的文物腐蚀损毁严重急需修复,1.21%的文物已修复,43.7%的文物状态稳定不需修复。

通过普查工作,补充完善了如尺寸、质量和完残程度等指标项部分藏品数据信息,依据所有文物多方位的影像信息数据,建立了馆藏文物影像信息数据库,各级收藏单位以名称、年代、保存状态、来源、照片等14项信息为主建立一套较完备的馆藏文物电子档案,整体提升了全市藏品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外八庙管理处以此次普查为契机,向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申请,完成了馆藏109件/套文物的鉴定工作。滦平县博物馆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了《石质文物修复》项目,此项目方案已获得批准。全市各级普查办通过图片展、网络展览等形式宣传普查成果,共举办展览11个,展出文物藏品802件,参观人数近10万余人次。

四年的普查实践,为全市文物管理在文物著录标准、文物数字资源规范化、文物保管业务流程规范化和藏品研究、藏品安全管理、文物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四年的普查工作,在省普查办的直接指导下,在全市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近300名普查员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各阶段普查工作进度和质量均位于全省前列。

孙增民主要事迹材料

孙增民同志是石家庄市文物局博物馆科科长兼石家庄文物局执法督查科科长,2012始负责石家庄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部工作。在四年的普查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畏艰苦,所有的工作自己都努力冲在第一线。

本次普查自2012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开始,历经前期准备、普查实施和验收汇总三个阶段4年多的时间,持续时间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参与人数众多,是本级政府对于本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全面调查的一项庞大的国家工程。

石家庄市普查办于2013年2月份正式成立,普查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物局。自石家庄市普查办成立以来,孙增民同志便负责具体普查工作。文物普查虽然进行过三次了,但对可移动文物的普查还是第一次。既然是第一次,所以也没有什么经验教训可以借鉴。因此普查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非常多。孙增民同志一边督导各县区设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一边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和工作制度,落实普查工作经费,并且牵头建立了由19人组成的涵盖14个业务方向的“石家庄市可移动文物普查专家库”,对普查过程中有关业务方面提供咨询和指导。这其中不乏一些工作繁琐艰巨,孙增民同志都事必躬亲,身先士卒。

普查工作反复沉赘,无论是国有单位名录的摸排整理,还是信息登录指标项的填写,或是最后的审核阶段,每个人都需要细心又有耐心。尤其在藏品信息登录及审核的时候,每件文物所填13个指标项是否完整,名称,断代是否正确等都要逐一审看,错了可能导致返工,耽误时间不说,对文物本身也不安全。孙增民同志为保证普查工作质量,确保普查数据准确,亲自率领普查办工作人员对每个县进行现场督导。在一些文物大县和县区普查办工作人员紧张的时候,他还带领市普查办工作人员驻地工作,亲自对文物测量拍照,记录数据,帮助各县区开展具体工作。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孙增民同志带领市普查办工作人员走遍了全市21个县(市)区和13家博物馆。每个县(市)区平均都要走上三到四遍,甚至更多。在这次普查过程中,被普查对象还有图书馆、档案馆、史志办、公安局等18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孙增民同志考虑到这些系统外的单位缺乏文物工作经验,他带领市普查办工作人员以包干的形式帮助这些单位完成从文物认定、数据采集、信息登录,一直到数据审核等所有普查工作,可谓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自建成启用以来,存在设备性能不高,系统运行不稳定等实际问题,在正常工作时段内全国同时访问普查平台客户端较多,系统运行迟缓,影响数据的报送、提交、审核修改进度。为保证工作效率,孙增民同志带领审核小组的工作人员和文物专家主动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充分利用早6点前和晚8点后的非工作时间进行文物数据信息的审核,因每天审核工作时间需长达

14、15个小时,这样长期高强度地审核使孙增民同志的眼睛多次出现不适症状,经常是已经累的看不清屏幕了,点一点眼药水,稍事休息就继续奋战。看到孙增民同志这种拼命三郎的干劲儿,市普查办工作人员和专家们也都深受其感染,没有一个叫苦叫累。孙增民同志在工作中废寝忘食,工作上率先垂范,为保证石家庄市普查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打下坚实基础。

李昊鹏主要事迹材料

自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李昊鹏同志负责邯郸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落实,研究起草《邯郸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邯郸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宣传方案》、《邯郸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普查经费预算编制的说明》以及有关系统文件等普查工作有关方案、标准和通知并组织实施。严格制订和执行普查各阶段工作计划。

他多次参加全国、省普查办组织的培训班,先后组织举办全市普查业务和管理培训班四期,按照阶段任务和工作节点针对普查组织动员、国有单位调查,文物认定、信息采集有关技术要求、数据审核报送、普查总结等方面内容,培训人员近300人次。

为了让各级普查办工作人员尽快熟悉和开展普查工作,同时为了让一线普查员从冗长的普查手册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事普查工作,市普查办对国普查办《普查工作手册》进行了简化并制定出《邯郸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手册(简化版)》。手册中尽可能地保持原国普办手册中的精华,并兼顾在普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解释。同时在普查经费尚未落实的情况下,降低了普查工作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为保证通知文件精神能够及时准确的传达给各个普查办公室,市局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了各项通知、标准和规范的网络共享,以及各级普查工作人员之间及时、高效的交流。

在普查不同阶段始终坚持普查不改变文物权属现状,按照属地调查与行业调查相结合,单位自查申报与集中调查相结合,传统调查方法和新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可移动文物普查技术路线。研究制定普查工作流程图,有序高效开展全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各阶段工作。

他认真组织并亲身参与国有单位调查、文物认定、文物信息采集、数据审核工作。先后组织建立了国有单位调查工作队、国有文物认定专家工作组、普查工作队、普查进度和质量控制督导组、普查数据审核专家组、普查宣传工作组等专题工作队伍。

还自己带队携带普查设备先后到肥乡县文保所、成安县文保所、鸡泽县文保所(部分藏品在县看守所保管)等7个行政区(县)共10家收藏单位帮助开展文物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对各县(市、区)普查工作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和质量控制,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普查工作。开展普查档案的建档工作,建立普查文物数据库。汇总、审核、验收各县(市、区)普查数据并向省普查办上报普查数据,核定各市普查信息发布。同时在普查过程中时刻注意安全管理,强化保密工作、账物安全管理、知识产权安全管理、电子数据备份及安全、文物交接、搬运等方面的安全工作。

累计组织110名收藏单位管理人员、10名专业技术人员、14名专家和20名志愿者参与了普查工作,先后完成2436家国有单位调查工作,共登录国有可移动文物60675件(套),实际数量192277件。编制并向省普查办、市普查领导小组提交《邯郸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编制《邯郸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名录》。

积极组织开展普查的相关宣传报道。通过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志愿者服务宣传、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工作,利用流动宣传车或设置宣传展板和咨询点等在各学校、社区、街道、乡(镇)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规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方针、致策等,增强广大群众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意识和参与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积性。

在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期间,文物普查每走到一个国有单位,宣传到一个国有单位,都将宣传工作与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有机结合,大力宣传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目的和意义,路线和原则,使宣传工作作走向社会,走入每个国有单位。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保护文物、全民参与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形成了文物普查工作良好的社会氛围,增进了广大群众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知,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注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圆满高质量完成了普查工作各阶段任务。

某县文物普查工作情况汇报

文物普查工作方案

文物普查工作总结

文物普查汇报

文物普查工作汇报11.27

灵台县文物普查工作总结

上半年文物普查工作总结

文物普查简报昆山市野外文物调查工作

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报告

广丰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汇报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普查工作简要情况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普查工作简要情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