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庄子北冥有鱼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23:30: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庄子一则》教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3.体会大鹏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奇特的想象。 【学习重难点】

重点:结合课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难点:体会大鹏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奇特的想象。 【学习过程】

一、导入:由《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导入。

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庄周就是这样的浪漫,这样的富有想像力。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庄子的世界。

二、资料链接

庄子名周,战国宋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北冥有鱼》,《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介绍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三、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纠正字音

冥míng

鲲 kūn

徙xǐ

谐xié

抟tuán

2、倾听朗读,把握节奏

四、通读课文、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读课文,初步疏通文意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几千里的波涛,它乘着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几万里高空,它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因为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2、当堂练学

1、通假字:

(1)冥:同“溟”,海。 (2)垂:通“陲”,边际。

(3)邪:通“耶”,表示疑问语气。

2、重点实词

(1)其翼若垂天之云 :悬挂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迁移/是:这,指示代词 (3)《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动词 (4)水击三千里:拍打

(5)抟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 旋风 (6)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 / 气息,这里指风 (7)其正色邪?:真正的颜色

(8)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示选择 (9)亦若是则已矣 :罢了 3.词类活用 (1)方位名词作状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原意为方位名词,在文中意思为向上。 (2)形容词作名词

志怪者也,原意为 奇怪,在文中意思为怪异的事物。

4、关键句子翻译

(1).《齐谐》者,志怪者也。

《齐谐》是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振翅奋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振翅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环绕而上,一直冲上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赏析句子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运用反复修辞,突出强调鲲、鹏的体型巨大超乎想象,为下文发挥奇丽想象作铺垫。 (2)“其翼若垂天之云”

运用比喻修辞,发挥奇丽想象,生动描绘鹏鸟翅膀宏大的规模,表达作者对鹏的神往惊叹。 (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发挥奇丽想象,生动描绘鹏鸟迁徙往南海时的恢弘态势,表达作者对鹏的神往惊叹之情。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2、文中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你从文章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作者用用了怎样的手法? 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气势壮美

从鲲之大、背之大、翼之大以及活动范围之大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的壮观。

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3.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解析】文章借鲲鹏奋飞必须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来说明万物有所待的道理。借用寓言故事把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

【答案】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

4、“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它们运动必须依靠气息,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凭借”“依靠”,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野马”“尘埃”,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5、感悟主旨

庄子借助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条件的,他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六、知识拓展

拓展:“大鹏”形象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岳飞,字鹏举。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 成语:鲲鹏展翅、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电影:大鱼海棠 游戏:庄周的鲲

七、课后习题

第三题

1.徙:迁移。

2.北冥:北面的大海。 3.海运:海水流动运转。 4.志怪:记载怪异之事。

5.野马:像奔马一样流动的雾气。 6.怒而飞:奋起而飞。

7.六月息:六月间的大风。 8.垂天之云:天边的云彩。 9.无所至极:所看不到的尽头。 10.抟扶摇而上:盘旋在暴风上面。 第四题

1.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不译)

怒而飞(连词,表修饰,不译)

2.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3.志怪者也(代词,表示前文陈述的事,“那些事”的意思。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助词,表停顿) 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依靠)

北冥有鱼教案

《北冥有鱼》教案

北冥有鱼教案

《北冥有鱼》教案

北冥有鱼随笔杂文

北冥有鱼1课时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北冥有鱼 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庄子北冥有鱼教案
《庄子北冥有鱼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